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

时间:2019-05-15 13: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

第一篇: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

论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 恢复原状

无效合同是指已成立,但因欠缺合同的生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即不发生法律约束力的应由国家予以取缔的合同。无效合同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只是指不发生合同当事人希望发生的法律后果,即使得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的产生、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意图不能得到实现,但并不是不发生任何法律后果。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合同当事人约定之外的不希望发生的后果。依照《合同法》第58、59条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后果:一是无效合同如果没有履行,不得履行。二是正在履行的应当停止履行;如果已经履行,由于合同无效是自始无效,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是:无论是否履行完毕,都应当恢复到订立合同前的财产原状。三是追缴财产。这些既是无效合同的必然后果,也是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无效合同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法律规定比较笼统而且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在实践中法官难以把握尺度,以至在适用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追缴财产的规定上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的现象。笔者在司法实践中就遇到错误处理无效合同的案例。基本的案情是这样的:

某市 J公司(系某行政机关的下属皮包公司,不具有承建工程资质)与C实业公司(建设单位)签订了《××市商业发展中心部分装修工程承包合同》,合同签订后因清理官办企业,J公司被注销。在注销前,J公司将该合同的全部权利义务一并转让给D实业有限公司(也不具有承建工程资质),并且D公司与C公司就该装修工程还签订了《补充合同》。合同签订后,D公司依约进场施工,C公司也依约支付前期工程款,但后来C公司资金周转困难,经协商先由D公司垫付工程款。工程接近完工前,C公司发现工程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遂要求D公司中止合同,并拒绝支付D公司垫付的工程款。因双方协商未果,D公司将C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确认合同有效,判令C公司支付工程款并赔偿损失。该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作出确认合同无效、C公司折价补偿给D公司的判决。折价的数额为工程款总额(以合同约定的结算价格计算)减去已支付和未完成部分的工程款。C公司对此判决不服,上诉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省高院维持原判。笔者认为一、二审法院的判决,一方面是确认合同无效,而另一方面又按有效合同来计算折价补偿款,这不仅使D公司恢复了财产原状,而且还获得了合同的期待利益,这明显违背了无效合同制度的立法精神,是错误的。幸亏在C公司的一再申诉下,省高院启动审判纠错机制,纠正了原来已生效的错误判决。因此,为了避免类似错误的产生,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第三人利益,我们有必要对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

一、处理无效合同的基本原则:恢复原状

处理无效合同必须遵循恢复原状的原则。所谓恢复原状是指恢复合同当事人订立合同前的财产状况。其理论依据是:法律既然否认无效合同及可撤销合同被行使撤销权后的法律效力,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财产应当不因该无效合同的订立而增加或减少;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就要求恢复当事人缔约前的财产状况,包括原物的恢复和价值的恢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合同自始无效的溯及力。其性质不同于不当得利请求权。不当得利制度的目的,是使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返还义务之范围常以受益人之利益或财产状态(现存利益)为准据。而恢复原状义务的目的是以恢复给付之原状,其范围常以权利人损失或财产状态为准据,相对人因给付受有利益与否,在所不问。因此恢复原状义务的性质为法律所规定的特殊义务。为达到恢复原状的效果,就必然要求当事人应承担返还财产和过错赔偿的民事责任。

二、关于返还财产的适用

1、返还财产的性质及理论依据。返还财产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后,依据合同已交付了财产的当事人有权要求对方返还,而财产受领人有义务返还。返还财产的目的在于使双方的财产关系恢复到合同履行前的状况,其并非是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民事责任,也不是法律对当事人主观状态予以否定的评价表示。因此,因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并非违约责任,而是合同无效自然产生的法律效果。

那么,因合同无效而返还财产在民法理论上的依据是什么呢?是基于所有权,还是基于不当得利?对于这一问题,各国立法和理论有所不同。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否认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国家的立法和学理认为,无原因给付,当然无效,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自始并没有有效移转,当事人可基于所有权,请求标的物返还。以德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国家之立法和理论认为,合同无效或被撤销,不影响取得该合同项下标的物的所有权人之权利,但因取得所有权的基础原因——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从而使得该财产成为没有合法根据而取得的财产,故应为不当得利,对方可依此为由而主张返还。这种区别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其一,物上返还请求权属于物权的保护方法,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属于债权的保护方法。依据物权优先于债权的原理,当返还义务人破产时,其享有别除权;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则为普通债权,无优先力与排他力,当返还义务人破产时,只能与其它普通债权参加共同分配,按比例受偿。其二,标的物灭失风险责任的承担不同。按照不当得利的效力,如果返还义务人在取得利益时是善意的,返还财产的范围是仅以不当利益现存者为限,如果不当利益已不存在,则返还义务人可以不负返还责任。而按照物上请求权的原理,返还财产要求使当事人的财产关系恢复到订立合同以前的状态,其范围是以交付的财产数额为标准,从而使所有权人的利益得到完全恢复。若该财产为原物,并产生孳息时,也应一并返还。如果该物受意外灭失,则灭失的风险由给付人承担;但该物的灭失是由于受领人的故意或重大过失,则该物灭失的风险由受领人承担。

我国现行的民事立法未规定合同无效的财产返还是物上请求权还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这是立法的明显疏漏。学界对此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有的主张不当得利请求权;有的主张物上请求权;还有的主张从性质上看主要是物权性质的物上请求权,但并不排斥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笔者赞同物上请求权的观点。

首先,我国现行民事立法没有规定物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且传统理论亦持否定态度。因此,尽管给付人基于无效合同已经把标的物移转受领人占有,但其所有权并没有发生转移,依然属于所有权人(即给付人),受领人不可能依此无效合同取得该标的物的所有权。那么,返还财产,使财产关系恢复到订立合同前的状态,这是所有权回归的过程,是所有权回归效力的体现。其次,物上请求权更有利于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当前我国的市场机制非常不完善,信用制度尚未建立,整个社会的信用比较差,存在着大量的合同欺诈。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方利益,使他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就需借助物上请求权优于不当得利请求权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无过错方的利益,促进交易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返还财产的具体适用。

根据恢复原状的要求,返还财产应当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全部返还,即返还财产的范围包括因合同取得的所有财产及其孳息。二是返还财产不以过错为要件,当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取得财产的一方在原物仍然存在时返还财产是法定义务,不是依合同或主观过错产生的责任,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三是返还财产分为原物返还、权利复归和价值恢复三种情况,应以返还原物为原则,价值恢复为例外。具体适用如下:

第一, 原物返还及权利复归。如果财产是动产有体物,且是在受领人实际控制之中,又能够返还的,一般应返还原物和原物所产生的孳息。如果标的物是不动产或需要登记才

能转移所有权的动产,则不能简单的适用返还原物。买受人不仅要移转对标的物的占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买受人应将标的物所有权重新转移登记与出卖人。

由于市场的变化、物的利用、不可抗力等原因,都会导致原物价值的变化甚至毁损灭失。一般来说,标的物交付时的价值会高于合同被确认无效时的价值。因此仅返还原物不一定能够恢复原状。那么这一不能恢复原状的风险应当由给付方还是受领方来承担?我国《合同法》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如果返还财产属于物上请求权,标的物所有权并不会因标的物的转移占有而发生变化,即仍然属于给付方。因此,依照“自承损失原则”,除非受领人的过错,标的物价值下降的损失应由给付方承担。如果受领方对此存有过错,则应当赔偿给付方因此所受的损失。

第二,折价补偿。如果存在不能返还,或者存在没有必要返还的情况,则应当折价补偿。“不能返还”包括法律上不能返还和事实上不能返还两种情况。法律上的不能返还是指财产已经转移给善意第三人;事实上的返还不能是指物已经发生变形、毁损等质的变化或被消耗等。“没有必要返还”是指返还财产有重大困难或不符合经济原则,如恢复原状需时过长、费用过巨或当事人可另行取得预期的利益。折价补偿应以恢复原状为原则,即是以标的物交付时的价格行情为基准,交付时有国家定价的按国家定价折价补偿,没有国家定价的以市场价格折价补偿,绝不能依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标准进行折价。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无效合同的认定与处理

无效合同的认定与处理

1、合同法第58条规定

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

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2、返还财产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给付财产的当事人对已给付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受领给付财产的当事人负有返还的义务。

3、如果义务人不能返还,按照旧的合同法就应当赔偿损失,依照合同法应当折价补偿。

4、返还财产的形式:

单方返还。

在当事人一方违法的情况下,应采取单方返还的办法,即一方实施违法行为,应将其从对方处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

双方返还。

即当事人双方或各方都负有返还义务,此所谓双方返还。

5、返还财产是指合同被确认无效后,给付财产的当事人对已给付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受领给付财产的当事人负有返还的义务。

6、如果义务人不能返还,按照旧的合同法就应当赔偿损失,依照合同法应当折价补偿。

7、返还财产的形式:

单方返还。

在当事人一方违法的情况下,应采取单方返还的办法,即一方实施违法行为,应将其从对方处取得的财产返还给对方;

双方返还。

即当事人双方或各方都负有返还义务,此所谓双方返还。

深圳律师:黄华(12年律师经验)

律师咨询:132,4296,6417(免费)

执业律所:广东蛇口律师事务所(中国首家律所)律所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创业路海王大厦A座14层

第三篇:浅说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

浅说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

内容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活动中,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起来。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往往是通过契约来实现的,例如买卖、租赁、劳务、赠予等。随着随着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社会契约来表现,可以说当今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契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制订或者履行着社会契约,合同作为一种社会契约的订立凭证也就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随着法制法规的健全与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慢慢意识到无效合同带来的损失与浪费,合同的有效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为依据,浅析有效合同的订立条件,分析无效合同的判定依据,并最终得出无效合同的判定标准。

关键词:合同,合同的有效性,无效合同。

第一章 合同的定义

一、合同的定义: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此类合同是产生债权的一种最为普遍和重要的根据,故又称债权合同。合同有时也泛指发生一定权利、义务的协议。又称契约[1]。

二、合同的特征:

①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即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互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行为)。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即意思表示要一致。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④合同是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故应为合法行为。

合同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发生了权利、义务关系;或者 使原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未按合同履行义务,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与无效依据

本文只讨论合同的有效性或无效性,而不讨论合同中部分条款的有效性。所以在此文中,对于合同,不存在有效与无效之外的第三种情况,由于有效性与无

效性是互斥概念,所以在本文中无论是讨论合同有效性的判定依据还是无效性的判定依据是具有相同意义的。

《合同法》中有三处涉及到了合同的有效性,分别是第一章“合同的一般规定”、第二章“合同的订立”、另外,在《合同法》的第52条中特别给出了可判定合同无效的条件。从合同法中的这三部分阐述则可以得到合同有效性的判定依据。

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合法、公平、自愿。凡是不满足或者是侵犯这三个基本原则的合同都可判定为无效。可以说《合同法》就是用来保证合同订立的这三个基本原则的,合同法对这三个基本原则的保护可以从第一章、第二章与第52条规定体现出来,下面来逐一分析这三个基本原则:

一、合法

对于合同合法性的要求主要是在《合同法》的第一章与第52条之规定体现出来的,合同的订立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2],不得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3]。

需要注意的是,法院对于合同是否遵守的法律法规的判定,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4]。

二、公平

关于公平,在《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必须法律地位平等;第5条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关于第5条规定需要注意,对于是否遵循公平原则不能以合同中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否均等为依据,从而来判定合同的有效性。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应该采用民法的释义,在市场经济中,对任何经营者都只能以市场交易规则为准则,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三、自愿

自愿原则主要通过《合同法中》第一章的“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与第二章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第52条之“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可视为无效来保证。

第三章 结论

本文认为《合同法》的第一章与第二章给出了合同有效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只有满足了所有第一章与第二章之规定的合同才可能是有效合同,反之有任何一条或几条第一章与第二章之规定为满足者都可判定为无效合同,此为无效合同的判定标准之一。

无效合同的判定标准之二由《合同法》的第52条之规定给出,该条例之中的任何一项均为判定合同无效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满足该条规定所列之任何一种情况的合同都可判定为无效合同,但是反过来,无效合同未必一定具有本条规定所列之情况。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根据《合同法》可以明确得出上述两条无效合同的判定标准,进一步的由于无效与有效属于相对概念,由以上两条标准均无法判定其无效的合同可视为有效合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介。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7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一)。

[5].

第四篇:担保合同无效的责任处理

担保合同无效的责任处理

http://担保法2007-3-2 15:22:351317

担保法司法解释中还有一种情况没有解释,即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时,担保人应如何承担责任?这种情况与解释第8条规定的情况不同。第8条规定的情况是,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这里所说的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无效的,是指这两个合同都存在有无效的原因。对此,我认为,担保人的责任应当根据解释第8条的规定处理。因此,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条应当修改为:“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或者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的,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3.”

《担保法》第5第第2条款规定:“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一规定是符合民事责任的一般原理的。为了便于司法实践操作,司法解释对担保合同无效后的责任处理作了规定,但这种解释存在不合理之处。

(1)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的责任。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8条规定:“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3.”这一解释的不合理之处除忽视了过错的作用外,还在于:

第一,确定承担责任的根据不合理。按该条解释,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根据是“债务人不能清偿”。显然这种确定责任的根据是不合理的。因为,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合同没有履行的效力。而没有履行效力的合同,也就无所谓“清偿”,当然也就不会存在“不能清偿”问题,自然也就不能确定“不能清偿部分”。

这一解释以主合同有效情况下的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作为根据确定主合同无效情况下的担保人的责任,实际上是扩大了担保人的责任范围,因为在主合同无效的情况下,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应为信赖利益损失,而不是履行利益损失。

第二,即使以债务人不能清偿为根据确定担保人的责任是合理的,但责任的分担也不合理。因为,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各自承担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1/3的责任,如果三人的过错程度相当,债权人应对自己的过错部分承担1/3的责任,而另外2/3应得到赔偿。但是,按照本条解释,债权人只能得到1/3的赔偿。因为,确定这种责任的根据是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部分。既然债务人已经不能清偿,再让其承担1/3的责任将是毫无意义,实际上是让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过错承担责任,而按照担保法中的责任分配原理,债务人的过错只能由担保人承担。所以,本条的解释明确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2)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的责任。

《担保法司法解释》第7条:“主合同有效而担保合同无效,债权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债权人的经济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债权人、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2.”这种规定的不合理之处在于:没有按照过错大小来确定责任,而是机械地规定担保人的责任不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的部分的1/2,这就忽视了过错在确定责任中的作用。就是说,即使担保人的过错再大,如担保人对担保合同无效存在故意,而债权人对担保合同无效仅存在一般过错,担保人所承担的责任也不能超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1/2.

第五篇: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

无效合同的认定和处理

合同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含义,不仅包括合同订立过程应符合法律规定,而且包括已经成立的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要件。凡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的合同,不能产生合同的法律效力,从而属于无效合同。所谓无效合同是相对于有效合同而言的,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社会公共利益,被确认为无效。可见,无效合同是已经成立的合同,是欠缺生效要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不受国家法律保护。

无效合同的法律特征:

1、具有违法性。所谓违法性,是指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具有不履行性不履行性是指当事人在订立无效合同后,不得依据合同实际履行,也不承担不履行合同的违约责任。

3、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国家不予承认和保护。一旦确认无效,将具有溯及力,使合同从订立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以后也不能转化为有效合同。

按照全部还是部分不具有法律效力分为:

1)全部无效合同

全部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全部内容自始不产生法律约束力。

2)部分无效合同

部分无效合同是指合同的部分内容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其余部分内容仍然

按照无效的原因,分为:

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一半属于可变更或撤销的合同,但是如果还损害了国家利益,则属于无效合同。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3)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6)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是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是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7)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无效。《合同法》关于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规定了两个条文。第58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第59条规定:“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因此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所有或者返还集体、第三人。”

1.返还财产。返还财产,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者被撤销以后,对已经交付给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财产的请求权,对方当事人对于已经接受的财产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财产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单方返还。单方返还,是指有一方当事人依据无效合同从对方当事人处接受了财产,该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返还财产;或者虽然双方当事人均从对方处接受了财产,但是一方没有违法行为,另一方有故意违法行为,无违法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而有故意违法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无权请求返还财产,其被对方当事人占有的财产,应当依法上缴国库。单方返还就是将一方当事人占有的对方当事人的财产,返还给对方,返还的应是原物,原来交付的货币,返还的就应当是货币;原来交付的是财物,就应当返还财物。

第二,双方返还。双方返还,是在双方当事人都从对方接受了给付的财产,则将双方当事人的财产都返还给对方接受的是财物,就返还财物;接受的是货币,就返还货币如果双方当事人故意违法,则应当将双方当事人从对方得到的财产全部收归国库。

2.折价补偿。折价补偿是在因无效合同所取得的对方当事人人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时,按照所取得的财产的价值进行折算,以金钱的方式对对方当事人进行补偿的责任形式。

3.赔偿损失:根据《合同法》第58条之规定,当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如果由于一方或者双方的过错给对方造成损失时,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贪任。此种损害赔偿责任应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有损害事实存在(2)赔偿义务人具有过错。这是损害赔偿的重要要件。(3)过错行为与遭受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

如果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过错,依第58条的规定,双方应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即适用过错的程度,如一方的过错为主要原因,另一方为次要原因,则前者责任大于后者;

此所谓过错的性质如一方系故意,另一方系过失,故意一方的责任应大于过失一方的责任。

因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一方当事人因此受到损失,另一方当事人对此有过错时,应赔偿受害人的损失,这种赔偿责任是基于缔约过失责任而发生的。这里的“损失”应以实际已经发生的损失为限,不应当赔偿期待利益,因为无效合同的处理以恢复原状为原则。

4.非民事性后果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除发生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民事性法律后果外,在特殊情况下还发生非民事性后果。《合同法》第59条具体规定了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发生追缴财产的法律后果,即将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所取得的财产追缴回来,收归国家或返还给受损失的集体、第三人。收归国有不是一种民法救济手段,而是公法上的救济手段;一般称为非民法上的法律后果。依《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民法通则》第61条第2款“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的解释,应追缴财产包括双方当事人已经取得的财产和约定取得的财产,体现了法律对行为人故意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范的惩戒。

下载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无效合同如何判断与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无效合同的后果处理

    浅论无效合同的后果处理 来源:如东县人民法院作者:潘小建更新时间:2006-12-08 00:00:00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交易活动日益丰富和多元。订立合同是现......

    合同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

    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如何起算时效期间?在合同之诉中,诉讼时效是从合同中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开始计算的,即履行期限届满,而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说明债权人的权利受到侵害......

    无效合同及其不可撤销担保书的效力判断

    关于借款合同与不可撤销担保书效力的正确判定2220093723 海商法三班 付露月 我的观点是:钱璟公司与招商银行的借款合同为无效合同,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52条第(一)项:......

    浅说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优秀范文五篇]

    浅说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违法性是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但如何理解违法性的概念呢?《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无效;《合同法》第52条规定: “违反......

    无效合同案例

    一、合同无效的案例 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案例:宝鸡市东星砂石场赵巧巧与吴剑打算购装载机,供货商、、保险公司联合多次对其资信调查后,2003年9月3......

    无效合同确认书

    全文 ______ 你单位与______于___年___月___日签订的合字第___号______合同,经我局确认: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经济合同法》第七条和国家的有关规定,该合同属于无效的经济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应立即停止履行该合同。已......

    论无效合同

    论无效合同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依法成立,便具有法律效力。依法成立的含义,不仅包括合同订立过程应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