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

时间:2019-05-15 13:35: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

第一篇: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

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其他 公共基础 课 必 毛泽东思想概论 34 1.5 24 10 必 哲学 51 2.5 42 9 必 政治经济学 40 1.5 30 10 必 邓小平理论概论 68

3.5 51 17 必 思想道德修养 51 2.5 34 17 必 法律基础 34 1.5 24 10 必 形势与政策 1 必 大学英语 272 14 272 必 计算机文化 49 2 17 32 必 程序设计基础VB甲 51 3 51 必 程序设计基础VB甲实验 32 1 32 必 普通化学(丙)67 3.5 51 16 必 现代管理基础 34 2 34 必 体育 136 4 68 必 军事理论 40 1.5 20 20 必 微积分(丁)102 6 102 必 线性代数(丙)34 2 34 必 大学物理(丙)68 4 68 必 大学物理实验(丙)32 1 32 学科基础课 必 概率统计(乙)42 2.5 42 必 普通生物学(乙)34 2 34 必 植物学(甲)76 4.5 60 16 必 分析化学(甲)34 2 34 必 分析化学(甲)实验 48 1.5 48 必 有机化学(戊)60 3.5 60 必 有机化学(戊)实验 32 1 32 必 基础生物化学 51 3 51 必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 32 1 32 必 土壤学 30 2 22 8 必 肥料学 30 1.5 22 8 必 植物生理学 51 3 51 必 植物生理学实验 32 1 32 必 生物统计学 46 2.5 38 8 必 遗传学 67 4 51 16 必 茶叶生物化学 66 3 34 32 必 茶叶机械基础 50 3.5 34 16 专业课 必 茶叶审评与检验 74 3 26 48 必 茶树栽培学 58 4 42 16 必 茶叶机械 50 3.5 34 16 必 茶叶加工学 75 5.5 51 24 必 茶树育种学 50 2.5 34 16 学科限选课 限 茶叶经营管理学 51 3 51 限 茶叶贸易学 42 2.5 42 限 农业生态学 34 2 34 限 植物品质化学 49 2 17 32 限 茶的综合利用 38 2 30 8 限 茶用香花栽培学 38 2 30 8 限 茶树病虫害学 58 3 42 16 学院任选课 任 茶文化 34 2 34 任 茶道艺术 25 1 9 16 任 市场营销学 51 3 51 任 经济法概论 51 3 51 任 茶叶包装与贮运学 38 2 30 8 任 植物营养成分分离与应用 34 2 34 任 科技文献检索与利用 42 2 26 16 任 金融学 51 3 51 任 会计学基础 51 3 51 任 微生物学 50 2.5 26 24 任 农业气象学 42 2.5 34 8 限 农业科技英语* 34 2 34 任 园艺种质资源学* 42 2 26 16 任 名特优果树* 34 2 34 任 核技术生物学应用导论* 42 2 26 16 任 农业政策与法规* 34 2 34 任 花卉学* 30 1.5 22 8 实践教学 必 学年论文 6周 2 必 毕业实习15周 8 必 社会调查实践 2周周 1 必 军训 4周 1.5 必 农事操作课 64 2 6 4 注:课程性质:“必”为必修课,“限”为限修课,“任”为任选课。Back 茶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备注 0201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春 公共学位课 0401001 自然辩证法 54 3 秋 公共学位课 0501001 硕士英语一外 144 4 秋 公共学位课 1611021 农业试验设计与SAS统计分析 60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1004 茶叶经济与贸易专题 54 3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1 茶树高产优质理论 50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2 制茶工程原理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3 茶学专题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101019 计算机实用技术专题 60 2 春 专业选修课 0501023 第二外国语 144 4 秋 专业选修课 1601020 分子生物学 36 2 秋 专业选修课 1611030 植物组织培养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0711104 植物生理学专题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1611110 植物显微技术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1641005 茶树遗传育种研究法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08 高级食品化学 54 3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0 茶树生理生态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3 高级茶叶生物化学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4 茶叶加工设备设计与测试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5 食品风味化学与添加剂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6 茶的综合利用专题 36 2 秋 专业选修课 1641017 中级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54 3 秋 专业选修课 1641018 制茶工程学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19 自由基生物学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1641020 茶叶品质研究法 36 2 春 专业选修课 0701021 生物化学专题 54 3 春 专业选修课 070102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90 2 春 专业选修课 茶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时 课程学分 开课学期 课程类型 备注 0502001 博士英语一外 144 4 春秋 公共学位课 0402001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54 3 春秋 公共学位课 1641002 制茶工程原理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1004 茶叶经济与贸易专题 54 3 秋 专业学位课

0701022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90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2003 茶学研究进展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2004 茶叶生化与综合利用专题 36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2005 茶树栽培育种专题 36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42006 茶树生理生态专题 36 2 秋 专业学位课 1642008 高级物理化学 54 3 秋 专业学位课 1642011 经济分析专题 36 2 春 专业学位课 1602003 分子生物学专题 54 3 春 专业学位课 1602004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80 2 春 专业学位课 0501023 第二外国语 144 4 春秋 专业学位课

第二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精)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运行、维护、设计、制造及开发基本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通过必须的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达到本科基本要求。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

掌握机械设计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传感测试技术、执行与驱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械制造过程自动化

智能控制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

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限选课、选修课和综合实践环节。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限选课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要求,建议本专业在本教学计划提供的选修课模块中按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中央电大提供教学要求、教材等服务。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选修课,但实施性教学计划需报中央电大审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由地方电大负责。

有实验和作业的课程,办学单位必须按要求组织完成。凡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及格者,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课程的实验(含大作业)及平时作业进行必要的抽查,以确保教学质量。

综合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制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2周),并完成附件二所规定的其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分。中央电大将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综合实践环节)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保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本专业安排毕业设计 8~10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和方式可以多样化,选题要符合教学要求,并尽量选择与实际任务相联系的题目。中央电大将对毕业设计答辩情况和毕业设计说明书进行抽查。

四、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 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中央电大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

本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 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五、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工学科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六、课程说明

(一)本科课程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

本课程1学分,课内学时18学时,开设一学期。

开放教育入学指南是为配合教育部开展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了解和熟悉电大开放教育新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开放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新的学习理念,了解并尽快适应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的方式,掌握基本的学习技能,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概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含义、特点及其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介绍广播电视大学的系统结构、办学形式、运行机制、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介绍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一般的学习形式、学习方法和技巧;介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怎样利用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一般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

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C语言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它进行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地进行程序编制和调试。

课程主要内容: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控制语句、数据输入和输出函数、数组、函数及变量存储类别;编译预处理、结构体与共用体、位运算、文件、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

计算机绘图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能对一般图形进行图数转换及编制绘图软件的能力。也包括对现有的图形软件包操作、使用的能力。初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绘图的关系,为在其他课程中更广泛应用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计算机绘图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图形的数学处理方法,编制绘图程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常用绘图软件包的内容、功能及编辑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

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理工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相关的数学基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系统的微分方程描述,传递函数及其求取及动态结构图等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及系统的时域性能描述,一阶系统的动态分析,二阶系统的动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稳态误差分析;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及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频域稳定性分析和稳定判据,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与稳态误差;串联校正的分类与设计,控制系统的校正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本课程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传感与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测试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描述测试系统特性的主要参数及测试系统的组成;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评定指标及选用方法;用于信号中间转换的电桥电路,滤波电路,电荷放大器等;具体介绍位移传感器、角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的原理,常用产品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液压气动技术

本课程为4.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基础知识,为以后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及使用维修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液压传动的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组成液压系统的动力、执行、控制和辅助等四种液压元件以及传动介质,组成液压系统的若干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实例的介绍和液压系统的设计计算。后一部分主要介绍气压传动的基础知识、组成气压传动的基本元件、组成气压系统的基本回路、典型气压系统的实例分析和计算方法。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

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熟悉常用控制电器、典型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具备分析、设计和改进一般生产设备电气控制线路的能力;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能根据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正确选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并完成程序设计。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典型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电气控制装置设计等。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

本课程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必修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理论及知识,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打下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及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路线,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机电一体化中的动力与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的选用,系统机械量的检测方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实例。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液压气动技术、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机械 CAD/CAM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CAD/CAM是实现信息处理高度一体化、提高设计制造质量和生产率最佳方法的新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多品种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任务。

课程主要内容: CAD/CAM的总体结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的类型、相关技术以及应用开发;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和成组技术(GT);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技术; CAD/CAM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

机电接口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弱电和强电接口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及抗干扰技术,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高电压直流信号接口电路,步进电机接口,直流控制接口,典型接口分析与设计等。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电工技术。

电气传动与调速系统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气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交直流电动机、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应用和选用方法,掌握常用的开环、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特点、性能及应用。

课程主要内容:直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的各种特性;电气传动系统中电动机的选择;晶闸管及基本电路,直流传动控制系统;交流传动控制系统,交流变频调速系统简介。

先修课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微机控制与接口技术

本课程4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工业总线、常用接口电路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使学生获得本专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主要内容:工业控制计算机的构成及特点;常用工业控制总线介绍。以 STD总线或PC总线为对象,介绍常用的微机接口技术,包括I/O接口电路,A/D接口、D/A接口,微机与功率器件的接口以及隔离接口;应用实例分析。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工技术。控制系统 CAD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控制系统中一些常用算法,加强对有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课程主要内容:绪论;多项式相乘算法,由传递函数求状态方程,求传递函数,状态方程离散化、根轨绘制、连续李亚诺夫方程求解等算法和应用软件。

先修课程:计算机绘图。

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从应用角度出发,在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常用机电接口电路的设计方法,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设计或调试机电接口电路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常用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常用传感器接口电路的设计及实验,常用调节器电路的设计及实验,功率接口设计与实验;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及实验。先修课程:机电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机器人技术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发展概况,加强学生对机电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

课程主要内容:机器人发展概述;机器人的典型结构分析;机器人运动学基础;机器人控制基础,应用实例介绍。

现代企业管理

本课程 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与现代企业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机电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主要内容:预测与决策的基本方法,经营计划,产品决策,资金及产品成本管理,产品质量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价值工程,网络计划技术。

工业设计基础

本课程 2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较全面地介绍美学与工业产品的结合,是研究科学技术、美学艺术、市场经济有机统一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主要内容:工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程序,产品造型设计的美学原则,工业设计的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设计。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本课程 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提高工业产品性能价格比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加工中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课程主要内容:介绍加工精度、加工误差、误差来源等基本概念;工艺系统的制造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分析及对策;表面质量含义、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的基本概念;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等。

数控原理与应用

本课程 5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根据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对加工过程进行信息处理与控制,从而解决复杂、精密、多品种的机械零件加工问题,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同时,使学生对数控加工技术中各方面的问题能够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数控加工故障诊断等技术,提高学生利用数控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编程技巧。

课程主要内容: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及发展趋势,数控机床的传动及其结构;数控加工工艺设计,G代码,数控车床、镗床、钻床、铣床的程序编制;计算机数字控制(CNC)装置;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及PC控制;数控机床位置检测装置;数控加工技术概论、自动编程与刀具补偿、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技术和监控技术、数控车削、数控铣削和加工中心等数控加工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

本课程 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现代制造技术中各方面的问题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并突出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制造技术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中小批量生产企业实现现代化有一个综合分析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现代制造技术的含义与发展趋势;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结点、指针等数据逻辑结构及物理结构,成组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CAPP的基本概念。CAPP专家系统的工作原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要领;柔性自动化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模具设计制造

本课程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电工程中进行模具设计制造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冲压工序与冲模分类、冲压设备简介;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深模设计及成形模设计;塑料的基本知识、塑件设计;注射模、压注模及压注模设计要点;模具的机械加工、电火花加工;冲模的装配与调整。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应用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

特种加工

本课程 3学分,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范围内的一些特种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掌握电、电化学、磁、光、声等特种加工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设备,各种特种加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课程主要内容:特种加工的特点,分类;电火花加工、电火花线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加工及超声加工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二)补修课程

机械制造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特点和主要性能,了解毛坯的成型方法,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以及金属切削加工与质量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

课程主要内容:材料的力学性能,铁碳合金、钢、合金钢、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等工程材料的特点、性能,钢的热处理方法,零件和工具的选材和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等毛坯的成型方法;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切削加工基础等。机械设计基础#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构的组成、运动、受力和机械效率,以及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力学条件选择机构类型和设计其主要尺寸。了解各类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选用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标准、手册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的初步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机械设计概述;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齿轮系;轴和轴毂联接、轴承、润滑与密封装置及其他常用零部件;机械设计CAD简介等。

电工电子技术#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72,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机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是研究电、磁以及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工程技术人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电机以及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工程技术领域中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课程主要内容:本课程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部分。电工技术部分主要包括: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磁路基本概念;电动机及其应用、电工测量技术、电工仪表、工具、低压电器和安全用电等内容。电子技术部分主要包括:基本电子元器件、基本电子线路、放大器、稳压器;基本数字电路、电子测量技术、常用电子测试设备及新技术介绍等内容。

第三篇: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定位和课程设置问题

历史发展到今天,这个专业原有的目标定位与变化了的社会、变化了的教育开始发生错位,其主要表现为:(1)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错位。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社会需求的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学前教育,因为它与人才发展的基点息息相关。而事实上,学前教育已经着手提高人才质量的工作,许多地区学前教育的最前沿—托幼教育机构,其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或正在投向本科层次。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走向托幼教育机构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2)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学前教育内部结构的发展错位。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随着“教师教育事业是大学的使命”①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中等幼师必然慢慢萎缩进而淡出历史舞台,使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由就业困难而引发招生困难,若仍围绕原有的目标运行,必将阻碍其自身发展。(3)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学生应有的社会适应性错位。仅定位于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幼教管理干部及幼教科研人员,方向单一,目标狭窄,方法封闭,毕业生走向社会后缺乏适应教育结构变迁的工作转换能力,适应性差。

第四篇:软件工程设计论文: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与教学

软件工程设计论文:

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程序设计

语言课程设置与教学

摘要: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基础课,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专业需求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根据目前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从课程选择与设置、教材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和改进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探讨。

关键词:应用数学;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手段

2009年4月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是首批升本专业之一,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设置是我们学习本科教育、研究本科教育和实践本科教育的重要工作。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1]。高等院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具有特色的教学与实践模式,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上,而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课程体系设置,因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前身是数学教育专业,自1978年学校成立招生办学以来,数学教育专业就是学校首批师范类全日制专科的招生专业之一,至今毕业生人数已达1 500人。除此之外,从建校开始,数学系就曾与云南师范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全日制本科数学教育专业学生61人,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数学教师的需求逐渐增大,对专业和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1998年起又连续办了五届本科成人教育函授班,毕业生人数383人。

1充分认识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

数学正形成三大分支: 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和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即传统的纯粹数学理论,如拓扑学、泛函分析、抽象代数、微分几何等。计算数学,即计算机与数学相结合形成的直接应用于生产、服务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产品,它由数学模型和算法构成,通常表现为软件的形式,如快速报价系统软件、中长期天气预报软件、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应用数学,用数学的观点、理论、方法去理解自然和社会,把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化建立描述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选择或创造合适的数学工具,并借助计算机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模拟或实践修正该模型,使之达到最优[2]。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该说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是非师范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不是教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非师方向与建设历史较长的综合大学和理工科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不同,后者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数学研究和应用人才[3]。如果我们也把培养目标定位在数学研究和应用人才上,这不符合实际情况,至少目前是这样。虽然将来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考上研究生,并能够做数学研究和应用工作,有部分同学继续学习与数学学科关系紧密的应用技术类专业,如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或相关的理工科专业,但大多数学生主要还是从事基础教育师资的,所以我们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改革。

2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重要性

正如自然语言是人类社会交流的工具一样,计算机语言也是应用者和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工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电子设计比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尚需一批既懂专业又懂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生去实践。而对于常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其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使用者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目前,虽然软硬件技术平台在飞速发展,但还没有一个不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就能进行软件开发的环境,要使学生毕业后进行软件开发工作,就需要较深入地掌握先进的可视化开发工具,如Visual C++、Java Builder、VisualBasic、PowerBuilder、Delphi等,但是目前的课程设置,还不能较好地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在不断变化,已经从单纯的专业能力,向综合能力和综合知识转变。这个转变也直接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计算机、外语、金融类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4]。而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程序设计语言课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除了报考基础数学和学科教学法方向外,还可以报考计算机、自动化、经济类等方向,这些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对他们考研大有益处。

3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选择与设置

经过考查、分析、论证各门课程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可以将相关的课程和教学环节组成一个体系,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增强课程的总体效能,实现减时增效[5]。程序设计语言种类众多,而且各有优缺点,目前流行的语言主要有:C语言,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等;C++或Java语言,侧重讲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VC++、VB或Delphi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组件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及应用程序开发等。

从培养学生编程能力的侧重点不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也可分为两个层次,语言级程序设计,重在语言(如C、C++)级程序设计技术与原理;工具级程序设计,重在利用工具(如VC++、VB、Delphi)开发应用程序。无论选用哪种语言,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编程技术。

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学时所限,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中可以采用“1+X”的方案,其中X部分由各新建本科院校自定,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在规划必修∕选修课程时,可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定位和学生的发展方向,制定合适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也可将典型核心课程整合,构造新课程,如运筹学、数学建模等课程。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设置应贯彻少而精、不断线的原则,在第1学期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可以开设如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

1)第2学期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总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以及程序的测试与调试技能等;

2)第3学期开设VB,总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可视化编程环境的使用等;

3)第4学期选修C++或Java,总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侧重讲解面向对象设计方法、类及其对象等;

4)第5学期开设数值计算软件Matlab,总72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图形、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

5)第6学期选修中小学课件制作,总72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课件制作技术,为学生进行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6)第7、8学期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和报考硕士研究生等,学习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效果不好,开设综合性较强的数学工具软件及其应用课程,如Mathematica或

Maple,总54学时(其中理论18学时,实验54学时),侧重讲解数值计算与符号演算。

4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课程基本要求的具体体现[6]。教材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专业特点,以应用为目的和出发点,选择教育部推荐的“十一五”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材奖的教材,或者著名大学编写的实用性较强的教材,如谭浩强教授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规划教材、重点教材的编写工作,提升专业教材建设的水平层次和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在激烈竞争的教育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除了抓好本科层次教育外,还应适当发展专科生、研究生层次的教育,教材建设应体现多样性、层次性;同时,还应注重学科性质和专业特色,选用教材应体现出程序设计语言课与专业课、基础学科和培训教材的联系和差异[7]。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选用的教材不仅能传授最新的知识、体现教材的学科特色,而且应考虑教师主体的自身需求和受教育者兴趣、态度、接受能力等个别差异,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5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

5.1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实践教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起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在教学计划中需列出一定比例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以行动引导学生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实验中,一部分是验证教材的知识点,这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设计属于应用型的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除了对所有学生进行统一的要求之外,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对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洞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借助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联系实际开展实践性教学,如在数组应用中根据考生的成绩获取考生信息的问题。通过这个例题使学生掌握数组的使用方法,弄清楚计算机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利用二维数组处理矩阵运算、矩阵求转置、解线性方程组等[8]。通过实践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更清楚和形象地了解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充分显示应用数学的魅力所在。

5.2改进教学手段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和上机实践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9]。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构建的现代化教学环境。从事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开展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使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更加适应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同一课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集中授课时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多功能教室授课比较适宜,教师可以直接使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CAI课件等,从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逐渐过渡到多媒体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夯实程序设计基础知识也是必要的。而对于上机实践时,精讲多练、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受到普遍推崇,现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提供了环境。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科学合理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扩大学生视野,使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师生互动式和计算机辅助式教学有益于构造自主探索的环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这也是教师倡导和学生向往的教学方式。

6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始终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作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认识到应用数学的重要作用,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应用数学,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应用数学专业特长的高素质人才,给新建本科院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方法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进一步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考虑和解决的实际性课题。

参考文献:

[1] 成宝芝,郭险峰,郭宗光,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与实践模式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3):142-144.[2] 王涛.今日应用数学与高师应用数学教育的特殊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66-69.[3] 刘绍武,莫海平,韩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5):145-147.[4] 张侨平,严启平.关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调查报告[J].湖北大学学报,2006(3):244-247.[5] 王文豪,张亚红,陈晓兵.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5):156-159.[6] 伍一.应用型本科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J].黑龙江教育,2008(6):52-53.[7] 沈中和.高校教材建设发展的新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3):335-336.[8] 谭浩强.C程序设计[M].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38-14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下载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简表课程类别.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