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纺织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选修课选课通知
武汉纺织大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选修课选课通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湖北省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学改革,确立以个性化培养为核心的多元质量观,培养“知识、能力、品格”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根据《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2010年修订版)》的要求,我校将对2010、2011级普通本科学生实施专业选修课选课制度(2012级新生第二学期开始参加选课),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面向对象2010、2011级普通二本学生(不含2010级、2011级各类试点班学生;国际学院)
二、供选课程2010、2011级普通二本所有专业下学期计划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见附件1);
三、选课程序
第1阶段(9月2日-9月6日):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默认选择,学生可对默认选择的专业选修课退选。学生根据开课情况、个人课表、课程可选人数进行选课(2010级、2011级本科生需要避开本班级的体育专项课时间,见附表3),可跨专业、跨学院选课,不能跨校区或跨年级选课。
课程可选人数由下式确定:
可选人数 = 教室座位数-开课专业选课学生数
(选课人数低于20人的课程停开,请关注教务管理系统的选课通知)。
第2阶段:(9月7日-9月9日)根据第二阶段选课结果停开部分课程,学生进行退选或补选。
四、注意事项
1、选课采取先来先报、额满为止的方式,已经选满的课程学生将不能再选。
2、每位学生至少要选修一门下学期本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如有)。
3、因教学资源有限,为了保证毕业所需学分,学生退选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一定要慎重。
4、各学院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尽量避免学生盲目选课。
5、选课期间,学生要关注教务管理系统的选课通知。
6、全校公选课、体育专项课选课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后。
附件1:2010、2011级普通本科所有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附件2:2010、2011级本科生选修课网上选课操作流程
附件3:2010级、2011级本科生体育专项课时间安排
教务处
2012-9-2
第二篇:武汉大学关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通识选修课网上选课的通知
关于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全校通识选修课网上选
课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4-01-15 | 所属部门:教务管理办公室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全校通识选修课继续实行网上选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课时段
2014年2月14日上午10:00—3月2日下午17:00。
二、选课流程
⒈登录武汉大学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网址
http://210.42.121.241/),进入选课页面;
⒉输入学号、密码、验证码。本学期仍然延用上学期密码,如果密码不对或遗忘密码,请到学生所在学院更改密码;
⒊进入选课界面后点击:选课->通识选修课。通识选修课所属领域可以通过“备注”属性查看;
⒋检索课程,点击所选课程最后一列的“选课”按钮,这时选课申请表就会有该课程;如要取消,在选课申请表中点击“删除”按钮,取消该门课程的选课申请。最想选的课程应该放在申请表最前面,系统处理时排在选课申请单前面的课程成功机率要大些;
⒌申请单通识选修课最多可填6门;
⒍选课申请填完后,点击“提交”,提交成功后系统会有提示; ⒎在每天凌晨系统会对提交的申请作一次处理,选课成功的通识选修课总学分不超过6,系统处理完后可以在本人课表中查询。
三、注意事项
⒈选课系统不支持个人课表中出现同一时段选中2个以上课头,请同学们慎重考虑,提高选课的一次中选率。学生一定要及时查看本人课表,对于选了课不去上课的,成绩将以零分记载,存入学生档案,学生按所选课程学分收费;没选上的课程无法参加考试并获得成绩; ⒉选课服务器一天24小时开放,因在高峰时期可能上不去的学生可以选择避开高峰期选课。
要求:1.本科生在校期间需要修满通识选修课共12个学分,其中我们院的学生要求人文科学领域至少修满4个学分,其他领域没有要求,且理论上每学期所修的通识选修课不得超过6门
第三篇:2014-2015第一学期选课通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选课通知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本科学生选课将于6月3日开始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选课对象及选课方案:
本次选课按“预选、海选、筛选、抢选”四个阶段依次进行:
1、预选于2014年6月3日上午8点开始。
由各学院教务员对一些必修课及指定选修课进行预选操作。
2、海选于2014年6月5日9点开始到2014年6月9日9点结束。
为避免选课时段拥堵,对海选时段作如下规定:
6月5日可选课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学院、计算机学院、城建学院、理学院、轨交学院、创新学院
6月6日可选课学院:化工学院、香料学院、艺术学院、经管学院、外语学院、生态学院、人文学院 6月7日12点以后全校各专业学生。
在海选阶段,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课,可对教务员在预选阶段中已指定的课程进行退课。海选课程将根据需求随时增加。
请注意:在海选阶段内各课程的选课人数均不受课容量的限制,只要在海选阶段内参加选课,中选的几率是一样的。
3、筛选从2014年6月9日9点开始到6月9日16点结束。
学校根据海选情况对部分超出选课人数的课程采用随机筛选机制进行筛选处理,并根据海选和筛选的结果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
请注意:在6月9日16点之后,请同学们务必登录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查看自己的课表。
4、抢选从2014年6月10日18点开始到2014年6月18日8点30分结束,筛选后被退课或因选课人数不足
关闭课程而落选的同学可进入剩余课程的抢选。
二、选课具体问题:
1、选课服务器地址:http://ems.sit.edu.cn,2种认证方式:使用信息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方式选择
“统一身份认证”;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密码,认证方式选择“教学系统认证”。学生也可通过校信息门户点击学务导航中教务管理进入选课系统。
2、学生如遗忘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密码可与所在学院教务员联系,由学院教务员进行密码初始化操作,教务系
统默认密码为身份证号全部。若遗忘校信息门户登录密码,请与信息办联系。
3、13级大学英语3A、大学英语3B选课方法如下:
大学英语3A开设:“大学英语读写3”、“报刊英语”,13级每个学生任选一门。
大学英语3B开设:“大学英语听说3”、“初级口译”,13级每个学生任选一门。
12级大学英语5开设:“跨文化交际”。
请注意:A班学生预选时自动进入“报刊英语和初级口译”菜单模块,并独立编班,备注为“A班”。
4、每位学生原则上限选1门公共选修课(通识课)。
5、历史学期有不及格课程的学生,若不及格课程已开设,建议先选不及格课程,再进行其他课程的选课。
请注意:若不及格课程学分超过10学分,务必先选不及格课程,再进行其他课程的选课。如有问题请找学院教务员联系。
6、海选、抢选期间学校现代教育中心机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计算机集中地方将视情况在不影响正常教学
情况下开放选课。
7、在6月10日至6月18日选课期间,学生必须在教材确认栏中操作教材购买按钮(需要或不需要),以此
确认本人下学期教材购买清单,截止时间过后不再办理教材购买的登记工作。登记过的教材必须购买不能退货(退课、退学另行处理)。请同学慎重填写。购书价格以实物标价为准*扣率(学校公开招标公示)。
8、本次选课不增加学分上限,也不进行免修不免试操作。
9、非卓越班的学生不能选卓越班的课程,卓越班课程有备注为“卓越”。
10、课程认定有效时间:2014年6月18日-2014年6月22日。请同学们再次登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查
询确认所选课程。在此期间未上系统确认的学生,将被认为选课无误,系统将自动予以确认。
教务处2014-05-20
第四篇:电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选课通知
重庆邮电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选课安排
一、选课时间及对象
时间:2013年6月8日(十五周周六)09:00至13日(十六周周四)09:00。
对象:10、11、12级通信学院、光电学院(国际半导体学院)、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生物学院、法学院、自动化学院、体育学院、数理学院、传媒学院、软件学院在册学生。
各年级具体开放时段:
6月8日08:00—12:002010级
6月8日12:00—16:002011级
6月8日16:00—20:002012级
6月8日20:00—13日09:00所有年级
二、选课地址
http://xk1.cqupt.edu.cnhttp://xk2.cqupt.edu.cn
http://xk3.cqupt.edu.cn
三、机房安排
本次选课学校不统一安排机房,请各学院在选课期间内自行组织安排学生选课。
四、选课程序
1.学生登录选课系统,输入学号和密码(学生密码为身份证号后六位)。
2.选课学生查阅本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结构学分及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可进入“教务在线”学生服务的教学计划中查询)。
3.学生分别选择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重修课、先修、实验及实践等模块内相关课程。
4.学生在选课开放期内选课有效,学生的选课记录作为下一学期课程学习、考核的依据,选课系统关闭后不再受理学生选课。
5.学生在选课结束后请通过“学生服务-课表查询”核实自己所选课程。
五、相关注意事项
1.2011级中加分流及数理基础班分流学生选课时间安排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周;
2.请各年级辅导员、班导师组织学生学习选课相关管理规定,指导学生选课;
3.请各年级同学注意核算已选结构学分,慎重选课;
4.实验课及实践环节为必选项,未选者视为放弃,不能进入正常学习,请选课同学注意;
5.学分绩点为累计计算,因此先修为预选,本学期成绩报送后,对不再具备先修资格者,学校将删除选课记录中的先修数据;
6.选课中如遇问题,请咨询以下电话:
选课咨询电话:62487854,62461387;
学籍咨询电话:62487853;
选课技术支持电话:62460703。
教 务 处
2013年6月6日
第五篇:武汉纺织大学教务处
1.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尚钢)2.专业嵌入产业链 产业哺育专业群——武汉纺织大学专业建设进展(黄运平
姜明华 李德骏 张昌)
3.专业嵌入产业链的教育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黄运平姜明华 郑天才
陶学文)
4.基于学生发展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黄运平陶学文 李德骏 张昌)
5.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德骏 胡琳琳)6.湖北省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分析(张昌 黄少年)7.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高校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卢玮 肖乃涛)8.构建“五评”工作体系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唐强 李德骏 姜明华 张昌)9.基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调查的本科教育学情状态分析——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陶学文 张昌)
10.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程鸣 郑天才 张昌)11.提高摄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策略(潘强)
12.普通本科院校健美操俱乐部化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邬春蓉)13.党支部管理发展中的“立德树人”(彭慧)
14.高等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刍议(刘红玲)15.《中国服装史》教学策略的研究(李斌 李强)
16.高分子(纤维)材料与工程专业集成教学研究与探索(刘洪涛 左丹英 顾绍金 王小俊 甘厚磊 王罗新)
17.音乐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徐斐)18.I_or_me---英美概况课程改革(施海霞)
19.“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陈佳)20.工科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陈晶晶)21.高教改革背景下开展大学数学通识教育的思考与探索(陈园)22.创新教育下的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管薇)23.大学体育课太极拳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章红)24.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评估标准的探索(刘婧 陈韵如)25.大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之反思教学(周冬梅)
26.微学习在纺织高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吴金红 黎继子)27.行业性高校国际教育资源优化与引进问题研究(黎继子 计臣)
28.纺织院校非纺织类专业纺织特色教育的调查与研究——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李强 李建强 李斌 武继松)
29.非织造专业的多级实习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研究(陈悟 韦炜 王训该
李建强 武继松 张尚勇 张如全)30.服装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CBI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陈韵如 马惠芝)31.工科工程力学课程的特点及教学模式的研究(王东 黄承义 袁子厚)32.大学物理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渗透研究(郭健勇 赵光欣 陈飞明
冯存芳)
33.轻化工程专业课程群整合式教学初探(崔莉 朱平姜会钰)34.阳光体育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汪青)35.《非织造布》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刘菁)
36.略论服装艺术设计教学中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张 丹)37.文献检索课对培养大学生科研素养的作用分析(康存辉)38.会话活动在口语强训课堂中的应用(刘珊)39.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苏 勇)40.基于交互与跨学科的语境式教学(张贤根)41.基于语块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策略研究(刘明芳)42.技术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分析(魏雄)43.讲授《外贸英语函电》的几点体会(刘嵩 杨 波)44.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牛珺瑛)
45.地方行业院校金融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公司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张家胜)
46.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韩谷静 张国琴 田裕康
赵光欣)
47.结果导向型实战型期货投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李世宗 王济平)48.论教育的本质及其生成(杨家友)
49.论适应学分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万 立)
50.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汪书路 朱丽霞)51.能力本位的绘画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严珺 计臣)52.嵌入纺织产业链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胥朝阳)
53.驱动假设理论浅释——简述文秋芳教授论新世纪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庄小华)
54.三大教育理论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建军)55.探讨有声资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徐涓)
56.项目教学法在学习PLC定时器及计数器课程中的应用(乔桥)57.行业类院校嵌入“产业链”发展问题研究(叶茂升 董继华)58.教学心得及对当前媒介环境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闫霞)59.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魏媛媛)60.装饰绘画课程中特殊技法的探索与实践(常芳)61.资产评估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程阳春)62.语法翻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正确定位(李燕芬)
63.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形系统MathGS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罗娟 方文波
王丽 刘红玲 李丽 陈晶晶 罗进)
64.“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卢记军 黄平
张昌)
65.《模糊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及思考(欧贵兵)66.《中国对外贸易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柯宗俊)67.诵读教学的模因理据—— 传统教学法的理性回归(柯细香)68.CPA审计学教学方法创新探讨(周萍)
69.财税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现模式研究(段丁强 李正旺)70.《信号与线性系统》中冲激信号t的教学探讨(杨亚莉)
71.从“输出驱动”角度诠释BP英文辩论对培养语言输出技能的作用(吴志杰)72.从考研试题中的极限问题看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董敏)73.从文字与语言要素的角度看对外汉语教学(汤勤)74.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意义协商的策略研究(刘丹)75.高等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张平)76.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思维方法研究(钟蔚)77.高校国际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教育协调发展研究(李志坚)78.高校健美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徐春枝)
79.高校摄影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虹弦)
80.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俱乐部建设 ———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例(张卫东)81.工程师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以卓越工程师为例(李建强 熊铮 陈晓林)82.关于大学生英语周记的研究(刘子英)
83.从大学英语课文看有关弱势群体的圣经价值观(刘子英)84.关于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高燕)
85.国贸专业“三位一体”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袁永友)86.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经济思维培养探索(吴荣)87.轻化工程专业化学类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赵瑾朝 吕少仿 朱平)88.基于CDIO模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何儒汉 陈佳 马宁 孔维广 苏勇)89.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多维研究(周丹)90.基于错误分析EFL教学体系建构(欧阳美)91.基于工程观点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教学过程优化的研究(顾绍金 刘洪涛
左丹英 王罗新)92.基于合作学习的项目小组化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赵晖 杨莉 张大捷 邹先玉)93.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轻化工程(染整方向)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姜会钰
李伟 权衡)
94.基于情绪智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陈宇兰)
95.基于学科竞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吴英 倪武帆周灏)
96.计算机课程机房教学的特点与教学设计(孔维广)
97.论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融入(张丽)98.服装设计课程的调研过程解析——以丝绸服装设计调查问卷为例(张元美)99.实践取向的《非织造布》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邹汉涛 张如全 张明 黄菁菁)100.基于CBI的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柯群胜 钱茂华)101.结合产学研,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张大捷)102.开放型工程力学实验室的创新建设(唐令波)103.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李秋艳)104.利用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讨(杨莉
赵晖 陈海英)105.具备“准精算师”基本素质金融数学人才培养实践及探讨(刘桂东 何小亚
刘杰 欧贵兵)106.对工科院校数学系开展具“准精算师”素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刘杰刘桂东何小亚欧贵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唯物史观教育--兼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的新视角(刘艳 万文)107.论外语案例教学与多媒体环境(刘 辉)108.浅析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式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以中英曼大纺织工程合作项目为例(邵嘉)
109.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培养非织造专业人才中的应用(韦炜 张如全 李建强 武继松 张雷)110.论以人性为基础的德育(张飞)111.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人格教育(陆振帮)112.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刘雅婷)113.日本国立大学纺织教育的改革对我国高校发展的启示(张如全吴英 王成国)114.跨媒体、跨学科的新闻传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荣建华 刘艳 张晓静)115.软件工程服务外包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马宁 同小军 夏定纯 魏雄)116.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的案例教学---童车装配生产线(余联庆 金璐璐 李琳 王成然 杜利珍)117.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方法探讨(陈旭辉 杨红云 朱萍)118.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姜铁汉)
119.广告创意课程中整合学习环境建设的探索性研究(望海军)120.我校《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吴静 王罗新 周应山 陶咏真)
121.对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中澳项目为例(黎杨)
122.新型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以制鞋工艺学课程为例(陈婷)
123.行业背景高校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理念及实现模式的思考―――以武汉纺织大学经济类通用性专业为例(董继华)
124.英语教学导入形成性评价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吴定祥)125.性别教育在文学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李凤兰)126.优化教学计划管理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熊铮)127.有效教学理论对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周文静)128.构建金融IT外包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赵君)129.针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训练课(郭海燕)130.针织纬编学课程教学研究与试题结构创新实践(潘鄂菁)
131.国内期刊“研究性教学(或研究型教学)”主题研究综合分析(周 辉)132.自由与严谨并存——浅析法国高等艺术教育理念(陈静 胡晓东)133.有关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再思考(张晓静)
134.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方法的探析
——以襄阳地区为例(万文 刘艳)
135.《汉语教程》中的离合词教学策略探究(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