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2008~2012总结

时间:2019-05-15 13: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事诉讼法2008~2012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事诉讼法2008~2012总结》。

第一篇:刑事诉讼法2008~2012总结

2012拘传

选项A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据此,可以口头传唤,而不是口头拘传,拘传时必须履行法定手续。

选项B、C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选项D错误。《刑事诉讼法解释》第六十五条规定,审判人员对被拘传的人,应当在拘传后的十二小时以内讯问完毕,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关押被拘传人。

2012【考点】非法证据排除

【解析】选项A、B正确,选项D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予以排除。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因此,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可以根据当事人等申请而启动,也可以由法庭依职权启动。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但法条中并未强调只有确认存在《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时,才可以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所以选项D的说法过于绝对。

2012【考点】证人出庭作证

【解析】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二款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

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被处罚人对拘留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2012【考点】可以适用监视居住的情形

【解析】选项A、B、C正确,选项D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2012【考点】法庭辩论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法庭审理过程中,对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证据都应当进行调查、辩论。经审判长许可,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可以对证据和案件情况发表意见并且可以互相辩论。审判长在宣布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公诉人和被告人不限于刑事部分进行辩论,被害人和被告人也不限于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辩论,因此,选项A错误。控辩双方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就证据的合法性、相关性问题进行辩论,而不仅是在法庭辩论环节。因此,选项B错误。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该权利是不容剥夺的,所以选项D“控方和辩方发表辩论意见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说法错误。

2012【考点】针对违反法庭秩序的人员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四条规定,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如果诉讼参与人或者旁听人员违反法庭秩序,审判长应当警告制止。对不听制止的,可以强行带出法庭;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十五日以下的拘留。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被处罚人对罚款、拘留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对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诉讼参与人,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据此,选项A、B、C正确。选项D应该是处以十五日以下的拘留,因此选项D错误。

2012【考点】技术侦查

【解析】选项A、B正确,选项C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追捕被通缉或者批准、决定逮捕的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过批准,可以采取追捕所必需的技术侦查措施。据此可知,检察院决定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而非自行实施。

选项D错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依照本节规定采取侦查措施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如果使用该证据可能危及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或者可能产生其他严重后果的,应当采取不暴露有关人员身份、技术方法等保护措施,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审判人员在庭外对证据进行核实。

2012【考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解析】选项A、B说法错误,选项C、D说法正确。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属于法定不公开的情形,不可以公开审判。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这里只是邀请特定的人到处庭审并教育挽救被告人,并不是将本案审理过程向社会公众公开。

2012【考点】公诉案件中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围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

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选项A正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本题中,并未指明有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因此可能处以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的条件,属于公诉案件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围。

选项B错误。《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据此可知,一般情况下,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属于自诉案件。当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属于公诉案件范围,但是其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因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不属于公诉案件可以

适用当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围。

选项C正确。《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符合“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的条件,属于公诉案件可以适

用当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围。

选项D错误。刑讯逼供罪不是因民间纠纷而起,且不属于过失犯罪,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因此刑讯逼供罪不属于公诉案件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案件范围。

第二篇:刑事诉讼法总结。

1.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居于原告或被告地位,或虽不居于原告或被告地位,但与案件及诉讼结果有着法律上利害关系的诉讼参与人。

2.当事人包括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与被告人。近亲属是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3.刑事回避:是指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因案件或案件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依法不得参加该案的侦查、起诉、审判的诉讼活动的一种制度。事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是当事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鉴定人及其翻译人员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5)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6)在本诉讼阶段以前曾参与办理本案的。程序:自行回避、申请回避、指令回避。

4.两审终审制度:是指一个诉讼案件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诉讼即告终结。

5.辩护: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为了反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指控,提出有利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事由和理由,以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其处罚,维护其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辩护的种类:自行辩护、委托辩护、指定辩护。

6.强制辩护的适用情形:

(1)指定辩护的时间,在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分别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指定。

(2)指定辩护必须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为前提。(3)指定辩护的对象,只能是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

“应当”指定辩护的情形:①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②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③人民检察院抗诉案件④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的⑤有必要指派律师辩护的其他情形

“可以”指定辩护的情形:①盲、聋、哑人或者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②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人③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人。7.管辖: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直接受理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立案管辖、审判管辖)

公安机关立案管辖的刑事案件:(18条)刑事案件的侦查有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人民检察院立案管辖的案件:(18条)贪污贿赂犯罪,国家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暴力取证、和破坏选举)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人民法院立案管辖的案件:①告诉才处理的案件②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中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①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②恐怖活动案件③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8.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采取的限制或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性方法。9.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以保证其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不得超过12个月)适用对象:①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②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③患有严重疾病,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10.监视居住: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强制方法(最长6个月)

适用对象: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正在怀孕或者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人的唯出一抚养人;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11.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最长37天)

公安机关对被拘捕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

12.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予以立即羁押的一项强制措施

13.直接、言词原则,是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待证实是和证据必须由控辩双方当庭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证据种类: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14.举证责任分担:

1.侦查机关的证明责任:侦查机关向检察机关申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和移送审查起诉时,分别要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2.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的承担主要发生在审判阶段。

3.刑事被害人的举证责任:如果公诉人举证不足,被害人有责任予以补充;如果被害人的控诉主张与公诉机关的主张不同,他可以依法起诉或申诉;刑事被害人对于其起诉或申诉的主张应承担证明责任。

4.被告人的证明责任:刑事被告人不承担证明责任。

15.举证特免权:①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②不得强迫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

16.立案: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

条件:①有犯罪事实存在②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侦查终结后的处理1.公安机关的处理:制作撤销案件决定书或起诉意见书。

2.检察机关的处理:①十五条(法定不起诉的情形)②没有犯罪事实的,或者依照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或者不是犯罪的③虽有犯罪事实,但不是犯罪嫌疑人所为的,对于共同犯罪的条件应当撤销对该犯罪嫌疑人的立案。18.侦查的含义:①侦查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等法定机关的专门职权②侦查是法律规定的专门调查工作和具有强制性措施的活动。19.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调查、收集补充证据的一种补充侦查活动。

情形:审查批准逮捕时、审查起诉时、法庭审理时的补充侦查

审查起诉阶段:退回补充侦查和自行侦查(补充侦查次数2次为限,不得超过1个月)20.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处理决定

①法定不起诉:其一,没有犯罪事实;其二,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其三,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其四,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其五,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其六,犯罪嫌疑人死亡、被告人死亡的;其七,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符合以上情形之一必须作出不起诉处理的,须有检察长决定。

②酌定不起诉: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已经构成犯罪;而是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

③疑罪不起诉: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作出证据不足的不起诉,应当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不起诉的程序:①制作不起诉决定书②不起诉决定书宣读和送达③作出其他附带处分或者移送主管机关处理④解除扣押、冻结⑤对公安机关的意见进行复议、复核。21.人民陪审员权利与地位:人民陪审员在人民法院执行职务期间,是其所参加审判庭的组成人员,与审判员具有同等权利;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除不得担任审判长外,同法官有同等的权利。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案件,对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独立行使表决权

22.审判组织的形式:1.独任制 2.合议制 3.审判委员会 23.第一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自诉人提起自诉的案件进行初次审判时所必须遵守的步骤和方式、方法。(受理后1个月内宣判,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庭审程序:①开庭②法庭调查③法庭辩论④被告人最后陈述⑤合议庭评议与宣判 24.简易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对某些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依法适用比普通审判程序相对简易的一种审判程序。(受理后20日内审结,对可能判3年以上的,可延长至一个半月)

适用条件:①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

②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及辩护人对所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

③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

④人民法院对于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可能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25.上诉:是指有上诉权的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一审裁判,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定程序提请上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

主体范围:①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②被告人的辩护人及近亲属③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

《刑诉法》218条: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5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5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26.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以判决裁定有错误为由,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定程序提请上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27.第二审程序审理原则:

①全面审理原则: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实行全面审理的原则。即对第一审判决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全面审查,不受上诉或者抗诉范围限制。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要求:1.既要审查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又要审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有无错误。

2.既要审查一审判决中已被提出上诉或者抗诉的部分,又要审查其中没有被提出上诉或者抗诉的部分

3.既要从实体上审查一审判决的正确性,又要从程序上审查一审法院审判活动的合法性。

4.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仅对其中部分被告人提出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也应当对一审判决认定的每个共犯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全面审查

5.审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上、抗案件,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以便正确确定民事责任的归属(刑事和民事部分均有错误需要改判,应一并改判。

审理对刑事部分提出的上、抗,民事部分已经发生效力的,发现一审中有错误的,对民事部分按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审理对民事部分提出的上、抗,刑事部分已经发生效力的,发现一审中有错误的,对刑事部分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如果在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中,只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提出上诉,一审的刑事部分判决在上诉期满后立即生效。

②上诉不加性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在审判仅有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按键式,不的加重被告人刑罚的一种审判原则。但如果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则不受该原则的限制。开庭审理的法定情形:

1.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2.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上诉案件。3.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4.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审判监督程序:是指司法机关对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刑事裁判进行审查,并将认为确有错误的案件交原审法院再审或由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审,以纠正错误判决或裁定的一种诉讼程序,通常又称为再审程序。

人民法院负责:无罪、免于刑事处罚、罚金、没收财产和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执行 监狱和未成年犯管教所负责:对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判决的执行,监狱还负责对死缓判决的执行。

看守所负责:被判处有期徒刑余刑在3个月以下的罪犯的执行 公安机关负责:对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拘役等罪犯的执行

258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28.刑事强制医疗程序含义: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决定予以强制医疗的一种特殊程序。

条件:1.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 2.法定鉴定程序确认不负刑事责任 3.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29.附条件不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嫌疑人,认为可以不立即追究刑事责任时,给其设立一定考察期,如其在考察期内积极履行相关社会义务,并完成与被害人及检察机关约定的相关义务,足以证实其悔罪表现的,检察机关将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

附条件不起诉应当具备的条件:

(1)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2)犯罪嫌疑人为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3)犯罪嫌疑人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且已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的。

(4)犯罪嫌疑人犯罪前表现一贯良好,犯罪后及时悔罪并积极配合办案。

(5)其他符合具备附条件不起诉的情形 犯罪记录封存适用:(275条)犯罪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第三篇: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

刑事诉讼法知识点总结(大题)

Down 第一章

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概述

1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共同点和区别

①诉讼之所以会发生、会引起,都是因为有可以通过诉讼加以解决的某种事实存在 ②诉讼必须有当事人,即通常所说的案件的原告和被告

③诉讼必须有国家法机关的参加、主持进行和对案件作出裁决 ④诉讼也要有其他诉讼参与人 ⑤诉讼应当依法进行

⑥刑事诉讼同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最主要、最明显的差别在于它们所要解决的实体问题和所依据的实体法不同。刑事诉讼解决的是犯罪与刑罚的问题,所依据的实体法是犯罪与刑罚的法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所依据的实体法是规定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方面内容的法律和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 2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①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制定的

②它是为惩罚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卫人民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秩序服务的 ③它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和便利群众的 ④它是贯穿着社会主义民族精神,反映社会主义法制要求的 3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

①刑事诉讼法和刑法都是进行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不同的是前者解决的是刑事诉讼的程序问题,后者解决是刑事诉讼的实体问题

②进行刑事诉讼始终离不开刑事诉讼法,同时也离不开刑法

③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关系是刑事程序法同刑事实体法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根据和任务

1刑事诉讼法的目的

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

2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①从程序上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

③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重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

刑事诉讼中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

1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法院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一般也是它应尽的义务)①有权直接受理自诉案件和裁定驳回自诉

②有权向有关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进行调查 ③有权进行勘验、检查、扣押、鉴定、查询和冻结 ④有权审理和裁判一切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

⑤有权决定法庭开庭的时间和地点;有权决定法庭辩论的开始和和终结 ⑥有权决定是否延期审理

⑦有权决定是否调取新的证据或通知新的证人到场 ⑧有权决定宣告判决的地点和方式

⑨有权裁判被告人有罪或无罪,也有权重判或者轻判

⑩有权依据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进行再审,也有权决定维持已生效的裁决

2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检察院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一般也是它应尽的义务)

①人民检察院有权依法对贪污、渎职和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等案件进行立案侦查 ②有权审查决定批准逮捕,也有权决定不批准逮捕 ③有权审查决定提起公诉,也有权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④有权对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裁判按照第二审程序提出抗诉,也有权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等 3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义务(公安机关在诉讼中享有的权利一般也是它应尽的义务)①有权进行勘验、搜查、扣押、通缉和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等活动 ②有权采用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和拘传等强制措施 ③有权根据检察院的批准、决定或法院的决定执行逮捕 ④有权决定立案侦查和撤销案件

⑤有权对侦查终结的案件提出起诉负责不起诉的意见

⑥有权对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提出复议、复核的要求等等

第四章

诉讼参与人

1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特点

①在刑事诉讼中处于追诉(原告)或者被追诉(被告)的地位,执行控诉(起诉)职能或辩护(答辩)职能 ②同案件事实有直接具体的切身利害关系,案件的处理结果又对其有直接影响 ③属于诉讼参与人的范畴,即应该是司法工作人员以外的诉讼参与人 ④以上三个特点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为什么说我国刑事诉讼的公诉人不是当事人

①公诉人在刑事诉讼中实际处于原告一方的地位,并且独立地执行控诉职能,但是公诉人作为国家追诉权的具体执行者,同案件事实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具体的切身利害关系。②公诉人参加刑事诉讼的任务和目的,不仅是在于追究犯罪,支持公诉,而且还在于监督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在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维护包括被告人在内的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

③公诉人实际所享有的诉讼权利同作为当事人的另一方的被告人是不平等或不对等的。如查时核实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讯问被告人的权利等。

④公诉人同审判人员之间,在参加诉讼的任务和目的,在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要多于公诉人同自诉人、被告人等当事人在这些方面的共同点或相似之处。

⑤所以,从实质上看,把公诉人同审判人员并列比把公诉人同自诉人、被告人等并列并称之为当事人更为适宜。3被害人的权利

①有权向公检法机关报案或控告

②对不立案的决定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③有权依法对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④对不起诉的决定有权依法提起申诉

⑤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⑥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⑦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⑧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对一审案件提出抗诉 ⑨有权对已生效的裁判提出申诉等 4自诉人的权利、①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②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

③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④有权撤诉或者同被告人自行和解 ⑤有权对一审裁判提出上诉 ⑥有权对已生效裁判提出申诉等 5犯罪嫌疑人的权利

①有权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的问题 ②有权了解询问笔录记载的内容

③有权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 ④有权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⑤有权对自己是否犯有被指控的罪行及罪行轻重进行申辩和解释 ⑥有权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委托辩护人 6被告人的权利

①有权获得辩护,也有权依法拒绝辩护人继续为其辩护和另行委托辩护人为其辩护 ②有权参加法庭调查、辩论

③有权在法庭辩论结束之后作最后陈述

④有权了解法庭笔录记载内容,并有权请求补充或者改正 ⑤有权对一审裁判提出上诉

⑥有权对已生效的裁判提出申诉

⑦自诉案件的被告人还有权提起反诉、7其他诉讼参与人包括哪些

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辩护人

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1论述侦查权,监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

(1)明确了公、检、法三机关在行使国家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方面的职责分工 ①侦查权是搜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查获犯罪分子和采取强制措施的权利。有权行使此权利的机关除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之外,还有军队保卫部队和监狱。

②检察权是对法律的执行与遵守进行专门监督的权利。检察权包括侦查权。检察权在刑事诉讼的表现,主要是批准逮捕,提起公诉,对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的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以及对部分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等。检察权只能由人民检察院行使

③审判权是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的权利,在刑事诉讼中居于最重要地位,只能由人民法院行使

(2)公检法和法律特别规定的机关或部门以外的其他任何机关、团体、个人,都无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

(3)侦查权,监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其意义主要在于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障法律的统一和正确实施,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及其他合法权益免遭非法侵犯

2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的含义、要求及其意义(①②③为含义和要求,④为意义)

①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诉讼、处理案件,必须依法办事,除服从法律外,不服从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有关处理具体案件的指示、命令

②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不得干涉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审判、检查工作 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集体对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负责

④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对于保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其在加强法制方面的特有作用,对于房子恶化杜绝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对审判、检查工作的干涉,以及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微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未经法院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的含义和要求 ①只有法院有确定某人有罪或犯有某种罪行的权利

②在人民法院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宣告前,不能在法律上确定任何人有罪,或者说,不能在法律上将任何人作为有罪的人或者罪犯对待

③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都必须是依法作出的 4有权获得辩护权原则的基本内容

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辩护权。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依法享有的最重要的诉讼权利

②人民法院及公安、检查机关有义务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 5试述公检法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原则

①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就是要求公检法机关,必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刑事诉讼主体的权利、义务以及进行刑事诉讼的顺序、步骤、方式等规定,进行刑事诉讼,不得违反,否则就是违法。②进行刑事诉讼时候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是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实行法制的重要标志

③刑事诉讼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同宪法的关系最密切。严格遵守法定程序、依法进行刑事诉讼,对于贯彻落实宪法有关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只有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才能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保障办案质量,保障顺利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和目的

⑤只有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才能充分体现出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先进性和民主性 6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意义

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②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③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④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案件,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⑥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⑦实行不追究刑事责任不能追诉原则的意义在于保障国家的追诉权能够得到统一正确地行使,防止扩大追诉范围,保障依法不应受到刑事追诉的人不被追诉和判罪 7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要求及意义

①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就是必须以查明属实的证据和凭借这些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为根据 ②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就是必须以刑法法律的规定为标准和衡量的尺度,定罪量刑,处理案件

③实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对于贯彻落实其他各项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保障不枉不纵和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以及真正树立起法制的权威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信任和拥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8实行审判公开原则的意义

①首先,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带动合议、辩护、回避等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使这些制度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②其次,实行审判公开,有助于人民法院客观全面地查明案情和正确地处理案件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和减少冤假错案

③另外,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扩大办案的效果和影响,教育犯罪分子认罪服法,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预防和减少犯罪 9两审终审原则的含义、内容和要求

①除最高人民法院以外的其他各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尚不能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

②只有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没有提起上诉,同级人民检察院也没有提起抗诉,一审的判决、裁定才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

③如果在法定期限内,有上诉权的人提出了上诉或者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案件就应当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二审审理后作出的判决、裁定就是终审的判决、裁定,除依法还必须经过核准程序的案件外,二审裁决、裁定宣告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交付执行

第六章

立案管辖

1划分立案管辖的依据

①犯罪案件的性质和严重、复杂程度

②有利于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有利于同犯罪作斗争

③同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任务和职责(或诉讼职能)相适应 2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哪几类

①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非法占有代为保管财物罪;非法占有他人遗忘物、埋藏物罪)

②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故意伤害罪;重婚罪;遗弃罪;妨碍通信自由罪;非法入侵他人住宅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侵犯知识产权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刑法第4,5章规定的可以对被告人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其他轻微刑事案件)

③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

3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哪几类 ①贪污贿赂罪 ②渎职罪

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罪 4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 ①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刑事案件

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具有全省(或直辖市、自治区)意义的重大刑事案件

③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④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不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普通刑事案件 5地区管辖依据以犯罪地为主、以被告人居住地为辅原则的原因

①便与保护和勘验现场,便于收集和查对核实证据,迅速查明案情,正确地处理案件 ②便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活动

③便于犯罪地附近的群众参加旁听公开审判的情况,便于结合为大家所熟悉的事例对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还可以就地平息民愤

④便于系统了解和分析研究犯罪地所思地区的犯罪情况,从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和更加有效地同犯罪作斗争

第七章

回避

1回避制度的意义 ①首先,只有实行回避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保障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秉公执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诉讼、处理案件,才能更有效地防止侦查、检查和审判等人员因受个人感情、恩怨、利害或成见等因素的影响而先入为主或徇私舞弊、出入人罪 ②其次,实行回避制度,使参与承办和处理案件的人员同案件处理结果均无利害关系,这对于维护司法机关的威信,增强司法机关就案件作出的裁判及其他决定的权威性,也有重要意义 ③另外,实行回避制度也体现了诉讼的民主性。因为法律允许当事人根据有关规定申请侦查、检查和审判人员回避,并把它看做是包括被告人在内的当事人享有的一种诉讼权利,所以现代诉讼的回避制度又具有诉讼民主的意义 2回避的理由

①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近亲属的

②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③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 ④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 3有权决定是否应当回避的个人或组织

①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②院长的回避由本级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由同级人民检察院监察委员会决定 ③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应当根据其所处诉讼阶段等具体情况,分别由院长、检察长或者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第八章

辩护与代理

1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自行辩护的权利

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的帮助

③司法机关特别是人民法院,有义务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辩护 2辩护人参加诉讼的意义

①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防止主观片面

②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各项法律制度的贯彻执行 ③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法的教育任务 3哪些人员不能充当辩护人

①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不能充当辩护人 ②本案的证人不能同时充当本案的辩护人

③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活动有牵连的人,也不能充当辩护人

④现职的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以及任期内的人民陪审员,也不能充当辩护人 ⑤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也不能充当辩护人 ⑥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不得担任辩护人 4辩护人的任务

①依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这是辩护人的首要任务

②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对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要求纠正 ③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法律上的帮助 ④结合办案进行法制宣传 5辩护人的权利

①辩护人有权根据事实和法律,独立进行辩护 ②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人可以依法查阅案件材料,了解案情 ③辩护人依法有权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 ④辩护律师依法可以收集有关材料

⑤在审判阶段,辩护律师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犯罪事实的材料”,其他辩护人仅人民法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文件

⑥辩护人有参加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的权利 ⑦经被告人同意,有提出上诉的权利

⑧有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 ⑨有拒绝辩护的权利 6刑事诉讼代理的种类

①接受公诉案件被害人的委托,担任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 ②接受自诉案件自诉人的委托,代理自诉人参加诉讼

③接受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被告人的委托,担任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或者被告人的诉讼代理人 ④接受申诉人委托,担任刑事申诉人的代理人

7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诉讼地位及其权力上的异同

①被害人与其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相同之处是两者都是刑事诉讼的诉讼参与人,不同之处是被害人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是其他诉讼参与人

②被害人的诉讼权利由法律直接授予,而其诉讼代理人的权利需经被害人同意或者授权才能行使

第九章

证据

1证据的意义

①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根据和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 ②证据是揭露和制服犯罪分子的有力武器 ③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生动材料 2传来证据的作用

①通过传来证据可以发现并获得原始证据

②可以通过传来证据检验原始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

③在原始证据无法保存的情况下,传来证据是保存证据材料的一种方式

④在确实无法取得原始证据的情况下,经过查证的传来证据,可以作为认定案情和处理案件的一种根据 3审查判断只由间接证据组成的证据证据体系并运用其认定案情和定罪量刑新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①每个间接证据都必须是客观的、确实可靠的,证据体系中不允许有虚假的证据存在 ②每个间接证据同案情之间必须有某种客观联系 ③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不能有矛盾

④对若干协调一致的间接证据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个 4刑事诉讼证明对象的分类 ①犯罪事件是否确已发生

②构成犯罪案件事实的各种情节

③依法应当从重、加重、减轻或者免除刑罚的事实情况 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贯表现和犯罪后的态度 ⑤其他需要用证据证明的事实

5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原则包括哪些

①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执行控诉职能的国家专门机关承担,即由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承担 ②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应对控诉承担证明责任

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如实陈述,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章

强制措施

1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特征

①它是公检法行使职权,强行剥夺或者限制犯罪嫌疑人等人身自由的方法 ②它是公检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采用的

③它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现行犯采用的,即其适用对象只能是追究刑事责任的人,以及有重大犯罪嫌疑可能即将对其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④它是以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为主要目的的 ⑤它必须严格依法采用 2强制措施与刑罚的区别

①两者的目的不同。强制措施是为了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防止适用对象继续危害社会,是诉讼过程中的保障和防范措施,并不是对犯罪的处罚。适用刑罚是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处罚,是为了惩罚和改造犯罪分子,是他们不再犯罪,并警戒社会上一些可能犯罪的人

②强制措施和刑罚的适用对象不同。前者适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现行犯。否则适用于其行为已经构成犯罪并经审理确认有罪的犯罪分子

③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与适用刑罚的机关不完全相同。强制措施除拘留仅由公安机关各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有权采用外,其他措施均可由公检法采用。刑罚只能由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检察院有权适用 ④采取强制措施与适用刑罚依据的法律不同。前者依据刑事诉讼法,否则依据刑法 3强制措施的作用

①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等逃避侦查和审判

②可以排除犯罪嫌疑人等可能进行妨碍迅速查明案情的活动 ③可以防止犯罪嫌疑人等继续犯罪 ④可以防止发生自杀等意外事件

⑤可以震慑犯罪,鼓励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加强社会治安 4取保候审应当变更的情况

①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

②应当逮捕的人因患有严重疾病而取保候审的,其疾病痊愈时

③对因哺乳自己婴儿或者因流产而在法定休息期的妇女采用取保候审的,当哺乳期或流产法定休假期届满时 ④保证人请求撤回保证书,要求解除其保证合同的 5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循的规定

①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②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③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⑤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6逮捕的条件

①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包括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行为,有证据证明该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的,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必须已有查证属实的 ②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

③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 7对于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有哪些情形的,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①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②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③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④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⑤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有串供可能的 ⑥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⑦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8刑事拘留与拘传的区别

①适用主体不同。拘传适用的机关是公检法三机关,拘留的适用主体不包括人民法院

②适用对象不同。拘留适用对象为犯罪嫌疑人或者现行犯,拘传适用于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③适用效力不同。据传的适用是对人身自由的限制,拘留则是对人身自由的剥夺

④适用期限不同。拘传适用每次一般为1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拘留适用期一般为10日,最多37日

十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

1附带民事诉讼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失 ②必须是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的物质损失 ③被害人的物质损失必须是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④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提起 2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的权利和义务(1)权利

①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代理诉讼

②为保证赔偿的实现,有权要求司法机关采取保全措施

③有权申请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有权参加附带民事部分审判的法庭调查和辩论 ④对人民法院关于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的判决不服,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⑤在案件审结之前,就附带民事诉讼部分可以和被告人和解或撤诉(2)义务

①如实向司法机关反应案件情况,并应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②遵守法庭纪律听从审判人员的指挥 3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的权利 ①有权委托代理人

②在审理附带民事部分时,依法有权要求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回避 ③有权参加法庭调查和辩论 ④有权提起反诉

第十二章

期间和送达

1期间的意义

①有利于及时惩罚犯罪,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②能够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③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申请恢复期间必须符合的条件

①只有耽误期间的当事人才能申请,其他诉讼参与人无权申请 ②耽误期间是由于发生了不能抗拒的情况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③申请实在障碍消除之后5日内提出的,即提出申请应与障碍的消除时间相联结,以利于及时解决这一问题

第十三章

立案

1立案的意义

①有利于司法机关及时揭露和惩罚犯罪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立案对于搞好司法统计,分析各个时期的犯罪情况,正确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立案的材料来源

①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 ②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报案或举报 ③被害人的报案或控告 ④犯罪人自首

第十四章

侦查

1侦查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原则 ②迅速、及时原则

③客观公正、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保守秘密的原则

2侦查阶段询问证人应遵循的规定 ①只有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才能进行 ②一案有多个证人时应当分别询问

③询问证人时,应当首先问明证人的身份,并告知他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证据应付的法律责任 ④对证人只能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进行询问 3搜查与扣押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搜查的目的是为了搜集证据,查获犯罪人,扣押的目的是取得和保全证据

②适用对象不完全相同。搜查可以对一切可能隐藏罪犯和犯罪证据的人、物品或者有关住所进行,扣押主要是针对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物品或文件进行

③方法不同。搜查对一切拒绝合法搜查的人,都可以进行强制搜查,而扣押一般无此要求,但是需要向物品或文件所有人开具扣押清单,特殊情况下扣押需经侦查机关批准 4扣押与检查的区别

①目的不同。搜查的目的是为了搜集证据,查获犯罪人,检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和 生理状况,是为了了解案件的情况,核实证据

②适用对象不完全相同。搜查可以对一切可能隐藏罪犯和犯罪证据的人、物品或者有关住所进行,而检查只能对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进行,对其他人都不能进行检查

③方法不同。搜查对一切拒绝合法搜查的人,都可以进行强制搜查,而检查除对犯罪嫌疑人之外,都不能强制进行

第十五章

提起公诉

1人民法院审查案件时,必须查明下列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 ②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 ③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 ④有无附带民事诉讼 ⑤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第十六章

审判概述

1审判活动与其他环节的诉讼活动相比有什么特点

①人民法院是唯一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只有人民法院才拥有审判权 ②审判活动必须在既有控诉又有辩护的保障的条件下进行

③同侦查、起诉、执行等诉讼阶段相比,审判是诉讼的中心环节和决定性阶段 2独任制的适用范围

①就法院级别而言,只限于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以上(包括中级)人民法院不能适用独任制 ②就案件类别而言,只限于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3合议制的不同组成

①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人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②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至7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3至7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③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抗诉案件,由审判员3至5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第十七章

第一审程序

1可以延期审理的情况有

①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物证、重新鉴定或者勘验的 ②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③由于当事人申请回避而不能进行审判的 自诉案件不予受理的情形 ①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②被告人死亡的 ③被告人下落不明的

④除因证据不足而撤诉的以外,自诉人撤诉后就同一事实又告诉的 ⑤经法院调解结案后,自诉人反悔,就同一事实再行告诉的 ⑥民事案件结案后,自诉人就同一事实再提出刑事诉讼的 2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的特点

①人民法院审理自诉案件可以进行调解

②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 ③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在诉讼过程中可以对自诉人提起反诉。反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人;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有关的犯罪行为;反诉的案件必须属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也必须属于自诉案件的范围 ④自诉案件具有可分性 3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 ①被告人的情形不构成犯罪的

②对被告人应当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③被告人翻供的

④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充分的

第十八章

第二审程序

1第二审程序的任务

第二审程序的任务,是对第一审未生效的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诉讼程序是否合法,进行全面审查和审理,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维护正确的裁判,纠正错误的裁判,实现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监督,保证正确、合法、及时地惩罚犯罪和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上诉和抗诉的理由

①原判事实不定,证据不足

②原判适用法律不当,定罪量刑有错误 ③原判严重违反诉讼程序

3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①违反本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②违反回避制度的

③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④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

⑤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4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情形

①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案件,可以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重新审理的案件如果查清了原判决确实没有查清的事实和证据,根据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定罪量刑,可以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②经过二审审理,如果发现新的犯罪事实,应该变更控诉范围,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对于发现新的犯罪事实的案件,原审法院可以判处比前次判决更重的刑罚,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的提审或者指令下级法院或原审法院的再审,均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第十九章

死刑复核及因特殊情况减轻处罚案件的核准程序

1死刑复核的内容

①被告人的年龄,有无责任能力,是否正在怀孕的妇女 ②原审判认定的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 ③犯罪情节、后果和危害程度

④原判决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是否必须判处死刑,是否必须立即执行 ⑤又无法定、酌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⑥其他应当审查的情况

2最高人民法院或者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复核,应当根据案件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①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予以核准 ②原判决认定事实正确,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③原判决事实不清或者证据不足的,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④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或第二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第二十章

审判监督程序

1审判监督程序和第二审程序的区别

①审理的对象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生效的裁判,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裁判。二审程序审理的只限于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不存在需要中止执行或者不需要中止执行问题 ②提起的机关和人员不同。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有权提起二审程序的是当事人(被害人除外)及其法定代理人,经被告人同意的辩护人、近亲属,以及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地方人民检察院

③提起的条件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而二审程序只要有合法的上诉或抗诉就能引起,不论其理由是否充分

④有无法定期限不同。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如果要改有罪为无罪,程序上一般没有法定期限的限制。二审程序的上诉、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逾期而无正当理由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受理

⑤审理法院的级别不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法院既可以是原审的第一审法院或第二审法院,又可以是提审的任何上级法院以及由上级法院指令再审的任何下级法院。而按二审程序审理案件的,只能是第一审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

⑥有无加刑限制不同。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审理重新审理的案件既可以减轻被告人的刑罚,也可以加重其刑罚。而二审程序必须严格遵守“上诉不加刑”原则 2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 ①当事人的申诉 ②人民群众来信来访

③司法机关复查案件发现的错误

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的纠正错案的议案

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介等对生效裁判提出的意见 3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与第二审程序的抗诉有何区别?

①抗诉的对象不同。再审抗诉的对象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二审抗诉的对象则是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②提出抗诉的权限不同。再审抗诉只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原审人民法院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二审抗诉则是由原审人民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提出。

③抗诉期限。再审抗诉不受期限限制,而二审抗诉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

④审理的程序不同。再审抗诉,如果是对一审生效的判决、裁定提起的,再审时按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如果对二审生效的判决、裁定提起的,再审时则按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而二审抗诉提起后,则案件属于第二审案件,都应当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

第二十一章

执行

1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判决的执行程序

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罪犯,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执行通知书、判决书(经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维持原判的还应当有裁定书)送达羁押该罪犯的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自收到上述文件之日起1个月内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将罪犯交付执行刑罚时,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还应当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同时送达监狱 2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的判决执行程序

①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无论是附加适用或者独立适用,都由人民法院执行,即这种判决的执行机关都是原审人民法院

②人民法院执行没收财产的判决,必要时可以会同公安机关进行,以利于防止和排除干扰 3假释必须具备的条件

①客观方面必须执行了法定的期限。具体来讲,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已执行原判刑期的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实际执行13年以上。

②主观方面必须是确有悔改表现,不至再危害社会 4被假释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假释 ①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

②在假释考验期内,发现罪犯在判决宣告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

③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

第二十二章

对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程序的特殊要求

1审判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合议庭,应当有女审判员或者女人民陪审员参加

第四篇:刑事诉讼法A

刑事诉讼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刑事审判中,书记员的回避,由(B)作出决定。

A 审判长B 人民法院院长

C 刑庭庭长D 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2下列人员中,(D)不是当事人。

A 犯罪嫌疑人B 自诉人C 被害人D辩护人立案的条件是(D)。

A 有人自首B 有充分证据证明有刑事案件发生

C 有报案或控告D 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C)。

A 3个月B 6个月C 12个月D 24个月罚金判决的执行机关是(A)。

A 人民法院B 公安机关C 人民检察院D 监狱被刑事追诉者自公安机关立案到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这段时间,被称为(C)。

A 被告人B 罪犯C 犯罪嫌疑人D 被告人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BD)。

A 在审判组织上,适用简易程序时,应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 在适用法院上,简易程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

C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

D 简易程序可以适用于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在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形下,法院应当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情形是(BCD)。

A 被告人是无国籍人。

B 被告人是聋哑人。

C 被告人是可能判处死刑的人。

D 被告人是未成年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CD)。

A 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

B 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C 上级人民法院可以对下级人民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作出处理,指令下级人民法院执行。

D 下级人民法院可以将案件在判决之前报送上级人民法院,请求审查批示。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有权(BD)。

A 查阅、摘抄、复制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B 会见犯罪嫌疑人

C 向证人收集证据

D 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有关我国侦查行为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D)。

A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两名。

B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但是对与本案无关的问

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C 一次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D 对于被逮捕或者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逮捕、拘留后的24小时内进

行讯问。下列程序中,属于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中的必经程序的是(ACD)。

A 讯问犯罪嫌疑人B 听取重要证人的意见

C 听取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D 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三、名词解释。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或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责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的一种强制措施.传来证据:指由第一来源经过传抄、复制或转述后获得的证据职能管辖;是指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之间在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上的分工.四、简答题。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参考答案: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者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

(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范围。

(1)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2)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3)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

(1)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3)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

六、案例分析题

李某和张某都是A省B市C县居民。2002年8月27日,在C县某商场二人因琐事争吵,李某将张某打成重伤。C县检察院在接到张某近亲属的报案后,经审查认为不属于自己管辖,决定不予受理,并告知其向C县公安机关报案。C县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经审查决定立案侦查。

2002年10月18日,C县公安局侦查终结后将案件移送C县人民检察院,后者经审查决定向C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C县人民法院接到起诉书后,经审查认为案件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退回C县人民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后C县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法庭经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后,审判长认为事实已经完全查清,即宣布休庭评议,后判李某4年有期徒刑。

C县人民检察院在接到判决书后的第13天,以一审判决量刑过轻为由向B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该中级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该合议庭经调查讯问后,认为事实清楚,一审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都没有问题,遂决定不开庭审理,并裁定维持原判。

试分析案例中公、检、法机关行为的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县人民检察院对于被害人近亲属的报案应当立即接受,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和拒绝。对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先接受后依送主管机关处理。

(2)C县人民法院无权在庭前审查时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退回C县人民检察院要求其补充侦查。

(3)审判长在宣布法庭辩论结束后,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的权利,而不应该直接宣告休庭评议。

(4)B市人民法院对C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不应该接受,因为该抗诉超过法定期限(10日)。

(5)即使B县人民法院应该受理C县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它也不应该不开庭审理,而应该开庭审理。因为对人民检察院的抗诉,人民法院只能开庭审理。

第五篇:刑事诉讼法

1、刑事诉讼:在我国,刑事诉讼是指公检法在当事人以及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调整公检法机关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3、回避:是指,侦查、检察、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办理该案件或者参与该案的其他诉讼活动的行为。

4、被害人: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益受到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人。

5、自诉人:是指在自诉案件中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请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人。

6、送达:公安司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手续,将诉讼文件送交诉讼参与人以及有关单位的活动。

7、犯罪嫌疑人在立案侦查和审查阶段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

8、被告人是指因涉嫌犯罪被检察机关或自诉人正式向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要求审判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

11、立案管辖:又称职能管辖或部门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受理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

12、审判管辖:是指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包括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

13、管辖: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等依照法律规定立案受理刑事案件以及人民法院系统内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分工制度。

15、证据力:是指证据依法能够成为法律上的证据的资格和条件。

16、证明力: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亦即证据的可靠性、可信性和可采性。

17、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存在场所和物质属性证明案件事实的实物和痕迹。

18、书证:就是以文字、符号、图画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的事实的书面文件和其他物品。

19、原始证据:凡是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0、视听资料: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储存的信息正经案件情况的资料。

21、直接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

22、诉讼证明:诉讼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标准,运用已知的证据和事实来认定案件事实的活动。

23、证明对象:是指司法人员和诉讼当事人及其律师在诉讼中必须用证据加以证明的各种案件事实。

24、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收集或者提供证据证明主张的案件事实成立或者有利于自己的主张的责任,否则,应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危险。

25、强制措施:公安、检察院、法院机关为了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26、拘传: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7、取保候审: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

28、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和公安机关对未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责令其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依法对其人身自由加以限制并对其实行监督的一种强制方法。

29、拘留: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在遇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下依法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30、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将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31、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

32、立案: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查证、核实被告人是否实施了犯罪,是否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以及应当受到何种刑事处罚的活动.

33、侦查: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

36、扣押:侦查机关依法强行扣留和提存与案件有关的物品和文件的一种侦查活动。

41、第一审程序:人民法院对于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自诉人的自诉案件,依法进行第一次审判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

42、终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遇到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导致审判不应当或者不需要继续进行时候终结案件的诉讼活动。

43、延期审理:是指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足以影响审判进行的情形时,法庭决定延期审理,待影响审判进行的原因消失后,再行开庭审理。

44、中止审理: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过程中,因为发生某种情况影响了审判的正常进行,而决定暂停审理,待其消失后,再进行开庭审理。

45、判决: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的处理决定。

46、决定:公检法在诉讼过程中,依法就有关的诉讼程序问题所作出的一种处理方式。

47、裁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和判决执行过程中,对于诉讼程序问题和部分案件的实体问题所作出决定。

48、第二审程序: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人或人民检察院因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而提起上诉或抗诉的案件,依法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49、上诉:是指当事人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一审判决、裁定或评审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依法声明不服,提请上一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活动。

50、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或发现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提请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并予以纠正的审判监督行为。

51、行事诉讼期间: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诉讼参与人进行行事诉讼活动所需必须遵守的时间期限。

52、死刑复核程序:是指对经过普通程序一审、二审审结后判处死刑的案件,包括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和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进行审查核准的一种特别程序。

53、审判监督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出并由人民法院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程序。

54、诉讼中止:办案机关在立案以后到案件审结的过程中,因为发生了某种情况而将正在进行的诉讼暂时停止,待到中止的障碍消除后,再恢复诉讼。

56、暂予监外执行: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图形、拘役的罪犯因为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内执行,暂时将其放到监外由公安机关执行的一种变通方法。

57、证明标准:是指法律要求公安司法人员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所要达到的程度。

58证据的理论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3.言辞证据和实物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1、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哪些?答:(1)已过法定期限没有上诉、抗诉的判决和裁定,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和裁定。(2)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包括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的第二审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切判决和裁定。(3)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判决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核准的死刑判决。(4)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判决。

2、刑事案件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有哪些?(1)申请回避;(2)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3)有权参加法庭调查;(4)有权参加法庭辩论;(5)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6)有权提起上诉;(7)有权提出申诉;(8)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起反诉。

3.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哪些?(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入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4)被害人对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不服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案件。

4.试述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诉讼权利。答:(1)有权自行委托辩护人(2)参加法庭调查;(3)参加法庭辩论(4)有权向法庭作最后陈述(5)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对自诉人提出反诉(6)有权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提起上诉;(7)有权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提出申诉

5.刑事诉讼中的反诉应具有哪些条件?(1)反诉的对象必须是本案的自诉人;(2)反诉的内容必须是与本案自诉人指控自诉案件被告人犯罪行为有因果关系的行为;(3)反诉的案件应当是人民法院依法可以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4)反诉只能在人民法院对自诉案件宣告判决前提起。

6.试述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含义及其在适用上应受的限制。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改判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上诉不加刑原则在适用上受到限制有: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7、现代刑事诉讼职能的基本结构和原则是什么?答:(1).控审分离(2).控辩对等(3).审判中立

8、简述外国行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控审分离原则、平等对抗原则、诉讼迅速原则、有效辩护原则、禁止重复追究原则、适度原则 9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哪些?答:

一、加强惩罚犯罪,同时重视保障人权;

二、建立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诉讼制度;

三、确立了一系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刑事诉讼原则;

四、实行职权主义与当事人相结合的诉讼模式;

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权;

六、规定了一些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

10简述自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答:权利:向人民法院直接提出自诉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撤回自诉;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同被告人自行和解;作为原告人出席法庭参加法庭审判和同被告方辩论;申请回避;提出上诉;对生效判决裁定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审判等。

义务:负有举证责任;应当亲自参加诉讼。自诉人经两次依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

10、对哪些人可以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任何公民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都可以立即扭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处理: 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11、简述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特点。1.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准则,包含着丰富的诉讼原理,体现了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规律。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法律原则具有法律效力。3.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般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对所有参加诉讼的国家机关和个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12简述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含义。

答:分工负责: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分别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职权,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不可混淆也不可代替。

互相配合: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应当用力合作、协调一致,共同完成刑事诉讼的任务。

互相制约:是指公、检、法三机关在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的基础上,不仅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且对其机关发生的错误和偏差应予以纠正,对重要的刑事诉讼活动或措施,有其他机关予以把关,已达到互相牵制、互相约束的目的,防止权力的滥用导致司法腐败。

13、简述公开审判原则。根据《宪法》第125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和《刑事诉讼法》第11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这一原则进行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有关个人隐私和未成年案件不公开审理外,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14简述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事原则。

答:1.只有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人民法院有权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其他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利。2.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行使职权,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三机关只能分别行使各自的职权,不能混淆或相互取代。

15、简述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则终止审判,或者宣告无罪。即: 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

16、试列举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贪污贿赂犯罪。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的犯罪案件,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才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17试列举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答(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的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18试述回避的理由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但是人的近亲属的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5.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或者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的。19试述辩护人享有的诉讼权利。(1)职务保障权。(2)阅卷权。(3)会见、通信权。(4)调查取证权。(5)提出辩护意见权。(6)获得出庭通知权。(7)出庭辩护权。(8)拒绝辩护权。(9)要求公安、司法机关对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强制措施的权利。(10)其他诉讼权利。

22、什么是强制措施?强制措施与刑罚、行政处罚的区别有哪些?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与刑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根据不用。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使用时间不同。6.稳定程度不同。7.法律后果不同。

与行政处罚的区别:1.性质不同。2.法律依据不同。3.适用主体不同。4.适用对象不同。5.稳定性不同。

23、试述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条件。取保候审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取保候审在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使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虽然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但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监视居住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的规定,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使用条件相同,凡是适用取保候审的,也能适用监视居住,但是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不用同时并用,只能择其一而用之。

24、保证人应具备与本案无牵连;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

25、试述逮捕的条件。1.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事逮捕的证据条件。2.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犯罪,这事逮捕的罪责条件。3.有逮捕必要,这事逮捕的社会危害性条件。在具备前两个条件的基础上,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才能依法逮捕。

26、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司法拘留的区别是什么?答:与行政拘留的区别:1.法律性质不用。2.法律根据不同。3.适用对象不同。4.羁押期限不同。

与司法拘留的区别:1.适用对象不同。2.有权采用的机关不同。3.与判决的关系不同。4.期限不同

27、试述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条件。1.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须以刑事诉讼为前提。2.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时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或国家、集体的损失必须是物质损失。4.有赔偿请求权人在行事诉讼中提出了赔偿要求。

28、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包括:1.物证、书证;2.证人证言;3.被害人陈述;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5.鉴定结论;6.勘验、检查笔录;7.视听资料。特征:证明力和证据能力。

29、完全依靠间接证据定案应当遵循哪些规则?

1.应审查间接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只有客观存在的、与案件事实存在客观联系且为法律容许的证据方可采用。2.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即有关犯罪时间、地点、过程、手段、工具、后果、目的、动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个人情况等,都有相应的证据证明。3.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如有矛盾必须得到合理地排除。4.间接证据的证明体系必须足以排除其他可能性,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确凿无疑的 30中国封建时期的司法制度特点:1.司法与行政不分,没有专门的基层审判机。2.刑事和民事部分,没有专门的刑事诉讼程序,不论是刑事案件还是一般的民事案件都适用一种诉讼程序。3.控诉和审判不分,没有专门的公诉机关,而是由司法官员主动调查和追诉,同时负责案件的裁判

31、简述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的承担。

答: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主要由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例外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才承担证明责任。即由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承担证明责任。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承担证明责任,但是在涉及“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案件时,则需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

32、传来证据的运用规则有哪些? 答:1.没有正确的来源或者来源不明的传说、文字材料,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2.只有在原始证据不能取得或者确有苦难时,才能用传来证据代替;3.应当收集和运用距原始证据最近的传来证据4.如果案件只有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不能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

33、立案有哪些条件?1.有犯罪事实。这是立案的事实条件,也是立案的首要条件。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这是立案的罪责条件3.符合管辖的规定。这是立案的管辖权条件。

34、试述简易程序法庭审判的特点。答:1.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2.公诉案件检察人员可以不出庭。3.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程序简化。4.应当在受理后20日内审结。

35、简述侦查终结的条件。答:1.犯罪事实查清 2.证据确实,充分3.犯罪的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4.法律手续完备5.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36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内容是什么?答:1.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的认定是否正确。2.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3.是否属于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 4.有无附带民事诉讼。5.侦查活动是否合法。

37、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公诉的条件。(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2)证据确实、充分;(3)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38、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起诉的条件是什么?

答:1.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3.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刑事责任的。

39、试述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答: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包括一罪和数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人民检察院建议或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2.告诉才处理的案件。3.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40、试述自诉案件的范围和条件。

答: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条件:1.《刑事诉讼法》第176条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可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2.属于本院管辖的 3.刑事案件的被害人告诉的;4.有明确的被告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

41、简述上诉不加刑原则: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以任何理由加重原判决确定的刑罚。如果是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案件,或者在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同时,人民检察院、自诉人也是提出抗诉、上诉的,则不受此项限制,可以加重原审判决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

42、试述两审终审制的含义。

答:是指一个案件经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审判后,如果有关的当事人或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内提出上诉或抗

诉,由上一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第二审程序的审理,并重新作出判决或裁定。经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等不得再提出上诉,人民检察院也不得按照上诉审程序提出抗诉。简要地说,两审终审制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次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

43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在以民主主义为基础的现代法治社会由于政府权力本身就是以保障个人权益为存在根据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作为刑事诉讼的双重目的,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政府依法追究犯罪虽直接出于维护法律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但同时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生存和幸福的安全保障,即使是确定无疑的罪犯也不可能放弃国家的司法保护,而容忍他人侵害其合法权益;同样,保障人权虽然核心是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政府的非法侵犯,但同时也是民主政府耐以存在的合理根据,只要是承认人民主权原则的法治国家,就不可能在惩罚犯罪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个人的基本人权,因此采取民主宪政体制的现代各国,无论其实现民主的具体形式以及民主程度如何无不在刑事诉讼中追求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尽可能统一。

44辩护: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指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以免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受到侵犯。以维护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辩护人的范围:1律师2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作为辩护人。3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护人、亲友,也可以接受接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做他的辩护人。

刑事代理:代理人接受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已被代理人名义参加诉讼,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一项诉讼活动。

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的区别:(1)产生的根本不同(2)所处的诉讼地位不同(3)使用的范围不同(4)从事活动的名义不同(5)权限范围不同(6)享有的权利内容不同

某国有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李立因公司偷税100余万元于1999年8月1日被虹桥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经法庭审理,认为该公司的行为已构成偷税罪,判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对该公司判处了罚金。区检察院认为一审法院对被告人李立量刑过轻,直接向二审法院提交抗诉状,提起抗诉。李立未上诉。二审法院经不开庭审理后,认为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正确,但量刑过轻,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

请回答:该案中人民检察院、二审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 1.(1)虹桥区检察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刑事诉讼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院没有经过原审人民法院直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做法违法。(2)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故二审人民法院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不开庭审理是违法的。(3)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法规定,原判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是量刑不当,应当改判.二审法院用裁定撤销原判,改处被告人李立有期徒刑5年的做法不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

2.被告人李某,1980年出生。1997年5月7日晚在一路口抢走了下班女工的提包时被抓获,后被公安机关取保候审。该案于6月20日由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前,县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于是派法警将其逮捕归案。?月15日县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此案。在庭审过程中,李某嫌辩护律师辩护不力,拒绝其继续辩护,要求自行辩护获得合议庭批准。法庭经审理认为李某构成抢夺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判决生效后,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李某应定抢劫罪,遂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区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请回答:本案中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有哪些程序不合法?理由是什么?

答:(1)人民法院认为应对李某实施逮捕而派法蒈将其逮捕归案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逮捕应当由公安机关执行.(2)庭审过程中,李某拒绝辩护律师的辩护并要求自行辩护时,法庭批准了其要求是错误的。因为李某是未成年人,依法必须有人为其辩护,人民法院应当要求李某另行委托辩护人或为其另行指定辩护律师.(3)县人民检察院认为该案判决有误而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是错误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本案应当由县捡察院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按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3.张某、王某、李某共同诈骗一案由县检察院提起公诉,县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审查后认为,案件事实不清,需要补送材料,遂决定将案件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检察机关补充侦查后再起诉。一审法院经过审理,以诈骗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年,王某有期徒刑5年,李某有期徒刑2年缓刑2年。一审宣判后,王某、李某、张某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不当,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成员对案件重新审理后,改判张某有期徒刑5年,改判王某有期徒刑3年,李某维持原判。

请回答: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此案在诉讼程序上存在哪些错误?正确的做法是怎样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1)县人民法院在审查后将起诉书退回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是错误的。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审查后,对于不符合规定需要补送材料的,应当通知人民察院在三日内补送。(2)二审法院经过审理后将案件发回一审法院重审是错误的。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3)原一审法院由原合议庭进行重审是错误的。(2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判。

下载刑事诉讼法2008~2012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事诉讼法2008~2012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刑事诉讼法

    名词解释诉讼参与人:诉讼参与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负有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分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

    刑事诉讼法

    全国 2009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课程代码:03706 小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

    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

    刑事诉讼法小结

    刑事诉讼法小结 第一节1、论述强制措施 公安、人检、人法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为了保障侦查和审判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强行剥夺或加以一定限制的方法......

    刑事诉讼法学习心得

    [刑事诉讼法]学习笔记(完整) 选用教材:刑事诉讼法课堂笔记2008年版(汪海燕 王大利 编著) 1、刑事诉讼的价值就是自由、安全、秩序。 2、对刑事案件的侦察、拘留、执行逮捕、预审......

    刑事诉讼法题目

    • 1. (不定项)某甲是某厂收发室的工作人员,常利用职务之便私拆他人信件。某乙是该厂职工,某乙的姐姐在国外,常常给某乙寄信。某甲因为喜欢集邮,而多次私拆某乙的信件。某乙发现以......

    2010-7刑事诉讼法

    全国2010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刑事诉讼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刑事诉讼法 复习题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阶段书记员回避的决定主体是( C ) A.审判长B.刑庭庭长C.法院院长D.审判委员会 2.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可以委托诉讼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