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无线通信技术
(1)RadioTransmission Interface of The Digital Pan European Mobile System
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无线电发射接口
引言
本文描述的是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发射接口规格,这种规格是根据不同的无线电接入技术(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以及不同的调制和编码方案,在比较了硬件实验设备之后确定的。本文讲述了这种规格的选择过程,然后对无线接口规范,以及在频率复用方面展示的预期性能进行了描述。同时,根据本规范,也提出了在法国建立验证硬件测量结果的系统。
(2)The Wireless Revolution
无线革命
引言
本文对无线通信目前的需求和近期发展进行了描述。对用于全球无线资金进行了一个预估。同时对无线通信技术方面的运用到的器材和技术进行了讨论,并且呈现了一些研究结果。
(3)Overview of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无线个人通信的概述
引言
本文对无线通信现状进行了概述,包括正在进行的一些相关技术研发项目,无线通信的标准,频谱分配等。在本文中,作者讨论了蜂窝无线电、无绳电话和无线数据系统。对目前和计划中的无线通信发展进行了总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无线通信广泛的覆盖面问题,并且对现有数字蜂窝和数字无绳系统的空中接口进行了简要讨论,因为空中接口承载依赖于系统的容量,该系统可以使用的环境,以及在设备的成本和复杂性
(4)blocking,hand-off and traffic performance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mixed platforms
混合平台的蜂窝通信系统阻塞,切换和流量性能
引言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a mixture of platform types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t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dered.A tractable analytical model for traffic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developed using
multidimensional birth-death processes and the method of phases.The
framework allows consideration of homogeneous and nonhomogeneous systems, a broad class of dwell time distributions, and 'missed' hand-off initiations.Cut-off priority for hand-offs and several platform types are consider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bility parameters and of imperfect detection of hand-off needs are examined.Theoretic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These exhibit carried traffic, hand-off activity, blocking probability and forced termination probability for each platform type.The realisable exchange of blocking for hand-off performance is shown.Computational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a method for extrapolat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systems with many channels is presented。
本文讨论了一种支持混合平台类型的蜂窝通信系统,这种混合平台的类型是由不同的移动特性来区分的。本文采用多维生灭过程和阶段分析方法,建立了一个用于通信性能分析的简单模型。该模型允许考虑均相和非齐次系统,广泛的停留时间分布。在描述该方法的过程中,考虑了切断优先级和一些平台类型。也检验了不同的流动参数影响,以及不完善的检测越区切换的需要。取得了理论性能特性。这些展品进行通信,手断活动,阻塞概率和强制中断概率为每个平台类型。示阻塞用于越区切换性能的变现交换。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外推的性能特性与许多通道系统中的方法。
(5)a simulation study of urban in-building frequency reuse
在城市建设的频率复用的模拟研究
Abstract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at support a mixture of platform types distinguished by different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are considered.A tractable analytical model for traffic performance analysis is developed using
multidimensional birth-death processes and the method of phases.The
framework allows consideration of homogeneous and nonhomogeneous systems, a broad class of dwell time distributions, and 'missed' hand-off initiations.Cut-off priority for hand-offs and several platform types are consider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roach.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obility parameters and of imperfect detection of hand-off needs are examined.Theoretical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are obtained.These exhibit carried traffic, hand-off activity, blocking probability and forced termination probability for each platform type.The realisable exchange of blocking for hand-off performance is shown.Computational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a method for extrapolat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for systems with many channels is presented
支持由不同的移动特性区分平台类型的混合物的蜂窝通信系统中被考虑。采用多维生灭过程和阶段的方法被开发用于通信性能分析一个听话的分析模型。该框架
允许考虑均相和非齐次系统,一大类停留时间分布,和“遗漏”手断灌顶。手帐和几个平台类型切断优先级被认为表明了该方法。不完善的检测手断需求的不同移动性参数和效果进行检查。理论性能特性而异。这些展品进行通信,手断活动,阻塞概率和强制中断概率为每个平台类型。示阻塞用于越区切换性能的变现交换。计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外推用于与许多信道的系统性能特性的方法,提出
第二篇:无线通信技术与遥感技术
红外无线通信技术与遥感技术
xx
(xxxx大学理学院 光信-2班 xx 2xxxxx)
摘要:红外在通信领域中有具有许多优点他的抗干扰能力,和无线传输功能用途十分广泛。将来在通信方面会有大的作为。随着机器的高度自动化,它在无人驾驶方面会有大的用途。
关键字:红外通信,红外应用,无人驾驶。
红外通信,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红外线传输数据。在电脑技术发展早期,数据都是通过线缆传输的,线缆传输连线麻烦,需要特制接口,颇为不便。于是后来就有了红外无线数据传输技术。[1]
1.红外辐射的特点
红外辐射既有与可见光相似的特性,如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偏振,又具有粒子性。此外,红外辐射还有一些与可见光不一样的独特性:
(1)人的眼睛对红外辐射不敏感,所以必须用对红外辐射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才能探测到;
(2)红外辐射的光量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小,例如10000nm波长的红外光子的能量大约是可见光子能量的1/20;
(3)红外辐射的热效应比可见光要强的多;
(4)红外辐射更易被物质所吸收,但对于薄雾来讲长波红外辐射更
容易通过。[2]
2.红外无线传输的优点
一个比较完整的红外系统通常包括光学系统、调制盘(或扫描器)、红外探测器、电子线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目标是红外系统所探测的对象,目标的辐射在传输过程中将受到大气中某些气体分子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散射而衰减。透过大气的目标辐射被光学系统接收,并聚焦到红外探测器平面上。调制盘将连续光调制成交变电流并进行空间滤波,而扫描器输出的信号经过电子线路完成放大处理。显示记录装置将经过处理的信号进行显示和记录。如果是用于监控的红外系统,还需将处理后的信号输入监控装置,以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实现自动监控。与雷达系统和可见光仪器相比,红外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尺寸小,重量轻;
(2)能有效地抗可见光波段的伪装;
(3)比雷达有更高的角精确度;
(4)对辅助装置要求最少。[3]
把光学系统看作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它的作用和通信系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不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是空间的,如复振幅或强度的空间分布。正是这种本质上的共同点,导致了光学和通信理念的联系。[4]
3.红外无线通信和遥感的应用
基于以上红外线的优良特点,红外线可以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应用。随着家庭电器的智能化。许多电器将有一个中央控制器进行控制。如果各个电器都以线路连接将给连接、安装和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红外装置连接将是很好的发展前景。红外通信装置还可运用到汽车机车的无人驾驶方面。以汽车为例,在汽车上安装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在专门铺设的无人驾驶道路上每隔一定距离装一个红外发射器。当无人驾驶的汽车到达这种路段时,汽车将自动切换成无人驾驶模式。通过汽车内的红外接收装置,测量车子到路两边的红外发射装置的距离,按照设定好的统一标准进行调整运行。车子与车子之间也通过红外装置进行测距与通信。来保持车距,和处理突发事件。根据物体辐射红外线的特点不问白天黑夜,也不问有无生命都会发出红外线,所以道路上还可以用红外探测仪来探测道路上的非车辆。遇到有异常时以信号方式提醒过往车辆减速或转道避让。之所以选用红外线,是因为他比可见光信号和无线电波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比雷达有更高的角精确度而且对辅助装置要求最少有更好的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张建奇 方小平《红外物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p4
[3] 张建奇 方小平《红外物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p4-p5
[4] 吕乃光 《傅立叶光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p1
第三篇:现代无线通信论文
湖 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现代无线与移动通信技术(论 文)
题目 教师 系部 专业 学号 姓名
移动通信技术中无线局域网(WLAN)业务性能分析研究
杨 钊 电 子 工 程 系 通 信 技 术 2 0 1 4 9 6 1 0 0 1
汪 加 浩
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WLAN)业务性能分析研究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系
通信技术
汪 加 浩
摘 要:随着移动计算的普及和5G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终端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在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针对具有不同MAC参数和应用类型的终端在IEEE802.11DCF无线局域网内共Markov模型分析信道在饱和状态时的竞争特性,研究实时业务吞吐量、竞争延迟和丢失率等性能指标与协议参数和数据帧长度的关系。算和仿真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分析模型的正确性,表明部分终端协议参数的改变会引起所有业务性能变化,而合理调整最小竞争窗口和最大回退次数可以改善实时业务的性能。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性能分析;实时业务;
Performance study and analysis of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in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lectron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 Lijuan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computing and developing of 5G and increasing need of mobile computing terminal, tht WLAN appears more and more distinct.For IEE802.1l DC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ith different MAC options and applications ,a novel model was proposed to analyze the contention performance in saturation channel state.By making use of discrete Markov chain,the performance of throughput, delay and frame dropping ratio was studied in detail.Then this model was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results.Furthermore,the model and analysis prove that better performance could be achieved by changing minimum contention window or maximum back off counter for the real-time flows, which give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and insights into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performance.Key words: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performance analysis;real—time traffic
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网络计算正从常规有线网络环境向无线移动通信环境延伸。本文在介绍ⅢEE802.11标准DCF工作基础上,使用离散Markov链分析信道在饱和状下,具有不同MAC参数和应用类型终端的竞争特性,明确给出了各类终端协议参数和数据帧长度与业务吞吐量、数据帧信道访问延迟和丢失率的关系表达式。仿真实验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说明部分终端协议参数的变化会对所有终端的性能产生影响,而合理的改变实时业务终端的最小竞争窗口和最大重传次数则可以有效减小访问延迟和竞争丢失。
1无线局域网简述
1.1无线局域网络(WLAN)简介
无线局域网络(WLAN)是利用射频(RF)技术,取代旧式双绞铜线构成的局域网络。工作于2.5GHz或5GHz频段,以无线方式构成的局域网。1.2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概述
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允许在局域网络环境中使用未授权的2.4或5.3GHz射频波段进行无线连接,从家庭到企业再到Internet接入网络。
1.2.1无线桥接
当有线连接太昂贵或者需要为有线连接建立第二条冗余连接以作备份时,无线桥接允许在建筑物之间进行无线连接。802.11解决方案通常在5至30mbps范围内操作,而光纤解决方案在100至1000mbps范围内操作。这两种桥操作距离可以超过10英里,基于802.11的解决方案可达到这个距离,而且它不需要线缆连接。但基于802.11的解决方案的缺点是速度慢和存在干扰,而光纤解决方案不会。光纤解决方案的缺点是价格高以及两个地点间不具有直视性。
1.2.2中型无线局域网
中等规模的企业传统上使用一个简单的设计,他们简单地向所有需要无线覆盖的设施提供多个接入点。这个特殊的方法可能是最通用的,因为它入口成本低,尽管一旦接入点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它就变得难以管理。大多数这类无线局域网允许你在接入点之间漫游,因为它们配置在相同的以太子网和SSID中。
1.2.3大型可交换无线局域网
交换无线局域网是无线连网最新的进展,简化的接入点通过几个中心化的无线控制器进行控制。数据通过Cisco,ArubaNetworks,Symbol和TrapezeNetworks这样的制造商的中心化无线控制器进行传输和管理。这种情况下的接入点具有更简单的设计,用来简化复杂的操作系统,而且更复杂的逻辑被嵌入在无线控制器中。接入点通常没有物理连接到无线控制器,但是逻辑上通过无线控制器交换和路由。要支持多个VLAN,数据以某种形式被封装在隧道中,所以即使设备处在不同的子网中,但从接入点到无线控制器有一个直接的逻辑连接。
2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
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QOS)定义了一个系统的非功能化特征,通常是指网络在传输数据流时要求满足的一系列服务请求。在计算机网络中,QOS的目标是获得更加确定的通信行为,以便能够更加安全可靠的保护网络承载的信息,并更加高效的使用网络资源。具体而言,QOS是指网络为用户提供的一组可以预量的服务参数,包括网络延迟、延迟抖动、吞吐量、差错率、业务可用性和丢包率等.网络所能提供的QOS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它所支持的业务。随着各类多媒体业务和实时业务的普及和推广,要求网络在带宽、延迟等方面提供保证。对于不同类型的业务,QOS保证技术也不尽相同。IETF己经提出了几种服务模型和机制来满足QOS需求:
(1)综合服务和资源预留协议InServ/RSVP:在此网络体系结构中,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传送数据之前,以RSVP信令向网络提出业务流传输规格,并建立和拆除传输路径上的业务流状态,以实现资源预留,主机和转发节点建立和保持业务流状态信息。由于资源预留是基于流的,因此它的扩展性不好,不适合骨干网。
(2)区分服务DiffServ:在DiffSev网络中,预先把网络提供的服务分为不同的等级,边界路由根据用户的流规格将用户流进行划分,再聚合成流聚集,聚集信息存放在IP包头的DS标记(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de Point)域。转发节点则根据DSCP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即逐跳转发行为(PHB)。由于转发节点所维护的资源状态数只与服务的优先级数成正比,因此网络扩展性比较好。
(3)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它是为了提高骨干节点的转发效率而提出的。在入端边缘节点,数据包根据转发等价类(FEC)分类后,加入定长标签,转发到下一节点。中间节点根据标签和转发表转发数据包,不需要进行三层路由,提高了转发效率。在出端边缘节点,将数据包去掉标签,发往下一节点。
(4)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数据流在网络中的分布尽可能均匀。在数据流选路时,不但要考虑网络的拓扑信息,而且要考虑网络资源的使用情况,从而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整个网络的资源利用率。
(5)子网带宽管理SBM(Subnet Bandwidth Management):负责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的分类和优先级排列,同IEEE802.11网络进行共享和交换。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3.1 区分服务漏筒模型
区分服务模型和集成服务模型都是假设每个数据流都是有限的情况下,通常使用漏筒模型。在漏筒模型中,对于速率为r.和突发长度为b的漏筒的到达曲线为仿射函数
a(t)r,b(t)rtb。到达曲线也可能是由链路的物理传输限制造成的。如果一个流在速率为C的链路上传输,按照数据位观察,这个流的到达曲线为a(t)Ct,若分组的最大长度为M,则到达曲线为a(t)CtM。结合漏筒约束和链路约束,则数据流的到达曲线可以表示为a(t)min(CtM,rtb)。
从服务曲线的定义可以得到R*(t)inf[R(s)(ts)],如果一个队列,它用最小
st速率。Rbps的服务速率服务一个流,则这个节点提供的服务曲线为(t)Rt,t0,如果可以保证在忙周期中的任何一段时间t内都能提供(t)服务曲线,这时得到的便是严格服务曲线,但由于复杂系统中的部件都存在延迟,严格服务曲线对于复杂系统没有太大意义。对于一个系统而言,若系统提供的服务曲线为迸发延迟函数T,所示,考虑多个节点的情况,服务曲线的定义支持级联操作,如果一个网络中有N个节点,而且各个节点提供的服务曲线分别为1,2,......N,则系统提供的服务曲线为12......N,在保证节点速率为R和最大延迟为T的节点组成的系统中,速率延迟服务曲线为速率延迟函数*(t)TR[max(tT,0)]。
对于一个到达曲线为a(t)min(CtM,rtb)的数据流,以及速率延迟服务曲线为
R[max(tT,0)],由文献得到,可以得到缓存上限v(,)为:
v(,)brmax[延迟上限h(,)为:
bM,T]Cr
(3.1.1)
Mh(,)TbMmax[CR,0]CyR
(3.1.2)
在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中,设一个数据流流经AP时,输入流量的峰值速率为M为最大数据包长度,漏筒的持续速率输出端口服务速率为
Cin,rin,漏筒的突发容量为bin,T表示拐点时间坐标,Cout,则可得数据流的到达曲线为:
a(t)CintM......0tTrintbin......tT(TbinM)Cinrin
(3.1.3)
AP的服务曲线为:
(t)max(CouttM,0)
(3.1.4)
根据式(3.1.3)、式(3.1.4)以及式(3.1.2)可以推出,在迟延存在上限时,系统的延迟上限为:
(CinCout)(binM)2Mh(,)Cout(Cinrin)Cout3.2Ad Hoc网络的集成服务模型
(3.1.5)
在IntSev模型中定义了保证服务和控制负载服务两种服务,前者为传输的数据提供 真实的保障,后者所提供的服务质量保障是相对的。这两种服务所采用的基本原理都是 接入控制,它满足的条件是:
(1)为了得到保证服务或控制负载服务,数据流必须在传输建立阶段做好资源预留。(2)一个数据流必须满足到达曲线a(t)min(CtM,rtb)。(3)沿途的路由器可以接收或拒绝所要的资源预留。
对于保证服务而言,只有当路由器可以提供所要求的服务曲线并且可以满足丢包率的情况下,才会接收资源预留的请求。而对于控制负载服务而言,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决定接收或拒绝资源预留。它只为所要求的资源预留请求提供概率上的保障,从概率上分析所需要的资
源预留是否可以被接收。
在Ad Hoc网络中,设一个数据流的转发节点有N个且为GPS节点,第i个节点的延迟Ti,且数据流中最大数据包长度为M,R是链路中服务速率最小的节点的服务速率,Ri是第i个节点的服务速率,Di为节点处的服务延迟,为在第i个节点处数据流中最大的数据包长度,Di和Ci与第i个节点的具体实现有关。则第i个节点的服务曲线为速率延迟函数即
R,Tii,R,T(t)Ri[max(tT,0)]ii,Ri≥0,,Ti≥0
(3.2.1)
Ti其中CiKiDi,Di,RiEi Ki是经过该节点的数据流中最大数据包度。
Ei是调度器的总比特率。整个链路的服务曲线是各个转发节点的服务曲线的加卷积。即若各个转发节点的服务曲线为
1,2,......N,则该流所经过的系统的服务曲线为12......N,考虑到整个链路:
RminRii1,2,...N
CiT(Di)i1RiNCii1NRDiCi(i1i1NN11)RRi
(3.2.3)
通过网络微积分理论,可以得到数据流端到端的延迟上限为:
bMCRH[max(),0]RCr
3.3Ad Hoc网络的区分服务模型
MCii1NRDi[Ci(i1i1NN11)]RRi
区分服务模型定义了许多不同的通信量类型,按通信量类型可以把数据流分成数据微流。在使用区分服务之前,服务提供者和客户要签订服务级协议。不同类型的微流使用不同的整形器进行整形,以符合某一到达曲线。各个节点以某一服务曲线和相同方式为具有相同类型的所有数据微流进行汇聚调度处理,各个转发节点并不保存分组数据微流的状态信息。当数据离开节点时,不同的数据微流沿着各自的路径传输,并在下一个节点和其它的数据微流进行汇聚。
区分服务模型提供多种服务类型来支持QOS。这里主要讨论加速转发服务类型。它是一种优先权服务机制,标记为该服务类型的数据包被确保丢包率、延迟、延迟抖动在 规定的上限之下。
通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信道的特点以及保证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的方法,并利用网络微积分理论对无线局域网的有固定基础设施、Ad Hoc网络中的集成服务以及区 分服务三种情况进行建模分析,从理论上得出数据流的延迟上限。全文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势头表现强劲,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得到了 业界的足够重视,伴随着无线局域网普及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其服务质量问题。在 路由算法、协议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论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对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 量进行建模分析,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论文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量研究 的必要性,对无线局域网技术的详细阐述为下面理论建模分析打下基础。其次,引入了网络微积分理论,以往的研究都是利用网络微积分对有线网络进行建 模分析,而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论文在阐述了网络微积分理论后,用其对无线局域网进行建模分析,针对无线局域网中的数据流的延迟给出了数据流延迟上限。根据有效到达包络号和有效服务曲线,可以对延迟上限进行研究。在有线网络中,利用统计网络微积分建模分析的结果比利用网络微积分理论建模分析的结果更为理想。如果要对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考虑利用统计网络微积分理论对无线局域网的服务质量进行研究与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继刚,谢鑫,顾国昌,移动通信终端操作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J].四川成都, 1001-3695(2005)12-0001-03 [2] 盛凌志,皇甫伟,雷文,吴志美,多类别终端无线局域网实时业务性能研究[J].文章编号:1000—436x(2006)04—00 [3] 李现勇,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分析与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 赵杰,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前景.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文章编号:1009-914X(20l0)35-0235-01 [5] 赵力强,张海林,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TCP性能分析和改进[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报,2005,28(11)[6] 肖红,叶荣飞.TDMA自组网的QOS设计.现代电子技术第281期.2008 [7] 胡连芳,李云,刘占军等.一种新的Ad Hoc网络中的QOS体系结构.计算机应用 研究.2006 [8] 赵为粮,王玉玲等.一种无线Ad Hoc网络的区分服务体系结构.计算机科学
第四篇:新研发无线通信技术无需电源
新研发无线通信技术无需电源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14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让电子设备在没有电源(包括电池和有线电源)的情况下也能收发信息,使人们距离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更近了一步。
研究人员将这项神奇的技术称为“环境散射通信”。该技术能借助环境中现有的无线电信号创建一个新网络来实现通信。负责该项研究的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希亚姆·格兰特说:“简单地说,我们能把环境中存在的无线信号变成能源和通讯媒介。”该技术有望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和自维持传感器网络等多个领域获得应用。
论文合著者、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学副教授约书亚·史密斯说:“新设备可以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建立网络,你可以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反射以莫尔斯电码的方式在无电池设备间实现通讯。智能传感器可以永久性地安装和放置在任何结构当中。例如,放置在一座桥梁当中的传感器可以检测混凝土和钢材的健康状况,一旦有裂纹出现,传感器就会发出警报。此外,它也可以被用于通信,如收发短信或电子邮件,将其集成到可穿戴设备当中,收发短信将不会有任何电量消耗。”
研究人员用信用卡大小的原型设备对该技术进行了测试。测试点距离电视台的距离从800米到10公里的范围不等,实验显示,这些设备运行良好,即使在远离电视塔时仍能够顺畅收发信息。该装置接受信号的速率可达1000比特/秒,足够传感器发送数据和文本收发的需要。此外,基于该技术的设备也可以方便地集成到手机等便携设备当中,这样当手机电池耗尽时,仍然能够发送短信。
研究人员称,相关应用将是无穷无尽的。他们还继续推进这项技术使其容量更大范围更广,未来该技术将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或许有一天我们身边所有的电子设备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无线连接起来。
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2日开幕的美国计算机协会数据通信专业组2013年年会(ACM SIGCOMM 2013)上。SIGCOMM是目前国际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顶尖会议,对论文的质量要求极高。据悉,该论文已经获得此次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第五篇:无线通信技术相关概念
无线通信技术相关概念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一种全球性的网络通信协议,目标是将Internet的信息和业务引入到移动终端。WAP定义了可通用的平台,把目前Internet上的HTML语言转化成WML描述的信息,显示于移动电话的显示屏上。
WAP不要求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协议任何改动,只要求移动电话和代理服务器的支持,因而广泛应用于GSM、CDMA、TDMA、3G等网络中。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全球性标准的蜂窝无线电通信系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移动电话标准。GSM的信令和语言信道都是数字式的,因此被看成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2G)。第一代是指模拟蜂窝技术,第三代是指宽带CDMA。
蜂窝网络: 把移动电话的服务区别分为一个个正六边形的子区,每个小区设一个基站。形成了形状酷似“蜂窝”的结构,因而把这种移动通信方式称为蜂窝移动通信方式。蜂窝六边形结构的数学原理是:即以相同半径的圆形覆盖平面, 当圆心处于正六边形网格的各正六边形中心,也就是当圆心处于正三角网格的格点时所用圆的数量最少。
蜂窝通信实际上就是移动通信的另一种说法。蜂窝的最大特点就是频率的高利用率。蜂窝的概念解决了移动通信中频率资源有限的问题,直接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移动通信大发展。但是蜂窝的概念也是有局限性的。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小区不可能无限制的进行分裂,导致了系统的容量不能进一步提高,这阻碍了移动通信进一步的发展。
SIM卡:Subscribe Identity Module
客户识别模块,用于GSM网络客户身份鉴别,并对客户通话时的信息进行加密。SIM卡容量有8K、16K、32K、64K,其中512k以上的大容量的SIM卡统称为STK卡。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码分多址,允许所有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把其他使用者发出的讯号视为杂讯。其通话品质要比GSM好,且防盗听能力强。手机功率比较低,减少辐射。手机之间干扰弱。带宽扩展较大。
至于CDMA,一开始建网是CDMA 95然后升级到了CDMA 1X,在到了现在已经开始的3G,是从CDMA 1X升级到CDMA 2000。因此,CDMA一部分是2G一部分是3G。
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多分址,时间分割成周期性的帧(Frame)每一个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分别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终端的信号而不混扰。同时,基站发向多个移动终端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予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终端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并接收下来。
3G :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