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5篇)

时间:2019-05-15 13:5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

第一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

5月6~7日,“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食品添加剂分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江苏镇江召开。会议对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用香料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在内的多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审评。

协会香料香精部代主任穆旻参加此次会议,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介绍《通则》的起草背景、主要起草过程以及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指标依据等,并对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做了回答和解释。审评会原则通过《通则》等标准,并要求起草单位根据会议提出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再上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秘书处。

《通则》由协会组织起草,行业专家和骨干企业代表积极参与了起草工作,该标准对完善食品用香料质量规格要求和产品安全以及解决行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篇:教案(3-1 食品用香料)

复习:

1、食品护色剂的定义与分类

2、食品护色剂的作用原理

3、漂白剂的作用机理

4、常见的漂白剂及其使用 讲授:

第三章 调味增香类食品添加剂

【学习目标】

1、了解调味增香类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原理。

2、理解常见调味增香类食品添加剂的性质。

3、掌握常见调味增香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第一节 食品用香料

香,是食品的几大感官指标之一,它能增加人的心理愉悦感,激发人的食欲。作为加工食品的各种原料,其原有的香气会在加工过程中挥发过半,更何况大部分原料本身就无味,要想靠这些物质产生令人愉快的香气是很难办到的。

因此,人们就用添加香精或香料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

一、香料的来源和分类

1、相关概念

香料:能够用于调配香精,使食品增香的物质称之为食用香料,也有赋香剂或加香剂、增香剂、得味原料之称,是生产香精的主要原料。

除少数香料外,大多数的香料不能直接(少数直接)、单独作为香精使用。

香精:亦称调合香料。是由香料、溶剂或载体以及某些食品添加剂组成的具有一定香型和浓度的混合体。如,玫瑰香精、茉莉香精等,在生产中直接使用。

2、香料的来源与分类 天然香料(混合物):从生物体中提取出来的香料(香料植物及其香料制品,如花椒、胡椒等。

合成香料(单体香料):模拟天然物质合成的,即天然等同物香料。用合成的方式生产的单体香料物质,是生物机体中不存在的物质,即人造香料。

二、天然食品用香料

(一)天然香料的主要制品类型

1、植物原态香料:如花椒、大料、桂皮、生姜、葱、蒜等。

2、精油:亦称香精油,是植物性天然香料的主要品种,对多数植物性原料,主要用水蒸气蒸馏法和压榨法制取精油。

3、浸膏:是一种含精油和植物蜡等呈膏状的浓缩的非水溶剂萃取物,先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浸提香料植物,再蒸馏回收,残留物即为浸膏。

4、酊剂:以乙醇为溶剂,在室温或加热条件下浸提植物原料所得。

5、树脂:分为天然树脂和经过加工的树脂。天然树脂是植物渗出来的萜类化合物,因受空气氧化而形成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经加工的树脂是指将天然树脂中的精油去除后的制品,是调配化妆品和香水的佳品。

6、香脂:用精制动、植物油脂吸收鲜花中的芳香成分后得到的油脂。

7、香膏:香料植物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渗出的带有香成分的膏状物。

8、净油:用乙醇萃取浸膏、香脂或树脂所得到的萃取液,经过冷冻处理,滤去不溶的蜡质等杂质,再减压蒸馏去乙醇,得到净油。是调配化妆品和香水的佳品。

9、香树脂:用烃类溶剂浸提植物树脂类或香膏类物质而得到的具有特征香气的浓缩萃取物。

10、油树脂:用溶剂萃取天然辛香料,再蒸除溶剂后得到的具有特征香气或香味的浓缩萃取物。

(二)几种主要的天然香料

1、咖啡酊:具有咖啡的香味和口味。主要用于酒类、软饮料和糕点等。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2、香英兰豆酊:能赋予食品豆香味。主要用于冷饮、糕点、糖果和酒类等。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3、甘草酊:微香,味微甜。除用于食品外,广泛用于化妆品和医药。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4、广藿香油:有持久强烈的木香香气、药草香及粉香香气。对于某些香精起定香作用。用于可乐型饮料。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5、留兰香油:又称薄荷草油。有留兰香的香气,产生特殊风味。可直接用于糖果。

6、甜橙油:具有鲜橙皮香气。可直接用于食品,尤其是高档饮料中,赋予其天然的甜橙香气。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7、柠檬油:有清甜的柠檬香气,味辛辣微苦。主要用于糖果、面包、软饮料。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8、柚皮油:具有特殊的柚子果香。除用于食品外,烟草和化妆品也用。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9、薄荷油:有强烈的薄荷香气和清凉的微苦味。主要用于糖果、糕点、甜酒、烟草。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10、姜油:有姜的辛辣味,而口感辣味不大。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11、八角茴香油:有大茴香的特征香气。主要用于糖果、酒类、焙烤食品、碳酸饮料。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12.、肉桂油:具有中国肉桂油的特征香气,味辛香和辣香。与铁接触易变色。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13、月桂叶油:有芳香辛辣的气味,味甜,有一定防霉性能。多用于香肠、罐头、泡菜、调味料。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14、桉叶油:有桉叶素刺激性清凉气味,有杀菌防腐作用。主要用于配制口香糖、香精。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15、薰衣草油:有似薰衣草的清爽香气,味微苦。多用于香品及化妆品香精。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三、合成香料

合成香料一般不单独用于食品加香,多用于配 制成食用香精后使用。

1、柠檬醛:属于天然等同香料。主要用于配制柠檬、柑橘等果香型香精。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2、香兰素:属于天然等同香料。有类似香荚兰豆香气,微甜。多用于配制香草、巧克力、奶油等类型香精。可直接用于饼干、糕点,用量0.1-0.4%。

3、糠醛:属于天然等同香料。有似谷类、苯甲醛的气味,有焦糖味。多用于配制面包、硬糖、咖啡等热加工香精。

4、苯甲醛:属于天然等同香料。有苦杏仁香气,焦味。多用于配制杏仁、樱桃、果仁等类型香精。

5、丁香酚:属于天然等同香料。具有浓郁的竹麝香气味。多用于配制烟熏火腿、坚果、香辛料等香精。

6、乙基麦芽酚:属于人造香料。有非常甜蜜的持久甜香味,味甜。多用于配制草莓、葡萄、菠萝等类型香精。

7、丁酸异戊酯:属于天然等同香料。具有生梨香气。多用于配制香蕉、菠萝、樱桃等型香精。

8、山楂核烟熏香味料1号、2号:属于人造香料。有浓郁的烟熏香气,兼有鲜咸味感。多用于鱼、肉、禽、豆制品,用于烟熏食品除赋香外还有防腐保鲜功能。

9、苯甲酸苄酯:属于天然等同香料。具有微弱的香脂香气和杏仁气息。多用于配制洋李、樱桃等浆果型香精。用量按正常生产需要添加。

四、香精

香精根据形态主要分为水溶性香精、油溶性香精、乳化性香精和粉末香精四大类。

根据香型可分为果香型香精、酒用香型香精、肉味香精等。

(一)水溶性香精

主要用于饮料、乳制品和糖果。

1、性能:在水中透明溶解或均匀分散,具有轻快的香,耐热性差,易挥发。一般可分为柑橘型香精和酯型水溶性香精。

2、应用:一般采用深褐色玻璃瓶盛装,大包装可用铝桶装,贮存于阴凉处,温度10~30℃。保质期一般1~2年,启封后应尽快用完。

(二)油溶性香精

1.、性能:低温时会发生凝冻现象,耐热性好,留香性能 好,适合于高温操作的食品。

2、应用:主要用于糖果、焙烤食品赋香。

(三)乳化香精

1、性能:为稳定的乳状液体系,不分层。贮存期6~12个 月,过期产品易引起饮料分层、沉淀。不耐热、冷,原料易受氧化。

2、应用:主要用于汽水、冷饮食品赋香,也可用于固体 饮料。

(四)粉末香精 配制方法分为四种:(1)载体与香料混合的粉末香精;

(2)喷雾干燥制成的粉末香精;

(3)薄膜干燥法制成的粉末香精;

(4)微胶囊香精:使用方便,香气释放持久。

主要用于粉状果汁粉、固体饮料、粉末状食 品、调味品、方便食品汤料等。

(五)肉味香精

食品类型香精中最主要的是肉香型和菜肴型香精,主要用于蛋白加香、人造肉及各种汤料、方便食品等。

按市场现状可分为合成肉香精、反应调理型香精、搅和型香精。

按风味分为猪肉香精、鸡肉香精、牛肉香精、羊肉香精、海鲜香精等。

五、香料使用注意事项

(一)香精、香料选用的原则

1、根据消费及食品工业的趋势选择或创造香料和香精。

2、明确需要加香与调香食品的香味成分。

3、避免食用香精、香料与食品成分之间反应。

4、了解各类香精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二)香精、香料的使用注意事项

(1)选择合适的添加时机:如尽可能在加工后期或加热冷却后加,添加时应拌匀,最好一点点慢慢加,减少空气中暴露。

(2)添加顺序应正确:应先加香味较淡的,后加香味浓的。(3)注意香味剂与食品环境的协调 :用前要做预备试验,因为食品原料、其他添加剂、加工过程、人的感觉等因素都会影响香精香料的使用效果。

(4)掌握合适的添加量

小结:

1、香料与香精的定义及其关系

2、食品用香料的分类

3、天然香料主要制品类型及其应用

4、常见的合成香料与香精

5、香料香精的使用注意事项

作业4:

1、什么是香料和香精?其关系如何?

2、你平时接触过的食品中用过哪些香料或香精?请举例说明。

第三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征求意见稿)

前 言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主要特点如下:

——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适用于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预包装、散装食品的经营过程;

——强调了在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防止污染的要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经营过程从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各环节以及现场加工食品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卫生要求和管理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食品的经营过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散装食品

无预包装的食品、食品原料及加工半成品。2.2 现场加工食品

在商场的门店的操作间内,由食品操作者对食品进行切割、腌渍、烹饪,或蒸、烤、炸、烙等加工后,可直接食用的食品,或消费者购买后不需要清洗即可直接加工的食品。包括各种熟食、面包、点心、冷菜、凉菜、切割果蔬、半成品等。食品经营卫生管理要求

3.1 食品经营者应保证经营环境、设施设备、人员满足食品经营卫生要求。

3.2 食品经营者应对所经营食品安全进行承诺。

3.3 经营单位应设立食品安全控制管理部门或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经营卫生管理。

3.4 食品经营者应当接受每年一次的食品安全培训。3.5 经营单位应建立与食品经营相关的卫生管理制度。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要求 4.1 采购

4.1.1 应建立食品采购制度。包括供货商的选择和评价、采购流程、食品验收标准等内容。

4.1.2 应设立食品采购质量控制部门,对供应商的合法资质、生产能力、加工条件、卫生状况、质量管理水平、信用资质等进行评价,并建立合格供方档案。

4.1.3 应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等相关证明文件,并存档备案。

4.1.4 采购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 QS 标志。

4.1.5 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4.2 运输

4.2.1 应建立食品运输制度。明确送货人员在食品运输过程中对于车辆卫生、食品卫生的质量安全职责。4.2.2 食品运输应采用符合卫生标准的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和定期消毒。车厢内无不良气味、异味。

4.2.3 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运输。

4.2.4 运输包装材料或容器应完整、清洁、无污染、无异味、无有毒有害物质,达到相关食品卫生标准要求,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在装卸、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能够避免内部食品受到机械或其他损伤。

4.2.5 散装的食品应该具备符合安全卫生和运输要求的独立外包装。

4.2.6 冷藏食品的运输可采用冷藏车、保温车、冷藏列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一般情况下,允许冷藏温度接近的多种食品拼箱装运,但具有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不得进行拼箱,避免串味或污染:

a)不同加工状态的食品,如:原料、半成品、成品;

b)不同种类的食品,如:水果和肉制品;蔬菜和奶制品;蛋制品和肉制品;

c)具有强烈气味的食品和容易吸收异味的食品; d)产生较多乙烯气体的食品和对乙烯敏感的食品。

4.2.7 冷藏食品运输包装应使用GB/T 191规定的“温度极限”标志或用文字直接标明食品应保持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4.2.8 冷藏食品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应符合GB 6388的规定。4.2.9 冷藏食品的运输包装尺寸应符合GB/T 15233和GB/T 16471的规定,采用托盘包装时还应符合GB/T 16470的规定。

4.2.10 食品运输有冷藏、冷冻温度要求的,应符合GB/T 24616的相关规定。

4.3 验收

4.3.1 应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4.3.2 经营单位应设立验收机构。食品应根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双方制定的合同(协议)进行验收。

4.3.3 应查验索取供应商提供的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明及认证证书,并备案。

4.3.4 建立进货和验收记录,应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信息。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4.3.5 实行统一配送经营方式的食品经营企业,可以由企业总部统一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证明文件,进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

4.3.6 货证不符的应拒收或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识; 应检查标识是否清楚、正确,标识不清楚的单独应存放。

4.4 贮存

4.4.1 应建立食品贮存制度。贮存管理人员应熟悉制度要求和各类食品贮存的基本要求。

4.4.2 贮存场所应建在地势较高,干燥,交通方便的地区,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

4.4.3 贮存食品的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清刷,无积尘、无食品残渣,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应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应有充足的自然光线或人工照明,亮度应能满足工作需要。

4.4.4 食品常温贮存的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空气清新。4.4.5 食品贮存仓库和货架的设计应满足食品卫生要求,在食品贮存区域,不同类别食品应进行适当的物理隔离。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应在10cm以上。

4.4.6 具有强烈挥发性气味和腥味的食品,要求不同冷藏温度的食品,需经特殊处理的食品,容易交叉污染的食品应专库储存,不应混放。

4.4.7 上架食品应分类贮存。

4.4.8 贮存的散装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

4.4.9 贮存有温度要求食品的场所应有降温或调节温度的设施。贮存冷却物和冻结物的冷藏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符合GB 50072的规定

4.4.10 应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定期检查库存食品的质量和数量,及时清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 销售

4.5.1 应建立食品安全销售管理制度。明确销售人员在食品销售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责任。

4.5.2 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规模相适应的销售场所。营业场所应布局合理,与生活等区域分开。

4.5.3 应有与经营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施设备。食品销售有温度要求的应配备销售冷冻食品必备的冷藏库(柜)、冷冻(库)柜等设施设备。

4.5.4 销售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照明设备安装在食品的正上方应使用防爆型照明设备。4.5.5 与食品表面接触的设备与用具,应无毒、无害或无异味、耐腐蚀、不易发霉、表面平滑且可承受重复清洗和消毒的材质制造。

4.5.6 销售场所应进行定期卫生检查和清洁,冷藏、冷冻库(柜)应当定期维护保养、清洗、清除异味,温度指示装置应当定期校验。

4.5.7 销售冷藏、冷冻食品应按食品标签明示的温度进行控制,超出温度、湿度规定应及时采取措施。

4.5.8 应当按照食品标签标示的警示标志、警示说明或者注意事项的要求,销售预包装食品。

4.5.9 销售的食品应分类上架摆放或垫离,不应落地码放。4.5.10 上架销售的食品必须严格控制在保质期内,做到先进先出,并为消费者预留合理的存放和使用期。

4.5.11 销售预包装食品不应延长原有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不应拆封后重新包装或散装销售。

4.5.12 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应以破坏性方式处理销毁,并记录。4.5.13 应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记录销售食品的基本情况。4.6 现场加工食品 4.6.1 设施卫生要求

4.6.1.1 加工食品场所不应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应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应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4.6.1.2 建筑结构应坚固耐用、易于维修、易于保持清洁,能避免有害动物的侵入和栖息。

4.6.1.3 应设置原料和(或)半成品贮存、切配、加工和销售的场所。应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和消毒的设施设备。安装在食品暴露正上方的照明设施宜使用防护罩。4.6.1.4 食品处理区应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流程合理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生进、熟出的单一流向,并应防止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出口、入口宜分开设置。

4.6.1.5 食品加工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可独立设置,水池数量或容量应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食品处理区内应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应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操作过程。

4.6.1.6 食品加工区天花板应选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天花板与横梁或墙壁结合处宜有一定弧度;水蒸汽较多场所的天花板应有适当坡度,在结构上减少凝结水滴落。

4.6.1.7 食品加工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应平整、无裂缝。食品处理区墙壁应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构筑。

4.6.1.8 食品加工区内可能产生废弃物或垃圾的场所均应设有废弃物容器。其结构应密闭,能防止害虫进入、孳生且不污染环境。

4.6.2 设备与工具卫生要求

4.6.2.1 加工用设备和工具的构造应有利于保证食品卫生、易于清洗消毒、易于检查,避免因构造原因造成润滑油、金属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质滞留于设备和工具中。

4.6.2.2 食品容器、工具和设备与食品的接触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设备内部角落部位应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积。

4.6.2.3 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洁、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4.6.2.4 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4.6.3 加工过程卫生要求

4.6.3.1 应符合4.1的要求并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

4.6.3.2 食品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4.6.3.3 食品贮存应符合4.4的要求。食品冷藏、冷冻贮藏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并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

4.6.4 操作卫生要求

4.6.4.1 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应加工和使用。

4.6.4.2 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宜在专用水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应消毒处理。

4.6.4.3 易腐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4.6.4.4 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4.6.4.5 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4.6.4.6 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应直接置于地上,防止食品污染。4.6.4.7 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4.6.4.8 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应进行烹调加工。

4.6.4.9 不应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

4.6.4.10 熟制加工的食品应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低于70℃。

4.6.4.11 后的成品应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4.6.4.12 冷藏的熟制品,应尽快冷却后再冷藏。5 产品召回和追溯

5.1 应建立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从采购、运输、贮存、销售各环节都可进行有效追溯,并做好记录。

5.2 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5.3 当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应确保能追溯和召回食品。5.4 记录应真实、清晰、完整,易于识别和检索。

5.5 应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当发现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产品含有或可能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启动产品召回程序,及时向相关部门通告,并做好相关记录。

5.6 食品经营者发现其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应立即停止经营。

5.7 召回已经上市的应召回食品,通知相关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并记录停止经营和通知情况。

5.8 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经营单位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 6.1 人员健康管理求

6.1.1 应建立并执行人员健康检查制度和健康档案制度。6.1.2 食品经营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6.1.3 应将下列人员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上: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以及皮肤有未愈合伤口的人员。

6.2 人员卫生要求

6.2.1 上岗前应接受卫生培训,整理个人卫生,防止污染食品。6.2.2 与食品接触的经营人员应自觉遵守各项卫生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食品前应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6.2.3 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服,不应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及其他化妆品。

6.2.4 在食品经营过程中,不应吃食物、吸烟、随地涕吐、乱扔废弃物等。

6.2.5 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销售人员应戴口罩,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培训

7.1 应建立员工的培训制度,对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7.2 应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制定培训计划,进行相应培训,特殊工种应持证上岗。

7.3 应定期审核和修订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并进行常规检查,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7.4 应保持培训记录。

管理机构和人员

应有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及卫生管理人员。记录和文件管理 9.1 记录管理

9.1.1 应建立记录管理制度,对食品采购、运输、验收、贮存、销售等环节详细记录,以增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9.1.2 应如实记录发生召回的食品名称、批次、规格、数量、发生召回的原因及后续整改方案等内容。

9.1.3 各项记录均应由记录和审核人员复核签名,记录内容完整、真实。

9.1.4 对本规范所规定的有关记录,保存期不应少于二年。9.2 文件管理

应建立文件的管理制度,对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的文件均为有效版本。

第四篇:GB 1886.190-2016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

GB 1886.190-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乙酸乙酯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暂无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6/8/31 【实施日期】2017/1/1 【修订日期】2016/8/31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暂无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GB 29224-2012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适用于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经化学反应制得的食品添加剂乙酸乙酯。

第五篇:GB 1886.272-2016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大蒜油

GB 1886.272-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大蒜油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暂无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6/8/31 【实施日期】2017/1/1 【修订日期】2016/8/31 【中国标准分类号】X09 【国际标准分类号】暂无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适用于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蒜(Allium sativum L.)鳞茎中制得的食品添加剂大蒜油。

下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料通则》通过审评(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