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13:5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在深刻总结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强省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通江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文化期盼。我们要充分挖掘通江文化的发展潜力,正确审视和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七个主要问题,推进通江县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并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带动通江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一、着力解决认识问题,把文化竞争力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来抓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文化是现代化的根基,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就当前来讲,对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我们的认识还需要提升。

通江作为欠发达的山区县,抓文化建设、抓文化事业发展和繁荣的任务十分重要而紧迫。只有把文化建设加强了,把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凸显了,通江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才能实现大跨越,建成“三区一城”、实现“五个翻番”的宏伟目标才能更快实现。通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李刚书记提出的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文化富民的要求,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满足城乡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提升人的素质,促进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的文化自觉,切实把文化建设作为纯正社会风气、展示发展形象、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弘扬红军文化、提升民俗文化,把文化竞争力作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来抓,努力把通江建成全国红色文化强县、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县和文化事业发展先进县。

二、着力解决规划问题,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内容来抓

规划是先导,规划事关全局。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但通江目前还没有具体翔实的文化发展规划,要以深度规划促进文化快速发展。在统筹城乡的各项规划制定和实施中,高度重视文化发展规划的宏观引领,科学制定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定》的实施意见,细化调整“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文化强县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把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保证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种类、布局符合国家规定;在县城新区、居民住宅小区、特色镇、中心村、居民聚居点、各类园区的建设中,优先保证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对城乡建设中确需拆除或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公共文化设施,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报批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县有五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纪念馆、博物馆)三院(书画院、电影院、歌剧院)一中心(群众文体活动中心),乡有一站(综合文广站),村有两室(农家书屋、‘村村响’广播室)”的目标。

三、着力解决人才问题,把发掘和弘扬地方文化作为文化工作者最大的责任来抓

当前,通江在文化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领军人物和知名文化人才不多,缺少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名家、大师;二是文艺人才流失的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文艺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拔尖的文化人才主要集中在文学、书法等领域;四是一些有威望的文化人才趋于老龄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知之不多,无法站在专业的最前沿,而中青年文化人才的骨干作用又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五是缺少懂文艺、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通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红色文化、独特的银耳文化,丰富的民俗文化,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发掘和研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弘扬,致使影响力不大、知名度不高、传播力不强。

文化建设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在培养引进高端人才、打造文艺人才集聚“洼地”上下功夫,让通江文化工作者真正担负起发掘、传承和弘扬通江特色文化的历史重任。要通过在职培训和公派助学的形式,选送拔尖的文艺人才和急需紧缺文艺人才到国内外高等学府或著名演出团体深造学习,更新文艺理论和知识结构;要加强文化战线干部的培养选拔和管理使用,配齐配强专业人才,按规定配备乡镇文化专干;要针对稀缺、特殊、高层次文艺人才出台相关政策,开辟“绿色通道”,打破户籍、身份、学历等体制壁垒,定向引进、全国招聘,全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要构建由艺术大师引领的“文化群落”,以“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艺术家、创意大师、制片人、经纪人来通江,通过开办名人名家创作室和工作室、聘请他们担任文艺顾问和客座教授等方式,将“引智”和“引人”结合起来,把“借名”和“借势”统一起来,吸引更多的文艺名人集聚通江,提高通江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品位。

四、着力解决阵地问题,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依托来抓

文化阵地是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通江文化场所数量不足、文化站所工作职能弱化、专业场所服务缺位、设施设备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了文化活动的开展。为此,通江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县城“五馆三院一中心”,加快红场、谢家河坝广场和社区广场建设;二是要加快建好4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24个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村响”广播室等一批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培育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农村电影放映队伍;三是要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实行免费开放,推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室)、文化活动室、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向社会开放,有效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四是要充分利用电视农业频道、网络和手机资讯、文化科技下乡、镇村文化宣传栏、文化大院等途径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五、着力解决产业问题,把特色文化品牌作为县域经济的生命力来抓

只有文化才能凸显经济的个性与特色,而文化品牌则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形象的有力品牌。通江文化产业基础较弱,规模不大,品牌不优。必须紧紧围绕通江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文化提升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建设“文化强县”,增强县域经济的生命力。一是做大历史文化品牌,对擂鼓寨新石器文化遗址、千佛岩唐代摩崖造像、米仓山古栈道、巴人文化遗址、佛教文化、白莲教蓝号义军大本营旧址等古迹进行全力开发和打造,深度挖掘内涵,充分展示通江的悠久历史。二是做大红色文化品牌,全力建好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毛浴古镇,逐步扩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精心打造“魅力山水红军城”,用特色彰显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精华,增强通江红色旅游的生命力。三是做大生态旅游文化品牌,包装打造诺水河风景名胜区、空山国家森林公园、陈河温泉疗养区等五大旅游景区,综合提升县城-王坪-永安-空山-诺水河旅游环线文化品味,拍摄通江文化旅游专题片,增加通江特色旅游的吸引力。四是做大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通江银耳文化、溶洞文化、茶文化,继续办好洞乡银耳节,打造通江银耳博物馆、食用菌展馆、罗村茶艺馆,把小产品做成大文化、大产业。

六、着力解决投入问题,把政策倾斜、资金扶持作为核心保障要素来抓 文化发展繁荣,离不开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大力投入。长期以来,因财政投入不足、社会融资乏力、自身造血缺失,导致通江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建设白条多、欠账大。为确保投入,必须将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保障。一是政策适当倾斜。把文化事业建设、公益性文化活动经费纳入县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确保逐年增长;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规定;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县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免费开放的公益性文化单位执行当地居民生活用水、电、气费价格标准;设立政府专项文化奖励基金,对在文艺创作、表演及宣传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二是拓展投资渠道。降低准入门槛,支持民间力量投资文化建设,如兴建电影院、歌剧院、“五馆三园”、乡文化站及村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组织演艺队,赞助文化事业和文化活动;鼓励企业、个人兴办文化企业,可以资金方式、以土地、无形资产

和技术方式入股投入,还可通过转让、拍卖和项目贷款等间接融资投入。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歌舞团,文化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力度,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现从“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转变,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

七、着力解决组织问题,把推动通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党委政府的最大使命来抓

近年来,通江县涌现了不少文艺精品,如创编的舞蹈《银耳花花》、创作的歌曲《关怀》等深受好评。但总体而言,全县文化发展的力量聚集度不高,资源整合不够,文化活动开展包括创作、表演是自由的、松散的、零散的,是不规范的,缺乏有力的组织。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因此,通江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始终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最大的使命来强力推进。一是坚持党政“一把手”主抓主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发展领导权,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二是理顺管理体制,减少多头管理,杜绝无人管理,落实专人管理。三是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搭建好文化工作载体,把好舆论导向,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抢占先进文化宣传的制高点和前沿阵地,推动文明上网、文明办网,净化社会风气。四是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开展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送欢乐到基层;利用节假日开展电影展播、游园、秧歌、唱红歌读经典等活动,组织表演队深入农村巡回演出,组织开展城区文艺活动,把各种文化团队、表演团队组织起来,让文化活动大众化、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更是通江80万老区人民的梦想与追求。只要我们以更加负责的态度、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群策群力、奋发有为,通江文化建设一定会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局面,通江文化发展的春天一定会早日到来。

第二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试题答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主要精神试题 2011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安徽文化企业是()(分值:3/得分:3)

安徽演艺集团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

安徽出版集团 √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亨廷顿认为未来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分值:3/得分:3)

军事

文化 √

经济

意思形态 安徽省第一次提出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奋斗目标是在安徽省()(分值:3/得分:3)

第八次党代会 √

第六次党代会

第七次党代会

第九次党代会 美国“软实力”理论是由谁提出的()(分值:3/得分:3)

布朗

约瑟夫·奈 √

弗格森

亨廷顿 世界上第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国家是()(分值:3/得分:3)

英国 √

美国

德国

日本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是在()(分值:3/得分:3)

2010年

2007年

2007年

2009年 √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中是在党的()(分值:3/得分:3)

十七大

十五大

十四大

十六大 √ 中国文化产业总值占GDP总量的比重是()(分值:3/得分:3)

3.0%

2.50%

3.25%

2.75% √ 2011年在合肥举办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为()(分值:3/得分:3)

第八届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 我国公布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分值:3/得分:3)

2004年

2003年

2005年 √

2006年 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目标是哪次会议上()(分值:3/得分:3)

十七届三中全会

十七届五中全会 √

十七届六中全会

十七届四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除引言和结束语外,共几个部分()(分值:3/得分:3)√ 提出和谐文化建设的中共领导人是()(分值:3/得分:3)

胡锦涛 √

邓小平

江泽民

毛泽东 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在()(分值:3/得分:3)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2009年 √ 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在什么时期()(分值:3/得分:3)

“五四”运动时期 √

抗战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党的报告多次强调,文化工作者要()(分值:5/得分:5)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 下列属于文化事业的有()(分值:5/得分:0)

面向大众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

电影电视剧的拍摄

九年义务教育 √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包括()(分值:5/得分:5)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

经营管理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二为”方向是指()(分值:5/得分:5)

为政治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

为经济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 文化传播手段包括()(分值:5/得分:5)

广电 √

表演 √

新媒体 √

图书报刊 √ 下列名胜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分值:5/得分:5)

九华山

黄山 √

西递 √

宏村 √ 安徽“黄山松精神”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念有()(分值:5/得分:5)

开放、奉献 √

自强、拼搏 √

科学、民主

团结、进取精神 √ “软实力”包括()(分值:5/得分:5)

制度影响力 √

文化影响力 √

外交影响力 √

意识形态影响力√ 全国首家出版传媒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安徽出版集团落户。()(分值:3/得分:3)

是 √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集团化和规模化。文化产业的规模对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分值:3/得分:3)

是 √

否 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其项目还整体输出到沙特、伊朗、南非、乌克兰等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分值:3/得分:3)

否 √

是 中国全部出版企业的出口产值比不上一个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分值:3/得分:3)

是 √

否 文化品牌是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文化品牌只包括文化产品品牌不包括文化活动品牌和。()(分值:3/得分:3)

否√

第三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当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文化发展目标任务,需要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需要从战略上研究和部署文化改革和发展问题,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办法和更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第四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

④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

造源泉充分涌流

⑤开创全民族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

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

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主体: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目的: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形式:丰富多彩

(4)对当代青年的要求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化风尚身体力行③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

柱性产业

④要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

造源泉充分涌流

⑤开创全民族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

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

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1)主体: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2)目的: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3)形式:丰富多彩

(4)对当代青年的要求①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文化风尚身体力行③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第五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需要把握的重点

1、把握正确方向,把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结合起来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的正确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改革的方向不能变,正确的导向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原则不动摇。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始终坚持当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2、把握关键环节,把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结合起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仅仅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完善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破解难点问题,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富有效率的微观运行机制,实现加强宏观管理与增强微观活力的有机结合。加强宏观管理,形成职责分明、反映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文化宏观调控体系,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要按照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着力从调整管理权限、改进管理方式和创新管理载体三方面进行改革。曾强微观活力,打造适应市场、满足需求、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主体,是提高文化单位的质量和效益的客观需要。要坚持用市场的思路和办法,激发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活力。用市场手段搞活文化生产;用市场手段盘活文化资产;用市场手段搞活文化融资;用市场手段激活文化人才。

下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大发展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大公益事业投入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共大东区委员会 大东区是沈阳市五城区之一,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定稿)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国,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长期的探索中,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灿烂耀眼的中华文......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

    一、判断题 (10 道) 1. 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正确错误 2.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正确错误 3.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我市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第一批试点地区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2009年6月要基本上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为确保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下) 试题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下) 试题 判断题部分(每小题3.0分,共30.0分) 第 1 题.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公共文化基础......

    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山东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决定心得体会

    中共十七大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展望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任务展望 2014-3-13编辑李雪 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