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过程聚材创意运思构篇修改
第一节聚材
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的重要;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家、写手,都不能在腹中空空的状态下凭空写作,此即前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聚材的原则是“多多宜善”。这一环节的主要行为内容是:
一、观察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
写作观察的特征是:
第一,它有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侧面;
第二,它是以视觉分析器官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官的综合活动;
第三,它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第四,它渗透着思维。什么是写作观察能力呢?写作观察能力是写作者进行观察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心理能力。观察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感觉,它是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要进行观察,必须使自己的感觉特别敏锐、灵活,其中最主要的是眼明和耳聪。感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人的,其次依靠听觉输入。
写作者要眼明耳聪,不仅要求写作者有健全的眼睛和耳朵,而且要求写作者善于运用眼睛和耳朵。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集中注意。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作者在进行观察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所注意的对象的某一点,并且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的目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有助于提高观察的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耳目五官是死的,心思也是散漫的,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观察时要集中注意,活用感官。第二、捕捉特征。写作者用眼看,用耳听,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人的个性、事的差别、物的不同。良好的观察能力要有良好的观察方法协同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观察的任务。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寻根观察法:即老舍所说的“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这种“寻根观察”,必须持之以恒,有的还要反复多次,才能“寻”出事物的“根”,否则就无法下笔。
(2)比较观察法: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3)定序观察法: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不相同。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千变万化,而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里,也有各种不同变化。进行观察有时须根据需要改换观察时间,以便观察到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节令、时间中的不同表现及其特征。
(5)易地观察法: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里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表现。观察事物也同样。如同为松树,平地之松与山顶之松不同。黄山玉屏峰有迎客松,是因山顶风大才使得松树伸出迎客之手。
(6)机遇观察法:这种观察不是按计划进行的,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如对海市蜃楼、车祸、火灾、救人等景物或事件,就需进行机遇观察。
观察的注意事项有:
首先,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躯体觉,特别是要进行联想、思索,要将看与想结合起来。
其次,根据需要借助现代物理、化学的某些仪器和手段进行观察。
最后,观察要事先制订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观察中勤作观察笔记。观察后须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使用观察获得的材料。
二、调查
调查指的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调查”往往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必须是较为系统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寻找到事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调查方法主要有:
(一)典型调查法--“选择一个典型开调查会”的调查方法。
(二)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要求,事先设计出调查的题目,以卷面上列出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或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结论。
(三)个别采访--以个人为行为主体进行的调查,主要方法是事先准备好采访要提出的问题,约定时间或随机进行。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写作常需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调查取得材料。
(四)蹲点调查--到准备报道的单位住上一段时间,广泛地进行调查,使自己对这个单位有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从而写出较扎实的文章。报道先进典型,多采取此法进行调查。
(五)现场调查--深入到事件正在发生的现场,调查正在进行的情况。
(六)查阅资料--间接调查方法之一。通过查阅当前的和历史的资料,可以丰富材料的内容,在写作时有更多的材料可供取舍。
调查应注意的事项:
第一,事先做好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如认真制订调查计划,拟出调查提纲。
第二,充分认识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性,努力从获取第一手材料来开展和深入调查活动。所谓“第一手材料”是指: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而直接从所要报告的事实得到的材料。
第三,对第二手、第三手的间接材料既要大量收集,又要注意核实。这是因为从保真系数来看,这些材料相当脆弱的传递链条,在传递过程中易出毛病而失真。
三、阅读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这是毫无疑问的。要写作,首先必须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进行观察、调查,直接取得写作的材料。但是,由于人们受到时间、空间、精力、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不能人人事事都去观察、调查,这就要求写作者去学习别人的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知识。因此,写作者必须大量地阅读,用人类的种种智慧来装备自已。
怎样阅读才有利于写作呢?
(一)选择好的书籍。培根说过:“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需读其部分者,有只需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因此,选择书籍,对准读书焦点,就成为学业上有所成就,写作上能有成绩的重要因素。
怎样选择书籍呢?
第一,根据专业需要选择好的书籍。为了选择好的书籍,最好向名家或有经验的人请教,也可通过自己的浏览进行比较,提纯拔萃。
第二,“广博”与“精深”结合。所谓“广博”,就是指既要读理论书籍,又要读文学作品,不但要读写作学和有关的专业书,而且要读专业以外的书。可以说,读书不广博,常常难写作。所谓“精深”,就是指在“广博”的基础上选择一门,深入钻研,力求精通。例如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广泛阅读各种体裁的中外名著,而且应该就其中的某一类、某一部精读深钻,加以研究,有了发现之后才能执笔写作。广博与精深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宜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仅广博而不精深,就必然杂而浅。无广博而求精深,也不可得。
第三,勤做笔记和卡片。前人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写作的人,在阅读时必须勤做笔记、卡片。笔记和卡片是记忆的贮存器,是写作资料和素材的好仓库,又是思考的激发器和创作的发源地。为了积累写作资料和素材,除随身带着笔记本记下“思想的火花”之外,要专门置备读书笔记和资料卡片,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勤记笔记,勤做卡片。
第二节分析分析是思维的深化和具体化。写作中的分析就是要对观察、调查和阅读所得到的写作素材,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的研究工作。这种分析工作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分析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一个写作者必需具备这种能力,才能对客观事物、社会人生有正确的认识,在写作时才能提出正确的观点和解决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有益于读者,有益于社会。分析,并非是在观察、调查和阅读之后才开始的。事实上,在观察、调查和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在自觉地进行着分析。
分析,在调查和阅读过程中同样存在,并且不间断地进行着。当然,分析的工作在观察、调查、阅读之后的构思过程中显得更为突出。
这种分析工作主要表现为材料的整理、鉴别和观点的概括、提炼。
(一)材料的整理、鉴别对于观察、调查和阅读得来的材料,必须做好整理、鉴别工作。材料不经过整理、鉴别,材料的性质、真伪、主次、轻重就不清楚,也就无法选择,更不能使用。所以,材料的整理、鉴别是材料的选择、使用的基础,对于写作的成功与否,是很重要的。
怎样整理、鉴别材料呢?
以上的类别都是较大的类,适用于平日积累的材料的分类;而对于一篇文章的材料,则要分得细一些。
2、材料鉴别:材料之所以需要鉴别,是因为材料与事实虽有不可分的联系,但两者并不就是一回事,由于材料(事物和事实的各种形态、各种性质、各种来源的表象、表现、反映和记载等)常常是不能准确反映事实的,而有时可能是假象。一般情况下,眼见为实,但有时也会眼见为虚。
鉴别材料的主要方法是核实。有以下一些方法:
(l)溯本求源。应注意:引文要查原书、原件等原始材料;要尽量找到具有第一手材料的人核实几经传递的情况;有现场时,要赶到现场,在现场核实材料。
(2)寻求物证材料。
(3)多方证实各种物的材料、各种人的材料、各种时间的材料,在某一事实上说法是否一致。若一致,基本上就可以认为是得到了证实。
(4)逻辑判断。看这一材料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5)技术验证。有的材料需要进行化验,取得技术鉴定。
(6)校正误差。如将材料送本人审阅修订,或请原单位审核。
(二)观点的概括、提炼在写作中,观点的概括与提炼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现象(材料)只说明事物的表象,而观点才反映事物的本质。对观点的概括、提炼,主要体现为对一般的吸收和对特殊的摒弃,即在大量的同类事物中,通过鉴别、比较,剖开其表面现象,摒除其偶然的因素和非本质的细节,把握此类事物的特征。
对观点进行提炼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要善于提出问题。
二、必须从全部材料中概括、提炼观点--分析、归纳、挖掘事物的本质。
三、提炼观点要自然地得出结论,避免外加硬套,不能生硬拔高,不要骛趋新奇,走向极端。
四、在表述观点时,用语要准确精当,简明扼要,不能模棱两可,不可故弄玄虚。
第三节创意写作是一种用语言文字表达人类思想感情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形成写作能力的话因素中,创意能力较其它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在深入生活、学习社会中去发现、去创造。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不仅是指生活供给我们写作的素材,而且是指生活启迪我们的智能,使得我们心明、眼亮、耳灵。意,在文学作品中是指主题。这个“主题”是从何而来的呢?当然不是天生,也不是天外,而是在生活中“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第二,要突破陈旧性思路,进行创造性思维。心理学家注意到,人的思维有一定的定向性,并受人的气质、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经验的影响。这种心理定向,在写作中的表现为构思时沿袭陈旧的思路,阻碍作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许多文章出现了雷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
第三,正确把握创意的方法。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写作者要“脱套去陈”,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需要把握正确的方法:
(l)深入开掘主题。关于主题的开掘,作者应是一个剖玉的巧匠,不应该是一个单知砸石的小工。不然,即使握有卞和之玉,也难免不轻易抛弃。因此,只有深入开掘--认识、分析、研究、发现,才能获得新颖的积极的主题和思想。
(2)进行改造制作。一般来说,写作者只有对原材料进行改造制作之后才能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使主题具有崭新的意思。
(3)选取立意角度。文章的主题是否新颖、深刻,与立意的角度很有关系。对于同一个事物,立意角度变换,往往会出新意。因为客观事物具有多面性,是立体化的,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就会发现不同的思想意义。其次,借鉴不应依傍古人和他人。这就是说,要做到“创意造言,各不相师”。
第四节运思运思是作者对材料进行思维加工的过程。在文艺创作中,运思又称为构思。运思对于写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写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写思维,即用语言文字表现作者的思维活动和结果。不进行运思,就无法写作;不善于运思,就不善于写作。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做到“意在笔先”、“凝神结想”、“惨淡经营”、“心营意造”。初学写作者只有勤于运思,在多思多想中锻炼思维能力,才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进行写作运思要掌握运思的六个特性:
一、创新性。写作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创新是写作运思的目标。创新必须经过心灵的创造。创新,常常是辛苦的、艰难的,甚至需要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创新性体现在写作的各个环节上,必须在各个环节上进行创造性思维。
二、求美性。运思的整个过程贯穿着写作者对美的追求。不仅追求内容美,还要追求形式美,并且总是希望自己的文章或作品能绘读者以美的享受。要使作品达到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需要写作者的多方面努力,主要是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立意要既新颖又深刻;结构要有创造性,敢于“标新立异”;语言使用上既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又要进行艰苦的提炼、加工;还要根据文章体裁、读者对象灵活地使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段,尽可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三、灵活性。运思中的思维活动是十分灵敏和活泼的,常常不是线性的、连贯的,而是跳跃的、变化的。作者沿着某一个思路进行思索,当受到阻塞时,可以继续钻研,冲破障碍;也可以改换方向,从一个新的思路去思索。在运思中,思维的触角时时伸向四面八方,选择最佳的运思角度,保证思维沿着正确的路线前进。
四、贯通性。运思的贯通性是指不论写什么文章,都要使思维的脉络连贯、畅通。这就是古人论文时强调的“文气”、“文脉”必须贯通,要“首尾一体”。所谓“文气”,有着两个因素:其一是思路--内在的逻辑力量,其二是语气--外在的表现形式。文气的贯通,表现在思路上,就是要合理、有序、连贯、周严;表现在语气上,则是要力求自然、连贯、流畅、通达。在运思中,一般作者都很重视思路的贯通,而对语气上的问题则较少留意,这是须注意的。
五、综合性。运思不是以单一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它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活动的过程。在运思中,直觉、联想、想象、灵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都在积极地活动着,对运思的结果产生着效应和影响。而且,意识、下意识、记忆、感情也参与其中,发生着积极的作用。
六、个体性。运思是由作为写作主体的写作者个人所进行的。任何文章或著作在写作时,其运思都表现出写作者的个人风格,使运思具有个体性的特征。即使是由几个人合作撰写的文章或著作,在全文或全书的体例、语言、文风等方面有统一的要求、规定,然而在执笔人员对其所分工撰写的部分进行运思(构思)时,也是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他的个性。这是因为,一个写作者的运思习惯是长期形成的,它在集体合作撰写文章或著作时也无法磨灭,而是会表现在运思的过程中。所谓“文如其人”、“风格即人”,就讲的是运思的个体性。
写作运思的主要方法有:
一、自由运思法。作者思维活动不受任何预定的路线、目标的限制,而是自由自在地进行,“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从感知开始,作者的思维机制就无拘无柬地运行起来,各种思绪和各种记忆中的表象会连翩不断地呈现,既有形象思维在作用,又有抽象思维在活动。在这种自由运思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现的,是像泉水涌出来的,又像溪水流出来的。文学创作中的意识流,属于自由运思的范畴,主要是指自由联想、内心独白和象征等构思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掌握自由运思的方法,要靠学习、借鉴,要靠自己长期的写作实践,去运用,去体会,由“生”而“熟”,由“熟”而“巧”。
二、命题运思法。命题运思又称为限定运思。写作训练中,学生作文时经常要进行命题运思。其方法是,首先对教师的命题及要求进行思考,也即审题,弄清题目的含义、要求的文体和写作的范围;然后根据命题要求选择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由于题目是他人定下的,因而作者的思维活动受到了限制,必须朝着规定的写作目标进行运思,并通过运思达到这一目标。与自由运思相比,作者进行命题运思时不能无限制地自由选材、自由立意、自由联想、自由定体(体裁),然而作者可以在命题的规定性之下充分发挥运思的主动性,仍然能够使运思取得良好的结果。这是因为他人命题之后并未完全限定作者只能使用某一类材料,确定某一条思路表达某一种思想,写出某一样感情,而是在这些方面都留有广阔的天地,运思的进行还是比较自由的。前人写旧诗,标题常用“偶成”和“赋得”的词语,所谓“偶成”就是自由运思写作的,而“赋得”则是定题分韵后再运思的作品。
三、形象运思法。这是写作运思中的形象思维方法。这种形象运思法,是一种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法。在文学创作中,它不仅始终不离开生活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形态,而且驰骋着想象、饱和着情感,围绕艺术形象的萌生、发展、成长的过程而进行思维。其思维的结果,不是以抽象的结论,而是以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来揭示出生活的某些本质或规律。形象运思法在写作者进行运思的过程中,是与艺术感觉、情绪记忆、联想、想象等交融在一起的。形象思维并非与理性无关的,而是和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能否正确地运用形象思维法来进行写作,取决于写作者的思想水平、生活经历、文学素养及掌握艺术技巧的程度。初学写作者要通过多练和运用情绪记忆、联想、想象来掌握形象运思法。
四、抽象运思法。这种运思又称为逻辑思维或理论思维方法。所谓抽象运思法,不同于感性的直观,它是对于客观事物抽象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的。抽象运思法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两者是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但它们不是平等发展的,而各有特殊的思维规律。抽象运思法在议论文、杂文、评论(思想评论、文艺评论、新闻述评等)、学术论文写作中经常运用,在文学创作中也同样地存在着。初学写作者可以通过辩论、演讲、发言、写议论文等,掌握抽象运思的方法。
五、创造运思法。创造运思法的主要内容是灵感(顿悟)思维或称创造性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写作必须使用创造性思维来进行运思。要获得灵感,首先要勤于思维。其次要善于用脑。这里的关键在于作者要选择自己用脑的“最佳时间”,充分发挥大脑的多功能的机制作用,用有意识调动潜意识,从而诱发灵感。
六、想象运思法。想象运思作为一种运思方法,指的是作者进行回想、联想和想象来处理、加工材料,升华和提炼主题的思维行为。首先,早已储存在作者头脑深处仓库中的印象,由于外界的刺激或主观的探求,被启发出来,鲜明地浮现于脑际。这时在头脑中呈现的形象是过去直觉印象的再现,因而称之为回想。它是形象的记忆,但已不同于一般的记忆。回想在文学创作构思中十分重要。在写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时固然需要,写游记、自传、回忆录之类的文章就更离不开视觉印象的回想。其次,在进行回想时,常常会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有的是接近联想,有的是类似联想,又有的是对比联想,还有的是象征联想,以及推测联想。比如李白为了写他与汪伦的友情,经过运思写道回想和联想中的形象,都是作者头脑以外已有的事物,而想象的形象则是作者自己头脑创造的产物。当然,这想象的形象也是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依据的。
对上述运思方法的理解与掌握,不能只凭记忆,重要的还在于实践,要与立意炼意、聚材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润饰修改等结合起来,使之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第五节构篇在一篇文章从无到有的成形过程中,剪裁和结构处于关键的地位。学习写作就要自觉锻炼这种“剪裁与综合”的能力。
一、剪裁写作者为了组织材料成为一篇“天衣无缝”的文章,首先就要按照构思对材料进行选择、取舍,这就是“剪裁”。剪裁的主要内容是:区别主次,进行取舍,确定详写和略写。
初学写作者提高剪裁能力的方法主要有:
(一)养成敏锐的眼光和善于思索的头脑。写作时的剪裁,从字面上看虽然和服装师的剪裁没有什么两样,但在实质上却是差异很大的。因为,服装师面前有现成的布和剪刀,而写作者所面对的是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它们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和表现,不是可以随意“剪裁”的。这就要求写作者在剪裁之前反复考虑,从那些表面纷坛复杂的现象中看清楚哪些是能够反映生活中某种本质规律的现象,从而将它们选择出来;至于那些不能反映这一本质规律或与这一本质规律无关的现象,则加以剔除。
(二)以确定的主题或中心人物、事物作为剪裁的中心。客观的人物、事物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及自然界是五光十色、纷纭杂乱的。对它们进行剪裁不能是下意识的,而是要按照立意自觉地进行。凡是有利于表现立意--主题(中心人物,中心论点)的材料,就选取备用,相反的则舍去。以小说写作来说,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思,就要以中心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作为剪裁的中心。
(三)在剪裁过程中注意完整与多样的统一。写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应当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安排,不应当是东一片、西一片地剪裁。因此,剪裁之前也要有周密的构思。由于剪裁是为了缝合,所以要从整体上,宏观上着眼,来安排剪裁的每一个步骤,以保证篇章的完整性。当然,完整不等于单调,完整是多样的统一。
(四)剪裁应当注意加法与减法的辩证关系。剪裁不是照搬生活纯客观地进行的,而是要增加一些生活中所没有的东西,删减掉一些生活中本来的东西。尤其是文学写作更是如此。哪里要用加法,何处该用减法,要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来决定。然而减法是用得最多的因此,剪裁就要把那些不相关的、非本质的东西通通剪去。只有这样,那些必需的、本质的东西才会显豁、突出。处理好剪裁中加与减的辩证关系,是整个写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结构结构是紧接着剪裁之后的一项整体构造工作,也称为“布局”、“谋篇”。它的任务是使文章“言之有序”。
文章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
(一)内部结构主要指构成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是文章的内在逻辑在篇章中的表现。思路是写作者写作时思维活动的路线;线索是写作者用以串连全文思想内容的人、事、物、情、理。在具体的写作中,思路和线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内部结构主要有两种类型:
1、主观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写作者的思想认识、心理活动的次序、变化来组织材料的。主要有:①情感结构。这是写作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情绪变化来组织材料、进行表现的形式。②思辨结构。其特点是按写作者的思想认识、理性分析进行结构。如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摆出谬论”、“批驳谬论”、“击破谬论”写出的评论文章。③意识流结构。写作者依照自己意识的流动来组织材料。这种结构的内容通常表现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和“象征暗示”。
2、客观型结构。这种结构是以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结构为依据组织材料、进行表现的。具有明显的“摹制”的特点。主要有:①时空结构。写作者依照客观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的时间、空间对材料进行组织和安排,不加任何的改动、调换。②人物结构。写作者客观地依照起初人物的原样进行写作,保存原有人物自身的结构特点。③事物结构。写作者客观地依照事物本身的内在结构组织材料。
(二)外部结构主要指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结构方式主要有:①纵式结构。从开头依照“顺流而下”或“直线向上”逐层发展到结尾。②横式结构。从开头至结尾的各层次之间是平列的形式。③交错式结构。即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或以横式为主、纵式为辅而纵横交错地安排材料。④连环式结构。用一环扣一环的方式将有关的材料组织起来。⑤包孕式结构。一种结构中包含着其它结构的形式,如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中、小结构,是故事中套故事的结构。
外部结构的主要内容是: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层次和段落
l、层次是文章中各层意思的次序,标志着文章内容展开的步骤和次序。一篇文章的主题往往要分几层意思才能表达清楚,每一层意思就是一个层次。层次也称为“意义段”。段落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而相对独立的单位,它服从于层次的安排,是层次的具体表现形式。通常称为“自然段”。
2、文章的层次和段落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和人的思维认识过程的阶段性反映,也是文章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安排层次段落,可以分清先后主次,理清来龙去脉,使文章能有步骤地展开,将文章结构成一个连贯的有机体。
3、层次和段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层次是整体布局的问题,是整篇文章展开的一个步骤。层次可包括段落,段落从属于层次;有时一个层次的内容比较单纯,只需一个段落即可说明,这时候层次和段落在形式上是一致的。在写作时,先要把文章的层次安排好,具体的段落在执笔时再斟酌、确定。
4、不同文体在层次安排上有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议论文的层次应根据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它们在文章中的地位和次序。
5、划分段落的原则是:要注意内容的单一性和完整性。凡是揭示层次内容必须单独成段的,就要作为一段。段落的多少和长短,均应视文章内容的需要,体裁的特点,有利于表达来确定。过渡和照应。
过渡和照应是在文章中体现事物发展的连贯性的一种结构手段。运用过渡和照应,可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贯通,前后呼应,条理分明,增强表达效果。因此,写文章必须讲究“起承转合”。
过渡,是文章中各层欠、各段落之间的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般在这些地方需要过渡: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由叙入议,或由议到叙,由写景到抒情;今昔相联;地点、事件转换;由环境到人物;从概述到详述,或由详入简,从正面到反面,或从反面到正面;等等。可以采用段落之间空行、关联词、过渡句(陈述句或设问句)或过渡段等方法过渡。
照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交代又包括伏笔。照应既反映篇章的严谨又表现脉络的连贯。常用的照应方法有:首尾照应,论点照应,性格照应,事物照应,气氛照应,等等。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体现文章结构完整与否的重要标志。它们必须统一在完整的结构之中,不可脱离主题或中心思想而游离于整体之外。
开头的方法很多。例如:开门见山;揭示内容;交代写作动机或目的;直述人事,写景渲染气氛;抒情感染读者;独白或对话;引文兴起议论或叙述,等等。
结尾的方法也很多。例如:点明题旨;总结全文;号召或希望;含蓄深意或提出问题;用开头的表达方式回环照应;干净利落,嘎然而止;等等。运用怎样的开头和结尾,应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和不同的文章体裁、不同的读者对象来决定。要写得简洁、有力,力求新颖、生动。
三、构篇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结构的基本原则是:
(l)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2)有利于主题的表现而不是相反。
(3)要考虑不同体裁、不同读者的不同要求。
(4)应“量体裁衣”、“因文布局”,努力求异、创新。
(5)要求做到:严谨、自然、完整、统一。
提高构篇能力应注意四个方面:
第一、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注意“缎炼思路”,重视思维活动条理性的训练。
第二、重视“打腹稿”,要学会“袖手于前”、“凝神结想”、做到“成竹于胸”,使文章结构具有严密鲍逻辑性和条理性。
第三、养成编写提纲的好习惯,按提纲写作。
第四、经常进行剪裁和结构的单项练习,如层次、段落安排,选择开头或结尾,等等。
第六节修改修改是使文章完成的最后一项工作,只有认真修改、精心修改,才能使文章完成并获得成功。否则,将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修改的过程是反复加工、反复锤炼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修改,才能把曲折、复杂的客观事物反映得准确、恰当。
修改可以改正错误的不当的字、词、句、段,达到去粗存精、改错为正、弃坏留好的目的。因此,修改是使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保证。那末,如何进行修改呢?首先,要明确修改是指初稿写就后直到定稿的一个过程。初稿写得好,也许只需改动个别字、词或标点符号。初稿写得不好,则需花费较多的时间、精力,大段大段地修改,甚至全文重写。
其次,修改文稿可采取以下一些方式:
(一)将全文细读一遍,边读边改正错别字和漏写的宇。
(二)从宏观上审阅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三)假设自己是读者,考虑一下:“我读这篇文章有哪些不满意的地方?”
(四)从微观上斟酌、修饰字、词、句、段。
第三,修改文稿的主要方法是:
(一)检查观点:看是否有错误和偏颇之处。如有,应加以订正或重写。
(二)检查材料:看其与观点是否一致。如有不一致的材料,应删去,并改换新的材料。
(三)检查结构:如开头、结尾欠好,应修饰、润色或改写;如发现是多余的,则删掉。对于层次、段落,如认为不顺畅、欠合理、不连贯,应加以调整、增写或削删。对缺少过渡和交代、照应的,则补写。原则是:务使全文“言之有序”。
(四)检查语言:
1、根据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进行检查;
2、检查每一个语句是否符合语法,在修辞上是否妥当;
3、通览全篇,看语言风格是否统一。凡是不合要求的,均应修改。
(五)检查文面:文面即文章的外表面貌。检查文面就是要检查文字书写、标点符号、行款格式是否规范化。
具体工作是看文稿:
1、是否符合行款格式要求;
2、是否符合标点符号书写规定;
3、有否错字、别字和不合规范的简化宇;
4、数目字的书写有没有不合要求、规定的。凡检查出的错误,均要认真改正。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修改能力呢?
第一,学习名家的作品或文章手稿。
第二,向有经验的作者或报刊、出版社编辑学习。也可以请他们修改自己的文章。如无条件,则可以对照原稿和经他们修改的定稿,加以比较、研究。
第三,经常修改自己的文章,并注意小结。
第四,争取帮助他人修改文章,从中取得经验。
写作过程聚材创意运思构篇修改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写作过程聚材
写作过程聚材--分析--创意--运思--构篇--修改
第一节聚材
材料对于写作的重要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的重要;任何高明的作家或写家、写手,都不能在腹中空空的状态下凭空写作,此即前人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聚材的原则是“多多宜善”。这一环节的主要行为内容是:
一、观察写作中的观察不是一般
意义上的观察,而是作为写作主体认识过程的观察。从认识论的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
写作观察的特征是:
第一,它有观察主体和观察客体两个侧面;
第二,它是以视觉分析器官为主的多种分析器官的综合活动;
第三,它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第四,它渗透着思维。什么是写作观察能力呢?写作观察能力是写作者进行观察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动地发现客观事物的特点和变化的心理能力。观察能力的基础是人的感觉,它是视觉、听觉、嗅觉、昧觉、肤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活动。要进行观察,必须使自己的感觉特别敏锐、灵活,其中最主要的是眼明和耳聪。感觉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从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有80%以上是从视觉通道输人的,其次依靠听觉输入。
写作者要眼明耳聪,不仅要求写作者有健全的眼睛和耳朵,而且要求写作者善于运用眼睛和耳朵。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集中注意。心理学认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由于这种指向和集中,人才能够清晰地反映周围现实中的一定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作者在进行观察的时候,眼睛的视线总是对准所注意的对象的某一点,并且不断地转动着视线以转换注意的目标。有意识地集中注意,有助于提高观察的效率。注意力不集中,我们的耳目五官是死的,心思也是散漫的,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因此,观察时要集中注意,活用感官。第二、捕捉特征。写作者用眼看,用耳听,目的在于捕捉客观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人的个性、事的差别、物的不同。良好的观察能力要有良好的观察方法协同配合,才能共同完成观察的任务。
观察的方法主要有:
(1)寻根观察法:即老舍所说的“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寻根追底,把它看全,找到它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这种“寻根观察”,必须持之以恒,有的还要反复多次,才能“寻”出事物的“根”,否则就无法下笔。
(2)比较观察法:要观察到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需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才能掌握人物或事物的特征。
(3)定序观察法:观察是有意识的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或由近及远,或由东到西,或由点到面,或由外及里……观察的顺序、方位不同,所观察到的情状也不相同。大自然的景物在不同时序节令里千变万化,而人类在不同的时间和气候里,也有各种不同变化。进行观察有时须根据需要改换观察时间,以便观察到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节令、时间中的不同表现及其特征。
(5)易地观察法: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空间里的表现是不相同的。同是一个人物或事物,在不同的地点就有不同的表现。观察事物也同样。如同为松树,平地之松与山顶之松不同。黄山玉屏峰有迎客松,是因山顶风大才使得松树伸出迎客之手。
(6)机遇观察法:这种观察不是按计划进行的,而是遇到机会,及时观察。如对海市蜃楼、车祸、火灾、救人等景物或事件,就需进行机遇观察。
观察的注意事项有:
首先,观察必须“五官开放”,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躯体觉,特别是要进行联想、思索,要将看与想结合起来。
其次,根据需要借助现代物理、化学的某些仪器和手段进行观察。
最后,观察要事先制订观察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观察中勤作观察笔记。观察后须进行整理、归类,以便使用观察获得的材料。
二、调查
调查指的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调查”往往和“研究”联系在一起。因为,这种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必须是较为系统的,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寻找到事物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调查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
调查方法主要有:
(一)典型调查法--“选择一个典型开调查会”的调查方法。
(二)问卷调查法--根据调查目的要求,事先设计出调查的题目,以卷面上列出问题请被调查者回答或填写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后要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结论。
(三)个别采访--以个人为行为主体进行的调查,主要方法是事先准备好采访要提出的问题,约定时间或随机进行。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写作常需要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调查取得材料。
(四)蹲点调查--到准备报道
第三篇:创意写作——美国过程写作法
创意写作——美国过程写作法
早在1960年许多美国语文教师就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不再关注学生的写作错误,以免抑制学生的创意。但还是有一些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甚至思想表达不清。继写作教学的这一困惑之后,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扰。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过程写作法(Writing Processes)在美国教育圈中颇为出名,1996年,国际阅读协会和全美英语教师联合会携手出版了美国《英语语言艺术标准》,该标准的第5条写道:“最近几年许多学生从写作教学著名的„过程写作法‟中获利。该法关注不同写作活动都涉及的过程步骤,如为真实的读者写计划、拟草稿、编辑和发表。”近十年,有关过程写作法的研究,有了深入的发展。
一、过程写作法的五个阶段
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经历五个相关的阶段: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
第一阶段:预写作。“预写作”就是做好写作的准备,像运动前的热身,但最容易被忽视。在这个阶段,学生要:
(1)选择话题。一些学生抱怨他们不知道写什么,如果老师可以用头脑风暴列出3-5个话题,他们就可以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了。通过预写作活动中的交谈、绘画、阅读和写作,学生拥有了众多的话题信息。
(2)确定目的、形式、读者。准备写作时,学生必须思考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无目的作文不可能有突出的观点。这还影响到确定读者和写作形式。读者包括同学、父母、祖父母或笔友等。形式可以有商务信件咨询信息,为本地报社写稿、创作诗歌投稿给杂志等。
(3)形成写作中心思想。
第二阶段:打草稿。重在把想法写下来,不必较多考虑拼写正确、标点符号。
第三阶段:修改。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
第四阶段:校订。侧重修改文中存在的拼写、语法、标点等细节性错误。
第五阶段:发表。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
二、过程写作法案例
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安妮老师给二年级学生朗读自传体小说《小时候在山里》。
安妮:我要你们回忆一下你做过的5件牛,用“我记得”作为开头,把每件事写下来。写完后和你的同伴分享你的想法、(给学生分享的时间)
安妮:把5件事连起来,并加个名字。
(等几分钟)
安妮:你能写出我们五官的感觉吗?
(学生回答:触觉、视觉、嗅觉、听觉和味觉。)
安妮:从5件事中写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一种感觉。
(等几分钟)
安妮:选择你最想写的“我记得”,与小组同学分享。
(等15分钟)
安妮:接下来写你印象最深的或对你而言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写完后与小组同学分享。在10分钟内尽你最快的速度写,看看你能写多少。写的时候不必注意标点或拼写。你可以过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等10分钟)
下面是彼得的初稿:
老树
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后院的空气中充满了丁香的花香。我穿看短裤来到花园,脱掉衬衫,拿起斧子,面对丁香树,说了句:“再见,老树!我会想你的!”就砍起来。最终,随着撞击声,丁香树倒在地上。我盯着老树看了一会儿,就去喝牛奶了。
安妮: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文章,并请他们就你文中写得不清楚的地方提修改建议。
彼得听取了小组同学的建议,然后作了修改了
老树
我最愉快的记忆是父亲教我砍树。今天是我第一次尝试砍树这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后院的空气中充满了丁香的花香。我穿着短裤来到花园,脱掉衬衫,拿起斧子,面对丁香树,说了句:“再见,老树!我会想你的!”就砍起来。最终,随着撞击声,丁香树倒在地上。我盯着老树看了一会儿,老树也看着我.我回到了屋里。妈妈问我为什么悲伤.“我想念那棵树”我回答。“不用担心,我给你喝些牛奶和三明治。”
彼得和安妮一起校订了故事中的错误,并准备发表。安妮要求学生像他们喜欢的作家那样给自己的作文设计一个封面并写一个献词,彼得为《老树》画了一张插图,并把自己的作文献给了自己的宠物鹦鹉。
三、过程写作法的合作环境
过程写作法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小组合作,尤其是修改、校订和发表阶段。修改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反应小组,校订阶段的小组称为同伴校订小组。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如为了获得组员的帮助该说什么、怎么说。为了有效参与,学生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好作文的标准以及校订的内容。
(一)同伴反应小组
1.概述
当学生选定主题并写出初稿后就将进入同伴反应小组活动。反应小组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展示作文并得到读者支持的机会。反应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组内每个学生有一次朗读自己作文并获得反馈以确定作文修改情况的机会。基于这个目的,组内讨论应集中于主题思想的表达而不应关注格式、错别字、语法等技术性细节。对他人的作文作出反应是一种高水平的任务,涉及知识和社交,需要仔细倾听作者的表达意图并反思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建议。反应小组的一般活动程序如下:
(1)对同学的作文内容而不是表达形式作出反应,也不要对写作模式作出反应:
(2)找出你所欣赏的一两个内容:
(3)组织自己的问题,就你不理解的部分提问:
(4)依据好作文的标准评判同学作文。一篇好作文的标准是:
开头:要吸引读者或者要陈述写作目的。
中心:必须选定中心,删除无关信息。
语言描写:文中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你听见或感受到叙述者的真实性,即使他叙述的内容是虚构的。
表现而不是讲述:要为读者描绘画面而不是平铺直叙。举例有助于表现。
结尾:好的结尾应呼应写作目的、紧密联系主题,也可以给读者一个意外或意犹未尽的感觉。
2.反应技能教学
在开展小组反应活动前,教师应示范反应技能。方法如下:
第一,借助投影仪示范。借助投影仪展示一篇匿名的作文初稿并加以评论。
(1)教师从文中找出自己欣赏的一两个地方。
(2)就文中不明白的地方示范提问。可以找出游离主题、序列、组织以及不符合“好作文的标准”的其他因素。
(3)呈现另一篇作文,邀请学生模仿前面的示范对这篇作文作出反应。
(4)教师扮演一位优秀的同伴,再扮演~位能力较低的同伴,分别对文章作出高效的反应和无效的反应。
第二,阅读讨论优秀文学作品。当学生阅读分享文学作品后,要求他们找出特别有趣的内容,画出或举例说明“表现而不是讲述”的句子和句型。
第三,日记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的反应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同伴的作文的反应。若教师采用积极的方式,表扬学生写得好,而不是关注语法、拼写、标点的错误,学生也会模仿作出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与学生的日记交流是最有力的反应示范。
第四,作者圈。在作者圈中,一个学生朗读作文并提出希望组员反馈的类型要求。其他组员倾听并对作文作出反应:先积极肯定,再提问题和建议。当一个学生作文反应结束后,另一个学生接着朗诵自己的作文,以此类推。下面是帮助作者和组员参与作者圈活动的要求:
(1)作者的要求
•说明你的作文希望得到帮助的类型:
•朗读作文,可以要求组员重复作文的内容:
•询问组员应细化文中的哪些内容,并请他们讨论文中的其他部分:
•指出需要帮助的地方请组员提出建议。
(2)组员的要求
•在作者朗读时仔细倾听:
•对作者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并尽力提供帮助:
•指出句子、描写或文中其他你喜欢的部分:
•指出文中写得不够清楚的地方。
(3)组员提问样本
•文中你说……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你能描述那种感觉吗,以便让我们看到或听到?
•你的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你希望读者读了你的文章思考些什么?
•文中哪部分内容需要我们提供帮助?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部分内容?
•接下来你打算做什么?
分组后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要插手控制组内学生的相互作用。若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能独立发挥作用。教师可以摘录一个成功的小组活动过程,在全班分享。教师也可以定期要求学生自我评价,指出小组活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
3.反应小组案例
(二)同伴校订小组
1.概述
同伴校订组的目的是纠正作文中语法、标点、拼写和其他技术性细节的错误。当学生对作文满意之后,就是校订的时间了。
2.技能教学
教师要讲授语法或标点,然后在校订阶段把这些要素写在黑板上。不时地教一些新的校订要素,逐步帮助学生建立技术性细节知识。也可以用校对清单帮助学生记忆语法、标点或拼写要素。
可以培训一些特殊的学生做“主题专家”,如大写字母专家、标点专家、拼写专家或语法专家。当学生校订时,他们就去找“专家”而不是找老师。
(三)发表作文。发展合作性写作的意义在于鼓励学生发表作文。
1.办班报。办班报并请学生做专栏作家。当学生的文章在班级报纸上发表时,他们对写作的自信也提高了。
2.出集子。包括出诗集、小故事集、个^作文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班级图书馆,把学生发表的各种作文集子放在里面。
3.跨年级分享。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分享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这样的分享可以培养学生的信心,使他们的作文因有真正的读者而价值倍增。
总之,过程写作法通过每一步的分享和反馈,支持并鼓励学生获得成就。当学生视自己为作者时,他们就变得自信起来,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变得自主。
四、过程写作法评点
1.一种合理的教学预设
过程写作法基于这样的预设:每个学生都带着丰富的个人生活经验来到教室,若给他们机会说出自己的经历并写下来,他们总是有话题可写并能写很多。教师的任务在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生活记忆。这是一种源自生活体验的写作,而不是从作文题目出发的苦思冥想。学生也绝不可能因为对作文题目的误读而做无效的写作。
2.一种过程行为的管理
过程写作法将学生的写作行为分割成可管理的部分: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学生明白:他们需要在整个过程的不同阶段都全神贯注于写作活动。首先,他们要产生思想,并为不同的读者和目的写作;然后,为了发表和分享而修改和校订。教师清楚:在每个阶段都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行为,甚至个别辅导,使他们完成写作过程。当优秀读物能多次与写作活动结合,当写作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作品能被分享和发表时,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到了发展。
3.一种永不枯竭的教学资源
过程写作法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并且在小组内分享和发表自己的作品。由于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期待,这种人际关系的存在就会提供大量的机会,让他们明确地自我表达以及修改。因为作文要发表,所以学生要学习根据特殊的读者和目的作裁剪。合作学习小组不仅提升写作水平,而且提供大量的讨论机会。相互支持、有效反馈有助于学生期待和接受彼此。更重要的是学生渐渐发展成写作团体,他们知道如何用积极的、感性的方式倾听和评论他人的作文。过程写作法依托学生资源——团体动力实施教学,好比为学生写作过程各阶段构建了中途加油站。
4.一种整合多种学术原理的教学创新
通过过程写作法的操作步骤和环节描述,我们首先可以找到交际教学理念的烙印,其次可以发现自主学习的痕迹,再次可以感受到合作学习的课堂特征。
过程写作法颠覆了教师无法掌控学生写作过程这一魔咒,显现了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若在实施过程中,仅仅纠缠于几个步骤,就如美国《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中所说的,“不幸的是有时候这种方法忽视写作任务,变成高度结构化的一系列活动”,该教法的有效性也就消减了。所以,笔者以为,过程写作法的本土化研究,不应拘泥于环节步骤的数量,写作过程的五个阶段是可以合并和重复的;过程写作法理应是一个反复的循环,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泥于环节步骤的数量,写作过程的五个阶段是可以合并和重复的;过程写作法理应是一个反复的循环,就像学生写作文一样。
第四篇:巧用思维导图,完善写作过程
巧用思维导图,完善写作过程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博士开发出来的一种全新思维方法。托尼·巴赞博士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巴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
简单地讲,“思维导图”实际上是我们众多思维工具的一种。它通过画图的形式,将放射性思考的内容具体化,是放射性思维的的表达。
如一位小学生所画的“一只小猪”的思维导图:
这幅思维导图就是这位小学生围绕“一只小猪”进行放射性思维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作文教学中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工 具
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画了。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你的大脑;
4、你的想象! 步 骤
在作文教学的探索中,我们认为绘制思维导图有如下步骤:
(1)准备一张空白纸,横放在桌前。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这样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2)准备彩色水笔。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使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
(3)提炼作文题目的中心词(主题词)。如“时间不能使记忆风化”,中心词就是“记忆”,“你我走过的日子”中心词就可以用题目“你我走过的日子”。
(4)把主题词写在白纸的中心并圈画起来。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
(5)由中心出发,围绕主题,写出3—7个次主题,把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中 1 心发散出来的线条上。让各分支线条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也具有更多美的因素。
(6)再以每一个次主题为中心,写出3—7个次次主题。也把次次主题用关键词的形式写在由次主题发散出来的线条上。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
三、关于“过程写作教学法”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运用新型的“过程写作教学法”理论来指导写作教学实践,展开了广泛的教学实践活动。
“过程写作教学法”强调写作过程的重要性,将写作视为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注重写作的全过程。
我区的作文教学,在倪老师和吴名庚老师的带领下,在写作的过程教学方面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尝试,如:
1、倪岗老师提出的“六阶段写作过程“。倪岗老师博览群书、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结合实践、深入思考,认为写作的操作过程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即: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及分享。
2、正在进行的作文修改。在倪岗老师和吴名庚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通过在作文修改方面进行的多次专题研讨与实践,最终统一思想,明确了修改的程序应该是先宏观,后微观,最后校正。
宏观修改:就是要从大处着眼,重新审视文稿的内容和结构,并做相应的改动。宏观修改从这几个方面考虑:改换角度、改换目的、改换焦点、改换结构、改换风格、改换读者、改换文体。
微观修改:是在段落和句子两个层面对文章进行修改,在具体段落、词句上进行精细加工或修润,使人物描写更臻于完善。
校正:注重于矫正词语和标点符号等技术方面的错误。各校按照以上三个程序进行的作文修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巧用“思维导图”,快速构思,快速列出提纲。
我们现在所要进行的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的作文教学,正是期望对作文教学过程中的“构思”与“提纲”这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探索。达到快速构思、快速列出提纲的目的。
我们这里举几个例子。(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解读。)从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
第一,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搜索到了与作文主题有关的大量信息,也就是说搜索到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从而使作文不再内容干瘪、言之无物,这就是一个好的构思的开始。
第二,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在分析出多个立意后,选择其中一个立意作为自己写作的主题,据此再选择有效素材,我们发现,学生的素材多种多样,新颖,有自己的生活体验。
第三,确定了主题,选择了有自己生活体验的素材,学生当然可以快速列出提纲,形成写作思路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有了素材,列了提纲,再动笔写作,这时写出来的作文就真的是大不一样了。上周我任教的两个班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写了作文《陶醉》,给同备课组的几位老师传阅了一下,大家一致认为,导图让学生作文内容充实,学生写作时连文笔都自然细腻起来了。因为是初稿,没来得及修改,就没有拿来给大家看看,有些遗憾。
不怕大家笑话,接到倪老师任务时清楚记得是一个周末,本月13号,当时真不敢答应啊,只是我这人工作上不善于拒绝别人,特别是不善于拒绝倪老师,所以至今不到半个月时间只好召集同事们马上研讨。现在,我们只是给学生进生了两次这样方法的讲解,两次这样列提纲的尝试,就收到了远远超出想象的效果,一方面我们佩服两位教研员慧眼识珠,另一方面,作为教育工作者,真的是有种喜悦、有种冲动,就迫不及待拿来与大家分享了。虽然有些突兀,但我们想,如果我们能深入下去,一定能发现其更为科学合理的地方,一定能寻找到其深处更为奇特瑰丽的风景。
所以在这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同行来尝试这种教学法,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过程更为完善。也许就能度过作文教学的难关了。
关于思维导图,再啰嗦几点:
一是要围绕主题让学生充分联想,使导图的分枝尽可能多些,这样才不会漏掉好的素材; 二是让学生作更深入的信息搜索,繁殖出相关的次主题、次次主题、次次次主题等,这样素材写作起来会具体、生动,有深度。
三是绘制思维导图时既重形式,更重内容,不可本末倒置。由于学生绘制导图时有种愉悦感,喜欢画,另外大家互相欣赏时带来攀比心理,你画的漂亮,我画的比你更漂亮,于是画图用了大量时间,这是不妥当的,也是有限的作文时间所不允许的。不过我想,随着导图的熟练运用,学生会逐渐趋于理性,这种情况定会改变。
下面我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发言:
记得海尔的洗衣机有一次发生堵塞,维修人员去现场的时候,才发现农民们用洗衣机洗土豆!但海尔没有嘲笑农民的愚昧,而是开发了一种既可以洗衣服、又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机。老师们,我们可以把自己想成那个农民,而思维导图就是我们的洗衣机,洗衣机怎么用,并不掌握在托尼·巴赞博士手里,也不掌握在其他权威手里,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第五篇:【写作模块】【高考作文讲座三:议论文的定体与构篇教案】
【高考作文讲座三:议论文的定体与构篇教案】
第一类:层进式结构(可做到内容深刻)
特点:结构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推进,内容上以深入深刻见长。
让梦想在现实中起舞(1号文,以演绎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它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有灰尘也有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对幻想的渴望。我们虽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第一段提出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阮籍目瞩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以一曲《广陵散》而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有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者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第二段举例,正反对比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瞩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 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最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以上三段段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去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06山东高考作文,关于远看近看星星不同的材料话题)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天使(2号文,以类比推理展开的层进式议论文)
心中的天使是与生俱来,但它不像手脚那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而是暗藏在体内一个幽深的角落,其位置因人而异并且飘浮不定。但,它一定是存在的,并需要你用心寻找,才能雕刻出来。(第一段提出全文论点,即论述“是什么”)
雕刻家用他的手将天使复原,让世人看见了他的面貌,我们赞叹他精湛的技艺,却往将更重要的一环忽略了:他找到了心中的天使,并且抓住了它。若没有这一步,一切的技巧都是枉然。建筑师通过绘制蓝图,可以设计出美轮美奂的摩天大楼。但是,任凭他有天才的设计天分,若不知道这大楼建在何处、有何用途,也不能完成设计。只有知晓了大楼的一些细节情况,才可以设计出壮丽并且实用的楼房。这设计的过程,同样是艰辛的,他需要考察地质、预算经费、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功能,最后得出一个最为优化的方案。那蓝图,就是建筑师心中的天使。他雕刻天使的方式,也是寻找。
小说家之所以可以创作出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言辞的锻炼,不仅需要一个好的故事,更重要的在于,他必须清楚,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是为了说明什么,传达怎样的意念。这一点不是现成的,而需要艰苦的寻找。伟大的小说家博尔赫斯曾这样描述他的创作状态:“在动笔之前,眼前总是晃动着重重的人影。”可见,那种模糊的意象仅仅是一种创作的冲动,在经过内心的揣测和挣扎之后,故事的线索、人物的样貌等细节才渐渐浮出水面。小说的诞生,也是天使的临世。小说家雕刻天使的方式,是寻找。(2-4段运用三个比喻性论据分析原因,即论述“为什么”)
那么,你若只是一个普通的人,没有如斯的创作天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民,过着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平凡生活,你心中有那只天使,它在哪里呢?你,该怎么将它雕刻出来呢?
其实,和小说家、建筑师一样,心中的天使,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求学道路上的你,要问问自己的爱好是什么,专业的选择也许将左右你的一生,不要迫于世俗的压力走上歧途。
求职过程中的你,要问问自己的天分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屈从于金钱官职而丧失自我。
如果你在求学、求职的道路上遭遇坎坷,要问问自己,年少时的梦想是什么,若将它拾起,说不定又是一段柳暗花明。
那天使,在你心中,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他都是那只高贵的天使,你要用心找到它,全力以赴抓住它,像小说家一样描摹、像建筑师一样勾勒,最后,你便可以拥有它。(5-10段运用类比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论述“怎么样”)
雕刻出心中的天使,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令人瞩目的事业。
第二类:并列式结构(可做到内容丰富生动)
(说明:并列式易于模仿,短时间内可收到效果,故各提供两篇,供同学们揣摩)
1、并列描写式:把几个事例并列成段,用形象的语言进行简笔描述。
结构模式:
片断一:或历史故事,或现实故事
片断二:或中国故事,或外国故事 镜头式描述,各有代表性,有内在联系
片断三:眼前他人故事,或自己故事
结尾回首线索,深化议论,感悟升华
心 弦 上 的焰火(3号文之一,并列式描写性散文)
轻轻扫拂着覆盖在心房上的薄薄尘埃,幽幽地打开心的透亮的水晶盒,一束火蓝的焰火犹如精灵般跃动,映照着整个剔透无瑕的世界。而正是这灵动的焰火,闪烁着多少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的不可磨灭的纪念。舟摇摇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片晨曦雾霭中他醒悟着以往之不谏,犹知来者之可追。樊笼里的荣华富贵岂能让自由飞翔的小鸟甘心折断双翼,戴上金银打造的枷锁?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远离世俗喧嚣,醉倒在南山里的悠悠菊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独守高洁也很写意——纪念靖节先生,让我懂得了在浮躁纷扰中独守心中一方乐园和净土„„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上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再倾力保家卫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蜚言流语,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长辞。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人们的心灵,回响在大地河山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我爱国的血液„„
没有铺满玫瑰花的红地毯,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历史悄悄地落下帷幕,而我却用清纯的心灵去装载这群君子的幽雅淡香,澎湃激情,去深深纪念他们,让他们永远似火凤凰一般不断涅槃重生,如荆棘鸟般在尖刺刺破心脏时唱出世上最美妙的歌,让他们的价值追求在熊熊烈火中燃放,也点亮我的生命,化为我生命中那扣人的心弦„„
心弦上的焰火,我永生守侯„„(05广东,话题:纪念)
生 命 的 绝唱(4号文之二,并列式描写性散文)
当三闾大夫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西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裸着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的悲风中发出阵阵悲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书本的封面上。上面金黄色的向日葵正肆意地绽放,毫不吝惜地泼洒出一片金色的阳光与希望。那书的名字却令我赫然:《死亡日记》。生如夏花般绚烂;那,死呢?可以如此生机勃勃,让希望的枝叶依旧永不妥协、无拘无束地生长吗?又怎么不可以呢,陆幼青一片坦然。于是,我懂得生命的结尾并不总是蓑草疏离般落魄,至少可以如秋叶般寂静美丽。即使华美的叶片逐渐凋零,你依旧可以用飞翔的方式跳出属于自己的舞蹈,奏一曲生命的绝唱。
我的目光停留在一方银幕上。一个美国战士即将被纳粹处决,可他脸上的笑容依旧如冬日的阳光般能够照亮所有人黑暗的心房。他高高地竖起两个手指,做出“V”的姿势向人群示意希望与阳光仍在。刽子手残忍地将他的手指砍下来,可他伸直手臂,我的目光投向天空,一个大大的“V”字直插云霄,像极了飞翔的翅膀,承载着无尽的希望。于是,我明白了生命的结尾也可以如此动人:不出声响却令人震撼!
我的目光停留在历史的湖畔。流水潺潺,鹤汀凫渚。历史的风猎猎作响,我听到一句响亮的声音:“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老人的声音又从远处隐隐约约地飘忽而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于是,我懂得了生命的绝唱应当如豹尾一般高亢有力,如帕瓦罗蒂的男高音般使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
因为,生命的结尾,并不意味着结束与终止。如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所言:“一个目标的实现是下一个目标的起点。”那么,一个豹尾的结束应当伴随着一个凤头的出现,不,应该是一群。一曲生命的绝唱叩人心扉,多少人会跟着发出惊雷般的怒喊,可就在这一片呐喊声中,我看到无数人正在成长,无数的梦想不再遥不可望,一条巨龙正冉冉升起,振翅欲飞,它背后的一个民族,正在加速。(05江苏,话题:凤头,猪肚,豹尾)
2、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
结构模式:
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
分论点三:
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留 给 明 天(5号文之一,论点并列式议论文)
我要把清澈的溪流留给明天,我要把湛蓝的天空留给明天!我要把我这最纯美的心灵留给明天!——题记
冰心说:“爱在左,同情在右;在人生的路上,一路撒种,一路花开,嗅着鲜花的芬芳,人生便不觉孤单。”读后,我哭了,我读出了关爱——一种能唤醒人心底某种东西的强烈力量。她阳光洒满大地,如细雨滋润万物,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拒绝播撒关爱呢?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自私抛在今天,我把关爱留给明天!
翻开书,看到了罗斯福,这位美国的钢铁总统。由于意外,他中年下肢瘫痪,但他却凭着惊人的毅力重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重新叱咤风云于美国政坛„„从中,我读到了他那份坚毅与刚强,理解了史铁生与地坛那不解的情愫,悟出了邰丽华那除了舞姿之外的永恒美丽。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脆弱抛在今天,我把刚强留给明天!(分论点一)闭上眼,想到了曼德拉,想到了他邀请对他进行百般折磨的监狱看守人员参加他的就职仪式的惊人之举。在就职仪式上,他说:“我要感谢这些看守,在狱中的这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日子,它让我学到很多,尤其是宽容。”我很钦佩曼德拉,这位黑人运动的领袖,欣赏他的执著与刚强,更欣赏他的乐观与宽容。我们的生活又何尝不需要宽容呢?你一脚踩扁了装满鲜花的花篮,而花却留给了你满脚的芬芳,这就是宽容,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狭隘抛在今天,我把宽容留给明天。(分论点二)思绪纷飞,我又想到了尾山洪。这位执著的日本老人,十几年如一日,为了真理而战,为了正义而战!他搜集日军侵华的证据,狭隘的民族情感没有泯灭他的良知,困难也没有使他退却,他为的只是一生无愧于人的良知,无愧于正义!于是,我在本子上写下——我把错误抛在今天,我把真理留给明天!(分论点三)今天,我抛弃了自私、脆弱、狭隘„„,留给明天的是关爱、刚强、宽容„„而实现今天到明天的摆渡,需要的只是一份信念,一份执著。我坚信:我拥有这份信念和执着!(05天津 留给明天)传递(6号文之一,论点并列式议论文)
传递是一种沟通。自人类产生,结为群体以来,传递便一直存在。结绳记事,甲骨篆刻烤竹雕文,草纸叙史等一系列历史性的手段,是将现在传递于未来;歌以咏事,是将一己之情传递于他人,引发共鸣;然后传递于千古。正是因为传递的存在,才有往事越千年的可能。
传递存在于人际之间,关系感情的深浅,事业的成败。这是传递的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虽然最基本,但是也最复杂。俗语云:“人过一百,形形色色。”人有男女老幼之分,亦有高矮胖瘦之别,更有肤色毛发之异。其间千差万别,任何细微的差异都会影响传递的成功与否。今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片《通天塔》,讲述的就是由于言语,习俗差异造成一系列信息传递失败的故事。当今的任何争端,矛盾都是因为传递受挫,沟通失败。
传递存在于自然和人之间,关涉天人之间的和谐和长久发展。司马迁自述其发愤著《史记》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穷一家之言。”古人向来崇尚天人合一,然而千百年来,似乎没有天人合一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传递失败的缘故。
从荀子的“人定胜天”,到毛泽东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中国人在高呼“天人合一”的时候,却离“天”越来越远。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气候变暖,古人身心合一的“天”早已是千疮百孔。
传递存在于古今之间,涉及文化,道德和价值的传承和发扬光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先民的经验,教训,成果传递于来者。人类之所以能够穿过历史的迷雾,进入二十一世纪,正是传递在起作用。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横受列强欺凌,国人乃将中国的疲弱归咎于传统,以为中国文化已不适合当时社会的发展,毫无用处,只会阻碍中国的强大和发展。于是自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历史文化扫地而尽,最终造成了一代文化沙漠,中华传统文化在传递中断层。
古与今的传递,是一个民族得以继往开来的基础。如果确失了此环节,则我们将体会到千年前陈子昂的悲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因此,我们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交往史,协调史和传递史,在传递中认识,在传递中学习,在传递中发展。从此,人是新人,文化是新文化。
第三类:对照式结构
特点:文章主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构或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辨正分析,论证严密全面。
让纪 念 闪 耀 理性 光芒(7号文,正反对比式议论文)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地反思,不停地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05,纪念)
星 星 发 光,张扬 个 性(8号文转折补充式议论文)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圆使我想到了循规蹈矩,稳定,规范。有人认为这样就是死板,由于偏爱后一个图形,认为这才是个性的张扬。
什么是个性的张扬呢?周杰伦手舞双节棍唱着“哼哼哈兮”是一种个性;女子十二乐坊站着拉二胡是一种个性;凡高的《向日葵》又是另外一种个性„„其实,个性就是展现自我的风采,展现自我的才华,展现自我的见解„„我们应当承认,个性张扬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然而,时下却有一些人一味地去模仿别人,追求所谓的‘时尚”:一个“酷”的表情,一个“炫”的姿态,这些在我个人看来,并不是个性的张扬,而是一种肤浅的作秀罢了。试想一下,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和周杰伦—样留着一小把胡子,再戴个墨镜,摆出一脸的“个性”,那么我们周围必定是单调、黯淡无彩的了,这便又回到了“圆”的图形,达成了共性。一味盲目地去模仿别人,便会失去一些原本属于自己的真我风采。其实社会大舞台上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何必要穷根究底,去争论红楼中的花魁呢?不正是有了宝钗的端庄,黛玉的优雅,湘云的开朗,妙玉的清高,熙风的泼辣,还有那睛雯的俏丽,紫鹃的聪慧,平儿的细致,大观园才得以流光《红楼梦》才得以溢彩么?不正是有了这么多性格迥异的人,才构成了这个多元丰富的社会太舞台的吗?所以,我们所提倡的“个性张扬”必须是针对自我的内在和潜能。只有真诚,诚实地绣出自我,张扬个性。才能像第二幅图那样,变成一颗耀眼璀璨的星星,升起在人生大舞台上。
然而,光主张“个性张扬“是不够的。个性的张扬又必须受”圆”这个道德与法律的制约。就像高中规定我们女生不能留长发,这其实是对张扬个性的抑制。但试想一下,眼前一片红发、金发,甚至绿发,发型各异,那还叫什么校园啊。学校之所以制止,是因为这样“个性的张扬”是不符合“高中生的个性”的。所以。个性还必须符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而这便要受到“圆”这个规矩的限制了。当然,“圆”的制约还应当合情合理,赋予“人性”有关“圆”的规定还应根据时代的改变,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只有这样。个性的张扬才得以理解,得以支持。只有这样。社会大舞台才得以发光。丰富多彩,升起的星星才得以与日月同辉!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阳光,从云中穿过,留下丝丝温暖;岁月,从树林中走过,留下圈圈年轮,„„那么朋友,我们从时代的大舞台上走过。又该留下点什么呢?我们应当留下青春的骄傲,寻梦的足迹;我们应当留下真我的风彩与个性的张扬:我们应当留下无悔的演绎和星光的灿烂!(05福建,关于两图片的材料作文)
第四大类: 创新式议论文(作文基础较差的同学不提倡此法)
特点:活化以上几种结构方式和写作方法,创造出形式新,内容新的议论文,方法主要有:
⑴采用第二人称,与一个或一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文学人物)对话的形式,来论说自己的观点;
⑵比喻派生式:标题以一个大的比喻托起全文,全文由这个大比喻派生出三个比喻性分论点。
⑶对一个或一组历史人物(现实人物,文学人物),生活中的某一个或某些现象,发表视角新异,观点独到的看法。
铸造人格之剑(话题: 铸造人格)(9号文, 比喻派生式议论文)
当我们欣赏一名男子时,往往是由于他;当我们赞美一位女性时,也往往是由于她有气质.而这气质这风度这精神这魅力则是人格的体现。
孟子曰: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那我们又应养怎样的气,铸造怎样的人格呢?且让我们从人格的熔炉中抽出这三柄响绝古今的宝剑吧!第一把,剑名,旷达。铸造者,苏轼。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 “东坡之词旷。”的确,人如其词。在大“江东去浪淘尽中”我们领略到他的豪放洒脱;从赤壁赋中关于水与月的那段精辟的妙论, 我们感受到他的达观向上。
一封朝奏,夕贬黄州。仕途的失意,并没有磨掉他的才与气,反而铸造了一篇篇留传千古的词赋,铸造了他旷达的人格。
第二柄,剑曰,超脱。铸造者,庄子。
我只是浊水中一尾陋鱼而已。庄子自嘲着。其实,你不知比水中的鱼鳖虾好多少了。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这仿佛是你的代名词。
不,这些都不足以形容你。放着高官厚禄不要,过着衣食无所的生活,是因为你有你的信念与执着.于是,你的人格之剑,铸成了。
第三柄,剑曰,是一把巨阙,上面刻着,高尚。铸造者,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
是谁,离开繁华的长安,而独“留青冢向黄昏”?是谁,威武不屈,死不变节, “一片丹心照汗青”?
又是谁,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在担忧“安得广厦千万间”„„
王昭君,文天祥,杜子美„„青史上一个个沉重的名字下,有着一颗高尚的心灵。
烟随风逝,名随史留。他们的人格铸造了高尚,高尚成就了他们。
旷达,或许我们难以继承;超脱,或许我们难以办到;高尚,或许我们难以企及。但是,我们却可以以它们为模子,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人格之剑!选 择 中 华魂(10号文,人物对话式议论文)
翻开昔日的历史,寻找心灵的选择。
一、英雄的选择
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闪耀着灵性,只有你才拥有这样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闪耀着晶莹的东西。荆轲,你流泪了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啊,悲歌已在易水旁响起,你提着樊将军的人头,拿着用地图包裹好的匕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刺秦之路。
为什么你要选择刺秦?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死路一条?难道你不明白燕国必亡已成定局?难道你不清楚有人在深爱着你?不,我想这些你应该都知道,而且比别人更清楚。然而你放弃了可以带着你心爱的人远走高飞的选择,毅然地踏进了虎狼之地的秦国,你洒在秦国宫殿里的热血,渲染了你那光耀尘埃的英雄豪气。你使我明白要选择勇敢,选择诚信。
二、王者的选择
乌江旁,战马的悲嘶响彻云霄,你高举长矛,以横扫千钧之势奋力拼杀,江上漂来一只小舟,你没有选择逃亡,而是从容地自刎。你败了,彻底地败了。然而,你实际上是可以选择不败的。鸿门宴上,你可以杀掉刘邦,你可不相信刘邦的承诺,而你却没有这样做。你虽然失败,可你以英雄的身份活在人们心中。刘邦虽然胜了,可他永远被人们称为小人。乌江旁,你本可逃走,而你却选择血染乌江,当鲜血从你身上喷出的那一刻,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
你使我明白要选择仁爱,选择无悔。
三、科学家的选择
你是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回来的,美国人曾扬言“宁可毙了你,也不让你回中国”。而你却拿生命作赌注,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你为什么要选择回国呢?要知道在美国你可以生活得很好,你可以不必在恶劣的环境中辛苦工作,不必忍受劳苦,而你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到祖国,当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你会心地笑了。你使我明白要选择爱国,选择一颗中国心。
中国之所以能够以文明著称于世,正是由于华夏儿女有正确的选择,让我们选择我们的优良传统,选择龙的精神,选择中华魂。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一)——总分式
一、写作步骤:
“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二、范文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左右。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诚实就是财富
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总)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分)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分)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分)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总)
思路点拨
本文作者采用了总——分——总式的结构方式,从材料中抓住“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一关键句子,引出所要论述的话题——诚实,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去诠释诚实的涵义。
首先,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其次,诚实又是处事的原则;诚实也是求知的唯一的途径。最后,总结“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诚实就是财富!
文章从第二自然段开始,每一自然段先提出分论点,层次分明,步步推进,让人一目了然
写作训练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有个洋人要做西服,他拿西服样子给中国裁缝,几天后新西服做好了。西洋人一看,中国裁缝仿造得惟妙惟肖。但翻到后面,突然发现挖去一块,又补了一块。西洋人感到奇怪,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裁缝说:“我是完全照你的样式做的呀!”西洋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旧西服后面有个补丁。要求:结合材料写一篇结构为总分式的议论文,字数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二)——并列式
一、并列式模式结构
(一):分论点并列式
写作步骤:
1、首先提出一个论证总题却不确定论点
2、在本论部分围绕总题列出几个平行的具体论点,分别予以论证,从各个方面阐释总题,做出结论
具体要求:
1、选择的分论点从数量上说,至少是三个方面或更多的方面。
2、分论点1+分论点2+分论点3+„„=中心论点。各分论点之间处于同等地位,但不能重复,不能相互包括,也不能相互交叉。
3、要避免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从同一角度选择论据,就缺乏广度,导致论据复沓单调,论证也就显得以偏概全、苍白无力;而从不同角度选择论据,既丰富全面,使论证广泛展开,又典型精练使文章严谨有力。
4、并列式议论文特别要注意的是避免给人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注意点题。
例文:
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
他是个亿万富翁,他有个幸福快乐美满的家庭,他有权有势有名有利„„多么令人羡慕。一般人认为所谓的幸福人生,总是如此,却忽略了故事背后往往都是那么矛盾、无奈、无助。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互相探讨一下。(不确定论点)由于世间没有一件东西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我们穷一生之力去追求的「幸福」也是一样,故此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首要条件就是知足。(分论点1)虽然我百病丛生,面对着人生的种种障碍,但我有温饱,在家有父母疼,在校有老师爱,无论处于任何角落,都有人支持和爱护。这一切均令我感到庆幸和满足,因为这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拥有的。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乐,何尝不是幸福呢!
正因为幸福不是必然的,所以我们要懂得珍惜,(分论点2)尽管一切美好的事物,我能听得见,但并不等于永恒,因为我的病情会恶化,也许世界上可能又多了一位海伦凯勒。我要把握现在,珍惜每个现在,尽情去听去看,把世上所有最好的全记在脑里,留在心里,才不会虚度,枉过一生。若真是成了聋子、瞎子,还有美好片段回忆着。
然而,人生苦短,不如意的事的确十常八九,如果我们能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分论点3)那该多好。正如李白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心目中的尽欢是指无忧无虑,陶醉在亲情和师生情里,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例如听文章录音带、写作、放开肚皮大吃母亲做的菜,简直是人生一大享受。
我经历过大小不同的手术,才领悟到要克服和战胜障碍,(分论点4)背后一定要有莫大的勇气和坚持,当痛苦过后,得到一份成功和满足感,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幸福。
总的来说,知足者,高枕无忧;珍惜者,无遗憾;不斤斤计较,不执着及有颗克服困难和痛苦之心者,人生可以过得多姿多采啊!
还有许多因素都足以令人生幸福,例如,尽责尽心、爱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幸福人生操纵在我们手上,我不容许我的人生过得不快乐、不幸福。要不然生存又有何意义?我心目中的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你们又如何呢?(总结)
二、并列式模式结构
(二):分论据并列式
写作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横向展开的,各层次之间是并列关系。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这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
例一 题目:《谈骨气》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并列论据:
(1)齐人不食嗟来之食;
(2)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也不屈服;
(3)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不屈。例二:题目: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中心论点:专心致志是成功的秘诀。
并列论据:
(1)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一次在旅馆里向肖邦学习演奏,突然发生火警,人们夺路而逃。大火扑灭后,人们重返室里,一个仍在演奏,一个仍在凝神倾听,他们对刚才的一切一无所知。
(2)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想到一个题目,他掏出粉笔,在前面的“黑板”上演算起来。“黑板”动起来,他就追随着演算,直到追不上了,才发现“黑板”是马车车厢的背面。
(3)陈毅元帅某次在亲戚家做客,大家闲谈时,他躲到主人书房里读书。主人捧来糍粑和砂糖给他吃,他用糍粑沾墨吃,直到大家发现他满嘴是墨时,他才恍然大悟。
例文:(略)
三、作文训练:
题目:
1、生命的价值(分论点并列式)。
2、逸豫可以亡身(分论据并列式)。
要求:
1、任选其中一个题目,完成作文。
2、文体:议论文。
3、结构模式:并列式。4、800字左右。
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三)——对照式 对照式的基本结构:
1、在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2、在本论部分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去正反两方面的论据,加以论证,最后进行结论。它的特点是两种看法或论据之间为一正一反的关系,或通过正反对比明辨事非,或通过正反衬比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这种结构方式能起到对比鲜明、突出深化观点的作用
一、基本结构
(一):正反对比: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或顺序相反)。例一:题目:《有感于五十年前的今天》
中心论点:不团结就要被欺侮。
正面:内耗惨重,一盘散沙,致使泱泱大国惨糟日寇蹂躏。
反面:全民族空前团结,打败了侵略者,使我们的民族获得了新生。
总结:只要我们能够精诚团结,就永远不会受人家欺侮。
例二:题目:《苦难是一种财富》
中心论点:苦难是一种财富。
正面:人需要苦难,需要苦难的磨练。(勾践卧薪尝胆)
反面:温室的幼苗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材料)
总结:苦难能磨练出坚强的毅力的超人的勇气。
例文:
在人生的岔路口
没有人在笔直的大路上迷路,让我们失去方向的都是岔路,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决定我们是否迷失的,是我们心灵的选择。(序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
为了到达明天,现在就要启程,当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开蹒跚的第一步,就注定有许多岔路口在往后的岁月里等待着我们。人生的路很长,面对选择,我们的心灵要坚强。
有些人能一直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母亲把“精忠报国”刺在岳飞背上,这烙印便一直引领他走向光明的方向。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正面论据)
有些人也许一念之差误入歧途,却得幸有人拉他回头。当蔺相如选择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不仅自己踏上正确的路途,也让廉颇一度迷失的心幡然醒悟。将相和的故事让后人在两个岔路口看见熠熠生辉的足印。(正面论据)
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反面论据)
是非对错,全在心灵的一个选择,我们看着前人的选择,也在思索着自己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在每个人的心中,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枚指南针,它告诉我们应走的方向。可怕的是心中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掩埋了它,让我们找它不到,又或是名利的沙砾模糊了它的刻度,让我们分辩不清。不要让太多无关紧要的东西羁绊自己的脚步,也不要让浮名小利的沙子钻进自己的眼睛。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总结)
那么,就迎向人生所有的岔路口,大步流星地奔向辉煌吧。
二、基本结构
(二):破立结合:先论证正面的观点,再批驳反面的观点。
例:题目:《知足常乐》
中心论点: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这句话常受世人错误的非议,现在我要为它昭雪了。(先正面论述)
2、驳“不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在物质和精神成功之后,享受的是一时之乐而非“常乐”。(反驳)
3、界定“知足者”的内涵:“知足”不是无所追求,“知足”是忘我,忘我则“常乐”。(辨证分析肯定“知足常乐”)
5、虽然能做到“知足常乐”的人并不多,但“知足常乐”的确是至理名言。(总结)例文(略)作文训练
一、题目:节俭是一种美德
二、话题: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既要懂得拼搏与竞争,又要学会交流与合作。这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一个新的课题。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议论文(题目自拟)。
要求:任选上面其中一题进行作文,文体必须是对照式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结构模式训练
(四)——层进式 层进式的基本结构:
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一、基本结构
(一):论述了“为什么”后,进一步指出“怎么样”。例:《谈克制》
中心论点:要克制。(1)为什么要克制?
在广泛的人际关系中,随时保持克制的态度能够创造和谐的气氛,顺利进行交往,有效解决问题。
当人们发生利害冲突时,克制常可以显出其独特的魅力。(2)怎样做到“克制”?
沉默,是克制的妙法。例文(略)
二、基本结构
(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例:《十九年的启示》
(1)晋文公逃亡奔波十九年,磨练了意志,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政治才干,成为五霸之一。
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在北海牧羊十九年,备极煎熬仍然手持汉节。
司马光花了十九年的时间才写成资治通鉴。
归纳:崎岖本是征人路,怀志无须怕磨难。
(2)在建设四化的管理征途中,艰难困苦在所难免,有志者应不怕磨难。参照例文:
贵在坚持
有两个人结伴横过沙漠。至腹地,一人中暑了,又没水喝,不能行动。同伴给他一支手枪,五颗子弹,嘱咐他过了三小时后,每隔一小时鸣一枪,以让他能辨别方向,回来会合。过了8小时,同伴提着满壶清水带着骆驼商旅循枪声找来。结果只见到一具尸体,其头部被一颗子弹穿透了,手枪和五个弹壳草散落在死者周围。他自杀了,没有坚持到还有被救希望的最后一刻。他的沙漠之旅的悲剧结局,从反面向人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坚持,再坚持。(定向引述材料,提出本文中心。)
不论做什么事情,可以说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因为无论大小事情,从开始到终结都有一个过程,只有把全过程都按规定完成了,才是成功。不坚持就意味着半途而废,就必然到达不了成功的终点。大事要坚持,小事要坚持;耗时长的要坚持,耗时短的也要坚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打了8年,解放战争打了3年,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每个人的学业,小学6年,中学6年,有的上了大学还需4年,没有坚持就不能毕业。不说这些大事,就说简单得如烧一壶开水,需要5分钟你烧了3分钟就熄火,春天去踏青,要走10里,你走了8里就回程,开水喝不上,美景也赏不成。
(初论坚持的重要意义。先说事理,再举例子。选例有大有小,综合起来就能说明所有的事。)
坚持,在接近成功的最后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因为越接近成功越艰难;二是因为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如果因不坚持而失败,前功尽弃,尤为可惜。水烧到了99度,不坚持就不能沸腾;万米赛跑,跑了9999米不能计算成绩。这位沙漠探险者,已经熬过8个钟头,放弃了最后的坚持,终成戈壁冤魂。我们看过女排惊心动魄的世界比赛,她们在0∶2失利、第三局又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靠了坚持到最后的精神,反败为胜,结果以3∶2夺得胜利;也看到过以2∶0领先,又先得14分把对手逼到绝境的情势下因没有坚持拿到最后1分,结果痛失战机。欢笑与泪水,荣誉与失落,都只隔着一层障碍--坚持。面临险恶,坚持有时能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面临顺境,大意则功败垂成,痛失荆州。坚持可贵,在危险中坚持更可贵,在最后关头坚持,则是最成熟的表现。只有坚持,才没有“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遗憾。
(这一段把论证推进一层:从一般地说坚持,说到在危险情境和最后关头要坚持。)
坚持是对人的意志力的考验,坚持靠希望来支持。没有毅力就无法坚持。中途生厌倦,见异思迁,改弦易辙,当然无坚持可言。在时间和艰险的考验面前,第一批被击倒的就是那些意志薄弱者。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而一旦失去了希望,就等于砍倒了坚持的双腿,意志再强也得倒下。这位沙漠探险者,在放了最后一枪后,他觉得再也没有招来同伴的希望了,死神逼来,生机断绝,与其多受一阵煎熬再死去,不如自杀快捷而少痛苦,他是在泯灭了希望以后才出此下策的。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把至于险远的条件归纳为志、力、物,他把“志”放在极重要的位置。这里的“志”是心理、意志的总和,希望就是其中的重要部分。竞技没有希望争先了,也就失去了坚持的力量,有的人会逃下阵来;高考,没有录取的希望了,有的同学就放弃努力„„人总是在希望中生存,为希望而奋斗。一旦绝望,坚持就失去了精神的支柱。谁要不屈不挠地坚持,就必须充满信心和希望,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作百分之百的努力。
(再推进一层,论证坚持从何而来。两个源:一是意志力,一是希望。)播种希望,收获坚持,播种坚持,收获胜利。
(简短作结,概括有力。)
作文训练
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层层深入地论证,水到渠成地归结出文章的观点。
树上有一只很诱人的苹果熟了。因为太高,踮起脚都够不着,只好搬来木梯,就在我伸手欲摘的一瞬,苹果突然脱枝而落,摔在地上,“啪——”,成了一团果泥。
这便是生活中所谓的无奈——眼看到手,却又失去。但不算白费力,至少,我知道了这只苹果不属于我。如果这时从木梯上下来,再去摘其他树上的也不算晚。
生命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的。请以“有探索就有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议论文结构的三种模式
下面提供的三种基本的结构模式是根据名家所写的经典议论文和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所总结出来的,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践证明,也是用之有效的。
(一)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这是非常典范的议论文结构模式,许多名篇都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例如《理想的阶梯》《说“勤”》《谈骨气》等等。下面是《说“勤”》的结构提纲:
中心论点:“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分论点一:勤出成果。
分论点二:勤出智慧。
这种模式最适合高考考场快速成文,也是最简单易学的,因此,我们把它当作重中之重来训练。在指导时,我们要注意几个细节。首先肯定是要有论点,不仅要有中心论点,而且还要有分论点。论点一定要用一句或几句话明确地表述出来。其次,还要注意将论点放在恰当、醒目的位置。笔者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中心论点一般放在第一段的末尾,如果句子比较长,还可以单独放一段(第二段);分论点一般放在每一段的开头。分论点的提炼和表述是指导的重点。
1、一篇议论文至少要有两个分论点,最好有三到四个。
2、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字内。
3、分论点句子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几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上文提到的一号标文和《说“勤”》的分论点就都是主谓式结构。
4、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就是很好的例子。
5、几个分论点应尽量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个问题,重点解决其中一个问题,比如上面所引的一号标文,其两个分论点主要解决“是什么”这一层面的问题,而《说“勤”》则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个层面的问题,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相对集中。
(二)奇妙的“三三制”式。“三”在文学作品中是个奇妙的数字。“三打祝家庄”、“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气周瑜”、“三顾茅庐”等等不胜枚举,而一篇短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竟然可以挖掘出六七个“三”来。一般而言,“二”嫌单薄,“四”嫌罗嗦,而“三”则恰倒好处,用于议论可有扎实厚重之感。许多成功的议论文都是“三三制”式的。何为“三三制”式?笔者概括出来的“三三制”式是: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文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当然,所谓的“三三制”只是一种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基本要求。比如主体部分,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段,至少用三个事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主体可以是四段,甚至五段、六段;事例可以是五六个或者更多,也可以是每段三个。这样能够保证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丰富性。请看下文(2002年全国卷):
选 择
我们似乎每一天都遇到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选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我们要学会心灵的选择。
我们要选择真理。还记得布鲁诺殉难的故事吗?布鲁诺是16世纪一位著名的唯物主义者,他阐述和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他的坚持引起了当时教会的强烈不满,而在个人的生命和坚持真理中,布鲁诺毅然选择了真理。于1600年,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上被宗教教徒放火烧死了。布鲁诺虽然光荣地牺牲了,但是清醒的人们深深知道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他使唯物主义在后世得到推崇和继承,为科学真理作出了贡献。
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刘胡兰、邱少云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为新中国的解放贡献力量。还有近代著名作家鲁迅,他为了唤醒中国那部分麻木不仁的人,决定弃医从文,他深知只有医好病人肉体上的病患是不够的,精神上的病患同等重要。鲁迅写下了《狂人日记》、《药》、《孔乙己》等作品,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制度,唤醒千万群众,为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选择了国家利益,舍弃自己的爱好,但他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记得一位高考状元是这样说的:“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舍弃了平凡,选择了读书;舍弃了大量的游戏,选择了学习;舍弃了骄傲和自满,选择了谦虚,我的成功是在选择中获得的!”我们的确要为自己的前途作出正确的选择。在科学技术相当发达的今天是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不断地实践自己,充实自己,改善自己,为自己的光明前途奋斗。
选择如此重要,我们应当学会心灵的选择,抛弃阻碍自己发展的事物,保持清醒的头脑,作出正确的选择,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这篇高考优秀作文就是典型的“三三制”式,给人的感觉是清晰明朗,条分缕析,使阅卷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思维进程,同时又给人内容厚实,论据充分之感,肯定是高分佳作。
(三)六段综合式
第一段: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或引用,或比喻,或排比,或比兴,总之,三句话即直奔主题,切忌故弄玄虚,弯起绕八,拖泥带水。
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当的事实论据,往往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只是要写好详例剖析殊为不易,不少学生忘记了议论文的体裁特点,叙事过于详尽,变成了记叙文的写法,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笔者在指导时,就让学生学会“三明治”式的结构,即首尾是议论评价性文字,中间是高度概括性的叙述(一般不超过120字)。
第三段:略例排比,形成气势。如果说详例是点的勾勒,那么略例就是面的铺展。点面结合能够形成立体感,略例以三四个为佳,若能形成古今中外的格局,则更有全面的代表性了。
第四段:正反对比,凸现中心。即在上面详例剖析、略例排比的基础上,再从反面切入,正反结合,对比鲜明,从而更加突出中心。
第五段:辨证分析,立论周全。任何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设,绝对的结论容易产生偏颇,因而一段辨证的分析能使立论更为严密周全。
第六段:联系实际,升华主题。这一段是为了突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这种模式,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非常适合考场作文。因为它的优势很明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六步模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无啰唆拖沓之嫌,使阅卷老师一看即明;论据充实,论证充分,有效地克服了写议论文内容空乏的毛病。
我们看看高考优秀作文《走出旧框框,冲破习惯势力》(1988年全国卷)的结构:
第一段,追根溯源,引出习惯:千年历史,沉重习惯。
第二段,初举一例,习惯可变:人们习惯了“迪斯科”。
第三段,连举三例,强调危害:爱迪生、赵王和猿人。
第四段,辨证分析,指明危害:缺乏创新,永远落后。
第五段,冲破习惯?安于现状?正反对比,敲响警钟。
第六段,联系实际,习惯沉重;呼吁冲破,焕发潜能。
此文就是六段定“乾坤”,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论据,有分析,论证充分合理,克服了常见的议论文“观点+事例=议论”的毛病,值得借鉴。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有许许多多,每一种都要学习,每一种都要掌握,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肯定是不可能的。千万不要让学生什么都去训练,否则可能什么都练不好。上面三种模式,几乎适用于任何作文话题。因此,在备考阶段,我们就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两三种,熟能生巧,一年下来,大部分学生能对这几种结构模式烂熟于胸,考场上也就能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