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城镇建设简介
银山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银山镇地处鲁豫两省交界处,东濒东平湖,西临黄河,是省政府命名的中心镇、建材镇、旅游强镇,全镇辖44个行政村,5.8万人。近年来,银山镇党委、政府适应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小城镇进行科学规划,坚持精品意识,注重近远期结合,合理布局,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214.1公顷,商贸经营业户2000余户,居民小区8处,商贸市场6处,工业园区2处,各种社会福利事业有序发展。2011年上半年镇政府又投资6000余万元,对镇驻地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主要是对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了仿古改造,下水道进行了清淤改造,广告牌统一按规划制作悬挂,取缔了落地广告牌,道路进行了扩宽改造,人行道铺设彩砖,道路两侧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增设高标准垃圾桶400余个,成立了15人的环卫队,配置了垃圾清运车等环卫配套设施。为加强市容市貌的管理,成立了银山镇行政执法分局,利用宣传车、宣传标语、明白纸,对环境综合整治进行了宣传,有效的提高了镇驻地经营业户的环境意识,树立了城镇建设人人有责,建好城镇人人受益的共识。
2011年8月30日
第二篇:小城镇建设简介
杨地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杨地镇位于山阳县西南边陲,地处郧岭支脉。界于东径109.30至109.47。,北纬33.14。至33.22。之间,距山阳县城75.2公里,东临南宽坪,南连郧西的小新川,西与镇安接壤,北与户塬镇毗邻。镇域总面积178.1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6610亩,辖14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总人口
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
人。
一、城镇建设沿革
杨地早年多居杨姓而得名。1983年10月,杨地人民公社组织建立农贸市场,当时所谓的集镇只有供销社、邮电所、粮站、卫生所、政府、杨地初中六个单位。1997年4月,撤区并乡建镇,将原合河乡并入杨地建立杨地镇。2001年7月,又将白马塘乡并入杨地。镇政府、镇中心卫生院、文广中心、电视网络分公司、供电所、电讯支局、邮电支局、移动分公司、农牧服务中心、林业站、扶贫分社、财政所、农村信用分社、粮食储备中心、杨地派出所、杨地中心校、杨地小学、镇中心幼儿园、杨地初级中学等单位,分布于杨地街道新老两条街道,占地1.3平方公里。
二、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多年来,由于缺少资金和项目扶持等多种原因,杨地小城镇建设的步伐极为缓慢,商户经营场地窄小,长期以路为市,占道经营。2011年,杨地被列为全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改革和发展重点镇,本届党委、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上确立了完善老街,开发新街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建管并举,着力抓好以下五项工作。1.着手编制《杨地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管理措施》。2.实施了政府办公大楼的新建;3.美化、亮化新老两条街道,新街4319平方你马路砖铺设,沿街居民498米生活污水管道铺设,安装路灯68盏;栽植绿化树88棵;4.建设新街一条街道,利用冷安路硬化之际将原规划4.5米宽的路拓宽为9米,并栽植路沾石。5.净化一个环境即建设四人组成的环卫队硬化建设,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治理。优化城镇环境,塑造良好形象。
三、项目建设初具规模:1.街道道路和供水排水项目(新街),道路由县交通局设计,冷安路施工个人承建,东从龙潭村办公室,西至杨地加油站,全长580米,宽9米,总投资103万元,该项目已全面完成;2.供水项目,由县水保局设计,镇水务中心站实施,提供水管两道2300米,总投资85万元,现已全面竣工;3.排水项目,由县城建局设计,冷安路施工队承建,埋100公分水泥管主管580米,80公分支管36处、360米,修检查井36个,总投资4.8万元,现已竣工。4.人行道项目,项目建设的道路宽21米,其中车行道9米,人行道各6米,绿化树20米一棵,共509棵,路灯35米一盏,共68盏,由县城建局设计,并承建总投资207万元,均已完成。5.杨地镇政府办公楼建设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125万元,目前楼房已竣工,院内硬化和绿化区域将在2012年初施工。7.“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相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思想,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突破口,坚持政府指导,农民主体、典型劳动、稳步推进的原则,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形式,明年将在杨中北边计划征地20亩,建杨地镇中心广场,为父老乡亲健身休闲娱乐提供良好去处;在新街西边修筑天蓬山寨入山大门,为打造旅游名片、建设文化强镇、改善城乡面貌、优化当地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总体规划,我镇将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为杨地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增强发展后劲,随着旅游项目的发展,城镇建设的开发,杨地的明天将更加灿烂。
第三篇:下汤镇小城镇建设情况简介
下汤镇小城镇建设情况简介
下汤镇位于鲁山县西部山区,郑尧、两广高速在镇域内交汇,是河南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以位于鲁山县上、中、下三处温泉最下泉而得名。总面积121.86平方公里,现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55个村民组,3.2万人。镇区面积
1.85平方公里,镇区常住人口7700人。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拓宽硬化绿化环镇路2300米,硬化主干道7700米,铺建沥青路面1050米,硬化背街小巷道路5000米,建设两个自来水厂,引资开发建设了健春小区、和谐小区、民话苑等6个房产项目,开发沿街商铺3800平方米。镇区环境明显改善。铺设路沿石1800米、彩砖6000平方米,开挖修建下水道3600米,修复下水管道1400米,完成了镇域陈旧墙面刷新20余户、2700余平方米,完成了沿街342户商户门窗刷新2600平方米,统一更换广告门头3100平方米,安装路灯218盏,安装景观灯20盏,整修街道路面3500余平米,新建风景墙750米3500余平方,种植风景树1500棵,建设绿地1500平方米,修建花架长廊一处、磨菇亭一座,下汤滨河公园正在建设,新建改建公厕2个,增设临时停车牌4个、候车亭4个。“四线”入地工程马上完工。卫生状况明显好转。争取大型垃圾运输车1辆,小型垃圾清收车2辆,投放垃圾箱30个,新建垃圾中转站1处,引进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对镇区垃圾实行随时打扫及时清运,实行部门分包路段责任制,初步建立了市政管理的长效机制,镇容镇貌和城镇形象明显提升。
我镇的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镇区部分居民与商户的城市意识较差、店外经营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建设不相适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坚持扩镇区、兴旅游、带三产的工作思路,按照条件成熟、依法拆迁、有序安置的原则稳步推进城镇改造,进一步加快镇区改建步伐,扩大镇区规模,为全镇经济持续发展提供跃升平台。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把下汤初步建成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旅游重镇、经济强镇,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州名镇。
第四篇:石墙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石墙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今年以来,石墙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投资700余万元,实施了2公里的邹两路镇驻地段综合改造工程。其中排水、硬化、绿化、亮化投资500余万元,弱电下地投资200余万元。整个工程,清除道路两侧线杆200棵,拆除电缆1000对10000米,割接光缆26条15000米,新放各种电缆5000米、光缆18000米,将架空线路全部入地;新建道路两侧地下排水沟渠、管涵4200米、砌垒雨水口130个,铺设3米宽人行道11000平方、路沿石8000米,栽植红枫、樱花、紫薇等背景树木500棵,法桐行道树800棵,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等地被植物39万棵,绿化总面积11000平方。综合改造后,加上新增绿化带、人行道,道路由原来的22米加宽到40米,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各种功能配套齐全,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大提高了小城镇建设的品位和档次。
第五篇:孟楼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孟楼镇小城镇建设简介
老河口市孟楼镇地处鄂西北、豫西南的交汇处,湖北的302省道与河南的231省道在此相接,与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街相接、地相连、屋相邻,素有“一步跨两省、鸡鸣响两镇”之称。自古就有“途通川陕达江汉、商贾云集货堆山”之说,集镇商品交易辐射两省、三县市、十个乡镇,是鄂西北、豫西南较大的农产品物资集散地之一。因孟姓在此筑楼讲学而得名。是湖北省的“重点镇”、省际边界“口子镇”。全镇版图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4.8万亩,人口4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8万人,辖20个村、131个村民小组、79个自然村,集镇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
近年来,孟楼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襄樊市对口帮扶的契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载体,把集镇规划建设管理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来抓。坚持“以镇带村、镇村一体、统筹发展”的方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努力塑造崭新形象,以“治理脏乱差、改造低矮旧、建设新街路、实现绿亮美”为重点,通过大建设、大改造,完善了集镇基础设施、配套了社会公益事业、改善了人居环境、搭建了招商平台、提高了居民素质。镇容镇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集镇的辐射力、凝聚力显著增强,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客商来此投资经商兴业。在与河南孟楼的友好竞争中,我们湖北孟楼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更加显现。
通过搞好小城镇建设,镇区改建成绩显著,镇容镇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日益优化,促进了全镇经济快速发展。一是优化了集镇功能,激活了第三产业。按照“人口向集镇聚集、企业向园区聚集、土地向种田大户聚集”的统筹发展思路。通过镇区改建吸引镇区周边村、周过镇和部分群众向镇区聚集、务工经商,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全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通,推动了第三产业较大的发展。2007年集镇商品零售交易额将突破5.5亿元。二是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培植了主导产业。通过小城镇建设,构建了经济发展平台。边贸经济、粮油精深加工、纺织、特色餐饮四大支柱产业正在逐步形成。2007年招商引资额将突破1500万元,力争超过2000万元,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正逐年增加。三是调优了产业结构,壮大了龙头企业。通过引导企业技术改造上档次,内引外联扩规模,形成了项目—项目群—产业—产业群的发展模式。2007年产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将达到3家。四是着力统筹发展,推动了现代新村建设。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指导思想。通过以镇带村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着重建好新村体系。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了镇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镇区规模的扩大、发展,消费需求扩大,为周边的村落发展农副产品生产、增加就业机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