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得体会:人生指南 生存智慧--“儒道互补,进退相宜”有感
人生指南 生活智慧
----“儒道互补,进退相宜”有感
怀柔区委宣传部马传辉
在市委党校国学培训班听课,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儒道互补,进退相宜”这八个字了。
人大肖群忠教授讲《儒家的礼仪文化》时,专门论述过,他说:“儒家是强心剂,道家是清醒剂,儒家使人关注社会价值,道家使人关心自我的超越价值,儒家使人振奋,道家使人安逸。儒道互补,进退相宜,这是中国人从儒道中获得的伟大的人生智慧,唯有依此,不仅使中国人获得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而且也实现了自身的心身平衡。”
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讲《中国式心灵――道家的生存智慧》时,也讲了不少明儒道、知进退的道理。他说,儒家是仁者,道家是智者。儒家强调爱,是热爱;道家强调宽容,是冷爱。儒家提倡积极入世,道家提倡无为自然……等等。
课上边听讲边思考,课下又反复玩索,再一联系过往历史、现实生活和工作实际,更感到老师讲得真好,自己确实受益非浅。启示之一:走好人生路,须有进退之智。曾国藩认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在人生的进退问题,尤其是如此。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退的过程,如果在该进的时候不前进,在该退的不后退,就会让自己遭致失败。曾国藩把握了进退的智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1
这不但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也使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启示之二:走好人生路,务必进退有度。五十年代末,经济建设搞大跃进、高速度、多快好省,结果欲速不达,不进反退。改革开放中,工业区、房地产要进,耕地不免会退,要保护环境,退耕还林,农田会退;要可持续发展,某些项目理所当然该退!进与不进,进多进少,退还不退,退多退少,都得视情而定,只要“动作均合法度”,进退总相宜。
启示之三:走好人生路,切记进退有据。宋代名士范仲庵先生在其传世名作《岳阳楼记》中,曾慷慨抒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里,个人进退完全服从于忧国忧民的理想情操,或者说,忧国忧民乃是作者个人进退的凭据。千万不能像有些人,不审时度势,一味猛进,或得理不饶人,或有了单相思就强加于人,或“前腐后继”贪婪攫取……他们都因进退失据,而无法逃脱跌入深渊的失败命运。
启示之四:走好人生路,需懂进退有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退,很是重要。不少当红运动员、演员,高峰正在延续,他们却在功成名就后选择淡出、隐退,把机会留给初露锋芒的年轻人。他们成就出一段佳话,留下一份深深的惋惜与怀念。有的高官非无德无能而是成绩卓著,却选择激流勇退,把接班人扶上马,送一程,其胸怀肚量,其高风亮节,让人敬佩有加。而相反,林彪正因为没有适时退出,而导致葬身温都尔汗,留下千古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