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科学课
一是以游戏、竞赛为主线组织教学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是纸盘。你们瞧,它从愁眉苦脸的表情,现在变成什么表情了?瞧,发生什么变化了?——一经过打扮变成像框了!” “今天咱们就来一起变魔术好吗?看看谁能成为最棒的魔术家。”这样的导课,一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接下来,整节课以“变魔术”组合想象为活动主线,串起一个又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竞赛环节:“看谁想得快”“考考你的眼力”“看看谁更有想象力”,最后是大家一起动手实践,完成自己的创意制作。游戏、比赛对低年级儿童最有吸引力,再加上老师的激励策略,整节课就可以上得轻松活跃,孩子们真正感受到美术的神奇魅力,感受到艺术制作的有趣好玩。
二是以激励措施进行学习发现和创新。“看谁想得快”“看谁想得妙”,这是正面使用“激将法”。“要有神奇的魔力,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你们有吗?”这是“反激法”,“激将法”的另一种类型。“很不错”“反应真快”“瞧这位同学的海盗船,多有想法呀”,这是及时的肯定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奖给一多老师制作的吸管小花,这是物质奖励。种种措施成为有效的催化剂,不断强化学生的兴致,有效地推动了学习进程。
三是精心提炼教学语言。“小剪刀,很锋利,用的时候要注意”,这是在用儿歌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这样的教学语言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喜欢,比机械刻板的说教当然要好得多。
此外,这节课还渗透了浓郁的“绿色”理念。整节课用的制作材料都是一次性的纸杯、纸盘、易拉罐、塑料吸管等废品,经过师生的巧手制作,腐朽化神奇,巧妙地渗透了环保教育。连颁发的“魔力奖”奖章都是老师自己用塑料吸管制成的,老师的用心,相信学生在制作时能感受到。在学生制作前,发给学生一个塑料袋,把剪下的边角料放进袋里,既保持了教室里的清洁,更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
这一节科学课以神奇魅力,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为主阵地,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感到真的很有意思,真的很有趣,体现玩中学习的乐趣。孩子们也能从课中尽情享受到美术带给它们的乐趣与神奇的创造。
第二篇:怎样上好一节科学课-讲话稿
太和五小 卞洁华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涵盖了科学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新课标理念下,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转变观念,改变教法,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认真观察、实践、探究的环境中学习科学。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课外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呢?其实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也只是一边摸索着一边实践着。在科学课教学中做了如下几点尝试,并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尤其是科学课更要注意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学生从探究中得到的知识要比老师直接传授地记得更牢。学生自己获得的成功,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更浓的兴趣。
因为趣味性浓是科学课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内容并不便于直观讲解,特别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就需要老师借助实验器材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运用直
观教具,演示给全体学生的实验,使学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学教学的实效性,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探究的兴趣和潜在能力。
比如:我在上六年级科学下册《各种各样的能量》一课,引入新课时,我出示一盏充电小台灯通过控制它亮与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又比如,我前几天上的《油菜花开了》在解剖一朵油菜花时,我提前录了一个解剖视频,学生在观察探究的基础上观看视频,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学生一看就简单明了,方便易懂,学生以后可以举一反三解剖其他的花。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不会觉得科学太难,而产生畏难情绪,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说简单些,科学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光发现不解决,永远不会有成就。例如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家院子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他感到很奇怪,就分别问老师,老师说也许是天上掉下来的,但他想这么大的石头要是从天上掉下来,地上一定会砸出一个大坑,而石头并没有卧进土里。他又去问爸爸,也没有得出答案。就因为这个大石头的问题一直困惑着他,也一直影响着他。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震惊了全世界。
而他的老师和爸爸小时候也许想过这块巨石的由来,也去问过老师和长辈,但没有答案,就不了了之了。还有牛顿被苹果砸到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被东西砸过,但几个人会像牛顿那样追问为什么呢?
所以我们不仅仅是上科学课,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为什么我们中国这个泱泱大国人才这么多,但影响世界的科技人物却很少呢?我国获得诺贝尔奖的只有文学奖莫言,还有药学家屠呦呦。
我常常想假如古代也评诺奖的话,我们智慧的古代人不知道要得多少诺奖。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在社会,我国影响世界的科学人才这么少,我想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国家的用人制度,很多人才流失国外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但国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积极来解决这个问题,重视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问题。这个教育上的重担也应该放在我们的肩膀上。相信在不就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培养出一个又一个影响全世界的中国人。
二、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课的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活动中认识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科学课中主要有观察、实验、考
相应地就有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活动的教学方法,而科学课教学活动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每一节的认识活动都有明显的阶段性,每一节课的学习都要经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过程,所以要根据每一节中认识实践活动的阶段来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获取知识的结果。否则就会干扰甚至破坏认识过程。
在教《认识液体》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四种液体:水、牛奶、油、蜂蜜。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吗?学生摸过之后议论纷纷并说出了自己的猜测。我又启发:说一说你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呢?学生们汇报的方法可真多: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接着,让学生分组试验,自己去得出结论。在这个教学环节,我先让学生大胆去猜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大胆去猜想、假设的学习探索精神。让学生想办法去研究,让他们知道科学研究不是盲目的,而是要讲方法的,又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去总结,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科学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小学的课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已尝到了甜头,特别是在自然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更佳。它能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形的画面,通过媒体使形、色、美、光、静、动有机融合,更快、更准确、更形象地传递教学信息,使潜藏的形象显现出来,变得更生
成理性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在一切有条件的地方,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可以应用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网络等,它们可以为学生提供许多无法亲身体验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教学《植物怎样传播种子》的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应用动画的形式,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示了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式。孩子们看得又认真又高兴!他们觉得太有意思了,同时也理解掌握了知识。现代化教学手段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在科学教学中一点点的心得。
第三篇: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甘金福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依据单元制定;
依据学生认知基础制定;
依据客观条件制定;
二、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求真 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三、重视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材和教学对学生想象和求异思维培养极度忽视;
四、组织好数据的搜集活动
保证观察实验材料的建构性;
培养严肃认真的品质;
避免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五、优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小组成员之间异质;
小组与小组之间为同质;
组内成员角色自由商定;
六;组织好表达与交流
表达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表达和交流活动的开展取决于教学环境的安全和宽松; 善于倾听、敢于质疑是表达和交流活动开展的前提;
七、建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念
鼓励学生对通过学习建立的认识不断提出质疑;
八、组织实施好课外的观察实践体验活动
课外的观察实践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组织和引领是关键;
第四篇: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作为一名教师,怎样上好一节数学课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在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学习摸索,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上网搜索有关资料,并且自学理论知识,但是,思路不是很清晰,而且多种方法让我更迷惑,不知道应该怎样下手应用在实践中。这次学校组织的《怎样上好一节课》观看录像活动,一下子指明了方向,我豁然开朗,在经过学习吸收消化后终于知道怎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首先,怎样才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现在我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我认为一堂好课(小学数学课)的标准,我个人比较赞同叶澜教授的说法,即: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无论上何种课,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
其次,如何注重启发教学,开展有效地讲解。有效讲解的方法:
1、选择适合讲解的内容;
2、注重富有启发的讲解;
3、借助直观操作,多种感官相结合,注重讲解的趣味性。
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
1、讲解具有启发性。
2、讲解具有趣味性。手势助教学,直观助讲解。上出数学味,让数学厚重一些,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串。讲解法的优点:经济、简便、知识容量大、覆盖率高等特点。讲解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地效果和效率;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讲解的方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与其他方法有效地结合。
最后,如何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选择适当内容,进行合作;使学生产生合作需求;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合作交流中技能的训练;合作交流中教师的作用。给足时间、空间,不盲目打断学生,促使学生互动,从学生的角度:
1、独立思考不能达到全面时,需要小组互补;
2、独立完成遇到困难时,需要小组互补;
3、当学生提出解题策略,但彼此间不同意或有争议时,需要小组互补;
4、当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的思考不全面时,当学生有了思考成果需要交流时,需要小组互补。
从知识的角度:在发现数学规律时,在实验操作时,在揭示知识的重难点时,在辨析易混淆的数学概念时;应放手让学生交流,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
合作中教师的作用:
1、提供素材和材料,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进行探索,3、关注学生差异,给学困生以帮助,该思维敏捷者不断提出新问题,4、积极评价引导,把探索引向深入。
漫漫教学路上,并不是只有这些东西才是上好一堂课的必须标准,我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以及自己在教学道路上的成长经验来随时调整,不断的注入新思想和新方法,争取一名成熟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怎样上好一节小学语文课
(一)源头活水——学生提前预习的事半功倍
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能力,而这种要求尤其表现在课外的预习环节,学生通过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熟读课文,学习生词,理解词句意思,简单了解文章大意,课堂教学中就能减少了大量的时间,教师只要进行纠正、引导、巩固等,就可以实现教学的目标,真是事半功倍。
(二)、一步三探——教师教学探究的深入扎实
1、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
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教学应该是有起点有重点的,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除了依自己的理解而定的个性目标外,应该有它固有的教学目标与板块。例如第一课时,识字学词,读通文本,了解内容,理清文脉,应是它的份内目标。而读懂课文,品味词句,体会情感,领悟表达无疑是第二课时的主要追求。对于低段而言应以识字学词为重点,慢慢学会理解,适当渗透欣赏;每一堂课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每课时都有自己的课时目标,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
不按教学规律办事。每篇课文的内容很多,课时的目标也不止一个,分清主次我觉得很重要。因为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是“蜻蜓点水”、“水过地皮湿”,要勇于放弃。因为暂时的放弃,是为了长远的取得。当目标精了,重点准了,教学效率自然就高了。
如教学目标“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物的,领会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比 “学习作者在景物描绘中表达的高尚的精神追求”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体现在两个方面:有利于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围绕目标达成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达到什么目的?有利于教师的自我监控——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采取什么措施及时调控?
2、对学生学情的详细掌握
教师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基础和情感起点?对今天的学习内容,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会在哪儿?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师引导的?作为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都应该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会重复教学浪费教学时间,也不会因为知识链的隔断而让学生不得要领。
3、对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写好课后记、单元后记、学期总结,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