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金审工程建设的审计软件过程度量模型的实现
引言
金审工程[1]是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的简称,被列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启动的12个重要业务系统之一,其总体目标是用若干年的时间,建成对依法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实施有效监督的国家审计信息系统。金审工程于1998年起由审计署开始筹备,按照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涉及到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网络系统、安全系统、运行服务体系和人员培训等六大方面建设内容,下图反映出审计信息系统建设总体部署:
图1 审计信息系统建设部署图
为全面完成金审工程六大建设内容、实现总体建设目标,开发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软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审计软件度量的研究》[2](审计月刊2008年第2期)一文对审计应用系统建设的内容、规模、部署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运用软件过程度量技术对审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度量的观点,利用过程规范语言psl建立了基于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软件过程实体关系图。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运用软件度量技术实施过程度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解释过程规范,描述度量过程,实现基于金审工程建设的审计软件过程度量模型。审计软件过程度量模型语法描述
2.1 可扩展标记语言-xml
xml即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的缩写,是web上表示结构化信息的一种标准文本格式,同html一样,都来自sgml(标准通用标记语言)。xml继承了sgml的许多特性,首先是可扩展性。xml允许使用者创建和使用他们自己的标记而不是html的有限词汇表。其次是灵活性。html很难进一步发展,就是因为它是格式、超文本和图形用户界面语义的混合,要同时发展这些混合在一起的功能是很困难的。而xml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数据表示方式,使得用户界面分离于结构化数据。所以,web用户所追求的许多先进功能在xml环境下更容易实现。第三是自描述性。xml文档通常包含一个文档类型声明,因而xml文档是自描述的。不仅人能读懂xml文档,计算机也能处理。xml表示数据的方式真正做到了独立于应用系统,并且数据能够重用。xml文档被看作是文档的数据库化和数据的文档化。
2.2、xml描述过程数据
psl可以为描述过程提供与过程特点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概念和定义,接下来便是如何使用xml来描述软件过程模型。由于过程数据的特点,xml在描述软件过程方面有着它独特的优势。xml的“以标记为中心”的语法结构使得它非常适合描述序列和层次关系。因此,xml可以很好的用来描述psl中的有序时间点和活动实例;同时,在描述子活动和子实例时xml也是很好的选择。xml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xml的模块性。例如,使用xml的命名空间可以把任意一个对象描述嵌入到过程规范中,并且可以利用过程规范解释器把它分离开来留给其他的软件工具去解析该对象的描述。目前主流的软件应用供应商如英特尔浏览器、数据库环境厂商和商业产品工具都已经或正在计划在它们的产品中兼容xml。把psl映射到xml将使得这些通用的应用软件可以解释过程规范,降低了数据共享的壁垒。
在使用xml描述过程定义时需要遵循以下的几点指导原则[3],它们对扩展过xml过程定义词汇表而言确是非常有用的。
1)使用rdf描述过程的资源。
rdf可能是用来描绘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对象的最佳选择。rdf可以被嵌入到任意的过程描述中去,rdf schema对于详细说明对象的结构、类别和实例以及遗传关系是非常有用的。rdf提供了一种基于xml的语法(成为rdf/xml)用于保存和交换rdf图,这样我们在描述资源的时候可以用rdf来为资源建模,接着用xml schema来描述该资源模型。
2)把时间点描述成元素的序列
把时间点描述成一组有序的元素序列,给每一个时间点元素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如果一个xml应用程序使用dtd或者是schema来描述,那么这个唯一的标识符可以使用一个id属性来表示,]
3)为活动创建层次
对每一个活动,赋予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活动名称。如果该活动包含子活动,可以在一个容器类元素中说明。如果该活动没有子活动,通过对已经用rdf schema定义的适当的类的引用来详细说明该活动所使用到的资源情况。
4)为已发生的事件创建层次,允许并行
为了以一种连续的顺序详细说明一个活动中所发生的事件,可以把子活动封装在父活动中。每一个活动事
件应该有一个开始和结束时间点,除非它们可以由父活动事件推断出来。基于xml的审计软件过程度量模型的实现
审计软件过程度量模型的语法用xml schema[4]来定义,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语言成分:process,mainactivity及subactivity,timepoints及timepoint,resource,measure等,分别对应于模型中的各个实体。
3.1 process
process是整个sprm模型的顶层语言成分,一个process由属性信息、mainactivity、timepoints和processresource组成。process用xml schema描述如下:
3.2 mainactivity及subactivity的定义
mainactivity体现了过程的活动内容,它由若干个subactivity组成。在主活动的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需要调用其他的过程,另外,还涉及到活动参与者和需要使用的相关工具,这些都会在subactivity中给出定义。mainactivity用xml schema描述如下:
每个子活动表现的就是主活动中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subactivity下有许多子元素,包括:participants(参与者),指具体执行或参与这项子活动的角色及相关人员;inputproduct(输入产品)和outputproduct(输出产品),指该子活动的输入和输出产品,可能是文档或是源代码等;tool(使用工具),指执行该子活动所使用到的工具,包括相关的软、硬件工具等等。在subactivity中还有两个重要的属性,那就是开始时间点和结束时间点,它们可以用来表示子活动执行顺序,子活动在执行时可以有三种次序:顺序执行、并行执行和交叉执行,这都可以通过时间点元素来标识。subactivity用xml schema描述如下:
3.3 timepoints及timepoint的定义
timepoints体现了过程的内部流程,由若干个timepoint组成。每个timepoint都标识某个具体的阶段点,它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状态,也可以是活动的起始点和终止点。过程内部活动的次序就是靠时间点元素来标识的。下面给出它们的xml schema描述:
3.4 measure的定义
measure体现了软件过程度量的要求,由对象、问题和度量元等三个对象组成,下面给出它的xml schema描述:
本文结合金审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的特点,在前期利用psl建立了软件过程描述模型的基础上,以xml为基础,实现了对软件过程模型的描述,在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软件过程度量的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和描述可以看出本文为软件过程提供统一的定义和描述模型,过程间的交流或调用可以很好地在过程定义文档中描述出来,增强过程间的互操作性;同时,在过程描述文档中体现了软件过程度量的要求,为规范金审工程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度量奠定了良的基础。
第二篇:探索工程建设过程审计创新审计成果运用
探索工程建设过程审计创新审计成果运用
摘要:随着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国网某地市供电公司农网改造工程年投资从2013年的6 000万元上升至2015年的5.4亿元,项目投资额逐年增大,管控力量逐渐摊薄。为了在投资规模大、投资效益率低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审计资源,创建有效的动态跟踪机制,发挥工程管控过程中的审计监督和服务职能,该公司审计部以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内控制和风险导向审计为理论指导,围绕工程施工管理、采购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三大管控核心,针对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开展了过程审计,开创了国网地市公司系统内农网工程过程审计的先例。从实践来看,通过过程审计,能有效监督工程建设管控风险,促进及时整改优化,推动从结果性监督向过程性监督转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农网工程建设;过程审计;创新;运用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1-0151-02
一、实施目标
(一)运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开展农网工程过程审计
从农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出发,将审计监督贯穿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全过程,在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招标、施工图设计、概算、施工、监理等建设等各阶段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及时发现和规避招投标、合同管理、承发包、现场管理等项目管理风险,督促建设单位加强内控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从而最大程度引导和规范各方的行为,有效遏止农网工程建设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二)基于风险导向,创建动态跟踪审计机制
在总结历年工程结决算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改变传统事后审计模式,从工程建设风险分析入手,针对农网工程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物资供应、结决算等方面的管理缺陷,创建动态跟踪审计机制,增加现场审计力度。将审计从静态向动态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有机融合,将问题化解在项目实施中,以提高风险识别、风险应对能力。
(三)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促进审计成果应用
针对工程建设风险,落实过程审计范围和重点,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从项目投资决策开始,实施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监督。以风险事件作为进一步延伸审计的条件,及时发现、及时规避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
二、实施经验
(一)从工程建设的要素投入出发
纵向而言,从工程建设的要素投入出发,以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为主要切入点,针对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全流程进行跟踪检查审计。物资管理审计以实物管理为重点,检查项目物资的采购计划、采购实施、物资合同、物资实物管理情况,重点关注物资实物的仓储、验收、入库、出库、保管、盘点等环节的规范性,审计物资台账的完备性、账簿与实物的一致情况。工程管理审计以项目进度、安全质量、监理、结算管理为重点,结合项目过程记录资料与现场踏勘,重点关注施工及监理过程资料的管理、工程建设计划实施管理、重大设计变更及签证管理、工程量结算管理、物资需求用量与现场实际对比情况等。财务管理审计以项目资金流向为主线,对工程资金拨付和使用进行审计追踪,对项目会计核算、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工程价款结算与支付、工程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进行检查,并通过财务部门检查劳务外包管理情况,重点审查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劳务分包的合规性。
(二)从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出发
横向而言,从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出发,以项目建管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为调查对象,针对项目管理各方的履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检查建管单位从项目前期对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到工程项目竣工决算的履职情况。过程审计重点关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县两级建管单位对甲供物资、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的管理。检查设计单位从接受委托勘查设计开始,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变更、设计资料管理等环节的管理,过程审计重点关注设计单位在设计变更中的履职行为。检查监理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监理人员投入以及对工程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工程变更、工程结算的监理履职情况,过程审计重点通过监理日志、工程量签证、设计变更签认、隐蔽性工程验收等环节检查评估监理的履职情况。检查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安全质量、工程进度、工程造价上的管理情况,并延伸审计劳务分包、物资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施工单位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实际载体,其过程审计重点关注劳务外包、物资实物管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方面。
(三)推进审计成果运用
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召开审计意见交流会的形式,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意见交流。对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问诊把脉、集思广益。充分理解被审计单位的难处和痛点,为他们出谋划策,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和监督职能。同时,运用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推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工程日报报送方法和优化物资台账等方式,实现审计成果的运用,降低整改难度,保证整改效果,提高审计的时效性,促进风险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化解。
三、实施的效果
在2015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10千伏及以下项目过程审计中,市公司专项审计组共出具了150多份检查意?,提出问题200多条,内容涵盖施工管理、工程造价、安全质量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通过此次过程审计,充分发挥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增强了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效率性,特别是得到基层单位的高度认可,增进了对规范业务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体来说有以下方面。
(一)促进地方政府支持,形成项目建设合力
针对影响工程项目进度滞后、工程材料物资到货滞后、项目阻工等问题探讨中,促进了被审计单位与当地政府的沟通。逐渐认识到在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工程是政府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部分单位在项目储备阶段已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部分单位正在与涉及2016年农网改造工程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延伸到具体改造村,将农网改造进度纳入业绩考核,使乡镇政府及村(社区)对现场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启动协调解决措施,确保项目阻工能够及时解决。
(二)促进充实建管力量,加强农网工程组织管理
通过跟踪审计与整改优化,从市公司到县公司均不同程度加强了农网工程项目管控。首先,将农网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协调,分管领导全程具体督导,相关职能部门各尽其职,落实供电所同进同出和协调责任。其次,通过增加项目建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项目管理人员,明确供电所主体责任和属地化管理责任等,通过整合各方力量,以充实项目管理力量。最后,加强农网工程领导小组会议和周例会的管理,及时掌握工程进度,研究问题与解决方法,从过程中推进农网工程项目有序、高效开展。
(三)推动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
通过审计整改,大多数被检查单位对项目安全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状态得到改善。例如,部分公司加强安全巡查力度,增强巡查计划的可操作性,明确巡查重点,及时通报巡查情况,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安全质量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对相关班组及人员进行经济考核,强化了安全责任落实。同时,借助农网工程现场安全管控平台,完善农网工程安全监督体系和保障体系,扩大安全监管覆盖面,及时开展现场巡查并进行重点监控。
(四)推动物资计划管控,缓解物资供应滞后压力
针对部分项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物资供应滞后现象,经过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深入交流,从农网工程全过程工期计划、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督促供应商排产、施工单位项目进程、物资基础管理、物资信息报送等多方面入手,梳理问题症结,加强管控措施。因此,在以后批次的农网改造项目中,已基本杜绝了物?Y供应滞后现象。
(五)探索“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结算一个”的项目管控思路
在审计过程中,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补充、完善过程管控资料,促进业主、施工、监理项目部加强自身组织力量,严格履职到位,加强日常过程资料的及时性和完善性,尝试开展“完工一个、验收一个、结算一个”的管理思路,杜绝项目完工后才开始收集整理各类过程资料,推进了验收、结算、物资清算工作的步伐。
(六)将审计视角前移,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职能
将审计监督贯穿于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过程管控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现场出具整改通知书,现场指导被审计单位积极整改。从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咨询服务的角度,通过探讨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编制“农网工程项目日报表”报送工具和“县级公司农网工程实物出入库管理台账”工具等,切实帮扶被审计单位将风险化解在项目实施过程之中,减少建设工程实施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促进建设单位健全制度、规范运作、科学管理,加快工程项目结决算步伐,整体上提高建设投资效益。
(七)总结审计工作经验,为后期过程审计提供指引和借鉴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设计农网过程审计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完善问题分类与问题描述,批量生成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工作底稿,并分析审计项目实施进度,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完成后,审计部人员结合内部控制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总结评价,绘制内部审计风控矩阵,提炼审计经验教训和审计方法论,编制审计工作手册,为后期进一步开展审计提供参考与指引。
参考文献:
[1] 王国娜.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2] 张辉.大型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跟踪审计风险评估[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3] 晏维龙,韩峰,汤二子.新常态下的国家审计变革与发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6,(2).[4] 杨石春,马凤鸣,李祥军,潘沙,顾文君.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实践与创新――基于电力建设项目实践案例研究[J].管理观察,2016,(2).[责任编辑柯黎]
第三篇:石爱中副审计长在金审工程二期项目审计数据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石爱中副审计长在金审工程二期项目审计数据规划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7年5月24日)
对审计数据进行规划的工作,来源于审计的需求,审计模式创新的需要,虽然目前还说不清它应是什么样子,直觉认为它非常重要。听了大家的交流,感触很深。我感觉数据规划工作有了一定的起色,有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数据中心的轮廓逐渐开始显现出来。这是一项带有创新性质的工作,是很艰苦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做的这件事八万审计干部中知道的人很少,各级审计机关工作考核中也没有这一项,大家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
在研讨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分歧,这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益的。数据规划对于审计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新生事物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碰撞。有的是错误观点与错误观点的碰撞,打了半天,最后都是错的;也可能是错误观点和正确观点的碰撞,最后有一个是对的;还有一种可能是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但是有更佳和最佳选择,它也要碰撞。我们现在存在的分歧,究竟是属于哪一类型的碰撞,还下不了结论。我觉得有碰撞是好事,研讨会不是一人讲大家听,而是在讨论中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新生事物的面貌就会显露得更加顺利,所以不要怕争论。科学的问题不能靠行政命令。当年鲁迅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科学和民主。没有一个民主的环境,没有大家的争议、讨论,没有对立方意见的出现,科学很难称其为科学。科学的发展必须得有一个民主的环境。要通过平等的讨论和交流,使数据规划更加接近真理,想绝对达到是不可能的,我们争取接近这个真理。
这个审计数据规划研讨会已经谋划了很长时间。去年我提议开,几位主任支支吾吾,没有定论。后来一想,也可能拿不出什么成果,开一个纯粹务虚的会作用不大。现在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有一些东西可以拿出来讨论,当“靶子”来射一射了。我特别地请大家记住2007年5月22号到5月24号这个日子,这是正式启动全国审计机关数据规划工作的日子,开弓之箭没有回头之路了,从今天起,不管认识上还有多大的分歧,不管技术上有多大的困难,我们就一条道走到黑,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完成好。
结合大家的讨论,我把我思考的几个问题,跟大家再交流一下。
一、关于审计数据规划工作的意义
我们做每一项工作,都必须先搞清楚它的目的,明确它的意义,这样做起来才有持续的动力。那么数据规划的意义在哪里?我在这儿把大家说的和我所想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八点。
第一,数据规划是未来数据中心发挥作用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金审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国家审计信息系统,增强审计机关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能力。国家审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设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包括审计署建设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省级审计机关建设的地方分中心。数据中心不但要有设备、有数据库管理系统,更重要的是要有审计所需要的数据,要有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的审计方法(有的同志管它叫审计模型或者叫审计模块)。那么实现分析、挖掘的前提是要有可用的、事先规划好的、按一定规范采集管理的数据。从逻辑顺序上看,很显然就必须得先抓数据规划,不然你这数据怎么用,审计方法怎么出得来?所以数据规划是数据中心决定性的重要基础。
第二,数据规划是将来审计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措施。我强调将来,是因为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如果我们的数据规划和数据建设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审计工作的随意性。署社会保障司的王中信、秦萌两位司长有个要求,有了社保的数据,程序一运行,不管是谁,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它不是人工在做,它是机器在做,消除了审计人员的随意性。这对那些觉得自己很有本事的审计人员,是一个挑战,也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审计专家的挑战。如果现在我再回去教书,我真不好意思再教学生“发积极函证、消极函证”那一套了。因为如果在信息化条件下,传统审计人员还在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花一小时时间盘算确定多大样本的时候,计算机程序运行一遍详查都做完了。当然这是一个过程,不会马上做到,但是可以断定,我们数据规划得越科学合理,数据分析方法开发得越全面客观,审计工作的随意性就会消除得就越彻底、越迅速。
第三,数据规划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数据规划和数据建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科学的数据规划不会也不应该因人而异、因项目而异、因地域而异。它应该是标准的。有人说标准化就是生产力,比起小平同志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好像夸大了点,但起码可以说标准化就是效率,标准化就是质量,这是没有问题的。
第四,数据规划将有益于审计机关的决策。数据规划对于决策的支持,不仅惠及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而且惠及综合部门从事管理的人员,甚至惠及最基层的审计组长或主审。通过数据规划,审计中取得的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审计方法的开发详尽到一定深度,我们一定会通过漂亮的展示技术,给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非常好的决策支持。现在的情况是,遇上领导需要哪方面的资料,各个管理部门就开始一通忙,找资料,就会发现很多缺陷,甚至很重要的会议领导讲话没有留存;其他人的照片都有了,唯独缺关键人物的,很遗憾。如果我们从1983年建署的时候就充分认识到,将来所有的审计资料是要被后人使用的,我们那时应该怎么做?到现在为止,全国统一组织的项目没有统一的审计档案。这有客观的原因,你报到司里去,他也没地方放,现行档案制度也不要求。现在我们有手段了,你可以报电子的。再不完整地留下审计资料,对后代都没法交待啊!我们建了数据中心,做了数据规划,搞好了将会很好地支持审计业务决策。
第五,数据规划有利于深化审计实务。主要是利用规范化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方法来深化审计实务。这样特别有利于满足李审计长一直要求的“总体把握,确定重点”审计思路。过去做总体分析确实非常困难,一些人一偷懒儿就不做了,就根据他平时的经验积累,直接就奔审计重点去了。过去我曾经要求审计人员先测评内部控制,我说你给我测十天,十天之内你不要看账。到第三天,绝大部分审计人员就坐不住了,他一定要到另外一间屋,偷偷地翻阅往来账,发现一点问题,就觉得心里有底了。其实重点就从他们身边悄悄地溜掉了,他以为他逮到的是大鱼,但实际上可能有更大的问题他没逮到。将来我们有了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方法,审计一个医院、一个大学、一个部委,有一天的总体分析、内控测评就足够了。再加上很理想的展示方式,到那时候恐怕大部分审计人员会很自觉地在每次审计开始的时候,都先做一下总体分析,然后给领导展示一下分析结果,告诉领导说,我这方案中的重点是怎么、怎么来的。
第六,有利于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式积累有用数据。要规划哪些数据,是我们讨论中产生争议的一个关键点。我们不希望妄断,说这个数据没用,就不往里面规划;说这个数据非常重要,就给规划进来。我们不希望有这种随意性,所以才要做标准,按照标准化的方式积累有用数据,使数据具有信息价值,而不是积累垃圾。没有规划的数据散放在那儿,它也不好用;你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数据,也包括审计过程中产生的我们自己的数据,是规范的、可用的,你又给了使用它的审计方法,它的潜在价值自然就出来了。
第七,数据规划是对审计数据进行工厂化深加工的重要前提。我们数据建设如果真是标准的,我们的审计分析方法也形成了体系,那么就可以使大批审计人员直接运用我们的技术成果而不必关注过程,就可以形成工厂化操作。从而带来的直接收效是审计覆盖面的扩大,只要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环境是足够的,可以很简单地延伸到它的二级、三级预算单位,或者它的子公司、孙公司。这就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在审计资源紧缺这个问题。前不久和监察部部长在一起开会的时候,听他说了一句我认为是客观的话,他说你们审计署编制扩大一倍也不为多。他无须奉承,他说的是他的体会,我们确实帮监察部做了很多事情。尽管如此,实际上大幅度增编几乎没有可能。做到用工厂化的手段批量制造,最关键的是数据规划、数据建设和数据分析方法科学合理,而且要成体系。
第八,数据规划是审计机关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协同作业的基础。说起来也不要有什么忌讳。审计署统一组织的项目,由于下级审计机关的视角和立场不同,相同的审计,会有不同的结论。多数情况下,这是由于隶属关系不同,他应该有不同的交待,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审计系统本身讲,还是希望一层一层真实地汇总。将来数据规划确定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序上缓解这个矛盾,帮助下级审计机关摆脱一些束缚。省长说了,你怎么不给我汇报呢?地方审计机关可以解释,我跟你汇报也没用了,数据已经集中管理,谁审计都是这个结果;审计底稿已经作为电子文件存到审计署,抹不掉了。“生产关系”的事儿啊,我们现在不考虑它,但是我们现在要制造一种“生产力”,去突破现有的“生产关系”。技术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进步,推动政治改革的动力。李审计长说过,计算机审计是一场革命,不但革被审计单位的命,也是革我们审计机关的命,对我们审计机关自己的组织结构、组织方式也会有所触动。
以上是我归纳的八点,说明我们所做的数据规划工作意义深远,十分重大。
二、数据规划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开始的时候我就讲了,数据规划对于审计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下面把我思考的七个需要研究并且在制定数据规划中一定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给大家点一点。
(一)数据规划的完整性应当以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的角度衡量。
数据规划的完整性是首要的。总体上讲,规划的数据要满足审计需求,这没有什么异议。但是满足审计需求,不是满足单个审计人员的需求,不是满足单个审计机关的需求,也不是满足某一个审计项目的需求,而是必须满足审计机关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需求。规划的思路或者制定规划者思维的过程,对规划的结果会产生影响。有一种思路需要大家注意一下,就是以个人或者一个单位的经验重点为起点来提出数据需求,进而做它的数据规划,或者以阶段性工作重点为起点来提出数据需求,进而做它的数据规划,这都是行不通的。今年某个领导有一个指示,那么审计目标可能放在某几个局部重点上,为了完成当年的审计任务,搞几个审计方法(有的同志称为审计模块),效果也不错,但用这种思维方式搞数据规划肯定不行,它所形成的规划肯定是局部的,或是部分满足有限目标的,因而肯定不会是完整的。
这里还要对审计职责的完整性做一个界定,是全面履行审计职责,而不是履行某种、某类、某项职责。具体一点说,满足审计的三大目标:真实、合法、效益;再低一个层次,满足行业审计的具体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满足合法性目标,合法性目标是我们现在所有项目的重点,因为这是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可以理解。但是制定数据规划要从长计议,必须同时考虑真实性、效益性目标。实际上实现这三个目标所需要的共同数据非常多,仅仅能够为某一个目标服务的个性数据并不多。因此我们这样来理解:数据规划必须是完整的,规划中所有的数据都是重点,具有基石性,如果规划的仅仅是局部数据,从起始就失去了把握整体的机会;每次审计所使用的数据可以是不同的,只有部分数据是重点,具体审计目标不同,可能不会用到全部数据,或者还要另外取得数据。规划是有助于确定重点,审计则直接指向重点。所以我们在做数据规划的时候就要力求完整,是力求,不是最终达到。数据规划一定要符合国家审计机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的趋势,可能有助于全面履行审计职责。
(二)数据规划要基于审计实际,又不能局限于目前的具体做法,要有适当的超前性。
数据规划工作肯定要基于当前的审计实践,我们不能凭空去想,任何事情都是如此。爱因斯坦想像出了时空带曲线,是弯曲的,咱们做不到那种程度。我们研究数据规划,一定要基于当今的实践,这没有问题。但是局限于目前的做法和已有的经验,这是不对的。我们既不能搞经验主义,也不能搞理想主义。完全基于当今的经验不行,当年的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这样产生的,它只归纳力学,用力学原理去推广全世界所有物理学的原理,那肯定是机械的。你要过于理想主义,像文学家一样去浪漫地想象:天上的星星那不是石头,那是一串珍珠,你要把它说成石头,那珍珠就散落了。这是两个极端。我们还是以理性的方式来做数据规划,杜绝经验主义和理想化。一定是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确定出为达到这种目标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审计内容,再根据这些审计内容来提出审计需求,在这种需求之上做数据规划,为审计目标去采集数据、组织数据、使用数据。
(三)数据规划积累的数据应具有历史意义。
我们采集数据、组织数据是为了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这就要求凡是规划进来的数据一般要具有历史意义,具有连续意义,有积累的价值。所以看待某些数据是否应当规划进来,应该是从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结合上考虑。具有历史意义的数据一定是具备了连续性特点,若是断了线,一年有一年没有,就无法做趋势分析、总体分析。有些数据,对于当年审计来说非常重要,但它只是当时审计事项非常重要的证据,离开了那个环境,可有可无,这种数据如果都规划进来,数据就乱了。只具有某个审计项目独特需要意义的数据,可以放在数据规划以外,用其他形式保存,如审计档案。
(四)数据规划要充分考虑统一性。
我们国家就是这样一个特点,我们不是联邦制,还是一个相对权力比较集中的体制。所以我们的数据规划应当自上而下进行统一。我们规划的数据一定要能支持审计决策,不仅仅支持现场审计,更重要的要支持审计管理和审计决策。决策有效性是最高数据需求,虽然不是唯一数据需求。决策的需求,首先是最高审计机关——审计署的需求,这好像有一点集权的味道,这没办法,我们现在就是这样来管理。统一性主要是指全国性的数据规划一定要做到自上而下的统一。这不排斥各地区,尤其是以省为单位的、自己的特殊需求。
(五)数据规划要基于行业审计的共性。
审计署从业务司局的划分上看,可以说有9大行业审计,还可以再细分,有的业务司不只是一个行业。行业审计一定有它的共性,否则不能成其为一个行业审计。我们的数据规划就是要找这个行业审计具有共性意义的数据,以共性为主导。我说的是主导,个性数据并不是不要。对不同的行业审计,规划进来的数据量一定是有多有少;但一个行业审计,共性数据不可多不可少。对于共性的数据而言,一定要上下左右保持一致。四级审计机关、不同级别的审计机关、同一级别但不同地区的审计机关,共性的数据必须保持一致。数据规划要能支持全国的审计决策,满足最高审计机关的需求是数据规划的最终最高目标,最高决策用的是全国共性的数据,或者一个项目所有参与单位所产生的共性数据,它是要保持高度一致的。也给大家留一个缺口,地方审计机关需要的个性数据,你自己去考虑。
(六)制定数据规划要遵循渐进性。
数据规划工作还是要渐进,不要盲动,不要指望一蹴而就。我们还得看被审计单位信息化水平的发展程度。有了相对稳定信息化环境,它的电子数据才会相对完整。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包括预算执行审计,预算编制几上几下没有电子数据,或者特殊业务没有电子数据。这肯定会影响我们的规划。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太低确实可以放一放,但是它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不要等了,数据不完整就不完整,我们现在想到了可以提前规划进去,甚至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规划给他提要求,促进它改一改,做一做,帮助他们来改进管理也是审计的职责。我们还有对行业审计规律性的认识有待逐渐深入的问题,但也不能等,先做起来,逐步完善。
(七)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的总结开发要具有一定的同步性。
我们现在要结合数据规划,配合着开发一些审计方法,包括数据分析、挖掘的方法。开发审计方法的时候,我觉得跟数据规划在思路上是一样的,所有基本的、主要的审计动作你要满足。实现某一种行业审计的具体目标,要执行某些具体的审计动作,手工条件下可能是盘点,可能是询证,可能是询问,可能是核账;现在电子数据摆在这,用计算机的方法如何实现?数据规划有了,数据积累有了,你必须用它才有用。审计方法必须变成体系,应该尽量的详尽,最终详尽是不可能的,边际效益递减,开发10个方法容易,开发50个也有可能,你要求他开发100个,他就感到非常困难,你要求他开发200个,他就做不到了。我们只要求把主要的、基本的审计动作涵盖进去。然后反过来,重新审视数据规划是不是科学的、完整的、合理的。可能你会发现,有某一种审计分析方法必需的数据根本没进来。数据规划和审计方法两件事我们把它看作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在数据规划过程中,就应该直接想到审计方法的开发,这样我们的数据规划工作就可能会发展得更快,作用显现得更加突出。
三、关于下一步工作的意见
最后,我把下一步的工作也说一下,我这不是最终的行政命令,是建议,因为这些事情不能硬推,科学就是科学。
第一,重新审视、修订前段的工作成果。这次会议,我们大家研讨了《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听了《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规划》的介绍。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各编写组的汇报主要集中在“审计需要什么数据”方面。各个编写组回去后,按照这次会议研讨确定的思路和原则,参照署信息办、计算机技术中心的两个文本的要求和式样,重新研究自己的专业规划,修订一下内容和格式,别怕费功夫,一次让它尽量地更接近于成功。尤其是在指导思想上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千万千万要先解决掉。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方式来完成。
第二,数据规划上要“绑定”若干审计方法。审计目标体现在基础数据表上,审计方法体现在分析数据表上。目前看分析数据表提炼得不多。刚才我讲了二者应当有一定的同步性。系统开发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审计方法,恐怕比数据规划更难。难也要做,审计方法和数据规划不“绑定”,数据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白做了,起码推广起来会有阻力。如果“绑定”了审计方法,审计人员一看就会觉得有用,就像黑龙江审计厅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开发的社保审计软件,由于配套开发了很多审计方法,审计数据进来后一运行,就有成果,就受欢迎。要采取一定的组织方式,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环境出环境,这也不是一个单位就能做好的。这是下一步的一个关键环节,涉及到我们在座的各位所付出的努力最后有没有结果。在“审计需要什么数据”方面解决得比较好的专业规划编写组,“绑定”审计方法可以作为重点工作来考虑。
第三,各专业规划要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涉及到标准、编码等技术问题,还涉及到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应当听一听外部专家的意见。《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数据规划》,署行政事业司还要下点力量组织一下,在派出局范围内讨论一次,因为它涉及的面不是很宽。社保审计要在今年八月底,地税审计、地方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要在今年年底提交数据规划初稿,在一定范围内,以一定方式进行讨论,征求意见,组织论证。商业银行审计的数据规划年内也要有个初步结果。
第四,以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的形式公布数据规划。《国家审计数据中心基本规划》和各个专业规划,以及系统规划,文本确定之后就以《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的方式发布。现在已经发布了五个,今年还准备发四个。这项工作也很难,比如现在我们正在做一个,内容是计算机审计的审前调查,名称还没有定,大半年过去了,还没有定下来一个可供大家“射击的靶子”。凡是成熟的数据规划都要累积到我们的计算机审计实务公告中去。有了改动可以发布新的经过修改的文稿,题目不变重新编号。
第五,分期分批启动其他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对于比较大的行业审计,数据规划可以拆解,分期分批来编写,如金融审计可以先搞商业银行再搞其他。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和国家的发展定位,公共财政、社会支出、教育医疗改革的发展,将来的医院审计、学校审计会不会变成经常性的项目,也值得研究。所以我们可以谋划一下,看看哪些行业哪些部门需要经常性审计的,而且被审计单位也会长期存在,信息化环境也相对成熟的,我们就可以一个一个的,分期分批地把它的数据规划做下来。我个人的看法,有些行业审计,比如企业审计,比较成熟,大型国有企业,中央的现在还有54家,省级的各自都有,是比较正规的、经常需要审计监督的对象,而且信息化环境比较完善,企业审计数据规划可以硬性地推了,要开始了,不是研究,而是要求开始着手编制。地方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审计领域,例如住房公积金,能够做的也可以着手进行了。
第六,有条件的地方,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应该列入议事日程。对于省级审计数据中心的建设,我们希望有若干审计厅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示范作用。因为确实不是所有地区能同时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人才,特别是思想意识要成熟超前。我估计这次会议之后很多问题会很快地明确下来,数据中心的建设可能要进入有些省审计厅领导的考虑范围了。省厅数据中心的建设一定要在本省范围内做一个统盘考虑,譬如下面的地市是接着建数据中心,还是省里全包了。这是些构架性的想法,前期需要有一个初步的论证。署计算中心要给他们一点指导。
第七,尽快制定系统规划,指导地方数据中心的环境建设。国家数据中心的总体规划包括基本规划、专业规划和系统规划。其中系统规划规定数据规范和共享交换的技术实现,除了逻辑上的数据流之外,具体一点的是环境、设备等等。从现在看,专业规划有了之后,需要对原有的数据进行整理,按照规划采集转换的数据也得有物理位置存放,系统规划要加快速度了。到底能多快,我说不出来,起码的要求,应用系统能装上,规划的数据能进去,硬件环境要与数据规划建设同步,可以做我们的运行试验,具体时间我不好定,只能说要尽快,不能再等了。
对于下一步工作的意见是给大家的建议。以上是和大家一起研讨两天半之后的一些感想,也没和几位主任商量,不是行政命令,是一种意见想法的交流。
谢谢大家。
第四篇: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
2001民一他字第2号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认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只有在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或者合同约定不明确、合同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
2001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