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战略决策,对于从基层一线锻造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具有重大意义。按照中央组织部等部门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我省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选聘人数、对象和条件
我省选聘第三批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1319名(以下简称大学生“村官”),省里将选聘名额分配到各省辖市(附后)。
选聘范围为30岁以下(1980年5月1日后出生)、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和2008、2009年毕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党员本科生和研究生,重点选聘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其中,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应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学生干部或受到院(系)、校(含校直部门)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专科应届毕业生应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受到院(系)、校(含校直部门)以上表彰的优秀学生干部。参加人事、共青团等部门组织的到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市、县(市、区)自行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可报名参加选聘。
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
(2)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3)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4)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村官”任职和政策待遇
大学生“村官”原则上回原籍所在县(市、区)的村任职。对于入围人数相对较少的县(市、区),可由有关省辖市根据县(市、区)需求和选聘对象意愿,从入围人数较多的县(市、区)进行调剂。大学生“村官”不安排在其家庭所在村任职。
大学生“村官”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兼任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职务。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的,党员预备期满转正后,可改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表现优秀、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两委”成员。
大学生“村官”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在村任职工作期限一般为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可自主择业。
大学生“村官”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给予工作和生活补贴,由县级财政部门按月统一打卡发放。其中,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分别按照每人每年1万元的标准承担补贴资金,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同时,中央财政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聘期满3年后,留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享受大学生“村官”工作和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期满留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须签订续聘合同。
(2)在村任职期间,以县(市、区)为单位,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直至聘期结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部分,以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缴费,由县级财政承担。
(3)对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和缴纳的学费,实行财政代偿和补偿政策。中
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和学费,由中央财政代偿和补偿。地方所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金由省财政承担。其中,对任期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任职满2年,代偿资助贷款本金的60%;任职满3年,代偿资助全部贷款余额和全部个人自付利息。地方所属高校毕业的大学生“村官”学费补偿办法另行制定。
(4)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岗位外,均应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要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中招考党政机关公务员,并明确录用比例;乡镇机关补充公务员,要逐步提高从大学生“村官”中考录的比例。在村任职2年,年度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报考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县及县以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每门笔试科目增加2分。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有编制、工作需要的,可直接补充任职满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的大学生“村官”。
(5)在村工作表现良好、连续3年考核称职及以上等次,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享受初试总分加10分的优惠政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6)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其社会保险关系可按有关规定转移、接续。
(7)大学生“村官”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或随高校派遣通知一起转至任职村所在县(市、区)。
三、选聘工作时间和程序
选聘工作自5月中旬开始,至8月底结束。具体步骤如下:
(一)宣传发动
5月中旬,印发《安徽省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公告》,在高等院校张贴,并通过省内有关媒体和安徽农组网(oa.ahxf.gov.cn/nzyd)、安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等网站发布。各高等院校要于5月底前召开毕业生动员大会和班级座谈会,利用校刊、网络、广播等媒体进行宣传,邀请本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作报告,讲明开展选聘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政策待遇,提高广大毕业生的思想认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创业、成长成才。
(二)报名和资格初审
1、网上报名。皖籍高校毕业生按照其原籍所在的省辖市,原则上实行定向报名。外省籍的毕业生可根据本人意愿报考。每位毕业生限报一个省辖市。
报名在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上进行,全省统一报名时间为6月9日9∶00至6月19日16∶00,逾期不再补报。高校毕业生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签署“考录诚信承诺书”,按要求如实、正确填写资格审查表,并上传本人电子照片。
在皖高校应届毕业生报名后,须到本校选聘工作办公室备案;省外高校毕业生应在报名后2日内通过特快专递将学校党委组织部开具的证明信(加盖公章),寄达安徽省选聘工作办公室。
2、资格初审。报名资格初审工作分别由省选聘工作办公室和省教育厅、在皖高校,以及省人社厅、团省委负责,在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上进行。其中,省选聘工作办公室和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对省外高校毕业生和市、县(市、区)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的资格初审;在皖高校负责对本校应届和往届毕业生的资格初审;省人社厅和团省委负责对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安徽基层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资格初审。资格初审着重审查报考人员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条件以及是否定向报名等,并在报名后2日内提出审查意见。资格初审应由熟悉业务的人员承担,实行严格的工作责任制。
3、网上确认。报名人员于报名后至6月21日16∶00前登录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查询是否通过了报名资格初审。通过资格初审的报考人员于6月22日16:00前按规定的收
费标准和要求在网上缴纳40元笔试考试费用,逾期视为自行放弃。完成网上缴费后,于2010年6月30日至7月2日从安徽省人事考试网站及时下载并打印《资格审查表》和准考证。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人员,可以享受减免笔试考试费用的政策。这部分报考人员报名后,先实行网上确认和网上缴费。2010年7月3日至7月5日,由报考人员到省人事考试院办理减免笔试考试费用审核确认手续。办理减免手续时报考人员应携带以下证明材料: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的报考人员,提供家庭所在的县(市、区)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证明和低保证(复印件);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报考人员,提供家庭所在的县(市、区)扶贫机构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复印件)。上述人员还要同时提供能够证明其与家庭所属关系的相关证明材料(如户口簿等)。
(三)确定聘用对象
1、笔试。省里统一组织笔试,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两部分内容合并为一张试卷,满分为150分。笔试时间为7月4日上午8∶30—11∶00。笔试后,分省辖市按1∶1.5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面试入围人选。其中,少数民族考生笔试成绩加3分。
2、资格复审。8月3日,各省辖市根据政策规定和报考人员网上报名时提供的照片和信息,对参加面试人选的报考资格进行确认。凡不符报考条件或不能提供规定证件的,取消其面试资格。因取消资格等原因出现入围人选缺额的,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等额递补,并进行资格确认。
3、面试。面试工作在省选聘工作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下,由各省辖市选聘工作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实施。面试时间为8月5日。面试后,按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体检对象。
4、体检。体检由各省辖市统一组织进行,体检时间为8月10日至8月11日。体检的项目和标准按照国家印发的《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对因体检不合格出现缺额的,按照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递补。
5、公示。8月中下旬, 省里根据考试和体检情况,研究确定聘用对象,并在安徽农组网、安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公示5天。
(四)培训上岗。8月底,以市为单位集中举办大学生“村官”岗前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县级组织部门与大学生“村官”签订聘任协议书,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四、组织领导
各级选聘工作联席会议要切实增强做好选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确保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健康顺利进行。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部门的职能,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各级选聘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各级财政要保障选聘工作经费。
高等院校是做好选聘工作的重要组织者,要加强对选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成立领导组,由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选聘工作办公室,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等工作。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各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跟踪联系和帮扶大学生“村官”制度,在技术、信息、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为大学生“村官”提高任职本领和创业技能创造条件。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严肃选聘工作纪律。各级和各高等院校选聘工作办公室要公布咨询电话,并安排专人负责做好接待、咨询和来信来访的处置工作。对弄虚作假或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影响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附件:
全省选聘第三批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名额分配表单 位名 额单 位名 额 合肥市 80马鞍山市 39
淮北市
亳州市
宿州市
蚌埠市 40巢湖市80 90芜湖市45 90宣城市 80铜陵市8040
阜阳市 120
淮南市 55
滁州市 90
六安市 120
池州市60 安庆市120 黄山市90 总 计1319
第二篇: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组通(2008)47号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从源头上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是从根本上解决党政干部队伍来源单
一、经历单一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要举措。根据《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精神,结合云南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2008年开始,计划用5年时间,选聘1.3万名左右的大学生,实现全省村村都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2008年全省选聘2000名,今后每年的选聘指标另行下达。
二、对象条件
1、选聘对象:年龄30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学历的应届和往届毕业生。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研究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人口较少民族的毕业生以及自愿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优先选聘;参加教育、财政、人事、共青团等部门组织到农村基层服务本人自愿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各州市此前已经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可作为选聘对象。
2、选聘条件:(1)思想政治素质好,志愿到农村基层工作。(2)组织纪律观念强,作风踏实,吃苦耐劳。(3)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4)学习成绩良好,身体健康。
三、方法步骤
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发布公告、个人报名、统一考试、择优聘用、培训上岗的办法进行。
1、发布公告。由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通过各种媒体,向省内外公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对象条件、选聘名额、工作性质、政策待遇及有关规定等。
2、宣传动员。在高校毕业生中广泛开展到村任职工作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服务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切实把优秀高校毕业生选聘到村任职。
3、自愿报名。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置报名网站,符合选聘条件的对象,根据各地拟聘岗位及名额在网站报名。
4、统一考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统一组织考试,在各州市分别设立考场,考生到所报考州市参加考试。
5、考察聘用。各州市对笔试成绩合格者,进行面试、考察、体检、公示,确定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生源不足的州市,由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省范围内组织调剂,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由有关州市按程序聘用。
6、培训上岗。由各州市负责对选聘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主要内容是农村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或组织到本地先进村进行短期考察见习,使选聘人员尽快熟悉掌握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
四、任职和管理
1、任职。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可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并符合相关规定的,通过推荐可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
2、管理。(1)选聘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由县级组织人事部门与选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工作管理及考核按聘用合同有关规定进行,乡镇党委、政府负责日常管理。(2)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工龄职称等由县级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3)选聘人员聘用期间必须在村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
(4)选聘人员聘用期为3年,期满后,经双向选择,可继续聘任,连续聘用不超过2个聘期;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创业或自主择业。选聘人员在聘用期间因违反管理规定或个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予以解聘。
五、政策保障
(一)聘用人员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人均每年1.5万元的补贴,用于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生活补贴按月发放。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
2、从2010年起,县乡两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每年考录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时,主要面向任职期满2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选聘人员考录;省、州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考录公务员及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的比例面向任职期满2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选聘人员。
3、在村任职2年后,报考我省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除享受适当放宽报名条件等限制以外,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3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5分,其中,受聘到我省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10分;被评为县级先进个人的另加3分,州市级先进的另加6分,省部级以上先进的另加9分,多次评为先进的按最高分值计算;同等条件下优先
录用。报考省属院校研究生的,任职满2年并经考核合格的笔试成绩加5分,满3年及以上的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4、在村任职2年后,被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直接转正定级,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及社会保险缴费年限,按同条件人员确定工资。
5、聘用人员在聘用期满后未续聘的,2年内继续享受第2、3、4条政策。
6、受聘到我省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边境县,且聘期考核合格的,享受云办发〔2006〕11号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
7、在村任职期间,选聘人员的户口原则上转至所在县人才服务机构,也可根据自愿原则,转至入学前户籍所在地,聘用期满后,根据流向,可在省内合法固定住所、实际工作单位集体户或工作地派出所直管公共户迁移落户,也可转回大学毕业前的户籍所在地。
(二)财政补贴
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州、县三级财政共同承担。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按六类县区给予拨付。一类县区(45个县)按人均补助0.5万元,二类县区(59个县)按人均补助0.6万元,三类县区(20个县)按人均补助0.8万元,四类县区(3个县)按人均补助1万元,五类县区(1个县)按人均补助1.2万元拨付,不足部分由各地财政配套解决;六类县区(1个县)按人均补助1.5万元拨付。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安置费由中央和省财政支付。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通过财政部门专项下拨各地。
六、组织领导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涉及到党政干部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等重要工作,是一项创新性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1、成立机构。省州县三级要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组织、纪委、宣传、农办、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扶贫、共青团等部门组成。各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人员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
2、明确职责。按“组织牵头、人事承办、纪检监督、财政保障、各方配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各州市县委组织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各级人事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安排选聘工作专项经费,及时发放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补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各级人才服务机构要做好选聘人员的社会保险、人事代理等各项服务工作;各级纪检部门做好选聘工作的监督;省委高校工委和各高校党组织负责做好调查摸底、统计以及宣传动员等工作;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各项保障政策的落实;乡村两级要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3、营造氛围。高校及各州市就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采取有力措施,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和政策宣传工作,动员他们到基层建功立业。宣传部门要指导各级新闻媒体,对选派的相关政策及以往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为选聘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文章来源于易贤网http:///n10088c1119.aspx
第三篇:淄博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引导大学生到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施展才华,中央决定,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根据中组部等四部委《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组通字[2008]18号)、省委组织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鲁组通字[2009]1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进一步统筹城乡人才资源,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锤炼、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知识年龄结构和综合素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二、选聘数量和名额分配
中央决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2008年开始,连续选聘5年。2009年,省委组织部下达我市选聘计划160名,分配给高青县90名、沂源县70名。自明年开始,省委组织部下达我市的选聘计划,将根据情况确定。
三、选聘对象、条件和程序
选聘对象为30岁以下山东生源或具有山东常住户口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生除外),重点是应届毕业和毕业1至2年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中共党员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其中党员比例原则上要达到80%以上。全日制普通高校研究生,经报名确认后,直接参加面试。选聘的基本条件是:(1)思想政治素质好,作风踏实,吃苦耐劳,组织纪律观念强。(2)学习成绩良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3)自愿到农村基层工作。(4)身体健康。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以及此前我市招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符合上述条件的,经区县主管部门推荐,可以参加选聘。选聘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一般通过个人报名、资格审查、考试、考察、体检、公示、决定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进行。
四、选聘任职
本着有利于统一管理服务,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培养锻炼干部的原则,合理安排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一般应安排到领导班子比较强、村风民风比较好的村。
选聘的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或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被大多数党员和群众认可的,可按照有关程序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
五、政策待遇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同等学历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2、聘用期间,按照各区县对事业单位的规定,参加相应社会保险。区县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应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办理补充医疗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规定、聘期考核合格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具体代偿办法按省里的有关规定执行。
4、在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合格,具备当选调生报考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5、在村任职满2年后,考核合格,三年内报考我省县级及以上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4分;报考乡镇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总分加8分;参加地级以上市、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5分;参加县乡各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笔试成绩加10分。
6、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7、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在村任职期间参保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前后合并计算。
六、管理服务
1、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工作管理及考核比照公务员的有关规定进行,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事档案由区县委组织部门管理或区县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免费代理,党团关系转至所在村。工作期间,区县组织人事部门与高校毕业生签订聘任合同,合同中要明确各自遵守的条文。
2、选聘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原则上为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选聘单位同意,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就业、创业。
3、要组织开展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培训内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三农”工作政策法规教育;二是党的宗旨观念、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教育;三是本地农村基本情况和农村产业特点教育;四是工作方式、方法方面的教育。要建立结对帮带制度,充分挖掘基层干部、老党员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优势,通过把握思想、传授方法、解决问题、指导工作,搞好传帮带,提高到村任职大学生做好农村工作、联系和服务农民群众的实际本领。岗前培训不少于6天,岗位培训每年不少于5天。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本人人事档案。
4、区县、高新区和乡镇党委要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服务制度。一是日常管理考核机制。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工作目标和工作纪律,完善考核办法,建立业绩档案。建立“指导员”制度,安排1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兼任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指导员,具体做好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二是信息交流机制。定期进行工作交流,及时听取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意见建议,研究解决问题、讨论发展思路。区县、高新区党(工)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向驻村大学生提供“热线电话”,随时解决大学生到村任职后遇到的特殊问题。三是关怀激励机制。关心爱护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加强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安排好他们的食宿及日常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可以集中在乡镇或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食宿。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保障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学生的安全。四是自我教育管理机制。引导到村任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行班组制管理制度,以乡镇为单位设立班,以“居住点”为单位设立组,从本乡镇、本“居住点”高校毕业生中确定班长、组长,完善相关制度,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到村任职大学生间相互学习交流,借鉴经验,共同进步提高。
5、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必须在村里工作,乡镇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
6、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在聘用期间因违反管理规定或个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予以解聘。被解聘的高校毕业生,不再享受本意见规定的政策待遇。
七、财政补贴
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主要用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费补助和享受保障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等。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
同承担。乡、村两级不负担。
中央财政按人均每年5000元的标准拨付。省财政每人每年再补助2000元。不足部分,由市、区县两级财政按淄办发〔2008〕18号文件确定的比例承担。
对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中央财政按人均20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安置费。中央、省、市财政补贴资金通过财政部门下拨各区县。
八、组织实施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规定,确保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顺利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市里成立全市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政策指导、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各区县、高新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制定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做好选聘具体组织、培训、跟踪管理服务、考核使用、经验总结等工作。
2、严密组织实施。要按照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总体要求,科学制定资格审查、考试考察、岗前培训、管理服务等具体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合理摆布,确保各项工作环环紧扣、不出纰漏。要重点把好选聘“入口关”,把资格审查贯穿选聘工作的全过程,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审查考生的有关资料,发现不符合条件的,随时取消选聘资格。要切实抓好政策待遇落实,搞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条件。
3、强化工作督导。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政策制定和督查指导工作。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建立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联系点制度,组织力量深入农村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要以确保政策衔接配套为重点,通过召开工作例会、座谈会、现场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定期调度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对选聘大学生的管理服务、实践锻炼、跟踪培养等方面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4、培育选树典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注意发现、培育到村任职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加大总结宣传、推广力度,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大学生在农村建功立业。新选聘的大学生到村后,要有意识地选择一批各方面素质高、有培养前途的大学生,进行跟踪培养,条件成熟时进行总结宣传。要适时组织开展优秀到村任职大学生表彰活动,增强他们的光荣感、成就感,并通过组织巡回报告、经验交流等活动,广泛宣传他们干事创业的成功事例、先进事迹,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确定后,要建立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电话册,确保与他们联系畅通。要组织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填写《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存入个人档案。各区县委组织部、高新区工委组织人事部要在本地选聘工作完成半个月内,向市委组织部报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名册》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情况报告。
第四篇:《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
《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
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人事厅(局)、编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人事局、编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关于继续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的要求,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深入实施 “ 特岗计划 ”,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并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2006-2008年,共招聘特岗教师5.9万多人,覆盖400多个县、6000多所农村学校。“特岗计划”的实施有力地缓解了农村地区教师紧缺和结构性矛盾,促进了农村学校面貌的变化,受到各地的普遍欢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同时,部分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教师仍然紧缺。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力量,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2009年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计划的名额将视各地实施国家“特岗计划”的情况以及是否实施地方“特岗计划”的情况进行分配。特岗教师招聘、培训、管理等政策按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执行。各地要做好与其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项目的衔接。
二、提前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的工作安排
教师〔2006〕2号通知要求,“鼓励特岗教师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2006年起实施“特岗计划”的省(区、市)第一批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将于今年期满,做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工作岗位安排意义重大。相关省(区、市)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教。今后城市、县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特岗教师。相关省(区、市)教育、人事、编办、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提前研究制订方案,确保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
三、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各地要根据国家“特岗计划”的原则精神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地方“特岗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大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中小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着力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并有效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掌握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全省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补充。从2009年开始,各地中学和小学教师补充应全部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高校毕业生(含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期满人员),不得再以其他方式和途径自行聘用教师。
中小学教师补充要充分考虑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人员编制情况和学科结构等因素,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规范招聘程序,严格招聘条件,确保新教师的质量。要抓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33号)的有利时机,加大教
师用人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要加强对拟聘教师的岗前培训,免费进行教师资格认定,确保持证上岗。
四、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做好 “ 特岗计划 ” 实施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教师公开招聘、岗前培训、跟踪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加强对实施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省级财政部门要负责统筹协调特岗的经费保障,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教师招聘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中小学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设置特岗县的县级有关部门,要为特岗教师提供周转宿舍及其他必要的生活条件。
要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动态管理。对“特岗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实施省(区、市)要建立特岗教师数据库,及时掌握特岗教师的基本信息;要定期检查督促特岗教师工资待遇等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鼓励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
五、大力加强 “ 特岗计划 ” 宣传,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各地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特岗计划”的方针政策和工作成效,将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要大力宣传各地推进“特岗计划”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同时注意发现特岗教师中的优
秀典型,加大特岗教师典型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组通〔2011〕34号)精神,今年省委组织部给我县下达了67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指标。到目前为止,省选聘办已完成了发布公告、网络报名、统一考试等工作,并按选聘计划数1:1.2的比例确定了92名进入我县第一批考察名单。根据省选聘办《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我县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我县2011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领导,确保选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进行,成立××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负责我县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相关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组织实施考察
(一)成立考察工作组。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纪委(监察局)、县政法委、县教育局、县公安局等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考察组,负责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资格复审及组织考察工作。
(二)发布资格复审及考察公告。由县选聘办公室在6月25日前向省选聘办确定的第一批考察对象发布资格复审和考察公告,明确资格复审时间、复审要求,考察对象、考察的主要内容,考察时间、地点,考察组人员组成情况等需要公告的内容。
(三)资格复审。从6月26日起到7月5日前第一批考察对象向县选聘办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党组织关系证明材料、户口册、获奖证书等原件。考察组开始对考生进行资格复审。资格复审要认真对考生的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未毕业的需出具毕业分配部门出具的证明)、党员介绍信、校级以上表彰获奖证书和学校表彰的正式文件(如表彰决定)或学校证明等原件进行核查。其中,关于是否为校级以上“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的级别认定,主要根据授予表彰学校是否为独立办学的学校进行判定,即受独立学院表彰的,为校级表彰;受大学内二级学院表彰的,属院系级表彰,不得享受加分政策。考生对填报的各项信息承担责任,因报名时错填、漏填,形成信息错误或没有享受到相关加分政策的,由本人负责,不再进行修正。资格复审时凡有关材料与报名信息不符的,视为填报虚假信息,不得参加组织考察,且终身不得参加全国范围内公务员考试和选聘到村任职考试。资格复审过程中出现空缺的,使考察人比例达不到1:1.2要求即81人时,考察人选按照笔试成绩(含加分)依次递补,递补人员进行公示。
(四)组织考察。7月10日至15日由考察组负责对考生进行考察。主要采取面谈、查阅档案、函调了解等方式进行,了解高校毕业生的思想认识、理想信念、政治素养、道德品质和学习实践能力等综合情况。同等条件下,对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自愿回原籍的毕业生、人口较少民族毕业生优先选聘。
(五)提出拟聘人选。7月20日前,县选聘办根据组织考察情况,按每个选聘职位1:1的比例确定拟聘人选。因组织考察过程中放弃选聘等原因导致拟聘职位空缺时,在进入组织考察的人员中进行调剂。拟聘人选报市组织和人事部门审核。
拟聘人选按照我县拟聘职位数,根据参加考察考生的笔试成绩(含加分)依次递补。如遇笔试成绩相同,按以下原则和顺序依次确定拟聘人选:①中共党员优先(含预备党员);②校级以上优秀团干部优先;⑶校级以上优秀学生干部优先;④校级以上优秀毕业生、⑤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先;⑥本科以上学历优先;⑺人口较少民族优先;⑧女性考生优先。
三、体检、公示
1、体检(7月20--30日)。拟聘人选经市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合格后,由县选聘办负责组织体检。体检标准按《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
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绝对贫困家庭报考人员,可凭县民政部门出具的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和低保证(原件),或者凭县扶贫办出具的特困证明和特困家庭基本情况档案卡(原件),报县选聘办,免除体检费用。
因体检不合格出现空缺,在该选聘职位进入组织考察人员中,根据笔试和组织考察的情况顺序递补。
2、公示(8月1--10日)。体检合格者由省选聘办统一在组织人事网站进行公示,同时在县辖区范围内公示。
四、聘用及上岗
1、确定选聘人员(8月15日前)。公示期满后,由省选聘办审核确定选聘人员。
2、签订合同(8月15--20日)。由各县人事局与选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选聘人员情况及签订合同的情况报省选聘办备案。
选聘人员未在规定时间签订合同或签订合同后1个月未到岗的,县选聘办可按上述规定进行递补或调剂。递补和生源调剂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9月30日。
3、培训上岗(8月20--31日)。以市为单位统一对选聘人员进行不低于7天的培训。
五、任职
1、任职。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由县领导小组统一进行分配,安排到全县除社区以及去年以安置以外的67个村委会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2、管理。选聘人员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管理和考核等按聘用合同及《××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厅字〔2011〕1号)有关规定进行。
六、工作监督
县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负责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受理选聘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对调查属实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