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了,请不要带着遗憾离开-黄志民
四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恍然之间05级的学生也要毕业了。四年前,一群骄傲的少年从五湖四海来到这个园子,尽管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家庭背景不一样,高考分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那么骄傲,充满了活力和自信,所有人都站在同一个新的起跑线。四年后,毕业了,有的人要读研,有的人出国,有的人要工作,同一个起点的伙伴人生道路出现了第一次分流。出国继续深造也罢,工作也罢,读研也罢,都是一种选择,也许有的是被动,有的是主动,但至少,四年下来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学位证,以后的路还有很多选择的机会。这种分流,说不好哪个好哪个坏,每一条路都有机会成本。
可是,为什么总有人会带着遗憾离开,分流到了一条灰暗的路?拿不到学位证,结业或者肄业,四年下来带着永远的遗憾离开校园。都说适度的残缺是一种美,没有遗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可是,无法挽回的遗憾绝不是残缺的美。有些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
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劝,辅导员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仍然改变不了悲剧的结局。为什么?也许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让你选择了平庸而不是优秀,选择了游戏而不是课堂。你可以选择平庸,拒绝优秀,但是不能选择堕落呀,不为国家,不为老师,只为含辛茹苦的父母,也应该保持一些底线,不是么?心痛。两个小小的证件并不能代表大学的全部,可是如果这两个证都没有了,大学还有什么呢,除了遗憾。不要说比尔盖茨离开哈佛也没有拿到哈佛的学位证,要知道,比尔盖子是主动选择退学的,是有目的的退出,而且,全世界也只有一个盖茨。抬头看不清远方的路时,何不低下头走好眼前的每一步,这样也不至于在蹉跎中虚耗了宝贵的青春年华;这样至少给自己保留了选择的机会和余地。
对于即将踏入大四的师弟师妹们,我想说,请不要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大四的课也是课,清华从来不会因为毕业生而放水,那不是清华的风格。如果要侥幸,那么,请做好承担侥幸代价的心理准备。
按说读到大学了,都是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为什么我们那么多的思想教育,还是没能打动有些同学的心呢?大学的教育,应该教会我们的学生做负责任的选择,首先对自己负责,并且,承担选择的代价。怎么教会?这是能“教”会的么?
第二篇:老师,请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老师,请不要带着情绪上课
案例:一位教师受了领导的气,心情不好。在他上课时,有两个学生跟往常上课一样偷偷地闹着玩,被他看到,该老师心里的无名火就上来了(在心情好时不会这样)。他先是把这两个学生给狠狠地批评了一通,接着又对全班学生说:“如果不欢迎我来上课,你们可以写信给校长要求换人。我最讨厌上你们班的课了。”学生被骂得个个不出声,上课时也不敢发言和乱插嘴,就怕自己说错或者是做错了什么,只好闷着头在听“一言堂”,而该老师此时也没心情去讲课了。结果,这一堂课没有了往常的生机和活跃气氛,没有了学习的快乐。该老师觉得自己的课上得很吃紧,因此心里对该班学生的厌恶情绪也越来越严重,甚至厌恶给这些学生上课。
分析:在生活中,一些老师把自己生活和事业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造成师生双方的心理伤害。老师是心灵的工程师,同时也是善于给自己心理健康进行自我调节的专业人员,不应该带着不良情绪走进课堂。
一次,为了一个课题研究,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学生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一些老师经常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有的还会迁怒于我们,我们成了他的出气筒;我讨厌上这种老师的课,我对他的感觉就是厌恶。”
是啊!现实生活中的个别老师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行为,经常为自己个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得失而把个人的喜怒带进课堂,让课堂染上 “孩子脸”般的情绪。他心情不好时就随便找一个学生的小过错对全体学生发一通火,好像全班学生都欠了他什么似的。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没有安全感的;这样情绪下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佳的;这样不良情绪下的课堂教学是一次失败的教学,甚至是一种严重的失职。
对策: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而安全的课堂气氛。”我们在上课前必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受到其他方面的委屈,或者是其他因素使自己情绪不良时,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去面对“求知若渴”的学生。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操作上,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用热爱和尊重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去探究,获取更多的成功的快乐。这些当然就要靠老师有一种好的情绪去感染,去鼓励。为此,我们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做一个制造快乐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