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农村过年形式看传统节日的变化
从农村过年形式看传统节日的变化
总有人经常提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过年如何如何热闹,或最近几年到老家过年如何如何新鲜。在大家眼中,农村仿佛成了保持着传统过年风俗和浓浓年味的一块圣地。的确,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最近,我和几位同学一同对农村过大年形式进行了调查,发现各地过年形式不尽相同,可不管怎么说都透着股与时俱进的气息。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现在这种情况可能有所改变。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大家“形式。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着逢年过节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样的风俗,但现在只有36.7%的人表示还有这样的习惯。传统的农村社会,血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现在随着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一个个小家庭,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紧密了,各家都有各家过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难像过去一样聚到一起了。送礼依然风行
在农村,人们之间互相帮助是常有的事,现在更是如此,比如某家的孩子放完暑假要回济南上学,另一家刚好有人要开车去济南办事,就可以搭一下便车;作为回报,这家在过年的时候可以带点礼物拜访那家,两家的感情就拉近了。
随着农村与外界的联系日渐增多,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基本上都是相互认识的,想外出办点事情,可以先托人打听打听;要是有力不能及的事,村里能人不少,可以请他们帮忙。所以人们之间的帮助只会越来越多,作为答谢的送礼也会越来越多的。娱乐打牌看电视
调查涉及农村居民过年期间的娱乐方式,90%的受调查者选择“看电视”,其次是打牌(73.3%)和打麻将(40%),超过30%的就这三项,说明农村居民空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依然有待提高。此外有益于身心的“体育锻炼”虽然只占10%,但是说明居民们注重健康,注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已经在形成。
旅游不是新鲜事
记得以前村子里外出闯荡的人少,去过外面的人都被认为是“见过世面”的,村里人往往会对他们投以羡慕的目光;村里人对外面的了解少,对出门在外总是隐隐约约有着一种恐惧的心态。但现在随着交通、通讯的发达,居民的眼界越来越开阔,与外界的接触也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外出也不那么希奇了。随着出去的人越来越多,居民外出也有了照应,想到某个地方去,总可以在那里找到亲戚熟人。以前出去,还担心语言不通,但现在家家户户在看电视,普通话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有了这些条件,在外旅游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气氛年轻人在闹
“现在过年,都是年轻人在闹了,同学聚会、朋友见面,你来我往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大部分人如此认为。
“临近过年,我的短信、电话,以及QQ上的消息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同学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让我到他们家里玩。上初中、高中时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去年春节期间,七八个要好的同学结成队,轮流到各自的家里面去玩,那几天可真是过瘾。要招待这么多客人,各家的父母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6.7%的人表示过年是“与老友、老同学聚会的好时机”,这部分人多是年轻人,现在是他们在带动这个过年的气氛了,这与过去不同。
团圆成第一要素
在接受调查的人中,73.3%的人表示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63.3%的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虽然农村的变化很大,但是受调查的农村大学生们都表示,春节在他们心里的重要作用和神圣的价值不会改变。
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望——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回到老家,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皱着眉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年味变淡是事实
也许是因为“传统的过年方式过时了”。传统的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等人们已司空见惯的过年方式难以推陈出新,跟上变化的潮流。又也许是因为外出打工、上学的增多,人聚不齐。再者“生活条件好了,平时已经过得很不错,过年就不新鲜了”。可不管怎样,年味变淡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传统过年所具有的“改善生活”的含义已经失去了,如何过新鲜、有意义的新年,给“过年”这个“旧瓶子”中装入“新酒”,是个亟待面对的问题。
从过年的形式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对我国传统节日的影响。传统节日趋于现代化,轻松化,与外来节日处于不断竞争的过程中。竞争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作为一个有历史的民族,我们需要有节日传承,无论是公共节日还是地方性的民俗节日。同时作为一个开放的民族,对于节日也没有什么夷夏之防,没有汉贼不两立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完全依靠竞争本身,或者只存其一,或者两者并立。总之,最终能留下的,必然是更符合现代性,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习惯,这是社会共同体的选择。
第二篇: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文革过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近35年了,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就有很大体现。
因当时物资缺乏,用票来控制购买,因此买衣服还要要布票,清一色的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品牌,人们会更加注重着装,追求时尚,关注潮流,在衣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前买食物要粮票,白面馒头在当时都是好东西,北京方便面只能在过年过节吃,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如今人们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新奇了,开始变着各种花样吃,青蛙肉,蛇皮,蚕蛹,海豚肉,竟然还有人喝婴儿汤,当然享受新奇事物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人们吃果子狸,结果引发了非典。西餐也在中国越来越盛行,有的人喜欢西餐厅优雅安静的环境,不像中餐馆那么嘈杂,然而有的人喜欢中餐馆的热闹欢乐的氛围,不像西餐厅那么拘谨。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用餐环境,饮食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房价在当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房价是世界上最高的,如今的房价比起从前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当然人民的住宿水平也提高了,从前住平房且十分拥挤,家里有好多口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现在楼房越盖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出现,人民住宿水平也不断提高。
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从前公交车非常少,很多人都坐不起,人们都骑“二八大杠”,现在人们从海陆空都可以到达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反倒是开始提倡环保,鼓励人们骑自行车,限制汽车数量了。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改变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我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在国际上迅速提升。
2008年我国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演员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历程,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回想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许海峰在1984年为中国拿到第一枚金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中国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夺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获得45金,15银,21铜,中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迈向了体育强国。当然体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奥运会,还包括中国人在NBA打球,在英甲踢球,F1跑道修道中国等等。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如今也名列前茅,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并由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人研制起,到今天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国家形象在电影上也有体现,从最早的皮影戏到黑白电影,再到如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渐渐被关注,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外国人不再认为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生气勃勃。中国演员也越来越多的进军国际,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在好莱坞电影上也能够露露面,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从前被领国强占岛屿的忍气吞声,到如今对钓鱼岛的据理力争,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牢记”第二条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在和平的前提下,强硬表态,绝不做让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认识世界,接受世界,最终改变世界的大门,让中国也成为带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么多,它更是让世界开眼看中国的窗口,因为改革开放,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改变,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三篇:从过年的传统文化看基督教
类
别:寒假实践报告
学
校:
院
系:数学科学学院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回家过年看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存问题
回家过年,过年回家,2012的这个年过的真是长,足足30多天,也就是时间长,我才有机会研究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存问题。基督教与传统文化在实践层面的相遇,是交锋还是交响呢?
一、为何要共存
众所周知,任何宗教与其存在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总是存在着斥力,只是斥力程度的高低不同,否则宗教将不成其为宗教,但这种斥力是会改变的。一般而言,一个宗教在创立之初,它与社会文化环境表现为斥力,这样才能突出其独特性。但这种一开始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存在强斥力的宗教组织,如果难以在社会中求得发展,在社会交往方面孤立无助,以至于会使其成员隔绝于外界,那么,这种斥力就会降低。
如果我们承认宗教是一种文化或者是某种文化的精髓,那么,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文化的相互“渗”与“透”就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而中国固有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和思想意识,对于基督教的排斥是一种自然的现象。然而,根据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规律,中国社会对基督教仍然存在着有限的接纳。基督教从进入中国到1949年之前,其发展虽然曲折,但最终站住了脚并在1949年之后的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二、文化冲突下的共存问题
当我们关注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文化在实践层面的相遇时,可以发现,这两种文化之间斥力的呈现是具体且丰富多彩的。
下面就我过年的所见所闻来看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共存问题。
见闻一:中国传统葬礼和基督教葬礼
记得放假回家那会儿,友人有亲戚因病过世。作为基督教徒,他并没有哭,也没有下跪,至于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无非说基督教只能信唯一的真神,不能在跪拜其他的任何人和物。说中国传统丧礼是敬拜魔鬼等等。
中国传统葬礼和基督教葬礼是有些冲突的。
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宗教的某类仪式就是整个基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农村,葬礼不仅是单个家庭的活动,更被看做是一个家族、一个村子甚至一个地方的重要活动,是许多地方文化结构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葬礼含有对祖先的敬拜,对逝者在来世生活的寄托,以及对生者的保佑等重要功能,所以它常常发挥着整合一个家庭、家族甚至一个村子的作用。在一个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或者多元宗教并存的小社会中,葬礼的举行往
友人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据说日本、韩国在之方面的表现就要好得多。基督徒们能够容忍甚至参与祭祖活动,这种和平共处甚至相互融合的状态,才应该是正常的。中国和这些国家出现的情况大不一样,令人不能不质问在中国传授基督教的人是怎么样传教的?难道在宣传基督的同时,不能讲容忍尊重其它宗教方式和独特的祭祖方式吗?
个人梦话板
仁爱和人道是每一种宗教传播的支柱。如果不能和平共处,最后还要导致人伦冲突,我们人类信宗教又有什么用?比如基督教,如果在中国不能和佛教共存共荣,存在又有什么意义?要知道,佛教在中国根所得有多深。那些中国人长期以来流传下来的祭祖方式,又怎么能因为基督教而改变?
见闻三:基督教与春节风俗
作为完完全全的基督徒,友人夫妻春节期间去亲戚家朋友家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出于礼仪给别人家的孩子压岁钱,而且放的是冲天炮而非鞭炮,同时也没有帮家人贴对联。
在基督徒的眼里,几乎所有中国年节风俗,都与祭祀、拜偶像、邪术、迷信有关。对于国人最大、最受重视的春节来说,无论是它的起源或所有“活动”的内容,都是与祭祀、拜偶像、邪术、迷信紧密相关连的。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然而,在基督徒的看来,中国人所造的,无论称他是神是鬼,全部都是可以用小利“贿赂、收买”的。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贪官污吏背后,都至少有一位专门拜鬼神的“大师”在指点他们的原因了。
话说红包,也就是小时候的压岁钱了,派“红包”是中国新年的一种习俗,中国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
第四篇:调研报 从农村的变化看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发展
从农村的变化
看改革开放30年的社会发展
-----市政协视察组视察陕北三县工作调研报告 黄龙县政协副主席〃职业中学校长 王春生
2008年11月25日至28日,市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在市政协高长天副主席带领下,对子长、延川、延长三县进行为期四天的工作视察。通过调研,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广大农村经济发展迅猛,改革成效显著,与30年前相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既总结了30年的发展,又提出了建设城乡一体化等诸多发展农村的思路和惠农政策。对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的意义。30年来中央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为广大农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子长、延川、延长三县,就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典型县。
调研表明:子长、延川、延长三县已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增长点。他们之所以在贫困中能杀出一条血路来,关键是有“人一能之我百之”超越意识,不断发扬苦抓、苦帮、苦干的“三苦”精神;抢抓机遇,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 1 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发展规律,这“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本质就是依照科学,谋求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广大贫困地区只有坚持艰苦奋斗、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脱贫致富的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一、改革开放30年社会经济突飞猛进,推动农村社会从“不缺型”向“普惠型”转变喜人,城乡二元结构向一体化过渡加快。子长、延川、延长三县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现就调查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08年延长县全县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5亿元,棚栽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700万元。国家惠农政策得到很好落实,落实农机直补资金160万元,为梨果、草畜产业配套农机1062台;兑现粮食直补资金759.6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2800元;建成农村沼气2058口,完成投资864.36万元。截止10月底,王家川油厂新井投产150口,生产原油20.95万吨,上缴利税2.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99亿元,税收收入3927万元。招商引资到位项目资金1.44亿元。1-10月份,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占年计划的81.9%。
子长县08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31.06亿元,同比增长15.7%,完成年计划的74%,1-10月份,全县财政总收入4.99 2 亿元,增长20.4%,完成年计划的84.6%;其中财政收入3.4亿元,增长28.08%,完成年计划的88.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8亿元,增长31%,完成年计划的97.04%。
延川县前三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5亿元,占计划的79%,同比增长7.5%。实现县本级生产总值7.7亿元,占计划的78.57%,增长13.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233亿元,占计划的75.95%,增长22.36%;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占计划的88.45%,增长3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356亿元,占计划的78.99%,增长23.85%;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占计划80.4%,增长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554.6元,占计划的86.07%,增长23.1%。
(二)农村所有制和经济产业结构全面调整。延长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城镇带动、产业富民、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突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三个重点地提高,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坚持产业富民战略”不动摇,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原则,围绕建设国家优质苹果基地县的目标,县财政列支700万元,用于以苹果为主,棚栽、草蓄等区域性产业为辅的产业体系建设。计划秋冬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苹果建园4万亩。500座新建大棚正在实施土建工程,预计12月份建成投产。完成粮食播种13.39万亩,全年预计实现粮食产量3.2万吨。二是“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大力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按照“稳定石油产能、发展煤气产业、3 推进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在石油资源严重匮乏,增产潜力几乎挖掘殆尽的情况下,与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积极协调,在现在区块上扩边勘探开发100平方公里,确保石油生产稳定发展。截止10月底,王家川油厂新井投产150口,生产原油20.95万吨,上缴利税2.5亿元。积极支持境内天然气开发,累计打成气井14口,单井日产量高达18万方,天然气净化加工厂正在选址。县工业园完成初步规划和产业策划,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顺利推进。
子长县坚持草畜富民战略,以养牛、养猪为主的草畜产业初具规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开发的决定》,在新的扶持政策推动下,加快发展以养猪、养牛为主的草畜业,形成了以草畜业为主导,棚栽、果桑、薯业为补充的农村产业发展格局,发展了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大户和“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县各类养殖大户达2700多户,是延安北部的总和。全市“一村一品”现场会和生猪规模化养殖现场会先后在这里召开。同时坚持油煤强县战略,实现了工业经济新突破。为瓦窑堡采油厂争取原油开发区块60平方公里,使油田公司将生产计划由35万吨增加到40万吨,保证了煤炭生产停产后,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适时调整煤炭工业发展思路,加大煤炭资源整合与招商引资的力度。将全县原有38处矿井整合为16处,总生产能力由120万吨/年,提高到600万吨/年。
延川县产业开发,实现农业总产值18646万元,同比增长14%,实现增加值11027万元。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33万亩。大力发展红枣产业。新栽红枣3.4万亩,规范化管理枣园17.4万亩。果业生产和棚栽业稳步推进。大棚棚均收入1000元,拱棚棚均收入4000元。建成养殖专业村11个,发展养殖大户50户。全县生猪存栏27260头,牛11844头,羊子19433只,家禽13.9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1%、37.3%、1.8%、20.8%,生猪出栏7542头,牛809头,羊子5568只,家禽3.74万只,实现畜牧业产值3822万元。工业商贸经济完成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亿元,同比增长4%。青平川采油厂生产原油7.583万吨,同比增长4%,实现产值2.5亿元。创新机械厂实现产值3000万元。完成非公有制经济产值12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22.1%。
(三)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延长县全面完成2007年启动的9个移民搬迁和21个重点村建设,投资279.9万元,完成农村改造150户,解决了720人的农民住房困难问题。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5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5万人,占农村人口85%,筹集资金855万元,报销51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070人,养老保险扩面完成445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城镇困难群众廉租房租金补贴完成1008户。城乡低保按时足额发放,年收 5 入在750元以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子长县改造和延伸了城区供水管道,完成了净水厂改造,城区居民吃上了干净的放心水。启动了投资4亿元的红石峁沟水库建设,为煤化工发展和城市居民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配套2000万元到2009年底全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在巩固城乡合作医疗的基础上,财政列支500万元设立大病统筹救助资金,投资4000万元新建县医院综合大楼,全面改造乡镇卫生院,提高全县医疗保障水平,干部群众看病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积极开展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调查和干部职工住房调查,开工了2万多平方米的安居工程建设,在瓦窑堡新区规划了45万平方米的限价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新增就业岗位1675个,城乡低保应保尽保。
延川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人数达11.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5.67%。完善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大病救助、贫困学生救助、弱势和困难群众救济和五保户供养保障机制。目前,农村低保对象达到5318户14417人,城镇低保对象达到2076户6609人。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400万元。为70岁以上离休老干部每人每月增加了护理费100元;投资30万元,建成了县城南公厕。投资43.8万元,新建垃圾台42个。将县城路灯照明区域延伸到商业大厦大桥东头至圪台沟口区段,新增照明面积3200平方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启动。筹资76万元为 6 180户农村特困户707人建平房417间。筹资31万元为15名在乡复员军人解决了住房困难。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四)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启动。
延长县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64万元,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高考二本上线人数160人,初中三合一考试进入全市前三名,职业高中招生675人。投资230万元,完成中医院改造和5个乡镇卫生院供暖工程,投资607万元的县医院医技楼正在建设中,49个农村卫生室建设全面完成,建成社区服务站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0%。建成郭旗、安河、安沟、黑家堡4个乡镇文化站,完成农民体育建设工程项目21个。落实科技三项经费378.9万元,建成农村信息服务站70个。改建乡镇计生站6个,配备设备价值6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52‰,人口出生率10.4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7.3%。全面开展了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县城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双创”顺利通过市上验收。
子长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投资1.3亿元新建的秀延中学和实验小学已投入使用,全面推行了农村小池寄宿制,城乡上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扎实开展“三查”和节育措施落实等经常性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3‰。狠抓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安全生产事故四项指数“三降一升”。7 加强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面实现“一控双降”目标任务,群众来信来访量明显下降,由信访大县一跃成为信访工作先进县。
延川县启动实施了“双高普九”工程,完成了档案建立、设施配备、校园维修和环境整治等工作,7月上旬,顺利通过了省政府验收。今年初中考试成绩名列延安市前茅,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982人,上线率56.8%。科技工作,建成了“全国科普示范县”,并顺利通过中省市科协的验收。文体工作,已建成210国道文化长廊,文安驿文化站,禹居文化站建设工程主体已完成,顺利开展了春节秧歌调演、焰火晚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卫生工作成绩显著,县医院住院楼改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启动了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人数达11.9万人,占农业人口的85.67%。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采取各类节育措施579例,计划生育率98.3%。
二、改革开放以来,子长、延川、延长三县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一系列惠民方针政策,按照市委和市政府的总体部署,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性历史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意识,逐步完善发展思路。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以来,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工作措施,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迈 8 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六坚持”的成型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的。
(1)坚持发扬“三苦”精神,不懈推进扶贫开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干旱多灾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在国家的扶持下,始终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发扬“人一能之,我百之”“人十能之,我千之”的苦干实干精神,致力于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坚持有水的地方走水路,无水的地方走旱路,水旱路不通的地方另找出路”!因地制宜求发展,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将生产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农户增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农村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为农民发展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坚持“三个顺应、三个遵循”,践行科学发展观。进入新世纪,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在充分吸收过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就是将生态脆弱、干旱缺水、高寒阴湿等农业生产的劣势,看作发展特色经济的优势,按天时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使之由对抗性结构向适应性结构转变;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就是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市场需要什么就发展什么,什么有比较优势就开发什么;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就是苦干加巧干,重视科技教育,始 9 终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科教支撑之上。“三个顺应、三个遵循”为“三苦”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指导思想。形成了“加快发展抓项目、优化结构抓工业、协调带动抓城镇”的工作思路,以及“产业富民、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在工作重点上,突出产业富民与工业强县,逐步形成了围绕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农业办工业、繁荣第三产业的新的工作格局。在工作方式上,注意把政府推动同市场引导相结合,实现了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市场引导与组织推动并重的转变原则,促使各级党政组织用市场思维指导经济工作、用工业思维谋划农业生产、用统筹思维部署经济社会发展。
(3)坚持发挥地域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大力开发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富民战略。并注意把现代工业管理理念、生产方式和营销策略引入特色优势产业开发领域。通过加强龙头企业建设、种植基地建设及营销队伍建设,稳定种植规模、扩大良种覆盖、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培育经合组织、建立营销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延川的红枣、青平川采油厂;子长的瓦窑堡采油厂、能源化工园区、栾家坪肉牛繁育示范场、中达焦家沟煤业、张宏千头养猪场;延长的王家川采油厂等项目的建设发展,壮大了工农业经济总量。
(4)坚持在生态脆弱地区探索生态循环的经济之路。生态环 10 境恶劣,是制约子长、延川、延长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重视和加强治理十分重要。调研表明,延川县完成流域综合治理86平方公里。新修田间生产道路152公里。新修农田5620亩。新建淤地坝25座,可淤地700亩,旧坝加固41座,可新增淤地面积920亩。新建水窖820个,打水井410个,新建抽水站7处,引水工程4处,解决了58个村20600人的饮水困难。新造林4.7万亩,其中出省口黄河护岸林705亩。子长县以退耕还林、百里绿色长廊、城区六山绿化、孝心祭奠、绿色家园建设、秀延西川绿化“六大工程”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启动了“我为子长种棵树”活动,坚决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畜两大关键措施,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完成绿化面积2.6万亩,退耕还林补植栽植18.6万亩、荒山造林2.6万亩,绿化道路26公里,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延长县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春秋两季完成补植补栽6.6万亩,抚育管护75.55万亩。积极开展“我为延长种棵树”活动,完成城区造林2800亩;春季完成“延马线”绿化5000亩、马头关省际出口绿化608亩生物措施,秋季完成延马线8100亩绿化的工程措施。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减排和环境治理工作,城市空气质量2级以上天数达到258天。初步走出了一条生态不断改善的良性发展之路。
(5)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越是自然条件差、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11 上的困难就越多,就越是需要政府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举措。针对上学难问题,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机制,认真落实“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彻底解决了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入学问题,三县全部实现了“两基”达标,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针对看病难问题,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各类卫生项目,使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医保全面覆盖;针对水、电、路问题,国家不断加大力度,基本实现村村通;针对就业难问题,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尽可能安置失业人员。积极开展救济救灾和社会保障工作,城市低保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参数。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解决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6)坚持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基层党建创新与群众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课题。三县在发展中,组织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党员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党组织带领致富能人不断进步),既为农村党组织及党员发挥先进性找到了有效载体,又促进了党建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结合产业开发,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 12 式,形成了“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作用发挥在产业链,农民致富在产业链”的农村党建新格局。
三、对未来的发展与建议
在调研中发现,子长、延川、延长三县虽然在扶贫开发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差等因素,农村发展水平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要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任重而道远。
因此建议:(1)子长、延川、延长三县在工业园区的基础上,扩大全民意识,促使农村农民的参与面,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地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带动全民共同富裕。
(2)在物质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全民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文化的高低决定着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作用于文化建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是说,职业教育是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是一专多能的发展方向,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一支轻骑。所以加大职业教育建设势在必行!让职业教育,在县域经济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发挥着它跃跃欲试的无穷力量。
(3)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注意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把利用与创造结合起来,使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碧水更清的适生环境尽快成为现实。
13(4)不断借鉴全国先进县市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型经验,抓好龙头企业,以市场牵龙头,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连农户,逐步形成以县为龙头,以乡为纽带,以村为基础,横向分层次,纵向分行业,上下连接,纵横互动,成龙配套的一体化服务网络。愿子长、延川、延长三县,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辉煌成就的画卷上,使城乡一体化建设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后的今天,XX县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单城简直像奔向了快车道,大建设一日千里。
XX县,古称单父,隶属于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因舜帝之师单卷居此而得名,大汉英后吕雉故里。XX县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502个行政村。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62.5亿元。
XX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是中国商品粮棉、油料基地、平原绿化标准县,XX县是中国武术之乡、中国楹联之乡、中国西红柿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中国长寿之乡。
2005年底117.78万人,人口密度为692.13人/km²。其中非农业人口15.81万人。男女性别比102:100。人口出生率10.3‰,死亡率5.95‰,自然增长率4.35‰。有少数民族22个,共3320人。
截至2012年底,XX县总人口120.9万,百岁以上老人150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0万分之12.4,全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有20.06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6.59%;8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3.7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比例的18.4%。2013年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2014年末,XX县常住(户籍)总人口106.7万人。
2013年,XX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亿元,同比增长19.7%;三次产业比调整到19.5:51:29.5,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46亿元,增长2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8亿元,比年初增加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2元,分别增长7.2%和16%。
2013年共落地过亿元项目48个,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30%;25个过亿元项目顺利投产。在全市三次大项目观摩评比中,获得了两次第一、一次第二的成绩。
2013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58.7万吨,增长20.5%;棉花总产3.4万吨,增长0.6%;油料总产5万吨,增长12.3%;水果总产22.5万吨,增长12.1%;蔬菜总产15.37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11.21万吨,禽蛋总产5.7万吨,奶类总产0.36万吨。水产品总产1万吨,增长7.5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450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189.6万千瓦,增长2.9%。
2013年,XX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4亿元、利税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1%;完成工业用电量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完成工业技改投入41.5亿元,同比增长18%。加快推进重点企业膨胀,尚舜化工4020、泰信纺织210台织机等一批扩改项目顺利投产,骨干企业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县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9家,其中超过8000万元的3家。
201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4.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6亿元,增长46.88%。实现利税4.93亿元,增长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