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科软件之大学生参加IT培训-就业不拼爹-拼的是能力
大学生参加IT培训 就业不拼爹 拼的是能力
大学生就业拼什么?有人说是拼实力,有人说是拼运气,有人说是拼容貌,当然也有人说是“拼爹”。什么是“拼爹”?顾名思义,“拼爹”即“比拼老爹”。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筹码,似乎大学生就业也就成了一场“拼爹游戏”。
是不是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工作就一定没有着落了呢?来自乡村的李晨大学一毕业就被深圳一家大型企业录用,从事网络工程师工作,享受着高薪和丰富的福利待遇。如今,坐在深圳地王大厦宽敞的写字楼里,享受着咖啡+鼠标的白领生活,回想起自己的经历,龙成宝感到很幸运,也很欣慰。
大学生活经历迷茫
李晨来自湖南省一个不太发达的小乡镇。高中毕业后李晨考入长沙一所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进入大学后,龙成宝说他多少有些失望,这里的学习和他的想象中有一定差距“因为大学的计算机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很少接触到实践操作。”纯理论的教学方式也让李晨对学习感到乏味,更对将来毕业求职没了信心。平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是电脑游戏中度过,对未来感到很迷茫。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晨听说自己的一位同学通过专门的软件开发培训学校去学习专业的IT技术,毕业后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待遇也很好。同学的经历触动了李晨,想到自己有大学学历,如果再加上过硬的实践技术,应该更有优势。李晨决定利用上学的空余时间报读IT培训,丰富自己的计算机知识体系,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另辟蹊径参加IT培训
李晨开始四处打听了解各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和实力。经过比较,李晨选择报读一家专业的IT培训机构。选择培训机构时,他做了严谨的实地考察,来到实力中心后,他参观了该培训学校的教室和机房。每个教室都有投影仪、电脑、空调,机房里标配的机算机都是全新的,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非常专业,很有实力。
李晨开始一边上大学,一边参加IT培训,目的是在学好大学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社会职业培训,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将来找工作时更有竞争力。在学习过程中,李晨切身体会到了职业培训的魅力所在:在大学里学的主要以理论为主,而且课程内容更新速度慢,很多内容不能很好跟上如今最前沿的技术,在将来找工作时,与那些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求职者相比会有很大的差距;而IT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非常贴合社会实际需求,紧跟当前最前沿的技术潮流,所学计算机知识很实用。在学校管理方面,大学教育也与职业培训机构有很大不同,大众式的管理方式并不会针对每名学生有专门的培养方案;而在职业培训机构,学校针对每个学员的情况有专门的培养方案,这里的教学老师都非常职业,基本都是大学毕业后进入IT企业,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实战能力的IT工程师。学员和老师间亦师亦友,能够更多进行技术探讨和交流。毕业后,也就基本具备了IT工程师的工作能力。努力改变命运 做IT白领
一年后,李晨毕业,获得了高级网络工程师证书,与此同时,他也拿到了大学毕业证。想到未来的发展,钟爱计算机的李晨决定去深圳找工作。
李晨在深圳的求职经历出奇的顺利。相比同届大学毕业生,李晨获得的高级网络工程师认证使他的能力更贴近招聘单位的用人需求,在求职时更具市场竞争力。李晨很快被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弘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录用,担任信息中心网络工程师。面试中,李晨的技术能力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得到了用人企业的认可。
根据一项网站调查结果显示,61.35%的人选择自己主动求职,仅13.05%的人会通过家人介绍求职。对大多数人来说,关键还是要看工作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种情况下,实力就成了大学生求职的“制胜因素”。李晨说,正是因为自己家庭出身普通,找工作也没有关系和别的出路,“拥有一门技术会让自己更有竞争力。”
第二篇:就业不拼爹
就业不拼爹 拼的是能力
今天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报道:2014年3月至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课题组在2008年至2014年大学毕业生(不含博士生)中,共发放调查问卷9200份,回收6829份,有效问卷为4363份,其中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为902人,占20.7%。从结果看,越是家庭情况较差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对家庭的依赖反而越明显。‚未就业大学毕业生更加认同父辈在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就业过程中更为倚重父母‛,有47.1%的人对‚现在找工作主要就是‘拼爹’‛这一说法持认同态度,已就业大学毕业生持此态度的比例只有43.1%。
从这则报道中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的一些认识,我所在的学院是一所大专类院校,学生大部分出身农村,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由于所学专业都是船舶类及其相关专业,毕业后大部分都进全国各地的船厂,但是很多同学都像调查中的一样存在一个认识的误区‚找工作就是靠‘拼爹’‛,由于抱有这种价值观的的同学很多,所以很多同学在大家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日子得过且过,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就是期末简单复习一下,考试能不能过全靠蒙,如果专业老师比较严格,一个班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要挂科,可是挂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补考呗,他们觉得努力也没用啊,我们的爹没有人家的爹有钱、有权。
我真是替他们这种危险的思想捉急,我不否认社会上的确存在一部分人利用职权为孩子谋工作的现象,我们也必须看到,新一届政府对贪官的大力打击,放肆的权力正被重新关回笼子,‚拼爹‛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些‚拼爹‛成功的典型正成为‚坑爹‛的典型,同学们也看到像李天
一、房祖名这样有‚名爹‛的人特权也不复存在,所以就业不再是拼爹而是拼能力,那么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这是当务之急。
一、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的准备工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具体实施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大一做起,并根据自己的长期目标,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行动计划。比如,一年级为试探期,这一时期要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但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宜过多参加实践活动;二年级为定向期,要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以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并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年级为冲刺期,在加强专业学习、寻求工作和准备考研的同时,把目标锁定在与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关的各种信息上;最后在找工作的阶段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检验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修补。
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所以并不受用人企业的喜爱。有的企业特别喜欢有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可这正是应届毕业生的软肋,他们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所以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校的社团、学生等组织,锻炼自己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我们大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案和复旦大学投毒案,都是由于一些小事引发的血案。近年大学生有的由于毕业论文完不成,找工作不顺利而自杀。这些都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关注,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健康也要时刻关注。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不仅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任,更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毕业生更关注于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在企业界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和‚提高学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就业观。
首先,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一些毕业生则期求依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的途径,因为能否胜任工作还是要靠自己的能力说话。
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仍然把留在大城市、端上‚铁饭碗‛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等薪酬较高的职业,很多学生更想去北上广等大城市,不想选择西部和基层,不想回到家乡的小城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给予小额贷款,鼓励在网上创业,这些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可是一些大学生却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眼高手低 ‛,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一股脑涌向北上广,涌向高薪行业,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同学们,你们要知道自己的‚爹‛是不能选择的,如果不能拼爹,那你连能拼的能力也没有的话,最后找不到工作的不是你会是谁?请记住:就业不拼爹,拼的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