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欢迎新兵会上的演说
在欢迎新兵会上的演说
认准的路就要勇敢地走下去
亲爱的新战友:
你们立志从军报国,这是难能可贵的。同志们经过慎重的选择,怀揣着火热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多姿多彩的军旅生活,不仅仅是一个服兵役尽义务的问题,这将对你的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军营是一所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你们要学军事、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科学,学一些军地两用知识,能学会许多在地方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军营是一座大熔炉,她能锤炼你们的意志和精神,使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经受住任何惊涛骇浪,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军营是一片育才的沃土,她能把你们培育成对社会、对军队的有用之材,使你们从一棵幼小的树苗顺利成长为事业上参天大树。你们的军旅生涯将对你一生的身心发展、职业定向、社会意识、人格素质、人生追求等都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军营是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特殊群体,能成为这个英雄集体的一员,是光荣的,也是大有作为的。不论是人人崇敬的雷锋、苏宁、徐洪刚、李向群、高建成等英雄模范人物,还是指挥千军万马肩负领导重任的朱伯儒、黄祖示、李国安、刘晓连、岳翠等将校军官,无不是由一名普通青年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就连人民敬仰的孔繁森,人人敬服的马俊仁,也都是从一名普通的战士起步而走向人生辉煌的,正是军营给他们打下了人生的坚实基础。经过了军营生活洗礼的人,无论是到哪条战线、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是因为在军营积累的功底而发挥出超常的能量。因而最容易取得成功。大家选择从军报国的道路,是正确的,是明智的,也是富有远见的。希望大家沿着认准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
大家要沿着认准的路勇敢往前走,就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同志们刚刚走向社会,应该说思想上是纯净的,好像一张白纸,纯净的白纸才好写最美的文字,才好画最美的画图。大家从一迈进军营的大门开始,就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就应该向雷锋、李向群那样,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活着,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不息。只有树立了这样理想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才有生活的意义。只要树立远大理想,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何等险恶,他的精神始终是充实的,他的斗志始终昂扬的,他就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大家刚投入紧张的训练生活,如果树立起远大理想,一切艰难困苦统统都会等闲视之,就会以苦为荣,苦中求进,就绝不会打退堂鼓。树立革命理想贵在行动,重在实践,要有踏实肯干的精神。从军营生活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珍惜大好时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认真走好军营生活的每一步。伟大出于平凡,平凡孕育着伟大。如果空有壮志豪情,眼高手低,好高鹜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那就将一事无成。事实上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很平凡的,是默默无闻的,但只要勤勤恳恳地工作,照样是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是会有所作为的。雷锋、李向群都是从平凡小事做起而锻炼成长为时代英雄的。只有平时过得硬,到关键时刻才能冲得上去,才能表现出伟大的精神。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那就无论大小都应该尽心尽力干好。像日常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帮厨等,都应该争着去干,从而锤炼自己的意志和精神,一步一步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家要沿着认准的路勇敢地往前走,就应该不断地战胜自我。同志们刚来到部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万事开头难,大家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是难免的。有的因为起床动作慢、集合动作慢,受到班长和干部的批评;有的因为生活艰苦、训练紧张而一时难以习惯;有的因某一件事没有做好,被战友埋怨责怪,感到懊悔和委屈;也有因犯了一些小的错误,而悲观丧气、情绪低落等。这就要求新战友要敢于战胜自我,超越自己。要以
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来迎接紧张、艰苦的训练生活。谁都想“事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如愿,困难、挫折、逆境总是相伴而来。不少新战友入伍前缺乏独立和艰苦的生活锻炼,突然来到部队过严格紧张的军事化生活,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动手来做。这个急剧的转变,有些新战友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因而在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会出现一些差错,受到一些批评。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也算不了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就像一个人走路没注意摔了一跤一样,爬起来接着走就是了。我们要战胜自己,用坦然的心态来看待出现的暂不如意的事。我们应当作生活的强者,正确认识生活的复杂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敢于藐视一切困难,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对待一切困难和挫折。吃苦是成人的门坎。经历艰难才能成才。要在部队得到锻炼提高,就必须时时战胜自己的私心杂念,战胜自己的懒惰,战胜自己的懦弱,战胜自己的马虎,战胜自己的一切不良习惯。军队是要随时准备应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这就要求每个军人都必须具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和不怕苦不怕死的拼搏精神,这绝非一日之功,必须要平时刻苦磨炼砥砺,养成习惯,打牢基础。只要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大家是会很快就完成由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是会很快就承担起合格军人的神圣职责的。
新战友们,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面临着西方军事势力的严重挑战,我们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任务仍很繁重。你们作为新世纪的第一批新兵,将要承担重要的历史责任。新世纪的军队建设呼唤着高素质的青年,需要大批的有志、有为的青年官兵去为之奋斗。让我们以雷锋、李向群为榜样,胸怀崇高理想,牢记人民嘱托,艰苦奋斗,努力工作,为建设一支强大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军队而贡献出我们的一切力量!
第二篇: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
《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
【学习目标】
1.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3.掌握演说词的相关知识。
4.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作者】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是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中。
【演讲】
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也叫演说或讲演。起一种让人信服或明白的作用。
【讲解】
读这篇文章,要设身处地,才能充分领悟。
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邹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是很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应该是热情洋溢的。但是,邹先生却并不显得激动,相反很是平静。
平静的演讲,能够打动听众吗?
演讲,就是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不但是理念上的,而且是感情上的,不但在有声语言上,而且还在无声的躯体、姿态、表情上,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不论是思想、情感,还是动作,当然是以幅度大的为上。平静的演讲,以什么取胜呢?这就要说到演讲与文
章的不同了。写文章,无须与读者现场交流;而演讲,则以现场交流为特点,哪怕演讲的内容属于自然科学原理,也有交流的特点。这一点,我们在郑也夫先生的演讲稿中已经有所领略了。而这一篇演讲,不是讲自然科学原理的,而是属于政治斗争性质的,直抒胸臆,宣泄自己的感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设想,如果换成闻一多,做这样的演讲,应该是多么煽情,多么慷慨!如果是郭沫若,会不会有某种凯旋的、夸张的、鼓动的姿态?但是,他是邹韬奋,他没有这些,他的演讲词十分平实。当然,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应该有诸多不便直言的东西(例如严厉地批评当局)。但是,正面表述自己的信念的坚定,用比较强烈的字眼,应该是人之常情。但邹韬奋在演说中,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心平气和。这种在情绪上的平静,和演讲的现场鼓动;似乎是不协调的。但是,激动的交流,只是一种风格,那就是政治鼓动的风格;而在严峻的政治斗争中的平静,是另外一种交流风格。交流,最根本的法门,就是缩短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物理的、身份的距离是不可缩短的,但是,心理距离是可以缩短的。
在开头,作者的自称,用了一个今天看来比较陌生的字眼:“兄弟”。为什么不自称“我”呢?就是称“本人”“鄙人”也不是不行啊。这是当时人们甚至是政治文化人士中的流行用法,而且也是黑社会中流行的用法。当年这个说法为什么会流行呢?可能是因为,它有利于缩短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对方平等。这就是说,不仅仅在社会地位上是平等的,而且在人情关系上是亲近的。这个词语有利于构成一种语境,有利于缩短现场的心理距离,而缩短心理距离,是顺利交流的关键。如果相反,一味居高临下,就不是缩短心理距离,而是扩大心理距离,听众就可能感到隔膜了。
文章中第二个关键词是“心安理得”。其妙在不是单义的,而是有多重内涵的。第一重内涵是,心情相当平静。这种平静,一方面是个性使然,即使在命运转折的关头,在如此盛大的场面中,也是心平气和。这种心平气和,和《绞刑架下的报告》的作者被捕、受酷刑时表现出来的平静是一致的,不过伏契克在心平气和中,多了一层幽默和调侃;而邹先生的平和,却有某种个性的朴素。第二重内涵是,信仰坚定。这是作者自己已经
讲出来了的:“兄弟有坚定之信仰”。正因为信仰是坚定的,所以受难才是心平气和的。就是自我“反省”,也只用了一个很普通的、不带感情色彩的词语“无错”。说到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同样也没有强烈的形容,只用了“大众”这样的平常的字眼。说到自己所付出的失去自由的代价,所用的字眼是“随便”“不要紧”。似乎坐牢是很轻松的事情。最强烈的语言不过是:在看守所内感想是什么?个人都不要紧,可栖牲,可抛弃一切,但不能出卖大众,违反良心做事。个人尽可杀即杀,打即打,心中满不在乎。但邹先生的演讲,又不完全是一味消极的。在表面的“随便”“满不在乎”中,又有很在乎的事情,那就是“很想早些出来,和大众做一些事”。这就是讲话中的“骨头”,或者叫做“主旨”。主旨本来应该是要突出的,但是作者却把它埋得相当深,用很不显眼的、中性的词语“做一些事”,来掩饰他所做的民族救亡的政治工作大业。这在演讲术中,可以叫做“绵里藏针”。因为在场的和不在场的听众是很复杂的,有各式各样的政治和社会心理,而不仅仅是志同道合者。为了争取和最广大的听众、读者沟通,作者有意省略、淡化了政治内涵和感情色彩,有意把话说得含混,给听众的想象和补充留下余地。这种演讲的功夫,叫做“低调演讲”,和高调的鼓动相对,主要是把话讲得平淡,但是耐人寻味:一切不求个人胜利,亦没恨人的心„ „ 以前一切皆可以不管,但愿今后能合作。
“不求个人胜利”,这话好懂;“亦没恨人的心”,这话怎讲?恨谁?为什么不讲清楚?还有“合作”,和谁合作?好像没有对象。这些讲清楚,是不是更好?但讲清楚,不如不讲清楚。这话是讲给国民党人士听的:你们把我关进了监牢,我不但不记仇恨,相反,为了抗日大业,还要合作。只要你们抗日,个人的一切都可以随便。
一般地说,文章要做得明白晓畅,准确鲜明,关键地方,明人不说暗话,用足笔力,甚至反复渲染。但是,这是一般的演讲术。有时恰恰相反,明话不能明说,文章恰恰故意做得不鲜明,关键地方一笔带过,含含糊糊,但又不是绝对含混,而是潜在量很深,点到为止,明白人心领神会,一听就明白,让他有相应的、无声的、心照不宣的潜在的体会。没有这种潜在的体会,根本就没有印象,那也无所谓。
这就是这篇演讲的特点。一般的演讲是说给所有的听众听的,而这里却是有些话要说给听得明白的人听的,甚至是给场外人传递信息的,场内的人听不懂无所谓,场外的
人听得懂却是很重要的。
从在场听众的角度来说,高水平的听讲者,不但要听言内之音,而且要听言外之音。从演讲的角度来讲,不但要传达言内之意,而且要善于掩饰言内之意,把它转化为弦外之音。
【小结】
文章简短也令人振奋,平实又使人敬佩。既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又很好地表明了自己的爱国主张。文章语言虽然略显粗糙,却情真意切,铿锵有声,思路清晰,短小精悍,让我们领略了老一辈爱国知识分子的崇高风范。
第三篇:大学生新兵欢迎会上的讲话
大学生新兵欢迎会演讲稿范文
亲爱的新战友:
你们好!
你们立志从军报国,这是难能可贵的。同志们经过慎重的选择,怀揣着火热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多姿多彩的军旅生活,不仅仅是一个服兵役尽义务的问题,这将对你的一生都产生重大的影响。
军营是一所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你们要学军事、学政治、学业务、学技术、学科学,学一些军地两用知识,能学会许多在地方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军营是一座大熔炉,她能锤炼你们的意志和精神,使你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经受住任何惊涛骇浪,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军营是一片育才的沃土,她能把你们培育成对社会、对军队的有用之材,使你们从一棵幼小的树苗顺利成长为事业上参天大树。你们的军旅生涯将对你一生的身心发展、职业定向、社会意识、人格素质、人生追求等都发生决定性的影响。
军营是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特殊群体,能成为这个英雄集体的一员,是光荣的,也是大有作为的。不论是人人崇敬的雷锋、苏宁、徐洪刚、李向群、高建成等英雄模范人物,还是指挥千军万马肩负领导重任的朱伯儒、黄祖示、李国安、刘晓连、岳翠等将校军官,无不是由一名普通青年经过部队的培养教育而成长起来的。就连人民敬仰的孔繁森,人人敬服的马俊仁,也都是从一名普通的战士起步而走向人生辉煌的,正是军营给他们打下了人生的坚实基础。经过了军营生活洗礼的人,无论是到哪条战线、哪个行业、哪个岗位,都是因为在军营积累的功底而发挥出超常的能量。因而最容易取得成功。大家选择从军报国的道路,是正确的,是明智的,也是富有远见的。希望大家沿着认准的道路勇敢地走下去!大家要沿着认准的路勇敢往前走,就应该树立远大理想。
同志们刚刚走向社会,应该说思想上是纯净的,好像一张白纸,纯净的白纸才好写最美的文字,才好画最美的画图。大家从一迈进军营的大门开始,就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就应该向雷锋、李向群那样,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和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为人民的利益而活着,为党的事业而奋斗不息。只有树立了这样理想的人生,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才有生活的意义。只要树立远大理想,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何等险恶,他的精神始终是充实的,他的斗志始终昂扬的,他就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大家刚投入紧张的训练生活,如果树立起远大理想,一切艰难困苦统统都会等闲视之,就会以苦为荣,苦中求进,就绝不会打退堂鼓。树立革命理想贵在行动,重在实践,要有踏实肯干的精神。从军营生活的第一天起,就应该珍惜大好时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日常工作做起,认真走好军营生活的每一步。伟大出于平凡,平凡孕育着伟大。如果空有壮志豪情,眼高手低,好高鹜远,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那就将一事无成。事实上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数都是很平凡的,是默默无闻的,但只要勤勤恳恳地工作,照样是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是会有所作为的。雷锋、李向群都是从平凡小事做起而锻炼成长为时代英雄的。只有平时过得硬,到关键时刻才能冲得上去,才能表现出伟大的精神。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那就无论大小都应该尽心尽力干好。像日常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帮厨等,都应该争着去干,从而锤炼自己的意志和精神,一步一步地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大家要沿着认准的路勇敢地往前走,就应该不断地战胜自我。同志们刚来到部队,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万事开头难,大家遇到一些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是难免的。有的因为起床动作慢、集合动作慢,受到班长和干部的批评;有的因为生活艰苦、训练紧张而一时难以习惯;有的因某一件事没有做好,被战友埋怨责怪,感到懊悔和委屈;也有因犯了一些小的错误,而悲观丧气、情绪低落等。这就要求新战友要敢于战胜自我,超越自己。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来迎接紧张、艰苦的训练生活。谁都想“事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难以如愿,困难、挫折、逆境总是相伴而来。不少新战友入伍前缺乏独立和艰苦的生活锻炼,突然来到部队过严格紧张的军事化生活,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动手来做。这个急剧的转篇二:(10)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欢迎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doc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欢迎大学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同学们:
在这繁花万锦、百花吐艳的盛夏时节,双矿集团公司为我矿输送了三十二名来自不同院校的大学生,这是集团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体现,对我们东荣三矿的快发展以及和谐矿区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让我代表东荣三矿对你们来我矿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所讲意见仅供大家参考。第一,正确对待新的工作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是不断确立榜样,修正目标。一个新兵最重要的素质是讷于言,敏于行。不论做任何工作,处理任何问题,都要选最有水平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确立阶段的前进目标。通过思索榜样的所言所行,在头脑中迅速构思,形成方案后加以比较,经过无数次的较量,不断确立新的标榜,修订前进的坐标,最后终究会有超越榜样,不断跨越人生阶段目标的一天。一旦历史赋予责任,将脱颖而出,一举走出战前的沉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谓是,楚有大鸟,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就黑龙江科技
学院与黑煤职院对比来看,固然是科技学院层次比较高,黑煤职院与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自从黑煤职院成立至今,为我局乃至龙煤集团培养出很多局处级领导干部。比如原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维新就是81年毕业于黑煤职院的一名学生。所以说本科生和专科生起跑线是一样的,大家要牢记一个宗旨就是要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在将来的工作中都是有发展前途的。
二是善于宏观思考,有全局观点,善始善终。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要志向高远,胸襟广阔。要想深谋远虑,成就大业,就必须大跨度的看待历史。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比如,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机遇期问题,可以说自秦汉以来中国第一次免除了来自北方的威协,自1840年以来,第一次消除了来自东南沿海的战争侵略。在抗日斗争的看法上,应承认东北抗联的英勇斗争,从战略意义上,东北抗联牵制了关东军主力南下,为关内抗战争取了时间,应承认中国战场上中国人民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用,重温历史,展望今朝,我们在工作的时候首先要考虑集团公司与我矿发展的相互关系,就我矿而言,2004年3月份之前,企业不景气,月月完不成集团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是集团公司老大难矿井,2004年新班子组建以后,大胆改革,采取内调外引等方式,不拘一格用贤人,用能人。强化奖励激励机机制,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突出实施以人
为本的管理方略,统一人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挖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干劲。在工资奖励分配改策上,向苦、累、脏、险岗位倾斜,在采掘生产具有较好条件时实行超产(进)加价办法,使员工积极向更高的生产水平超越,经过三个季度的奋力拼搏,拔云破雾见晴天,至2004年末,全年完成产量115万吨,完成进尺14840米,消灭了亏损,人均工资翻了两番。矿井彻底走出低谷。从2004年到2007年企业发生了天翻地履的变化,一年一个新台阶,三年迈出三大步,成为集团公司和龙煤集团的明星矿井。因此做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要审时度势、想当前看长远,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找准工作的基点。
三是把握规律,乘势而为。人海茫茫,红尘滚滚,自立苍狗,水天一色。事物的复杂和生命的短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有限的时间里不能做无限的事,何况人生的重要机遇不多,能够很好地把握机遇的人更是寥若寒星。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客观运动的物质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违背客观规律的发展是要受到历史的惩罚的,人们只能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能人为的破坏规律或制造规律。这也是孙中山先生所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首先,要建立毕业生与再职技术人员的互补关系、竞争关系。毕业生要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技术,不断积累经验,但不可以骄傲
自满,有一句彦语说的好,“骄兵必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同时,老技术人员要有危机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毕业生与再职技术人员相互激励,形成浓厚的以老带新、以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学术氛围。其次是处理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的关系。在这三十二名学生中,有在本市的,也有在外市县的,因此,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外地学生来到我矿工作,就象回到家一样,感到家的温暖。全身心地努力工作,提高技能,形成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相互关心的良好氛围。其三是为女同志的创造发展空间。在煤矿有可能男同志能在基层得到锻炼,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而女同志相应锻炼的机会少一些,这样一来,女同志可能会有一些灰心丧气,只求工作稳定,不求技术创新,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这里说的是居里夫人的故事,文章里面说:居里夫人的美丽为什么能有跨越百年的美丽呢,主要是她的不怕艰难、百折不挠的科研精神,女同志如果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拥有这种精神,勇于开拓,创造价值,那么你们就是最美丽的人。
第二,学习提升自我,努力奋斗才能成功
从战争史来研究,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德国和日本这两个民族的许多现象非常值得注意,这两个国家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经过努力又都从废墟上建立了世界上的强国。美国之所以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因为日本军人特
别是军官绝少投降,如果攻打日本本土,参照攻打冲绳的伤亡比例,美军将至少伤亡近百人。欧洲战场上的史森豪尔将军之所以将攻打柏林的机会让给苏联,是把几十万人伤亡的机会让给了苏联,因为德国军肯定要进行殊死的巷战抵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不衰,民族精神至关重要。民族精神说到底就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用得好,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用得不好,人类社会就会大踏步的后退。汲取历史的经验,发扬优良的民族传承和潜能,这个民族就会有远大的前程。因此,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忍耐和毅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要求。格守宗教金科玉律的人,原教旨主义者,都是忍耐力和毅力最强的人,因为能够忍受苦难的人就不会再恐惧生活,他们可以绑人体炸弹,可以劫持飞机,可以微笑着驾民航飞机撞向纽约世贸大厦。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你们是集团公司的希望,是三矿发展的栋梁之才,应有更高尚情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只是一般的要求。锻炼人的忍耐和毅力,激发人的潜能的最好办法是在艰苦岗位、复杂环境、生存条件恶劣、工作枯燥等境遇下做出成效,激发潜能最有效办法就是吃苦。有的人潜能发挥得早,有的人发挥得晚,要激活、激发、调动潜能,才有成功的可能。有时候潜能非常需要在特殊环境中发挥。
第四篇:《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1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题是“红色经典”。红色象征革命、红旗、流血、牺牲等等。本单元的话题就是革命志士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英勇气概与高尚情操。本文在本单元中是一篇比较探究的文章,主要是通过通俗易懂的演说词,表达作者为了革命宁可舍小家顾大家,甘愿牺牲个人利益的献身精神。【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邹韬奋的文学常识,积累生字词。2.结合背景,把握课文主旨。
3.品味文中的语言,掌握演说词的相关知识。二.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比较探究,进一步体会演说词口语化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为民族解放事业勇于付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3.通过比较探究使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风格并进一步掌握演说词的写作特点。【教学方法】
诵读教学法
情景激励法
课前资料交流法
开放式讨论法
讲授法 比较阅读法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二. 走近邹韬奋,师生共同交流搜集的作者的资料。三. 分析课题,引出文章创作背景。四. 初读课文,蓄积情感,谈感受。
1.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交流初读感受。五. 研读课文,理清结构,知内容。
1.作者演说的意图是什么?
2.对朋友来访所问的两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回答的?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回答。
3.令作者在看守所内感到“心安理得“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4.模拟作者的语气和口吻,大声说出作者的坚定信仰和决心。六. 定格人物,领略人格魅力。
1.邹韬奋因为做编辑“亡命过,坐过牢,是个穷光蛋,被家族埋怨得要命”,那他为什么还要做编辑?试着在文中找到答案。
2.邹韬奋写有一条幅“保卫祖国,为民先锋”,结合课文和和邹韬奋的事迹资料谈一谈,他是如何实践这一诺言的。七. 搜索词语,品位语言特点。
1.我问你答,你问我答,师生共同归纳演说词的特点。
2.结合文本,师生共同探讨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八. 比较探究,强化内容。九.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十. 布置作业。
第五篇:《在出狱欢迎会上的演说》教案(定稿)
【学习目标】
1、把握作品清晰严谨的结构,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朴实畅达的语言风格。
3、掌握演说词的相关知识。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笔名韬奋,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1919年由南洋大学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后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是中国新闻出版界是最优秀、最有影响力者之一。他被称为卓越的文化战士,杰出的政论家、出版家、散文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主要著作收入《韬奋文集》中。
【演讲】演讲者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非口头语言为辅助形式,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并互相交流信息的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也叫演说或讲演。起一种让人信服或明白的作用。【讲解】
读这篇文章,要设身处地,才能充分领悟。
被关在监狱,很长时间里,前途,命运,甚至生命,都在敌人的股掌之间,这是何等痛苦;一旦获得释放,又是何等欢欣。这是正义人士多方奔走、抗议、营救的结果,这是政治斗争的胜利。邹先生当然是胜利的英雄,这位英雄所面对的,又是支持、拥护自己的大众。场面是很热烈的。前面发言的人,又讲了许多热情的话,在这种情况下演讲,应该是热情洋溢的。但是,邹先生却并不显得激动,相反很是平静。平静的演讲,能够打动听众吗?
演讲,就是与听众进行现场交流,不但是理念上的,而且是感情上的,不但在有声语言上,而且还在无声的躯体、姿态、表情上,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不论是思想、情感,还是动作,当然是以幅度大的为上。平静的演讲,以什么取胜呢?这就要说到演讲与文章的不同了。写文章,无须与读者现场交流;而演讲,则以现场交流为特点,哪怕演讲的内容属于自然科学原理,也有交流的特点。这一点,我们在郑也夫先生的演讲稿中已经有所领略了。而这一篇演讲,不是讲自然科学原理的,而是属于政治斗争性质的,直抒胸臆,宣泄自己的感情,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设想,如果换成闻一多,做这样的演讲,应该是多么煽情,多么慷慨!如果是郭沫若,会不会有某种凯旋的、夸张的、鼓动的姿态?但是,他是邹韬奋,他没有这些,他的演讲词十分平实。当然,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当时的环境,是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应该有诸多不便直言的东西(例如严厉地批评当局)。但是,正面表述自己的信念的坚定,用比较强烈的字眼,应该是人之常情。但邹韬奋在演说中,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异乎寻常的心平气和。这种在情绪上的平静,和演讲的现场鼓动;似乎是不协调的。但是,激动的交流,只是一种风格,那就是政治鼓动的风格;而在严峻的政治斗争中的平静,是另外一种交流风格。交流,最根本的法门,就是缩短讲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物理的、身份的距离是不可缩短的,但是,心理距离是可以缩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