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廉政故事》心得
读《廉政故事》心得
通过我局开展了“读文思廉”活动,我们认真的学习了好的廉政故事,并学习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学习了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从而深刻感受到了在当今社会进行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对自身的思想作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具体心得体会如下:
一.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使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利关.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少数党员干部的放任自流,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流失,同时也带坏了一批干部,从而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颁布,这有力的说明了我们党有决心有信心把反腐倡廉工作抓紧抓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们做到了认认真真的学,扎扎实实地学,并深刻体会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地重要性,使自己有强烈地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工作中切实找到切入点,并做到学以致用.二.在工作中,筑牢反腐防线,吸取他人教训,防患于未然,坚持防微杜渐,时刻为自己敲醒警钟,要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然而真正品尝了其中的滋味,那后悔可就晚亦,所以,强化自律意识,构筑廉洁从政地警示防线,是对每个党员干部地考验.在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铲除腐败的根源,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已经把反腐倡廉工作的力度加大,并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由于目前点多面广的发展形式,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警示教育,通过网络课堂,报纸,宣传栏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警示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的党纪法规明显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明显提高,使廉政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中.三.通过学习,我更深切体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要性,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做为自己的工作实践,时刻跟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做谦虚朴实,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表率,在生活中,我的人生格言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快快乐乐生活.而顺应形式的发展,强化保廉意识也是我作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航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让我们携手共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努力工作,让之廉政风盛行,唯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社会!
第二篇:读《廉政故事》有感
读《廉政故事》有感
看完了《廉政故事》这本书后,我的感慨颇深。在这本书中,无论是古时的廉官还是现今的廉官,都让人不由得对他们感到深深的敬佩与爱戴。但是,从古至今,廉官总是寥寥无几。反观那些贪官污吏,想想现当代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心中深感愤怒,但同时又为自己不能改变这些现象而感到无力与无奈。
在该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古代故事是《包拯三谏宋仁宗》。故事发生在北宋皇佑二年。那时包拯任命监察御史,负责对皇帝百官的纠弹。当时宋仁宗有个宠妃叫张贵妃,而张尧佐是张贵妃之父张尧封的堂兄,因此张尧佐在官场上青云直上。这些包拯都看在眼里,他对宋仁宗一再擢拔张尧佐、任人唯亲这种做法很不满。因此他在朝廷上提出宋仁宗提拔张尧佐是错误的,并且说这不合大宋法度。包拯的直言激起一大片喝彩,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任命张尧佐。面对强大舆论,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第二年,宋仁宗经张贵妃的一再请求,下令擢升张尧佐。但是包拯依然不畏权威,再次挺身直谏,众臣们也依然反对声高涨。所以宋仁宗又提拔不成。到了八月,宋仁宗又一次下旨,打定主意要升张尧佐的官职。包拯谏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得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犯了这种错误,怎能再升职?”宋仁宗无奈地道:“这已是我第三次下旨了,朕贵为天子,难道擢拔一个人也这么难吗?”包拯驳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吗?臣既为谏臣,就不应该自顾安危而不据理力争!”
包拯不畏龙须,直言相劝,其胆量与气概让人不禁佩服万分。不
像现在很多官员享受着阿谀奉承,还互拍马屁、趋炎附势、拉帮结派。领导、上司有错不敢说,怕得罪领导;自己发现问题不敢提,怕自己官位不保;同事提出问题,不敢苟同,怕被牵连;这就是现在一些官员的真实写照,他们自己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让我们为他们而感到汗颜。
包拯他不仅铁面无私,而且清廉正直。有一次他六十大寿,他特派他儿子到门前拒礼。他的同乡同窗好友张奎给他带来贺礼,他儿子给他说不收礼,但张奎说别人的礼可以不收,他的礼却不能不收。同时还做了一首诗:“同窗同师同乡人,同科同榜同殿臣。无话不谈谈肝胆照,怎能拒礼在府门?”包拯读后,回了一首诗:“你我老是知音人,肝胆相照心相印。寿日薄酒促膝谈,胜似送礼染俗尘。”张奎读后,更加敬重他了。
其实,在古代还有很多人是这样的。不仅是张奎敬佩他,我们这些后人更是敬重他。他们清廉的品德,正直的作风,为民请命的勇敢,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笔财富。人总是会有一点点的贪念,他们能够在一生当中保持清廉的好品质,与他们的坚强信念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廉政之风成了我们后人的好榜样。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现代故事让我感受颇深,那就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记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焦裕禄是当代中国廉政爱民的好典范。他是一个廉洁的人,从不接受贿赂,即使生活再苦再穷,也从不需要人家帮忙。有一次春节的时候,有位同志给他送来了几斤猪肉,他就急忙问别的同志有没有。那位同志告诉了他,他
就赶紧叫那位同志把肉送给那些没有肉吃的同志。说他无私,真的一点也不过分。他有一颗关心别人、爱护人民的心,甚至关心别人胜过他自己。他永远只想着怎么样才能帮助百姓、怎样才能带动百姓富起来、怎么样才能让人们过上好日子。这样一个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好同志,让人想不尊敬和爱戴都难。
焦裕禄同志的故事散射出真、善、美的品性,显示出人间最淳朴、美好的感情,让人深深的感动。其实,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像这样的感人故事。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贪官,他们就怕自己在做官期间捞的少,根本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的利益,连百姓的一针一线都要剥夺,真是让人痛彻心扉啊!所以,我觉得对焦裕禄我们应该仰视,对那些贪污腐败、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我们要彻底的鄙视!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就在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这个社会多一些廉官,少一些贪官呢?当然了,在现代社会里,不需要你拿自己的钱来救济穷苦的人了,国家都有相应的政策,但是当官的起码得对得起自己的职位,“在其位谋其政”,不要食俸禄,不办事,更加可气的是还贪污腐败。所以,我认为,减少贪污的问题,要从教育做起,进行廉政建设。廉政建设是教育、监督、打击并重的,但教育是基础,尤其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经过廉政教育,小学生从小就会养成廉洁自律的好习惯,从而在中学、大学甚至参加工作后,一直延续这种廉政教育,那么对一个人的成长及正确的人生之路将起到潜移默化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消费因素、不健康的思想观念、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在影响着青少年。身为
教育战线系统,必须加强廉政进校园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科学、合理、适度地消费,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消费观。培养清正廉洁、为公为民的社会责任感,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第三篇:读廉政书籍心得
读一本廉政书籍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是我们党历来就坚守的铮铮誓言.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全党同志必须做好“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新的形式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领导干部保持廉洁自律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发展的新形式下,牢记“两个务必”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廉洁自律是党员干部的必备素质
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党强化自身建设,克服消极因素的重要举措.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从自己做起,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以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号召力,树立党和政府的崇高威望.从严治党,反腐倡廉,只要党员干部做好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就有了希望.这是因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由其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员干部是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巨大的影响.党员干部的腐败,所影响的是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生活.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望.因此,从党员干部抓起,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在惩治腐败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要正确对待和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切实做到管好自己,管好子女,管好身边的工作人员,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严治党,反对腐败,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本任务是要全面端正党风,把党建设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从而使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一些腐败现象逐渐侵入我们党内,侵蚀着党的肌体,腐蚀着一些党员干部包括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能不能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反对腐败,端正党风,解决党内的腐败现象,关系到党组织能不能得到纯洁,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无论什么形式的腐败现象,什么性质的腐败行为,其本质上都是侵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阻碍,破坏生产力的发展,都是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也都是违背了“三个代表”要求的.而腐败行为得不到惩处,腐败现象不能消除,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纯洁我们党的队伍,使我们的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回顾历史,不难看到,只要党风正,党的组织纯洁,党员干部能廉洁奉公,廉洁为民,能真正践行“三个代表”,党就会前进,就会发展,人民群众就会拥护和支持,党领导的事业就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反之,如果党风不正,党的组织,党员以权谋私,侵害人民利益,人民群众就会反对,党就会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就会遭受挫折.所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就是要严肃党的纪律,端正党风,使广大党员干部能立党为公,勤政为民,认真自觉践行“三个代表”.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陆
霞
第四篇:读廉政故事心得体会两篇
读廉政故事心得体会
1通过阅读廉政故事,认识到我们应该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
我们要坚持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干好工作。
1、要有务实的作风。
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2、要有实干的行动。
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3、要有实际的效果。
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只要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读廉政故事心得体会
2近日,我有幸拜读了《廉政故事》一书,其中《廉政奉公、两手清风----记人们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令我体会最深。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税务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或环境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先做人,再做官,且做官必须做事,做到思想和表现一样。说的和做的一样,人前和人后一样,有监督和没有监督一样,时时刻刻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努力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实实在在干事。
一要修身养性,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社会责任感、高尚的情操和勇于献身的品格,才能正确运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学习掌握科学理论,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什么必须坚持,什么必须反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在生活上要自奉节俭,精神上要锐意进取,工作上要兢兢业业,自觉抵制不良的风气侵蚀和影响。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自我提醒、自我告诫、自我警示、不断激励自己,尤其在无人监督、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恪守信念、砥砺名节、严格自律,真正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二要廉洁奉公,清清白白为官。历史和现实的教训都告诫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做官也要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只有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勇挑重担冲在前。决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五篇:读廉政故事启迪
读廉政故事启迪
新北关小学 李贵英
在读《康熙大帝》时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被称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让我着实感动,他廉洁一生,处处替老百姓着想,还深得康熙帝赞赏。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明崇祯十二年举副员,清顺治十八年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越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帝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蜚声朝野。清正廉洁是于成龙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他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他任罗城知县时是粗茶淡饭;任直隶总督时遭到饥馑,吃糠咽菜,同民众共甘苦。即使日子好过些,吃饭也是粗米青菜,人称“于青菜”。他认为,粗茶淡饭吃着香甜,粗布旧衣穿着随便。罗城百姓看到于大人生活过分清苦,过意不去,稍有馈赠,于成龙坚辞不受。他说:“我挣朝廷俸禄,有吃有喝,再拿你们的钱,岂非接受贿赂!”他认为,为官做不到清廉,民风自不能纯正。他离罗城时,把上级奖励的百两白银大部分用来周济孤寡老人和兴办义学堂。“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于成龙的清正廉明,自甘淡泊,终使罗城这个凶险之地得到彻底治理。于成龙不仅自律甚严是的清官,更是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他勤政爱民,把百姓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他最反对吃皇粮而不办公事的人。他要求自己做一个上对得起皇上,下对得起百姓的好官。他认为,身为衣食父母官不为父母的衣食打算,怎么能行?直隶旱灾严重,饥民遍野,于成龙含泪将湖北巡抚张朝珍送的枣红马杀了给百姓充饥。他甘冒死罪开仓放粮,以解救千万饥民。于成龙去世后,人们检点他的遗物,只有一件破袍和几罐盐豉,真是“清风两袖朝天去”。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痛悼一代清官的离去。灵柩归葬故里时,江宁数万仕民步行二十里在江边伏地痛哭相送,哭声盖过了滚滚东去的江水声。康熙感叹“居官如于成龙者能有几人”,称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谥号“清端”。
廉政,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之背道而驰的则是遭人唾弃的腐败。常言道“妖雾弥漫的地方必有妖怪,歪风邪气盛行的地方必有腐败。”腐败成风的清政府时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官场的真实写照,从最高统治者皇帝一直到下面的各级官僚,几乎无一不贪。军机大臣和坤当政20年,大肆贪污受贿。家产值白银10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20年的财政收入!满清末年腐败更盛,官僚们疯狂受贿、贪污,大肆占有土地,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的局面。在这样的近乎疯狂的腐败下,民不聊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清朝统治者由腐败走向了覆灭,其实何止是清政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廉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安定与公正的保证。试想,假若没有海瑞、包拯、西门豹、刘墉……一系列为民做主两袖清风的清官良臣,那君主何以安民?民又何以服君?《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讲的就是官之廉政对于国对于民的重要意义。廉政,永远都是不过时的美丽。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就“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以示哀悼,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但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致唁电唁函,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更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降半旗的行动竟完全突破了联合国《旗典》中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国内的人民也早早的从四面八方赶到首都,浩浩荡荡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成为千古佳话。
那么,是什么让周总理如此受人民爱戴,被政界敬仰呢?答案毫无疑问,是他的廉政。
像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不畏黑恶势力的任长霞、情系西藏无悔的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
相比之下,那些靠吞噬国家和人民财产来达到一己之娱一己之利的历史蛀虫们,实在是令人心生厌恶与痛惜!在交杯换盏中迷失,在物欲横流中沉沦,在莺歌燕舞中堕落的那些以权势而为所欲为的贪者,和那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昏君恶吏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谓“骄、奢、淫、逸,所自邪也”那些不顾党和国家,只知一味的滥用职权的贪官污吏们,也必将被送上道德的法庭,接受法律的严惩!要知道,权力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和国家的器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官,才是人民群众真正敬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