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1.捷蓝航空:采用‘家包’方式,不公开招聘,机票预订工作包给家庭主妇。雇员在家中工作,既完成了机票预订工作,又没有耽误照顾小孩和家里。感受:公司和个人可以把工作承包到任何地方。
2.早期的因特网:主机之间只能交换文件和电子邮件,并且需要使用相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个人电脑,Windows和局域网的普及,Tim Berners-Lee设计了万维网。Vint Cerf和Bob Kahn发明的因特网主要是解决如何找到联网的计算机,怎样发送和接收小的信息包(IP包)的问题;万维网主要解决如何找到各种文件、声音、录像等信息的问题。浏览器的出现使得一般用户可以真正操作网络。由于早期的个人电脑和主机之间不能联网,因此路由器便诞生了。感受:网景的浏览器是最早出现且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是一方面,微软在浏览器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程序员,另一方面,网景扩张的太快,战线拉的太长,导致最终网景的失败。
3.工作流软件:信息交流在三个层面,即人和人之间,人和机器之间,以及机器和机器之间进行。eBay是C2C网上交易平台,但是真正使得它发展起来的是PayPal支付系统。PayPal创建于1998年,到2002年eBay想要推出自己的支付系统Billpoint时,顾客的意见是:“我们想要的是大家正在用的标准化PayPal,而不是你们的那一套,别跟我们作对了。”于是,eBay收购了PayPal,因为用户欢迎它。感受:在市场经济中尤其网络中,第一个出现的创新一般都会火起来,但是跟着做的基本上都失败了,芙蓉姐姐只有一个。因为第一个就是标准,用户心中的标准。
4.服务取代软件:新的互联网公司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用户不必购买软件,也不必安装相关软件到自己的电脑中。利用AJAX(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技术,一种提供处理更多和更复杂网上业务的技术,使得管理工具软件、数据、照片等不再保存在用户的电脑中,而是存放在一个网站的服务器中。用户则向公司每月支付服务费。感受:在线软件服务是一种创新的经营模式,加上无所不在的网络平台和不断发展的软件新技术,产生一个新的应用和商机。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使你拥有独特的能力,并通过专有的算法,软件或系统,以及经营管理模式表现出来。
5.开源与上传:更多的人可以创作自己的内容,或者合作创作内容,如开源社区;用户还可以上传自己的内容,如博客。与下载相比,上传的诱惑是无以形容的。因此用户不再仅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对软件行业来说,传统的商业软件依靠用户购买,还有依靠在线网络服务形式的租用软件,以及免费的社区开源软件。Linux是不能出售给用户的,但是红帽公司可以对用户提供有关Linux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这是允许收费的。感受:在新网络时代,用户会从一个静止的、被动的网络参与方式向主动的网络参与方式转变。上传就是让用户来生产,但是上传的信息中会有一些不负责任和欺骗性的言论,内容的审查和管理是个难题。
6.外包和内包:为什么印度承担了大量的美国软件外包业务?因为在网络泡沫的繁荣期,美国的软件开发人员大多被网络电子商务公司挖走了,印度的软件开发人员于是成为替补。当网络泡沫破裂的时候,幸存下来的美国IT公司资金短缺,此时印度的软件工程师却有利于降低成本。中国则是离岸经营的首选,因为中国的工人成本低,基础设施也比印度好很多,但是随着资源、人力成本的逐渐提高,终有一天中国的制造业成本不能再降低了,并且随着技术发展和生产率的提高,会失去大量的制造业就业机会。参照发达国家走过的路,那个时候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内包是一种水平合作和创造价值的新形式。假设你的东芝笔记本电脑坏了,你要他们维修。于是东芝公司要求你联系UPS联邦快递,它负责将你的笔记本送到东芝维修中心。但是事实上,UPS并没有把你的笔记本送到东芝公司,而是交给了UPS公司负责电脑和打印机维修的站点,维修人员是东芝公司认证通过的。这是东芝公司和UPS的一种水平合作。内包是一种第三方管理的物流方式,不再是一种买主和卖主之间的关系,它要求UPS和它的客户,以及客户的客户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甚至UPS可以代客户收货款。感受:一个团队或公司拥有的资源越少,为了生存就必须尽力开发自己的潜能,挖掘潜力寻找创新灵感。开展水平合作时,必须能够为对方创造价值,完善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和各方共赢。
7.搜索服务:Google的目标是方便人们获取用各种语言表达的知识,实现全球知识共享,使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依靠各种设备找到世界上的任何信息。
它能够更准确的按照点击率的多少对网页排序,并过滤掉那些虚假的网页链接。获取信息不仅是搜索知识,还可以寻找朋友、支持者和合作者。Google对用户免费,但是商业盈利模式是一种有目标的广告方式,按照用户搜索内容后点击广告的次数向广告客户收费。有一种搜索引擎优化师的职业,目标是研究和破译Google等搜索引擎的算法,以便使自己的公司网站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排名更加靠前,他们是一群数学狂。感受:由于Google可以搜索到个人的所有信息,因此你的信誉会很早就记录,并时刻展现在别人面前。马克*吐温说:“永远都要说实话,只有这样才不用记住你所说过的话”。
8.网络技术:第一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性能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输入输出能力。光缆传输能力,一根光纤每秒钟可以传送1太比特。第二是即时信息和文件共享方面的突破,即P2P模式。第三是IP电话技术。VoIP让电信公司按照时间和距离收费的日子不能持续很久了。第四是无线技术和设备。通过移动通信使得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可以和其他人共享信息、控制设备、通信。实现人和人之间,计算机之间,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感受:只有当一个新技术或者新的技术平台与新的经营模式、生产流程、管理方式结合后,创新的结果才会更有效。一个人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和倾向对他看待事物的方式影响很大,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进行合作,而胜利者将是那些能够最快地学习模式、流程和技能的人。不管是在生意场上还是生活中,一个人的性格、人格和人际关系都比聪明更重要。那些容易引起人们注意,讨人喜欢的人更容易成功。
9.互补产品:市场上存在互补产品,比如纸和笔,当纸张需求增加时,笔的数量也会跟着增加;在提高纸张质量的同时,也应该提高笔的质量,即互补产品的同步提高。感受:人们通常认为该发明的都已经发明出来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创新可以从寻找现有产品的互补产品方向进行思考。理解客户真正的需要,如何让整个经营和生产链,以及合作伙伴更有效运作,同样可以作为创新的思考方向。
10.人才:当今需要复合型人才,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可以不断承担新的工作任务。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纯粹后台技术工人不再吃香,具有较强交往能力的人才会更
有价值。做一个出色的讲故事者,能够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给别人,让人听懂。知道该对客户讲什么,怎么讲,让客户得到的信息越多,效果就越好。传统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把它分解成各个部分,逐个解决,现在还需要掌握综合的分析方法,就是把分散的东西综合起来,从整体入手进行分析。例如思考我们业务的时候,需要考虑客户的业务,以及客户的客户的业务相结合起来。感受:考虑产品及技术领域,需要考虑三个。一个是现在精通的,一个是与现在的领域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个就是下一步要涉足的。
11.学习:大学毕业生会成为两种工程师,一种是创造型,另一种是操作型。创造型工程师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操作型工程师通常接受同事、技术人员的教导,具有文凭,也可能具有基本知识技能,却没有能力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显然,操作型工程师很容易被替代。首先,学生需要培养自学能力,即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第二点是要有好奇心和激情,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和学习了解的激情。第三,需要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具有讲故事的能力。美国文化中具有敢于推翻旧事物,立刻行动;哪怕白手起家后又沦为破产,依然会一切从头再来。人的本性是非理性的,且极易传染。一个好的例子胜过一千个理论,除非迫不得已,人们不会主动改变自己。感受:需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和企业家精神。学生缺乏创造力,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在进行任何创造之前,应该先深入理解现有的东西,只有在这些基础之上,才会有创造性发展。
12.公司:一个公司即使很小,在市场竞争中要能够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要掌握了一项核心技术,就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和那些大块头竞争。要研究自己公司的架构,每一个部门、每一种功能都要被仔细分析,是占用公司的成本多还是赚取的利润多,是公司的一项核心竞争力还是别人都可以做到的,别人在做的时候是否比自己的成本更低,质量更好,更有竞争力。有一种境界是把客户变成公司不用支付工资的雇员,让客户为公司分担工作,同时还要让客户为公司支付费用。星巴克咖啡全球闻名,它完全可以在它的菜单上列出1万多种不同的咖啡口味,但是它让顾客按照自己的口味来调配咖啡,因为这样会让顾客感受到自己可以拥有更大的掌控权。
早期星巴克不卖豆奶,但是有一天顾客调配自己咖啡时提出这样的要求,于是到今天,星巴克出售的所有饮品中8%是豆奶。以前IBM在计算机领域具有垄断地位,于是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当IBM停止听取客户意见时,它便停止了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是支撑其商业经营的关键力量。仅仅围绕产品设计和销售制定的战略是没有意义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应客户所需,想客户所想。感受:让宽容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因为宽容是彼此信赖的前提,而彼此信赖又是创新和企业精神的基础。一般的公司如果有25%的业务具有核心竞争力,有战略性及与众不同,就相当不错了。因此可以将自己不算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将自己不可能做的最好的功能进行外包或者合作,从而使公司更快地成长壮大。最好的公司是最善于合作的公司,无论是公司内部的合作还是公司之间的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完成更多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效益。如今,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还包括结盟的能力。
第二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平而不坦
——读《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与《凌志汽车和橄榄树》有感
世界是平的。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著作《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写道的那样:由于电脑、互联网等通迅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信息传递的成本急速降低,从而打破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地理阻隔,每个人都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合作,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会发生史上空前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正在无情地推进着。
然而世界平而不坦。读完《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洋洋洒洒500多页的书,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接触,在面对这个所谓“平”的世界时我却不平静了。这个世界被一群开着碾压机的人无情碾过,所经之处不再有缤纷各异的花朵和各具特色的芳香,剩下的更多是千篇一律、精心设计的标准,然后那些司机回过头看着被碾平的世界,向周围还没有轮子高的人们露出了难以解读的微笑。一如作者在姊妹书《世界是平的——凌志汽车和橄榄树》中的观点:“凌志汽车”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它将人们带入一个对全球化经济理解新的道路中;相对于这种理念,“橄榄树”则代表更传统的家庭、民族、地区性、传统文化等更为传统的因素,它们为人提供内心需求中稳定的一面。
一、记录和揭示时代的巨变
读这两本书,你会发现真如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果你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与《21世纪简史》这两本书放在一起时,你将会发现全球化划分为三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从1492年持续到1800年,即全球化1.0版本,“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劳动力推动着这一阶段的全球化进程,这期间世界从大变为中等;第二个时代可称为2.0版本,这一时代从1800年一直持续到2000年,中间曾被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从蒸汽船、铁路到电话和计算机的普及,这期间世界从中等变小;3.0版的全球化是从2000年开始的,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软件的不断创新,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这新一波的全球化正在抹平一切疆界,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作者试图通过全球化这个维度来解析社会的巨变,以及我们这个时代未来的变迁,史诗般地记录了社会的变化和声音,以解析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在和未来。
二、争斗: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永恒主题
全球化并不是就是鲜花盛开,完全的竞争也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竞技场。因此对全球化的评价也分成两级:赞成全球化的人强调的是机会均等,反对全球化的呼声强调的是利益均等。因为一个“机会均等的公平竞争”,有时是极不公平的。就像不同国籍的学生去哈佛、耶鲁等名校就读的难度也是不同的。
“凌志汽车’是全球化的象征和缩影,代表了全球化的技术与经济,也正是这股力量让世界扁平化,用全球史观的角度解读便是一种文明的碰撞和冲突。“橄榄树”而橄榄树则是和平的象征,它意味着国家、民族、宗教、语言和家园,相对应,橄榄树象征着固定,植根于一处的本土形象。
今天,任何希望繁荣的社会必须不断地努力建造一辆高标准的“凌志汽车”并将它开出去,走向世界。但任何人都不应该心存幻想,认为只要参加全球化经济活动,他的社会就会健康了。如果参加全球化经济活动要以国家被同化为代价,如果参加的个人认为他们的“橄榄树”的根被全球化体系破坏了,或被冲掉了,这些“橄榄树”的根就会被激怒,他们就会起来反抗并阻止全球化进程。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一条这样的新闻:英国一位9岁的小女孩在股东大会的听众发言中要求首席执行官唐·汤普森停止“欺骗儿童购买你家食品”,批评麦当劳刻意绕过家长、直接向儿童推销产品的做法。没有“凌志汽车”的国家绝不可能强大,也不可能走得太远;没有健康的“橄榄树”的国家也绝不可能有牢固的根基或全部的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所以保持它们之间的平衡要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
我本人也觉得,全球化无论好坏,可能是现代化无可逆转的趋势,不过现在为此做好准备的,大多并不是穷国,因此这种骤然放开的格局,最终造成的也许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对他描绘的这个新世界,我很难立刻鼓掌欢迎,对不少弱势的人群来说,这个前景未来也许使自己越竞争越有力,可第一关太难了,他们也许还没进门就倒下了。
全球化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经济、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每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的方式。不论是政府部门、商业部门、社会部门、各行各业的管理者、员工还是自由职业者概莫能免。弗里德曼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世界未来的趋势和方向。
世界平而不坦。最后我还是想用一句官方的话来结束:“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又能使周期性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全球性;它既能提高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又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贫富分化和不平等;它既能为人们带来经济福祉,又可能产生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它既能增强人们之间的相互依存,也会引发各种暴力、冲突甚至战争。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
第三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在宁波大学成教学院参加浙江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初中校长班培训期间,我的身边带着一本书,这是我半年前从新华书店购得但一直没认真读的一本畅销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用了4年时间写成的一本重点论述“全球化”的专著。现在,利用这段“闲静似水”的日子,我看完了这本书,虽然我依然认为我并没有读懂这本书,但似懂非懂之间,它让我思考了很多,收获不小。
弗里德曼在书里用生动的故事、已有的术语和概念,描绘了全球化这种体系。他突出了“凌志汽车”和“橄榄树”的冲突——全球化体系和文化、地理、传统以及社会的古老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他还详尽地叙说了全球化在那些感觉到全球化残酷性的人群中所产生的强烈反作用。他清楚地说明了应该如何才能保证这一体系的平衡。他的观点是:全球化不只是一种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短暂的趋势。它是一种取代冷战体系的国际体系。全球化是资本、技术和信息超越国界的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一个单一的全球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全球村。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是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或者认识调动出来与之进行一个广泛的对比,确实感到经济全球化汹涌而来,同时也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
弗里德曼不愧是记者身份,他用几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胆的想象来解读全球化,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点象在看电影,也有点象在读一篇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但读完之后,冷静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读到作者本身并不是经济学家,因为他对经济全球化的解释比较大胆。
我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来源于传统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了解费尔巴哈和黑格尔是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开始的一样,但这一点并不妨碍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认同感。按照马克思的理论,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技术,而我们平常眼见最多的东西--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乃至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均来源于和决定于我们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是人类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过去、今天和未来。在原始社会,一切愚昧和文明均产生和决定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尽管他的表现方式千差万别或者说今非昔比,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并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同样如此。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时空感消失了。我们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内贾德坐在同一条板凳上。这就是技术,把这个世界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弗里德曼指出,由于市场的全球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使这个世界的经济敏感得比流感来的还快,比禽流感的传播还要迅猛。有点像“蝴蝶效应”。或者你仰天长叹一口气,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飓风。你跺一跺脚,就引发了“东南亚海啸”。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千丝万缕,越来越荣辱与共。由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可能我们已经不能辨别世界500强企业到底是哪个国家的。
弗里德曼对环境问题表示了高度的关注,指出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但同时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还是得靠科技,人类必须走一条科技进步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道路。
因为并不从事于经济领域,我是读不太懂这本书的,但还是收获了紧迫感。深感国家要强大,要走出狭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场徘徊的囹圄,还是得靠人才。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浪潮,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战略型的人才,无疑是个巨大的硬伤。企业缺乏全球化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经济发展浪潮中浮沉,国家缺乏全球视野的人才,就难以在世界范围内把握自己的命运。此时此刻,我更深秋的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具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工作就是明天国家的实力。
当前,中国正在走一条科技兴国的科学发展之路,这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不二选择。中国也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教育变革。在培训的这段日子里,我们听了很多讲座,有教育领域的,也有经济范畴的,有管理经验的,更有教育思想的,我们的教育该何去何从,哪些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哪些又是我们必须变革的,经济已经是全球化了,教育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也会全球化或者已经全球化了吗?教育的全球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又什么区别吗?具体到我们每一所学校,具体到我们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该以怎样的时代眼光和国际眼光去审视?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参与二十年后的国际竞争吗?当然,我无法对这样的大问题做出回答,但我们需要这样的思考,这就是《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
第四篇:《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世界是平的》读后感
这本当前畅销全球的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书,并不是一本完全的理论书籍,相反它可以让你在阅读的乐趣中了解经济全球化,并使我们这些热血的90后一代能够站在时代的浪尖感受着今日世界奔跑着的辉煌。
本书把全球化的演变分成了三个主要的世纪元。这三个世纪元分别为全球化1.0,全球化2.0和全球化3.0。在这三段时间里世界由大尺寸缩成中尺寸,又由中尺寸缩成小尺寸,最后缩成了微小。进入2000年以后,世界进入了第三阶段,这一切都将对国家,公司和个人产生深刻影响。而且推动全球化的力量不再来自国家,企业,而是来自个人。在3.0里,个人的力量将不断增大,不但能进行全球性的合作,还能参与全球性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忽略了人才的发展是没有前途可言的。
全球化的发展首先为我们带来了资源的共享,正是有了它的存在,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分享各种信息,共同使用从软件到各种科技产品等等一系列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方便的资源。弗里德曼说资源开放运动不会消失,也许才刚刚开始,它的触角将延伸到更多的产业中。不仅如此,世界科技的发展更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电子邮件,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仿佛被一张千丝万缕的大网连接在一起,瞬间实现沟通。这真的应了那句古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界正在一天天变得平坦,尽管它带给我们的正负效应同时存在,可能还会十分明显,但是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应该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着世界的变迁。
作为当代大学生,深感这种世界全球化的进程所带来的紧迫,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商业的飞速发展无疑不是对自身发展的一个严峻挑战。要想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抓住世界飞速发展的潮头,就必须拉近与世界尖端科技的距离。
有人说:中国需要诺贝尔获得者,但更需要比尔盖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使我们与世界的联系不再有任何阻碍,跨越万水千山,大洲大洋的联络也已经使我们与世界成为一体。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需要我们与世界各界联手共同创建的科技大舞台。在这个每天都以新姿态出现于世人面前的大舞台上,更是提醒着我们要不断地超越过去,每天都升起新的太阳。事实证明,企业如果缺少这种全球化视野的人才,便难以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胜出,国家如果缺少这样的人才,便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重重考验,从而便无法决策自己在未来的命运。因此一个人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个人行为,而是有可能会牵动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
总览全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超乎寻常的紧迫感,闲庭信步似的工作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作为90后一代的新新人类,要想在未来的潮头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不断地让自己接受新知,不断地升华,随着全球的脉搏一同跳动,将自己同全球化的世界联成一体,去完成未来的使命。
中国在2000年加入WTO,这一结果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们中国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也有了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国同行业者带来的挑战。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问题同在的历史关头,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才是面对“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智的选择。
正像作者在书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内涵,是每一个劳动者将逐渐对自己的饭碗、风险和经济安全负责,而政府和企业只是帮助人们形成这种能力。”因此,我们惟有不断的学习,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则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抛弃,被国际规则所淘汰出局,这对民族、对自己只是一种悲剧,没有人会因此对你怜悯和关心,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发展的规律。
第五篇:世界是平的_读后感
世界从未如此之小
--------读《世界是平的》有感
姓名:潘致铮 学号:09381066 班级:09网工
“在我们睡大觉的时候,世界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世界正在被快速的摊平或铲平,全球化也正在进入继国家全球化、公司全球化之后的全球化3.0时代,即个人全球化时代。”刚开篇,本书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便真真切切地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在以惊人的速度变平。本书从印度班加罗尔开始讲诉现代科技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如何将这个世界上人与人,国与国,文化与文化之间连接起来。他们是如何协作共同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托马斯·弗里德曼把全球化进程划分为3个伟大的时代:第一个时代(全球1.0版本),从哥伦布起航开启世界贸易开始,这一时期全球化是由“国家”的力量在拓展,世界变圆了;第二个时代(全球2.0版本),这一时期“跨国公司”扮演着全球化的重要角色,世界变小了;第三个时代(全球3.0版本),这一时期的全球化将以个人为主,在全球范围内合作与竞争以至将世界变为平地,世界变平了。
书中的观点认为,世界变平了,在全球化3.0时代,个人取代国家和公司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和想象力,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可以为你所用;世界变小了,从小型变成微型,“光缆把全世界都连结起来,在没有刻意计划下,班加罗尔成了波士顿的近郊”;竞争在加剧,几乎所有的生产乃至服务都可以外包,借助外包,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竞争与合作,因为竞争与合作带来了整个世界的变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播。
接下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下本书的中心:世界是平的。
一、世界是平的,这是个什么概念?(是什么)
1、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人与人之间距离缩短。于是,从几何的角度来看,把球的表面无限细分,就形成平面„„
2、无障碍沟通。平的另一个意思是没有障碍物,由于互联网和各种传输协议的出现,抹平了人们沟通之间的障碍,于是,世界变成一个没有障碍物的平面。平的世界„„
3、产业链的延伸。外包业务的出现,使得产业链向外延展,越来越成为线性平面。
4、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当信息充分共享,没有什么不可能。当复杂的事物只用0和1的数字表达,所有的表达方式变得单一化和标准化之后,复杂的事物的传递都变成简单的数据流,正如阿拉伯数字世界通用一样。统一的数据流也让这些复杂的事物的魅力展现在众人面前。
二、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一变化?(为什么)
1、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主人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看法,监督他人并接受他人的监督,影响他人并被他人影响。受世界上其他与自己相距半个地球甚至更多距离的人的事的影响。人的影响面扩大,受影响面扩大。
2、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正是刚才主人翁精神的指引,使得人们在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上传方面努力不懈。里面提到的金矿开采的事例让我们看到民众的巨大的创造力。
3、提升了全球总体福利。正是因为打破国家界限,资源在全球内自由流动,奔向利用率最高的地方。当把全球看做是一个整体社会,每个国家做最擅长的事情类似社会分工。于是,总体社会福利增加。
三、不同国家和人们是如何对待这一变化的?(怎么办)
1、如果把全球经济作为一个统一体,把全球当作一个大社会,每个国家就是这些社会中分别扮演角色的不同的群体。从追求经济效率和产业分工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在全球范围内找到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生产效率,那么,整体的生产成本就能降低。于是,大量资本拥向这些地方,大量劳务和产品从这些地方输出。当一个公司建立起全球的产业链和物流供应链,它就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对最低的劳动力成本进行搜索,从而获得更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比如沃尔玛。中国
和印度成为了外包业务的集中地。雇用同样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产业工人,在中国和印度的成本与在美国的成本相比,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差距。于是,外包业务越来越多,国家的界限逐渐模糊,价值创造由垂直转为水平。
2、对于中国印度来说,外资的进入在国内创造了许多的就业机会,也可能通过进行OEM(代工生产)学习技术为未来的ODM(原始设计商)和OBM(自有品牌商)做准备,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是其中一个例子。但从整体上说,中国和印度目前仍处于全球价值链偏低端的部分,对全球经济价值提高的利润分享仍较低,大量的劳动力成本被低估,这是残酷的现实。解决办法只能是提高自身创造价值的核心能力,比如技术专利,经营模式等等。这些核心创造能力,往往难以复制,不可模仿,也是未来占据产业链高端的筹码。
3、对于美国来说,大量业务外包或被计算机取代,美国国内的就业岗位在减少。大量仅仅具有一般机械式的操作手艺的工人的工作被机器取代,他们只能选择更低的工资或是继续地学习和提高。
4、人们工作地点的变化。上个世纪美国移民潮的狂热早已被信息时代的平坦世界冷却。不论在世界哪个地方,都可以为另一个地点工作。比如:坐在印度的家里,打开电脑,通过通话软件和工作流软件,就可以为一名美国小学生进行高中辅导,而这些,早就已经在平坦的世界中变成常事。因
此,原先许多梦想去美国工作的人已经放弃这个决定,因为在居住地就可以申请到同样的职位。这一方面是外包业务的出现使得世界很多地方的人都可以方便地像在其他地方一样工作,另一方面就是视频和通话软件的出现,它让世界近在咫尺。
读完本书,可以隐约看见作者将地球整个展平后的蓝图:我们从前乘坐公共交通,到各个商店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而现在只需上网点开淘宝网,敲下几个按键便大功告成。我们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大事,联系朋友亲人,上网冲浪,网上阅读文章,远程接受教育…诚然,全球化给个人带来的利益不言而喻,但是作为这些快速变化的代价,我们,或者说我们的国家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看看我们的广州,还有清水么?蓝天呢?深圳,我的家,正最好的诠释着以环境换经济是个什么样子:曾经用来打渔的深圳河,现在早已成为了第一大臭水沟。经过它时,即使坐在公交车里也要被熏得头晕目眩。世界工厂的确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机会,可是反过来,看看曾经蓝蓝的天空碧绿的河水,让人不禁感叹:全球化到底是福音,还是诅咒?
最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日益强大的中国是否还是安于扮演产业链的低端角色?我们曾经的发展,更多是靠的污染+廉
价劳动力+资源浪费。世界被工业信息技术碾平的那一刻,也许就已经确定了各个参与全球化这个游戏国家的角色。作者说美国不用担心失业问题,而是要着手于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结构,升级为高科技低污染产业后,将原本污染大,附加值低的产业就转移给别的国家。而就中国而言,我们已经扮演这个“别的国家”角色很久了,产业创新步伐跟不上,所以我们仍在做这些产业。
在世界越来越小的今天,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小。如果再不积极寻求角色的转换,那么只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