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学社征文:学会去爱他人
学会爱
05服装二班 潘翠艳
爱,是世界最美好的字眼,人类最熟悉的字眼。它象征着浪漫、象征着幸福,象征着温馨,象征着期待……可是爱在哪里?我默默寻觅着。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站在车道上,车上的认人客挤挤拥拥,如河流不断,但老翁用双手圈住自己的妻子,用瘦小的身躯挡着身后人流的挤拥,小心的保护着自己的妻子,妻子在自己的丈夫的保护下,站的很稳定,老翁的双手依然圈住自己的妻子,依然小心的呵护着自己的妻子,老翁他那不健壮的臂弯,充满了温馨与宁静,流溢着浓浓的爱意,站在一旁的我,鼻子一酸,爱竟是如此的浪漫。
汽车站的一张长椅上,一位沉默的中年妇女在那静坐着,她每天都坐在这张长椅上,目光总注视着一辆一辆从她身边擦肩而过的汽车,从目光中看到霞光是等着远方的亲人,但每每都令妇女失望,她的目光却仍旧不变,从那眼神里看出的那一份爱是充满了期待。
儿时,总避免不了病魔,每当病魔向我入侵时,身边的妈妈总会无微不至的照顾我,在旁驱寒问暖,还经常用她那粗糙的大手轻轻抚摸着我的额头,令我感到一股暖流从心中走出,顿时,会满眶热泪,现在,会想起才觉悟,那时的爱是多么温馨、幸福。
我,终于明白了爱,找到了爱,爱,人人皆知,人人拥有,但它并非人类想象得如此简单,我们要学会真正的爱,学会爱每一个人,学会珍惜每一份爱,因为爱是至高无尚的。
爱是如此的浪漫、温馨、永恒……
第二篇:教师要学会去等待
教师要学会去等待
一、等待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工作中,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思想道德、纪律行为、人格尊严等各个方面对学生施以教育影响,一定要懂得尊重学生。因为他们的智力因素和知识水平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文所述,即使是有着丰富知识与阅历的各行各业的成年人对别人所述的事迹都不可能一下子领悟过来,因为报告人的经历未必人人都有。人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体验、感悟,才会产生共鸣。更何况现在的学生?现在初中以下的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实在太少了,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许多本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情多由大人帮他们做完了,就连最简单的买本子、买笔之类的小事都让大人做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就是“家庭——学校”、“学校——家庭”,而课外生活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看电视机”,或者整天上网聊天和在电脑上长时间地玩游戏,把大量的宝贵时间都消耗在追捧电影、电视明星的狂热和毫无意义的电脑游戏之中。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却逼着孩子去学一些诸如弹钢琴、练跳舞、学唱歌、学画画、练奥数等孩子不愿做的事情上,而真正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课外读物、获取丰富课外知识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了。正因如此,现在的初中学生知识面相当的狭窄,教师要让他们懂得一个道理,明白一个意志行为的对错,讲完之后,确实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从人格意义上来讲,这种等待其实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因为青少年学生血气方刚,自我意识、自尊心理特别强烈,他们渴望被人理解、受人尊重。老师教育学生之后,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内化,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会在老师的等待中感受到这种尊重,内心自然会有所触动,很自然地会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信任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信任感之后,才会接受老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辛勤劳动才会在学生身上取得功效。
二、等待是教师管理的艺术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语)
有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可谓不负责任,不可谓不尽心尽力。他们的工作非常投入,很希望学生学好,做好,成为一个个优秀的学生,一旦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或者为法违反了什么规定,就急于训斥学生,或者急于给学生讲一些大道理,迫切地希望他们能立刻明白道理,立刻改正过错。更有甚者则是指着学生的鼻子大声责问:“你明白了吗?”“听懂了没有?”“知道错了吗?”“要不要改正?”等等一连串的逼问,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作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讲授各种道理时要懂得宽容,学会等待,在教育教学中讲究艺术。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理解、去消化,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如果急于求成,往往欲速则不达,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形成了逆反心理,他们就难以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容易造成自我放弃或与老师对着干。这样就与我们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驰,与我们要达到的愿望完全脱离。教师的工作则变成精力心血时间投入许多而收获却微乎其微的局面。这一点尤其是在做中下生工作时更为显著、突出,容易使教师对工作产生厌恶情绪,总觉得付出那么多却没有功效,特别想放弃,或者对工作失去信心与热情。这就要求我们的科任老师、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的教师,要讲究工作的艺术,学会等待。在等待中去发现学生的转变,发现学生的进步,从而寻找教育的契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我们的工作能有序有效地开展,长期地保持我们的工作信心与热情,成为一个真正受学生喜爱的教育工作者。
三、等待是教育教学的策略
在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知识、领悟道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发生过错。这时教师切忌大声呵斥,当着众多学生的面批评他,挖苦、讽刺他,也不能默然置之,放任不管,而是要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有效的管理引导。一方面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悉心关怀,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使他们的内心受到震撼,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引导,乐意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讲授的道理。第二方面是教师对待学生要满怀热情,不能因为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嫌弃他,厌恶他,或者完全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教师应该春风满面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有平等的受教育受引导的机会。特别是对待有错误、过错的学生更要懂得等待,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对他们抱以满怀希望与期待。告诉他们老师在等待着他们的进步,燃起他们心中奋斗之火,让他们能够信心百倍地与其他同学一起抬起头做人,平起平坐地学习。第三方面教师要特别有耐心,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启发他们说出心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这样就不至于使教师处于被动的等待,而是积极主动地加以引导,耐心地等待他们的觉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切莫大惊小怪,更不要视作洪水猛兽。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朵美丽的浪花,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通过比照,捕捉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学会等待。在有意识地创造各种教育机遇中等待,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进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亲子教育:让孩子学会去表达爱
亲子教育:让孩子学会去表达爱 本文摘自:广州早教全优加
批评与鼓励要二八分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子里,跳蚤一下就能从杯中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子上盖上一个透明盖,跳蚤仍会往上跳,但碰到几次透明盖后,碰疼了,慢慢地就不跳那么高了。过了一段时间,将透明盖拿走,发现那只跳蚤仍旧只跳那么高,它已经永远跳不出那个杯子了。
在讲座中,亲子教育专家用这个心理案例作比喻说,如果孩子是那个杯中的跳蚤,家长的负向教育就像杯子上的透明盖,限制了孩子的成长和潜能的发挥。假如家长长期对孩子采取负向教育的方式,孩子很容易对自己丧失信心,再也没有勇气跳出那只杯子了。她说,成人对孩子的教育一般分为两种,正向教育和负向教育,一般对孩子的正面教育要大于 80%,负面教育必须小于20%。
“赏识你的孩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不要用负面的话语,让他变成那个可怜的杯中的跳蚤。”亲子教育专家说。
“成功箱”盛满点滴进步
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亲子教育专家当然也不例外。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亲子教育专家逢人便夸奖自己的孩子:“我儿子特别听话,从来不惹我生气。”当着孩子的面,她更是毫不吝啬赞美的话语。有朋友到家里做客时,亲子教育专家会说:“你看我的儿子,回家总是先写作业,从来不到处去玩。”客
人越多,她越这样说。在她经常有意无意的夸奖下,儿子越来越自觉,果然如她所期望的那样,一直都很听话、懂事,很少惹她生气。
亲子教育专家还给儿子准备了一个“成功箱”,里面装进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就和进步。成功箱里的第一件东西是儿子1岁时画的一幅画,一根歪歪曲曲的直线上勾了几个不规则的圆圈,那是一串冰糖葫芦。曾有人问亲子教育专家:“这也能算成就吗?”亲子教育专家自豪地回答:“1岁的孩子就知道冰糖葫芦是由棍跟圈组成的,就已经很棒了。”儿子上幼儿园了,亲子教育专家为他制作了一个成功表,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都用象征性的东西贴上去。如今,儿子的“成功箱”已装不下了。
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的优点,展示孩子的优点。亲子教育专家说:“孩子的优点可以无中生有,可以引导栽培。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一些家长没有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
“孩子,你是最棒的。”
芸芸和兰兰住在同一个小区里,两人都刚上一年级,是同班同学。一次数学考试,芸芸和兰兰都得了98分。放学回家后,芸芸兴奋地告诉妈妈:“妈妈,我数学考了98分。”妈妈正在炒菜,头也没回,心不在焉地问:“你们班几个考100分的?”芸芸愣了一下,小声说:“四个。”“那你高兴什么呀?下次要考100分,知道吗?”妈妈提高了声调。“知道了。”芸芸应声,垂头丧气地悄悄走出厨房。
兰兰告诉妈妈这个消息时,妈妈也正在做饭。听了女儿的汇报,妈妈赶紧放下手里的活,转过身惊讶地问:“你说什么?”兰兰似乎被吓了一跳,怯怯地说:“我数学考了98 分。”妈妈笑得特别灿烂,开心地说:“兰兰,你真棒,真优秀,刚上一年级就考得这么好。妈妈今晚加几个菜庆祝一下。”“我们班有四个同学考了100分呢,我下次一定要考100分。”兰兰信心十足地向妈妈保证。亲子教育专家用这个案例来说明激励孩子主动性的重要:同样是“下次要考100分”,芸芸是在妈妈的呵斥声中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的,兰兰则是在妈妈的赞赏下主动地产生了这样的动力和愿望。得到激励与成功,会变得主动,得到打击与失败,会变得被动,与成人相比,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要学会告诉孩子:“相信你是最棒的。”
“蓝丝带”的哭泣
亲子教育专家给家长们讲了一个蓝丝带的故事。
二战结束后,美国一对夫妇接到参战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说,他即将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他希望能带一个缺少一条胳膊和两条腿、但曾救过他生命的战友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们犹豫了:“孩子,你回到我们身边不容易,不要再让这样一个残疾人来打扰我们安静的生活了!”儿子在那头默默地放下了电话。几天后,这对夫妇接到部队的来电,对方说他们的儿子自杀了。焦急的夫妇赶到医院,护士揭开盖在他们儿子身上的白床单,父母惊呆了:安静躺着的的确是自己儿子,但他却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两条腿……儿子的手腕上绑着一根蓝丝带,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为了你们晚年的幸福,我选择了离开。”
故事讲完了,报告会现场传出低沉的哽咽声,不少母亲的泪水忍不住夺眶而出。亲子教育专家说,孩子是父母最大的财富,不论是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残疾,父母都应该坚定不移地支持、帮助他们。
学会爱的表达至关重要
亲子教育专家邀请两位年轻的母亲上台参与互动节目。她让一位母亲背面站立,另一位端坐在她后方凳子上,闭上双眼默默感受。“你面前的是小时候的你。那时候你是不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和母亲拌嘴,一次次留给母亲无情的背影?”《烛光里的妈妈》背景音乐下,亲子教育专家对坐着的母亲说。
亲子教育专家说,一大早,她就给妈妈打了电话,祝妈妈节日快乐。她也同样收到了儿子的祝福短信。要教孩子懂得爱,也要学会表达爱。现在的父母总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评判孩子能否成材,这是不正确的。其实父母们更应该为孩子创造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感恩,成绩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第四篇:文学社征文:看见
文学社征文:看见
文|青星
(一)路小小问周哲,大海里的泡沫是什么颜色。周哲说,在有太阳的时候,它们是彩色的。但在没有光线的阴天里,人们看不见它的颜色。路小小天真地又追问道,就是像我一样天天看到的深不见底的颜色吗?周哲没有回答,因为谁都不知道,那种看不见的颜色。
路小小看不见周哲,但她能听见周哲的声音。在橙红色的海滩边,在他第一次用轮椅推着行动困难、举步维艰的路小小来到大海边时,他对她说了大海里泡沫的故事,而她,更专注于那哗啦啦的声音,那节奏仿佛要融入她的心灵,她的生命。于是她在沙滩上放声歌唱,歌声像海浪一样此起彼伏。
对于看不见世界的路小小来说,声音就是她辨识世界的唯一途径。而身旁的这个人,她总觉得,他就是她的世界。
路小小第一次听见周哲的声音,是在一个湿润的雨天,她从家里顺着外面小朋友奔跑喊叫的声音,一步一步摸索着走出来。可走着走着她就失去了方向,天上有雨滴落下来,淅淅沥沥。夏季的雨越下越大,四周除了风声就是雨声,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缩在屋檐下。就在她急的要哭出来时,忽然感觉到一丝温暖从身后传来,而后耳后传来一阵温和的声音。
“你是谁啊?下雨了还不回家吗?”
(二)路小小知道,其实自己并不是一出生就看不见的,她记得她看见过光明,那仿佛是在远处的一盏灯,或是说一颗星,萤火点点。只不过在很小的时候,因为一场车祸,脑中的血块淤积,压住了视觉神经,而开颅手术又风险太大。于是路小小就再也没看见过光。也许父母认为生命比光明重要,可唯有她明白在黑暗的世界里,没有光、没有人陪伴的滋味。直到上帝擦了根火柴,把周哲送到她面前。
她比划过周哲的样子,她踮着脚,用双手摸过他的脸,她笑着对周哲说:“你一定很胖,因为你的脸都是圆嘟嘟的。”这时候,周哲就会说,你一定很喜欢唱歌,因为你说这句话时的声音很好听。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人们总说上帝关了你一扇门就会给你开一扇窗。失明的路小小总能在音乐课上和出最优美的旋律。弹钢琴的女老师激动地抱起她来,说,你以后肯定是个歌唱家。
可路小小总觉得禁不起这样的赞美,她悄悄地对周哲说,我现在什么都看不见,路都走不好,怎么做个歌唱家呢?
周哲笑着对她说,如果你当了歌唱家,那我一定去看你的演出。
路小小撇过头去不信,然后周哲就背着路小小,把她第一次带到了海边,让她听听大海的声音。
周哲对她说,泡沫是大海的孩子,但一到晴朗的日子,泡沫们都争先恐后地蒸发出来,头也不回地离开大海,丝毫不停留。到夜里,只剩下大海默默祈祷,那海浪拍击沙滩,就是大海在深情呼唤。
可她却倔强地解释道,那潮汐对沙滩的哗啦声,明明是泡沫向往天空的歌唱。
周哲比路小小要大两岁,路小小的父母忙于工作,她自己又行动不便,周哲便像那次看海一样或背着或搀扶着她上学放学。有时候,周哲下午要比路小小多一节课,路小小就在他班级的楼下等着。她看不见,可这并不妨碍她听他带读课文的声音。
“阳光明媚的春天,蝴蝶在阁楼的窗子边上飞着,孩子们吹着肥皂水做成的泡泡,让它们从楼下慢慢飞上来。”
路小小用双手托着腮,想象那一群群泡沫越飞越高的样子。她猜想,等到那一天,他们都会是什么样子。
结果等着等着,她发现,有些事实,就像不论她睁大眼睛多么用力去看,可依旧什么也看不见一样。他,像一个泡沫要向远方飞翔。
在夏日里某一天,突兀的,她听到,他要上的大学在北方。
她第一时间意识到,那里是看不到泡沫的地方。
他临走的那一天,她想自己去机场送行。她辨别不了方向,但机场就在大海旁,她想,他一定会再瞧瞧这片大海,那是因为那是曾停留过他们记忆的地方。
她提前两个小时出发,终于到了最后一个路口,满头是汗的她仿佛能嗅到大海的气息。可下一刻,耳边的刹车声却呼啸而过。
(三)周哲永远也无法忘记那一双眼睛,清澈、美丽,不含一丝杂质。哪怕是在寒风飘零的北域,他都不曾忘却那一对目光。可谁能想到这么一双动人的眼睛,却只能看见黑暗。
他裹紧身上的冬衣,远处的红绿灯变了颜色。驻足在斑马线前,他忽然想起自己离开她已经三年了,三年的时间,能让原本胖乎乎的他瘦下来,能让他的脸庞在北国的风沙里变得坚毅,可却不能使他忘掉那个曾经在他背上哭泣的女孩。
他一度为这个看不见的女孩惋惜不已,可他发现他渐渐能适应这样的日子。他像第一次遇见她一样每天送她回家。他头顶上是满头的星空,背上是一种温暖的热度。
后来,他用攒了几年的压岁钱给路小小买了一座轮椅。他们在放学的时候就可以不着急往回走,能岔到不远处的海滩上去听一听泡沫的声音,闻一闻大海的味道。
就在橙红色的海岸边,他还记得,他对她讲了一个有关泡沫的故事。
可是具体是什么,在那个下午吵杂的海浪声中,一切都模糊了,只有数不清的泡沫在海里翻腾,泛着美丽的色彩。
周哲剧烈地咳嗽着,仿佛要将这几年所受的风寒都要倾泻出来一样,他有时候会幻想,如果他当年没有在那个下雨天遇见路小小,是不是也没有他当初远离家乡报考这所医学院的决心。
当初,他刻意离去的如此匆忙,是因为他不能像她一样,将目光注视仅仅泡沫在上。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之后的日子,他分外努力,这一年,他几乎是在挂满人体学图纸的研究室里度过。
有时候,他也会想去再看那沙滩一眼,因为那是曾停留过他们记忆的地方。
他也想过,如果在临走时的那一天,她能自己来到机场替他送行,他那灌了铅的双脚又怎能走上停机坪。然后,只有他一人在几千米高的机舱里,对着幽深的大海满脸泪流。
然后他抹干眼泪,笑着问空姐,下了飞机后邮局怎么走?
而今天清晨,他又像三年前第一次来到这里一样,踏上医学院的台阶,不同于当时的那一张明信片,此刻他手里紧握着一张病历单。
风吹开单子的封面,像连环画一样,本子上眨着一只明亮的眼睛。
(四)路小小从昏迷中醒过来,这六年间,就像梦一样地度过。上一次这么疲惫地睁开眼时,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记忆里的那个男孩从她的生活里远去。她也幻想过,他背着双肩包,牵着拉杆箱在停机坪前等她的样子。
是的,她知道,他那时候一定会等她。
而一天又一天过去,她始终没有他的音信。她固执而单纯地想着,难道仅仅是由于她没去送行而在赌气的原因?
那一天,汽车擦到了她的双腿,将她重重地撞倒在几米外的地面上。
在她养病的日子里,她身边相伴的唯有轮椅,她想自嘲式地对他笑笑:“这下你又可以背着我了。”可她一直没等到机会。
在那些个病怏怏的日子里,唯一能让她欣慰一点的事是,她竟然能看见一点光了。医生说,这是脑内的淤血被震散一部分的缘故,她可以逐渐感受到光线,但色觉还没恢复,谁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色彩。
这是个好消息,父母对女儿又能看见世界的事实喜极而泣,能看见比什么都重要。叮嘱她多做视力的康复训练。可她却睁着迷茫的大眼睛,忧愁地像是一只水缸里的鱼。
在拆线的那一天,她睁开眼睛,用崭新的目光环绕了一圈,灰色的视野里并没有他的身影。她第一次感受到泪水模糊视线的滋味。
也许,哪怕是一封信,一个电话都不曾收到。
也许,只要有一个字,一句声音她都不会放弃等他。
可……
路小小用力地摇着头,这么些年她几乎以为完全忘记了他,可这趟演出旅途的最后一站却不偏不倚地定在这里。
在回复视力后,她的歌声也像是找到了光明,愈发地动听,她像一颗星星在夜里绽放光彩。
十九岁那一年,她也像他远走他乡,她上的是南方的歌舞学院。
毕业后的这几年,她随着歌唱团巡回演出,终于到了这座北方的城市。
演出的当晚,她嘹亮的歌声仿佛穿透了星空,在无尽飞舞的泡沫外景下缓缓落幕。有人递上色彩各异的花朵,但鲜有人知道她眼中只有黑白的世界。
她迷茫地站在舞台中央,聚光灯已经四散开来不再笼罩在她身上,她在人群中仿佛看见在黑白交错的世界里有一个橙红色的沙滩背景。
她知道,原来自己还放不下他。
直到第二天的下午,她才昏昏沉沉醒过来。
已经记不得怎么回的宾馆,恍惚间她又回到那些个日落时分,那时的她还只能坐在轮椅上,而他简简单单到只是个让她期待去看见的少年。
路小小对着宾馆里的鱼缸发呆,鹅卵石上的螃蟹弱弱地吐着一群又一群泡沫,就像当初怯懦的自己一样。她忽然想到,自己该去找他,就在这个他曾经驻足过的地方。
她走出宾馆,打车到了城市的另一边,她很好奇,在没有与她分离的日子,他在做着什么。
她在地找到他曾经的研究室,十几平米的小房间的正中间,挂着一张陈旧的图纸,上面画着一双美丽的眼睛。她的眼泪就顿时淌下来。
风从窗外吹进来,桌上的一叠纸随着灰尘纷纷飘起来,她捡起其中一张,却呆呆地看清了上面的字迹。
患者:周哲
(五)路小小当晚就撇下所有事情踏上返航的飞机,她急于对那病历上的叙述求个解释。
她虽然看不懂医学的专业术语,但病历纸上的病情她再熟悉不过,那是眼部的遗传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会越来越弱,甚至失明。她隐约猜到了什么。可是,她最关心的是,他去了哪里?为什么病历上有他的名字?
由于天气的原因,原本上午就能抵达的飞机一次又一次晚点,当她心急如焚地登下飞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
她望着远方阴沉的天空,情不自禁,一步一步地向海滩边走去。
直到来到当初出车祸的那个路口。这才发现,原来看不见的自己离他是如此的近,就像泡沫与大海间的距离。
脚下已是湿润的沙,路小小已经能看见打着水花的海平面。
时隔若干年,她又来到她当初来不及留下他的地方。
沙滩上有一个钓鱼的老大爷,路小小小心翼翼地凑过去问。
“大爷,请问你看到有一个胖胖的男人吗?他二十多岁……”
路小小刚想比划他的样子,却发现自己根本没见过他的模样。路小小忽然感到一种不能言语的悲哀。原来,她连他的样子都不清楚。
路小小沉默了,难道自己就再也没机会与他再见面了吗?
可钓鱼的大爷此时却开了口,他交给路小小一封信。他说:“有个男人从一年前开始,每到晴朗的天气,都会来这里看日落的风景。信是他前几天扔在海上的,可那天风大,把它和泡沫们一起飘到了海上来。”
路小小接过信一看,是六年前的邮戳,但是怎样的缘由让他情愿不寄出。拆开信,大多的字迹都已模糊,但她确认除了那只栩栩如生的眼睛。
(六)我也会像你一样,我也会看不见泡沫的颜色,哪怕是阴天,又怎知它们是怎样的深不见底?宁可留下没有任何枷锁的你,在另一个我不知道的世界里,像花儿一般笑着。
路小小能体会到周哲当时的心情,可她最终还是没找到周哲,准确的说,是她没有去找。
她避开他可能来到海边的时间,刻意买了第二天下午的机票,在六年前那些个期待的日子里,她设想过无数种与他重逢的场面,可就是没想到她真的等不到他的这一天。
此时此刻,他的目的她还怎不知晓?她知道他这么做是何苦?可她尊重他的选择,从隐瞒病情到杳无音信,从背着她看海到学医远走他乡,每一件事她都尊重理解。
她还记得,在某个光芒四射的日落时分,她听见有个男孩轻声地说:海里的泡沫要在阴天里积蓄力量,它们隐藏自己耀眼的颜色,只等日落光线最强的那一刻。
海风吹干了她眼眶里还没来得及落下的泪。她笑笑,其实她早该知道的,阴天里没有阳光,有怎么会生出蒸腾的泡沫?在看不见的世界里,一旦真有了光线,有些善意的谎言就像泡沫,一触就破。
这么些年,她就像一个个泡沫,努力在光线下绽放最亮眼的色彩。可直到她来到这最后一站,她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大海。
其实只要大海愿意,自己这个泡沫随时可以回头。
只是可惜大海爱的太深沉执着,从不挽留。
(七)阴天的大海边,暮色总是迅速地降临。暗红色的夜里,路小小拖着疲惫的身体,在海边小屋的阁楼间匆匆睡去。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黑暗,而往昔一幕幕,抑或是声音,就像转瞬即逝的泡沫一样,在她眼前和耳边回转。
她做了一个梦,梦里回到了他们小时候。日出时分的阳光直直地打在她的脸上,她朦朦胧胧地睁开眼,窗外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深蓝色的大海。
她看见明媚的阳光从横贯窗台的木栏的罅隙间垂下来,有只蝴蝶在窗台上围绕着鲜艳的花瓣翩翩飞舞,一个个泡沫从海的那边和楼下飞上来,迎着耀眼的光线熠熠生辉。
她有些恍惚,这不是黄昏,她还从没见过日出时的泡沫。
于是她慢慢地站起身来,一步一步走到窗前,探出头向下望去,她眯着眼逆着金色的光,看清了一个吹着肥皂水的少年。
有什么不对劲吗?一个个泡沫里都映着他的神色。她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能看见色彩的世界。
-END-
2014/3/13 凌晨
后记:
这是应乐思文学社的征文邀请,在三天内完成的一篇四千九百字的短篇小说,从拿到题目的3月10开始,到13号凌晨近两点,第一版才算正式完成。
这次的小说,算是《再见我爱你》的升华版吧。不同于以前的小说,这次我的主题还是单纯的追逐爱情,但融入了更多曲折,算是对爱情的复杂性的追问。其实本不想这么多曲折的,但写着写着就觉得写不下去了,直到琢磨琢磨发现要是这样写反而可看度会提高,写出来效果也更好。毕竟曲折也算一种从反面的衬托。
至于对结局,我就猜到可能会有同学看不懂。那我稍稍解答一下。
第一,这到底是不是路小小的梦,我没明确点出。前面有伏笔写路小小的色觉随时可能回复,所以也不是没可能这是在梦外的现实世界。
第二,结局已经写好,目测这篇不会有番外了,本来是想写个悲剧,但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我还是选择这样的结局。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认为是悲剧就是悲剧,认为圆满就圆满吧,有时候文章也需要一些多意性。
第五篇:文学社征文:寒假实践
寒假实践
04服装一班 陈结
期待已旧的寒假终就来到了,在家无聊烦闷的我第一次有找工作的欲望,将计就计,一放假便随便在本地找了一份工做——餐馆的服务员。
我的寒假生活便在这里起点了,回想起来可真好笑,自己并不知道那么容易就可以上班了,也为工作时间及报酬等顾虑了不少,但最后还是不顾后果下定决心去。也许是第一天上班,来的特别早,心情很激动、兴奋,脑里开始想象该怎样过完今天…,一大早便跟着领班人打扫卫生,一切工作完后开始吃早餐,早餐仅是一碗白粥,但为了伪张自己坚强还是若无其事的吃完。便开始了衷曲的工作。记得接待第一位客人是一对俊男靓女的情侣,我礼貌的向他们打了招呼就开始端茶给他们,他们微笑的水声:“谢谢”,当时心理甜滋滋的,特轻松,接下来又一批批的客人的到来……。人多了,错误也就犯了,不小心端错茶,不小心打破被子……,我感到无地自容,那时好伤心,忍着眼泪,伪装坚强仍微笑待人,也许客人就是上帝,现在我只个为人服务的奴隶,只须服从,可一进洗手间,我再也忍不住了,这时我才发现我并不坚强,比谁都脆弱。但同事们都安慰我说你已经很能干了,来三天就能点菜干这么多活,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改正就行,这才给我点安慰,但还是很愧疚,夜晚腰酸背痛的躺在床上,回想白天发生的一切,心中荡涌出一种委屈感,何时该前进?何时该放弃?到底该不该放弃?心里细想,也许自己是在自找苦吃,也不知自己是否在成长,但现实好象的确在驱使我沿生命的轨道运行,我应该接受各种风雨苦难,才能获取经验,增长见识,想到别人能坐在吃,而我只能侍侯他们,悲哀的不是我,悲哀的是生活啊,我一定要努力、努力,最后,还是下定决心继续做下去,决不半途而废,于是又继续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最有意义,最值得我怀念的还是拥有了那一份可贵的友情,我的慷概赢得了他们的热情,有了几个好姐妹、好兄弟…,他们的热情、善良深深的打动了我,使我更有了信心。细细想想,我是在他们的感动中成长的,快乐与幸福也来自于感动,由此我信心百倍,工作做的妥善、放心,也发现了不少的兴趣,以“热情待人”的原则的我认识了不少同年龄、职业的朋友,慢慢便开始钟情于这份工作……。直到一个月后要走了,才发现时间的匆匆,时间的流逝,好心痛,好舍不得那些陪伴我一起走过的朋友,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拿到沉甸甸的几百块钱,我开心的差点落泪,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努力所获得的报酬,它包含了我一个月的心血。
新的学期又来临了,把心也从愉快的寒假生活中收起来。开始有新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