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救助站志愿者心得
长沙救助站志愿者心得
周韵琳
在上大学之前,我们总是局限在自己生活和学习的区域里,从而没有很多的机会接触我们区域之外的其他东西,或是了解到真正的人情世故等等。上了大学,我加入了我们学院里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然后在青志协所提供的平台上我报名成为了长沙救助站志愿者中的一员。通过此次活动,我体会到以前从未体会到的种种感受,也明白了很多东西。我的力量虽然微薄,但是我会把我所能给予的温暖爱心奉献给弱势社群,帮助有需要的人群,让他们知道这世间还有爱。
在长沙救助站中,我们帮流浪儿童们做心理辅导,传授一些基本的知识,与他们一同玩乐、做游戏,然后得到了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今有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可是再看看这个社会上还存在许许多多需要他人关怀的儿童。有些流浪儿童是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被父母抛弃,他们非常想回家,想见到自己的父母,可现实却不能圆他们的梦。那些孩子们一看见我们这些志愿者来了就十分热情的围着我们。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的渴望有人来关怀他们;而我们这些志愿者的任务就是给予他们家的温暖,让他们高兴起来。有些流浪儿童是因为家庭原因离家出走,其中有个男孩他父母离婚后父亲再婚,可他父亲没有考虑到一个在成长的孩子是需要沟通和关爱的,孩子的父母没有察觉到一颗弱小的心灵受了伤,也没有顾及到孩子真正的感受,他的父亲和继母都把注意力放在继母带来的女儿的身上。做了父母,不就应该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吗?还有一个失去双亲的女孩因不被亲戚所接纳而离家出走,她的亲戚也没人能体会她的心情„„在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的故事,每个孩子的心上都有一道伤痕等着我们去抚平它。我们应该让跟多的社会人士来关注这些孩子,给予他们关爱,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家,让他们回到亲人的怀抱中。有些孩子已很久没有回家了,其实他们真的很需要有人来关心他们,给予他们家的温暖。
不过在我们做志愿者献爱心的时候也必须要注重方法。陶行知曾说过,“教师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其实我们就是他们的老师,在教会他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授他们道理美德。我们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个坚强、乐观的人,让他们不再自卑,不让他们不觉得自己可怜,让他们知道要自己奋斗,还要让他们学会
感恩,懂得什么是“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同时,我们要教会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来养活自己,而不能靠别人的施舍或是同情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得到小小的好处。正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那些孩子中,有一部分是流浪儿童,这就更有必要让他们学会自己养活自己,让他们知道我们要有尊严,有志气。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但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却似乎被社会忽略了。他们很可爱,同样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也要让他们能健健康康地成长,成长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爱是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是所有高尚品质和美好道德的核心。通过此次志愿者活动,我们献出自己的爱,把爱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田里,让他们也学会去爱。我衷心地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加入志愿者这一行列中来,不为功,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奉献自己的爱。这社会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志愿者的帮助。若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在行动、在付出,这该是一道多么美好的风景啊!所以,朋友们,请行动起来吧。
第二篇:救助站实习心得
救助站实习思考
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实习过程,第一次在一个正规的机构当中体验整个工作的流程以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社会工作应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和技巧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助人自助,实现人们的自身的再次发展和对社会的再次适应。做社工人,行社工路,稍感遗憾,没能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书本和课堂上的知识。
什么是一次课外实习的最终目标?或者说我们实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最终能够实现或者获得什么?针对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做出过解释和澄清:一方面,我们在机构中实习,需要了解和熟悉一个机构的科层设置、人员配置、工作流程、人际交往等;另一方面,在充分深入进机构的同时,我们能够顺利的开展专业工作,发挥专业特性,实现自己的专业价值。相对于机构来说,作为外来人员的实习人员,真正的融入进机构并不容易,要想真正的消除机构的戒备和芥蒂心理,需要一个过程,既不能让自己置身于机构人员间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之中,又要能够和他们打成一片,以便自己专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达到实习目标的第一个层次,就是熟悉了解机构,而要想开展专业工作,实现专业价值的目标往往实现不了。正如老师所说的,第一个实习目标的达成也是一种收获。以救助站的实习为例,我们没能为站里的流浪乞讨及其他人员真正的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只是有过简单的问询和了解,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实习
人员了解了救助站的部门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流程,包括接待、分配及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在工作当中参与了异地人员护送,随车巡回救助等工作,一样的我们实现了实习的目标。
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由这几部分构成:改制前的老员工、转业军人、考试选拔人员以及专业构配置人员,而真正的具有专业性的选拔人员和机构人员只占很少一部分,大部分是老职工和转业而来的人,可想而知,整个的人员配备缺乏了专业性,所以在实习过程中看到了一些如粗暴对待受助人员,工作人员人浮于事,工作内容设置空洞的现象。诚然,老员工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而这也恰恰扼杀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应用到工作当中。社会工作就是一种新鲜的工作手法,而很多救助站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认识,有的甚至对此新鲜事物抱以不屑和贬低的姿态,试问这怎样能够推动整个救助服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淘汰竞争机制、绩效机制,专业人才的引入等有必要进驻到救助机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民主意识的提升,政府所扮演的管理者角色正在发生着转换,更多的是以一种监督者的姿态服务着社会,整个社会的民主自由性更高。救助站在传统看来隶属于民政部门的事业编制,官本位浓厚,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机构和社会团体会更多的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而救助站的角色也应该相应的发生着转换,也应该以服务监督者体现自己的功能。随着社会分工的更加精细,救助站一方面,应该监督好社会机构和团体相关救助的开展,另一方面,承担起“补漏”的工作,使本应享受救助的受助人员都能够得到应有的帮助,避免遗漏现象的发生。
救助站的功能体现着全社会的共同关怀,是现代社会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救助系统,更高效的救助服务,是整个社会的必然需求。
第三篇:志愿者救助站项目活动总结报告
一、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6日 14:00-17:00
二、活动地点:xx区xx路15号 xx市救助管理站
三、活动人员:
a组成员:曾xx、张xx、吴xx、彭xx、罗xx、乐xx、王xx、赵xx、朱xx
四、活动背景:
五、活动目的:
六、活动前的准备:
根据活动要求,活动策划人对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且提前决定好了进行活动的小组是a组。得到策划案后,a组成员上街在沃尔玛、新华书店等地进行了物品的采购,共花费1698.6元,包括洗发露、沐浴露、毛巾、手套等日用品;彩笔、笔记本、水笔等文具;巧克力、糖、奶粉、酸奶等食品以及书籍、桌游。并且提前决定来回的公交车路线。
七、活动开展情况:
由于就在几天前有一个孩子被领养,原先的五个孩子变为四个,各项物品都多出来一份,最后全部交给了站长妥善保管。
1、给孩子们分发物品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2、进行uno(乌诺)牌和大富翁这两样益智类桌游。
3、和孩子们进行愉快地沟通交流,对他们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4、一起观看电视节目
5、照大合照
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策划比较仓促,没有全面考虑情况,以至于不能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而遇到沟通有障碍的孩子所以很多计划的活动无法开展。希望下次能积极和救助站方面沟通,准备充足再去进行活动。
九、活动感想
作为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在我拿到策划案后,对第二天的购买做了计划,我们先去了沃尔玛xx分店购买日用品,然后去了新华书店公园路店购买了书籍。因为之前听说的是八至十四岁的孩子,我们在书店的儿童读物那买了郑xx和杨xx的书,为了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又买了书虫系列的一些经典中英文对照的读物。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等我们到了救助站才发现原来听说的五个孩子实际上只有四个了,而且进一步了解后发现最小的孩子才四岁,最大的孩子是十五岁。最小的那个小男孩很喜欢我们的礼物,我们把东西都给他后,他立刻抱着那些礼物放到了自己的房间,看得出他很喜欢虽然他还不会说话。穿蓝衣服的短发女孩叫君兰,十二岁,她很活泼但最大的问题是她不会说话,而且理解沟通能力有所欠缺。她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亲别人的脸,是那种很疯狂地缠着你亲,尽管我们都极力抗拒最终还是难逃“魔爪”。因为她我们的计划完全改变了,萝卜蹲等游戏都无法进行,所以临时改了活动。十四岁的那个女孩叫陈琳,她是唯一能和我们一起游戏一起愉快交流的孩子,据了解她是因为受不了家暴而离家出走的,她家里是军医,她自己也很喜欢军人,想考国防科技大学,她特别多才多艺,舞蹈钢琴样样都会,只是她因为错过了中考要多读一年初三了。她告诉我们她下周就要回家了,这真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最大的男孩叫熊xx,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不愿出来,好像是手脚都受伤了。他没有上学了,现在是一个学校的武术老师,他还会变魔术什么的,也是个很棒的孩子,最后好说歹说才同意和我们一起合照。总之这次去救助站的经历确实让人感触颇深,即使他们不能理解你的意思,拿着你的手机乱玩,甚至身上有种难闻的味道,可是你无法讨厌他们,只会感觉到深深的难过和同情。他们可能对我们是有所排斥的,因为每天都会有志愿者去带他们活动。还是真心希望他们能一直开心下去,能回到自己的家或者找到能领养他们的家庭。
第四篇:暗访长沙救助站记者讲述被打经历
1月7日23点50分,长沙市救助管理站大厅,一名老年流浪者躺在担架上,无助地看着记者。
今天下午4点半,三湘都市报记者鹏做客新浪网,与网友讲述自己暗访救助站遭工作人员缚手围殴的“恐怖之旅”。对于这次卧底的结果,戴鹏 “觉得其他地方救助站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并呼吁救助站应给予流浪者应有的尊严。
根据媒体报道,2012年12月下旬,在长沙雨花区一桥下,一名流浪者冻死;今年1月3日,长沙开福区一桥下,另一名流浪者冻死。短短数天,两起人命,为了走近长沙流浪者,戴鹏以聋哑流浪者身份走进了长沙救助站。
戴鹏描述,在110民警将他送到救助站后,先是遭到满面寒霜般的质问“你叫什么?住哪里”,随后便遭3人围殴,死缚双手、死摁双脚,膝盖顶头部,最后在“自愿放弃救助”表上签字按手印才得以离开。、结束这场暗访之旅后,戴鹏称会在适当时候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而且相应的调查并不会就此结束。
以下为访谈文字实录:
亲历救助站:一场“恐怖之旅”
新浪网友:救助你的时候,你坐了他们的车,你离开的时候有没有向你索取车费?这帮救助站的人有没有给你倒过一杯热水?
戴鹏:是110民警将我送到救助站的,当时并不是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派车来的。
新浪网友:救助站当时满了吗?他们打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戴鹏:救助站接待的大厅和实际接待救助者的房间,并不在同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工作人员带领的话,你如果想进入救助者的房间也是很困难的!
新浪网友:当时您被送进去没有安排吃住?就开始殴打?
戴鹏:在我被殴打之前,他们只是一直在逼问我的姓名、家庭情况和联系方式,并没有任何的吃住安排。然后就进行了殴打。
新浪网友:当时您扮演的是聋哑人,最后却不得不开口说话,不担心会惹火对方吗?
戴鹏:当时也在慢慢等待事态发展,然后见机行事。
新浪网友:刚刚那句话说得这么有文化,明显不是流浪者的口气,是知识分子的口气,是不是卧底失败了对方知道你是记者才暴打你?
戴鹏:我从开始一直扮演的是一个聋哑人流浪者,在我被打倒在地之前,从未开口说过一句话。
新浪网友:在他们对你粗暴动手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有没有担心过自己会再也无法走出去?
戴鹏:说实话,当时确实也想到了可能走不出这个门,因为我身上没有携带任何通讯设备可以求救的。所以当我被打倒在地的时候,满脑子是怎么先出去。
新浪网友:你看到最惨的是什么事?你是怎样逃出来的?
戴鹏:当时是我迫不得已,告诉了他们我远在外地的父亲的电话,通过电话远程交涉以后,然后他们才让我签字离开。
新浪网友:你还记得动手打人家伙的样子么?会起诉他们和长沙救助站么?
戴鹏: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
新浪网友:对于这次卧底,你想对全国救助站负责人说些什么?
戴鹏:国家制定的救助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赋予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一个生存的权利。我们希望全国的救助站在给予受助者帮助的时候,也请给予他们应该享有的尊严!
新浪网友:根据您的观察,这是个案,还是具有普遍性呢?
戴鹏:我个人觉得,其他地方的救助站也许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责任编辑:黎汉文)
暗访遭到质疑:只为还原最原初事实
新浪网友:感谢你对于真相的深度探索。各地均有记者卧底探访的例子,对于此种特殊的“采访形式”,也存在不赞同的声音。请问你怎么看?
戴鹏:采访方式形态各异,但是我认为一名记者想要真正采访到所需要的东西,必须融入到当时的情景当中去,感受那个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外人。
新浪网友:社会复杂,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我想说那些人还有人性吗?
戴鹏:其实我觉得人性最根本的应该是“真”,我希望我们调查记者的报道,能够真正地让这个根本还原到最初的样子。
新浪网友:什么促使你去救助站卧底?去之前有对流浪汉进行采访,得知救助站里面的情形吗?
戴鹏:在去采访之前,我的其他调查记者同事进行了一些简单的了解。
新浪网友:戴鹏您好,首先很感谢你作为媒体人让我看到了事情的真相,对于你的遭遇,我们表示非常的愤慨。这次事件,您对目前救助站的出现的这种情况有什么看法呢?是不是很多救助站以后都是这样?就您这次事件,相关单位和领导有没有站出来给个说法呢?
戴鹏:虽然这是一个负面报道,但是我认为所有人都会去正视这个报道,这个报道会促进部分救助站改进救助方式方法。
新浪网友:为什么选择长沙救助站,而不是其他站?
戴鹏:当时选择长沙救助站,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线索,而是因为我们是当地媒体,所以就找了身边的救助站进行暗访,没有别的原因。
新浪网友:如果有关部门出面,要你放弃对此事的追究,你会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放弃吗?
戴鹏:我相信相关部门会重视并且重新认识这个问题,进一步改善救助的工作方式、方法。
新浪网友:很佩服你的勇气,向大众说真话,为社会还原真相的行为。现在我们需要更多像你一样的人,难道你就不怕打击报复吗?现在如此不公正。
戴鹏: 我担心,但是我相信这个社会上面,绝大多数人还是有良知的!
他们为什么拒进救助站,我们期待一个解答
新浪网友:当时你想后果有这么严重么?
戴鹏:我只在做一名记者该做的事情,并且记录着这一切,并且向公众发布,至于结果,我并没有想到这么多。
新浪网友:很你经历了这次事件以后,相关部门有没有及时跟进调查给你反馈呢?
戴鹏:相关部门都还没有给我任何的解释和信息的反馈。
新浪网友:如果他们死不承认打了你,怎么办呢?
戴鹏:我会公布他们当时打人的监控视频。
新浪网友:现场视频是否会公布于本地电视台?
戴鹏: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会的!
新浪网友:有消息说长沙救助站已经承认打人事情的真实性,说下午五点有关部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有何预期?长沙民政局事后跟你们有过沟通吗?
戴鹏:是的。但是就殴打我的事件,并没有对我个人有回复。
新浪网友:公安机关会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么,为什么这类事情频繁发生却得不到解决,感谢你做出的一切,让我们了解真相。
戴鹏:我相信公安机关一定会做出一个公正公平的判断。
调查记者,一直在路上
新浪网友:请问现在还有恐惧吗?
戴鹏:到现在,说实话还是有点心有余悸。
新浪网友:有没有调查到是什么人下的手,此类暗访以后还会继续吗?
戴鹏:暂时我们都在等待公安机关的调查结果。我们的调查不会结束。
新浪网友:你好,请问你认为这样的真相是不是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让时光倒流,您还会不顾一切的选择以身犯险吗?
戴鹏:这是一名记者的天职,我对记者这份职业的敬畏让我不会有其他的选择。
新浪网友:我想问你为什么要去卧底?如何获知救助站现状的?
戴鹏:去救助站做卧底,是因为我想更真实地体验城市流浪者在救助站的感受和心理。
新浪网友:暗访长沙救助站前,你告诉你远在浙江的父亲了吗?
戴鹏:我和我父亲简单地沟通了一下,因为暗访做得多了,父亲虽然担心,但早已习以为常。谢谢!
新浪网友:请问,你被打之后有向相关部门报警还是只在新闻中有报道,新闻记者很多时候都有可能遇到人身危险,一般会怎么处理?
戴鹏:一般来说,说实话,都是寻求报社官方的保护。将事情说明清楚,希望有关部门协助调查。实在不行就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利。
新浪网友:对于您的这种冒险精神相当敬佩!但您的这种牺牲纸媒会报道吗?相关部门会如何处理。还有这时候人身伤害如何定性?您会起诉吗?法律如何有它的尊严?
戴鹏:我们在暗访期间的任何人身伤害都会进行正常的常规鉴定,因为记者任何时候也都是一个普通公民!
新浪网友:佩服你的勇敢,不知以后像这样的活动你还会去吗?
戴鹏:还会去的大家放心,作为深度调查记者,都一直在路上。
新浪网友:经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对国家彻底失望了?
戴鹏:并不会。
新浪网友:原来咱们这还有流浪者救助站这么个地方?我一直以为就是挂名机构。
戴鹏:所以,社会才需要我们调查记者,让真实情况让更多人知道。(责任编辑:黎汉文)
第五篇:救助站职责
救助站职责
工作职责: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之规定,公安县救助管理站主要工作职责是在坚持“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下,对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在本市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无偿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对在站内实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对没有交迫费返回基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法律依据:
一、《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
二、《城市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施实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
三、《湖北省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规程》(鄂民政 [2004]2号)。
承办事项:
公安县救助管理站承办的具体事项是,在坚持“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下,对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无偿提供临时救助。
提交材料:
根据规定求助人员,应如产提供本人姓名、年龄、性别、居民身份证或者能够证明身份的其他证件、本人户口所在地、住所地。
办理程序:
1、求助人员到站口头申请救助或由群众引导护送进站求助。
2、接受救助站工作人员的询问及甄别。
3、如实提供本人基本情况。
4、属于救助对象的填写《湖北省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受助登记表》存档。
5、根据受助人员的需要提供下列救助: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处;
(3)对在站内突发急病的及时送医院救治;
(4)帮助与其亲属或者所在单位联系;
(5)对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者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
6、受助人员离站时,应按要求办理离闻手续。
注意事项:
1、因老年、年幼、残疾等原因无法提供个人情况的,应当先提供救助,再查明情况;
2、对不属于救助对象的工作人员要耐心说明不予救助的理由,并给予书面答复;
3、受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救助站对已经提供的救助应立即终止
(1)受助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骗取救助的;
(2)受助人员不事先告知救助管理站而擅自离站的;
(3)受助人员救助期满,无正当理由不愿离站的。
提供的服务项目:为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以服务城区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为宗旨,认真做好每一次救
助工作,让受助人员满意,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制定本制度.一、承诺服务时间:全天侯24小时服务,随时接待,登记求助。24小时求助电话:5232601。
二、服务形象要求: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佩证上岗,态度诚恳,主动热情,文明用语,服务周到。
三、因非主观因素未能提供所需服务的,应向求助对象作出解释并尽快解决。
四、求助人员进站求助,实行首问责任制。
五、服务内容:
1、提供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物;
2、提供基本条件的住处;
3、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
4、对没有交通费的提供返乡车(船)票;
5、提供其它方面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