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信仰》时代先锋行有感(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2:1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看《信仰》时代先锋行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看《信仰》时代先锋行有感》。

第一篇:观看《信仰》时代先锋行有感

思想汇报

6月29日,下午2点,六街社区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在六街村会议室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虽然只有短短的49分钟,确包含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共产党员模范事迹,是共产党克服困难走向胜利的缩影,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历史,学习党史的宝贵教科书。纪录片中的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每一名共产党员都用信仰去感染着周围的人,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感触很深,纪录片中的每一位共产党员的先锋事迹,我都多多少少听说过,当时没有很深刻的认识,这次观看后,才真正的意识到,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在平凡的岗位上,从小事做起,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共产党员沈浩同志下基层3年,得到小岗村全体村民的认可,期满之后,全村村民按手印要求再留沈浩3年。充分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不正是最好的写照吗?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

靠着改革创新,推动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亿万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靠着改革创新,建立了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和各项试验的重要窗口;靠着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鞍山市齐大山铁矿的这条路,也许能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平凡:在直径数公里、深度超过150米的矿坑中,这条曲折盘旋的道路总长有40公里,养路工郭明义从1996年至今,在这条路上走了15年。郭明义的信仰,不仅在他的工作岗位上闪着光芒。从1991年开始,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一个80年代中期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旧房里。

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站得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自己也成为了最幸福的人。郭明义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想到了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建设时期的雷锋,这是共产党人同一个精神谱系在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的延伸和发展。这些共产党人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有情有义,可亲可信。他们的信仰,就像是有人感到寒冷时围在脖子上的一条围巾,感到乏累时很自然地伸过来的一双手。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时刻向党靠拢,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来严格要求自己,向片子中的每一名党员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奉献自己的精神,不怕艰难,坚定自己的信念,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成绩。

第二篇: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第三集 时代先锋行真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

第三集 时代先锋行

上海新天地,世界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每天有超过300万的人口在这里消费,每天有超过3000万美元的商品在这里交易,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新天地已经成为全世界观察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窗口。就在与新天地比邻的地方,有这样一座老式建筑,每天清晨,它比周围的商铺开门还要早一些。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兴业路(原望志路)76号。91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带着信仰从这里出发,开启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伟大的实践。离这里不远,是龙华烈士陵园,几百座墓碑铭刻着革命时期共产党人的信仰。离这里不远,是上海重机厂,1961年生产的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挟带着建设时期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今天依然在运行。离这里不远,是浦东新区,从水稻田上崛起的现代化新城,浓缩着改革时期共产党人的前进步伐。华灯初放,新天地的石库门前已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璀璨的灯火,照耀人们多彩的生活。而那90多年前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

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

这首歌传唱的,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位基层干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2006年,沈浩在小岗挂职届满三年,应该回到省城机关工作了。村民们得知后,强烈要求把沈浩留下来,他们起草了一份言辞诚恳的挽留信,按下了98个手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这一幕,打开了历史的记忆之门。

1978年,也是在小岗村,18个农民同样以按手印的方式,决定实行大包干。中国农村的改革,就这样自发地拉开了序幕。也是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正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这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逐步让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这些认识,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并转化为他们践行信仰的新风采。

安徽省财政厅的干部沈浩,就是带着发展的使命来到小岗村的。小岗村虽然是农村改革的先声,但在实现温饱之后,这里的发展一直较慢。

【字幕】2004年2月 沈浩被选为小岗村党支部书记

【同期】小岗村村民严金昌:说实话,沈浩一来的时候,我们对他也有一种看法,认为,作为城里来的,他当时来的时候才39岁,一个年轻干部,又是财政厅来的,你能不能在小岗村待下来,能不能为我们办一些实事还是怀疑。

沈浩在小岗村租了农民的房子住下来,一住就是几年。甚至大年三十也住在村里。【同期】沈浩:基础条件还差,我们小岗村要发展得更快一点。

三年后,小岗村开始有了变化,村办工厂,发展合作社,葡萄采摘园的出现,让人们对村庄的未来有了信心,也对这个城里来的支部书记有了信心。2006年底,沈浩任职届满,于是,有了那张印满红手印的挽留信。

【同期】小岗村村民严金昌:老百姓就是一致同意留沈浩,老百姓认为,沈浩在这里,小岗村就有发展。

沈浩留了下来。随后的两年多里,他继续没日没夜地为小岗的发展操劳奔波。2009年11月6日,当第二个任期就要结束的时候,46岁的沈浩因积劳成疾,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同期】小岗村村民严金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拥到沈浩那个住的地方。【同期】小岗村村民唐会英:去没有一个人心里不难过的。【同期】小岗村村民严金昌:有的都放声大哭。

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一个让群众感到离不开的基层党员干部,是他的人生也是他践行信仰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殚精竭虑为小岗村谋发展的沈浩,永远留在了小岗村,他的骨灰被安葬在小岗村公墓。在公墓的前面,村民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快速通道正式通车,自来水和有线电视进入家家户户,党员活动室、卫生服务中心已经建成,小岗村的发展走上了20年没有走上的快车道。

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享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一开始就鲜明提出的重大课题,而且答案始终是两个字,那就是“人民”。共产党人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最根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利益,带领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重要体现和保证。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个先行的村庄。

【同期】贵宾们,欢迎来到美丽的华西村!

这栋矗立在中国乡村土地上的高楼,是华西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西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见证。1978年,当改革的大潮在中国农村涌动的时候,华西村也开始探索自己的道路。

【同期】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我不怕资本主义,我是理想共产主义,坚决要搞社会主义。到底什么主义,千主义万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能够富裕,最好的主义。

吴仁宝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朴素的行动:让华西村的群众都富裕起来,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须家家富,共同富必须先富带后富。

30多年过去了,华西村已经走在了共同富裕的前列,全村一年创造千亿元的工农业生产总值,有1600户农民成为百万富翁,拥有良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同期】华西旅行社导游孔德凤:每一栋别墅的造价是230万,然后家家有车库,它的绿化面积占房子的三分之二。【同期】华西村村民朱阿英:像我家是500个平方,连装璜是280多万。

【同期】华西村村民孙斌:家居世外桃源内,人在凡间仙境中,是我写的,每年这个内容都不同。都是华西好的内容。

【同期】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华西村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他们人人脸带笑容,这个我最高兴。

一个时代的前进,靠的是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靠的是积极进取的意志;一个带领人民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更需要在各个领域彰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创造一流业绩,才能把自己的理想逐步变为现实。

改革创新,自觉奉献,创先争优

靠着改革创新,推动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亿万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靠着改革创新,建立了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和各项试验的重要窗口;靠着改革创新,突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来说,却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通过改革创新,创一流业绩,来践行自己的信仰。

打开长春光机所这间实验室的大门,这台落满灰尘的机器叫做“X线成像望远镜地面测试设备”,它设计生产于1982年。30年后的今天,很少有人知道它是今天太空中“神8”飞船装载的光学仪器中最早的地面测试设备,更少有人知道,这个设备见证了一个共产党员创新奋斗的故事。

【同期】蒋筑英同事关志远:这个测试设备是80年代初,当时是蒋筑英设计的。蒋筑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他在国内技术空白的情况下,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建成了国内第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

【同期】蒋筑英妻子路长琴:那时我们所都是灯火辉煌,大家都晚上学习,为国家作贡献,真都那样。尤其过去那知识分子,他好像没啥渴求,他就是说只要党信任,给他个工作做,他就挺高兴,反正我觉得蒋筑英就是那样。

【同期】蒋筑英同事关志远:蒋筑英那个事迹,是代表整个一个年代知识分子,他是一个缩影。

1982年6月15日,年仅43岁的蒋筑英在出差中,因过度劳累而病逝。去世的时候,蒋筑英的入党申请还没有被批准,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却是他奋斗创新、默默奉献的最大动力。

【同期】蒋筑英妻子路长琴:这个是他给他爸爸的信:虽然现在许多人对入党已不感兴趣,我想一个人总还是应该有个信仰,人活着总不能为自己过好生活,要为社会负责任。

蒋筑英去世后的第二天下午,长春光机所第四研究室党支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支部大会,被讨论的入党申请人没能按照规定亲自出席,只有他生前填写的入党志愿书诉说着一位知识分子对党的衷情。蒋筑英没能在党旗下握紧拳头表达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也没看到自己曾付出心血的成像望远镜翱翔太空,更没有赶上生活条件改善的好日子。但是,透过太空中中国制造的航天器,美丽的地球上闪耀着一个共产党人信仰的光芒。这样的光芒洒满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历程,洒满了一个又一个勇于创新的共产党人的普通岗位。只有初中文化的青岛港工人许振超,带领自己的团队先后6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成为富有创造性的现代知识型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山东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到处拜师学艺,试验成功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他还到处传授这一农民致富之道,掀起了一场种植大棚蔬菜的“白色运动”,从此结束了中国北方在冬天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新疆伊宁县布里开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把民族团结看作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同时,想方设法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业、蔬菜种植业和禽畜养殖业,只用了几年时间,就把一个矛盾突出、发展滞后的布里开村建设成了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这些共产党员身上体现的,既是改革创新、创一流业绩的时代精神,也是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的时代要求。紧扣时代要求,拥有创新精神,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永葆生机活力的秘密所在。

每天,在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手术间都要上演这样的忙碌。今天,07号手术间主刀的是90岁的吴孟超。

【同期】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做完了一个,再做一个,11点多钟就可以结束了。

【同期】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好多人劝我,你不要做了,你做干什么,这怪累的,我说一点不累啊。

【同期】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护士长程月娥:他平均一个礼拜至少做到5个手术,像今天一天就做两个了,昨天也做了一个,那就是两天就做3个了。

【同期】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严以群:他白发苍苍,九十来岁的人了,弯下腰去把病人的拖鞋这样去理一理。把那个头朝里,脚朝外,病人很感动的。

【同期】吴孟超:都放松,放松,放松,不要紧张。

68年从医生涯,90岁高龄,1万多名肝病患者得到救治,这些数字连在一起,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共产党员吴孟超的人生简历。他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先后取得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并荣获2005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而是对待病人,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处处为他们着想的精神作风。这就是吴孟超,他把共产党人的快乐和幸福演绎成了不老的传奇。他总是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自己是有信仰的共产党员。

【同期】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有人信宗教,有人信佛教,我说我信共产党,共产党来领导我们全国富强,领导我们走上幸福健康和富裕的道路。这就是我的信仰。

一位外国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地思索,越会觉得它永远新鲜,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畏: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对共产党人来说,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在寻常的经历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自觉。这两样东西,看起来很平凡,但我们越思索,越觉得让人敬畏和赞叹;越思索,越觉得这样的人和事,很多,也很新鲜。

鞍山市齐大山铁矿的这条路,也许能让我们理解什么是平凡:在直径数公里、深度超过150米的矿坑中,这条曲折盘旋的道路总长有40公里,养路工郭明义从1996年至今,在这条路上走了15年。有人算过一笔账,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岗的结果是:15年来,他在正常工作时间中又另外叠加出了15600小时,合1900个工作日,即多工作了5年。也有人统计,15年的行程总数相加达到6万公里。为什么郭明义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同期】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这个书(《信仰的力量》)我就在路途中看到的,非常好,因为非常好,想读一读,了解一下。你看我还读中学版的《为了理想》。这书都写得非常好。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

郭明义的信仰,不仅在他的工作岗位上闪着光芒。从1991年开始,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一个80年代中期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旧房里。

【同期】郭明义工友:老做好事啊,做了30来年了。从部队的时候就开始,一直到工厂。

【同期】郭明义工友:他也不为什么,他就是真心做好事嘛。

【同期】郭明义工友:受他的感染,全矿爱心团队现在得达到七八千人吧。献血、造血干细胞、捐遗体、眼角膜。我就是其中一员。

这个普通的养路工,在网上开了一个微博,粉丝数量不断攀升。

【同期】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通过微博有很多人,要加入我这个爱心团队,不仅仅是鞍山的,全国各地都有。我们去做,我们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其他的人,来证明在中国大地上,还是有这样的共产党员,让人去相信它是真实的。

共产党人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站得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自己也成为了最幸福的人。郭明义的一言一行,让我们想到了战争年代的张思德,建设时期的雷锋,这是共产党人同一个精神谱系在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的延伸和发展。这些共产党人在岗位上的自觉奉献,有情有义,可亲可信。他们的信仰,就像是有人感到寒冷时围在脖子上的一条围巾,感到乏累时很自然地伸过来的一双手。

徐虎,穿行在上海里弄中一干就是30年的水电维修工。面对6000多户居民水电维修、房屋养护需求,他以“夜间义务挂箱服务”的方式,随时随地解决居民的困难,总笑着婉拒酬谢、耐心接受挑剔。他的名言是“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王顺友,四川省凉山的一个山区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24年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6圈,没有丢失过一份邮件,没有耽误过一次班期,创造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几秒钟的时间里,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样的时刻,共产党员在哪里?这天下午,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特级教师谭千秋跟平常一样,准时出现在讲台上,当他发现课桌在摇晃的时候,大声喊着要同学们不要拿任何东西,赶快跑出去。在教学楼要坍塌的瞬间,他让来不及跑出去的四个同学,藏在桌子底下。他却拼命地撑住课桌,任凭砖瓦冰雹般地打在自己的头上、背上和手上。32个小时以后,当救援人员搬走最后一块压在他身上的水泥板时,人们惊呆了:4个学生得救了,而共产党员谭千秋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完成了人生的最后的一课。

2008年5月13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二天,浙江省绍兴县柯岩街道梅墅村一名叫祁友富的普通共产党员,急忙赶到街道党工委书记的办公室,提出要个人捐款10万元。与此同时,北京、安徽等地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也提出希望通过交纳党费的方式向灾区捐款。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组织部决定,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自愿交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活动。5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共产党员共自愿交纳“特殊党费”97.3亿元。“特殊党费”,是共产党员在国家和人民危难之际,牢记宗旨、心系人民、勇于担当、永葆先进的真实体现,是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血肉联系的真实体现。

和平年代,人们远离了战火硝烟,也很少面临瞬间要做出的生与死的抉择考验。然而,在共产党人信仰的号角声中,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音符,是不是从此就不再嘹亮呢?1997年,党的十五大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求里,增加了这样一条:“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1998年,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16位驻守在武汉市江汉区龙王庙闸口的共产党员,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词下签名,这块“生死牌”,就是在那场斗争中共产党员挺身而出的珍贵见证。

2003年,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叶欣,为了减少其他人被感染的机会,她几乎包揽了检查、抢救、治疗和护理工作,她一次次把危重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而自己却一步步坦然地走向死亡。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危难关头,在生死考验面前,挺身而出,不怕牺牲,依然是共产党人信仰里嘹亮的音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理想信念是思想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20世纪末国际风云的激荡,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无可否认,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信仰危机,他们觉得,共产主义过于渺茫,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忘记了在党旗下的誓言,失去了精神支柱,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对和经受各种考验,化解和战胜各种危险的重要法宝,更是鉴别党员干部信仰真假和虚实的试金石。

1988年,摆在时任山东聊城地区行署副专员孔繁森面前的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山东省在选派援藏干部时,认为孔繁森政治上成熟,准备让他再次到西藏工作。10年前,他已经到西藏冈巴县干了3年。组织上问他有什么困难,他说:“我是党的干部,服从组织安排。”他并不是没有困难,母亲年迈,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临行前,他与母亲告别,母亲问他:“不去不行吗?”他回答母亲:“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说到这里,他不由得跪下来,流着泪给母亲深深地磕了一个头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娘,您要多保重。”

在西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期间,每次下乡,他都要带些钱给生活困难乡亲,而自己经常吃榨菜拌饭。他还在地震灾区收养了三个藏族孤儿,为了保证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三次偷偷地卖血换钱。1992年,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期满后,又被任命为西藏阿里地委书记。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是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但是,为了阿里的发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区106个乡的98个乡,在路上常常是一天都看不到一个人影。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工作途中,不幸发生车祸殉职时,他的公文包里装的是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孔繁森,以50岁的生命,书写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新篇章。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万小荣:他对我们是非常严格,我接到他电话,我头皮是发麻的。

【同期】李林森同事张从义:他是越工作越快乐,不工作就不快乐。

【同期】李林森妻子向琪:生病那两年都一直在工作,他单位的人来看他,一说起工作他就很兴奋。

这位在家人和同事眼中,把工作和生命融为一体的人,就是四川省万源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林森。组织部长被看作是管“官”的官,李林森如何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呢?

【同期】李林森同事王心洪:他说,怎样才能选出一批老百姓放心,能发展当地经济,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干部来。

2006年,万源市村级党支部换届,为了选出群众认可的支部书记,全市推行了由李林森主持设计的“四评村官制度”。

这位年轻人就是通过“自我荐评、群众相评、组织考评、公开竞评”“四评村官”当选的万源市白沙镇往川坝村党支部书记。

【同期】万源市白沙镇往川坝村党支部书记潘毅:最初根本没想到我会选得上 不到三年,村里就变了模样:村民们把这几条以前没有的土路叫做一环路、二环路,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车能开进来了,西瓜能运出去了,村民致富了,盖起了小楼,有人还买上了汽车。李林森担任万源市委组织部长5年,始终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不让在基层埋头苦干的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在他任内,万源市没有一封反映干部选任不公的告状信,没有一个想搞歪门邪道的人能走进他的家门。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杨贵发:都喜欢这样的干部了,他为农民办了实事。【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李代菊:从他来,我们发展得可以哦。【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杨贵发:就是不知道他生病,他还是在工作。【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李代菊:肯定他是工作太忙了,累的嘛,脸有点黑。都不好问他得了病。

【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王澜波:有村民问,他都说没事,就是有点感冒嘛。他是这样跟我们说的。【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何淀慧:是个好干部。【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杨贵发:确实,他太好了。【同期】四川省万源市梨树乡村民陈一山:太可惜了!

2011年7月,李林森匆匆走完了短暂而绚丽的生命旅程。他以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模范行为,交出了一份让党放心、让干部信任、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河南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经常说的话是“已不正不能正人,心不公岂能为公”。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当她不幸因公殉职时,自发送行的队伍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四川省南江县常委、纪委书记王瑛,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尽心尽意为群众做事,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天职。”她始终战斗在查处案件、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大巴山群众心中留下一座不倒的丰碑。一座座丰碑,书写着这些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也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那就是,一心为公,立党才能立得牢;一心为民,执政才能执得好。

信仰可贵在一辈子坚守

从一棵树苗长成这样的参天大树,大约需要20多年的时间,云南保山的这5万1千亩华山松记录了一位共产党人一辈子坚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故事。

【同期】善洲林场现任场长周波:大亮山的那个点,看到这些范围都是善洲林场的面积,原来都是荒山,后来老书记退了休,到林场以后,领着我们大亮山的所有职工,到现在已经变成茫茫林海了。

善洲林场以一个已经去世的共产党员命名。1988年,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了,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2个春秋。

【同期】善洲林场老场长自学洪:这是当年的东西,这是老书记烤茶的茶罐,这是他的办公桌。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床,就是用这四个桩桩垫起来,把板子铺上,再把龙须草铺起,就这样住。这蓑衣呢,我把它披起来。

这里就是一个退休了的地委书记住了整整22年的地方。

【同期】杨善洲同事苏家祥:我去的那个时候,纯粹是荒山,当时我看他穿的那个鞋子,鞋子都是破露了,是那个胶鞋,我看了非常心酸,当时他已经是67了,非常寒冷,我上去那晚上就睡不着。

杨善洲绝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翻一翻《人民日报》就会发现,杨善洲是个老典型。1982年,1989、1997、1999、2003年,《人民日报》都报道过他的事迹。

【同期】杨善洲同事苏家祥:他跑基层去,95%都是走十四五个小时,鞋子我们都是穿一双,然后背一双,老书记是爱穿草鞋。老百姓一见我们走路是穿草鞋,感到很亲切。

【同期】杨善洲三女婿杨江勇:这个鞋子呢,我们这里叫草凉鞋,遇到水的地方可以穿着过,有水的地方冲一冲,脚呢就好使,你看他的鞋呀,都是补了又补,都是他补,他自己编织的草鞋。

《人民日报》在长达30年里多次报道杨善洲的事迹,不是独独偏爱杨善洲,更不是和他有什么特殊关系,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始终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是领导干部中的模范。1988年,当退休的杨善洲承包了山林准备植树时,有人说:老书记终于要为自己挣钱了,杨善洲听完一笑了之。

【同期】杨善洲大女儿杨会菊:大多数人都认为说,我父亲要钱造这个林场,是我们的,属于我们家的,都是我们的,不是国家的,他们不知道。

2010年春天,杨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种植起来的,已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给了国家。几个月后,这位有5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去世了。杨善洲留下了这片树林,带走的却是他终生为人民服务的幸福。站在这片树荫下,站在这个老共产党员的墓碑前,我们不能不想到党员和党员干部应该经常思考的三个问题: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为了什么、身后留下什么。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也就解决了共产党人在信仰的坚守中应该走多远,和能够走多远的问题。杨善洲给了我们答案。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他一辈子爱和群众一起劳动,被群众称为“草帽书记”;一辈子把“后门”关得紧紧的,同时把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前门”开得大大的;他一辈子固守着下乡和出差自己缴伙食费、公车不私用的习惯;一辈子顾大家,舍小家。他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一辈子很短,如果用它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一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即使生命归于结束,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

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全国8000多万党员中,约2000万人是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占了四分之一。他们用青春的活力给信仰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在新农村建设的田野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大学校园的朗朗书声里,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更传奇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单晓冰)

第三篇:观看《信仰》有感

观看《信仰》有感

近期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被共产党那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所深深感动着,被共产党那坚定不移的信仰、执着追求真理的脚步所深深折服了。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没有信仰,就经不起失败的考验,就不会有矢志不渝的追求,人活得就欠高尚。人活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激情。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创先争优,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党的伟大事业奋斗终身。

90多年来,一批先行者很多都是出身于富有的家庭,知识份子,他们舍弃了“小我”,为了实现一个“大我”,往寻觅信仰,往践行信仰,他们为了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和振兴而选择了共产主义。没有实践的信仰是空想,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所有奋斗,都为了一个目标,那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我们的共产党人矢志不渝,永不叛党。不管敌人怎样地威逼利诱,不管敌人用怎样的糖衣炮弹,我们的共产党员毅然决然选择漠然拒绝,哪怕是断肠之痛,哪怕是切肤之伤,那铡刀断得了他们的头,却断不了他们高高在上扬起的精神,那子弹送走了他们的躯体,却送不走他们至高无上的灵魂。由于,在信仰的碰撞和交锋中,共产党人信仰的不但是真理,还在于他们能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往实践自己的信仰。因此,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

我认为应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教育科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重要的是行动和实干,要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识,坚定党的信念,坚定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积极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心中永远有个坚定的信仰叫做“中国共产党”,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我将为祖国,为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党的每一步路,每一个脚印,每一项举措都在一次次的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都在坚持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都在告诉人们:“我们的信仰一定能够实现。”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富裕的社会里,共产党员们仍然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的事,但是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是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是有益于人民的事。这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没有变,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持续下去。

第四篇:观看《信仰》有感

信仰的力量

——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7月5日,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在新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大型纪录片《信仰》,观看此片后,大家都感触颇深,我们被片中无数的共产党员为了实现自已的信仰而努力、奋斗,甚至于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毫不畏惧的精神而深深的感动。该片共分三集,影片主要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影片也使我们感到,在新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该如何的想,该怎样地工作,该如何正确的处理和面对我们自己所做的工作。影片中选择共产党和国民党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实现共产主义。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

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学习优秀党员事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观看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

7月23日下午两点至五点,XXX第二党支部全体党员在党总支的组织下,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信仰》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

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终于取得了民族解放,建立了崭新的中国。信仰,使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等优秀留学生放弃在当地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信仰,使钢铁工人孟泰、石油铁人王进喜、红旗渠“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李改云等人轰轰烈烈、度年如日地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信仰,使焦裕禄、谷文昌、甘祖昌等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用一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社会面貌,中国共产

党带领人民在信仰的旗帜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新时期共产党人信仰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这一时期,优秀的共产党员数不胜数,有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党支部书记沈浩、吴仁宝、王乐义,有建成国内第一流的光学检测实验室的蒋筑英和先后取得30多项重大医学成果的吴孟超,有养路工郭明义和水电维修工徐虎,有非典时期不顾感染只为病人的急诊科护士长叶欣和汶川大地震舍身救4个学生的特级教师谭千秋„„时代在变,但信仰不变,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我们第二党支部观看后深受教育,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这部纪录片以极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党员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我们认为,在新时期坚守信仰,最重要就是坚持学习党章和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形成的理论方针政策,最具体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信仰3 时代的先锋

《信仰3》---时代的先锋 观后感

*月*日下午,在*****观看了《信仰》第三篇 时代的先锋,该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

在旧中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们的共产党员英烈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献身、积极进取、廉洁自律,为我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他们巨大的贡献!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陈延年,以及瞿秋白、方志敏、刘胡兰等,他们在被捕后受尽酷刑,可在面对死亡时,他们机坚贞不屈、毫不畏惧,为我党的解放事业保守着重要的秘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看到了他们的坚强毅力,看到了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伟大光辉!

在新中国,孟泰、时传祥、雷锋、王进喜、钱学森等,不管是在政治岗位上,还是在研究“两弹一星”的科研岗位上,还是一个小小的职工、工程师,他们都在平凡中发出夺目的光亮。在突发事件前能够想到身为党员的义务,为我国的社会主义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的智慧、汗水,甚至生命!在整个影片中,党员史来贺的话尤其让我为之震撼,即:“共产党员的称号是奉献,不是索取!”

在今日,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公共汽车售票员李素丽,铁人吴启民等,这些先进党员一门心思为人民办事,时时刻刻为人民工作,是共产党员的楷模!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思想境界高、综合素质高、工作标准高的特点,真正认识到共产党员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做到与时俱进,艰苦奋斗,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共产党员要认真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本领,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使命和责任;共产党员要以高标准、高质量定位自己的工作,要干一行、精一行!

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共产党人从革命时期的抛头颅、洒热血,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发前进,再到改革时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到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的信仰的内涵。正是一代又一代信念如铁、意志如钢的优秀儿女忠诚实践党的宗旨,始终将人民放在心头,矢志不渝地为了信仰而奋斗终身,才使得信仰在共产党人的实践中放射出越加灿烂的光芒。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信仰,为无数共产党人导航;信仰,在无数共产党人的践行中传承;信仰,在时代的前进发展中熠熠生辉!

*********:*** 2014年*月*日

下载观看《信仰》时代先锋行有感(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看《信仰》时代先锋行有感(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看教育片信仰有感

    在观看了《信仰》这部纪录片之后,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信仰》这部纪录片共分三集,阐释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

    观看《信仰》有感(五篇范例)

    观看《信仰》有感坚守信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电视纪录片《信仰》观看后,深受教育。纪录片以生动的故事、先进的典型、感人的细节,启示着、鼓舞着我。片中有一句解说词给我留......

    党课初培:时代先锋行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在新时代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观看《信仰》(★)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3月26日下午,财政局全体党员集中观看了《信仰》专题片,这是一部激人奋进的党史教育片,它带给我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发自内心的感动。在这部纪录片的带......

    时代先锋

    时代先锋 1、张雅琴:“软扁担”书记的“硬功夫”:江苏丹阳新桥镇金桥村原党总支书记张雅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扁担书记”。十年来,她凭着“软扁担”一样的韧劲,把过去的落后村......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信仰》纪录片感言 济宁技师学院基础部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成为我们党员干部热议的话题......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按照上级的要求,我于2012年6月24日-26日分别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集,每集时长分钟,该片认真贯彻落实......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

    观看《信仰》心得体会城内小学 秦瑜欣 按照学校要求,我从6月24日20:05开始守候央视综合频道直至《知青》播完,21:02准时收看记录片《信仰——我们的故事》第一集;于6月25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