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时间:2019-05-15 02:5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第一篇: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曾丽

读了王小妮老师的作品《上课记》,我很受触动。心里想到很多,很杂乱,无从说起。

这本书只是记录了几年间和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很客观的记录,没有任何主观评论。但是就从这些平实的记录里,我们却可以感受到很多东西:年轻学子心灵的真诚、纯净,他们的梦想,迷茫,对未来的茫然……还有王小妮老师对学生深切的关怀,对每个学生背后的家庭都保持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她对教育现实的思索和担忧!

书里很多地方都提到了作者与学生之间关于“好文章”的观念上的冲突。王小妮老师写道:“敬业”的中学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们储备一些“好词好句”,万用的。……我提示他们不要展示所谓文采,直接说出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原本的感觉。我真怀疑他们还有没有“原本”的感觉,十二年的语文教育把这些感觉给彻底毁灭掉了?然而很多学生却很疑惑,甚至是质疑:没有好词好句的文章能算是好文章吗?那不是成了流水账吗?可见,多年的应试教育真的让孩子的思想都模式化了。这让我想起了不知从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一句评价我们的教育的话——我本是一只蝴蝶,你减掉了我的翅膀,还埋怨我没有兔子跑得快!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一直自认为是个尽职尽责的好老师,可是,我现在却深深的怀疑,我是不是也在参与着这个“剪翅膀”的行动。我们不管孩子的志趣是什么,特长是什么,都规定他们必须要达到语文课、数学课上的要求,否则就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遍又一遍地让他们练习,直到他们都达到要求为止,才觉得自己的责任尽到了,任务完成了。仔细想来,我们真的是像工厂的流水线加工产品一样在进行教学。相信天性爱玩的孩子们都是很厌烦这种学习模式的,但是他们没有选择,我们也没有选择,因为我们有所谓的“质量”指标。这一点上,我很羡慕王小妮老师奉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学观点和行事原则,也真希望自己能做到!就像书中说的,“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我们的力量很渺小,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真正地关心、爱护学生,从心灵上去引领他们,就像书中说的,我们的孩子“不是中国古人在诗词里空泛赞颂的莲花,没理由要求我们的孩子们身上不沾污秽,但是,发现了再微小的纯净,也一定要讲出来,说给他自己和更多的人知道”。并不是每个孩子将来都一定要当精英,当伟人,我们更多的人是要做一个平凡的好人,这也是我们社会更需要的。你努力,我努力,大家一起努力,也许现在这样让人失望的教育现状就会慢慢改变!

第二篇: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篇一: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篇二: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篇三: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06到2010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王小妮的东西读的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本散文集,好像看的也不怎么认真。她是位诗人,写过一本萧红的传记,我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找到。

篇四: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第一版。

教大学生和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底有多少区别?从学科知识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层次分明的;但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难道不是有共通的本质吗?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篇五: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能遇到几位好老师,想必这是一辈子的幸运。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他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信、自强。《上课记》中的王小妮老师,原本是诗人,后转职在海南大学教授影视文学和诗歌。而这本书便是她多年来记录下来的一些课堂随感集。读到她的这本书,仿佛又让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老师,初中时讲述自己不得志来教学的赵老师,他时刻挂在嘴边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高中的数学老师,在她的课堂中经常穿插着做人的道理,教我们毕业后一定要做一个体面的人。

王小妮笔下的学生,我也曾一一经历过,没有老师告诉这些人文精神—— 真是缺失的遗憾。王小妮的文字很朴素,这也正如她所倡导的“ 消灭好词好句”,她静静的用笔墨记录着几年间与学生互动的点滴小事。,学生和老师在教室里发生的那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诗歌般高昂的表达,她也没有特意制造潸然泪下的情节,她只是淡淡的记录着,平平的记录着,有的是她的细心观察和反思。她用心静静的观察着学生的作业、课堂、课后,她的书中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没有如大倡导者那样疾呼教育,或者如愤青一般表现出社会的不公、学生的艰难。取而代之的是,她只是干干净净地、细腻地、低调地,但确实清醒地关注着教育、社会和不同年级的现状,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抱着深深的关切。在她的字里行间,我渐渐被这位老师感动着。王小妮说,“ 每个面目完整的人,内心都冲突顶逆着,我和他们也许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这才是现实的残酷”。

又说,“ 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虽然生活处处都可能会让人失望,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王小妮以自己的坚持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我愿像王小妮这样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希望将希望、信念、力量、责任传递到更多人手上。

感谢三月天里遇到这本朴素温暖的上课记。

第三篇:王小妮上课记优秀读后感

篇一: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娜子推荐我看王小妮《上课记》,于是在网上买来看,用了两天空闲时间断续看完。书中有这么一句:“不断地自我调整修正,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作为老师,有时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交给学生。可是这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到底能接受多少?教学方法的灵活还是很重要的。我这学期第一次上专业课,还没经验,需要不断摸索着前进。这门课带给我很多的压力。

上次课讲普希金的《致大海》,我在网上找到并下载了《致大海》的MV,让学生看,听着配乐朗诵。一部分一部分地听,再请他们朗诵。我还找了舒婷的《致大海》、普希金的其它诗歌的配乐朗诵。最后设置了一个讨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还有意义吗?给他们介绍策兰的《死亡赋格》,我选的这首诗是王家新翻译的,所以再顺带介绍王家新的《帕斯捷尔纳克》。

篇二: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共285页。

真是本好书,拿起来就放不下,一气儿能读完。如果你有我下面要写的这三点体会,或者说问题,那推荐你看这本书。

第一,王小妮写得真好。她这个写得好不是所有人都欣赏,但正好对我的脾气,我喜欢这种成精后的简单朴实。这类写法的好儿,好有一比,像石涛的山水,像齐白石的花鸟,看着土,其实禅。我要是真能有那么一天,能写出王小妮这样的文章,我就不干工作了,回家写自己的故事。

第二,王小妮洗练人生,慈悲怜悯。她对八十后,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有慈母心肠。她对他们的观察我全盘接受,我也深有体会,我也有太多感触要说,还没讲出来,她讲得好,讲得有水平,讲得我心服口服。要有个王小妮这样的朋友该多好哈,一定会受益的。我会继续追王小妮的书。

第三,王小妮对问题不回避,有底线,但是她也不急嗤白咧地和人辩论。这点儿,我不行,我还是愤青,我心里一直幼稚地以为在追求真理上,可以不必在乎方式方法。看样,在合理诉求上,在不伤和气的原则范围内讨论问题,应该是我要学习的。

篇三: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是个好地方,可惜我去的很少。

王小妮的《上课记》是在那里看完的。说看完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并不是每页都一字不落。

这本书是她在海南大学任教时写下的随笔,时间跨度为2006到2010共五年。她给学生们开写作课和现代诗欣赏课,想方设法把他们从味同嚼蜡的“好词好句”中拯救出来,重新发现文字的生命和活气。

这些方法包括:课程刚开始的调查问卷,给夏加尔的画配上文字,学期末的诗歌朗读,讨论什么是“诗意”,时事新闻播报,把插着树枝的雕塑拿到课堂上现场观察描绘,谈梦想和困惑,记下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请诗人来读诗,分享自己珍藏的诗歌手稿……她非常用心。

五年的教学手记,她用了这样五个标题:我该给他们什么才能心安;投入情感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主角;抵抗陈规戒律;在生活的角落,每一个孩子都在闪光。

包里只有笔而没有纸,只好把它们敲到手机里。我被触动,因为我也是一个教师,我也认认真真地考虑过这些问题。

我希望自己成为唤醒者,而非刽子手。

王小妮的东西读的不多,印象中只有一本散文集,好像看的也不怎么认真。她是位诗人,写过一本萧红的传记,我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找到。

篇四: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2011年12月第一版。

教大学生和教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到底有多少区别?从学科知识专业角度来说,或许是层次分明的;但从教育者“育人”的角度来说,难道不是有共通的本质吗?

一个好的老师,无论他面对的是怎样的学生,无论他教的是懵懂天真的幼童,还是所谓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他最关注的,始终是“人”!但现实中,追求个人成绩的现象,或许是功利心使然,或许是考评机制使然吧!

读王小妮的《上课记》,仿佛看到一幅大学生生态图。让人纠结忧思,又感慨万千。常常思考教师对学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希望教师不是学生的管束者形象,而是能够共同成长的引导者。

教育行政单位对学校的管理,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是否也如教师对学生如出一辙?从上至下的思维模式,简单的规则,复杂的程序,对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是否都有足够的关照和尊重?如果教师被伪尊重,学生恐怕很难得到应该的正尊重!

P155“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缺精英,恰恰缺少更多的平凡的好人。也许付出努力能启动这些年轻人身上潜行的未知的力量,也许他们能在漫长的日常坚守自己,也许如李提摩太所说,现代教育二十年可见成效。”

篇五: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马珍

一个人的一生很短暂,如果在这有限的生命里能遇到几位好老师,想必这是一辈子的幸运。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学生成长中往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他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信、自强。《上课记》中的王小妮老师,原本是诗人,后转职在海南大学教授影视文学和诗歌。而这本书便是她多年来记录下来的一些课堂随感集。读到她的这本书,仿佛又让我看到了自己之前的老师,初中时讲述自己不得志来教学的赵老师,他时刻挂在嘴边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高中的数学老师,在她的课堂中经常穿插着做人的道理,教我们毕业后一定要做一个体面的人。

王小妮笔下的学生,我也曾一一经历过,没有老师告诉这些人文精神—— 真是缺失的遗憾。王小妮的文字很朴素,这也正如她所倡导的“ 消灭好词好句”,她静静的用笔墨记录着几年间与学生互动的点滴小事。,学生和老师在教室里发生的那些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诗歌般高昂的表达,她也没有特意制造潸然泪下的情节,她只是淡淡的记录着,平平的记录着,有的是她的细心观察和反思。她用心静静的观察着学生的作业、课堂、课后,她的书中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没有如大倡导者那样疾呼教育,或者如愤青一般表现出社会的不公、学生的艰难。取而代之的是,她只是干干净净地、细腻地、低调地,但确实清醒地关注着教育、社会和不同年级的现状,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都抱着深深的关切。在她的字里行间,我渐渐被这位老师感动着。王小妮说,“ 每个面目完整的人,内心都冲突顶逆着,我和他们也许就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关系,这才是现实的残酷”。

又说,“ 一个人的力量渺小,却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 虽然生活处处都可能会让人失望,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王小妮以自己的坚持做着她觉得应该做的。我愿像王小妮这样在教育战线上默默无闻的奉献着,希望将希望、信念、力量、责任传递到更多人手上。

感谢三月天里遇到这本朴素温暖的上课记。

篇六: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终于看完王小妮的《上课记》,这是一本对我来说比较沉重的书。中间有两个星期左右停下都不是很想再看。

这本书是王小妮从06到10年上过的课,以及所带学生的一个真实记录。她记录的这段时间恰巧跟我上大学的时间是重叠的,所以比较熟悉,也存在比较。

海南大学,如果不是这本书提起,我压根就没有想到过有这么一个学校,并且也想不到这样一所学校里还有影视专业。作者记录的是相对来说活在社会底层农民们的儿女在上大学的故事。贫困补贴,打工,端盘子,挣钱。这些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但对于我来说,我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一些事情,认知上,他们存在电视里,也活在身边,活得很不容易。

曾经听过一个老师讲过,他带过一个家庭极其贫困的学生,家里的父母似乎常年生病,他来上学已经极为不容易,而在上课之余还要照顾父母,还要想办法挣钱交学费生活费,对他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他为此曾经几度选择放弃休学。但是休学也解决不了这些歌个问题。后来经过跟学校协商,他把父母带来学校的后山住着,同时,自己在上课之余开始捡垃圾卖垃圾为生。我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做这些事情,跨出这一步是多么艰难,心理有多大的障碍。但是最后我想,这就是生存的本能了吧?面子自尊都沦落在生存之后了。如果连活着都不能好好活着,那何来的尊严呢?

面对这群人艰难的生活现状,人们第一件事情必然是批判社会,换成以前的我肯定第一件事必然是投向整个社会。但是最近我却在想,社会社会,社会也是因为有人活着才能构成社会,它今日扭曲成这等模样,不也是人本身造成的么?有何可怪责?就算怪责岂不是也是怪责人自身罢了。

大学生的单纯和善良,总是可贵的,等他们迈入社会变成这样那样的人之后,会有人叹息,会有人批判,这是社会造成的。这会这个大染缸,让这些小白鱼无力抵抗被漂染成了这样那样的颜色。但是现在社会里的这些人他们当初难道就不是像如今的大学生单纯么?那为何今日都成了这种龌龊的田地呢?我想不是社会病了,是人们都病了。

篇七: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

假期老师推荐了一本书叫做《上课记》,这部书是王小妮的“教后感”结集,记录了 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使此时同样作为 90后的我感触颇多。

90后我们常常被动的贴上许多标签:好动,冲动,狂妄,幼稚等等,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我们只会一味的享受,不懂得吃苦耐劳,毫无贡献,啃老族,月光族,诸如此类的词语频频出现。在这样一个金钱至上功利极强的浮躁社会,这个时代所谓90后的年轻人们在大压力下,承载着恐惧,迷茫,贫乏,冷漠,但也许还会有一丝丝尚存的希望温暖与抗争。因为我们是受关注的一代,所以教师王小妮耐心而友善的对待90后的大学生,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她的身上拥有一种光芒,一种魅力,深深地打动着我这个读者,亦或是影响着每一位阅读过她的书的人。

书中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学生作文选集,一字一字记录了90后学生们心中最纯真最真挚的感情与想法,引起我的强烈共鸣。其中有一篇写到高中学习的压力,记录着这样的文字;“高中在学校最好的班级上学,顶着全校父母的巨大压力,每天晚上都是考试,分分秒秒都在学习,5点多出宿舍,晚上11点回宿舍,上课打瞌睡,只能喝苦咖啡,导致现在一见到苦咖啡就想吐。”

看着熟悉的文字,我不禁思考着我此时的高中生活,我知道这种现状无法改变,只能适应,这就是现实,你不努力,你就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谁说90后不努力,谁又敢说90后不成材,时代不同了,我想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不同,所以任何的谴责都无法改变什么,或是任何的抱怨也都于事无补,还不如好好啃书好好努力。

即便这样,我想当我们为了自己为了以后好好努力之际,内心当然更希望能够能到父母老师的体谅与关心,我想这也会成为不竭的动力吧,所以90后的我们正在成长,90后的我们正在成熟,90后的我们知道责任,90后的我们懂得感恩,90后的我们正在慢慢蜕变。

总而言之,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我们在努力着,在蜕变着……

第四篇:王艳红爱上课读后感

有心做好事,用心做大事

-----------《爱*上课》读后感

花园小学王艳红

捧起这本书,有种不读不快的迫切感,于是一晚便读完了整本书,着实为作者幽默的风格和独特的见解所吸引,更对那些或是动人心弦的故事亦或是嘻哈见闻而瞠目结舌。其实这也没大惊小怪的,因为阿伦老师的班级是“天下第一班”!翻译成通俗的说法就是“无敌差乱班”。因此各色学生以及他们的自残故事、自闭故事、逃课故事、打架群殴故事甚至是黑社会的故事也就成了作为教师的读者别开生面的麻辣教育案例,而能解如此“麻辣”的麻辣教师阿伦的思想和做法才是本书最值得回味的精华!

首先,他用心。他曾在后记中坦诚的说“从小到大痛恨的职业就是教师”,而怀着这样想法的人在而立之年却投入到教育事业,并且使“天下第一班”大大改观,成为了学生信赖、喜爱的老师。其中个中滋味如同他自己说的一样:有冲突、有欢笑、有感动,而这些滋味正是阿伦老师频频怪招和奇思妙想后始终坚持的真实感受,这种坚持的态度就是用心。在面对偏执的学生小寻,他楼上楼下用心地翻遍每个角落,目的是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面对自残的学生时,他用心地琢磨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用一句“割腕会留下疤痕,这样会很丑耶”的戏谑避免了青春少年的痛苦和灾难;同样在面对监护人彼此推卸责任的家长时,他用心地交流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在面对痞气十足的学生,他用心地顺势而导,大刀阔斧地做起了古惑仔„„“用心”之下,他做的事都成功了,我想其中的法宝就是“用心”即教育的本质。

另外,他有心。面对分数这个现实的东西,他的热情没有锐减,理想也并未渺小,而是用自己退一步的思想先加入现行的教育游戏,再在他们的规则下用自己的方式取胜,取得众人认可后,再把他们拉入自己的游戏圈。这是多少刚刚走向讲台的热血青年所没有的思想而变成了庸庸碌碌的随波逐流者的借口的啊!他还指导着学生认识这些理念:学习的态度比念书的多寡重要,求知的精神比分数的高低重要,了解错误比考试次数重要。正是这些教育的理念指导着他带动学生快乐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积蓄了一生的财富。作为教师,他说过“了解学生比教书重要”,这些大实话更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育人先于教书。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似乎已经忽略了这些问题,当这些警句在耳边想起时,也点醒了我们这些茫然的教育者们!

有心做好事,用心就能做大事,因为教育无小事。阿伦的教育故事让在教育战线的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有心就是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然后用心地去坚持这样的教育,矢志不渝。无疑阿伦也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教育策略“坚持”,坚持是成功的法宝,他会带着我们一起看到天使们那一双双怀抱着希望和坚强翱翔于蓝天的翅膀!

第五篇:上课记读后感

上课记读后感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略显稚嫩的读书心得。

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是一位在华师的学妹打过来的,她跟我说了很多大学生的困惑。

我想起了一本书——《上课记》,作者王小妮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现今大学校园发生的一切。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非常古怪的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刺在背。她笔下的孩子,我太熟悉了,他们爱集体鼓掌;踊跃填写入党或者入团申请书;在舞台上以红卫兵的审美方式演讲自己从来不相信的内容;日常事务组织者的班长,最热衷的事情便是点名和记批评表扬。这些孩子在我参与操作的中学教育流水线上,按部就班,随着中考、高考的传送带,送到王小妮老师那里。

一代代空心人,茁壮成长,他们青春靓丽,琴棋书画样样通,但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这让我想起在我们学校某班的心愿墙,从孩子们幼稚的字迹里我们看到他们的愿望几乎都是考上华师一高中。大家都会作何感想呢?

首先,谈谈我的愧疚

抱着羞愧而又感激的心情读完全书。羞愧在于,我们部分中学教师没有在这些孩子应该明白道理的时候,告诉他们常识,要等到他们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常识。

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怎么了,但这些掌握着话语权,实实在在地决定着孩子们命运的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责任推到自身之外:体制如何、社会如何、学校如何。王小妮难得地看到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其中的责任,更难得地发现这些年轻人对其他代人的价值,譬如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或多或少不经意地被孩子们纯净气息不断补充滋润着。

如果在中学阶段的我就能像王小妮老师那样努力,那么大学里的老师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带领他们去研究那些专业的领域呢?毕竟,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所在也!至少,王小妮老师不必俯下身子,事必躬亲,重新告诉孩子们为什么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什么是祖国,什么是普遍的同情!

接下来,谈谈我所看到的“徒劳”

作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温情和善意,学生旷课、作弊,她都试图去理解。她也不美化他们,他们的世故、逢迎、明争暗斗被平实地记录下来。她相信,“哪个人都有良知,同时,哪个人又都有苟且”。她从不抱怨,但我也感受到王小妮老师行文中时常袭来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甚至大于我的挫败感。

“教的痛心,学的反胃”。这就是当下教育的现实。读陈丹青骂教育体制,我们觉得痛快、过瘾;读王小妮发出的温柔的质疑,我们觉得沉痛、无力。更无力的,是王小妮已经宣布,因为体制太恶劣,不想与之为伍,她决定放弃了。

几年前陈丹青就从清华请辞,如今王小妮也将不再任教,这就是中国版《死亡诗社》的下场。很多时候,教育体制就在那里,不管你是以凌厉的姿态去挑衅它,或是以友善的姿态要跟它谈谈,它都那么酷、那么拽,间或冷哼一声,这帮傻冒,然后伸出巨手,一一掐死那些微弱的希望。

烧死每一只不知好歹的飞蛾,是火的天职。

可我还是无比喜欢《上课记》前言里的那句话,“如果一切都是徒劳,那也要让这徒劳发生”。

渺茫的希望

倘若只有愧疚与徒劳,那么我们的教育似乎就只是灰白色调了。然而,好在,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我们没有那么脆弱。

作为一个践行者,在我的地理课堂上,我也在努力营造一种自由愉快的课堂氛围。有孩子说,我的课上很轻松。我相信他们不是恶意的,甚至是在表扬我,可我拒绝这种表扬。我说,对于你们每一个个人,我的确没给予压力。但是,对于你们全体,我丝毫没有放松过。我的原则是,绝不会把一个没有准备的人突然叫起来回答问题,不会强加我的个人意愿给另外的人,但是如果学生把这理解为轻松,那就是“奴性思维”在他们脑中根深蒂固了。

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里面有个神经病人说了这样的话,“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我们的教育又何曾不是如此。

真正去了解那些孩子们的需要,真正去为了他们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觉醒、践行教育的理想。在《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国家领导都清醒认识到了我国教育的现状,并有了明确的改革方向,我们可以看到国家教育改革的曙光。

哪怕希望再渺小,我都会去相信。

特雷斯修女说过“无论是谁,无论他说了什么,你都要面带微笑地去接受,同时继续你手上的工作”。对,不管大家说了什么,我微笑接受,然后继续走下去,继续相信,相信这世上有千万个王小妮,你是,我也是。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用耐心倾听表达对一个理想主义的年轻教师的包容。

下载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小妮上课记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王二妮简历

    生日:1985年农历九月初九星座:天秤座血型:O型 籍贯:陕西榆林爱好:看书唱歌 职业: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独唱演员演唱风格:原生态陕北民歌音乐心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经纪人:赵玉[1] 婚姻......

    读后感(张妮妮)

    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张妮妮 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的心情复杂了起来,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作者带领我们思考教育......

    王雪妮2013.9--2014.1学期工作总结

    西安煤矿机械厂幼儿园 WESTERN COAL MACHINE KINDERGARTEN 2013.9—2014.1个人总结 王雪妮 随着时钟“滴答滴答”的转动,转眼间新的一年到来了,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回顾这......

    王雪妮亲子教案

    2-3岁亲子教案:小猴过生日 活动目标: 1、知道小兔、小狗、小猴、小猫喜欢吃的食物。2、练习向指定方向走,跑的能力,知道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过程:一、问候时光: 接待点名:老师边唱......

    王妮妮《不变的步伐》

    观《不变的步伐》有感 建始县人民医院行政后勤党支部 王妮妮 2016年1月22日~23日医院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了湖北电视台拍摄的正风反腐纪实片《不变的步伐》,从而使我更深......

    欧也妮读后感

    以爱之名 女人较于男人总是更加的感性,以为有了爱,手中就拥有了全世界,可是最终的结局总是不出于男人活的更光彩,女人面临的却是繁华落败,一切归于尘埃。 男人爱女人可以爱的疯狂......

    读后感(欧叶妮)

    读《欧叶妮。葛朗台》有感 《欧叶妮。葛朗台》这部小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描写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塑塑造了一个贪婪、吝啬、残忍的暴发户——葛朗台的形......

    王冬妮 实习总报告

    实习总报告 本人于2013年12月2日起在海南省海口市民航监管局机关服务中心进行了校外实习,在这两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里,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在为人处事的人际交往上,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