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读后感
细读了省委书记李鸿忠推荐的《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这本书,它客观、真实而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孕育、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从邓小平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与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等角度讲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伟大人生。
我们都知道在邓小平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曾三次被打倒,又三次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强,一次比一次更加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更加走向辉煌,最终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邓小平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曲折坎坷,他的一生“三落三起”,最后复出时已是73岁高龄。让我感慨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都奉献给 —1—
自己的祖国,也让我敬佩他那顽强意志和坚定信念,这些都是他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为中国人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的动力源泉。从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是我们学习的,邓小平之所以成功这与他的性格分不开的。
一、坚定信念,永不放弃精神。
在邓小平三次被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起来,就说明了他的意志坚如磐石,而在“三落三起”中每一次“落”都是跌至命运的低谷,但是每一次“起”又都是升至人生的巅峰,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加耀眼夺目。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会有一些人因为不向谬误低头而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其中,也有很多人可能有“落”而无“起”,而邓小平却能一次又一次神奇地站“起”来,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这正是他心中的坚定信念支撑他。
在邓小平年轻时代就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他以最朴实而简洁的语言表明了他对党的忠诚。这也是信念为他指明了方向,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爱,使邓小平创造了辉煌的人生,也创造了辉煌的历史。—2—
这样坚定的信念也是指引我们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路明灯。身为青年的我们就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有朝气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上,还是身处逆境和顺境中,我们都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恒心,不断认识自己,反省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可以超越平凡的自我,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二、摆正态度,越挫越勇。
邓小平在建国以后经历的“三落三起”,但这并没有打垮他。即使他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他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学习,坚持思考,充实了自己的人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更为之敬佩的是,他在任何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放弃,敢于把困难和挫折转化为精神动力,是磨难练就了他辉煌的人生。这也让我们明白今后面对挫折应该具备的态度。正确正视自己的挫折,调整好心态,不逃避,不萎缩,不抱怨,不气馁,藐视挫折、直面挫折,寻找解决的方法,同时要善于总结,规避挫折。
三、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邓小平曾说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是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关系最经典的解释。而他从 —3—
“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到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这些都是邓小平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经典例子。
中国经济在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可以实现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由于邓小平高瞻远瞩的预见,所以有了“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论断,就是他有这种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才能使他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在现在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有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勇于改正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习惯和做法,以创新的方式方法推动工作不断前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思考,不断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敢于突破常规,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让自己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
四、团结一致。在邓小平第三次复出后,他能够团结有过不同意见的人一起工作。还有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题目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落脚点就放在了团结上,特别强调了团结的重 —4—
要,这也是我们值得重视的。只有团结团结一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发展,团结就会振兴,保持高度的团结统一,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是老一辈在党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所摸索的一条重要经验。假设你的主张得不到众人的拥护,工作上得不到大家的支持,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孤掌难鸣,纵有壮志也难酬。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打破面前的一切困难,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而他从的这些性格中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信念。没有追求与理想,人便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就缺少了人生航线上航标,人便会迷失方向甚至迷失自我,难以到达理想的彼岸。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加强个人自身修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认真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这些知识。才能提高自己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跟上时代的脚步。从而进一步坚定自己的信念,让自己完全发出自我的光和热,激发出人 —5—
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更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要努力向身边的同志学习和村干部学习工作方法,深入农村的基层了解农民生活的艰辛,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不怕困难融入村民,真心实意的为人民服务。还要培养宽广的胸怀,团结同志,共同进步;要发挥自身专长,立足岗位,力求创新,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实。
而邓小平之所以成功,之所以成为伟人,正是与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超前的思想眼光是密不可分的。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他为中国改革开放,放开手脚摸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创造了思想和制度上的环境。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社会主义重振雄风,再造辉煌,开辟一条希望和成功之路。而在他波澜壮阔,曲折坎坷的一生里有很多事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和深思的,这也他留给是我们最珍贵的瑰宝。
—6—
第二篇: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有感
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有感
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苗键强
201101064
5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孔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在这其中,《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这本书吸引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在课后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通读了一遍全书。读过本书之后,我对于邓小平同志的生平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于小平同志为党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情怀也无比敬佩。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这本书通过邓小平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与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邓小平与科教兴国、邓小平与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和祖国统一、邓小平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等各个历史时期等方面的内容,客观、真实而全面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孕育、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
在邓小平同志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他曾经三次被打倒,又三次从打击中走出来了。而且在他一步一步地再次站起来的过程中,他表现地一次比一次更加坚强,而他所做的事迹也一次比一次更加辉煌。最终,他成为了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系统全面的分析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最终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入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并极大的提高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彻底地结束了中国贫穷落后的悲惨命运,让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在通读了全书后,我发现邓小平同志能够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始终坚持奋斗,最终带领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和他的坚忍不拔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邓小平同志胸怀远大的理想,在年轻时期就树立了为国家拼搏奋斗的信念。邓小平同志于1904年8月22日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在他16岁那年,邓小平离开家乡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和使国家富强的途径。少年的邓小平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周恩来,在周恩来的影响下,他积极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对此进行了各种政治宣传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正是这种始终不渝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对祖国对人民赤诚的爱,使邓小平拥有了一段辉煌的人生,同时他也开创了一段辉煌的历史。邓小平同志的早期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和为之付出的决心,就可以开创一段不平凡的事业,同时拥有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其次,邓小平同志能够拥有坚定的信念,做到永不言弃,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勇敢面对,愈挫愈勇。他的一生曾受到了三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因为反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第二次是作为“刘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第二号“走资派”被打倒,全家受到株连,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全面整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违背了以阶级斗争为
纲,“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然而,在邓小平三次被打倒又三次顽强地站起来的过程中,他表现出了坚如磐石的意志。在他人生的三落三起中,每一次的跌落他都被打击到人生的低谷,然而随后的站起来都会把他带到人生中一个新的高度。这不禁让我想起来我们面对人生的挫折时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态度。在我们现阶段的生活中,最大的挫折莫过于学习上的压力了,有的同学由于受不了这样的压力而自暴自弃。然而,邓小平同志在一生中所经历的挫折远比我们现阶段受到的打击要大得多了。他连这么大的打击都能克服,并且通过自己的奋斗与拼搏再次取得成功,那么我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压力到底算得了什么呢?现阶段我们的学习压力虽然很大,然而这对于我们的人生是一段必须经历的历程,只有现阶段我们熟练掌握了学习工作技能,我们才能在以后所从事的职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现在贪图安逸,或是面对挫折时自暴自弃,那么以后在遇到挑战是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中我们也不能拥有坚定地意志来勇敢地迎接挑战。
第三,邓小平同志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许多经典语录,比如他曾经所过“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这是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关系最为经典的解释。而他从“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到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这些都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经典例子。而改革开
放的过程中,由于邓小平高瞻远瞩的预见,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论断诞生了,这些基本理论的提出使得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卓越成就。在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更应该有解放思想、打破常规的勇气和魄力,勇于改正与实际需要不适合的习惯和做法,以创新推动工作不断前进。在以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们也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思考,不断体验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要让自己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使得社会主义不断进步。
第四,邓小平同志拥有宽广的胸怀,对于不同的意见能够做到海纳百川。邓小平一生中曾经三次被打倒,可见反对他的人不少。然而,在他复出后,他并没有对这些人进行打击报复,而恰恰相反,他能够团结有过不同意见的人一起工作,这正是他拥有宽广的胸怀的体现。第三次复出后,他开始主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于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作了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他提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上。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使得他在主持中共领导工作时能够团结所有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共同奋斗,同时这些成就了伟人的光辉形象。现阶段,我们同学之间虽然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团结合作关系。因此,我们应当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互帮互助的精神,这样对于我们的成长将是大有裨益的。
所谓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在我看来更为合适的说法是邓小平和历
史做出了双向选择。邓小平同志一生中遭受到的三次大起大落对于他的意志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正是通过这样的磨砺,使得他拥有了坚定的意志,从而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坚定地信念。而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政治上一直坚定地拥护真理,拥护党和人民利益。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探索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谋求和平发展的和民族强盛的道路,提供了思想和制度上的保障。
邓小平同志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一生中所表现出来的优良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对于将来的人生,我们应当树立崇高的理想目标,做到以天下为自任,而在为实现目标而奋力拼搏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拥有坚定地信念,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同时,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际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用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对于学习生活中的伙伴,我们应当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只有大家互帮互助,才能一同进步,共同成长。
读完了《历史选择了邓小平》这本书后,通过对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实践的分析和学习,我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对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目标。因此,我要努力奋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采用“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两头,分别是第一章和第八章。第一章写毛泽东之前,以粗线条描述在毛泽东以前的中共领袖史,描述了历史对他们的走马灯般的淘汰。第八章则同样以粗线条描述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之后,面临张国焘和王明两次严重的挑战,直至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方针写入中共党章。中间的六章,是此书的核心——详细介绍了历史如何选择了毛泽东。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能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
三、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义,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党在挫折中不断成长成熟,经历了很多挫折,历史选择毛泽东也是经历了很多挫折。毛泽东虽然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时候就是与会代表,但是毛泽东在党内的领袖地位的确认还是经过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的。这个曲折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党由幼稚不断走向成熟的历程,是我党由一个理想主义的幼稚的党向一个激情燃烧的成熟的政党,由一个书生气的政党向一个实践性的政党转变的过程。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14年间,我党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观花似的更换领袖,同时受挫折:我党所经历的第一次挫折---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我党经历的第二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次挫折---瞿秋白的“左”倾盲动错误,我党经历的第三次挫折----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全国红军会师武汉计划,我党经历的第四次大挫折----王明博古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惟西方是瞻的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在王明博古等人的错误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又经历了一次极其严重的挫折,差一点毁灭了整个红军。而毛泽东,作为一个灵活机变的领导者,对全国局势和军事战略有着深刻的洞察力,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局势中找出最正确的道路,率领着军队不断的探索出一条适合于红军的生存发展之路,从1935年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到1948年新中国诞生,在这14年内,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光产党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前后年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毛泽东的正确,表明了历史最终选择了毛泽东,中国选择了毛泽东!
作者的写作思想比较敞开,没有顾忌。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凡认为本书需要写的,就秉笔直抒,娓娓道来。因而有些人物,如李立
三、博古等,写得很活,他们的性格、形象、优点和缺点,个个跃然纸上;有些事件,如“三人团”以及高层领导间的争论和斗争等,过去是“禁区”,本书都涉及了,而且写得较有技巧,掌握了分寸。
此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明晰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毛泽东的优秀品质让他被历史选择也是理所当然的,以下就是马泽东的优秀品质:
一,熟读军事文学书集为他形成一套自己的军事理论体系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二,毛泽东的乐观精神是他面对低谷和不公平时的良药 毛泽东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前途的远见卓识的基础上,是科学的、革命的乐观主义。他坚信新生的事物必然战胜旧的事物,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人民群众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三,毛泽东对军事的预见具有前瞻性和准确性,四,巧用战术,多种多样的战术战略是毛泽东领导军队一次次取胜的有力保障,五,他善于乐于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坚决依靠人民群众。六,团队精神,群策群力,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团做出正确领导的前提
在我看来,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主要是特指在遵义会议之前确定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艰难经历,或许这个时期不能同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尼克松访华等后来的历史时刻相提并论,但是同样激动人心。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必然的选择。而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去瞻仰,他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理想的实现必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打击,而成功与失败的鉴别往往取决于历史的评判,历史的选择。偌大的一个中国为什么只有毛泽东被选为开国领袖,为何他的理想被完美实现,为什么他会成为历史的宠儿。回顾他的过去,他是农家出身,他父亲做生意时的思想“绝不做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折本买卖”“趋利避害”等,家人的财力支持使他上学期间阅读大量书籍,开拓了他的眼界,引导了他的思想,而后来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使他更了解人民的生活为后来更好理解农民团结人民也打好了基础,他的当兵生涯使他的军事潜力得以发展,后来成了非凡的军事谋略家,他的谋略性与远瞻性无人匹敌。生活磨练了他,生活成就了他。他的广泛阅读使他接触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他的知识他的思想使他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与道路,他的才能使他具备开拓历史新纪元的魄力勇气和本领,他的百折不挠他的信念坚定使他面对各种打击与挫折而愈战愈勇,他的出身他的经历使他更贴近革命的主力军——农民,一切的一切促使了这样的毛泽东——历史选择的中国领袖。
既然选择了了你认为正确的道路,就不要总是想要退缩:既然有所理想有所报负,就不要空谈而不行动:既然知道远方必有艰险,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既然想要做独特的自己想要干出一番天地,就要培养实现这一切的能力。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汗水哪儿来的丰收,没有努力哪儿来成功的喜悦。毛泽东的成功的铸成牺牲掉的又岂会少,生活的艰辛,生存的艰险,战友的离世,亲人的尸骨无存,敌人的虎视眈眈,他的丰功伟绩是用命换来的。有的人常说“人各有命”,我想它的意思不是让我们消极等待而不有所行动,而只是告诉我们历史已成,庆幸也好懊悔也好,已成过去,它想让我们抛下过去的包袱大胆向前,未来是靠自己创造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的,现在的绝不决定你的未来,掌握权在你手里,需要你用实践来答辩。
“山重水复无一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量变到质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努力的,但你感觉已经用尽全力去争取去进步了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若你的方法方向正确,那么你肯定是进步了,只是还没达到质的飞跃而已,奇迹的发生往往出现在绝望放弃的后一秒,所有,既然你的一切都是对的,就要果断而勇敢的坚持下去,历史会为你证明你的前进的痕迹。就如毛主席,他的主张一开始总得不到采用,他的才能总等不得广泛的普遍的认可与钦佩,但是,他一直坚持着,拼搏着,努力着,借着历史的契机他成功了,这样执着而努力且有头脑的人,不可能不会成为上天的宠儿。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树立自己的理想、目标,制定自己的战略,广泛涉猎相关书籍,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找出不足,坚持改进。走进死活同,就想办法使自己绝处逢生;理想远大,那就尽一切努力提升自己达到实现的目的;想要不平凡的人生,就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与魄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不要夸大事实,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的、正确的、最大化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造自己的无悔的人生。
第四篇: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英雄出处
学院:服装学院学号:091111120姓名:王思雯
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国家领导人之一,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甚至接近神化的存在,同时毛泽东对于我国历史的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在被肯定的同时也极具争议。我对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非常尊敬的,无论是他领导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气魄还有他在文学诗词上展现的才华都让人十分的折服。看完叶永烈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我想阐述一下也许并不成熟的感想,关于成就这位历史伟人的历史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作者叶永烈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红色三部曲”具体讲述了一九二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可以说是给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所经历的一系列史实做了一个具体的收录和整理。而这本书所令人称赞的地方不仅仅是仔细描写了毛泽东,更是因为他还还专门写了毛上台时中共的领袖人物的风云起伏,有陈、瞿、李、王等,并把它放入第一章,其实质就是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从一个大背景来理解中共的选择。从其写作手法来说,本书以编年体为主,而在其中又多介绍一些人物的人生历程。
这些在当时与毛泽东实力和影响不相上下的伟人,为什么没有成为像毛泽东一样的时代英杰,只能说毛泽东实在是因为他是集众家之所长,是众多卓越者中的佼佼者。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毛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人,并不是他本人一开始就成了这样的人,在成为之前,他也曾犯过不少的错误中共成立初期,即反对孙中山的革命论,而坚持和平的运动;之后在“八七会议”中又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确实是能体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在这里也强调武装暴动,并且还策划了秋收起义,只是再多的努力也导致了惨痛的败局。但毛泽东为中国的前进道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那样的时代找到了指明的路灯,不只是跟随苏联革命的脚步,而是根据国家自身的情况去制定适合国情的革命计划,着实让人折服。
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种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无数人提出过。在我看来,成就毛泽东这样的英雄不仅是依靠本人的素质与魅力,时代的背景和需求是最主要的。如果时代不需要,那么再有才华的人也不会成为引导革命的伟大领袖。当时的中国需要毛泽东这样的领袖,这样清醒的首脑。现在看来,作为历史人物的毛泽东是唯一的,只是作为单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个的人物,他才是唯一的。“毛泽东”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是谁能替代他,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假设了。纵使没这样一个人,也必然会有这么一个群体,而后在适当的时候从这个群体中产生出这样一个“毛泽东”。
第五篇:《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阅读能使人睿智,在这个颇长的寒假假期中,我利用空余的时间阅读了《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著名作家叶永烈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作者把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红色历程,概括为三句话,用三部纪实长篇描述,称之为“红色三部曲”:中国有了共产党——《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有了领袖毛泽东——《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与蒋介石》。
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能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陆续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
三、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义,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因为毛泽东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挫败蒋介石的多次“围剿”。
本书第一章是写毛泽东之前,写了在毛泽东以前的中共领袖史,描述了历史对他们的走马灯般的淘汰。如列宁所说:“他们当领袖是不合格的,看来他们在革命期间将不得不由领袖变为下属,否则就会被抛弃。”书的第八章则是重点描述从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之后,面临张国焘和王明两次严重的挑战,直至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方针写入中共党章。而中间的六章,也是本书的核心,即详细介绍了历史如何选择了毛泽东。从八七会议写起,写井冈山的斗争,写红都瑞金的艰难岁月,写长征中血的教训,写遵义城里那场举世闻名的会议。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在这些日子里,毛泽东曾经几度被撤职,几度遭批判,一次被捕,几番病重,正是在这历史的角逐之中,毛泽东以其正确的思想、策略和路线,脱颖而出,一跃而为中共领袖,从此领导中共达四十一年之久。如果说,陈独秀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功臣,那毛泽东则是使共产党成为中国唯一执政党的功臣。毛泽东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上一步步前行,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靠的是智慧,靠的是胆略,靠的是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最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从此,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投身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和探索之中。
本书作者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刻画了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看完《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后,我更深刻的了解到毛泽东成为中共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也看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和探索道路中的曲曲折折,深刻感受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看完这本书后,我们在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勇敢面对困难,立志成为一个有用之人,在不久的将来为国家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