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录片《老师》观后感
上周我参加了由晨曦计划承办的观看记录片《老师》的活动,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聆听着他们真挚的话语,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乡村教师深深的感动了,他们是最美的教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含义。
我感动于他们对教育事业有着无比的敬业和执着。这些乡村教师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其中有一位普通的乡村女教师,由于学校简陋,她把学生安排在自己家中学习,长达数年。在面对生活的种种诱惑,她毅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坚持一两年不困难,难得的是她把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农村的教育事业。
我感动于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热爱孩子们的心。影片中有一位农村女教师在一间教室教着两个年级的学生,虽然学生人数不多,但她教的极其认真,并且她还拿着自己家的粮食到学校亲自给学生做饭,吃饭时,她看学生吃饭的目光好像是一位母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吃饭一样,慈祥,和蔼,幸福。她有一颗热爱孩子的心,以校为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她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地献给了教育事业。
观看是其一,领悟是重点,师德教育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为教师创造条件,发展自我。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反问自己:我在这些教师的故事中,悟到了什么?怎么将它转化成自己的理念?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第二篇:雷锋记录片观后感
雷锋记录片观后感
三月雷锋月,在铜陵学院电气系党支部的号召下,高燕老师、方旭玲老师积极组织了全系的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于2012年3月14日下午两点许观看了《雷锋记录片》的活动,内心感触颇深,雷锋的电影、雷锋的事迹,我们从小知道的就知道不少。雷锋离去了,带给人们的是无尽的伤悲、惋惜,带给乔安山的却是一辈子沉重的包袱。谁都记住了雷锋,他用短短22年的生命向全世界人民树立了一道道德指标、树起了一座时代精神的丰碑,人们都惦记着他、崇拜着他。可那个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乔安山呢?他却是用一辈子延续雷锋的精神,用他的一生来向世人诠释何谓雷锋精神,向世人宣告雷锋离开了我们,但雷锋精神却永远与我们同在。
在雷锋离开我们半个世纪的今天,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工人郭明义,以30年理想信念的默默坚守,为人们展示了雷锋精神的深度和广度。他把助人为乐当作使命、习惯和生活方式,让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带起一股股爱心洪流让人们看到,雷锋离我们并不遥远,雷锋精神仍是这个时代最强劲的气息。他像雷锋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千万人心中的道德楷模,责任“做好事献爱心是最大的幸福” 这是巧合。雷锋和他,都在鞍钢矿山上过班,都在部队当过兵。而他们的入伍介
绍人,又是同一位老政委。这是必然。他以雷锋为榜样,从雷锋精神中汲取营养,全心全意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记录片记录了这样一幕,2012年2月10日下午1点50分,正在工作岗位上的郭明义接到海城男子杜兴龙的电话,他患有重度贫血的妻子临产时大出血,“婴儿恐怕保不住,急需血小板止血!”“请A型血爱心队员,火速到鞍山市中心血站,献血小板,抢救高危产妇!!”1点59分,郭明义发出第一条微博。40多分钟后郭明义赶到血站,这里已经挤满了前来献血的志愿者,“我是A型血,抽我的吧!”经过检验,28岁的刘东博第一个躺在采血机旁,为产妇高艳荣捐献了一个单位的A型血小板。4个小时后,郭明义在微博上发出一条“母子平安”的信息,让所有人都舒了一口气。抱着顺利降生的女儿,38岁的杜兴龙流下热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雷锋离开了,但他的精神一直与我们同在。无论在什么样的年代,它都会带给我们新的诠释,但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也正是我们这个物质性社会所迫切需要的,更是我们代表先进文化的中国共产党所需要的。的确,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但他却还活着。雷锋他一直活着,活在我们心中,活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身边有无数像乔安山和郭明义那样的活雷锋,告诉着我们:这个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第三篇:黑洞记录片观后感
黑洞影评
200亿高龄的宇宙,浩瀚无比,无奇不有,黑洞就是一个令所有天文学家感兴趣却又捉摸不透的天体。
黑洞的定义是:由一个只允许外部物质和辐射进入而不允许物质和辐射从中逃离的边界即视界所规定的时空区域。乍一听,确实很迷惑,再仔细点解释就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当恒星的半径小到一定程度,小于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无法逃逸了。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由于黑洞中的光无法逃逸,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然而,可以通过测量它对周围天体的作用和影响来间接观测或推测到它的存在。那么黑洞是怎么出现的呢?黑洞(Black hole)是根据现代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黑洞的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致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
了解了黑洞这么多东西,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之奋斗的众多科学家,他们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来计算这些东西。历史上第一个意识到一个致密天体密度可以达到连光都无法逃逸的人是英国地理学家john michell,他在1783年写给亨利·卡文迪许的一封信中提出这个
想法,他认为一个和太阳同等质量的天体,如果半径只有3公里,那么这个天体是不可见的,因为光无法逃离天体表面。1796年,法国物理学家拉普拉斯曾预言:“一个质量如250个太阳,而直径为地球的发光恒星,由于其引力的作用,将不允许任何光线离开它。由于这个原因,宇宙中最大的发光天体,却不会被我们看见”。黑洞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体积会缩小,甚至会爆炸。当英国物理学家史迪芬·霍金于1974年做此预言时,整个科学界为之震动。霍金的理论是受灵感支配的思维的飞跃,他结合了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他发现黑洞周围的引力场释放出能量,同时消耗黑洞的能量和质量。当黑洞的质量越来越小时,它的温度会越来越高。这样,当黑洞损失质量时,它的温度和发射率增加,因而它的质量损失得更快。这种“霍金辐射”对大多数黑洞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大黑洞辐射的比较慢,而小黑洞则以极高的速度辐射能量,直到黑洞的爆炸。
一直就对黑洞了解甚少,也没有想过去了解它,但在马克思课上
看了关于黑洞的纪录片,对黑洞了解了许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科学家们能够早日探索到黑洞,帮我们更深的认识宇宙。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贺兵斌
第四篇:记录片《信仰》观后感
记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8月,人事处组织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纪录片《信仰》。这部记录片共三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分别从革命斗争、伟大建设和改革开放三个历史时期讲述了诸多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它用唯美的画面,精炼的语言,诠释了中国人民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完成并出版了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就这样一本只有两万八千字的小册子,却创造了共产党人信仰的起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从此,在信仰的感召支持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有了信仰,更要去坚守,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夏明翰曾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陈树湘更是在湘江战役时喊出“万一突围不成,誓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革命先烈们没有在鲜血和死亡面前胆怯,没有在金钱或功名面前迷失,正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努力实践自己的信仰。
新中国建设时期,涌现出来一批又一批共产党员为我们
坚守信仰做出了表率。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李四光这些有着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伟大科学家,为祖国科技事业奋斗终身。雷锋、王进喜、李改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奉献着自己平凡而伟大的力量。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带来尊严,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是连接现实和未来的桥梁,劳动更是共产党员信仰最朴实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多年来共产党人为之奋斗追求的目标,就这样从理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改革开放新时期,共产党人仍然坚守着共产主义的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沈浩、蒋筑英、吴孟超、郭明义,他们为祖国的发展奉献甚至倒在自己的岗位上。孔繁森、李林森、郑培民„他们是人民的好公仆,亲民爱民,甘愿为人民奉献一切。
现阶段,观看《信仰》,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信仰,而是为了在新的年代下,面临新的诱惑和选择时,不至于迷失了方向,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非常暗淡。
作为人事处的工作人员,通过观看《信仰》,学习党史,洗礼信念,激昂斗志,督促自省,保持警惕。要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激发干事创业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爱岗敬业,做好本岗本职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
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的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工作的动力,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在思想上增强坚定性,在行动上增强自觉性,在工作上增强创造性,在本职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第五篇:习仲勋记录片观后感
习仲勋纪录片观后感
2013年10月15日是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在党课上看了由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央视纪录频道承制的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之后,感触颇深。跟随着影片,追溯习仲勋同志曾经走过的革命道路,和他光辉的一生。
在课上,我满怀深情地观看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的第一集和第二集,即《烽火陕甘》和《纵横西北》,课下,我有忍不住在网上看了之后的四集。习仲勋同志的一生,让我更加坚定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与愿望。
习仲勋同志的一生。习仲勋从小就有眼界与胆魄,13岁入团,15岁入党,19岁发动“两当兵变”、21岁担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33岁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习仲勋同志的斗争经验和工作磨砺是相当的炉火纯青,他虽身居高位,但一直自觉做一个任劳任怨的干部,协助周总理做好国务院的工作。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同志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受到康生污蔑陷害,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始终保持对党的坚定信任和忠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主政广东。同时习仲勋同志大刀阔斧的给彭湃等受迫害的革命同志平反,并且上书中央对沿香港澳门的珠海和深圳进行合作,为以后的中国的全面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43年1月为习仲勋同志亲笔书写的题词,也是对他一生最客观准确的评价。他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闹革命打江山;他热爱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这一边”,是习仲勋同志一生的忠实坚守。习仲勋同志始终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尽忠,心系群众。
今天,我们纪念习仲勋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身体力行地贯彻群众路线的精神,像他那样旗帜鲜明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会永远记住像习仲勋同志一样带领人民群众前进的一代又一代群众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