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报告之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书报告之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今天去图书馆,与一本名叫《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书邂逅。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这本书给吸引了,居然陷入了旁若无人的境界,抬头一看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好久没有这种看书看到酣畅淋漓的感觉了·······鉴于这本书实在是写的太好了,对咱大学生或许也有点帮助,我就此写点读书笔记,以期对各位有些帮助。以下是书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一点感想:
(1)大学到底要学什么。怀揣着一份录取通知书走进大学校门,难道只是为了一个小小的毕业证或其他各类大大小小的学位证吗?难道只是为了读大学里那些建筑、草木、池塘?一个机电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操作、维护一台机器,但是,一个从“蓝翔技工学校”里出来技工也可以和你做的一样,甚至比你做的更好~~即使他只有初中文化水品,也只经过了几个月的培训。你必须承认这一点,虽然作为大学生的你要经过4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做到跟他们一样,但事实就是如此,你无法改变。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的办大学,而不是改办各种技校呢。所以,大学和技校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而是一种系统分析的能力。也就是说,从被动的记忆变成了主动地调用记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看来,我们的学习不能只是学校开什么课程我们就学什么课程,而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取舍标准,否则就会学到许多无用之术,而错过适合你的知识。总
结一下,“我思故我在”,“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就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
(2)尽早有一个人生规划。要想走更远的路,除了马不停蹄的奔跑外,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最好的捷径!所以,尽早决定你的人生规划才可以少走弯路。大致有三个方向:仕途、商界、学术。但还有一些放在这三个中任意一个都有些牵强的,比如学医
仕途的话送他一句话“脸皮够黑心够黑,就可以去做官了”(李宗吾《厚黑学》);商界的送她一句话“经济地位决定发言权”;学术的送她一句话“孤独并快乐着”。
(3)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这一点不想多说,或许你认为我过于绝对化。但是,用现实说话,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是决定要不要招你,而不是决定要不要招你这个学校。一个主管应聘的工作人员也绝不会把你当成你学校的代表,你只是你!!
(4)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回到一个比较老套的话题,社会是需要通才还是需要专才。现在学校已经为我们做出了选择,大多数学校都是实行通才教育,可是要通多少领域才算是一个通才呢,这对于那些极力主张通才教育的人来说似乎是很难回答的问题。让我来回答吧,现在社会人们的分工愈来愈明确,一个人被认为优秀肯定是可以出色的完成他自己的分内工作的人。当然,你有余力去别的地方帮一把手就更好了。但是,你认为公司会招一个可以完成自己分内工作的人,还是一个什么都会一点又都做不好的人呢!所以说“十个百分之十等于零”。
(5)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大学里总有一部分人,每次总是坐到教室前排,不分青红皂白的把老师讲的东西一股脑全记下来,我个人比较反对这种行为······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用中学的思维来读大学,其实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学生”逃课的理由有很多:老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老师就是误人子弟;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课程设置不合理,适应不了社会对这个行业人才的需要。我并不是鼓吹逃课论,只是让自己更适应社会的需要。
(6)勤工俭学。这个相信大家看的都比较多了,不再赘言。
(7)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要说的是人际交往同样也存在所谓的木桶效应。如果说人的各种其他能力是一块一块的木板,那么人脉就是这个木桶的桶底。他决定了这个木桶能不能装水,也就是你能不能成功。正所谓,没人能成为无所不能的超人,人脉就是利用其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竞争就是一个又一人脉组成的体系之间的对抗,正如现代战争中强调的海陆空天四位一体化的立体作战。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不是说见面点个头的都可以称为人脉。要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你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价值,正所谓厚积薄发,图书馆、自习室都是提升价值的好地方。还有,你可以增加自己的曝光渠道,树立自己的形象,把自己推销给别人。
(8)恋爱:花开堪折方须折
恋爱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点连和尚都深信不疑。
(9)考研:痛苦的安乐死。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极其热门的词了。然而,考研不是赶集,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不然损失巨大。不错,大多数人考研时为了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但考研就是规避就业压力的最好途径吗?我想,不是的!一个大四的学生考研的话,如果一切进行顺利,那他还要比同届的人多读两年,换句话说,与他同届的人已经工作两年了!而据现在几年的数据统计,两年的工作经验远比一个硕士学位值钱······事实不仅是如此,现在大多数的工作一般只要求大专或本科的学历,连联想这样的大公司也只要求本科学历!先别惊讶,还有一个问题,学历越高就业面就越小,一个博士生是很难对口就业的!!!所以,读研你准备好了吗?
(10)毕业:十面埋伏的陷阱
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已经在大学里广泛流传。但是,学校在学生毕业时也会冷不防的阴你一下,殊不知学校的高就业率是怎么来的?这个只要知道一点,派遣证是相当重要的!!
不说了,还有一些没什么用的东西就不写了,这文章就此完稿!觉得有用就顶一顶,闪客有!
第二篇:读书心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书心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其实很久之前就听过这本书了,可惜一直没机会看。在党课培训上,老师给我们推荐了这本书,于是就决心买来看。这本书涵盖了大学的许多方面,有学业、爱情和思维等等,富有启发意义的同时具备趣味性。在大学之前,我一直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觉得到了大学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到了大学之后,我发现大学生活跟想象中是很大区别的。大学里,有时候会感觉到一些迷惘,就像失去了人生的目标,没什么动力和激情,感觉像是在行尸走肉。
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里面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些问题----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究竟是什么?难道仅仅只是一本小小的学生证或毕业证?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难道是读大学校园里的那些建筑、草木和池塘?
读大学,应该读一些自己的东西。不只会重复老师讲过的那几句话,而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变为自己的东西。大学跟高中初中一个不同之处就是要学会独立。没有了父母的管教,老师时刻的叮嘱,我们可以为所欲为,也可以约束自己,重要的是你怎么做这个选择。学会自己思考学习以外的事情,自己打理生活起居,自己面对以前你不曾面对的许多情况,哪怕是负面的,我们也要勇敢的跨过去。读大学,读的是自己能力的提高,大学之中,种种的诱惑很多,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让我们自己参加,很多是可以提高我们自己的包括交际,沟通,为人处事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什么都去参加,那样时间是不允许的,而且,作为学生,我们有很多的科目要学习。大学之中,不少人视为享受的时候,整天呆在宿舍里面,尽情享受在游戏的世界里面,外界的条件似乎好像就与他无关,我不知道,他这样的大学到底还有什么意思?来的目的又是什么?到时候真的连一张证书都没得拿,更何况自己各方面的提高呢?
读大学,读的是为人处事,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是选择一种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也许志同道合,所以彼此交流,惺惺相惜。也许各有其嗜好,也能彼此鼓励,共同进步。各自的思想,处事方式都会各每个人留下不同的映像,在我们即将面临工作的时候,那一种方式或许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读大学,更是读时光,感慨光阴如梭,感慨人生短暂。那么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值得了什么。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是还是停留在过去书本上的专用名词,还是将它剖析,提取属于自己的精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真正写出了大学的真谛。别人可能会认为我们环境工程是一个冷门的专业,学得比较广泛,无一而专,我想说的是,大学除了学专业知识之外,更是学做人,增值自我,提高素质,锻炼思维,开拓眼界,完成自我的完美蜕变,待毕业时能胜任工作,哪怕是新手。
第三篇:读书心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
物流0970
李惠彦
9208097013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后,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回首已经流逝的大学青春,一段不能重来的珍贵时光,曾经多么希望能够满怀欣喜地去迎接这段时光,曾经多么希望能够愉悦地度过大学光阴,在成长的路上快乐地放歌,然而却心有不甘,能做的只有继续奋斗。
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书中的很多观点跟目前一些主流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对于那些信奉金科玉律的人来说,作者完全就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另类。比如说,大家都认为逃课是不思进取的表现,作者却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大学生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路,作者却把考研比喻成了痛苦的安乐死。
三年前,作为大一新生,没有了高中紧张的学习气氛,总是觉得大学生活空虚无聊,和想像中的大不相同,无法调整心态,整天浑浑噩噩;总是觉得在大学里无法学到自己想获得的知识,也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心情苦闷,一度产生退学的念头;对未来充满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或者能干什么。现在看来,其实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万事皆有可能,就看我们如何把握。把握得好,也许就能为以后的人生铺就一条金光大道;把握不好,也有可能把自己的前途毁掉。大学转瞬即逝,每天都让自己过得充实一点,不至于多年以后,谈及大学生活,满目创痍。
我以为,大学生的本质还是学生,所以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专业素养,可以让自己在以后的就业中脱颖而出。至于逃课问题,我和作者的观点相近。首先,要有选择性的逃课,一些无关痛痒的课可以逃,而一些重要的专业课不可以逃;其次,逃课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仅仅为了去玩,那么我想说四个字,玩物丧志,如果是为了给自己充电,那么还是值得肯定的。如果二十几岁时贪图玩乐,那么三十几岁时将会疲于奔命;如果二十几岁时未曾努力增长本领,那么这一生都可能从此碌碌无为!我身边的好多同学会为了所谓的兼职而逃课,这又牵扯到了兼职的话。我觉得兼职不可一概而论。某些兼职,其实就是简单的劳动力罢了。那样的兼职,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真正的兼职,是应该可以实践自己专业课技能,亦或是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能仅仅为了五斗米而折腰。我们今天的教育正越来越多地变得平庸,一种近乎赤裸裸的功利主义弥漫其中,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遭遇着一种人文生态的危机。教育的根本乃是以文化人,教育走向生活之后,更应该从生活走向一种健全的人文之路。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世俗化,功利化,拜金化, 1
终将导致人格的扭曲。
身处大三,面临着人生的又一次抉择,考研,就业,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作者认为考研是痛苦的安乐死,可是我愿意尝试一下死的滋味。不可否认,对于我来说,考研只是延迟就业的一个手段,我在逃避就业。可是就业是无法避免的,而考研对于应届毕业生只有一次,不去挑战,怎么知道是不是适合自己呢?年轻就是资本,即使走错一步,还可以重头再来,何乐而不为。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只要是自己坚定的目标,少一些抱怨,摆正心态,使心胸变得宽阔、博大,生活将充满激情,将拥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当初让我产生考研的念头是一件很自卑的事情,当然,在今天看来,昨日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专转本之前,作为专科生,经常被迫接受不屑的语气与人交谈,所以我一定要转成本科生。来到新学校,接触新的专业,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一切都是生气勃勃的。专科和本科等级存在差别,那么接触到的人的水平就存在差别,潜移默化中,自己就得到了提升。同理,考上研究生的结果想必也是一样的了。俗话说,人脉就是命脉,人脉就是财脉。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心曾经发表一份关于人脉关系网络的调查报告,其结论指出:一个人赚的钱,12.5%来自他的专业知识,而87.5 %来自他的关系网络。毋庸置疑,在当今时代,人脉已经成为一个人获得成功与财富的必备要素。一个人一旦创建了有效、丰富的人脉关系,他也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一个人被众人接纳和认可,并不一定是这个人能力超群或者才华横溢,很多时候,一个事业上成功的人背后往往有着一群人在为之付出努力。自古以来,总有不少怀才不遇者,却鲜有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而找不到出路的人。
作者说,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之间只隔着四个人,我笑了,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了,属于我的那个他和我肯定不止隔了四个人。也许是我想得太多了,也许是我期待得太高了,渐渐地,我发现其实爱情和生、死、苦、乐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的东西,又何必强求,又何必给它添加太多的意义和负担。爱情和亲情,是每一个生命避都避不开的两座大山,不经意间,两山常会向我们撞来。仰望或俯视,都会有感动。虽然山总不变,可攀上去风光无限,跌下来终生遗憾。放轻松,只品尝属于自己的那一杯情水,无论它会更浓还是会付之东流.退一步来说,作为学生,目前还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真正的独立起来,爱情其实是奢侈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男权社会,尤其作为女生更要树立独立、自强的观念,自食其力,活出精彩的人生。在古代,女人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在现代,即使女人被称为半边天,但仍有人在潜意识中认为女人就应该以男人为中心。女人不属于任何男人,更不必要依靠任何男人,完全有能力精彩地生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情感上都自立自强。
总之,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懂得了更多。1 1 参考文献:《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第四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之读后感
期末考试临近,但总是静不下心来复习。索性就转移注意力,看点与考试内容不搭杠的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也是早就想一睹为快的书了,这两天终于熬夜加逃课把它看了一遍。颇有一些感触,就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先从考研说起,由于高考失利(在以前的同学看来可能恰好相反),勉勉强强进了这所三流的本科院校,其实从拿到录取通知书到现在一直没觉得自己与技校生有什么不同,所以开学第一天就按下决心大四要努力考研,离开这个鬼地方!但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定考研的这个想法虽然没有动摇,但考研的心态决不像之前那样卑微庸俗了.当然我并不完全认同书中所说的把考研说成是“痛苦的安乐死”。但书中提出的一连串疑问确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部分人选择考研是为了追求更大的发展或者规避当前的就业压力。可是,考研真的能规避就业压力吗?如果能,那考研又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途径?拿个硕士学位就一定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吗?在用人单位的心目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间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大的落差„”
再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致说来,每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有三条可供选择的路:仕途,商界,学术。说实话,一开始给自己的定位是走仕途这条路.但现在看来我是无法踏上这
条路了.学校里,预备党员只会是班长和团支书的事,其他人都先得靠边站.有时突然会发现那些已经入党的学长却个个是打架的好手.原本以为成为学生会一员,能够充分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所以积极参加竞选,一下成了四个部门的干事.当辛辛苦苦完成部长交给的任务时,却发现那些只陪部长胡侃的人得到了表扬,连个小小的院级辩论赛也有黑幕.也许是我本就懦弱吧,受不了这些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我选择悄悄退出.至于学术这条路,我也没有勇气涉足,相信你在看完《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这篇文章(百度一下就能找到)之后会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吧.幸好最近迷上了经济,看了很多有关创业方面的东西,越来越发觉自己比较适合进入商界,也许今后成就不了属于自己的事业,不过对于做个某公司的部门经理还是充满期待的.说不定哪天心血来潮还会厚着脸皮去准备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的.这些事情不是现在就能立刻敲定的.不过选择商界这个大方向不会改变...书中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论述也让我获益匪浅,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感情比较专一的人,至少不会被人说成是花花肠子.但开学没几天,这个想法便被动摇了.虽然也曾向某个女生表白过,承诺过.甚至有段时间天天想她,但发现至少现在在和几个女生成为朋友,哪怕是最最普通的朋友之后,发现已经不在像以前那么想她了,有时一连几天脑袋里
也不会拂过她的影子,这是对她的背叛吗?恐怕不能这样说吧.至少我不会一声不吭的就喜欢上其他人,那样我良心也会过意不去.虽然感觉被某种承诺束缚着,但毕竟是真喜欢她,所以也就没什么委屈的.当然有一天她可能会喜欢上别的男生,背叛了我(可能我没资格称其为背叛,毕竟她没对我承诺过什么),我不会有多少失落感,只会觉的我们缘分不够,所以如果你到现在都没有对你喜欢过的人许下过什么承诺,那我真的会很羡慕你.有句话可以解释我的这种想法: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手难牵.有些时候我们真的不能不相信缘分。属于你的,远隔千山万水她也会来到你的身边;而不属于你的,就算站在你的对面,你也未必会注意到她的存在。这就是我从书中收获的关于爱情的想法.在学长学姐看来可能会很稚嫩,但至少现阶段这个想法适合我.
书中的关于逃课以及勤工俭学的观点比较新颖,大家有机会都可以去看一下,我就不多说废话了.
以上是我看完《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一些感受,讲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都是真实的感受.
第五篇:好书推荐之《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好书推荐———《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们来说,或许迷茫,或许冲动又或许兴奋,这些感情交织在一起渐渐铺成了我们的大学之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有喜有悲,大家都希望自己在大学生活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然而现实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很多人走进大学在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把握,脱离了高中紧张的气氛在大学这一个相对于轻松的环境下尽有点儿不知所措,这也就是我推荐这本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的原因。
这本书是由一位25岁的董事长彪喜写给大学生的,他现在是深圳市鸿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有意思的是这本书不同于东拼西凑的大学生指南读物,这部绝对出于原创的书稿一定能让你耳目一新。这本书是他写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在这本书里没有了枯燥乏味的理论,没有了陈词滥调的说教,作者用真实而深刻的体验让大家重新反思过去、定义未来。
从整体上来看这本书总共有18个小节,每一个小节都归纳出了一个我们在大学生涯当中可能面临或必须要面的问题,比如专业、规划、考研、求职甚至创业。他不但从各个方面阐述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自己当时的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对大学生的建议,它看上去并不是枯燥的教条,反而像是与我们亲切的交谈,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受着他的感化,跟随着他的脚步沉浮也跟随着他的思路思考,规划着我们今后的生活思考我们的人生。我们在这本书中逐渐认识自己,给自己定位,缩短了盲目摸索的迷茫,它就像是黑夜里的灯塔让我们认清了方向。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记忆犹新的是他说的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的区别,这两个的区别绝不仅仅是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而是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得到自己独立见解不人云亦云。“一个经过独立思考而坚持错误观点的人比一个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确观点的人更值得肯定”这是他坚持的观点,我很赞同这个观点,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像这样的一些“经典”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展现,一本书读下来确实能使人受益匪浅。这本书也确实很受欢迎,在这本书出版后,彪喜先生陆续应邀前往复旦、浙大、西安交大、中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做讲座,好评如潮。不仅如此,他还接连收到了超过26000份读者来信。该书的目录与部分内容被网友在各大论坛纷纷转载,用google检索“大学,究竟读什么”,已有超过2040000条检索结果,由此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还有很多25岁的读过此书的人也发表了自己的感言,其中有人说:“这是一部经典之作。太多的大学生被一些看似传统却并非传统的观念牢牢地束缚着,走了一段一段弯路,绕了一个又一个圈子。而这本书将会让你明白怎么主宰你自己的大学生活”。确实,我们需要这样的指导,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的中国大学生以及关心当代大学生前途和命运的人们的,它的确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