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朝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一、实习序言
时光如梭,我同千百万个学生一样进入了毕业求职季,也就意味着我要和他们在竞争激烈的求职战场中决斗。“勇者胜,弱者败”,注定了我要在这场战争中当一名真正的勇士,决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1年10月我按照学校的要求进入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彩排阶段—毕业实习。“练兵千日,用兵一时”,而毕业实习对我而言既是我这么多年学习的“用兵”,又是我真正进入社会的“大练兵”,既是战场,又是操练场。所以在实习时我既要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又要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踏上征程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行程,我很激动,因为我即将展翅双飞,去搏击人生的长空。我很紧张,因为刚踏出校园的我还未脱稚嫩,还有很多地方不适应。
我也很难过,纯真的校园生活从此画上了句号。刚离开校园,一切是那么新鲜,觉得世界很明亮,很宽广。但同时觉得自己又是那么的渺小怎样在这茫茫的大海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感觉理想是那么近,又是那么的遥远。振奋精神,下定决心。“这世界,我来了”。
我来到了生我养我的登封,并有幸能够进入了少林国际教学中心进行实习。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隶属于少林塔沟教育集团(http://www.shaolintagou.co m),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以招收外籍学员学习少林武术为主的教育教学培训基地。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创办以来,积极开展对外武术教学与交流。先后组团赴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武术表演和教学,接待了来自美国、俄国、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学员16800余人,接待了河南省自行车冬季山地训练和国内外多个有关武术夏令营,还承办了郑州市职业教育工作研讨会。尤其是哈拂大学武术夏令营的15名同学在这里吃、住、行,体验少林功夫,认知少林禅武文化,新颖别致的夏令营生活给海内外青少年朋友以新的感受。
三、实习经历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3月的六个月时间里,我一步步地将自己从一个学生操练成一名准社会人。实习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
1、熟悉阶段,2、实践阶段,3、总结阶段。
1、熟悉阶段(2011.10)
这一阶段从十一假期后开始,我的任务是对单位的文化,单位的业务宗旨以及各个部门业务和联系进行熟悉。其中最让我激动的是我了解到少林国际教育中心这几年对中华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了传承和推广,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把少林武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作为少林塔沟教育集团的下属单位,积极参与了震撼全球的2008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演出,使原本闻名世界的少林塔沟教育集团再展风采,更使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的知名度得以提高。因此2010年以来,不足半年的时间,国际教学中心除培训外籍学员4576人外,又接待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学员7800 余人,并成功地接待了来我校参观的美国犹他洲政府访问团、美国教育访问团、韩国中心学校访问团、英国BBC公司等国际友好团体。外籍学员及国际友人看到塔沟武校壮观的训练场面和同学们刻苦学习少林功夫的精神,深受感动。他们表示一定要
把少林塔沟教育集团、少林武术的神奇内涵介绍给国人,介绍给全世界,让世界更多的人感知中国,感知中国文化、感知少林武术。目前少林武术国际教学中心的全体同志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满怀激情,同心同德,积极为少林武术以及汉语言在全世界的推广做出新的贡献。
2、实践阶段(2011.11-2012.1)
这个阶段我的任务是利用担任中心办公室的网络管理职务将自己的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和提升。
刚进这个部门的时候,田主任就和我聊了很多,问我网络方面会不会,组装和维护计算机有过没有?我当时还真是出了一身冷汗,不过还好平时在学校方面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平时喜欢玩游戏,电脑。自己的电脑也被我狠狠的修理过,我还是很游刃有余的。回答了田主任的追问,总算第一关算是蒙混过去了。
前几天上班,我起得很早。到达办公室后,就立即搞起室内卫生。桌子椅子,门窗玻璃统统整理一遍,然后椅子上一坐就是一天。那段时间过得可真是慢。只知道以前从没有那么无聊过。这段时间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网络进行了适当维护,因为网络是从集团总部的光纤,我只要给每台机子固定分配IP,保持每间客房、办公室电脑都可以顺利访问网络就可以了。因为访问量少,网络管理遇到的问题就少,同时我的勤快、认真也得到了同事和公司的一致认可,他们认为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务。然而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听惯了同事间的表扬,并开始日益骄傲起来,真感觉自己很厉害,很牛,因为每天的工作比较单一,对工作也开始变得很消极。
然而等着日子一天一天的翻过,同事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进入招生期,教学中心的外籍学员、游客入住的房间越来越多,业务量的增大,让我有些吃不消。并且很容易出现卡壳现象,自己以前很熟悉的解决方案都忘得不会了,现在我才为前几天应付工作的心态后悔不已。所以我开始一边做工作的同时,积极向其他同事寻求帮助,并且身边随时放着大量的与自己工作有关的计算机专业书籍,一遇到很难得问题,我就利用书籍很快的寻找到解决方案。
然而光这样还是不够因为一般以前为电脑设置都非常简单,无论是哪种系统(Windows或apple)但是国际教学中心的情况很复杂,因为外籍学院来自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有俄文、法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韩语、德语。“额滴神啊!”真是让我见识了很多,急出的汗是哗哗的向外流。可是我发现其他同事好象对这样的情况已经司空见惯,他们并没有感觉很奇怪,很难胜任,之后我了解到原来虽然语言很多,并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掌握到每一种语言,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整个公司只要有一个人会了就可以了,关键要相互合作,要将自己专长利用好,其他的可以向其他同事学习了解。当然发现大家如果都不懂,这个时候正是发挥自己,提高自己的好时机。
还记得网络中心要统计出每一个访问用户的ip,以便了解网络的使用情况,可是大家都不懂该如何做,这个计划也就搁浅了两个星期,可我就是利用这两个星期积极搜寻有关材料,并利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在单位另一个同事帮助下对单位系统进行了改良,进而能够随时统计到用户的情况。最后田主任对我这样次的表现给了很高的评价,然而我知道我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这次对系统的改良,也本来就是我专业知识范围之内的,可惜我平时没有好好深入的学习。
3、总结阶段(2012-2)
“一年之计在于春”,过完春节,迎来了立春,实习阶段也开始逐渐告以尾声,我在这个阶段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承担的任务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单位新的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解和规划。
四、体会心得
随着毕业实习的结束,实习操练的效果怎么样?能否撬开自己喜欢的职业之门?能否在以后社会的战场中取得胜仗?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这次实习的经历开始从更加理性的角度进行了深思和认识。
1、理论知识是基础
随时检查自己缺少和遗忘的知识,理论知识要做到不放下,常复习,并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知识,这是做好各种工作的前提。
2、勤奋认真是核心
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任何时刻都不能麻痹大意,工作勤奋是要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工作认真则表示不仅要态度认真,同时也要在工作中认真找出相联系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理论与工作实践进行对接。
3、团体合作是关键
在集体工作中,任何人都要做到与其他人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发挥不同人不同部门的作用,才会将自己的工作结果体现出来,当然加强团队合作的同时,做好自己工作是基础和关键。所以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要培养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业务沟通能力。
五、致谢
虽然这次实习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接触到的东西有限,然而我已经充分认识到自己哪些方面是优势要继续发扬,哪些方面是劣势不断纠正。我想这才是我这几月最大的收获。
经过近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实习报告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实习报告,由于经验的菅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想要完成这个毕业实习报告并不是很容易的。
报告的完成与我来自很多人帮助分不开,这里我最要感谢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薛培军老师。从一开始他对我的报告就给予了很大的精神动力。薛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仍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的报告,对报告的内容、格式甚至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并感谢他们在我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给我了正确的引导,让我进入了中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并在两年期间给予我经济上更是精力上的支持和关爱,能让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学院的两年里,各位老师对我学习中的无私教诲和生活上的关心备至,引导我在科学的殿堂中去实践真知,在此我也要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篇:吴朝晖就职演讲内容
吴朝晖就职演讲内容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浙江大学在118年的办学历史中,几经沧桑、几度沉浮;但文脉不断、自强不息,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五十余万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与大家一样,为浙大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浙江大学是一所改革创新的学校。今天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在浙大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学习的情景:数理化计算机采用清一色的英文教材,李文涛、何志均、李明馨、周先意等名师亲自授课,同学自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班,本科学生提前开展科研等,这些新尝试新做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教学改革的成功试点;改革创新是浙大的精神,求真务实更是我们浙大人的风格。我们共同见证了四校并校的改革创新:玉泉老和山、西溪田家炳书院、华家池、之江钟楼,以及紫金港的启真湖,共同形成了“求是求真、改革创新、包容兼蓄”的浙大文化。特别是在路甬祥校长、潘云鹤校长、杨卫校长、林建华校长,张浚生书记、张曦书记和金德水书记的带领下,在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已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浙大精神与文化在传承、在弘扬!
浙江大学是一所潜力巨大的学校。我非常幸运,与金书记、张书记二位书记,和杨校长、林校长二任校长先后共事,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他们以及班子其他同志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获益良多;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形成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路径共识、举措共识与方案共识。当下,高等教育正处在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急需、国际前沿,以及区域、浙江省的重大需求,在服务中求发展;其次,我们要将这些共识转化成更为坚定的行动,加快实施六高强校战略与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实践中求发展;再者,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提升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知,并定格为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共同追求,重新认识、再度思考,要积极探索大学的根本使命、教育教学的新变革、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人文与科技的新交融、以及大学治理的新结构,在探索中求发展。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校长要始终以师生为本。作为校长,我在这里郑重表态:我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我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要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我将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以诚待人、虚心学习;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与金书记一道、和同志们一起,励精图治,齐心协力、为将我们共同挚爱的浙江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
第三篇: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浙大校长吴朝晖就职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学长,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大家好!此时此刻,我在这里,面对熟悉的大家,心情很不平静。刚才中组部、教育部和浙江省的领导同志宣布了中央关于我的任职决定,喻云林局长、杜玉波副部长、胡和平部长都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对中央和大家的信任,我和我的家人非常感谢!我本一介书生、才疏学浅,现身负重托、诚惶诚恐。我与浙大有不解之缘,浙大对我有再造之恩。三十年前,我在这里求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二十年前,我在这里任教,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十年前,同样是在这里,我开始走到学校行政岗位,开启了公共服务的人生旅程。在浙大的三十年里,老师的教育、学长的关心、领导的提携、同事的帮助、学生的支持,我历历在目、心怀感激、永生不忘。今天的此刻,也是在这里,我接任了浙大校长的岗位,我深知使命光荣,更知责任重大。
浙江大学是一所历史光荣的学校。求是书院的初创,确立“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的国家定位;西迁办学的崛起,享有“文军长征、东方剑桥”之美誉;院校调整的改革,为新中国科教事业的布局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赞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浙江大学在118年的办学历史中,几经沧桑、几度沉浮;但文脉不断、自强不息,始终秉承“求是、创新”的精神,以培养“公忠坚毅,能担当大任;主持风尚,转移国运”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己任,为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五十余万校友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与大家一样,为浙大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浙江大学是一所改革创新的学校。今天我仍然记得三十年前在浙大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学习的情景:数理化计算机采用清一色的英文教材,李文涛、何志均、李明馨、周先意等名师亲自授课,同学自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班,本科学生提前开展科研等,这些新尝试新做法成为了人才培养的典型案例、教学改革的成功试点;改革创新是浙大的精神,求真务实更是我们浙大人的风格。我们共同见证了四校并校的改革创新:玉泉老和山、西溪田家炳书院、华家池、之江钟楼,以及紫金港的启真湖,共同形成了“求是求真、改革创新、包容兼蓄”的浙大文化。特别是在路甬祥校长、潘云鹤校长、杨卫校长、林建华校长,张浚生书记、张曦书记和金德水书记的带领下,在广大校友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浙江大学已成为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浙大精神与文化在传承、在弘扬!
浙江大学是一所潜力巨大的学校。我非常幸运,与金书记、张书记二位书记,和杨校长、林校长二任校长先后共事,并在他们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从他们以及班子其他同志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获益良多;我很荣幸,有机会与同事们一起,共同形成了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共识、路径共识、举措共识与方案共识。当下,高等教育正处在持续发展、转型发展、变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急需、国际前沿,以及区域、浙江省的重大需求,在服务中求发展;其次,我们要将这些共识转化成更为坚定的行动,加快实施六高强校战略与综合改革方案,加快推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在实践中求发展;再者,我们要将这些共识提升为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新认知,并定格为浙大人“扎根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的共同追求,重新认识、再度思考,要积极探索大学的根本使命、教育教学的新变革、科学研究的新范式、人文与科技的新交融、以及大学治理的新结构,在探索中求发展。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校的发展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校长要始终以师生为本。作为校长,我在这里郑重表态:我要认真学习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执政理念与治国方略,我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要坚决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讲政治、讲大局、讲规矩;我将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以诚待人、虚心学习;我将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与金书记一道、和同志们一起,励精图治,齐心协力、为将我们共同挚爱的浙江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吴朝晖简历
吴朝晖,男,汉族,1966年12月出生,浙江温州人,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4年9月至1988年6月在浙江大学混合班、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1988年9月至1993年10月为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期间1991年9月至1993年9月在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学习。
1993年10月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师。1995年11月任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1998年3月至1999年8月任计算机系副系主任。1999年8月至2001年3月任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系主任。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任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2年3月至2005年7月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兼软件与网络学院副院长。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处处长。2005年12月任浙江大学第十二届党委委员。2007年1月任科学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7年6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
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副校长。
2012年11月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正厅级)。2015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
业务专长:计算机应用。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延伸阅读:
新任浙大校长,百分百浙大制造
据最新消息,原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吴朝晖,今天出任浙大校长。从吴朝晖履历可以看出,这位浙大新校长,可以说是百分之百浙大制造。
吴朝晖是浙大混合班的第一届学生,这个混合班就是现在浙大竺可桢学院(2000年成立)的前身。其硕士、博士学位也均在浙大获得。1993年博士毕业后,他一直留校任教,直到成为常务副校长。
数学尖子温州中学毕业后保送浙大
吴朝晖1966年12月出生在温州市区,1984年从温州中学毕业。
时隔多年,任课老师叶正文对学生吴朝晖依然印象深刻,“他高中成绩优秀,尤其是数学成绩特别突出,曾在全省多次数学竞赛中获得好名次。” 叶正文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说:“那年(1984年)保送名额特别少,全校只有两个,吴朝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浙江大学学习计算机软件。”
在老师眼里,“这个学生还特别懂得尊师重教,工作后一有机会就回母校看望老师”。最牛“混混” 浙大混合班首届高材生
也就是在吴超晖被保送入浙大的那一年,浙大创办了培养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英才教育班——混合班。吴超晖作为重点高中的保送生,得到了免试进入混合班的机会。
那一届混合班,共招了110人。除了保送生,其余都是从当年考上浙大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混混,是他们彼此间的昵称。
当年首届混合班同学合影(左起:刘孟、周如鸿、王秉达、吴朝晖)
他们被分成3个班,一班以光学仪器和科学仪器方向为主,二班的方向是计算机和工业自动化,三班则是传统工科,比如土木工程和机械。
这110个人到大四毕业时,只剩下了66人。因为每一学年结束,都会有一次流动,有的是学生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申请回到专业所在的院系继续学习;也有的是跟不上被淘汰的,即便你是班长,也不能幸免。混合班的“残酷”环境造就了一个个牛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浙江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光子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何赛灵、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郑俊杰等不少学界精英都是首届混合班的学生。
在吴超晖的人生轨迹中,混合班生涯想必也是一段具有重要意义的经历。公派留德曾有德国专家劝他改国籍
1991年,吴朝晖公派赴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留学。
在德期间,他应邀出席维也纳欧洲人工智能联合大会,一位德国专家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吴先生,把出席者国籍改成德国吧,我们给你出钱。”
吴朝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自己微薄的津贴换回去维也纳的路费,在代表欧洲人工智能研究最高水平的联合大会上,宣读自己的论文,赢得全球数百名专家的掌声„„
学成归国后,吴朝晖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任教,主要从事智能技术、软件平台技术与实时嵌入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他曾任“十五”863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十一五”863信息领域专家组成员,国家现代服务业支撑计划专家组副组长等,致力于计算机软件研究并成绩卓著。
潜心学问三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005年,吴超晖参与的科研项目《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的技术与系统》获得了200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0年,他的团队研制出的首个中国制造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平台软件——钱塘平台软件又获得了2010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2001年开始,以吴朝晖为首的平台软件研究团队,就联合恒生电子、信雅达等我省多家龙头软件企业,克难攻坚,通过将日常使用的各种软件中具有同样功能的代码进行整合,终于研制出了这样一个平台。
如今,该项目已应用于电子商务、金融证券、电信服务、公共服务等七大行业,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应用软件建设中重要可选平台,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2014年,吴超晖又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凭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该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这一项目同样在2001年就启动,开始了汽车电子领域的研发。
在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持续支持下,团队联合中国一汽集团技术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围绕上述难题,经过12年的方法研究、技术突破,研制成功汽车电子嵌入式平台,实现了关键发明在国内首次规模应用。
这支团队还发明了三项系统性的汽车电子核心技术,取得了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形成1项国家标准、12项企业标准。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指标国际领先,推动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
“这三项技术发明给我们生活带来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中国制造的重型卡车不冒黑烟了,对于一些中重型卡车用户来说,他们可以买到高性价比的汽车,因为我们有能力制造大型卡车。”浙江大学ESE工程中心主任杨国青博士说。
第四篇:顶岗实习报告 吴昊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顶岗实习报告
实习地点:石家庄开发区德赛化工有限公司 系 别: 制药工程系 专业年级: 生物化工工艺1001 学生姓名: 吴昊 学 号: 1312100114 岗位指导教师: 谭文礼 校内指导老师: 卢楠 实习时间:2012年11月到2013年5月
前言
岗实习是职业技术学院面临毕业的大专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性课程。通过顶岗实习可以让我们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它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我们今后实实在在的踏上工作岗位,起到指引作用。
顶岗实习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讲解,我们领会,而顶岗实习则是在企业的大环境里、在领导的指导下,由我们自己去实践学习。通过实际操作,一方面可以巩固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在书本上不易了解和不易学到的实际知识,使我们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对我们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来说,顶岗实习是我们学院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是我们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活有着最直接的联系,顶岗实习可以让我们逐渐完成从学生到社会工作者的过渡。
因此顶岗实习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我们人生价值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是校内教学的延续,而且还是校内教学的总结。可以说,对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职业学院的大中专学生来说,没有顶岗实习,就没有完整的教育。顶岗实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以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前途。
我从事的是实验室试验员的工作,虽然在学校的实训中做过了试验,单在工作的起步阶段我就面临着挑战,在不断学习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调试自己,秉承“知识改变命运,岗位成就事业”的理念,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和丰富自己,总结自己在转型期的思想碰撞,从而为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目录
1.企业概况.....................................................................................................3 2.岗位主要工作内容....................................................................................3 3.检测的原理和方法......................................................................................3 4.操作过程.....................................................................................................3 4.1试剂....................................................................................................3 4.2仪器....................................................................................................4 4.3分析操作过程...................................................................................4 4.4技术标准............................................................................................5 5.管理规章制度...........................................................................................5 6.实习体会...................................................................................................6
1.企业概况
德赛化工成立于2000年5月,是由河北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参股组建的高新技术企业,专门从事工业污废水处理、工业循环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德赛化工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组建“石家庄市工业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中心集科研、生产经营、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于一体,对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和系统集成,为客户提供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桥梁。公司拥有一支雄厚的人才队伍,并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涉及行业包括:制药、电力、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皮革、焦化、冶金、钢铁、石油、中央空调等。服务领域工业节水,工艺水优化,循环水高倍率运行工业污水废水处理,达标或零排放中水、废水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特种化学品,以高精的技术和优异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宗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被授予“优秀科技创新企业”和“人才开发先进单位”的德赛化工崇尚“以人为本”,严格履行对客户、员工和社会的承诺。德赛人为创造受社会尊重的“百年德赛”而不懈努力!
2.岗位主要工作内容
为了建立一个产品无菌检验的操作规程,以使检验操作规范化。为我所在的岗位的职责是质量控制部负责制定、修订、审核本操作规范。质量控制部检验岗位负责执行。
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要求无菌的药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3.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细菌培养与检测来获取样品中的细菌量。无菌检查法有薄膜过滤法、直接接种法两种方式。细菌培养温度32.5℃±2.5℃,真菌培养温度25.5℃±2.5℃。
4.操作过程
4.1试剂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其他适用于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5%甲酚或其他 适宜消毒溶液的玻璃缸、乙醇灯、除菌滤器及滤膜 目前有多种开放式及封闭式滤器;微孔滤膜一般直径 50mm、孔径约0.45μm。购得一批滤器(膜),需进行孔径大小的测试,一般有三种方法,选其中一种方法即可。
4.2仪器
培养皿,火柴、镊子、75%乙醇棉、碘伏棉及拖鞋等。恒温培养箱及可调23~28℃的生化培养箱。离心机、生物显微镜、高压蒸汽灭菌器、标准pH比色器(0.02%酚磺酞指示液和溴钾酚蓝指示液)、恒温烤箱。试管、量筒、三角瓶、移液管、刻度吸管(1、5、10ml)、注射器(2、5、10ml)、双碟等。
4.3分析操作过程
(1)薄膜过滤法
取出无菌检查用集菌培养器,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将培养器逐一插在滤液槽座上,将其塑料软管装入集菌仪的蠕动泵的管槽内,注意定位准确,软管走势顺畅。其进液软管的双芯针头插入供试液容器塞上,开启集菌仪,将供试液容器倒置,使药液均匀通过滤器,待药液滤净后,关闭电源,将双芯针头取下,插至装有适宜冲洗液容器的塞上,冲洗培养器滤膜,按照经验证的冲洗次数及冲洗量试验(经验证无抑菌作用的供试品,薄膜过滤后,无需冲洗)。滤干后关闭电源。将培养器顶部排气孔处的胶帽取下,套住底部排液管口,将进液软管的双芯针头插至相应培养基容器的塞上,开启蠕动泵,将培养基导入指定的培养器内,关闭电源。用塑料卡卡住与培养器连接处的进液软管,在进液软管剪切线的位置剪断软管,将软管开口端套在培养器顶部的排气孔处,置适宜温度培养14日。
每次操作时,均应取相应溶剂和稀释剂、及冲洗液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将已操作完毕的含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或试管移出洁净操作间,取其中一管作为阳性对照,依6.3阳性对照操作。
(2)直接接种法
在火焰附近以无菌操作用适宜的灭菌用具,直接吸取规定量供试品(或取以适宜方法制备的供试液管在近火焰处,握拳以小指夹住培养基管的塞子,拔开塞子,培养基管 口通过火焰,在火焰附近以无菌操作吸取规定量供试液)沿着培养基管壁分别接种于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改良马丁培养基,各管接种后轻轻摇动,置适宜温度培养14日,另接种一管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于操作结束后移至阳性菌室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对照菌液1ml(含菌小于100cfu)作为阳性对照。
每次操作时,均应用同批灭菌器具抽吸培养基,或吸取相应溶剂、稀释剂同法操作,作为阴性对照。
4.4技术标准
供试品管培养基在规定时限内出现的浑浊,需经如上操作确认浑浊物来源,除非能充分证明实验结果无效,即生长的微生物非来源于供试品,否则将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当符合下列至少一个条件时,方可判断实验结果无效:
(1)无菌检查实验所用的设备及洁净环境微生物监控结果不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要求。(2)回顾无菌试验过程,发现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的因素。
(3)供试品管中生长的微生物经鉴定后,确证是因无菌试验中所使用的物品和(或)无菌操作技术不当引起的。
试验若经确认无效,应重试。重试时,重新取同量供试品,依法检查,若无菌生长,判供试品符合规定;若有菌生长,判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5.管理规章制度
1.提倡严肃的科学作风,工作时全神贯注,保证实验质量。2.进无菌室前先开紫外灯及电子消毒器至少半小时,并开回风机
3.进无菌室必须先换室内消毒过的鞋。在更衣室中穿无菌衣裤,戴无菌帽及口罩。4.在1:1000的新洁
1.提倡严肃的科学作风,工作时全神贯注,保证实验质量。2.进无菌室前先开紫外灯及电子消毒器至少半小时,并开回风机
3.进无菌室必须先换室内消毒过的鞋。在更衣室中穿无菌衣裤,戴无菌帽及口罩。4.在1:1000的新洁尔敏液中浸泡双手5分钟,做好严格消毒。5.在转角风淋室吹风3分钟,才能进入操作室。
6.所用器材在进无菌室前均先经高压消毒,在更衣室内经紫外线照半小时后打开第一层消毒包布,才能带入操作室。
7.有关细菌培养的操作均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严格按程序操作。
8.操作完成后,用1:1000的新洁尔敏溶液抹台面及地面等处。出门前注意关闭酒精灯、照明灯,打开紫外灯,再照半小时消毒后,关风机及紫外灯。
9.CO2 培养箱中的新洁尔敏液每月换一次,浸泡手的新洁尔敏液每周换一次。10.室内严格注意防火。
6.实习体会
顶岗实习是我们初步踏入社会的开始,也是我们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垫脚石,只有这一步走稳了,以后才会更顺利,曾经我一直坚信自己的能力,但是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知识已经够多,但是接触到实际后,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实习的日子让我收获了大学课堂里没有的知识,以及为人处事的许多道理与方法,学会了自主学习,也学会了保持自强不息和持之以恒的良好心态。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怎么能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顶岗实习是一次我们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社会的机会,通过顶岗实习,我受益匪浅,对社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敢于实践,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的辛苦培养和教导,感谢单位给我的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最后祝河北化药的前景更加辉煌,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祝我们学院领导和老师工作顺利,家庭幸福美满!
第五篇:校长吴朝晖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吴朝晖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编辑:周伊晨 来源:浙大新闻办 时间:2017年09月18日 访问次数:749
源地址
科教融合点燃卓越梦想——在2017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浙江大学校长 吴朝晖(2017年9月17日)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杭城迎来了最美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更好的你们。正如站在新甲子发展新起点的浙江大学,此时的你们也已进入了人生的重要阶段。祝贺大家如愿到浙大深造!
在座的你们,来自世界各地,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怀揣着同样的卓越梦想,都选择了日新月异的求是园。正如大家所向往的,在浙大深造,你们可以享用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浙里”形成了悠久的发展历史、辉煌的办学成就、独特的竞争优势,形成了浓厚的研学氛围、先进的科教条件、开放的办学体系;你们可以对话更加顶尖的学术导师,“浙里”集聚了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学界的领军人才、人文学者、社科大家,集聚了“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国家“千人”、国家“杰青”、求是特聘教授等一批教师;你们可以探讨更加前沿的科学问题,“浙里”时刻关注着人类突破性思想、颠覆性技术、革命性产业发展,关注着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的重大发展方向、全球的重大科学问题;你们可以参与更加便捷的国际交流,“浙里”拥有覆盖全球的战略合作伙伴,拥有世界顶尖大学合作汇聚的国际校区……
同学们,你们身处变化最快、发展最好的时代,与大家密切相关的科技和教育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世界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创新呈现全球化、协同化、网络化格局,创新更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全人教育、终身学习正引领世界高等教育的变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从教育1.0迈向学习2.0,未来的教育将重塑教与学的关系,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将更加追求个性化卓越。面对科技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这种趋势,走科教融合、创一流卓越的研究生教育之路。
当前,我们的祖国正在迅速崛起,科技实力正处在从“跟跑”向“并跑”、从“并跑”向“领跑”的关键阶段,高等教育正加快步伐冲向世界一流大学。世界发展呼唤中国力量,全球治理呼唤中国智慧,国际规则呼唤中国声音。在这样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们更加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人才。科教融合正是一流教育、一流科研和一流人才高度结合的战略选择,正是以创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卓越教育。科教融合,可以无缝衔接教育资源与科研资源,可以全面对接培养环节与创新环节,可以实时链接教学组织与科研机构,可以全程贯通学习过程与研究过程。惟有加快推进一流的科教融合,中国大学的世界一流之路才能更加宽广,中国大学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创新强国建设中的作用才能更加突出!
面向未来,你们需要更加深入理解科教融合、研学结合的重大意义。科教融合意味着你们在浙大既是学习也是研究。大家要学会在学习与研究的互为一体中彰显研究精神,用研究意识、研究理念、研究态度来定位自己。科教融合意味着你们在浙大既是学生也是学者。大家要学会在学生与学者的角色切换中培育学者品质,用学者视野、学者风范、学者标准定位自己。科教融合意味着你们在浙大既是受教者也是创新者。大家要学会在受教与创新的相辅相成中培植创新基因,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方法定位自己。希望你们在学习与研究的互动中用心感受科教融合的教育魅力,在教育与科研的协同中点燃卓越梦想。
追求一流卓越是科教融合的目标理念,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促进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立德树人和全人教育,既要有深厚知识、卓越能力,又要有全面素质和健全人格。我们的科教融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强调责任担当与全球竞争力。同学们要更加自觉地拓展世界眼光,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实践,更加坚定地肩负时代使命,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一流科学研究是科教融合的第一要义,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从事创新研究。创新研究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协同性与自主性,既要有导师指导下的研究突破,又要有自主研究之上的学术探索。我们的科教融合根植于一流引领的“学科-人才-科研”三位一体的结构体系,依托于互联互通的全球创新网络,服务于开放联动的创新生态系统。同学们要从事面向突破性、前沿性思想的研究,从事面向颠覆性、原创性科技的研究,从事面向战略性、引领性需求的研究,从而成为创新研究的探索者与收获者。
一流教育教学是科教融合的本质要求,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开展创新学习。创新学习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研究性,既要开展创造性的学习,又要开展探索性的研究。我们的科教融合在于构建良好的导学关系,在于聚焦多样性教育和差异性培养,在于追求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相长。同学们要通过师生互动提升学习的体验,通过深度研究提升学习的能力,通过主动学习参悟学习的方法,从而成为创新学习的践行者与受益者。
科教深度互融是科教融合的根本方法,希望同学们持之以恒地投入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体现在科教融合过程中的整合培养和协同育人,既要整合教育与科研的资源,又要协同教育与科研的过程。我们的科教融合是教育与科研的双向流动、全程贯通,科研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质量。同学们要在学习与研究的状态互动中推进科教结合,在学生与学者的身份互动中推进科教联通,在受教与创新的环节互动中推进科教相融,从而成为创新实践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同学们,我们践行科教融合,就是要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品牌,就是要引领大家实现卓越梦想。希望你们始终秉承一流卓越的理念,在创新研究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在创新学习中领悟知识的真谛,在创新实践中感受融合的力量。
最后,祝愿同学们在浙大学有所成、研有所得,成就最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