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说实话虽然到了大学,但是自己读的书并不多,即使是有了空闲时间,也常常难以静下心来捧着一本书来读,周围环境浮躁,自己的心也是浮躁的。但是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确实例外,一共三部,竟然能让我静下心来一口气读完。
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全书以黄土高原为背景,讲述的是双水村这样一个小村落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的生活。小说中的每个人对于他们所生活的时代,所生活的地方都是平凡的。但是作者又为我们刻画了每个人在自己世界中所体现的不平凡的一面。孙少平,算的上市小说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孩子,作者在小说的最开始就刻画了他在县城里上学时同在其他城里孩子的比较下的自卑的心理,这种心理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作者细腻的刻画让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感受。而之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也正是孙少平在他以后的生活不断地克服自己内心的这种自卑感,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小说中少有曲折起伏的情节,但读完之后却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活奋斗,每个人的人生境界不同世界的大小也不同,从两兄弟的父亲孙玉厚到孙少安再到孙少平。他们的所看到的的世界是不同的,对于人生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孙玉厚的脑海里是怎样通过自己最朴实的劳动安顿好一家老小,甚至还有照顾好自己懒做的弟弟。一辈子勤勤恳恳,不想有太多作为,更不敢冒什么风险。孙玉安作为家里的长了,为了让弟弟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很早就辍学帮助父亲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很早的年纪就已经能够妥当的处理各种事物,成了家里的顶梁柱。而弟弟孙少平,他因为自己骨子里平时的本性加上高中时所接受的各种教育,自己看过的好多书,都让他的人生境界和自己的父亲与哥哥有所不同。正是因为接受了这种提升,所以在看到他独自去县城里打工闯荡时,看到他最后已久选择回到煤矿时,我并没与感到惊讶。甚至最后我也已经猜得到孙少平的结局可能也并不是飞黄腾达,因为记得《灌篮高手》的作者井上雄彦说过这样一句话:青春的梦想总是不完美的。我们生活的地点可以是平凡的,我们生活的时代可以是平凡的,我们的身份也可以是平凡的,但是自己的内心,一定不能平凡。
第二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劳动与社会保障182班
陈宏伟
189124187
《平凡的世界》为路遥所著,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部,本来对于这一本篇幅宏大的书籍,我应当花上几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读,可或许就是因为书太过于精彩,致使我废寝忘食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读完了整本书。
初读这本书,会觉得这本书有些无趣,可是细读下去,你会发现这正是本书的特点之一。路遥用白描的手法来写这一本书,他少用华丽炫技的语言,他只是用极细致的语言去刻画每一个人物形象,描写每一个故事情节。相较于其它叙事类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没有大仲马先生的作品在细节描写上的刻板,也没有现代畅销小说在情节上的完全捏造。《平凡的世界》只是用朴实的语言去叙述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重大变迁。
读路遥的文字,总是让人身临其境,本书第一部的第一章,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路遥为了引出本书的第一个主人公,不得不说是用心良苦,路途以人文环境看笔,写到自然环境;从对主人公的动作描写到心理描写。路遥对于文字的用心,不可不让人叹服,而最让我感到兴趣的是路遥引出主人公姓名的方式。在我读过的其它文学作品中,有些主人公姓名是由他人言语道出的,而有些则更是生拉硬拽.相较于这些作品,路遥的方式则显得精明的多,他利用主人公贬低自己的心理言词道出了姓名,这也进一步突显了主人公悲惨的人物形象。
因为书读得尚浅,所以关于《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本身的感受就只有这么了了几句。不过关于这本书背后的故事,我却有幸在其它地方了解到很多,在《人生》让路途一举成名之后,《平凡的世界》却遭受了文学评论人士的当头棒喝,很多评论家认为《平凡的世界》相较《人生》而言是个很大的倒退。可是路遥却对好友白描说他要继续写下去。《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地点是在榆林宾馆,路遥已经几乎完全忘记了自己。有一天,正在洛川县采访的王天乐突然接到延安日报转来的电话,让他速去榆林。等到王天乐心急火燎赶到,路途哭着对他说,田晓霞去世了。王天乐愣了半天才反应出来,田是作品中的人物,孙少平的女朋友。他又急又气,劈头盖脸数落了路遥一顿。
倘若不是翻阅书籍,偶然看到这些事情,我是不会知道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上倾注了多少心血。而事实证明,付出总会有收获,《平凡的世界》一经出版,就受到大众前所未有的欢迎,路途也因此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可是他却没有等到本应属于他的诺贝尔文学奖。1992年,路途因为病重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而就在1991年,路仍然有写下一篇关于《平凡的世界》的随笔。不久之前,我有幸得以拜读这篇《早晨从中午开始》,50个小节,5万多字,这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在生命最后的心血。
这样的路遥,写出怎样的文字都不会令人惊诧。
第三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我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从父母那儿听来的往事,大多也很平凡,甚至乏味。直到,我读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才知道,平凡的世界也有不平凡的人。
这是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小说,为我们解说了平凡和苦难,阐述了生活的意义。书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一个黄土的世界。这里生活着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们演绎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贫穷与富裕、苦难与拼搏。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险离奇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平凡的世界》写的是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双水村的地方,写了双水村十几年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人正是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的缩影。在那段时间里,文化大革命结束了,改革开放开始了。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是主人公孙少平,他把苦难当作一种锤炼。他有梦想,有追求,并为此不懈努力着。孙少平在高中生活时,尽管生活极其困苦,但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读书、看报,因此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抛弃了许多“乡巴佬”式的狭隘偏见,形成了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有一定的学识和才华,而且经历了三年的教书生涯后,再也不愿回到双水村的黄土地上去重复先辈的劳动与生活。小小的双水村已
经容纳不下他自由驰骋的思想。后来,他进入了煤矿,成了一名煤矿工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努力用自己的双手把握生活的航向。当孙少平在煤矿取得一定的成绩,属于他的天空逐渐晴朗时,他深爱着的田晓霞却在抗洪抢险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孙少平痛不欲生。但坚强的他经过理智的思索,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孙少平为了理想执着奋斗着。
其实,从孙少平身上,我们也多少可以看到作者路遥的影子。路遥写了一部回忆录《早晨从中午开始》,讲的就是《平凡的世界》的创作过程。从这个名称,我们就可以想像得出,路遥先生为创作《平凡的世界》,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经历了怎样的炼狱式的生活。
路遥先生英年早逝了。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着的那种“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可以说,《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竭尽生命和心智的力作。
世界是平凡的。但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又有多少人像孙少平、像路遥一样,正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美好;正是他们的追求,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而多姿;正是他们的平凡,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深沉而伟大!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身边的平凡,用心灵去感悟世界的感动!
第四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对《平凡的世界》这本书钟情很久,起初是因为朋友的介绍,让我有了兴趣。于是,便用手机下载了电子书来看,但都是在闲暇和无聊时才打开来消磨时间,看的时间久了,眼睛和手都会感觉累,所以,很长时间索性忘记了接着读。但是在心里一直有一种牵挂,我很好奇几个鲜明的人物如何能感化人的心灵,净化人的灵魂。这次终于有幸在矿图书馆活动中与它相遇,让我爱不释手,于是,腾出了很多时间拜读路遥的作品。
1975年,黄土高原,这个充满苦难和希望的土地上,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孙少平的出场引领我走进了那个时代。“他脸色黄瘦,两颊塌陷,鼻子直挺,身穿老土粗布,脚上穿着系两根白线绳、缀着蓝布补丁的旧黄胶鞋,裤子人长布缩,吊在半把腿上,幸亏袜腰高,否则要露肉了,可是只有他知道,他的袜子已经没有脚后跟,只是由于鞋子的遮掩。”由此可以断定孙少平是一个很自尊的穷苦人。引领我读下去,更加感受到,他是一个在苦难的环境中对苦难有着深切的认识,对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对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读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人必须要有强大的心里承受苦难,要靠劳动创造自己的生活。
孙少平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他经历的是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然而在痛苦与磨砺中,他形成了一种对苦难的骄傲感、崇高感。我因此欣赏他的苦难的哲学,钦佩他对劳动的认识,羡慕他对生活的理解。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想想生活在现在这个年代的人们,没有经历过那些苦难,因为一些小事总会会听到许多的怨天尤人。然而,对照《平凡的世界》,读懂了“苦难的哲学”,人生中的这些根本就不算什么,又有什么可怨声载道的呢?
对于劳动的认识,书中这样写道:“一个人精神是否充实,或者说活得有无意义,主要取决于他对劳动的态度。”这绝对是一条精辟的理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理论。“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无论什么人,最终还是要那些能用双手创造生活的劳动者。对于这些人来说,孙少平给他们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课——如何对待劳动,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课题。”这里体现出的是两种人,勤劳的和懒散的。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境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别。而在这期间,对于劳动的认识不同,对产生这样的差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但是,有的却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工人技师,并取得了个人专利,还为企业献计献策创造出了更高的价值。有个却自甘平庸,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重复的复制着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刘罗锅在和绅临终前对他说:“其实,每个人的结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设计的。”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应当好好想想,我们是怎样对待劳动的。
孙少平,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其实,他也就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比普通农民多读了几本书,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层次追求的人。在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孙少平这样一个对生活的意义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称之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个更高层次的伟大的平凡。
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然而我们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们每一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绎着一幕幕平凡的剧目。然而,又有几个更像“孙少平”呢?这又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第五篇: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编号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论孙少平精神的时代意义
系(部)文 学 院 专业语文教育 班级1312班 学号 12950130431 学生姓名王 芹 指导教师王 晓 红 职 称副 教 授
2016年5月
目 录
内容摘要„„„„„„„„„„„„„„„„„„„„„„„„„„(1)Abstract„„„„„„„„„„„„„„„„„„„„„„„„„„(2)前言„„„„„„„„„„„„„„„„„„„„„„„„„„„„„(3)
一、孙少平的成长历程„„„„„„„„„„„„„„„„„„„„„„(3)
二、精神家园的守卫者„„„„„„„„„„„„„„„„„„„„(4)
三、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5)结语 „„„„„„„„„„„„„„„„„„„„„„„„„„„(5)参考文献„„„„„„„„„„„„„„„„„„„„„„„„„„„(7)致谢„„„„„„„„„„„„„„„„„„„„„„(8)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论孙少平精神的时代意义
摘要: 路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人物的缩影,其中孙少平更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塑造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生活在平凡的世界里经受了来自生活的磨难,最终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我们树立起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不畏艰险、勇于奋斗以及在不断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的青年奋斗者形象,凭着坚强的毅力走出了一条异于常人的奋斗之路,他平凡而成功的人生经历,给我们当代青年一代仍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和时代意义。关键词:孙少平;奋斗;精神家园;时代意义
Ordinary world is not ordinary life--on the significance of Sun Shaoping's spirit of the times Abstract: Lu Yao's works in the figure is the era of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eople, including Sun Shaoping Lu Yao in the ordinary world in shaping the success of the characters of life in the ordinary world suffered from life's hardships, culminating in the generation of change of wave gradually grow, we establish a have ideal, have ambition,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dare to struggle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to achieve self-worth of young striver image, by dint of strong perseverance out a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people struggle on the road, he ordinary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life, to our contemporary youth generation still has a great incentive effect and Times meaning.Key words: Sun Shaoping;struggle;spiritual home;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前言:
路遥,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文坛“陕军”的领袖人物。文革时,他曾以群众代表身份进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并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主要是诗歌。文革后期他退出革委会,种过地,当过民办教师。由于其作品不断发表,引起当地文坛名宿的注意,并被推荐至延安大学文学系深造,由此,他逐渐舍弃诗歌,开始写小说。1980年,路遥发表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全国中篇小说奖,标志着路遥在国文坛有了一席之地。1982年《人生》的发表,更是将其推向事业的顶峰。1988年,路遥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所获的最重的文学奖项。
之所以要简单地介绍路遥的生平,是因为像路遥这样的本色作家,其作品基本上从未脱离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的故乡,特别是他的小说中的孙少平就是这本小说的灵魂人物,因此,只有了解路遥本身才能对其作品中的人物做出深刻的剖析。
一、孙少平的奋斗历程
孙少平就像是中国的80年代保尔式的人物,他用自身的精神与行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村青年走进城市,在繁华的都市里,每个人那敏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在接受着很大的挑战,孙少平无疑将在他们心中闪耀着鼓励的光芒,在每个黑夜里给他们点燃前进的火炬,照亮他们孤独前进的灵魂。
生在农民家庭的孙少平从小就要面对贫困,忍受饥饿,无时无刻不与之奋斗着。求学期间的饥饿无时不再折磨着他,褴褛的衣衫使他不敢体面地站到人前,苦涩、酸楚、悲愤,这些他都挺过来了,以清醒的思考,用他的坚强豁达平静地接受这一切,但是摆脱狭隘的农民思想,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生活这种观念在他的心中从未停止过。不甘心在双水村安静的过一辈子,远方总有一种东西将他召唤,即使有吃有穿了,他的内心还是会煎熬。是的,少平不会就这样平静地过着,他要出去,要到那未知的世界去,找寻他一直丢失的信仰。外出后的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折磨,但此时的他内心是踏实的,是安详的,因为没有什么比向着自己的梦去奔跑更痛快的了。种种的炼狱般的生活锻造出了他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不但主动承受苦难,而且用于反抗苦难和超越苦难,从而使他的人格和操 守在苦难的铁毡上得到最坚实的考验,获得自豪与崇高的心理感受。
从一名高中生到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期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是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挫折,学生时代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到揽工生活的颠沛流离,到爱情泯灭的悲痛欲绝,再到因工毁容后的埋头痛哭,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之苦难,然而他从未屈服,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去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在孙少安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坚忍的奋斗者形象。
二、精神家园的守卫者
从孙少平的成长历程来看,他是一个坚忍的奋斗者,但是在少平的内心他却是一个精神家园的守卫者。正是充满磨难的生活,给了他富足的精神家园,使他具有了最震撼的生命力,就像王勃说过的那样:“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一个人对自己精神能力的认识并不是原本就有的,而是在经历磨难与挫折后的产物,并且这种认识随着我们的精神能力的进展与此同时岁数的增加而形成的。孙少平忍受着生活强加于他的一切苦难,在这忍受中倔强的生存,并向着那朦胧的曙光前进,这都源自于他骨子里的坚韧与坚强,同时一种模糊的认识进入到他的精神领域。求学时代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他收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被深深地吸引。书本打开了他精神世界,引导着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精神进行探索,并因此找到了平衡其苦难生活的宝藏。这些书在丰富他精神世界的同时,在生活中也给他带来好处,由于他书读得多,许多人爱听他讲故事,这一点是孙少平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其实这是他精神禀赋优于他人的间接体现,只是他并没有清楚地推究出现这种表象的源泉。
如果说书本打开了他的精神世界的一角,那么遇见田晓霞,则是他拓展精神世界,丰富思想内涵的一个重要的契机。一个人的精神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掌握自己的时候,仅仅只有求助于另一个精神上更为强大的人,田晓霞恰恰扮演了导师的这一角色。如果两个人个性酷似,或者精神相等,那么两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获得对方的赞同,并且这种彼此欣赏很快会成为某种完美的和谐。相同的文化修养和平等的观念使得他们能够心有灵犀地互相交流,慢慢地建立起了属于他们的感情世界。可以说他们尽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是他 们超越了世俗的隔阂,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平等的交流中,他把她当成人生的伴侣。
三、人物形象的时代意义
孙少平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的一位知识青年,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使他拥有了顽强拼搏的力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个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人生,他走的道路是现今很多农民子弟都在走的道路,他的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令于他有着一样的农村背景的人感到沉重的忧伤。
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似乎都在面临着一种矛盾的人生状态,在这种困境里,我们应该如何走自己的道路,怎样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孙少平的精神带给了我们一定的人生启示。一个人要想摆脱自己的生存困境,在生活上重获新生,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精神上的自我觉醒。农民子弟走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他们都是个人主义奋斗者,一旦取得成功,这成绩是要与整个家庭分享。许多时候我们行走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困惑,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抱怨,不能一直迷惑,应该向孙少平那样,在逆境中努力认识自我,寻找思想上的新自我,最终目的是达到精神上的觉醒,让新自我战胜旧自我,追求更高意义的生活。
困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生活中就是要不断经历磨难的,在它面前低头只会让我们的一生充满遗憾,平庸无为,孙少平在苦难中坚韧的奋斗,实践着人生的价值,使他的一生更有意义。现时代的青年,都拥有青春和梦想,就应当像少平一样直面苦难的生活,踏着挫折努力奋斗,勇敢前行。然而在前行中,人生的矛盾与困惑又使人很容易迷失自我,现时代的物质文明社会里又充满着无数的诱惑,在人生追求中应坚守自我,用一颗纯净的心去观察和对待人和事,坚守人性的真善美。孙少平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上的震撼,更是给我们在行动上指明了方向,在追求自我价值的时候,依然坚守自身优秀的精神品质,他善良、宽厚、质朴、以诚待人,让他的灵魂纯真高洁,在平凡的生活中追求精神的不平凡。
结语:
作为一个普通人,孙少平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他坚持理想,持之以恒。他热爱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宽容,内心生活又像哲人一样深遂充深。对生活的苦难和艰辛的劳动报之以感恩的心态。我们可以从孙少平身上获得生活的勇 气、智慧和力量。在任何时代,这种勇于奋斗和探索的精神都值得我问学习。路遥曾经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理解为人生的必修课,把痛苦理解为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课程。因此,孙少平的形象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褪色,还将随着青春和生命的延续而产生永恒的社会意义孙少平的身上,也充分体现出路遥所最想要表达的: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路遥,《路遥文集3·4·5合卷本》,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3年1月第一版. [2]汪名凡,《中国当代小说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3]曾镇南,现实主义的新收获—-论《平凡的世界》
[4]孙桂丽.苦难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论《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2010.致 谢
非常感谢王晓红老师在我大学的毕业论文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选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老师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为了写好这篇论文,在王晓红老师指导下,我翻阅了许多关于《平凡的世界》的资料,使我受益匪浅。这次论文,丰富了我的知识和头脑,不仅让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技巧也让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做人要有韧劲,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王晓红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的指出论文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再次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最后,我再次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晓红,正是她,培养出了现在的我!
王 芹 2016年5月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