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03:3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尔街之狼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第一篇: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整部电影充斥的都是脏话,做爱和毒品。表现出来的是一股暴发户的极度奢靡之感。

老实说,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其实在于莱昂纳多那仿佛打了鸡血般的表演,他那中颠覆性的演技实在是本片的一大亮点。针对这部电影而言,其实并未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给我的感受却还是不少。

虽然本片关于奋斗的部分几分钟带过,但,无论是靠那种方式挣钱,都得格外的吃苦努力。

华尔街的证劵经理人工作实在是又苦又累又没有尊严的,(每日一秒不停的打电话,还得接受上司满嘴粗话的批评),但是莱昂纳多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工作中所有的一切,不管好的坏的,这似乎算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句的阐述吧。

如果他对这份工作不感兴趣,他就不会每天都充满如此的激情,就不可能如此快的获得巨大的成功。当然,这种兴趣,在于莱昂纳多本内心对其的不断强化,而非仅仅依靠第一感觉。

在莱昂纳多因为经济危机失业后一度想过放弃这份工作,是他老婆劝他坚持了下来,本片是依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而还有一例真人实例——李安。如果你有真心喜欢并且拥有独特的一面,那么你就不应该放弃。

想要成为人上人,首先你得踏出第一步,莱昂纳多在一个小镇上找了份经理人工作,但那不仅是非法的,而且与之前的差距就好比跨国集团CEO同超市找银员的区别,但是他接受了,不是得过且过,而是利用自己的实力改变公司的环境以及实力,最后带着他自己招收的人员开了一家新公司。

首先你得踏出第一步,不仅要尽职尽责还得在不好的环境里寻求突破,当然,你得有想法,最重要的,你得有实力。

本片中有钱人的生活完全是穷奢极欲,开好车,住豪华别墅,公开吸毒,集体淫乱,中国也不是没有这种环境,海天盛筵不是么,但是那仅仅是有钱人的一种姿态,同样是有钱,你可以让自己的妻儿生活无忧,你可以在节日的时候买惊喜的礼物,你可以不为生活琐而困扰,一且在于自己的选择,但是没钱,你就没得选择,除了改变自己的信念,使自己有所为,譬如那位FBI,但是你还是得面临没钱的各种问题。

找什么样的女人结婚,就要为你的婚姻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买单,莱昂纳多的第二任妻子,的确光彩照人,完全无愧于公爵夫人这个称呼,但是她会在你有钱的时候主动投怀送报,甚至不管你已近结了婚,那你也应该会想到,她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精神愉悦比物质享受更为重要,通过本片这种爆发户的炫耀,我对另外一种拥有贵族格调的有钱人更为欣赏,本片中的人生真的是不值得,尤其是在有了小孩子之后,还是这般放荡,不配为人父。

最后,还是针对美国物价的感慨,具体的物价我不知道,但是后来他要付1000万保释金的时候,偌大的豪宅加上好车,都卖了却还是支付不起,而且支持他如此奢华生活的时候所谓的存款也就2000万。这种级别的身价放在中国,生活质量最起码得下降一个档次吧。

另外,莱昂纳多在游艇上欲贿赂FBI的那段交锋可算是称得上精彩。

第二篇:《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1

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几乎是美国社会的缩影,也是美式资本主义在银幕影像中的诠释。纵观其作品序列,从7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开始,到80年代的《愤怒的公牛》、《盗亦有道》、《纯真年代》,90年代的《赌城风云》,再到近年的《飞行家》和这一部《华尔街之狼》。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资本主义神话般社会的光鲜靓丽外表下的罪恶、暴力与疯狂。他的镜头语言与叙事风格简洁、沉稳、成熟,没有花哨的技巧,一切以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为取舍标准,如手术刀一般精准地切开社会的皮肤,露出早已感染溃烂的内脏器官。

从电影艺术细节的角度去分析斯科塞斯作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他的电影几乎让观众感觉不到摄影、剪辑、音响等艺术或技术细节的存在。他的电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同时深切关照现实的。脱离开美国的社会现实欣赏他的电影是枯燥而且毫无意义的。《华尔街之狼》对美国社会现实的指向是十分明确的。

它直接指向整个现代美国资本主义大厦的根基——华尔街所代表的金融资本。虽然我们都明白乔丹贝尔福特是华尔街中无数金融从业人员的特例,他的人生经历与生活环境不可能代表大多数华尔街人士,但他却是当代美国金融资本的化身。

他的疯狂、糜烂、堕落无不彰显着资本本性中阴暗的一面。他是一个社会对马克思所论述的对神化了的资本的宗教式集体崇拜的缩影。他是金钱这个能够打开人性之恶的潘多拉盒子的钥匙。他是当个人陷入集体的疯狂之中,理性完全丧失之后所形成的集体意识的化身。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金融资本所能激发出的人性中最疯狂的一面。或者说此时人已经展现出了原始的动物本性。没有对错,没有善恶,没有法律,没有道德,影片展示的华尔街似乎是一片原始的“无人区”。在这片“无人区”里,弱肉强食,物竞天择,对金钱的追逐是原始的求生本能。性、毒品、爱情、友谊都是为实现存活目标所能借助的工具。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对资本的“拜物教”式崇拜。马丁斯科塞斯镜头里的资本主义就像马克思所描述的那样,只是将对上帝的宗教崇拜转移到了对“资本”永恒积累的崇拜,是“一种宗教替代另一种宗教”。在影片中,我们看不到上帝的踪影,但却能够处处看到金钱的特写镜头。人们对着金钱顶礼膜拜,而不是上帝。

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丧失个性,丧失理性,淹没在集体中,深陷入集体中的群体。莱昂纳多再次奉献了他早已驾轻就熟的神经质的、疯狂的、歇斯底里的表演。他站在员工面前,仿佛希特勒一般的呐喊,煽动。人们的脸上的表情消失了,所有人都共享着同一个表情——向往,盲从。集体无意识在对资本的崇拜中被毫不保留地展示出来。集体对个体理性思想的泯灭在影片中被强化展示。

的拓荒者,到具有非凡企业家精神的产业资本代表,再到当今的,光辉和罪恶同样多的金融资本的代表。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影视作品似乎只对金融的害处情有独钟。于是充斥在我们眼中的是对资本罄竹难书的罪恶。《华尔街之狼》用尺度极大的写实性的直白镜头再一次地教育我们了“资本从诞生的.一天起就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莱昂纳多大胆的卖肉演出与全片的500多次粗口以其难以抵抗的冲击力让其成为此类影视作品中的佼佼者。斯科塞斯也许正是想通过这些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镜头将乔丹贝尔福特这一形象塑造成华尔街——美国金融资本的象征,从而完成其一直以来的创作目的——对美国社会的精准描绘。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没有像乔丹贝尔福特这样的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华尔街饿狼,如果我们的经济体制不能产生这些饿狼,我们也许就无法享受我们身边资本主义文明为我们创造的一切。华尔街并不是一匹在荒原上的狼。它是一匹身处资本主义生态系统中的狼。

它用散发着寒光的锐利双眼注视着周围,准备着捕食猎物。在这个过程中,年迈体弱、身患重病的动物会被它吃掉而走向灭亡,而年轻力壮的动物则将继续奔跑在原野上。正是因为有了这匹饿狼,我们才拥有了一个完整的、能够自发运转,源源不断为我们提供消费品的经济食物链。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2

在美国,百分之一的富人们掌握着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金钱,华尔街是这些命运宠儿们的天堂。物欲横流的华尔街与金钱画上等号,每一寸土地散发着俗不可耐的铜臭味和昂贵的古龙水香气,一批批年轻气盛的金融追梦者飞蛾扑火不顾一切地投身于金钱的滚雪球游戏。它也与人性的贪婪画上等号,累积的财富只能让少数人满足,而华尔街人的目标不设上限——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华尔街之狼根据真实人物改编,影片本要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NC—17级,即比R级更为严格的,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许观看,并有可能在“观看过程中猝死”的影片等级。片中充斥着粗口,暴力,露骨的色情,吸毒桥段,以及令道貌岸然的看客们讶异皱眉,让人性中“兽”的一面摩拳擦掌,热血沸腾的疯狂作乐派对。普通人往往难以置信片中描绘的癫狂生活方式。正如主角乔丹贝福特带着他标志性的,仿佛世界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笑容,对着镜头所说的:“我一天磕的药足够放倒整个曼哈顿。但是,我的朋友们,这世间比可**更令人上瘾欲罢不能的毒品,只有金钱。”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歇斯底里,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乔丹贝福特这个魅力无敌,油嘴滑舌,奸佞狡诈,如癫似狂的华尔街狼人。他白手起家,在一间小地下室里以替中产阶级买卖廉价便士股票一夜暴富,带领着他一群狐朋狗友的创业团队进军金融界圣地华尔街。他能在三分钟内赚一千二百万美元,他成为了金融业界根深蒂固的大亨们轻蔑却羡慕的“狼人”,他的一举一动占据着华尔街日报头条。但在这风生水起的事业背后,他用公费在办公室公然**吸毒,他在办公室领着全体员工策划一次次不堪入目的派对,抛弃原配与美丽富有的女公爵结婚。

乔丹贝福特似乎验证了一句老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华尔街之狼》不由得引发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深切担忧。事业成功是世上所有工作者们的追求,不以此为追求的倒真正是不思上进不得进取的潦倒失败者。贝福特的家财万贯,香车豪宅,社会地位是千千万万没日没夜在办公室忙碌的白领们最终目标。但人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当所有束缚你的枷锁不复存在,当你的财富给予你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利,当你日夜纵情狂欢而你的资产自觉地愈发庞大无需你的辛苦工作的时候,接下来你该怎样做?工作或不工作,财富一样增长,律己或不律己,人生一样短暂。没有人能够约束你,世界被你压在掌下,任你搓圆揉扁。无限制的自我放大化能够让人忘乎所以,人之根本暴露无疑,在金钱至上的华尔街,拥有美国99%财富的人们吸毒狂欢滥交**,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带着玩世不恭的心态疯狂地消耗自己的时间,财产,和生命。为什么?因为他们有本钱这样做,因为他们的资产还能在一个个派对中悄无声息地增长。

那么,我们所追求既然就是同样的成功,同样的财富,是否说明在内心深处,在西装革履的华丽外衣下那不轻易示人的隐秘一角,我们自始至终追求的也都是同样的放纵,同样的滥情,同样的癫狂呢?渴望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能够带来的彻底的,令人畏惧的自由。而《华尔街之狼》展示的`则是获得自由后得到释放的贪婪暴力之本性。正如霍布斯所说,大部分人原始的**只是被社会,法规,道德观等虚幻的,强加于人身的思想抑制住。归根结底那阴暗的,带着不详黑色的人之本性,是渴望狂轰滥炸式,彻底的放荡与堕落的。但“放荡”和“堕落”这样的负面词汇只是人的语言描述此类行为的偏见。华尔街之狼中这群获得自由的人们,是纯粹被激情和欲望驱使的人们,如果这种存在状态是被社会公认为“恶”的,那岂不是验证了霍布斯的“人性本恶”?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由此家喻户晓的诗歌能一探人类心中自由的价值,却没有人能准确定义,自由到底是什么?多少人对自由趋之若鹜,但是你得到自由后,你会怎样做?

第三篇:《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令我感到很失望,可能是我对它期望太高了,总以为能嗨到不行、让我爽翻天,以片中角色难以言表的人格魅力、异常丰富的想象力和那惊世骇俗的超凡智商,震撼我、深深地震撼我,打倒我、使我拜倒在这部作品的脚下、深深的迷上它,不能自拔。可是它没有,它只是通篇充斥着像我现在正写着的这样的烂屁废话然后冒个华尔街的幌子,躲在我面前的电脑屏幕后面夸张的、放肆的、大张旗鼓的夸夸奇谈,挑逗我、欺骗我,以为它是真实事例改编就可以让我相信它所呈现的故事就是当年真实事件的面貌,我告诉你太自以为是了太笨了,瞎扯淡整个剧情就是在瞎扯淡、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完全没有现实感,完全看不到细节描写。你现在看着我写的这段话烦吗?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傻比、是不是很弱智?好,我告诉你,《华尔街之狼》给我看着就这感觉…《华尔街之狼》里面的台词,写的就是这个水平……这是再恰当不过的比喻了。

依我看来,《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的名字并不适合这部电影,它应该取一个更为贴切的名字,那就是“狮子的故事”。

《华尔街之狼》里面并没有狼,有的只是一只狮子,这只狮子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过,在电影刚开始影片就用了这只狮子来比喻片中男主角,也就是这位所谓的“华尔街的狼”,可是这只大狮子忘记了化妆、直接就跑进画面来了,导演和工作人员觉得放之狼在画面里太难看了、形象不好看,狮子就狮子吧、就通过了,后期剪辑的人员也就这样无可奈何的剪了进去。于是,事情破败了,“华尔街之狼”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只狮子。我就想不通了,就算放只狼形象不好看,影响画面美观,你可以不放呀…你非要放只狮子进去代替狼,这是逗乐吗?之后电影讲了我们的男主角他如何有才能,并运用自己的才能找来了一大帮子蠢货为自己赚钱,也就是在讲这只狮子多么有权威用自己的权威抓来了一大堆奴隶为自己工作,在这里这帮子蠢货多么蠢我看出来了,可是男主角多么有才我是真没看出来…这不禁让我想起同为莱昂纳多主演的另外一部电影《了不起的盖兹比》,行了伤心话就不说了…看过的人自然明了。再讲了这只狮子拉拢了一大群奴隶而组成了一个犯罪团伙之后,电影又描述了男主角是如何无视法律、如何纵欲成性、如何痛斥美国,干违法乱纪的勾当,跟美国政府对着干…也就是讲述了,这只狮子,如何利用自己捕获的奴隶们滥性纵欲、贪图享乐、与人作对,并大获全胜,但是这一次它找错对象了…它惹上了比它聪明、比它强大的人类,也就是美国政府。因此我们可爱的男主角遭了秧,这一次他没有逃过法网,虽然这只狮子跑去了瑞士的野生动物保护区想保护自己,可是最终还是没有逃过影片中那无所不能的美国政府的法网,最终这可怜的狮子还是被人类抓了起来。为了自由,狮子交出了自己所有的奴隶,然后它被人类关进笼子里,为了对外公布时显得更公正,人类说关起来的不是狮子而是恶狼,不过狮子确实犯了法这点不假。狮子被关起来后,被人类放进动物园,让人们来参观,通过人们的参观人们可以意识到这就是违犯法律的下场,想生不义之财是不现实的、是要受法律的制裁的。就像片中男主角被抓起来以后,政府还叫他四处给人们做演说,教授人们如何进行推销,当然不是教他曾经的那套真正能赚钱的违法的推销方法,而是教数千万人都在探索并尝试的并不怎么能赚钱的推销方法。这时镜头摇向正上方,露出穷苦的人民群众那一张张痛苦、而迷茫的脸,画面景别由中近景转变为大全景,体现出穷苦的守法公民的数量极为庞大、他们的处境相互类似,表达出那些守法的穷苦人民巨大的内心痛苦和巨大的生活压力,力量强大、效果颇为震撼,这时影片的主旨被强化出来,相对于男主角这只狮子来说,政府不更像是一头狮子吗?森林之王,统领着万物众生,男主角与之相比充其量也只不过算是只土狼罢了,而那些在镜头中挤得密密麻麻的、穿的破破烂烂的、脸上皱皱巴巴的正听着男主角的推销讲座的守法的穷苦的人名群众们,此时只不过是一群奴隶,只不过是换了主人罢了,他们不再是狮子的奴隶,他们是比狮子更大的真正的狮子的奴隶了。这就是影片表达的,守法?我们当然要守法,可对于那些因违法而富裕了的人们,他们永远都是最穷者,在那违法的狮子面前他们永远都是政府的奴隶,因为他们不像狮子那么强大,没有能力去获得更大的自由,所以他们平庸、他们平凡、他们平穷,而此时的男主角却代表着那拥有着难能可贵的伟大反抗精神的狮子,他身上所具有的反抗的狮子精神使得他那么超凡、那么与众不同,虽然此时他只是一只被真正的狮子俘虏了的狼。

这就是影片所讲的故事,也是影片所讲的主旨和主题,还不错吧?是挺不错的,我也觉得挺好的,这一点还是应该赞扬的、该赞扬的确实应该赞扬,本片在结尾的主题、主旨升华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十分到位,点明主旨、总结全片,带给人些许回味之感。可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前面还把这部电影狠劲的贬呢?要知道,贬是贬、可是不是全贬,本片在结尾处的主旨表现方面还是做得很到位的,这点我没有贬,我贬的是影片的其它方面。可以说影片虽然主旨点明的好,可是表达方式却很不好,它只是在结尾处点明了主旨,但是在前面那两个多小时中完全是在瞎扯淡、乱放屁啊,剧情写的一段比一段坑爹、台词写的一句比一句无聊,废话连篇。影片的剧情很狗血,完全是一些观众全然不感兴趣的、无关紧要的内容,什么嗑这个药、那个药多爽;一群人满地都是玩群p开性交派对;华尔街的老板必须一天打两次手枪,都是噱头、用来逗观众开心、骗观众玩的。大量繁琐的重复这些东西有意思吗?太幼稚了…马丁斯科塞斯怎么会喜欢展示这么无聊的东西呢?还有影片喜欢表露有钱人的糜烂生活就拿出点儿震撼人的、让人大开眼界的场面啊,你看看影片里描述的都是些什么琐碎无聊的小事,有意思吗?观影趣味在哪里?还有就是影片台词,很多关键桥段、和剧情转折都是通过台词来过度的,比如男主角的演讲、和同时的对话等等,都是在台词里交代剧情、在台词里装逼,所以说台词在本片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及其重要的,可以说台词是本片质量的一大保证,可是你看看电影里都是些什么胡七八糟的台词啊?太劣质了吧?废话连篇诶从头到尾,这估计某位老太太写的吧?你们看我这篇文章写得话是不是感觉很病态、很繁琐又很无聊、废话连篇还夸夸奇谈,对,我就是跟《华尔街之狼》学的,我就是刚看完这部电影,用它的风格写的,该感受到此片的优劣了吧?说完本片的剧情和台词,再谈谈我对本片其它方面的看法吧。

首先镜头,我对影片中三个镜头印象特别深,其中第三个就是我刚上面说的影片结束是的那个镜头,我以说过这里就不重复再说,还有两个镜头一个就是影片开始后没多久,有一部男主角开车停到一矮房边,然后走出车门,这里导演没有连贯的拍摄男主走出门的过程,而是用了一个剪辑手法也可以称之为跳跃蒙太奇,把中间那开门、下车的一秒减掉了,或说跳过了…这我还是出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这种拍摄手法,以前从没有见到过跳过如此短的动作间歇的叙事镜头,这是第一次见,觉得真的很新颖、很独到。这种镜头给我的感觉是传达出这个人,开门下车的这个人他很精干、很忙,精干到不浪费一分时间、即使是开门下车的时间,忙碌到不空闲一分时间、即使是那开门下车的一瞬他也要抓紧;加快了影片的节奏,就这么短短一秒钟的间隙都要跳过,以至使这么一个从车里走出画面这么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中出现了一点中断,其它的叙事场景那就可想而知了,更得要抓紧步伐、不能拖沓缓慢了,这无形间就加快了影片的节奏,同时这样的快节奏又怎能不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心里影响呢?使观众的神经紧张起来,是观众对人物的感情复杂起来,因此这短短的一瞬,又何尝不是一种心理蒙太奇呢?这是这个镜头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还有一个镜头就是影片中男主首次到瑞士银行中会见瑞士那个银行里管事儿的哪位帮凶的时候,镜头连续切换他俩的近景画面,而两人的背景却不同,瑞士银行家的后面是一个较小的鱼缸、呈蓝色,而男主角身后则是整面墙那么大的蓝玻璃,玻璃外景色的面积比鱼缸内景观的面积大,玻璃外景色所呈现和代表的复杂度比浴缸内景观所呈现和代表的复杂度高,这样就通过对比蒙太奇,显示了男主角和瑞士银行家两人的角色地位和才干实力的悬殊差距,这个镜头对我这个初学分析镜头的学生来说留下了印象。对于色调,影片选择的是蓝色偏白的色调,对于驾驭和配合影片节奏、适当抒情和表现人物也许是有一定好处,但是由于我影片的情节和表现方式以及节奏就很不喜欢,也谈不上什么对影片色调的喜好了。对于灯光,我只记得有一个镜头给我留下印象,男主角在飞机上因嗑药而放肆后,在下飞机时被安保人员叫进办公室等候,交警把什么牌子交给男主角示意他可以走了时,男主角脸上打的光是刚好照亮了一半的脸,一面亮、一面暗的,这样酷似双面人的脸之造型,给人一种亦正亦邪的的感觉、突出了男主角的乖张形象、象征着男主角的阴暗人格,而坐在男主角对面的警官的脸上大的光却更亮,照亮了他两面脸,这样就和男主角那阴暗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物正邪两边的立场。这里是用到了灯光的作用。对于声音,此片有一个用拍打胸腔来发声的人声音乐,我觉得在其中是为了做个标志、就像个道具一样,但是根本不够吸引人,想法幼稚、以致流于装逼,效果并不理想。其它的声音我就记得有个配乐来着,用的是很有名气的乐曲,所以配起乐来就找到共鸣,配的比较好,但是我忘了是什么歌、什么调了…对电影艺术制作方面的评价就说这几点吧,总之觉得不怎么称赞,比如影片对于可要有大量描写,可是重点描述嗑药感觉的时候明显拍的不如《猜火车》,影片还有对华尔街股票推销办公楼里面人们纷纷忙碌工作的场面的描写,可是做的明显不如《抢钱大作战》或《华尔街》…再加上影片节奏的把控我实在是欣赏不来,所以不怎么喜欢本片总体的艺术处理。

总而言之,对于《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我除了看好影片结尾和那个跳过下车的镜头还有演员的表演外其它的方面都不怎么喜欢。

第四篇:真实的“华尔街之狼”

真实的“华尔街之狼”

首先要指出,看奥斯卡入围影片《华尔街之狼》之前,请不要期待能看到一部类似《华尔街:金钱永不眠》或者《大而不倒》那样的金融题材电影。事实上,马丁•斯科塞斯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联手打造的这部《华尔街之狼》,基本上可以说和华尔街一词所指代的金融业没什么关系,更像奢靡的生活方式的“礼赞”片。

但电影《华尔街之狼》的主人公原型乔丹•贝尔福特—他也是《华尔街之狼》一书的作者—确实是一位相当成功的金融骗局制造者。

23岁的乔丹•贝尔福特在自己的肉类生意失败之后,便去了股票经纪公司,学会了金融世界的一些基本规则,之后他便买下一家名为Stratton Oakmont的股票经纪公司,于1989年开始“创业”。

乔丹•贝尔福特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方式与一种被许多人称为“拉高出货”的经营策略很相似。这家公司先怂恿不知情的投资者购买低价的垃圾股,以推升垃圾股的股价,然后抛售自己持有的股票,进而谋取巨额利润。而投资者却很可能会在股票崩盘时一无所有。

骗局的逻辑很简单,所以重在“执行”。贝尔福特拒绝聘用任何有经验的股票经纪人,反而将原来为他开卡车的一批年轻热血的销售员招至麾下。他向他们传授了自己拿手的陌生电话推销技巧—“柯达推销术”—首先不要提及某只无名的场外交易股票(低价股),而是吹捧一只蓝筹股(比如柯达)。在投资者接受了蓝筹股这个诱饵并开始信任经纪人之后,经纪人才会推销垃圾股。据相关人士回忆,当时贝尔福特的座右铭就是:“别让客户挂断电话,除非他们接受或者扭断脖子。”

此外,为了刺激这些渴望财富、愿意奋斗的年轻人,贝尔福特开着法拉利跑车上班,每天要对员工进行两次演讲,打造对自己的个人崇拜。当然,贝尔福特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小弟。根据《福布斯》杂志1991年的报道,Stratton Oakmont的经纪人每年可以赚到大约8.5万美元,而此前他们可能只是一个负责铺地毯的普通蓝领。上世纪90年代,贝尔福特在其巅峰期聘用了1000名股票经纪人,涉及的股票发行总额超过10亿美元。

不得不说,在销售技巧和为员工洗脑这类事情上,贝尔福特天赋异秉。FBI检察官丹•阿隆索在调查贝尔福特的案件时,被贝尔福特的口才深深吸引,并邀请他到曼哈顿区检查院为检察官们演讲。

1998年,贝尔福特被起诉,罪名是因为欺诈和哄抬股价导致投资者损失近2亿美元。但他利用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再次“翻身”—“自传”《华尔街之狼》一书大卖,还吸引了莱昂纳多。

第五篇: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

股票,曾几何时,在资本市场刚刚兴起时的中国让无数的人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又让多少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在身边,有不少同学家里至今还有股票被套,也有曾经赚的盆满钵满的。《华尔街》豆瓣评分8.0,我想有这么高的评分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我认真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的主人公——巴德,在大学毕业不久进入华尔街股票业,从最基本的业务员做起,本梦想着在风生水起的股票市场作出一番成就,有朝一日成为电话那头的人,却依然不可避免的遭遇一次次的挫折。面对着助学贷款,车贷房贷,巴德甚至不止一次的向自己的父亲寻求帮助,成为啃老一族。然而,在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之后,巴德终于得到了一次和股市大鳄戈登的接触机会。

在戈登的指导下,巴德学到了很多操纵股市的法则,就像影片最后戈登对巴德说的那样,他教会了巴德一切。虽然巴德知道他所作的一切都是违法的,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为了权,钱,美色,他依然选择了为戈登卖命。直到最后巴德力劝戈登趁股价低迷之际收购蓝星公司,他希望借助戈登的财力和自己对蓝星的了解扭亏为盈,真正成为一个拥有财富的人。当然,我们的资本家戈登不可能有这么善良的心地。向钱看向厚赚是他的本性,他早已背着巴德预备将公司清盘。最后,巴德终于认清戈登的本性,并有力的回击了戈登。当然,影片的结局还算是美好的,蓝星公司得救了,巴德也重新找回了自己,戈登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看到影片中他们匆忙的生活,我真的是很羡慕同时又很同情他们。每天从9.30开始到下午3点股票收盘,他们一直在忙碌,甚至巴德在和女朋友共度良宵的时候也要不断的跑去分析自己的股票。看到这样的场景我更多的是害怕,或许这是他们选择的生活,但是对我我也许会选择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果然是适者生存,看来我不太适合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影片中有钱人似乎掌握着一切,而无数的散户只能是他们的玩物。我很佩服戈登,他的智慧是不可否认的,在一开始他就让巴德签了合约把自己的责任抛的一干二净。但是他的心很手辣也是我不得不佩服的,就像他说的贪婪,无尽的贪婪使他成为了一个眼里只有钱的商人。突然感觉到终于明白中国古代为什么要重农抑商了,也终于体会到了无奸不商这句真理的含义。巴德还有良知,所以他成为不了戈登,也无法成为成功的商人。

在影片中,贪婪,金钱和人性的冲突现实和梦想的冲突时刻存在,而生活中,这种冲突在我们面前随处可见。你或许拥有旺盛的精力像狗一样地努力工作,但却仅仅挣扎在生存的边缘,居无定所,为一日三餐奔波,看不到希望和梦想。而身边存在着不如你的人,却能身居高位,香车豪宅,享受人生。突然想到了《北京爱情故事》,像石小猛一样,这个时候,你是否会动摇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存原则。或许陈思成在拍《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借鉴了《华尔街》吧,因为当我看到这部影片的时候,总是亲不自禁的拿来和《北爱》对比。巴德就是石小猛,为了金钱迷失了自己却又存在着一丝良知。

盖葛在股东大会上的精彩演讲深深印进了我的脑海——“贪婪是

好的,贪婪是对的,贪婪是有用的,贪婪可以厘清一切,披荆斩棘直捣演化的精髓。贪婪就是一切形式之所在。对于生活要贪婪,对于爱情,对于知识„„贪婪激发了人类向上的动力。贪婪,你们记住我的话,不仅能挽救泰达纸业(公司),更能挽救机制失调的美国。”某些时候贪婪这个词语并非贬义词,人本贪婪,每个人奋斗的过程不就是在想办法满足自己的贪婪吗?不过贪婪是有界限的,又想起了《北爱》里同样的股票大亨,他的原则就是——不要触碰法律这条底线。人类贪婪的欲望与道德法律的交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贪婪是魔鬼,是洪水猛兽,会吞噬我们的灵魂,撕碎我们的心灵和肉体。可我们也必须保持必要的贪婪,对知识,对生活,这也是我们奋斗前进的动力。就像恩格斯所说的,人类的贪婪、欲望和永不满足,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杠杆。

影片中的很多地方和现在的中国真的是无比相似,或许30年前的美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和现在的中国相当吧。毕竟,现在的中国除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之外已经几乎和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没什么区别了。相比而言,美帝还信仰着上帝,而我们信仰着毛爷爷。我想现在大多数中国人衡量成功的标准,显然是用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和权力来作为评价的尺度,而不是对社会的贡献。而在这样大社会的环境影响下,我们一代代的人无法自拔的必须融入到这样的生活中去。

当然,就像北大校长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正直的人,坚守着自己的原则,那么这个社会上这样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都一味的融入社会的洪流,那么这个社会也就没有希望了(大意如此)。

下载华尔街之狼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尔街之狼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华尔街2观后感

    《华尔街2:金钱永不眠》观后感作为一名学经济的学生,《华尔街》系列电影我们不得不看。奥利弗·斯通拍《华尔街》时,那个标志现代性的摩天大楼还赫然耸立着。但二十年后,在《华......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姓名:杨顺亚专业:机电科学与工程系土木工程学号:9314100419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的三年里,全球的金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机会和挑战并......

    华尔街纪录片观后感

    华尔街 华尔街——相信每个人都不陌生这个名词,但是对它了解的人有多少,我不知道。每次经济萧条,股票下跌,电视新闻总是会出现“华尔街”这个貌似很恐怖的名词。在此之前,我对华......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译音,原本指的是一道由荷兰移民建立起来的墙,用来防范土著美国人的进攻,后来又发展成为一条商业街道。然而,几个世纪后的......

    华尔街 电影 观后感

    引言:忙碌的证券交易市场上,交易员与操盘手的电话响个不停,股票的价格和人们的心一起跳动着。“赚钱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这是场零和游戏,非输即嬴。金钱本身并没有输嬴,只是转手了而......

    《华尔街》观后感1

    央视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证券投资学课堂上老师给我播放了央视纪录片《华尔街》,身处信息时代、资本时代,华尔街无疑是世界资本市场的中心,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华尔街充满了......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观后感 华尔街是英文“Wall Street”的译音,原本指的是一道由荷兰移民建立起来的墙,用来防范土著美国人的进攻,后来又发展成为一条商业街道。华尔街成就了美国经济的......

    纪录片华尔街观后感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报告名称:《华尔街》观后感姓名:学号:班级:提交时间:2012年10月17日关于《华尔街》纪录片《华尔街》的首播是在零八年金融危机爆发两周年的时候,也是我刚刚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