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傻子读后感
三个傻子读后感
《三个傻瓜》这部电影讲述了兰彻,法涵,莱具三个“傻瓜”的大学生活。有喜有忧,既幽默又沉重……导演在这部影片中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做我们想做的事,还是做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借助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导演强烈地抨击了摧残人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揭示了填鸭式教育下抹杀人性,让无数学生沦落为只知道竞争,只会赚钱的丧失了快乐与自主思考能力的工具的罪恶事实!
做自己想做的事还是别人要我们做的事?初看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很简单,但未必做得到。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起来很容易,可是在这个充满竞争、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感受都是微不足道的,换句话说,我们被太多的东西牵制着,金钱,工作,亲情,友情……我们越来越难做出符合自己主观感受的决定!就如同电影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我们拥有自由的空气,为什么不能自由的呼吸?拿电影里“病毒”的二女儿做例子吧,她从小就做着父亲希望她做的事情,按着父亲的意愿长大——好好读书,做个医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结婚……久而久之,她甚至麻木到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而更恐怖的是,她不是一个个案,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像她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朝着长辈们为我们规划好的生命轨迹前进,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寻找自己的方向!
在国内,现在的孩子甚至还没有出生就被父母们放在了一条看不见的起跑线上——胎教,学英语,学奥数,学钢琴,学画画……有谁问过他们到底喜欢什么?!然后,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要与其他孩子们竞争,上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考公务员,当官发财……这些父辈们的期望是多么的美好,而这些美好期望的寄托者又是多么的悲哀啊……在这个既定的轨道上行驶的孩子们,稍有偏离轨道的,就会被父母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又强制性地押回了原来的轨道,所有的改变都是那么的单薄无力……孩子们不断地被灌输着那个唯一的“未来”,一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就会视为另类,被视为没有前途的人,于是他们渐渐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丧失了创造力,放弃了抗争,放弃了对自己命运,自己未来的主动权,沦为一个个“风光的奴隶”!我记得中国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在《鲁豫有约》中说过,如果中国的孩子都变成了“听话”的孩子,那么中华民族就变成了一个听话的民族!可是,当我们成为了公务员,官员,医生,律师,证券分析师时,自己又在哪里?电影中的法涵一直想做一个摄影师,却硬着头皮学习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程学,只是因为那是父母的希望,正如同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所谓的目的地,到头来却发现原来自己不喜欢它……
可悲的是,麻木的人多了,那些少数几个保有生命的主动权的人就显得很另类,如电影里的兰彻。“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蹊径,路途艰难却毫无忧烦;我们在为明日愁颜,他只顾畅想,让每一刻壮美不凡!”电影里的兰彻就是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精灵,他的自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生活上,而是他的思想上。当所有的学生在苦背那些教条的公式定理时,他把定理运用在了实际的操作中;当所有的学生为了相互竞争而处心积虑时,他却在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而我们在看到这部电影前都不知道自己在做真正的自己还是在做别人要求的自己,都没有扪心自问过“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正如我们之前辩论过的一个话题——大学学习中老师辅导更重要还是自学更重要,我们正方的观点是自学更重要,其中一个核心立论就是自学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内因。而现在想想,何止是在大学学习中,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们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些决定权都取决于自己!虽说长辈的指导必不可少,可是能够跳出各种
成规旧俗,跳出各种所谓的成功模式,从而找到自己成功的道路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在?像兰彻一样置身圈外,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小圈子是这么的僵化,原来自己一直都掌握着主动权却这样莫名地交了出去……
或许,像法涵说的那样:爸爸,如果我是一个摄影师,我会赚很少的钱,我的房子会更小,车子会更小,但我会更幸福,我真的会更幸福的!试问一下,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为谁而活?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当我们嘲笑某些人是傻瓜时,有没有想过谁才是真的傻瓜?是的,人生不应该只有金钱,而是应该追求一些更有意义的东西!我们也不应该过多的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这是死板硬性的应试教育制度指挥棒下指向的道路,是这个追逐名利的社会给我们制造的海市蜃楼。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质疑它,怀疑它,不要总是被动的接受,被动的成长,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上帝,没有所谓的绝对,只有自己,只有你自己能够拯救自己!!
也许将来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牵制着你,也许以后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身不由己,但是不要忘了,我们自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拉力,永远不要忽视自己!
第二篇:《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前言:开学初,我们班的同学就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课外阅读。我们选择的读本是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一个个童话故事吸引了我们,我们也开始学着思考,从故事中学习分辨真与假、善与恶!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傻子》中的傻子虽然很“傻”,虽然很“笨”,虽然连银元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的心是善良的:他捡到了一大袋银元觉得应该还给失主,于是就在漆黑的夜里等了很久......虽然他很“傻”,很“笨”,但他懂得爱和照顾,在一个很冷的夜晚,帮师兄锯木头,顾不上睡觉仍然坚持着......虽然他很“傻”,他很“笨”,但他有正义感,国王被邻国打败了悲痛欲绝,但傻子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为此,国王让傻子雕一个楼牌做纪念,于是傻子雕了一个精致的楼牌,老百姓都说:“这是傻子的杰作”。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学习傻子的“傻”。
第三篇:《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前言:开学初,我们班的同学就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开始了课外阅读。我们选择的读本是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一个个童话故事吸引了我们,我们也开始学着思考,从故事中学习分辨真与假、善与恶!
《稻草人》之《傻子》读后感
《傻子》中的傻子虽然很傻,虽然很笨,虽然连银元是什么也不知道,但他的心是善良的:他捡到了一大袋银元觉得应该还给失主,于是就在漆黑的夜里等了很久......虽然他很傻,很笨,但他懂得爱和照顾,在一个很冷的夜晚,帮师兄锯木头,顾不上睡觉仍然坚持着......虽然他很傻,他很笨,但他有正义感,国王被邻国打败了悲痛欲绝,但傻子愿用自己的生命换取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为此,国王让傻子雕一个楼牌做纪念,于是傻子雕了一个精致的楼牌,老百姓都说:这是傻子的杰作。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学习傻子的傻。
第四篇:雷锋读后感《甘愿做一个“傻子”》
甘愿做一个“傻子”
藕塘小学122班
马冰冰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题记
有人说雷锋是“傻子”——苦了自己,乐了他人。那是因为雷锋生活极为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组织上每月发给他的津贴,他留下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供大家看,其余的钱全部存入银行。雷锋却用实行行动回答了那些不理解他的人。待到他入伍后,他就把积蓄下来的200元全部捐了出去,100元捐给了公社,100元捐给了沈阳灾区。他的这种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雷锋是我们小学生——哦,不,应该是我们全中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
正如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有些人说我是‘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做这样的‘傻子’,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默默坚守山林30年的“活雷锋”——刘真茂也是一位“傻子”。他30年如一日义务守护湖南郴州市宜章县狮子口原始山林。在不通电,交通通迅不便等恶劣条件下,他与坏人斗智斗勇。自1993年以来,他没在家过一个春节,没拿过国家一分钱补助,没向领导说过半个“苦”字。他对抗着孤独、对抗着误解,对抗着人性的贪婪,用善心、诚心和恒心,感动、感染和感召当地几十个村庄的村民投入到爱林护林行动中来,成为大山的卫士。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群“傻子”——甘为人梯,无怨无悔。尽管梅雨季节使他们的办公室淌水成河,尽管备课阅卷使他们通宵达旦,尽管孩子们的错误层出不穷,可他们仍旧微笑着走进教室,引领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放飞着孩子们的梦想。一批又一批伟人从他们的手上诞生,可他们仍旧在那三尺讲台上挥汗如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歌颂的是他们;“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吟诵的还是他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如果说他们都是“傻子”,那我也甘心情愿当一位“傻子”,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评语:小作者巧妙运用题记,先后讲述雷锋、刘真茂两人的故事,并联系身边默默付出的老师们,说他们都是“傻子”——其实都是无私奉献的人。文章结构分明,卒章显志,且多处运用排比、引用诗句,不失为一篇佳作。
(指导老师:莫红艳)
第五篇: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读后感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选自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集。
这篇散文内容简练明了,语言优美,生动,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文章讲述了一位财主家的“奴才”受到财主的压迫,总是向人诉苦。一天,他遇到了个“聪明人”,便向他诉起苦来。聪明人听后安慰了他:很快会好起来的。奴才很感动。但是,奴才的生活并没改变,不久,他又找人诉苦,这人是个“傻子”。傻子听后大怒,替奴才抱不平,去砸财主的屋子。奴才反叫人赶走了他,还讨好财主。因此,奴才得到了财主的赏识。“聪明人”来祝贺他,让奴才以为是聪明人的预言实现了。于是他很感激聪明人。
这是个很荒诞的>故事,不是吗?文章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正代表了社会中的三类人:一种是“聪明人”,他们对于别人的苦难只是说好话,而不付诸行动,却往往得到感谢;一种是“傻子”,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但不一定有好报;还有一种就是“奴才”,他们常常受到别人压迫却只是诉苦而不反抗,甘受统治者的统治。但让我见识了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的所作所为。文章通过“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不同态度,批判了社会中一些人虚伪、谄媚的所作所为,使正义得不到伸张。其实,在我看来所谓的“傻子”其实才是真正的“聪明人”。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