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乡 创 业 典 型

时间:2019-05-15 03:2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返 乡 创 业 典 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返 乡 创 业 典 型》。

第一篇:返 乡 创 业 典 型

返 乡 创 业 典 型

——记碧辉酒楼杨其全

我叫杨其全,男,1963年出生,是一名原县二轻工业局下属单位的下岗职工。不久,我老婆又从何供销系统下岗了,这样我们就面临着生活上的困难,经济来源没有着落,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又没有一技之长,就在这样对生活面临崩溃的时候,两口子在家里苦苦思索,只好外出打工,开始还有些顾虑,从一个厂的骨干称为一名打工的,实在是难以接受。没办法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生存,还是硬着头皮,撇开一切顾虑,安心在外打工,几年来,眼看着孩子一天天大了,开销也就多了,打工的钱也只是糊口而已,想了想,通过反复思考,还是放弃了打工,回到自己的地方,接着本地的天时,地利,想自己当老板,开始没有钱,就向亲戚朋友东凑西挪,借来几万元钱,接了一家餐馆,就是现在的碧辉酒楼,聘请了十来个人,开始生意也不强,通过一段时间,生意还算红火了,几年来还攒下了几个小钱,从一个一穷二白到多少有积蓄,现在还算尝到了甜头,不仅这样,而且,我们每年还给国家上缴几万元的税金,同时也解决了几个下岗公认的就业问题。

这几年的成绩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主要是感谢国家的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又给了我们这些下岗人员重新生活的信心,往后还要更加努力,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二篇: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苏公坨乡苏公坨村民付国臣靠打工赚钱供读儿子上学,当儿子上大学后于2008年底返回村里投资10万元搞起了奶牛养殖,一时间村里人都传开了说老付是捡到钱了或是中了彩票要不哪来的钱养牛啊?如果真想知道事情的详细情况还要从5年前说起。

2004年付国臣的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可是家里只靠种那几亩地维持生活,哪有余钱供孩子上学呀,当年秋收拾完地里的活,他只身来到天津一家木器厂做木匠活,他靠着原来有木匠技术的基础在哪里一干就是4年,起初他就是帮那里的老技术师傅打帮手,靠着自己老实肯干,技术娴熟,一年后就成为领班的,带领10多个工人承包小的工程,这样除了给儿子上学的钱,每月还可以给家里寄回一部分。2007年7月儿子考上了省医学院,付国臣一块石头落了地,不管怎样儿子已经上大学了,第一步总算完成了任务,可是儿子上大学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虽说现在也可以供起儿子读完大学,但就靠家里的几亩地怎么能改善家里的生活,老付有点犹豫,这样他在木器厂又干了一年,2008年底已经上大二的儿子劝说老付还是回去吧,毕竟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在家里琢磨干点什么也可以啊,一句话提醒了老付,要是回家干点什么也一样发家致富啊,2009年春节后,其他外出打工的人已经踏上打工的征途,而老付这次没有走,他有了新的打算,在全家人的支持下,在乡里政策的扶持下,老付靠这几年攒的几万元钱,同时向亲戚朋友借的几万元钱,大胆的搞起了奶牛养殖。首先他参加了乡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又通过专业人员在外地购回5头大奶牛,就这样老付红红火火的就干上了,5月份一头奶牛下个小母牛犊子乐的他合不上嘴,可是他发现大牛好像有毛病站不起来,他就打了牛几下没想到母牛是双产,老付没经验硬是给打掉了,老付这个上火啊几天没吃好饭,满嘴起火炮,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养殖技术,于是他又到山东一个养牛场学习,家里的一切就交给了妻子,家里一有情况他就用电话进行技术指导,一个月过去了老付高兴的回来了,他又信心百倍的搞他的养牛事业了。

苏公坨乡人民政府

第三篇: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男,44岁,汉族,高中文化,系永定区三岔乡伍家界村人,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从小生活在伍家界这样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加上家庭的熏陶,使他对农村拥有着深厚的感情,总希望长大后能为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贡献力量。

***的求学之路是艰难的。在伍家界村通往外界的那条蜿蜒小道上,经常能看见一个弱小的背影,背着与身高不相配的大书包,匆匆奔走于间。在他幼小的心灵深处,常会想:“要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就必须学习文化。”可是,事与愿违,因为种种原因,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县一中后,***就撤学在家。但是,他并没有忘记儿时的志向----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于是,他一边务农,一边自学,1982年全国恢复高考制度,他参加了高考。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次高考,他落榜了。曾经有过彷徨,也有过颓废,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他给人做过建筑工,卖过小菜,甚至摆过地摊„„经过多年的辛劳,***有了一定的成绩,手里有了一些积蓄。

***,这位大山的儿子,没有忘记那个改变贫困家乡面貌的诺言。2007年6月,他与朋友合伙,筹资50多万元,建起了“三岔乡特种禽类养殖基地”,并于2008年4月引进了第一批1万羽优质蛋鸡。据估算,今年8月进入产蛋期,年产值可达20余万元。他还计划在2009年底,使养殖场的蛋鸡规模达到2.5万羽,到时,年产值可达50万元。

2008年,***参加了伍家界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并以高票当选村委委员。今年,他带头出资,准备整修通村公路。正如他在村委换届竞选演讲上所说:要想富,先修路。他还打算扩大养殖场的品种规模,搞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养优质肉牛羊,使广大老乡亲都富裕起来,实现他儿时的理想。

第四篇: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高飞在大山上的领头雁

(乡镇 上报人员)

姚海定、男、布依族、1976年10月5日出生、中共党员、蔗香镇蔗香村计生协会会长、蔗香镇创业致富带头人。

每当火龙果开花挂果季节,蔗香公路低码头渡口,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沿路水泥桩上红、黄、白花相争艳,鳞形果球红沿线,这就是蔗香火龙果。

蔗香渡口路口100亩的火龙果是姚海定于2011年2月份引进种植示范基地。据了解姚海定1997年和村里的青年,一起南下广东打工,在东莞街口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工厂效益不太好,薪水少,家里有老有小需要照顾,他寻思着打工不是他的出路,1999年他结束了打工生涯。两年后返乡,接着龙滩库区移民开始,家乡的拆迁有序地开展,几年后移民建房建好,家人安居乐业。他就开始寻思找发展致富路子,正当他寻思无路之时,恰逢省农科院到蔗香调研,并组织培训亚热带水果种植技术,姚海定第一个踊先报名,在培训期间认真学习,不耻下问,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在码头路口处实施100亩火龙果种植示范。

培训结束,他就带着家人所有劳动力上山,砍草、挖坑

整地,联系果苗,他坚信“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按老师教的种植技术程序逐一进行,经过几个月的努力,100亩的火龙果示范基地现在人们的眼前。不知情的过路人,看到码头公路上下,栽有整齐序的一根根水泥柱,不知有人在干啥?后经了解,才知道是蔗香姚海定在栽火龙果。

俗话说“种庄稼、三分种七分管“,为了确保示范成功,姚海定在地头建一个临时工棚,在果园内认真抓好管理,种耕除草,浇水施肥。夜间又作人工授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终于在2013年6月火龙果熟了,蔗香第一家火龙果开始上市。在当地,他的举动传为佳话。

从那时起,他带动村里的几家农户栽起了火龙果,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越来越好,罗甸县有人来蔗香投资种植火龙果,有人在成立火龙果种植合作社,也有单户种植,他知道这是村民脱贫致富的好机会,他坚定:只要肯学、肯想、肯干,致富小康不会是梦。蔗香的火龙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初步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奔赴同步小康致富路,他是群众“领头雁”。

据统计,目前全镇共有5家种植合作社,有13家单户种植共计2350亩,年总产值1133万元,镇政府也把火龙果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产业来抓。

日 期

(姚海定火龙果基地)

第五篇:关于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关于返乡创业典型材料

走进横江镇罗云村“红达食品加工厂”,见到这里小有名气的赖大林,很难相信眼前这位土生土长、朴实无华的年轻人就是拥有投资超过200万元,提供80人就业的“小老板”。经过进一步交谈了解,使我对这个曾经的打工仔,后来的小老板,如今的回乡创业楷模敬佩不已。“人的一生就是在坎坷中奋进,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去实现。”这句话是赖大林淡定的处事原则,也是他勾勒人生成功坐标的秘笈。赖大林出生在横江镇罗云村,自小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好强的他怀揣着满腔的热血,毅然选择了远赴福州打工。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最后,他还是看准了米粉这个行当,坚强不屈的他经过几年的打拼,一点一滴的积累着米粉加工的技术和经验,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他把自己打工攒下的“第一桶金”,在福州开起了米粉加工的小作坊,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创业。凭着农家汉子特有的韧性和干劲,他的米粉加工厂在福州逐渐有了名气。正当事业蒸蒸日上时,2008年的金融风暴使米粉加工行业开始变的萧条起来,赖大林的米粉加工小作坊,也变的步履维艰。不能就这样看着几年辛苦打拼的事业“萧条”下去,执著的赖大林当即决定带着技术和资金回到家乡考察米粉行情。

在返乡农民工情况摸底中,横江镇、村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对他的返乡创业给予了全力支持和帮助。不仅帮助他解决了1000平方米的建厂用地,还帮助解决购买房屋所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得知他办厂资金上有缺口时,镇领导主动找到他,为他办理返乡农民工的认定,并很快贷到一笔无息贷款。经过几个月的努力,2008年的12月,踌躇满志的赖大林第二次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如今,赖大林的米粉加工厂的厂房已经建起了2层,还购置了一幢两层的办公楼,工厂已经初具规模。他还满怀信心的告诉我们,他的米粉加工厂准备配备两条生产线,工厂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确保生产出最安全、最绿色的米粉,力争使米粉走出石城、走向全国。看着自己的“红达食品加工厂”红红火火,这位朴实憨厚的农家汉子动容的说:“政府对我的帮助我铭记于心,乡亲们的支持我很感谢,我相信还有比赚钱更有意义的事,就是努力回报自己的父老乡亲,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下载返 乡 创 业 典 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返 乡 创 业 典 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返乡创业典型(五篇材料)

    返 乡 创 业 典 型 ——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刘永其,现年29岁,系肃州区果园乡果园沟村三组村民,家庭人口5人(父亲、母亲、刘永其、妻子、孩子),耕地面积3亩。 刘永其高中毕业后,和......

    返乡创业典型材料[范文大全]

    今日返乡创业——大木厂镇马进洞村吕昌军养羊典型材料 ( 发布时间: 2008-3-25 14:44:06 浏览量:348 ) 我叫吕昌军,家住大木厂镇马进洞村三组,现年28岁,初中文化程度,全家5口人。......

    果园乡技能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

    技能型农民工返乡创业典型 刘永飞,果园乡果园沟村三组村民,一个普通的汽车修理工。六年来,他硬是凭借着自己毫不动摇的决心和不服输的性格走出了一条汽车修理的精彩之路。目前,......

    "返乡创业优秀青年典型"交流材料

    情系故土、扎根左云、 汗洒白羊地、青春无悔歌——左云县民泰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返乡创业优秀青年典型"交流材料2015年6月,就读于河南工业大学的我(胡志辉)毕业了!同广大毕业生一......

    返乡创业典型2(共五则范文)

    返 乡 创 业 典 型 ——打工不如创业肃州区果园乡果园沟村三组村民王希存,现年31岁,家有4口人(母亲、妻子、王希寸、孩子),耕地面积5亩。“打工不如自己创业”,这是王希存在打工和......

    少普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

    少普乡返乡农民工创业典型之三:联盟村林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少普乡联盟村箐脚组王勇)王勇,男,穿青人,出生于1977年8月,小学文化程度,少普乡联盟村箐脚组农民。他于2003年外出打......

    返乡创业人员典型培树情况[范文]

    返乡创业人员典型培树情况 (2017年3月 日)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三大战略、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甘州”的总体发展思路,认真贯彻省、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大......

    失地农民返乡创业致富典型先进事迹[5篇范文]

    “回乡创业照样能致富!”这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40岁,家住**县经济开发区**村三组,原来承包耕地面积10亩,近年来由于**县城区不断地扩大,为了支援城镇建设他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