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今年七月十九号,我参加了由黄淮学院建筑工程系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营队名称是“扬青春风采、促进位赶超”。我们营队这次下去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宣传生态经济建设;同时做好关于土地流转、劳动力流转和“三农”问题的问卷调查;通过座谈等形式,了解乡镇基层党建现状及存在的困难;了解大学生村官以及“三支一扶”人员的工作情况;依靠多种渠道,获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相关信息与数据;深入农村、走进农户、贴近农民,做到了解农民疾苦,真实的反映农村的现状,呼吁社会给予“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足够的关注。
在为期一个星期的下乡过程中,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是关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问题。我觉得自己了解到许多在课堂上无法了解到的事情,个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是有了一些提高。
这几天,我们每天都会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调查问卷,和村民们进行交流沟通。我从小就很喜欢和别人沟通,我一直觉得和不同的人沟通,透过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在村里的时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闲话家常,可以说每个队员应该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沟通,这并不是我们有多喜欢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里,几乎没有什么年轻人,年轻力壮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里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个情况在下乡之前,我们也是有做数据调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了解的,但是冰冷的数字总是不及真实的画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岁的老汉,带着五六岁的孩童一起生活,这个画面没有给我温馨的家的感觉,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种苦涩。
在我眼里,人的一生有两个时间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个是童年,而另一个则是晚年。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可以无所事事,可以无所顾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当然我并不是鼓励小孩子做什么坏事,只是觉得在孩童时代,总是可以放开的去玩耍,去嬉闹,因为在这个时候,你的父母会一直在你身后保护你。他们为孩子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而在一个人的晚年,是在经历过了年轻时的风风雨雨,风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后的避风港,儿女就是屋檐,理应为自己的父母遮风挡雨,让他们安心,安享晚年。
遗憾的是,在乡下的这一个星期以来,我一直以来认为理所当然的观念动摇了,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童年,如何能够天真烂漫呢;没有儿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够安心享受呢? 现今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永远都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孩子的启蒙老师一般都是他们的父母,可是长期在外打工,甚少归家的父母,又如何启蒙教育自己的小孩呢?孩子的童年一直混迹在和他们隔了一代的老人中间,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比较老的观念围绕着,我想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子不教,父之过。父母难道不应该负起这个责任吗?
而对于村里那庞大的空巢老人的阵容,我更是辛酸。家有一老是个宝,但目前农村的状况,就是家有一老是根草,不仅没有在年老时享到儿女的福,还要替儿女照顾一堆小孩。当然,不可否认很多老人都是喜欢照顾小孩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很愿意在自身精力很有限的情况下把照顾孩子再一次的当成一份事业啊?也没有哪个孩子只想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爱,一般来说都是更渴望父母的爱吧!
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也很辛苦,我也是为人儿女,也是懂得那份心情的。想多赚一些钱,给自己的父母和小孩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份大家都有的孝心。但是否想到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未知,你永远不知道你在下一秒会失去些什么。也许有一天,你终于发达了,你富有了,你衣锦还乡了,风光无限,你要来更好的履行你爱
父母爱子女的义务了。可是父母已经变得太老了,老得再也无法和你好好说话,再也无法享受你给的一切„„子女也已经长大了,早已不是想在你怀里撒娇的孩童了,他们也独立了,对你也只是陌生多过亲昵。终于,你有钱了,可是却再也买不回父母的时间,和孩子的童年。有些东西就是这样,错过了,失去了,就再也不会拥有了。
我在这里并不是责怪那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我只是想给他们提一个醒。我现在还没有接触过社会,我对于生活的艰辛一定不及他们了解,所以我是矛盾的。我一边想给他们提醒,一边又觉得他们其实很不容易。但不管是为了什么,或是有多么的无可奈何,都尽量多挤些时间来陪陪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他们永远都是最珍贵的宝藏。我期待更多老人和孩子的笑脸!
目前我们都还是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我们总是有着很多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如我一般,我是大一的学生,我总想着自己在毕业后能够在那些发达的城市大展拳脚,心比天高。我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好,我一直把这种想法归为是我个人的上进心。但经过这一次的座谈,我似乎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每个人都是积极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繁华的地段工作,享受高的待遇,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懂得回报社会将自己的光芒在贫穷的地域散开的人,则是无比高尚的。“三支一扶”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拥有这样发光的机会。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的。七天的“三下乡”很快就过去了。回去后很多同学都问“三下乡你收获了什么”,我想说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体验后,才会懂得,有些收获不在终点,而在过程”。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次暑期“三下乡”活动,在这个充满明媚阳光的夏季,我们在此尽情地挥洒自己的热情和汗水,虽然短短七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已悄然而去,但这过程中所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回忆却是历久弥新的。
在“三下乡”的锻炼中不断成长,不断思考,充实自己,我们收获快乐,收获成长,收获许多我们从未有过的经验。我懂得了如何奉献,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懂得了今后在成长和前进中要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
我很幸运能够参加这次“三下乡”活动,我们经历了,走过了,收获了。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感受颇多,既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人就是要在不断探索中与追求中获得进步,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与乐。这短短的几天将成为我心底美好的回忆,在这一次三下乡之行中,我们了解了偏远农村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更深入的了解了“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现状问题。我在此要由衷的感谢淳朴的流河乡人民,他们给了我们这次成长过程中的经历;感谢一起和我下乡的同学们,是他们让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顾互相帮助的真情;同时也真诚地祝愿流河乡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二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近年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选择在暑期去农村地区进行“三下乡”实践活动,活动对当地发展的贡献和大学生自身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值得我们深思,在10年这个暑假里,我作为兰州陇桥学院外语系暑期三下乡实践队的一员赴武威市凉州区谢河镇五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这样的亲身经历使我对“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三下乡”的概念来看,大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服务。而我们大学生作为这条道路上的骨干,理应为“三下乡”实践活动注入新鲜的血液,贡献更大的力量,回想我们的这次实践历程,觉得这次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为了组织好我系以“外送温暖,语传爱心”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统筹规划,周密布置,精心实施,我系成立了由28名队员和2名带队老师组成的小分队,我们是唯一一支国家级团队,带队老师认真制定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制定了详细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具体的时间安排。第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实践团队围绕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内容:社会问卷调查,下乡支教,文艺汇演等内容,不仅充分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而且通过文艺表演加深了队员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第三:成效显著 虽然队伍的实践时间仅有八天,但通过八天的实践,我们的社会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我队队员吃苦耐劳 此次参加的队员虽然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是大家都吃苦耐劳,互相帮助,思想素质较高,这是本次活动顺利进行的本质本质所在。我们在谢河镇五中小学支教,给他们赠送礼品,带去了我们自编自演的诸多文艺节目,我们热心真情的表演,表达了我们最真挚的祝福,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唠家常,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我们诚心的关怀,他们舒心的微笑让我们内心感到温暖,我们的青春活力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生机,我们的热情照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爱心。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中的情感的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少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深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刚开始以为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社会实践,就在不经意间,一回头,竟然已经过去了,回到了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有整洁舒服的床,躺在上面睡意十足,可是总觉得心里面少了些什么,也许一个星期我们并不能交给他们什么,很多人都嗤之以鼻,笑我们作秀,笑我们一周的支教是闹着玩的,可是我们自己知道,知道我们的目的,知道我们的努力,知道我们的收获。
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离别时我们各个脸上那二行浑浊的热泪,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经历了这种场面,才深知人间真情是何等的难割难舍。所有参加此次“三下乡”活动的队员们表现积极,工作认真,给当地学生留下了良好印象,虽然活动中天气炎热,但大家顽强战胜困难,不屈不挠,始终坚持在问卷调查一线,圆满完成了预订任务,此次下乡既检验了检验了团队组织的战斗力,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又展示了我院师生的精神风貌,树立了兰州陇桥学院的良好形象。
还是回来了,把一切放下的放不下的都放下了,渐渐回到了自己的原位,心思也该收回了,在那里收获最多的是学会爱,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和孩子们一起时我们学会了关爱,和队员们相处时我们学会了友爱,在支教时学会了老师无私的博爱!
回来了,回到了自己的轨道上,从明天开始,又是新的一天!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总结
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
总结报告
时光飞逝,转眼间,历时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结束了。回想起这十天的点点滴滴;回忆起这十天陪伴我们一起的孩子们;思念起这十天所有在一起共同生活、共同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的队员们,些许感动,些许充实。这次的三下乡之旅,让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里的大学生真正了解到了乡村的艰苦生活,给了我们一个使自己所学知识得到利用,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一个机会:同时,也让我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体会到了与大城市不一样的文化。所以,在下乡的几天里,我的收获不仅仅是一份经历,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正式出发前,为了使我们即将开展的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我们开始了紧张而又忙碌的备课,备课整整持续了一周时间。在此期间我们每一个备课小组都积极地在网上查找资料,绞尽脑汁地使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并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设计出合适的课程,每个备课小组都团结一心,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我负责的是数学课,一般的孩子会认为,数学是一门很深奥、很难懂、也很无聊的一门课,但又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孩子们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便将来更好地学习。基于以上几点考虑,我们小组一致认为,数学课既要上得有趣,又要上得有内容,上档次,于是,这就使备课的过程变得更加艰难。通过查找资料,并参考一些优秀的小学老师所设计的一些课程,并在一些优秀教案的基础上,经过了几天的努力,我们小组全套的数学课程也设计出来了。课表上安排的数学课是大班小班每个班上三节课,但我们考虑到大小班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和知识能力差异比较大,不可能使用同一套教案,于是我们分大小班设计了六节课的内容,另外设计了一节大小班都可以上的备用课,以防万一。课程内容覆盖了图形,思维,速算等内容,相信会对孩子们在数学方面的兴趣上带来一定的提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潜质。备课期间,队长还组织了所有的下乡队员早训,一来大家都加深了认识,二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大家团队意识,总之,每天的早训都充满了欢笑和乐趣。
还有一天就要出发了,在最后的一次全体会议中,队长向我们强调了到了下乡地点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同时,那也是一个三下乡动员会,表明了我们每个人都犹如装在弦上的箭一般,蓄势待发。休息了一个晚上,我们养精蓄锐,第二天一早,便踏上了去往河源的大巴。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充满的是对未来几天下乡生活的期待和憧憬。四个小时之后,当汽车开进了惠州市连平县上坪镇下坪小学大门前,我们发现,学校的条件和我们想象中的差不多,于是我心里对未来几天的生活就更加有了底。打扫完卫生,就已经到黄昏时间了。我们也逐渐适应了乡村的生活。晚上,下乡期间的第一次例会顺利召开,除了再次强调了下乡期间的纪律和注意事项后,也对第二天我们与孩子们的见面工作作出了安排,期望给小孩子们带来一个印象深刻的见面会。会上,我们的热情是那么的高涨,充满了对即将见到小孩们的期望与高兴。休息一晚上后,第二天早上八点我们准时打开了学校大门,正式开始了我门的三下乡活动。早早的,就已经有很多孩子等候在学校大门口,并通过门缝好奇得往学校里面看,似乎也对我们这些志愿者充满
了好奇,他们似乎也很期待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些什么。第一天上午,没有安排课程,主要任务就是与孩子们见面,并相互熟悉,主要方法就是跟孩子们交谈。孩子们一开始还有些羞涩,紧张,不敢跟我们说太多话,但是渐渐的,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慢慢打开了孩子们的心扉,并与他们玩起了游戏,笑容开始在孩子们的脸上荡漾。随后,队长带领所有的下乡队员向孩子们做了介绍,听着孩子们还记得我们那件黄色的衣服,我的心里涌过一丝感动。通过上午的见面会,感觉孩子们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期待值更高了,这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肩上的这份责任也更加重了。当天下午,我们正式开始了课程部分,同时另一组没有课程的队员也开始了调研工作。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就这样正式拉开了序幕。
我的数学课程安排在第二天、第四天和第六天,刚好都是隔天上课,这也就给了我更多的准备时间。其实本来在来之前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的课程,为了达到更好的上课效果,再加上我们之前并没有给别人上过课的经验,根据别的队员的上课情况修改我的教学计划是很有必要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课内容是大班趣味数学比赛,课堂效果大大超乎我们的想象,孩子们参与的都很积极,看起来都很喜欢这类的题目,这也看得出他们都是一些爱动脑,勤于思考的孩子,如果能够加强引导,以后一定都将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但愿我们的三下乡活动能或多或少地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他们将来能够走出大山打下一定的基础。第一节课上,作为第一次上课,还是没怎么有经验的,但是当走上讲台,看下讲台下的孩子们,听着他们上课叫着老师好,心里不来由得流过一丝暖意,之前的紧张感也消失了。第二节数学课是小班的户外课。一般认为,数学课就是应该在室内上,简单地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进行传统的教育。但如果将课堂搬到室外,将要教学的内容融合到一些趣味游戏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这也何尝不是一种尝试?事实证明,孩子们对户外的数学课感到很好奇,也很惊讶数学课居然也可以在室外上。但是户外上数学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难以维持课堂纪律,因为他们都还是小孩子,有点小孩子们特有的调皮是很常见的。最后,这节课只能在其他队员的配合下才算比较顺利的结束了。确实,在一开始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没太注意考虑到课堂纪律的问题,虽然在课前临时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但还是低估了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要说最顺利的一节课,当数大班的速算课程。本来之前会觉得这节课会比较单调,因为算数这个东西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很枯燥,也是非常费脑的。但是,计算却又是数学学习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数学最基础的部分。算术的水平可以从另一个方面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这也是最锻炼思维的方法之一。所以数学课上,算术也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在来之前,通过查找网上的一些资料,并结合自己计算的一些经验,总结出了一系列的计算技巧。课前,为了调动同学们的兴趣,随意让孩子们出了几个两位数的乘法让我计算,结果我很快的报出了答案,这让孩子们惊讶不已。于是在随后的课堂上,我将我之前总结出的技巧一一列在了黑板上,并配合例题进行了讲解,然后再将速算的一些口诀交给了他们,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这节课的效果也达到了,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大量地用到这些知识。
除了支教,我们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外出调研。由于我不是调研组,所以我也没有参加调研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是在几个没有课程的上午跟随别的队员一起挨家挨户地进行了走访,并通过谈话的方式填写调研组的队员之前就设计好的调查问卷。走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地村民确实很淳朴,非常配合我们调查,这令我们十分感动;同时,他们也非常欢迎我们这些
志愿者来到下坪小学进行支教活动,这也使我们肩上的责任变得更加重了。下乡过程中,生活当然也是一大方面,快速适应那边的生活也是我们遇到的挑战之一。这一点,我要非常感谢我们一起的队员们,正是因为有了大家齐心协力的配合,所有人都团结一心,相互理解,我们的气氛才会变得那样的其乐融融。每天烧水的,做饭的,洗菜的,洗完的,虽然事先没有统一安排工作,但是所有人都会自觉的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都会主动到人手不够的地方去帮忙,遇上了这样的队员,真好!当然,每天晚上开完例会后就是我门的娱乐时间,但还是有很多队员利用这个时间来准备第二天的课程,大家的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在这下乡的几天里,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最深刻。一次上数学课,当我在擦黑板的时候,我的手机,教案这些东西都直接放在讲台上,许多粉笔灰都掉落在了上面,然而此时,一位我们所有队员都一致认为的最调皮的学生,他用他的衣服,为我掸去了落在手机和教案上面的灰尘。当时蜗居感觉到,孩子们调皮并不是他们真的很坏,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生性善良的,而是他们实在平时缺少来自父母和老师的关爱,而我们此行的目的,正是想将这一份关爱也带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有人在关心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三下乡即将来到最后的几天了,在那几天里,虽然都有即将离别的不舍与感慨,但是大家都让这份情感埋藏在心底里深处,没有表现出来,以免破坏我们难得创造出来的祥和的气氛。但是离别总是会有的,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下乡的生活来到了最后一天。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很精彩,虽然没有经过系统的彩排,而且演员都不是专业的,但是,最后的文艺汇演仍然是一个能使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演出,整个下乡期间所有的情感,所有的经历都融合进了这台表演当中。
爱,因为在心中。这是文艺汇演中表演的最后一个节目,但这其中包含的深刻含义却永远印刻在我门的心里,我们的脑海里。因为有了爱,我们参加了这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正是因为爱,来到了下坪小学。爱,因为在心中,希望我们的活动能给当地的孩子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十天的欢笑,更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外面的世界的先进的知识和文化,给他们带去许多课本上并不能传授给他们的知识,给他们带去未来走出大山的憧憬。但愿这次下乡的记忆能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也希望这次下乡的活动能为当地的孩子们传递来自广州大学生们的正能量!
第四篇: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总结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炎炎夏日,烘烤着大地,却也燃起了一大片赤子之心。我们服装工程学院青年服务团的队员满怀激情,踏上了前往山西平遥之路,开始了我们的暑期实践活动。2012年7月10号,我们向着平遥出发了。
离开熟悉的校园,前往未知的平遥,心中满是憧憬、期待,又夹杂着些许不安。期待的是这未来接近一周的生活,不安的是自己是否能胜任此次的工作。漫长的旅程本是压抑和沉闷的,更不用说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酷暑中。但大家并没有因为环境的影响而倒头大睡,相反,在车厢内大家就如何倡导环境保护和如何做具体工作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很多极具可操作性的建议尤其是环境治理和环境修复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好点子。漫长的乘车沉闷就这样被队员们的热情消释了,因为我们有火一样的热情,我们渴望在每一个地方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渴望在每一片田野播撒希望的种子。
7月13日,我们抵达到实践目的地—山西平遥,到达目的地我们首先组建了一支文化宣传服务队,在我院郭老师和各个部门主要干部的带领下,走进平遥县的各个村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同学们通过横幅、口头宣传和散发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向村民们声情并茂地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平遥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是经济区的重要组成之一。但是随着景区的开发,商业区的发展,平遥现阶段的生态环保工作又做的如何?带着这个疑问,服务团对平遥的生态环境进行了调研。7月13日我院服务团抵达平遥,经过短暂的准备,队员们开始了绿色调研。调研主要以随机向行人发放调研问卷的形式开展,重点了解平遥市民与游客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和平遥现阶段低碳环保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服务团队先后对平遥城墙、双林寺、平遥县衙博物馆、协同庆钱庄博物馆、城隍庙、平遥文庙、镇国寺、明清一条街、白云寺、文庙大成殿、古市楼、清虚观、慈相寺等人流量较大的著名景点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平遥市民的低碳意识较好,大多数居民都知道环保的概念,但问及更深入层次时,他们就显得有些茫然。另外,由于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客流量较大,相对的私家车也较多,空
气污染较为严重。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还自发的将身旁的垃圾捡起来放到垃圾箱内,同时还积
极倡导居民养成垃圾入箱的好习惯。过往行人积极响应队员们的号召,表示愿同
队员们一起努力,用自己的行动使平遥更加美丽。他们表示,这个活动非常有意
义,平遥县是一个旅游名地,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是随手捡垃
圾,而不是随手丢垃圾,那平遥一定会比现在更加迷人。
片片绿意听得见笔笔签名记心间
7月15日上午,我们一行转战明清一条街,经过昨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这
一次显的更加熟练和自信。队员们结合昨天的调研结果,搭建咨询平台,在街上
向过往行人讲解低碳生活的概念、益处和小窍门。市民对此十分欢迎,纷纷驻足
聆听队员的讲解,还不时的询问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还有一些市民见服
务队员忙不过来,便自发的充当讲解员。同时,队员们还发放了“我们同行动,共爱一个家”的环保宣传页,倡导大家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美化开封环
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队员们手举写有“树立环保理念 创建绿色家园”的环保条幅,进行了环保签
字活动。居民纷纷前来,现场十分热闹,虽然服务队员们在烈日下忙的汗流浃背,讲解的口干舌燥,但是看到居民们这么支持环保、支持他们的活动,就感觉再热
再累都是值得的。“孩子们,这是好事啊,我也要签名。”一位老大爷说,“我们既然签字了,就表示承担了一份责任,我们要时时记着低碳,环保”。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字一句总关情
下午,阳光虽然炙热,但是挡不住服务队员们的脚步,我们再次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细致的工作投入到环保宣传的活动中去。这一次我们一行又来到了
平遥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对服务团队的到来表示十分欢迎,并积极同服务
团队配合,提供帮助。
队员们在这里向游客们讲解保护植物,关爱动物的相关知识,还利用废弃的矿
泉水瓶和硬纸同小朋友们一起制作标语牌,同小朋友一起写下“我爱花,我爱草,我爱青青小树苗”;“赏花爱花花更美,观景惜景景更幽”等标语,并组织游客
参加了签名活动。服务团的队员们表示一定会更加努力,全面发展低碳生活,为
学校的百年华诞献上自己真挚的祝福。
惟愿大地长绿色从此长天驻蓝颜
7月17日下午,服务团辗转至平遥县,为居民讲解环境保护中的一个代表影片
《后天》。当讲到气体灾难即将降临,杰克要求作出相应的对策,却遭到副总统的反对时,人们都义愤填膺,纷纷指责电影上的人破坏环境,带来如此大的灾难。
影片讲解结束后,居民都说虽然知道环保,但是从没想过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会
带来如此大的灾难,纷纷上前询问环保上的问题,服务团的队员们都十分耐心的为
居民做了解答。不过由于服务队员们的能力有限,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队员们
就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终将问题都圆满解决,得到市民的啧啧称赞。考虑到当天
晚上天气较凉且有很多老人,所以询问环节没进行多久,队员们就建议居民解散
了。余味未尽,大家纷纷要求第二天再来。面对热情的居民,队员们十分感动,并
暗暗下定决心,再接再厉,争取做出更好的成绩。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服装工程学院一行充分了解了平遥生态环保工作开
展的情况,不仅进一步宣传了低碳环保理念,提高了当地居民对低碳环保的认识,而且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了低碳环保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三下
乡”社会实践活动也磨练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大家实际的能力与团
队合作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
服装工程学院
2012年7月20日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
200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为激发广大同学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的积极性,我校组织09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健康知识宣传”服务团的一员,我倍感骄傲和自豪。现将我在这次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作为大学生,应积极投身实施,实施才是最好的老师。
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我们服务团来到了新乡市牧北小区附近的建筑工地。工地上,十几个农民工叔叔正顶着炎炎烈日建造楼房。搬运砖块,看似极为简单的一份工作,却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费尽了我全身的力气。之前,每次路过工地,看到那些搬运砖块的叔叔,总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如此的轻松,心里总在想:不就是搬几块砖嘛。但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份“轻松”的工作,真正做起来却是如此的辛苦。因此,实践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身体力行,才能真正体会一份工作,才能真正掌握书本上的每个知识点。
2.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我们要在“学”与“用”的互动中成长、进步。
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服务团在居民小区开展暑期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我们通过宣传板报、宣传手册、健康问答等形式,使社区居民对实用的健康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特别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宣传过程中,很多内容涉及到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例如疾病的传播途径等。作为服务团的一员,就要求懂得如何把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当然,应用的前提是牢牢的掌握已学的知识。只有“学”好,才能进一步“用”好。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我们就是要在“学”与“用”的互动中成长。
3.树立爱校思想,时时处处发扬师大的光荣传统和优良校风。
作为师大的一员,无论是宣传于居民小区,还是实践于建筑工地,我们都时刻想着:我们是师大人,我们的言行都代表着师大。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服务团每次出行,总有路人面带微笑指着我们说:“这是师大的学生。”没错,我们正是师大的学生,我们以师大为荣。
总的来说,活动虽短短几日,但却让我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真正意义。活动虽结束了,但我的社会实践却不会停止,我会充分利用暑期时间,把握好每个实践机会,积极做好随之而来的返乡实践,真正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圆满完成实践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