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成长中的反思
教师成长中的反思:痛并快乐着
发表时间:2010-3-22 14:18:10访问次数:638
字体选择: 大中小
这次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自我反思。尽管这种反思有时让人痛彻心骨,但在痛疼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触摸到了理性的力量。教育这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用智慧去透析,用勤奋去培育,用爱心去播种,更需要用灵魂去塑造教育的立场。
教育首先应当是理性的!郭景扬教授的“现代学校管理”和周彬博士的“第三只眼看教育”,都正告我们理性反思的重要性。此前常有一种感伤在我心里流动,似乎基础教育和教育者都进入了一种“悲情时代”。伤感基础教育在创新时代的困境,伤感中小学个性的缺失、理念的匮乏,伤感教师日益增加的重负和被责。人们对教育的批判是严厉的、全面的、尖锐的,但并不一定是深刻的。就像孩子发烧,任何人一摸其脑袋就知道孩子病了,也能说出一些分析和责怪的话来,但是对于其真实病因,尤其是如何治疗却不是一般人能说得出来的。这就是经验与科学的区别。感伤说明还有教育的理想,昭示我们还有教育的良知,更有无尽的努力和求索。正是有教育者对教育的感伤,说明我们在奋斗,在抗争,在改革,在努力。自我反思是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可绕过的关口,无法回避的事实。随波逐流或感性肆溢迷失方向,都是因为对教学理论缺乏科学的认识上所致。深谙教育教学之道的人,会对教育教学理论有深入的研究,他的反思是一种“锦上添花”。这样的教师,会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与教育理论来衡量与评价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又可以很自然地运用到教学思维之中,对自己的教学思维予以优化与重组。但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对教育教学之道缺少足够的了解,对教育教学理论更没有系统深入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教学“知识”,要么来自于自己“学生时代”的教师,要么来自于自己作为教师后的“学习经历”,要么来自于工作后的教学实践。不管是对自己教师的模仿,还是对自己教学与学习经历的体验,在这些活动没有进入理性的过滤之前,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还停留在“前科学”阶段。
要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晋升到科学的阶段,甚至提升到艺术的阶段,就必须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接受理性的批判。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教师来说,其思维是自在与自然的,尽管有时也会对自己的教学生活进行反思批判,但这种批判不是系统的、科学的,往往像火花一样,会点燃自己教育教学的智慧之光,但时间是短暂的,无法持续下去。因此,要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接受理性的批判,既要接受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更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来反思与批判自己的常态教学经验,来思考与挖掘自己的学生学习经历的体验,来督导与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以自我的几点反思为例:
反思自己最初的教学经验。在走上教学岗位之前,并没有人教我怎么教学,尤其是进行课堂教学。虽然在师范院校曾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但对这些理论的应用策略,是不曾有人教过的。所以,当走上真正的课堂时,我最先的想法,就是去模仿自己以前的教师,尤其是对自己影响至深的教师。当我能够有意识地、理性地反思与批判心目中奠基了自己教学模式的教师时,也就寻找到了修正与优化自己教学方法的渠道。通过对自己以往教师教育成果与教育方法的反思,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教学的弊端与不足。我觉得很难彻底地认识自
己,但批判与评价自己过去的教师,要比直面地批判自我清醒许多、容易许多。所以初为人师者也应当如同要下海的票友,得有个过门的师傅,这个师傅既是你的目标也是你的镜子甚至是你的靶子。有了这样的师傅必然会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期。
反思自己做教师后缺失了学习经历的体验。教学的本真定位,就是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有充分与透彻的了解。缺失了学习经历的体验,必然会造成“教”与“学”的隔阂。为此,很有必要延长自己的“学习”期,并不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在知识和专业上的不足,更为重要的在于这样能够真切地认识到什么是“学习”,而且还能够切身地体会到“学习的痛苦”。其实,对于大多数的教师来说,缺陷并不在于不懂教学,对于教了多年书的教师来说,谁还会对教学感到陌生呢。问题就在于,越是从事教学工作,就离学习越远,就对学习的具体行为越来越陌生,而不在于对教材和手段不够熟悉。作为专业教师对学科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及背景也要有所了解;能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造诣;更主要的还有文化知识的具备,一个老师应该能够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同时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机智丰富的个体,就更需要具备实践知识与条件性知识。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时常回顾做教师以来的足迹:四处听课、看课堂实录借鉴别人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请学校专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的解剖、批判,直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努力练习教师口语,逐一订正自己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积极参加各种讲课比赛,磨练自己的课堂细节和驾驭力。但我现在意识到影响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远不只是目前呈现出来的问题,而是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与根源。于是,我进入教学实践的第二个层面,就是充实自己的教学思想与理论,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实践,并不是由杂乱的教学行为组成的,它总是在教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有机地生成的。所以,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反思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的方法与过程,不仅仅要从表面上对课堂的重组与优化进行反思,更为核心的,是要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讲这样的话,为什么我会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如果我真正能够回答这样深层次的问题,也就触及到了自我的“教学图式”,就有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理论,也标志着自己的教育教学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初学法则,遵守规矩;既得规矩,始求奇特;既得奇特,乃寻规矩。当教师已经将教育教学理论内化为自我的教学理念时,也就将踏入艺术化的教学阶段了。这个阶段是个性化的、开放的,也是最有效的,当然也是用纯粹的教育理论难以解读的。
第二篇:教师应该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应该在反思中成长
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们在学习时常常不考虑与人沟通并听取别人的观点,而无法超越自我的局限,或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吗?我认为,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在学习,每天教学在第一线,每位教师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们只要多一些讨论,多一些表达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写,这就是我们身为教师最好的学习方式。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基础,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这正是反思的理论支点。
反思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反思强调“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作为教师的我,选择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并通过教师们之间的合作讨论来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教学中不断总结自己,总结经验,让自己走得更远。
因此,我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不足,由于我是带着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去学习,这就使得我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又通过反思,自觉地探索教育教学过程,在学中教,在教中学,这是本人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径。
第三篇: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对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反思,可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也可以对教育理念和教育艺术进行反思。
一、写教学反思的意义
1、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写教学反思,首先需要教师对在教学中的引发了注意的教学现象进行认真地回忆,具体、细致、形象的描述,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进一步细致地、比较全面的认识,为深入思考奠定了基础。其次,写反思的时候,因为要落笔,就需要对所思考的内容进行逻辑化、条理化、理性化的表述,促使思考具有一定的理性化。同时,对写下来的教学现象、个案进行思考,因为写得翔实,思考也会趋于全面。
2、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写教学反思,往往使人产生一种写的深刻一点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往往要参阅一些资料、翻看一些书籍,促使教师进一步学习,是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对理论认识的提升,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写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把自己教学实践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使自己对自己教学现象中的典型事例和思考深深地记忆下来。因为写的积累作用,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
理性思考的教师。同时,写下来的东西更方便与人交流,会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反思写什么
(1)、写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反思”。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比如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几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还要坚持“阶段反思”,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写成功之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如果出现了课堂教与学的高潮,就要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的精彩问答,作为第一手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反思还应侧重于自己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比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媒体教学的运用;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写教学不足。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例题的选择,板书的设计,练习的效果等方面,还有问题情景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课上讨论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等。课后都会觉得
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
(4)、写改进措施。“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提出改进教学的策略和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不妨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然后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不妨写写“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
三、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教学前反思,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课堂教学前,教师们都需要备课。不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每年都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中,这些方法有的已经陈旧,急待改进。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2、教学中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就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
3、教学后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最好在短期内进行,即课堂教学结束后或对学生当堂的练习批阅后,就可以进行反思,把课堂未及时发现的、学生在知
识生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细节代表着经验,成长源于灵感。课堂中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教师应该通过反思,捕捉这些“火花”,日积月累,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写教学反思的注意事项
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
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已的优长,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通过一番自我“反思”,明确自已“反思”的中短期目标、方向;其次“反思”要有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社区环境、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
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
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我们整个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还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所有的学科都由若干的子系统组成,都有其内在的规律特征与传统经验积累,只有进行“系统”的反思、实践,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境界。
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
新课标是一种理念,实践是在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理念又是在实践的论证下发展的。“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
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
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仅只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
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的方式。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认真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第四篇:教师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演讲稿:在反思中成长
所谓反思就是反省,就是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正因为孔子的一生秉承着这样的反思习惯,才集大成于一身,成为至圣先师、儒家文化的创始人。纵观历史,大凡卓有成就的人物,无不在反思中进步的。汉武帝一生征战无数,弄得百姓苦不堪言。晚年的他,在悯忠台上的落泪,让百姓原谅了他,历史也成就了他;现代着名文学家巴金,在他的忏悔录中的文字,不得不让人对这位老人尊敬、折服,他的人格在反思中、忏悔中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的一跪,更是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肯定„„
在反思中,我们将不断地在人生中超越自我,成就自我。作为老师更应该将反思作为教师职业成长的重要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来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有助于完善今后的教学,拓宽专业视野,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高度,使自己茁壮成长起来。
我算不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但在教育教学中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从我们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能逐渐成长为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杏坛名师,毫不保留地说,我的成功法宝之一就是坚持反思。最能见证我反思的就是我耕耘了9年的博客,一千多篇博文就是我不断反思的足迹。
期末考试班级语文成绩不如同级部班级,我反思原因;参评优质课比赛,我没有名列前茅,面对挫败后的心情失落我用反思来激励自己;面对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我反思如何改进怎样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面对大班额下的教学怎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进,怎样以生为本,怎样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这些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在思索中不断实践探究;在这样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不断寻求解决办法。每隔一段时间,我还会把反思的认识记录下来,形成随笔,深化自己的思考,构建我自己的思维体系。
作为一名智慧的教师,仅仅有反思也是不行的。荀子在劝学中说到:“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矣。”我们要将学和思结合在一起,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困惑要反思,有挫败要反思,有成就更要反思,在学思结合中,我一路行走,且行且思,铸就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五篇: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成长
文章来源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个呼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标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教学反思实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思维运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对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作多视角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思维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角色以新的内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的“教书匠”,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决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教学反思,积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深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写反思日记
在一节课教学结束后,要求教师及时写下该节课教学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之智、学生思维之花。例如,一次初二政治随堂单元小测验,我开始时严密注视着每位同学以防止作弊,由于我采用了中考政治开卷形式命题,没有经过开卷训练的学生面面相觑,有学生举手问“能否翻书本?”我突然想,这次严格考试肯定令很多学生失望,不如临时改变一下策略,于是我对盯着我的全班同学会心地笑一笑,并且放松了对学生的监视,果然有些学生开始翻起书来,接着一道道难题做出来了,再后来我也参与到其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课后,我在反思日记写到“一节原本考试的课演变成了以考题为形式的自主探究课,教学目的由考学生变成了以考试为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多么重要,同时,我意识到只有出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革。
(二)写反思教案
反思教案即“再教设计”,在一天课堂教学下来,深入思考,系统整理上课的教案,摸索教学规律,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新的教学设计:
1、教育观念再分析。例如,一些地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以下动态“问答式取代了老师原来的‘填鸭式教学’,美其名曰新课改”,“课堂上学生讲故事、角色扮演、相声小品、唱歌、知识问答、辩论、甚至武术表演,热热闹闹,美其名曰‘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参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反思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反思教学能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得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否真正做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目标与内容再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能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策略再分析。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使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美其名曰“生本教育”,其实这恰好是对新课改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策略能否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学的发展;能否由重结果转向重
过程的发展;能否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文章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