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体育教师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身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比如家庭矛盾、同事之间的矛盾、工作中的冲突、师生间的矛盾、身心疾病等。上述这些因素将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从而造成内心不愉快,引起情绪反应。实践表明,若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和强烈的情绪波动,不仅会造成生活规律失调,机体某些功能紊乱,给身体带来众多疾患。如果教师将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带入课堂,还将影响教学效果和融洽的教学环境,最终导致教学失败。
体育教师不良情绪迁移到教学课堂所引起的不良效果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脑子里总想着不愉快的事情,无心上课,组织教学马虎,示范动作随便,语言缺乏生动、形象;(2)由于人的情绪具有“传染性”,教师的不良心境带到课堂,并传染学生,从而使得本应生机勃勃的体育教学变得机械单调,死气沉沉。体育教学中的群体气氛变得压抑,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求知欲和体育锻炼的兴趣;(3)教师带着不良心情上课,一旦出现学生调皮、不守纪律等现象,教师会误认为学生向自己挑战,从而对他们不是冷落相对,就是讽刺挖苦,甚至体罚,造成师生之间的冲突。
体育教师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其教育教学需要自己理智的对待,需要和学生在融
洽的群体氛围中进行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交流,来自工作、生活、人际交往中的喜、怒、哀虽然会暂时受到干扰,但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创造良好的教学心境,决不能将不良情绪带进课堂迁移到教学中,更不能在学生身上发泄。尤其在处理体育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更应头脑清醒,办事慎重,注意分寸,体育教师对不良情绪的调控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释放调节法
切忌把自己关闭起来,应正视现实,把积压在心头的不满、意见和痛苦坦率地向领导、朋友、亲人、同事讲述,通过他人的启发、忠告、劝解、批评、咨询帮助来获得良好的情绪矫正,达到疏通思想、解决矛盾、减轻心理负担,与人友好相处为目的。
二、转移刺激法
这是一种积极接受另一种刺激而息怒的方法,如果发怒或情绪不佳时,应进行一些有意识的活动,如:唱歌、听音乐、跳舞,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等,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从而使自己的怒气尽快消除,不良情绪得到改善。
三、运动调节法
实践证明,大量吸氧的身体练习可增强自信心,调节情感情绪,尤其对体育教育来说,轻松自如,优美正确地完成动作技术,有助于心理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消除不良情绪的干扰。
四、环境调节法
当遇到不良情绪刺激时,可采用改变环境的方法以调整心境。如到风景秀丽、环境优雅的地方去欣赏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大自然之美,以开拓心理容量来调节和消除精神上的不快和压抑情绪,保持自已良好的心境。
五、强烈意识法
在上课之前,要不断暗示自己保持良好的心境,强迫自己面带笑容,并努力保持良好的神情、姿态,以乐观的态度,微笑的目光来看待一切,摆脱心理上的失衡状态。
第二篇: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体育教师教学论文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带来了课程名称、《前言》部分、目标部分、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一系列的变化,体育课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新课程标准下一线教师如何转变教学理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体育教师 教学理念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论述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要通过学校体育活动使学生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自从xxxx1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具体的形态展现在体育老师面前,很多同行对新课标产生了不知道怎么上体育课的感叹。无论课程的名称、内容、实施建议方面有所变化,课程改革方向、指导思想、课程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变化;无论体育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怎样变,学的体育要有用、要有乐趣的原则不变。对一线教师而言,如何尽快适应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笔者对此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说明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目标,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组织措施,从而有效地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际就是要发挥体育的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知识,充分发挥体育的健身和育人功能。体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元的。它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是可以起到许多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教师备课时,脑子里首先想的是“教什么”和“怎样教”,是知识中心观。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安排被动地去学习,没有任何发挥的空间,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很少能看到真正活跃的气氛;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是育人为本,首先要考虑怎么从育人的角度选择合适的内容,采用哪些更有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更多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而教”和“教什么”。其前后的变化,不仅仅是顺序上的简单变化,更体现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变化。要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总的教学计划,还是课时计划,都应该贯彻这样的思想,即目标引领内容。我们在备课以至上课时,首先应该想到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通过所学内容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有了这样一个预设,你才会选择针对性更强的内容,才会运用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学什么内容都可以。目标明确了,内容就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相应地提高了。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越喜欢这样的项目,学习效果也会越好。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从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学内容;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选择的精干和实用性。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教更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想学、乐学,并学会、掌握。而有些内容如铅球、跳高、跳远等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很少用到,就可以适当精简。我们应该考虑到哪些运动项目更容易为学生所掌握,更易应用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四、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势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因此,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中就会随之改变,并得到不断创新。
(一)强调开放式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地教学活动,包括教法与学法。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以教材为内容,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大多采用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练习、复习的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新课程标准下,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筛选,合理的组合和正确的运用。倡导与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扩大教学方法多元华的一种手段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传统的传授式的学习方法,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基础、教材的特点、教学实施、场地实施等综合性的因素,来考虑选用哪一种方法更合适,甚至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从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
(二)倡导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中的组织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体育形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多变的形式反而更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传统的体育课的集队形式是教师站在前面的一字形队形,课改后的形式变化体现在,根据课的教学内容选择半弧形、圆形、横队或V字形等多样化的集合形式,老师由站在学生的前面转变为到学生中去,营造出一种自然亲切、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的导入模式上,也呈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原来由体育委员带队,向老师汇报人数,师生问好,再由老师介绍本课内容,带领学生热身,逐渐展开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而课改后课的导入不再单一化,有故事的形式、融合其他学科资源或游戏化的活动进行导入,激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渴望;课改后的准备活动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过去就是稍息立正,向前看,队形左右转、齐步走、慢跑等老一套,根据课程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或相对应关节的热身活动,除了热身和预防运动损伤外,还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到学习准备状态上来;当一节课愉快结束时,教师总是把学生又集中在一块,开始整理放松,然后对这节课进行一个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最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归还器材,自然结束课程。课改后的放松部分,放松方法在常采用的走步、徒手放松、简单的舞蹈等的基础上,融入游戏放松、瑜珈放松、意念放松、语言放松等方式,还可以向学生传授与体育有关的健康知识,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短短的几分钟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提供多种练习方法给学生练习,尊重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以适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身心特点和运动经历而造成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的运动。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在投掷教学中,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将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地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教学中可采用自主选择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根据自己的力量可选择在不同的场地练习实心球或选择沙包、排球等,投准的学生可选择在配有目标装置的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换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再比如耐久跑课的教学,一般是分组采用重复跑、定时跑、定距离跑、变速跑、自然队形等练习方法,为了减少学生练习时的枯燥感,还可采用图形跑、往返跑、障碍跑等,这里的图形跑可以是简单的变换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还可以利用场地上的一些标志线(如球场的边线和端线)整合其他学科,如分组在边线和端线上跑成数字或字母进行自主与合作练习。
五、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评价理念,应该考虑学生进步幅度,注重过程性评价,不再把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课堂评价实现多元化,做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要科学地考查学生全面的体育学习成果,即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评价中要考虑学生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和终身体育发展奠定了什么基础。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分为四部分,即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等。这四个方面的评价的内容,有的具有可观测性,也有的具有不可观测性。评价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师而言,需要反馈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程度,激励自己继续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实践能力。课程标准中也给我们一线老师提供了可行的学习评价参考用表,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既客观公正的、又简便易行的多种多样的学习评价方式。例如,在室内课广泛征集学生的意见,结合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奖励加分细则,从学习态度、回答问题、帮助他人、敢于展示和挑战自我等方面,课中结合小组评价、老师评价、自评相结合,通过小奖券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新课标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理念与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真正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求实的态度,将教学理念真正在课堂教学当中得到有效地渗透和运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体育与健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xx(3)
[2]季浏.体育与健康教学习指导[M].北京:北京泰学新心教育有限公司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xxxx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xx(1)
第三篇:体育教师师德论文
爱岗敬业甘于奉献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这是以前形容从事体育行业的人的。现在的体育教师如果还是停留在这个层面的话,怎么能跟的上这个时代的节奏呢!现在的体育教育工作的特点是身体活动和智力活动相结合的,即要用做正确的体育技术示范动作,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技术、技能和方法,又要向学生传授体育与保健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身心统一的科学健身知识。
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意见》,对体育师资的要求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体育工作,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为学校体育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良好文化修养,掌握教育的规律和人体发展的规律,以及全面增强学生体质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实践能力并学有所长;在学校体育中,有实事求是、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称职的体育教师,应德、才兼备。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敬业奉献精神
体育教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人民教师应认识到体育工作重要意义。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作为体育教师既要育人,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体魄,还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力量,责任重大。我们要充分看到自已的光荣职责,一个体育教师如果对自已工作不热爱,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也不可能辛勤的耕耘,更谈不上能取得丰硕成果。许多体育教师经验表明,他们的工作能够取德优异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具有为党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精神。
热爱学生、教育学生。体育教师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还应当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青少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增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老师的爱。实践证明,热爱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真诚的师爱能在潜移默化之中使学生会以高尚的情感对待人,形成团结、友爱的品质,乃至升华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操。真诚的师爱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感情和情绪,要有一种有利于教学、工作给人以影响力饱满的精神状态,那种愁眉苦脸的神态和讽刺挖苦的话语,都会使学生反感。真诚的师爱必须是高尚的严格的、热情的、体贴入微的,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积极性。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很多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主动来找我帮忙,特别是女同学遇到感情方面的困扰会主动寻求帮忙,放假的时候遇到问题会给我发短信、打电话,我都一一耐心的给予帮助,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有了感情,管理方面就容易多了。
身教重于言教
在体育教学训练及其他各项活动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很自然成为学生模仿对象。体育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神态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言谈到举止,从思想到行为。都应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好榜样。不仅如此,体育教师还应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课堂内和课堂外一样,学校内和学校外一样。真正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
体育教师通过自己教学、训练、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指导来实现发展学生的个性、体力和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增强学生体质,完成本职工作。体育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深广,技能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才能的培养和教学质量。只有掌握比专业大纲深广得金的知识,才有可能对大纲、教材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理解,才有可能正确地深入浅出讲授教材,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个体育教师有深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教学、训练能力,并不等于能把学校体育工作搞好,还必须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学校体育工作面广量大,体育教师是一个脑力和体力相结合一种劳动,一年四季以操场为课堂,从早操到课外活动,从上课到运动队训练等,倘若没有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无法胜任的,另外,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对于广泛接触学生,经常和学生在一起体育教师来说,最能感染、熏陶学生,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体魄的锻炼、有着重要影响,也是一种无声无形的感染力量。体育教师平时也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体质和运动技能示范能力,这也是一个称职体育教师基本要求。
第四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思考论文
1教什么
教什么?有时候会困扰我们教师,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首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特别是新课程推出后,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放宽对教学内容的限定后,给体育教师带来的疑问是——教什么?体育课的制订需要根据不同年段的水平特点、教材特点、气候特点以及不同教材搭配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其次,在确定教材后,要明确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要坚持实践性、灵活性、综合性的原则。再次,需要明确每个教材的教学计划。例如,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应该划分为几个教学课时,每个课时应安排什么教学内容,不同内容的重难点是什么,这些都应该明确。最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的一些内容也会占据体育课的课时,如何将这些内容融入到教材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有较大的调整,除身高、体重、肺活量、50m跑、坐位体前屈为各年级学生的共性指标外,高中各年级组还有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生)/1min仰卧起坐(女生)、1000m跑(男生)/800m跑(女生),我校将该内容作为体育课成绩的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好的时间保证,符合教材选择要符合本地区的特点。这是我们要知道教什么的问题。
2怎么教
怎么教?这是教学策略问题,当我们定好教学内容,就考虑用什么方法来教会学生所要学的内容。教师在处理一个教材时,更多的是关注教材本身的重点难点,针对教学重难点来设计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手段和方法。怎么教,更注重教师对教学手段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对教学技巧的领悟,理论指导实践的倾向更浓。在教授女生行进间双人传接球第一次课时,一般都会把学生的脚步动作作为重点,把脚步节奏和手脚协调配合作为难点。围绕重难点设计教学手段,一般都会考虑由易到难,由徒手到持球,由走到跑,由慢到快。练习方法依次有:
(1)2人走动中徒手传接球练习;
(2)2人跑动中徒手传接球练习;
(3)2人走动中传接球练习;
(4)2人慢跑中传接球练习。但是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单个练习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妥,但是当最后完整练习时,女生的带球走现象很明显,前面设计的徒手、慢跑等练习形同虚设,练习中还是要反反复复强调,教师教得烦累,学生学得茫然。这对于完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时常考虑,在不多的教学课时里,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呢?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笔者对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改变。练习方法。
(1)原地正面提膝传接球练习;
(2)原地小跑正面传接球练习;
(3)左右侧向原地小跑传接球练习;
(4)行进间传接球练习(由慢到快)。这个练习手段的变化,使女生带球走的现象大有改观,因为这个练习从头到尾都在用节奏的方式,来刺激学生传接球时跨步接球,上步传球的脚步节奏,当学生适应了这个节奏,在行进间练习时就较少出现带球走的现象了。在强化了脚步动作和节奏的练习后,让学生进行慢跑中传接球练习,这个练习当中也会出现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因传球路线的不稳定而出现停顿或走步现象,但是在前面脚步动作和节奏练习的基础下,学生对脚步节奏熟悉,对运动中的传接球有了适应,教师在讲解和对比原地与行进间传球路线的不同后,学生一般都能够较快地调整传球线路,从而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是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更明显地体现教学效果。
3怎么学
于素梅《体育学法论》一书中定义:体育学法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为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等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学法有听讲法、观察法、模仿法、练习法、提问法、讨论法和展示法等。在日常教学中,怎么教的问题探讨得较多、较深,因为涉及教师层面较多,教师比较关注;但是怎么学涉及学生层面较多,模糊性更强。怎么学的问题总觉得是一个“黑箱”,我们教学中知道学生会遇到一些学习困难,但是不太容易解决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因为,人的大脑不象一张光盘,刻录什么内容就能输出什么资料,人是一个复杂的个体,当我们将一个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经过自己的视觉表象,输出所学的动作各异,在学生头脑中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我们为之困惑的“黑箱”。但是,这个学习的“黑箱”肯定有迹可寻,可以从外显的行为方式来判断学生内隐的认知策略。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好,这是我们教师必需认真研究的问题,学法的探讨开始在部分教师中热衷起来。怎么学是从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的关键。这中间还有一个重要的纽带——学法指导,学法指导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最有力的环节。学法指导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能够较好掌握动作技术。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知道学生学习的策略,了解动作表象的加工过程,是进行有效学法指导的关键。学法指导可以多种多样,其来源可能是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借鉴的方法,也或者是经过讨论研究总结出来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学生练习过程中,他们的动作反应了其在学习中对动作的理解和技能习得的反馈,根据这个经验,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如何听讲,如运用不同的语气,提高学生听讲前的注意力;如观察教师动作前,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哪一部位;如模仿动作的时候增加情景设计,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等。要让学生互相学习,学会互相评价来提高对动作的认识。以情景教学为例,在学习抢篮板球的卡位动作时,如果教师先预设比赛场景动作,模拟比赛画面,那么抢篮板球的卡位动作也就很自然地体现了,这比简单的设计起跳时机,练习跳抢篮板球的动作对学生运动表象的刺激来得更深,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做动作的目的,有利于学生对动作的把握。一开始学生可能对卡位动作不熟悉,教师根据前面的情景教学,再讲解动作要领,就便于学生对动作的顺序和结构的关注了。然而动作要领讲解即冗长又不利于学生记忆,教师就应该在学法指导上下一番功夫,让学生简便记忆动作。如编顺口溜:取位准、下盘稳、身贴紧、合理顶,用“准、稳、紧、顶”4个字形象地将卡位的整个要学的动作归纳其中,学生从视觉表象转化为运动表象就更加容易,学习就更加简便,效果就更加明显。教法是学法的基础,学法是教法的智慧表现,而连接教与学的学法指导,是教师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教学效果的法宝,值得很好地挖掘与开发。
4学得如何
学得如何是教与学结合的成果,是检验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以及教与学之间的学法指导成功与否的最直接的显现,教与学所围绕的最终结果是学习效果。如何评价学得好坏,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考量:首先,要看教师对整节课的预设,从教学目标来判断教师是否了解学情,是否能正确定位该教材的难易程度。例如,教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初步掌握某个动作,那么对学生学会技能动作的要求就低;如果是较好掌握某一动作,那么对学生学会技能动作的要求就较高;如果是熟练掌握某一动作,那么学会该动作的程度就更高了。其次,要看学生学习目标,也就是学生最后所学动作是否完成了学生自己所要求达到的程度,他们对课的体验是轻松愉快的,还是沉重有负担的。再次,要看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学法指导是否合适,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之间是否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有没有亮点和创新之处等。经常听课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触,某个教师的课上得很好,很成功。在反思、探讨的时候发现,课上得好,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某一动作时,很有方法和手段,学生能很快理解和有效模仿,形成了一套具有个人特色的风格,这是很让人羡慕和敬仰的。笔者身边就有这样优秀的教师,经常对这些教师感慨地说:“一直在模仿,却从未能超越。”所以,学法指导是应该值得重视和开发的,未知的东西多,却有无限的“风光”在其中。
第五篇:新时期体育教师的教学观论文
在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观转变非常重要,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价值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等方面。
一、体育的教育价值观
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功能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体育教师必须形成正确的体育教育价值观,才能自觉推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贯彻落实、当前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与功能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体育的政治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提出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欲成材,先做人。因为我们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政治观念和立场,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人。在体育教学中,应发挥体育教学的优势,如在课堂上将中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事迹,学生的爱国情操;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树立目标,培养他们有理想、有毅力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教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人。
2.体育的健康驾驭功能
以往的学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缺少重视。现在学校教育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把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正是对以往学校体育片面的观点进行纠正。因此体育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身体和健康的认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等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了解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的营养、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知识及其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最终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观,明确体育的教育功能,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
3.体育的心理、社会教育功能
体育活动中学生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如何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完成既定目标等方面,表面得极其生动和真实,这种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及反馈,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特征。所以体育教师应发挥体育特点,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现代社会必须的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和关心他人等。
二、体育教师的学生观
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取决于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尤其是教师怎样理解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这就是教师的学生观问题。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1.尊重学生的人格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教师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在一观点在口头上是没有人反对的,但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的教师并不多。由于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师道尊严”在一些教师眼里比维护学生的尊严重要得多。体育课上仍有体罚、变相体罚现象的存在,这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体育的目的,而只是教师维护自己面子的产物。一些体育教师甚至以能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为荣,把讽刺挖苦作为激励学生的有效手段,将打骂学生作为治恶压众的法宝。显然要想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必须转变教师的错误的学生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学生当做与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教育在平等的条件下得以顺利进行。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忽视了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忽视了人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看不到每个人是能够参与和影响自身发展方向的;忽视了每个人都具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本需要。其结果是,使学生在受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应有的愉悦体验,独立个性、主体意识、创造精神受到严重的摧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学生培养城具有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这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
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每个人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教育本身应该为社会 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但是在我们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中却很少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硬要用同一动作、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这是很不合理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教师的工作不是把学生的身体素质、动作等提高到同一个水平线,而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上根据学生的差异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使每一位学生能得到健康发展。
三、教师的评价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许多教师以应试教育的观念来评价学生,在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体育教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观,树立人才标准多元化的观念。体育教师应克服单纯以成绩取人的倾向,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观念,克服以“是否老实、听话”来评价学生的倾向,树立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人才观,克服“一刀切”的评价倾向。在中小学中没有好学生、差学生,都是有希望的学生,没有聪明孩子、笨孩子,都是有潜质的孩子。体育教师应当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不再苛求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不再严格划分哪些事好学生,哪些学生是中等生或差学生,而是从每个学生自身的发展中肯定学生的进步,教师应看重学生在任何一方面的点滴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