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凡四训》心得(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3:5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了凡四训》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第一篇: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每当我和镜子里面的自己对视的时候,心里都会产生那几个问题:除去名字之后,我到底是谁?我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也都曾经被这几个问题所困扰过,而在学习完《了凡四训》后,我得到了一些答案和一些感悟。

一、命运

命,乃屈从者的借口;运,乃抗争者的杰作。

人在出生时,其姓氏、相貌等特征都已经注定,这是人们常说的“命”。亦或是找个老道、大师算上一卦,了解自己注定的“命”。但“命”被人运用最多的,是在消极、懒惰、懈怠、悲观、失落,甚至是放弃的时候,以“认命”和“从命”这些词语出现并作为失败和放弃的最佳理由。渐渐,唯诺、软弱的人便用他的“命”给自己制个壳,绻进其中,殊不知这样的屈从俯首,迷茫逃避却变成他“命”的阻力。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除了父母之外,其他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路都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力量,其实源于自心。我承认“命”里面确实自有安排,但生命的目的不是屈膝从命,人更不是“命”的奴隶,我相信心态和行为能调换或改变这种”安排”。佛家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及道家说的“转改运数”,所谓“境”

和“运”其实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依据就是人的起心、动念。“命”就像上天赐给每个人的一块土地,有的肥沃、有的贫瘠、有的在高山、有的在峡谷、有的是梯田、有的是平原、有的是旱地、有的是水田,“运”则是我们自己选择播什么种、施什么肥、如何去耕耘。所以,上天给了一半的权利于我们的“命”,而给了另一半权利于我们自己。

屈从?抗争?

先忘掉正在埋怨的痛苦,细数之前的所作所为,今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从当下去努力创造!

二、人生

发生在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只是看人们有无勇气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并接受其中的教训。

人生的路应该怎么样去走?人要怎么样才能成长?我的答案是:知过并改过。其实人们不必要去苦苦追寻人生的方向,真诚的改正自己的过错必将为你指明方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间有两种人是最令人惋惜的:一是一击即碎,从此永远失去生命力量的人;一是从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永不承认自己错误的人。

改过的基础是明辨善恶是非,而世人和圣贤在评判善恶是非的标准常是相悖的,《了凡四训》中中峰和尚给出了明确的评判标准:不管你用任何方法,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视为恶,对众生有利的事情视为善。按此看来我一生中造恶实在不少,倘若不加以改正的话别说来世,就算是今生的路也会越走越窄,越走越苦。可如何改过呢?袁了凡先

生给出了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第二,要发畏惧心;第三,要发勇猛心。我觉得在发这“三心”之前,首先是必须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其次是敢于承认和面对自己的错误,再者是发自真诚的意愿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有了这三个前提,便具备“三心”的基础,之后再使用袁了凡先生的方法,必能改过自新,断恶修善。

人的成长正是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改过中得来,真正的失败,不是失败本身,而是失去了再站起来的勇气;真正的强者,不仅仅是成功的人,更是敢于直面失败和挫折、敢于承认自己过错和真诚改过的人。

三、心态

一心只一拳,能量巨无边,一切唯心造,万法由心生。

《易经》六十四卦里面只有一卦从卦象到六爻上分析都为吉,这一卦就是“谦”卦,中国多少古大德先贤所提倡的诸多美德里面袁了凡先生只将谦逊列入了家训,我想这并不只是一个巧合,而是他从谦逊之中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极高的受益。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如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哪里处于低凹的地方就往哪里去,水途经的地方如果出现障碍时,水流会在绕过障碍后继续前行,这些都是水的谦逊。古大德认为人应该像水一样去生活,但现在有很多人却喜欢另一种观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当今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人正绞尽脑汁、耗尽生命、付出一切的往高处走,却不知也不惧高处不胜寒,而能有几人能够参透

水往低处流之后得到的一切呢?反了,反了,也许人只有先具备了水往低处留的心态之后,才能真正拥有让人生境界往高处走的能量吧!许多的成败与得失,并不是我们所能预料的,也并不是我们能承担得起的。但只要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得到的绝对会是一种快乐!没有蓝天的蔚蓝,我们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大海的壮阔,我们可以有小溪的悠然。生活里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说到了水的谦虚,再多说一句海的包容吧,无论江水、湖水、河水、井水,还是污水、脏水、浑水、臭水,大海从不分别,不加阻碍,全部接纳,这才是真的包容,许多人的包容大多数只针对自己能够接受的人和事,而人们却从根本上忽略了“包容“这两个字本身就是针对你接受不了的那部分人和事而诞生的,如果最好的态度是谦逊,最善的意念是慈悲,最高的境界是无我,那最强的力量也许就是包容吧!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走不出心灵的迷茫;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了凡四训》为我指明方向,不再迷茫,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了命运的真谛,让我明辨善恶是非,学习去断恶修善、忏悔改过。抛开佛家所说的因果轮回、万法皆空,抛开道家所说的看相占卜、数理吉凶,抛开儒家所说的忠孝礼仪、仁爱智信,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用善的心和智慧的方式去给予,给予关怀、给予热忱、给予尊重、给予宽容、给予慈悲、给予珍惜。生命是一个提纯的过程,索取或占有是能暂时满足几许私欲,但此种开心瞬间即逝,唯有给予方能让迷失的心找到归途,将开心转为幸福!

第二篇: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

了凡四训是了凡先生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通过学习使我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创造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光明的前途。

了凡四训包括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人。要想改造命运,不被命运束缚住,就应当遵循“断恶修善”、“灾消福来”的原理,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同时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既然不是一出生就是圣人,哪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过。从小的过失起改过,那自然便不会犯下大的过错。一个人必须要每天知道自己有过失,才能天天改过,若是一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就一天安安逸逸的算自己没过失。如果每天都无过可改,就是每天都没有进步。天底下聪明俊秀的人实在不少,然而他们道德上不肯用功去修,事业不能用功去做,就只为了因循两个字,得过且过,不想前进,所以才耽搁了他们的一生。

改过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这却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那么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就要不但改过,还要积善、积德,多做善事帮助别人,善

事积多了,命运自然也有所改变。

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与人相处,待人谦虚了,从中学习,自然便有了进步。

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凡四训在教我们做好人、说好话、做好事和存好心。现如今社会上乱象丛生,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对于人心来讲,了凡四训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同时,对国家社会的安定,也会会产生很大的力量。

信贷管理部---文海燕

第三篇:《了凡四训》心得

做命运主人 书写五福人生 --上海了凡研修班学习心得

一部《了凡四训》,开启一扇心门。心态一转,命运则变。我们常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原来这只是我们消极迷茫时给自己的安慰,事实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人的命运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命运,是命中注定的,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故乡,更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时这一切都已成为既定的现实,这就是命中注定。后天命运则是有先天命运转变而成的,是对你后天的一个考量。心态决定命运,心不离根,什么心态就得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从心态上,转变一种活法。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中的先天的安排,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命运的后天的选择。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命运并不建立在一小时的决定中,而是建筑在长时间的努力,考验和默默无闻的工作基础上。”任凭命运的安排,是对人生的一种消极,一种被动,只有自己勤于,勇于认知,走出命运的阴霾,挣脱枷锁,才能成为真正掌握命运的智者,才能通达五福人生。

“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一个平常人,不能说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然有这一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气数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么可说没有命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是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

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

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他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为贫贱短命。所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心态一转,命运则变。从了凡先生的命运中,我们看到,多做善事,种善因,可以改变命运。而且,“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然“一念猛厉,可以涤百年之恶”,这就是心念的力量。

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则是了凡先生开出的改变命运的三剂良药。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欲行善,必须先改过。改过首先要发三心:一是发耻心,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有了耻心,才能够主动的去反省自己的行为,明了自己的过错,知过是改过的基础;二是发畏心,有一颗虔敬之心,敬畏之心,虽然“过在隐微”,但是“天地实鉴”。只要不敢犯错,就不会犯错;三是发勇心,要当机立断,改变以前的种种不端,从现在开始,反省自己,用道德约束自己,不给错误以任何可乘之机,勇猛精进,过则无惮改。改过的方法,便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从事上改仅仅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把过错找出来一样样地改。从理上改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其余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

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人的过失,有千千万万种那么多,都是从心上造出来的,我的心不动,就什么事情都不会造出来。“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从心上改就必须随时随地提起正念。

反观自己,我觉得我能够从事理上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原因,明白错误的根源,会在做事之前用这些标准来评判这件事是否应该去做。可是却很难保持一颗清净心,不动杂念,这是因为耽染尘情,私心、欲望太多,邪念现前。所以只有从心上改正,不起心动念,才能够避免种下恶因。的确,当人的想法专心于善时,就不会有恶的念头涌入,正如我们专心于学习,就不会有怠惰享乐的想法一样,从心上去改过,应该是我勇猛精进的方向。

改过,是舍旧图新,认清自我,完善本我,更好地积德行善,从而通达五福。积善之方中首先明确了善恶的标准--“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又用十则公案,告诉我们积善能够改变命运的道理。这些行善的例子都反应出拥有一颗善心十分可贵,行善之时也能把自身的心量打开,一心只为利他,没有夹杂自私自利念头,舍弃了我执,展现出自心的慈悲。了凡先生很强调的两点就是积善要出于至诚之心出于利他之心,否则就是假善、小善。是非、端曲、半满皆源于存心的不同。“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十”,我觉得这十点纲要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爱敬存心”,心中不存爱敬,其他的行为则非出于真诚,自然将是一文不值的。“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我们都应该心存爱敬,了凡先生说“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才能通圣人之志”。的确,圣人、先贤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不可能通过圣人先贤本身去爱敬,但是我们应该代圣人立言,践行圣人之志,来帮助、爱敬万物,通过自己的行动把圣人的爱传播给世人,这样既是我们爱敬了世人,同样也是圣人爱敬了世人,这样才是“为圣人而安之矣”的真谛。

能够积善固然是好,但为人者,处于各种人际关系中,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唯谦受福。“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六十四卦,六十四种生命状态,唯有谦卦是最圆满的,所以,谦德之效能通达五福。“满招损,谦受益”,生活中我们的行为太满,我们的欲望太满,我们的态度太满,我们的心太满,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所以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世上花开,心上花不能开。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正是意境最佳时。花好月圆的确美,但一旦花开月圆,则成定局,等待的结果必定是花缺损,月亏盈。而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时,不但美,而且会使人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予人以希望及追求更完美的境界。

正如诗人泰戈尔说:“你尽管倾注,我还有余量待充满。”谦虚就是始终觉得自己还有“余量”,这种“余量”心态就是谦虚,所谓“洼则盈”。谦虚是一种美德,一种修养。虚心的人十有九成,自满的人十有九空。修谦德,必须去傲慢。傲慢之人,持才傲物,持强逞能,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更无法真切地体悟生命的真相,即使有小小的福气,最终页享受不到。如果能够在未骄傲之前,及时地转为谦虚,则“虚华自实,淫威自敛,其福自至”。所以,时刻的提醒自己学问上要虚怀若谷,认识到自己的鄙薄;处世上要礼让三分,得饶人处且饶人;精神上也要保持一种永不满足的精进之心,不断完善自己,做到更好。“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

谦,是亏,但也是得,关键看自己的态度与努力。

一部《了凡四训》,开启一扇向善的心门。转变了我们的心态,教诲我们如何做命运主人,书写五福人生。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命运正如布莱克所说“.并非机遇,而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该期待命运的安排,必须凭自己创造命运。”改造命运或许免不了痛苦,“凤凰涅槃”,经过火的洗礼,焚烧旧我,才能重获新生。“破茧成蝶”,只有不停地挣扎,才能在蔚蓝的天空中展开绚烂的翅膀。改变命运所经历的痛苦或许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或许漫长,或许难熬。失败,挫折,或许是人们最畏惧的。但只要相信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命运是可

以转变的,戒骄戒躁,多行善事,砥砺德行,就会得到五福人生。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第四篇:学习《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学习《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主题思想是告诉我们,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但命运究竟如何能够改变,书中主要是通过袁了凡先生如何在云谷禅师的教导下,通过自己不断的行善而改变原孔先生为他算定的命,来告诫世人只有不断的行善才能彻底改变命运。每当我和镜子里面的自己对视的时候,心里都会产生几个问题:除去名字之后,我到底是谁?我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在很多时候也都曾经被这几个问题所困扰过,而在学习完《了凡四训》后,我得到了一些答案和一些感悟。

一.命运

命,乃屈从者的借口;运,乃抗争着的杰作。人在出生时,其姓氏,相貌等特征都已经注定,这是人们常说的“命”。亦或是找个老道,大师算上一挂,了解自己注定的“命”。信“命”,但不认“命”,说是这么说,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方向,没有深入地修学,很容易迷失自己。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除了父母之外,其实很多人,很多事,很多路都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承认“命”里面确实自有安排,人更不是“命”的奴隶,我相信心态和行为能调换或改变这种“安排”。佛家说的“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及道家说的“转改运数”。先忘掉正在埋怨的痛苦,细数之前的所作所为,今后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从当下去努力创造。

二.人生

发生在人生命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义,只是看人们有无勇气去体会其中的含义并接受其中的教训。那就是“改过”。改过的基础是明辨善恶是非,而世人和圣贤在评判善恶是非的标准是相悖的,《了凡四训》中中峰和尚给出了明确的评判标准,不管你用任何方法,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视为恶,对众生有利的事情视为善,按此看来我一生中造恶实在不少。倘若不加以改正的话,别说来世,就算是今生的路也会越来越窄,越走远苦。可如何改过呢?袁了凡先生给出了方法:第一。要发羞耻心;第二,要发畏惧心;第三,要发勇猛心。我觉得在发这“三心”之前,首先是必须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者是发自真诚的意愿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有了这个前提,便具备“三心”的基础,之后在使用袁了凡的方法,必能改过自新,断恶修善。

人的成长是从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改过中得来,真正的失败,不是失败的本身,而是失去了站起来的勇气;真正的强者,不仅仅是成功的人,更是敢于直面失败和挫折,敢于承认自己过错和真诚改过的人。

《了凡四训》为我指明方向,不再迷茫,让我认识了命运的真谛,让我明辨善恶是非,学习去断恶修善,忏悔改过。抛开佛家所说的因果轮回,万法皆空,抛开道家所说的看相占卜,数理吉凶,抛开儒家所说的忠孝礼仪,仁爱智信,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用善的心和智慧的方式去给予,给予关怀,给予热忱,给予尊重,给予宽容,给予慈悲,给予珍惜。生命是一个提纯的过程,索取或占有只能暂时满足几许私欲,但此种开心瞬间即逝,唯有给予方能让迷失的心找到归途,将开心转为长久的幸福。

第五篇:了凡四训学习感悟

了凡四训学习感悟

从秦皇岛学习《弟子规》回来,第二次接触了中国传统文化《了凡四训》。在秦皇岛学习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讲,《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本名为袁黄)为教育子孙后代所写的四篇家训,后来其子孙将它公诸于世,流传至今,成为后人积善累德改造命运的经典,更是值得我们拜读的一本经典。

了凡先生通过其一生的亲身经历讲述四点改造命运的方法:

一、立命之学:早年了凡先生不信命运之说,在机缘巧合之下遇见孔先生将其一生命运算准。所以了凡先生认为人的一生都有定数,就随波逐流。直至经过云谷禅师教化才有所开悟,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立命之学告诉我们:人的命运是天定,一般人都逃不过这个数。但是命运是可以改造的,我们此生的命运,是由自己无始劫以来所造的善业、恶业决定的,除了极善之人和极恶之人,不为命数所拘,一般人都在命数中存亡。经常听别人说“命中注定,命里有时总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一直认为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但是不明白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终于明白“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真正含义:动一善念,有益于别人,为别人着想就是福报,动一恶念,损人利己果报是凶是灾祸。改命的方法就是:用清净心、慈悲心对事对物,觉悟之后不再造恶,起心动念为别人着想,一切从善出发。

二、改过之法:了凡先生用他的亲身体验给我们讲了改过的三个重点:第一要有羞耻心,第二要有畏怖心,第三要发勇猛心。第一要有羞耻心就是从心里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错误并能够想改正自己的错误。第二要有畏怖心是我们有畏惧心才能生出诚敬之心,对万物我们都要抱着恭敬的态度。第三要发勇猛心,我们大多数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没有立马改正自己的错误,或者是只是想想没有去实施。我们应该不要迟疑、立刻改正。所以我们改过必须要具备这三个步骤,先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端正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去改正。只有具备这三心才能更好的改过、行善。

三、积善之方:了凡先生引用道德经里面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来教育子孙后代,更用举例来说明行善要用诚心,行善不论大小只要全心全意就能有很好的果报。行善也分真心假意,真善是不计自己的得失,不计较布施的对方是谁,用真心来帮助他人。所以真正行善的人要具备三点:第一真诚心,第二不分别、执着所行之善。第三善一定要勤积、不懈怠,把心放在利益众生上,尽心尽力行善,这样才能做的圆满。

四、谦德之效:了凡先生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凡是自满的人总是会遇到一些吃亏的地方;能够谦虚的人,一定能得到利益,这是天道。水总是会流到低洼的地方,才得到滋润,水不会往高处流。一个人能谦虚,虚怀若谷,就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这样有德行的人和长辈就能够喜欢你,帮助你。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了凡四训告诉我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关键是在于自己的真心是从哪地方出发。为大家利益着想,为别人着想的人才是真正的善人,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善出发,断恶修善才能积福。

下载学习《了凡四训》心得(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了凡四训》心得(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了凡四训》有感心得

    读《了凡四训》有感心得分享人:何敏单位:天门分中心岗位:应急值班员"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先生,一生奉行"太上感应篇"的精华所得。先谈"立命之学",是为了勉励世人奋发向上,不要自暴......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1·立命之学:看了这一章后对因果的概念有了些了解。以前自己和大多数人那样遇到困难总是归咎于命运。从这章看到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了一生的命运后一切遭遇......

    了 凡四训 读后感

    看了《了凡四训》,就来到“了凡四训”贴吧,看到个帖子叫“了凡四训,一个善意的谎言”,感觉说的有些道理。 孔道士自己也说,他并非神仙,而是按照《皇极数》的方法得出的种种结论。......

    了凡四训读后感

    把握自己的命运 享受奋斗的快乐 ——读《了凡四训》有感 袁了凡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辈子小心谨慎,虚心做人,自然就能感动老天。说到底,......

    《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读后感《了凡四训》第一篇,立命之学。”命由天做,福自己求”了凡先生的人生,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生过的简单,却又快乐。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后,很坦然的向自己求福,最终......

    《了凡四训》学习心得

    学习《了凡四训》感悟 我于2013年8月31日网购了一本《了凡四训》,9月15日看完。 《了凡四训》是一本劝善书。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已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

    《了凡四训》读书笔记

    《了凡四训》读后感读了《了凡四训》这篇节选古文,我不禁对云谷禅师产生了巨大的敬佩之情,因为他说过:“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这小小的一句话,却使我豁然开朗,不看相......

    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心得一:了凡四训心得体会 到现在为止,《了凡四训》大概听了有六次了,每次听都有新的认识。最初决定去听,只是因为觉得好奇,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去听课是一个多么正确的选择。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