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 教育
老师,今天你高兴了吗
杨倩 初当老师不久,很庆幸的能和这群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学在一起,玩在一起!他们在我的眼里总是可爱的,一个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是一句话都给了不少的感动和快乐,让我坚定了做老师的决心,朝着自己的梦想继续前行。——题记
寒假里,借看了《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看到中篇的时候,被一个标题叫做“控制好你的情绪”所震撼到。
曾几何时,我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学科老师,在控制班级或者教学环节中,常常因为学生的不良行为而失态,不控制自己的情绪。
罗伯.怀特说过:“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这个拔钉子的寓意故事:有个孩子经常发脾气,爸爸就告诉他,每次发完脾气就往墙上钉一个钉子,后来当男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开始慢慢的拔掉墙上的钉子时,爸爸指着墙上的钉告诉他:“你看,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别人的身体,然后拔出来,无论如何弥补,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作为老师,我忽略了自己情绪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记得又一次,我因为学生上课不积极举手发言很生气,我还这样对班级里的小朋友说:“你们能不能让老师上一节开心的课啊?现在回想起来,那对学生一定造成了不少的心理困惑,还记得那天学生努力的认真的上了一节数学课,下课了还有学生走来在我耳边悄悄的说句“老师,今天你高兴了嘛?”现在想起来,多么的惭愧
所以当阅读到这里时:我真的想和年轻老师说;“我们应该努力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学生和工作,而不能因为一些不良的情绪影响了自己的教学。然后每天乐观的问问自己”老师,今天你开心了嘛?“
第二篇:教育读后感
做一个勤奋的老师
——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通过阅读《我的教育思考——李镇西30年教育感悟精华》一书,我感悟、受益良多,最让我感叹的是李镇西先生的“五个一工程”。他在《师生谈心是心灵间的对话》一文中说到:“身为副校长同时又担任班主任和教学工作的我,现在每天都坚持做‘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贪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乍一看到时,我真的很惊讶,李先生是个闻名全国的名师,现在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可以想见他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居然还能每天都花费时间、精力去做这么多的事情。最感动的是他那份“追求真教育”的真心,作为一个事务繁多的校长,他一直坚持上课,尽管没有固定在哪一个班上课,但他说要把全校56个班全上遍。掩上书本,我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跟所有的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老师一样,我一点也不觉得教师工作轻松,我们从早到晚地忙碌,也很用心地去完成各种各样的,与教育教学有关或无关的工作。我们疲于应付各种活动、检查,总在抱怨说自己有多忙、多累,也总会感叹自己没有时间学习新知识、或在教育教学上不能花足够的时间,都不像个老师了。不专心思考教育教学,不能花费尽可能多的时间在其上,这哪里还是个称职的老师?我们似乎总能找到诸多的理由、借口,为自己的不思进取做掩盖。鲁迅先生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只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的赤诚之心,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的。
静下心来,李镇西先生的“五个一工程”就可以给我们以现实的指导:/
3第一,上好一堂语文课。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最本质的工作是教书与育人。教书也就是上课,而备课是其前提和基础。备课,不仅是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师工作责任感的具体表现。教学工作是教师最经常、最大量的工作,对这些工作是充分准备、一丝不苟呢,还是马虎从事,应付了之呢,这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有责任感的主要标准。要教好课,就得先备好课,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是如此,对老教师也不例外。况且连身为名师的李镇西先生都还如此勤奋,我们有什么理由可以怠慢呢。
一句有名的教育话语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现在的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很多的新知识、新事物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和了解。同时,就算是所谓的旧知识我们也会有遗忘和疏漏的地方,也有个提高的问题。再者说,“教学有法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要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任务,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备课的总要求。备课时如此的重要!所以,我们还能说没有时间、精力去备课吗?
第二,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是说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抽出时间来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不仅仅是说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行动交流,而主要是指师生之间平等的心灵沟通。师生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关系,转变为现代新型的民主平等关系,老师不能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而应当争取成为学生的朋友。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明晰教育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教育学生,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只有了解了你这个教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自觉学习知识,促进智能和品德的发展。我所教的学生是小学二年级,通过与孩子们的交流,我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些学生虽然成绩不太好,但是很孝顺、懂事;一些学生成绩很好,但却有自大、冲动的缺点。特别是一些平时看起来内向、寡言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家庭、交友、学习上的问题,各各不同。
第三,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对于教育工作相关的问题,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加以关注和思考。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教育和社会动向,认清教育的形势,了解其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同时结合我们的教育经验进行深入地思考,更好地为我们的工作服务。我们的年级办公室就是一个讨论、交流的教育阵地,有时候一些问题议一议、论一论,头脑自然就清醒了。
第四,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李老师提醒我们“反思型教师”之“反思”绝不仅仅是“想”。他以他20多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古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我们的脑袋要勤于思考,才不会钝化。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带着思考的大脑从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但这看似平凡的教育工作,需要我们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足够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我们不一定要像李镇西先生那样每天都阅读一万字以上的书,每天写一篇教育反思,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有意识、有计划地去阅读和反思。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读完此书,对李镇西先生佩服之余,我有了自己的思考。尽管当下的教师事务繁多、压力极大,然而,只要你始终怀着积极向上、勤奋务实的心,持之以恒,你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收获,在繁杂的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
第三篇:教育读后感
生活教育读后感: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在实施陶行知思想的时候,重要的是与当前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以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我从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三个方面来认识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改革中的现实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目的毛泽东同志称陶行知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他有着为大众生活解放而教育的宏愿。他的生活教育是大众教育。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陆一定曾将陶行知为人民解放、为民族解放、为生活解放的生活教育思想称为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目的论十分明确,他的小先生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人人是先生等教育观正是其教育目的论的明证。也同时是川大附小的“平民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为人民、为民族,这其实也不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文件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提高民族的素质”,“提高国民素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每个教育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到良好的教育,亦即柳斌副主任所说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搞素质教育首先要有一个普及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要做一个园丁,培育好每一朵花。”那种只把眼睛盯在尖子生、录取率、得奖数......的做法和思想,既与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大相径庭,也与陶行知教育思想风马牛不相及。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内容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无比,是动态的,因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的。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育中教育内容的过时陈旧、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生活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
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
陶行知作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学方法论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学方法是灵活的,根据“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做”的内容特点及教的规律、学的规律来决定。
陶行知极其重视实践,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号而改“知行”之名为“行知”。在教育方法论上,他特别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解决了长期纠缠于中国教育史的“劳心”和“劳力”的问题。他说:“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并由此得出学习方法的论断:运用知识,“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这件事做好,如何运用书本,如何运用别人的经验,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这件事和别事相互影响。”柳斌同志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会有多样性,如果都是机械被动地发展,那将来都是一个模子。”提倡的是个性。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称为“裹头巾”,提出“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继续创造。”号召人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具体教学中,“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讲的也是个性、创造,一切陈腐的、机械的、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是错误的、有害的,必须坚决抵制。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其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是丰富而博大的,因此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理论探索,要紧依生活的母亲,进行生活的教育。
师德教育读后感:
我含着泪水又一次看完《因持守而美丽一记全身救人的“英雄教师”殷雪梅》这个案例。她的事迹感动着我,不仅是因为她舍身救人,更重要的是因为她的一生代表着我们千千万万的普普通通的在岗教师。
在05年3月31日壮烈的举动之前,殷雪梅就是我们千万小学教师中平凡的一员,是一位执教29年的平凡、朴实、善良的普通教师。29年来,都没有什么特别光辉的大事,更没有英雄式的豪言壮语。她知道,人民群众把子女送到学校,就是把美好的希望寄托给了学校,寄托给了教师。“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她对待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她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她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把交给她的任何班级带好;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主席曾经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的是一辈子做好事。29年的教育生涯,脚踏实地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正是我们教师的职业本质特点吗!也是我们教师职业行为规范基本要求。我们在岗一天,就该绑紧这弦。教师,有多多少少这样的教师在这教育土地上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车祸是偶然的,教师的爱和责任是真切的,在危急关头,教师的舍己救人是必然的。在危险来临的时候,殷雪梅做到了,重庆市开县教师群体做到了,还有更多的教师也做到了。“一切为了学生,把爱献给学生”,“学生的生命高于一切”,“老师在,学生在”,“在危险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因为我们是人民教师,我们有爱,我们有责任。
殷雪梅用她的壮举写完了她一个人民教师的爱与责任。今天我们追随她的魂。因为她的伟大是寓于平凡之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难怪周济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让我们全体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谱写好合唱好每一曲教育曲子吧!
第四篇:教育读后感
教育书籍读后感
假期读了三本书,《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从这两本书中,我领悟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现在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读《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有感
以前人们总认为:师德高不可攀,师德遥不可及。所谓的师德楷模大多是让我们自愧不如和望而生厌的“苦行僧”,更谈不上什么优美和阳光。读过《修优美师德 做阳光教师》后,才知道师德可攀,我们的教育实践就是攀登的阶梯;师德可及,它与我们的生活朝夕相伴;师德可为,它给我们创造的灵感、操作的智慧;师德可赏,它给我们心灵的感动、美的享受。真正的师德更多的表现是植根于普通的、具体的、甚至是有些琐碎的职业生活,能够回答以人为本的显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拷问。真正的师德尊重和张扬个性人格,充满创造性。即使同为对学生的爱,在不同的老师那里,却有不同的理解和表现:有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有对学生过错的宽容和理解,有对学生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好老师是形形色色的,他们的“好”以不同形式体现在职业生活的不同领域。
正像前苏联一位著名美学家所说的那样:付出与获得平衡是最高的境界,称之为“优美”,略高于则是“崇高”,付出大大高于获得则成为不折不扣的“悲剧”。因为这其中有许多我们应该尽力避免的无谓和不必要的牺牲,过分弘扬和宣传这样的师德会让老师们对师德望而却步。只有优美的师德才是阳光的、亲切的、有趣而有效的,因而也是充满快乐的。
对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我要做一个阳光教师,我要以我的快乐去快乐我的学生,要以我的阳光去阳光我的学生,我要以我的品德去影响学生的品德。
二、读《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有感
面对难教难管的学生,我们教师往往是抱怨,发牢骚,比如有的学生上课时做一些无关的事情。我们往往容易对这群学生失去信心,产生厌恶情绪。可以说,当前职业学校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教师不爱学生,学生也不太尊敬教师。
我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改善师生关系, 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学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1.民-主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真诚地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讨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全面关爱学生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 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都喜爱成绩好的学生, 而爱表现不佳的学生却是不容易的。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批评, 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和关心。虽然这种爱有时毫不起眼, 但它有助于师生间理解桥梁的建立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3.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课,“死读书,读死书”。新课改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进行。
第五篇:《教育魅力》读后感
《教育魅力》读后感
今年寒假品读了《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所谓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正如《学记》所云:“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教师教育魅力包括了形象魅力,情感魅力,学识魅力,才干魅力和品格魅力。在这五种教师教育魅力中,形象魅力是表面的,情感魅力能使学生受感化,学识魅力能使学生真正信服,才干魅力则有利于凝聚学生,品格魅力既影响学生的品质,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教师教育魅力的形成是一个由内而外的长期过程,它是教师内在的美与外在的美的统一。
如何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在品读《教育魅力》后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睿智、幽默的。其表现在老师自身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和很好的表达能力,富有诗情画意,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引领学生去感受生活与学习中的美,使学生能快乐、幸福地在你所教的学科里学习、生活、成长。正如书中学生所说“幽默的老师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是宽容的,他能和孩子们心贴心,善于鼓励赏识学生,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中善于循循善诱,在和学生的交谈的过程中能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他应富有责任感,能给学
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教育魅力》一书中有一段美国学者威帝以学生口所吻阐述的教师的宽容标准:“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我相信她像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教师们要以宽容的心对待所有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不应该因为他们一方面的缺点而全盘否定他们。书中有一篇关于问题学生小肖的故事:小肖对待课业态度散漫,成绩倒数。但是,在看到卖艺的盲人时,他又慷慨地给予了盲人5元钱。这个故事说明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孩子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宽容和打磨,而不是一味的苛求或放弃。
(三)有魅力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出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从书上的例子可以得出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求自己:设计独树一帜的个性化教学思路、寻求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教学艺术、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展现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品位,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的教育魅力在于教育实践,在于与教师朝夕相处、春风化雨的过程中。
(四)一个有魅力的教师应该拥有渊博的学识。博学的老师能让孩子们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不断地全面发展自己的学习能
力,提高文化素养。跟着这样的老师学习,学生们会不断地进步。大量的事实证明,现代学生不喜欢那种古板、单调的老师,而是喜欢多才多艺、兴趣广泛的老师。这样的老师会像一块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五)一个有魅力的老师爱每一个学生,注意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所起的影响作用。因为教师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或一个鼓励的眼神和动作,有可能影响一个学生终身。书中有学生如是评价:“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学生们能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例如在跟着老师阅读分析一篇文章时,学生们有体验不到的地方,老师能够体验得更深刻,这就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使学生构筑与老师的信赖关系。书中有作者于漪老师自身的一段教育经历,这段经历也深刻地体现了老师之爱的重要:学校有一个行为偏差得厉害的学生,逃学两年、打群架、偷窃。找到这个学生后,于漪老师将他领回家,反反复复地教育他、鼓励他,费尽心力终将他拉回头。教育魅力便是以一颗赤诚的爱心去铺就学生的成长、成材之路,全心全意地解他们的思想、生活、人生之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带着对生命的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一样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激发生命的活力。只要我们在每个孩子心中撒下爱的种子,用自身良好的品格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那我们自身的魅力定能在教育实践中绽放异彩。从《教育魅力》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发:教师要关心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