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助人自助——《从心开始》电影赏析
助人自助
——《从心开始》心得
我看到什么呢?
我看到的是两个男人如何相伴过他们的生活,生活很简单,就是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我突然意识到空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我有自己的空间吗?有的,我总有种被困在这里的感觉,似乎这里就得受着,而这也是我一直想走的地方。你或许会问这不是你一直都想要的生活吗?但是我又会觉得这里的老师太强势了,她就像藤树一样想要缠绕着你,而这种感觉是很恐怖的。
查理和艾伦,都已经是中年男人,在这个阶段会遇到什么事呢?查理看上去很幸福,因为他什么都已经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可爱活泼的女儿,高收入,高技术,高生活品质,但为什么他还是得去看心理医生,他憋得很痛苦,生活对他来说突然失去了意义,连出门都不能自己做主,无论去哪里好像都得向大人报到,难道自己就真的一点自由权都没有了吗?
艾伦乌头垢面,一身邋遢,对于他来说生活已经一片灰暗,至于这个世界是什么已经都不重要,他仅仅是受着那份沉重到可以击垮他的悲伤游荡人间,也真是这份悲伤让他尚有一丝的眷恋。曾经美好到如在天堂的生活霎间毁灭,在9.11事件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跟着离去,他们还有那么多要一起做的事情没做,再也见不到,再也没有机会了,甚至连一声道别都没有。
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悲伤,而是被悲伤打败,自我的放弃,自我毁灭,彻底隔离这个世界,不是这个世界不好,而是这个世界曾经太好了,好到不敢去触动一丝一毫,因为每一次的触动都是自己世界的天崩地裂,有多少人可以经受得起一次又一次的崩塌,当崩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生不如死那还不如让别人来毁灭自己。当艾伦终于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的时候,带着没有子弹的手枪到街上闹事,就为了让警察送他上路,这样子就不用再沉沦在这看不到出头的地狱。
到底是谁比较可怜呢?
在外人看来非常需要帮助的艾伦反而更加担心查理,至少艾伦还拥有自由,他可以随心所欲,尽管他一无所有,艾伦看着查理就像一只背负着重担的乌龟,那个龟壳已经快把他压扁了,他有多久没有真正的笑过呢?
我看到了一个男人的世界,为什么他们需要空间,因为他们需要面对和支撑很多东西,生活需要他们一视同仁,他们必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这样子他们才能够兼顾到更多,他们甚至不能有太多个人的情绪,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事情等待他们去处理。妻子、子女、父母、公司、朋友和这个社会,男人的心是大海,你不能抓住他不让他与自己汇流,他知道自己能够处理好任何事情,只要你相信他就够了。
他不需要太多的安排,他也不需要太多的嘱咐,一切都交给他,就算他做得不够好,也请放手让他尽管去做,他会打造出一座宫殿给你看的,而你或许仅仅是这座宫殿里面的一间休息室,但已经足够了,当他累的时候自然会回到休息室,也只有在休息室他才是最放松和最温暖的地方。
我还看到什么呢?我看到了两性关系的微妙,妻子想要融入丈夫的生活,可是丈夫并不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他想要有自己的独立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不管不顾,可以不用负责任,可以向小孩子一样的放肆,而这个空间必须没有妻子,这个空间必须是另一个世界,跟生活的空间完全没有重叠。
我还看到什么呢?
查理的父母是一对怨天尤人的父母,母亲絮絮叨叨,她就像一个欲求不满的饥渴女子,她需要爱,可是他的丈夫给不了她,因为他觉得自己被困在这个充满垃圾和肮脏的城市牢笼里,他想离开,却又依附儿子,他重病缠身,这让他更加的不满。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查理总是处于救急的状况,似乎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欺负他。
我的思绪有点乱,想要在乱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却发觉反而是被弥漫,那又何必呢?就让它这样乱着吧,把这些乱点都倒出来,然后我们再一点点的梳理,不就行了吗?那我现在想说点什么呢?
我想到助人自助,每个人都是平等的,都是相互联接的,他的出现,他的离去不是无缘无故的,一定是为了来让你知道某些你之前忽略了很久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来给你礼物的,只是你能不能看到这个礼物,因人而异,有些人早找到,有些人却总是视而不见,那要怎么办呢?总会有些人就是看不过去,就是不平衡,就是不舒服,凭什么我们这样子,你却是那样子呢~!
还有什么呢?我一时反而想不起来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很好的地方就是很接近生活,并没有把电影拍得那么美轮美奂,像编织了童话故事一样来给人一些希望,而是真实的展示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愤怒、焦虑、紧张和压抑,又是怎样的面对和处理,各种结果展示在眼前,告诉你,人生由你选择,你想要怎样就会有怎样的结果在前方等着你。
艾伦在酒吧质问查理:为什么要来找他?为什么要来烦他?为什么要出现在他面前?为什么他得面对不想面对的事情?为什么要来救他?查理说我想救你!为什么你会觉得别人需要救呢?还是其实是你需要被救呢!你已经厌倦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死气沉沉,你想要摆脱,但是你需要一个理由,在查理的心中他一直在等着这个理由,一个可以说服自己,可以蒙混过关的理由让自己走出内心的困境,他也知道这种困境不是因为家庭所缚,而是自己不愿意造成家庭的冲突,不愿意跟妻子有正面的冲突,因为他害怕这样子会伤害他们彼此,也会有损家庭的感情,他希望给家里一个好好丈夫的形象。
幸运的是查理有一个充满智慧又贤淑的妻子,她非常理解自己的丈夫,对于他的处境,她只能看在眼里,忍在心头,等着丈夫有一天能够向她打开心扉,同时她给他自由,让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因为她知道抓的越紧,丈夫就会离她越远。
查理在帮助艾伦面对自己的创伤的时候,同时也在面对自己的困境,当艾伦正视现实时,告诉查理他对妻子和女儿的思念和遗憾,唤醒了查理那份深埋在心中对妻子和女儿的爱,这份爱从来就没有消失,只是被计较、愤怒、不满、担心、恐惧淹没,当这份爱绽放的时候,查理也解开了长久以来对妻子的心结,坦诚告知对方心声,不管你接不接受,只是想让你知道。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会会心一笑的电影,人与人就是这样子,你折腾我一下,我折腾你一下,日子就这样相伴而过,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别人也在帮助你,因为他给你了帮助的机会,给了你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并非是这里的问题,而是我自己能否对自己负责,安排好自己的人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不满归于他人,没有谁就应该为你负责,除了你自己。收起你那一文不值的自怜,也收起那臭气冲天的脾气,成千上万个结不知如何下手,那就从能够解得开的地方下手,解结合打结是同时发生的事情,你在解开过去的结同时也在生成新的结,只是希望提高解结的速度和技巧,少打一些结。
第二篇:温暖从心开始
温暖从心开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春天到,沐浴着三月的春风,我们迎来了向雷锋学习49周年活动。记得第一次学雷锋,那还是在刚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雷锋就是做好人好事,于是我天真的认为,帮别人搞一次大扫除就是学雷锋,借给别人一本书就是学雷锋,帮爸爸妈妈做一次家务也是学雷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幼稚的模仿着,与同学们争做“学习雷锋小标兵”。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我才渐渐认识到自己以前对雷锋精神的理解是多么的肤浅。那么,到底什么是雷锋精神呢?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雷锋精神就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精神就是以雷锋同志的名字命名、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体现时代特征的革命主义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贯穿在雷锋一生中最突出、最动人、最完美的主旋律,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它既反映了雷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又反映了雷锋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言行一致、不图名利、始
终如一)。在雷锋精神中集中的传承和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是时代精神的浓缩和升华。5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他们踏着雷锋的足迹,合着时代的节拍,紧跟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用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新时代雷锋的赞歌。
任何一种精神品质的传续无不镌写着深深的时代内涵。50年来,雷锋式的好学生、好青年、好干部层出不穷,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续写着新时代“雷锋”的故事,为他们的时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有人说,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是“真善美”,唱雷锋,读雷锋,学雷锋,做雷锋是60年代最明显的标志。70年代的雷锋是“爱憎分明”,对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是那个时期雷锋精神的精髓和符号。80年代的雷锋是“钉子精神”,学习雷锋“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将雷锋精神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成为了那个时代学习雷锋精神的主旋律。90年代的雷锋是“爱岗敬业”,经济改革进入高潮,学习雷锋号召人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工作,做爱岗敬业的模范标兵。时代在变,雷锋精神在每一个时期的诠释也发生着变化,每一代雷锋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延续着各具特色的雷锋精神。而现在,学雷锋活动重点转移到了“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涌现出不少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做出贡献的“岗位模范”。在我们公安队伍中,就有不少让人敬佩的“活雷
锋”。
在武定县公安局的工作翻开了我人生崭新的一页,到单位上班没几天,我便注意到了这样一位老民警:每天清晨,当我走过办公楼前的篮球场,就会看见一个步履蹒跚,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身影在打扫树下的落叶和球场边的垃圾,一切整理完毕后,在上班时间到来之前,准时进入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为群众办理身份证件。刚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位民警叫什么名字,但每次遇到他,他总会给我一个慈祥的微笑,我则用一声亲切的“大哥”给以回应,而我每天来到球场看到他还在球场边,就知道自己一定没有迟到。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这位民警大哥渐渐成了我这样的新警模仿的榜样,他的背影也伴随着我走过了半年的时光。直到在一次闲聊中,我无意中从其他民警口中了解到,原来这位民警大哥的脚是在一次工作中受伤的,受伤后落下了后遗症,当时许多人劝他腿脚不方便就不用来上班了,在家好好养病,可他却说:“虽然我腿脚不方便,跑不了、追不了,但我可以坐着工作嘛”。就这样,他坚持来到了面向群众的窗口岗位,十年如一日,用他的耐心细致为群众办理一件件小事,他对待工作的热忱和坚毅,他对待生活的乐观和豁达,让我不禁为之感叹。
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斗转星移,移不走雷锋的魂灵;岁月流逝,逝不去我们的热忱。一代代雷锋精
神的传人们时时以雷锋为榜样,处处留下着当代活雷锋的足迹。其实,雷锋精神并不需要多少壮举、多少光辉,也许你不经意一句善意的话语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灵,也许你一个不起眼的动作,就能为他人带来一片和谐!
当我一次次被许多人和事感动的时候,当我听说美国的西点军校为普通中国士兵——雷锋塑像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新时代的雷锋已不再是简单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也绝不仅仅是做好事这么简单。他成为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人类共同追求的品质。我暗下决心:我将穷尽我一生的努力,追寻榜样的足迹,用实际行动擦亮我心灵深处那块不朽的丰碑,用自己的言行去延续那永恒的精神!
第三篇: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
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自良镇司六小学:陈桂胜邮编:537516 教育心理学指出“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一个人的命运好坏最根本就在于这个人从小形成的性格,本性难移呀。而性格的形成又在于他的习惯,习惯的动作又从他的行为表现出来,最初的行为却又受他的思想所支配。所以要改造一个人必须从他的思想做起,亦即从心开始。那该怎样教育学生净化心灵,一心向善呢?我个人经验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抓住学生的心灵感触点,让学生产生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刚接这个班时,前一个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有一个同学叫陈光石,他父母都在广东省打工,他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吃。因为种种原因父母管不着、爷爷奶奶管不住,所以他经常违反纪律、不写作业、甚至打骂同学。果然不出所料,开学不到一周他开始迟到早退了。我因已从前班主任处了解了他的情况,所以我并不急着批评他,也不像其他老师一样骂他,我把他叫到电脑室里去放起舒缓的音乐让他听着,然后我就谈心式的问他家里的情况:你家里都有谁?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在家里你都干些什么?家里的生 活条件怎样?你吃的、穿的、用的都是谁给你的?你爸爸妈妈对你好
不好?他们工作辛苦吗?你能不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经过交谈他 终于认识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情,在学校应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不能再给爹妈增加负担。
二、与学生交心。让学生养成做事之前能够思前想后,多想想这件事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值不值得你去做呢。对于违返纪律的学生,我一般都不直接批评他,也不叫他写什么检讨书之类的。我的方法是让他们写一下说明书,分析书,让他自己分析他所做的事情的好处和坏处,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经过自己的分析弄明白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去做。这样做学生既不失面子(不用写检讨书)又明白了事情的好坏,明白了一些道理。总之,经过我这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感到教育要敢于与同学交心,说到做到,要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去,不空口许愿,又要放下架子,这样赢得了学生的拥护与信任,做好了教育工作。
三、指导学生多进行换位思考,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教育专家王文湛曾为励志修学活动题词:“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8日 星期二 第4版)。我们是大了,成人了。在生活中,我们操纵着大人的思想、带着大人的眼光看问题。我们竭力剔去身上的幼稚,尽量把自己装扮的成熟一点,老练些。对于小孩子的把戏,我们掩饰起曾有的现存的纯真的童心,对于他们的世界有点不屑一顾了。“我过的桥比他们走的路还要多。”我们开始用自己成长中累积的生活经历来评定孩子之中的是是非非了。
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来做标准,为孩子定下惩奖制度。并由此在小孩子中寻找师道之尊,父母权贵了。“我说得没错吧。”“世上哪有这种事,就你歪想。”我们教过望庐山,有句叫“横看成岭侧成峰”可在教育学生时,我们从没有想过,自己要转个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来审视自己是否有过失的教育。我想,只要我们用心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多谈心,多交流,就一定能塑造一个全新的学生自我,让更多的学生走上健康、文明的人生道路,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师德从心开始
师德从心开始
——09暑期师德培训心得
09年暑期师德培训结束了,对于这次培训,我对师德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是师德的定义。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师德专指教师的品德(精神面貌、思想素质、人格修养)原来这仅仅只是它的一个方面,师德还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概括地说师德就是德才兼备,但毫无疑问“德”即教师的品行、人格、修养是师德最重要的部分。
既然师德包括两方面,那我们自然得从“德”“才”两方面来提高。本次师德发言的六个老师中有5个老师是从德方面讲的,还有一个是从才方面讲的。他们每个人讲得都非常生动,虽然都只是一些身边的琐事,可越是简单、平凡,才越真实、感人。无论是他们口中所述的那俯身捡垃圾入箱的渺小身影,还是那不辞辛劳驾车奔波于大山中的孤独身影,都令我感动。这些人虽平凡,可他们所做的事不平凡。这些老师不仅是学生心中的楷模,同样也是我们这些初为人师的同仁们的榜样。
现实的差距和不公造成了学校、设备、生员的好坏。分到差点学校的老师总会抱怨学校、学生如何的不好。作为一个人,从人性的角度看这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老师我们就不该这样抱怨,都一样要奉献,奉献到哪不是一样呢。况且农村、山区的孩子更需要我们老师多一点的关怀与呵护。正因为穷,才使得这么多农村、山区的孩子在教育面前成为弱者。面对这样一群处在弱势的孩子们,每一个有德行的老师都应该更多的投入到他们身上,而不是只顾自己的前途和利益。
善事谁都会做,善言谁都会说,但难的是你每天坚持着,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恒常心,坚持不懈地对待工作和学生。这样我们的人格、品德才会不断地积淀升华。而当一切行动达到自觉化程度时,我们就具备了这种职业精神,就教师来说也就是高尚师德了。
对教师来说,德行难修,才学同样不易,这里我很喜欢用王国维的人生三境来比喻教师的求学之路。其实王国维关于人生三境界学说适合任何一个立志求在的人,对我们老师来说也一样,没有“吃得苦中苦”的毅力,又怎么会有“人上人”的高度呢?然而对我们老师来说,最苦的不是每天大量的教学工作,最苦的是一份寂寞,一份独上高楼的寂寞,一分求学者的寂寞。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多么想放松一下,多么想和朋友一起去纵情享受一翻,但一想起还有一节课没有备,一堆作业没有改,一篇反思没有写,一个教案没有磨,这时我们只能推开一切的热闹与诱惑,拖着疲惫的身子独自走向书房。这种渐变的过程确实很难,但也必须挺着。从选择教师这条路开始就意味着漫长、艰辛,这需要我们有执着的信念,更要有“坚忍”的性格支撑。没有千磨万击的历练,怎会有锋利的宝剑,没有耐得信住寂寞,傲立苦寒的决心,又怎么会有那芬芳扑鼻的梅花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虽然难,可也必须经历,不经历就不会明白,不经历就不会成长,不经历就不会在那灯火阑珊处看到那寻找千百回的“他”了。
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任何事之前要先修身,只有心至才能形随,师德也一样,由心开始,而后行动,又在行动中升华。
师德”一直是个不老的话题,今年暑期学校教师也进行了集中的师德培训。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徐
立科教师的先进事迹;学习《师德手册》。
通过一个个的感人事迹,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徐立科教师“燃烧自己,点亮别人”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此次培训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关爱每一位学生,徐校长就是一位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的一位教师,他乐意为自己学校和外校的学生补课,不仅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而且在生活上也帮助他们,使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这让我体会到,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
应该对学生满怀信心并一视同仁。
徐校长肯干、实干,尽全力将工作做到细致、扎实的工作态度,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想想自己平日里工作的繁忙,难以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中,因此工作中的一些事情也都是得过且过。但这次培训使
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今后必须改正。
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是敬业,是精业,让自己消除夏日的烦躁,保持一种冬日阳光照射般的温暖,将这份温暖带给每一位学生。
一年一度的暑假师德培训的帷幕又拉开了,再次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更多的道德内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等。“德”即良好的修养、是平和的心境、是宽广的眼界、是高贵的品质。范跑跑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但他缺乏了良好的“德”,故遭到了万人唾弃。所以“师”和“德”是相互相成的。师德培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这一期师德培训主要包括学习教育新政策,主要实施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专家讲座包括师德、教师专业发展、班主任管理等内容和学校自主学习三部分内容。通过几天的学习,受益良多,体会如下:
一、爱岗敬业,体验幸福。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自然不同于其它一些行业的工作,我们的身上肩负着一代人的未来。相信很多老师都有很强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精神,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极大的成绩。有了爱岗敬业精神的驱动,很多教师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用这种精神去感染家长,在家长心目中树立威信,感染学生,在学生心中树立进取向上、勤奋努力的榜样。
爱是伟大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也是如此。只是这种于日常生活中微妙体现的爱却未必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所以我们的老师更多的时候都是默默无闻的。然而,平凡人依然能够成绩伟大事业,他们的光辉将永远的闪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汶川大地震中的他们,是一群最平凡的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动山摇,是他们,用沉着、冷静、鲜血和生命挽救了无数个花朵般的生命,奏响了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用勇敢无畏的心锻铸出不朽的师魂。是的,他们走了,因为天堂里的孩子需要他们;然而,他们那张开守护翅膀的身躯将化为永恒。灾难面前,伟大的师德闪耀,平凡人以一种伟大的姿态站立在历史的浪口。或许再多的话语再多的颂扬也无法挽回那些地震中逝去的生命,但是我们的人民教师以自己英勇的表现,在共和国的丰碑上留下了永远的记忆。谭千秋、张米亚、苟晓超等等,他们是我们永远的楷模,他们用生命谱写着“大爱”,铸就伟大师魂。
大爱至上,这就是爱岗敬业精神、师德谱写出的最美妙的乐章,时代的最强音。
二、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教育是爱的事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你不爱他,他会爱你吗?我们教师职业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生心灵的升华上,教师的教育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一个个个体的心田,完善人格,培养良好品德。但爱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手段及方式。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不教,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品质。这才是真正地教学生,爱学生,而不是简单地教会他们认字、计算仅此而已。
教师还要变“管理”为“服务”的观念,树立引领学生学习的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要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换位思考,“蹲下身来”倾听,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发展。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首先,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次,老师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所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曾有一位教师这样说过:“开始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学科本位的教师,那时总是把学科放在首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感到我是教艺术的,„„”由此,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2008暑期师德培训,让我如沐春风,以最佳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本次师德学习体会最深的就是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用爱去关心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育事业就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不会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关爱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理解爱,学会爱。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也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尽管孩子情况不同,但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爱的教育下长大成才。对每一个学生的关爱,都应该是毫无保留的,无论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对顽皮、学习成绩不理想、需要心理疏导的学生,教师都要主动去亲近和关爱他们,让学生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信赖、最尊敬、最亲近的人。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他们身上有不同的闪光点,只是有的没被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细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夸奖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我常常把更多的爱,倾注在那些后进学生的身上,倾注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身上。
以平等的心灵善待学生,用爱的情怀关注学生,这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比任何高明理论的说教都有效。把这种情怀融入平实的生活,把学生的进步当作自己的成功,用坦诚的相待诠释幸福的内涵。以前的学生已毕业几年,却常有他们的家长打电话与他商讨孩子的前途,有许多学生向他倾吐人生的困惑和思考„„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呢?
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提高也尤为重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生无涯,学也无涯”,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要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主动思考如何从“传道”者转向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向发现问题的启发人,从“授业”者转向解决问题的参与人;做一名好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严谨治学,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使师德的表现更丰富。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师德观念也必须随时代的前进而创新。在新时期的师德建设实践中,我们认为,新时期教师首先必须树立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如果一个让学生不喜欢的教师那么肯定是个观念不新的教师。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一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即在平时的工作中之余看书、上网,学到更多理论的知识;二是学科教学专业的学习,即加强自己教授的技能;三是生活与实践经验的学习,即在生活中多看多问多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当然,新时期有良好师德的教师一定要具有研究意识。教师必须科研教学相结合,提高科学素质。做一名好教师肯定是越教越好,越教越好的诀窍在不断研究教学。一是清楚教学观念的最新动态,思路和教学要求;二是明确课程标准,准确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实质,以其超前的思想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三是研究教材,即课前充分熟悉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材所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四是研究学生,依据所教对象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方法,对不同学生进行情感、兴趣、态度、自学能力等的不同培养方法。在教学的研究中,使自己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虚心求教,肯干、实干,尽全力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细心总结工作经验,在摸索中前进。教师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勇于创新,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身处课改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今天的教育?我想,我应该快乐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全身心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做到得才兼备,让每一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到教书育人。抓住“课改”带来的发展机遇,树立较强的科研意识,走进新课程,刻苦钻研课堂教学艺术,争做善于吸收的学习型教师,善于研究的反思型教师,敢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由此可见,高尚的师德是爱,是敬业,是精业。让自己消除夏日的浮躁,让自己的胸怀如秋日晴空般纯净,怀着“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将更多的爱的阳光撒向幼小的心田,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
第五篇:感恩从心开始
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平湖乡绍博小学感恩教育纪实
巴河水暖,大雾含香。抚摸历史:岳家军“平湖荡寇”拱宋卫国,沐浴母恩谱出精忠报国;周翰林“鹰窠磨笔”编修文昌,披沥国恩写就哺民华章。擦亮今朝:“平湖秋月”唱不尽教育人心底的阳春白雪,“绍德博恩”让校园里的粒粒尘埃溢彩流光。翰林的家乡,文墨飘馨的绍博小学,轻舒曼卷着素质教育的大纛,用感恩文化汪洋恣肆地洗礼着学生的情商,用感恩教育之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扇至善、至纯、至真、至美的人性之窗。
“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曾几何时,留守学生成了我校主要生源,隔代抚养之痛,造就了一批“小皇帝”、“小公主”和心理问题学生,孩子们不知不觉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冷漠等不良心理趋势,远离了父母,同时也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孩子们认为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皆为理所应当,因此发生了道德的缺失,情怀的失落。常规的德育教育模式受到了新的挑战。我们沉思着、寻觅着„„
我们学校之有今天,缘于香港泰国绍博公司和香港杨文强居士捐资40万,改建了楼房,改善了办学条件,孩子们理应感恩;优质的教学资源,优惠的免补国策,孩子们理应感恩。而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衔环结草,以谢恩泽”,再到“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我们有着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感恩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由此,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的思路浮出水面,两年来,我校运用活动引领,细节渗透,文化熏陶等有效教育策略,让孩子们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与成长的真谛。同时,精心培育学校“感恩文化”,让学生懂得: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就会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快乐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于是,我们把“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确定为活动主题,整个教育活动分六步有序推进:①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怎样感恩?②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③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图报”;④通过感恩教育提高感恩素养,让学生明白在知恩图报的同时施恩不图报;⑤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⑥通过感恩教育,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校园平安,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知恩于心。学校重新将原有围墙粉刷一新,盖上琉璃瓦顶,建起60米长的文化长廊,提出感恩倡议,规划感恩范围,收集感恩教育名言100条,收集感恩教育小故事12则,办起感恩教育图片。同时我们又办起了感恩教育专刊,在教学楼走道悬挂感恩教育图片,营造了浓郁的感恩教育文化氛围。
感恩于行。我们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父母、老师和他人的感恩意识。
我校坚持每周一早晨的升国旗制度,精心准备每一次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升旗仪式,让学生树立国家概念。在重大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纪念活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懂得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从而认识到要珍惜现在,刻苦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我们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在父母的生日、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写信,通过书信与父母谈心,学说感谢话,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加融洽,避免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父母的辛劳,从而感谢父母,尊重父母。
我校开展了当一日班主任的活动,要求学生做好一天的班级管理工作,让学生体会老师的辛苦。召开了“假如我是班主任”、“假如我是老师”为主题的班队会,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要感谢老师的付出,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能勤奋学习,争取好成绩,遵守纪律,讲文明,懂礼貌,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学校大力介绍泰国绍博公司捐出巨资帮助改善办学条件,在经济极其困难的情况,还补助学生生活费,特困生的其它补助,解决学生过冬棉被;香港杨文强居士,遵照父亲遗愿出资助建学校,有关部门为学困生送来文具、书包等感人事迹,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教育的关爱,教育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规范上、活动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懂得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使我们深深认识到:知恩、感恩、报恩教育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人格的升华,更重要的是弥漫于家庭、学校、社会间的那份浓浓真情。
有的班级要求学生在双休日回家后做一次感恩饭、敬一杯感恩酒、说一句感恩话、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等实际行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有的班级要求学生为妈妈梳一次头、为爸爸盛一次饭;有的班级要求学生具体做到“六个一”,即向父母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送一句感言、表一个决心、赠一首诗歌;有的班级召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成长照片讲述与父母之间的故事,回忆父母给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感受父母的无私奉献。
四年级同学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组织了以“歌颂母亲”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其中学习委员饱含深情的写下了:妈妈,我想对你说——您是风中的一堵墙 / 用爱给我筑起温暖的家/ 您是雨中的一把伞/ 用爱给我们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5(2)班学生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召开了以感恩为主题的诗歌散文朗诵会,学生齐诵冰心老人的《繁星》集里歌颂母爱的小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您的怀里。
6(2)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组织了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活动,其中一位同学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当我的一双手碰到妈妈的皮肤的那一瞬间,真的觉得妈妈脚上已爬满了粗糙的老皮,这时我才真的感觉到了妈妈的逐渐衰老。妈妈对我和弟弟无微不至地照顾,全心全意地为了这个家而付出的心血是多么的伟大。忽然,我听到了妈妈的啜泣声,当时把头使劲地低着,不敢看妈妈一眼,我怕我会哭,妈妈不是不让孩子洗脚,而是这一刻她等待太久了。这次为妈妈洗脚,我觉得自己在一瞬间长大了很多!
在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方面,我校师生做得非常出色,向地震灾区、特殊学校捐款活动中,师生们都积极踊跃慷慨解囊。学生们自发到平湖敬老院做义工,不怕苦、脏、累。
今年“六一”活动中,举办了大型“感恩教育”成果汇报演出,表彰了首届“十大感恩之星”,掀起了感恩教育的高潮。
我们坚信:“知恩、感恩、报恩”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学校创设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必将融入学生的心田,融入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血脉,这笔财富必将凝聚成中华民族无坚无摧,所向无不披靡的民族力量。
风正健,帆已扬。绍博小学依托感恩教育,从当代农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中化蝶重生,凭借感恩文化,培养出一批批好孩子、好学生、好公民。知耻者勇、知恩者仁;施恶者刑,施恩者爱。从“人之初,性本善”的国粹中走来,绍博小学的感恩教育特色,留住了教育的春天,不让爱我的人失望,已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