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想汇报《忠诚与背叛》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在紧张的期末复习时期,我看了一部值得发人深省地回顾和反思的电影《忠诚与背叛》。它没有耀眼的群星,没有大篇幅的战争场面,表现了历史纵深也只是短暂的一瞬间。
“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这一句马克思说过的话,在影片中反复地被引用。没错,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辉煌成就就是因为有英勇而忠诚的同志们为党默默的付出着。他们指引着无数后来人沿着他们所开创的道路前进。影片中一处处感人的场景都预示着伟人的诞生。王荷波同志,在当年清党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自己心爱的女儿病入膏肓,就算没有钱看病,也不愿拿出组织的钱作为周转先给女儿治病。他说:“现在是非常时期,家里有难,党比我们更有难”。1925年5月王荷波已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以这种身份名望,他并没有摆出一副高官的架子,他放弃了个人的幸福,全心全意地为了党,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宁生活。还有杨匏安同志为党的事业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何梦兰同志,作为一名女同志,敢于为了共产党事业的发展,放弃了个人的安危,个人的利益,甚至在战场上与敌人抗战,从事了一个注定不会显赫一时的事业——为中国的富强民主独立而奋斗。甚至于自己的爱情都可以放弃,只要国家有难,有命令下来要自己的爱人离开去北平,那也不能违背。这就是对党的忠诚。影片中那可歌可泣的故事让我们回望历史,让革命志士为信仰而
战的真实场景历历在目。
然而,在这些伟人们在努力地为祖国和平而奋斗的时候,却又无数的背叛者在扰乱党的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最危机的时候,居然在外面花天酒地,享受着自己的人生,更令人可耻的是,利用买枪的钱来还赌债,以至因为资金不够不能买枪,而导致战场上牺牲了许多革命烈士。作为一名党员,没有考虑到集体的安危,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甚至出卖中国共产党,没有严格地为共产党保留秘密,这是对党的背叛。
《忠诚与背叛》主要通过与对党的忠诚者与背叛者的鲜明对比,讴歌了老一辈的纪监干部为党的事业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要想着这些英雄同志学习为了党无限忠诚,维护党的纯洁性。
第二篇:思想汇报-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在看完《忠诚与背叛》后我深深感受到这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能够激起爱国豪情的影片,这部影片没有像《建党伟业》那般众星云集却更能够发人深省,它以全新的视角,围绕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历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为线索展开故事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在蒋介石发动叛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的人民群众的历史背景下,革命党人对此困境的不同抉择。
首先是范阿根的背叛。当王荷波率领工众与国民党军队对峙拼死一战的时候,范阿根在酒吧里花天酒地嗜赌成性,并且还把工友们东拼西凑用来买强支的钱拿去一半还赌债,致使王荷波他们在危急关头没有得到足够的火力支援,牺牲了很多人。当王荷波等人找到范阿根的时候,范阿根保证说不会出卖兄弟,可是他没有遵守自己的诺言,还是一如既往的沉迷赌场,以致于掉入国民党的圈套而不自知,最后还没有挺住国民党的威逼利诱而踏上了背叛革命群众的不归路。我觉得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心不能静下来、贪恋钱财、放纵自己的不良嗜好、无法自控的范阿根这类人物不适合干革命,更不能委以重任,革命同志相信他他却背叛了革命同志,这样子的人是应该受到纪律的严惩的,因为不管是在哪个时期,不管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时期,还是在和平安定的现在,保守组织的秘密、忠诚于组织,放在哪里都是适用的,更何况是为了救亡图存。
其次是杨匏安的忠诚。杨匏安本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代部长,像他这样子的身份在当时一挥手权利财富唾手可得,但因为他有一颗忠诚于布尔什维克、忠诚于国家的心,他没有继续与蒋介石同流合污,而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中国革命,即使自己举家身无分文,连生病的孩子都没法送进医院,他也从来没有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过。当他的妻子无奈之下问他能不能先向组织借钱给孩子治病又或者是把孩子送到医疗队医治的时候,杨匏安回绝了妻子的要求,并说自己困难组织更困难,医疗队的物资抢救伤员都不够又怎么能好意思去给自己的孩子治病呢?这使我深受感动,真正的革命党人是不会因为自己的困难而因私废公的,他们在物质世界里是贫乏的,在精神世界却是无比强大的。杨匏安所承受的并不只是这些,国民党一直派人刺杀杨匏安希望除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杨匏安自己也深知这点,在面对生命的威胁时,他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没有退缩一步,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心中的大义不惜舍身为国的光辉形象。
然后是何梦兰的“大义灭亲”。她是狙击手,负责暗中保护革命要领。在从上海去武汉的轮船渡口狙杀掉想加害王荷波的叛徒后,她跟未婚夫一起登上了这艘船,他们约定北伐革命成功之日即为他们结婚之日,何梦兰守着这样美好的梦想多么希望这天能早早到来,却不料未婚夫被调到北平之后也沦为叛徒并带兵抓捕了王荷波,当王荷波大义凌然的宣判未婚夫死刑的时候,在这个杀与不杀只有一线之差的时刻,何梦兰最终还是瞄准了目标亲手击毙了未婚夫。我说何梦兰是伟大的,是因为在至亲的人背叛革命的时候,她依然坚守着她所认定的事业,坚定不渝的走下去,没有偏袒、没有胆怯、更没有丧失斗志,这一枪也许会让她痛苦终生,但这一枪是她向党表明决心、维护党纪的有利武器。
最后是英勇就义的王荷波。是王荷波把马克思的这句“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传递到每个人心中。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中国革命的成功,王荷波从未畏惧过敌人的枪口,在上海他跟工友们一同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冒着被国民党抓捕的危险强行登船,在武汉他积极参与大会,为成立中国共产党自己的监察委员会做了突出的贡献,并被任命为第一届监察委员会的主席,最后在被派到北平兼任北方局书记,整顿当地党组织纪律时被叛徒出卖并牺牲掉了生命。王荷波为净化党类纪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才使得中国革命意识到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要不忘了对每一个党员的约束,同时党员也要时时刻刻把纪律放在心中,要不断磨砺自己,防腐拒变,自觉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
在国家危难时,是最能考验党员的忠诚,而忠诚源自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对共产主义理想崇高的信仰。作为现在的我们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发挥聪明才智,展现人生价值。最后我想借用“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来鞭策自己,一定要踏踏实实、本本分分的做人,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的做事。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时间:2012/9/20
第三篇:电影忠诚与背叛思想汇报(推荐)
电影忠诚与背叛思想汇报
2015年4月21日下午,我校组织了全校教职员工党员和学生党员观看了电影《忠诚与背叛》。在电影开始前,老师和同学们都尽情享受着美丽的校园环境和和谐融洽的师生情谊。然而,电影一开始手无寸铁的示威游行工人与拿着武器的国民党士兵对峙的场景即将我们带回到白色恐怖的革命年代,短时间内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立即感受到今天的来之不易。
在整个观看过程中,我们为国民党对统一战线的背叛和共产党员中软弱分子对共产党信仰的背叛及对同志的背叛而扼腕,我们为革命先烈面对敌人的屠刀宁死不屈而震撼,也为先驱们智慧勇气和他们之间的高尚革命友情而感动。然而,影片给予我们的,还有很多……
记得影片中有个情景一个国民党官员在车子中说“中国的土壤不适合共产主义”,还有共产苏联共产主义特派员说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条件还不适合成立纪检监察委员会。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还处于初期力量薄弱时期,所以很多人对她不加看好,甚至是想除之而后快。面对种种否定,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是不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动摇的。他们面对着敌人的暗杀的危险,他们精心准备的会议会因为党内叛变分子的出卖而毁于一旦,一切看来似乎那么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坚持去做。特别是影片最后王荷波同志虽然已经意识到那个见面会是个陷阱,但为了显示共产党的有决心和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还是去了,是一种令敌人也敬佩的气魄而“为之”,这种“为”在那些因自己的利益或害怕而背离党的人看来是一种“不可为”,中国的革命正是在这些无数敢于“不可为而为之”的共产党员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党内出现严重的纪律问题,那就成立纪检监察委员会,来保持党的纯洁性;力量微小走不了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那就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每个时期工作的重点会不同,但有一条主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坚持共产主义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使党不断强大和成熟起来。经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些都使党不断充实起来,拥有更对的经验来面对新的问题。
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有那么一群敢于“不可为而为之”的党员,所以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然而现在,共产主义处在众多资本主义的包围中,即使是在以共产主义为指导、实行社会主义的中国,对共产主义产生怀疑之声也此起披伏,甚至很多以党员自称的人也不再信仰共产主义。这些现实和现象虽然不再像革命时代那样使形势那么尖锐和激烈,但它对共产党员带领广大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这个事业来说却是万分的危害的,使这个神圣的“为”又变成了“不可为了”。
作为学生党员,很多还是刚刚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个组织的同志来说,在这个表面平静而实质已十分危险的新形势下,更应该加深自己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温--说:“对待任何工作,如果你能担起来,你就勇敢地担起来,不怕任何困难甘受任何打击和委屈,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我觉得这是一种“可为”就一定要“为之”,而且是竭尽全力、尽职尽责。这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坚定信仰的方法。只有“可为而为”了,我们才能在新形势和未来的工作中成为“不可为而为之”的斗士,真正可以为我们的事业有所贡献。
第四篇:《忠诚与背叛》
电影《忠诚与背叛》观后感
29日一天的暴雨,舒缓了工作的疲惫。晚上由一冶纪委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的电影《忠诚与背叛》,讲述了一九二七年四月,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
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人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面临严峻考验。为了监督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中国共产党先辈王荷波、杨匏安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在武汉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创立中央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忠诚与背叛》通过真实的故事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成立、十名监察委员忠于职守、为党履职的光辉篇章,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热情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该片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什么是对党忠诚、什么是对人民背叛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在白色恐怖下甘愿放弃个人利益、家庭幸福,在一些凡夫俗子不能抗拒的权力名望地位的诱惑下,选择了一条凶险万分、环境恶劣、困难丛丛的人生道路,从事一个注定不会显赫一时的事业——为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以及人民民主的独立而奋斗。
这就要求我们广大青年职工要坚守信仰和保证忠诚,同时做好本职工作、尽职尽责,敢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将工作当成一生的事业来做。具体到我个人,就是要把组织培训工作的重点难点放到首位,从戏处着手,耐心细致地跟各单位人事部沟通。并且用党的章程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争取早日入党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影片给我们的是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精神支撑,也是居安思危的警钟。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五篇:忠诚与背叛
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踏实苦干、勇往直前 ——观《忠诚与背叛》有感
背景: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华大地腥风血雨,背叛革命的蒋介石勾结帝国主义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民众。面对困境,登报脱党者有之,投敌变节者有之,腐化堕落者有之,已经发展到五万九千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考验,建立中央级党的纪律检查机构,加强监督、纯洁党的组织已成当务之急。时任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的王荷波和中共广东区监察委员会委员杨匏安以五大代表的名义向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提出议案,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
在党十八大召开之前,我们有幸观看了献礼影片《忠诚与背叛》,这部影片通过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谱写了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以及成员们忠于职守、为党履职、清除腐败、维护党的纯洁的光辉篇。着力塑造了中央监察委员会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杨匏安的英雄形象,讴歌了老一辈党的纪监干部威武不屈、刚正不阿、忠于革命、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看完影片,剧中情景久久挥之不去,影响最为深刻的是“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卡尔·马克思)。那是一个理想与现实激荡又火花四溢的年代,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不是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石碑之上流芳百世,而是为了心中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不禁让人联想到当前社会热议焦点“信仰危机和信仰缺失”问题,信仰对于人来说是一盏明灯、一种精神支柱,它指导和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动,而不同的人,信仰不同,价值追求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寥寥数人发展到现在已经拥有8000多万的大党,已经经历了91个年头。正是怀有了这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以及信仰,我们的党才能有今日的成就与发展。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对前人创下的丰功伟业时不禁自问,如何才能守住并扩大这一份“家业”呢?首先是要“正心”,纯洁党性,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信仰。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发生质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现代化转型的过渡阶段,物质利益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多样化,不断挑战着人们的良知和一直以来信奉的“教条”,有些人对此甚至到了“谈虎色变”的地步。实在无需如此,关键是保持自己内心的一种宁静致远的状态。“态度决定一切”,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态度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已经形成,却无法轻易改变。万物存在两面性,我们所要做的正是树立崇高而非精神矮化的信仰,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充分发挥着自身的生产和消费的正外部性,才能带动周围。如何才能树立崇高的信仰呢,而我的信仰又是什么呢?时常对自己提出诸如此类的疑问。多从自己着手,严于律己,诚以待人,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回望历史,追昔抚今,如何永葆共产党组织的纯洁性,是历史和时代提出的一门重要课题
剧中言:
没有纪律我们的组织只能是一盘散沙
正义者是吓不倒的、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中国的民主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
感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胜法宝:
1、正确的政治路线
2、铁打的纪律和部队
3、崇高的信仰
4、坚定的信念 忠诚与背叛仅在一线之间,然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作者:臧克家(1905——2004)
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去年刚刚出版的《臧克家全集》,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洋洋12卷本,收入了臧老各个时期、各种体裁的创作作品,其中不乏跨越时空、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尤其是他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