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5 04:0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

第一篇: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

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武警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集合哨响起,73名武警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集合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

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人物介绍】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

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目的生命之光。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活。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3万余字,绘制各种图表60多张,记录各种数据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

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

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0.58秒……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他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1米1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2米都会进行一段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

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他,就是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东阳看守所民警孙炎明。

孙炎明说:我正因为有这份工作,感到快乐,生命才延续到现在。我不要组织照顾,所里有什么难事尽管分配,千万不要把我当病人看待。” 每天下班前孙炎明总会挨个巡查监室。看到自己负责的监室安全正常、秩序良好,孙炎明才会放心地下班。“不要他们记住我,只要他们好好做人”

正在复旦大学读博士的女儿谈到爸爸时,说:有理想,我爸爸做到了!他总说他很幸福,因为警察这份神圣而崇高的职业,就是要把奉献作为自己的一种责任、承诺、精神和义务,让生命在奉献中得到升华。爸爸现在做的就是快乐工作、快乐生活,奉献自我、不留遗憾。”

11.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16时53分,灾难降临。”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第二篇:感动中国2015年颁奖晚会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与事迹

感动中国2015年颁奖晚会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与事迹

一、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三、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

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四、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张纪清(江阴炎黄)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

五、陶艳波: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

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六、木拉提·西日甫江: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

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七、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八、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九、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颁奖词: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

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十、陇海大院: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

颁奖词: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



第三篇:感动中国2015年颁奖晚会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与事迹

201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与事迹

一、于敏: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

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事迹: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二、朱敏才、孙丽娜夫妇: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

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

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

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

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

“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

三、赵久富: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

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

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18.2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26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2010年4月,与61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

2010年4月30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80岁高堂,带61户村民前往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7.7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

“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40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



四、张纪清: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

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好心人“炎黄”张纪清事迹:

在“感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代表城市良心的符号,一是2006青岛的“微尘”,二是这一届的“炎黄”。

1987年,江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用于敬老院建设的捐款,捐款人署名“炎黄”,1000元的捐款金额几近于当时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此后27年间,贫困学生、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震灾区都陆续收到了署名“炎黄”的捐款。

“炎黄”到底是谁呢?当人们在大街上举着“寻找‘炎黄’”的牌子,当“炎黄”渐渐成为江阴的慈善符号,当代表爱心的“炎黄陈列馆”落成,“炎黄”本人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2014年11月,有位叫张纪清的老人在邮局汇款时突然晕倒。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炎黄”!

今年74岁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这些年,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

“一不小心”暴露了身份,他还有点苦恼,“唉!没有隐藏好。”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



五、陶艳波: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

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

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

儿子杨乃彬8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

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3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7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16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3年你太不容易了!”

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40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最用功的学生,“一下课就缠着老师问问题,有些题目一想就是一宿。”

2011年,失聪的杨乃彬终于走进了大学校门。“别家的孩子19岁考入大学,我家的孩子也是19岁考入大学。”说起自己的儿子,陶艳波充满自豪。

如今,乃彬已经是个懂事的男子汉,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他勤工俭学,为同学提供快递服务。他那青春的脸庞,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当道路越走越宽,48岁的陶艳波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自己订立什么规划么?“感动中国”的采访环节,主持人敬一丹提醒陶艳波:“比如旅游啊,美容啊„„”陶艳波并不接茬,又把话题回到儿子身上:“我的希望就是,他以后能够融入社会。儿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母子俩一起唱起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听力受限的乃斌无法找准音调,但这依然是最让人动容的演唱。在舞台上唱歌,这是乃彬打小的心愿,也是妈妈帮他圆了又一个梦想。

母子俩能收获今天的成功和荣誉,离不开一个人——乃彬父亲的全力支持,“感动中国”也把他请到了现场。“既然生下他,就要对他一辈子负责。”陶艳波和丈夫的坚定共识,支持着他家走过风雨,走向阳光。



六、木拉提·西日甫江: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

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为身后是人民!

大漠“猎鹰”木拉提•西日甫江事迹:

木拉提·西日甫江是新疆和田地区一名公安民警。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粉碎在预谋之中,他也因此被当地群众誉为“猎鹰”(维吾尔语的尊称,传说中老百姓的守护者)。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你当时怕不怕?”“感动中国”主持人白岩松问木拉提·西日甫江。

“也怕。”

“那你为什么冲在前面?”

“因为我已经有老婆有孩子了,可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成家,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个38岁汉子的朴实回答,令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木拉提”在维语中是“梦想”的意思。木拉提·西日甫江的梦想有两个:一是当一名优秀的警察,这是他一生要追求的目标;二是让和田更加祥和,大家都去那里旅游。

2014年4月,木拉提获得重要情报,一伙隐藏在和田农村的暴恐分子,正在秘密制造大批炸弹,准备实施多点连环袭击。秘密侦查发现,暴恐分子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布置了大量机关,还在制爆窝点的内部和周边预埋了遥控启爆的炸药,事情一旦败露,就打算和警察同归于尽。情况紧急,木拉提和战友们没有犹豫,在摸清位置、确定时机后,果断行动,击毙了歹徒。当场搜出了200多枚的自制炸弹的成品和半成品,其中包括杀伤力巨大的汽油炸弹和人体炸弹。

和田是暴力恐怖斗争的前沿阵地,面对艰巨繁重和复杂危险的维稳任务,木拉提•西日甫江与犯罪分子机智周旋、斗智斗勇,先后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在预谋之中。





七、肖卿福: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

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

麻风病医生肖卿福事迹:

肖卿福,男,66岁,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一位麻风病医生。

一说到极具传染性的麻风病,许多人都会心生畏惧。42年前,当他第一次走进了江西唯一一个麻风病康复村——于都县安背村时,他一夜没睡,连床都不敢碰,蹲在地上一直到天亮。

但医生的职责让他留了下来。42年间,他独立确诊、治疗麻风病新发、复发患者300多人,矫正康复手术100多例,从未出过医疗事故。经过肖卿福和他的同行的共同努力,麻风病患病率从1966年的每10万人中23.5人下降到2009年的十万分之0.5。2010年,贡献突出的肖卿福荣获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最高奖——马海德奖。

退休后,肖卿福依然闲不下来。他坚持每周到镇上出诊一次。“只要病人需要,我就要帮他们。”



八、朱晓晖: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

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

守护父亲-----朱晓晖事迹:

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本“感动中国”的另一则亲情故事同样发生在黑龙江这片黑土地上,与陶艳波的舐犊之情所不同的是,女诗人朱晓晖为我们讲述的是反哺之恩。

刚过40岁就头发灰白、十几年没买过新衣服、整日洗洗涮涮„„这样的朱晓晖很难让人将她和诗联系在一起。

但她又确实是诗人,16岁起发表诗歌,大学毕业后在报社工作。2002年,父亲突患脑梗瘫痪在床,从此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父亲最疼我,我一定要让父亲活下去。”为了悉心照料父亲,朱晓晖辞职、借债、卖房卖车。不堪重负的丈夫带着孩子离开了这个家。生活的苦难全压在了朱晓晖的肩上。

父女俩在社区的一个车库里安了家,一住就是13年。女儿天天给父亲擦身、翻身,父亲从未得过褥疮。两人生活的唯一来源是父亲每月1000多元的养老保险,除去治病的开销所剩无几。为维持生活,朱晓晖放下面子去菜市场捡拾别人不要的菜。

“刚开始也有一点点委屈的感觉,但是一看见我爸活着,每天还能跟我爸爸聊聊天,我就觉得很快乐。”夜深人静时,朱晓晖会在灯下铺开一张纸,写写诗,一年也能写个百十首,父亲常常是诗中的主角。

“每天看着东升西落的太阳在守望着父亲让我明白这样的日子会久久的存在不能让坚强的身体倒下要勇敢的寻找生命的活力”诗歌赐予她力量,让她抬头面对生活的所有赠予。

在“感动中国”之前,朱晓晖的孝心故事感动了当地一家孔子学堂的师生。每个周末,朱晓晖在这里当志愿者老师。师生们随她来到那间车库,孩子们背着《三字经》,唱唱跳跳表演节目,还排着队,仰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凑到病榻前亲一亲爷爷那张沟壑纵横的脸。当一老一少两张脸庞在短片中定格时,其带来的心灵冲击胜过任何言语和教材。



九、师昌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颁奖词:忧国不谋生。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你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你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

科学先驱师昌绪事迹:

两位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被评为同一“感动中国”人物,这在“感动中国”长达13年的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其一是2010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现场,属于他的那尊奖杯被放在烛光和白玫瑰花前——于2014年11月10日仙逝、享年96岁的他,将在天堂里接过这份荣誉。“这让我觉得很欣慰。”师昌绪的夫人通过短片替老伴儿发来获奖感言,“我们每个人,能够一心为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将来都可以感动中国。”

“一心为国,兢兢业业”,这是师昌绪一生的写照。2011年1月12日,本报记者曾来到他的居所,记录下这位耄耋老人的音容笑貌。坐在一幅“九旬创得千秋业,百岁更庆万世功”的书法对联前面,他目光如炬,中气十足:“哪里需要发展,怎么发展对中国有利,我就敢干!”

正是这样的赤子情怀,他于上个世纪50年代不畏艰辛,从大洋彼岸的美国留学归国,于60年代立下军令状研制出航空发动机最关键的空心涡轮叶片,成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开拓者。他于2000年组织两院论证,将制造大飞机列入中长期规划。九十多岁了,他还天天去自然科学基金委上班,编辑《材料大词典》,并为国家新材料的开发和利用献计献策。

那天,他好几次强调:“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生来就得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唯一的目的。”他把最后的光和热全部奉献,不折不扣达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尽管没有等来那副对联所说的“百岁更庆万世功”,但他的人生同样因为纯粹而没有遗憾。

十、陇海大院:接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

颁奖词:和风春满园。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陇海大院事迹:

陇海大院爱心集体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原本称作陇海院。据《郑县(注,郑州以前叫郑县)志》记载,陇海院建于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是为了分段修筑陇海铁路而筹建的办公大院。

院内环境优美,青砖铺设的一条条甬道通向一座座小楼,每幢楼房周围都种植有整齐的冬青和常青的松柏、翠竹。幢幢典雅的楼房全是西式的,木质结构和红砖、红瓦或红灰相间的砖瓦搭配,相得益彰。

解放后,陇海院被改为铁路老干部宿舍,之后成为陇海院社区、陇海宾馆所在地和铁路职工集中居住的楼房大院。

一位老人回忆多年前的陇海大院,“夏季,陇海院内培植的花木争奇斗艳,特别是满院里到处都是一片片、一丛丛的丁香花木。”

就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陇海大院,近年来以另一个传奇—“陇海大院精神”再次引起关注。

2014年5月16日,电影《好好的活着》在郑州市奥斯卡升龙国际影城举行了首映式。

影片就是以陇海大院的大量真实故事改编,再现了获得“感动中原十大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榜”的“陇海大院爱心集体”数十年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的感人事迹。

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影子,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



第四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辞(2002-2008年)

2008年‚感动中国‛作文资源

【感动特征】

1、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获得重大荣誉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国家级重大项目主要贡献者;

3、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4、以个人的力量,为社会公平正义、人类生存环境作出突出贡献;

5、个人的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取向及时代精神;个人在生活、家庭、情感上的表现特别感人,体现中国传统美德和良好社会风尚。

【感动旋律】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用初次看见你时我的眼睛流下幸福的泪滴。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永恒。让第一颗水滴的透明留在你最深的心里,让第一屡微风的清新成为你最深的记忆。用所有夜晚的月光陪你迎来黎明,用第一次想你时我的心情写下祝福的话语。祝福这蓝色的星球永远有绿色的戈壁,祝福这漫蓝的世界拥有最美的歌唱。这世界有爱才永恒!【感动人物及颁奖词】‚中国人的精神史诗‛

(一)唐山十三位农民——大爱至朴

【颁奖词】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刘姝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他们及无数个他们这样的人,在2008年撑起了中国的脊梁。王振耀:在国家巨大灾难面前,他们以无声有力的行动,宣告了民间志愿救灾时代的来临。【人物事迹介绍】唐山十三位农民(自发去灾区救灾的农民兄弟)

宋志永、杨国明、杨东、王加祥、王得良、宋志先、王宝国、王宝中、曹秀军、尹福、宋久富、杨国平、王金龙。均为男,河北唐山人。年龄最大62岁、最小19岁。

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了华南地区,湖南郴州成了一座冰雪中的孤城。没有上级号召,也没有组织要求,河北唐山13个农民除夕那天租了辆中巴车出发,顶风冒雪来到那里参与救灾。

这13个来自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二组的农民,自己准备了工具,初二上午赶到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了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每天起早贪黑、踏雪履冰为抢修工地扛器材、搬材料、抬电杆。2月23日,在工作了16天之后,这13位农民兄弟离郴返乡,许多郴州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发赶来为他们送行。他们还被郴州市授予‚荣誉市民‛的称号。

5月12日下午,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宋志永和12位兄弟商量后,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铁锤砸、钢钎撬、徒手刨,不断寻找幸存者。只要哪里需要,他们就到哪里。他们与解放军、武警战士一起,抢救出25名幸存者,刨出近60名遇难者遗体。

(二)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

【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阿来: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该被遗忘。

阎肃:星星和月亮在一起,桂林和建芬在一起,太阳和温暖在一起,桂林和建芬了不起!【人物事迹介绍】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 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的震撼了这对彝族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三)武文斌——死的光荣

【颁奖词】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臶,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黑色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最亮的那束光。

于丹:‚牺牲‛在今天的语境中已经有些陌生,武文斌是一个英雄主义渐行渐远时代下真正的英雄。

任卫新:虽然他只是一名士官学员,还没有建立功勋,这片土地永远珍存着他的汗渍、体温和灵魂。

【人物事迹介绍】武文斌(为救灾活活累死的小战士)男,26岁,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一个战士倒在了抗战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13万子弟兵在抗震救灾中舍生忘死的表现,留给人们太多太多的感动……

这个战士,就是济南军区铁军某师炮指连士官学员武文斌。

6月17日晚,他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上。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

5月13日,当部队接到急赴灾区的命令时,武文斌被告知后留,一向脾气温和的他急了眼,坚决要求上前线。

‚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武文斌对战友们说。在他参与抗震救灾的32个日子里,他总是找活干、抢活干,干完份内的事,就去帮着其他班排干,别人拦也拦不住。他身上的迷彩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战友们说,他的心里装的全是灾区群众。

(四)韩惠民——这就是爱

【颁奖词】他用百姓最朴素的方式,回答了生活中最为深奥的问题: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34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陆小华:一段相知带来一个汉子34年的照顾,一声承诺变成一对夫妇共同的看护,一个特殊的传奇连起两个普通的家庭。

陈淮:啥叫爱?爱就是一生的承诺,就是性命相托。

【人物事迹介绍】韩惠民(痴情男携妻照顾初恋女友34年)男,55岁,苏州人。韩惠民和妻子徐敏芳默契‚配合‛,共同照顾一位瘫痪病人,已经持续了整整34年。不过,让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是,这位长期卧床的病人正是韩惠民年轻时的初恋情人……

1972年,韩惠民与比他小1岁的吴月瑛同在苏州沧浪区工业淀粉厂工作。虽然两人彼此从未说过一个‚爱‛字,但两人已是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1974年4月的一天,吴月瑛坐着三轮机动车回厂。机动车突然侧翻,吴月瑛被抛落在人行道,当场昏迷。经抢救,昏迷多日的吴月瑛脱离了生命危险,但颈椎中枢神经断裂,手术后用钢板固定,再也不能站立,也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韩惠民在吴月瑛住院的日子里,自己日夜守护在她身边,喂饭、端尿,陪她说话解闷。出院后,韩惠民也一直悉心照顾她。

吴月瑛瘫痪后的3年多时间里,不少热心人要给韩惠民介绍女朋友,都被他婉言谢绝。吴月瑛多次劝说韩惠民尽快成个家,但他就是不听,他暗下决心,要一直守护着她,哪怕不结婚,也要守护她一辈子!在吴月瑛和她父母的屡次劝说下,韩惠民终于答应找女朋友。不过他有个前提,对方必须同意与他一起照顾吴月瑛。经人介绍,韩惠民认识了徐敏芳。当徐敏芳了解到韩惠民坚持多年不谈恋爱,只为照顾过去的情人,她被韩惠民的一片痴情所打动。

1980年,韩惠民与徐敏芳结为伉俪。从此,守护在吴月瑛身边的又多了一个人。

34年倾情照料,如今韩惠民与吴月瑛两家人早已成了自家人。韩惠民的女儿认了吴月瑛当干妈,退休在家的徐敏芳只要一有空,就来到吴月瑛家里坐坐,跟她讲讲家长里短的事情。

徐敏芳感慨地告诉记者,这么多年走过来,丈夫早已成了吴月瑛的精神支柱,从年轻时的爱情到现在亲人般的依赖,她能理解也非常支持。韩惠民和徐敏芳告诉吴月瑛:‚有我们在,一定会守护你,照顾你一直到老!‛吴月瑛被深深地感动了,这次她流下的不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幸福的泪水,更坚定地活下去的泪水……

(五)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导演团队——惊世华彩

【颁奖词】长卷舒展,活字跳跃;圣火激荡,情感喷放。他们用人类共通的语言,让五千年文明跃然呈现,那一夜,中国惊艳世界。

于丹:他们的中国式的写意圆了世界一份梦想,这不是中国的展示,而是世界的融通。

朱玉:这是一群太懂得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人,也是一个知道如何展示中华民族骄傲的团队,金牌授给他们,现在还不晚。

【人物事迹介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导演团队 总导演:电影导演张艺谋;

副总导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国家歌舞团副团长陈维亚 开幕式是北京奥运会呈献给世界的‚第一印象‛,在整个奥运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我们能否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2005年,张艺谋、张继钢、陈维亚等人被任命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负责整个开闭幕式的创作和实现。

为更好地展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主题口号的深刻内涵,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突出‚文明‛、‚和谐‛两大主题,张艺谋和他的团队推掉了高昂报酬的商业合作,带领他的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努力,奥运开幕式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精彩阐述了以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世界文明的交融,用中国文化打动了世界。

(六)金晶——大写尊严

【颁奖词】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

张瑞敏:金晶勇敢地用残缺的身体保护奥运火炬,这勇敢源自深深的爱国情。

阎肃:柔弱的你面对那环饲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人物事迹介绍】金晶(捍卫圣火)

女,27岁,残疾人击剑队员,29届奥运会境外火炬手。

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中午,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当天,几名藏独分子试图从中国火炬手金晶手中抢走火炬,干扰北京奥运圣火的传递。坐在轮椅上的金晶面对暴行,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流露出骄傲的神情。虽然她被威胁、被殴打,但她手中的火炬始终没有被抢走。

金晶用她那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精神。这个情景打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七)吉吉——点燃生命

【颁奖词】白的雪,红的火,刺骨的风,激荡的心。鹰失去了同伴,但山的呼唤让她飞得更高,她,是高山上绽放的雪莲。

杜玉波:把最纯洁的奥林匹克圣火送到最神圣的人类之巅,完成的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更有她对心爱之人深深地怀念。

王晓晖:在高山上,每走一步路,吉吉都用爱和梦想在把温暖催燃,所以吉吉踏出的是人类最强之音。

【人物事迹介绍】珠峰火炬队(把圣火送上最高的地方)第一棒火炬手:吉吉,女,西藏登山队运动员。第二棒火炬手:王勇峰,中国登山队队长。

第三棒火炬手:尼玛次仁西藏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第四棒火炬手:黄春贵,中国农业大学学生。

第五棒火炬手:次仁旺姆,女,西藏自治区登山学校学生。

2008年5月8日上午九时十七分,中国登山队十九名队员成功登上珠峰之巅并进行了奥运火炬接力,首次实现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的传递。2008北京奥运圣火终于在海拔8844.43的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点燃!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终于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圣火耀珠峰的盛景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兑现了7年前的诺言,书写了奥运史上的一个奇迹!

珠峰火炬队当天凌晨3点出发。登顶的激情和传递奥运圣火的动力激发着队员们神速前进。队员们的前进速度甚至超过了事前的预估,9点10分,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第一次在珠峰燃烧,第一棒火炬手吉吉高举的祥云火炬与圣火在珠峰实现完美融合。经过王勇峰、尼玛次仁、黄春贵三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站在珠峰顶的次仁旺姆高举火炬,奥运圣火在珠峰跃动!

那一刻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而这五名英雄和他们所在的珠峰火炬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所有中国人的梦想。

(八)神七航天员——傲拓天疆

【颁奖词】中国人的足迹,从此印进寥廓而深邃的星空,当他们问候世界的时候,给未来留下了深远的回声。

杜玉波:炎黄子孙留在浩渺太空中的这一小步,豁然自信、脚步稳健,展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姿态与力量源泉。

陈章良:翱翔太空的三位勇士,掀起了中国民众新一轮的民族自豪感,向世人表明了梦想与航空共起飞的豪迈与快意。

【人物事迹介绍】‚神舟七号‛航天员团队(为中国人圆‚太空行走之梦‛)翟志刚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刘伯明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景海鹏男,汉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上校军衔。

北京时间9月25日晚,搭载着3名宇航员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执行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任务的主要内容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实验。

这三位航天员是经过艰苦的训练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翟志刚曾入选“神五”梯队;三人都曾入选“神六”梯队。

他们在72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出色的完成了所有任务,航天员翟志刚成为了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2008年9月27日16点43分24秒,翟志刚开始出舱,他在太空迈出第一步。16点59分,他结束太空行走,返回轨道舱。

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飞船成功返回地球。

神舟七号飞船顺利着陆后,翟志刚出舱后发表讲话:“中国航天员进行了首次出舱活动,使命光荣,充满挑战,结果圆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神七”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继奥运后,“神七”在中国民众心中激起了新一轮民族自豪感。

(九)李隆——男儿榜样

【颁奖词】火场、废墟,有多少次出生入死,就有多少次不离不弃。他用希望扩展希望,用生命激活生命。

陆小华:废墟里与死神搏斗,绝地助人求生;他用忠诚和果敢书写了消防官兵的壮丽人生。陈小川:从淡定的表情和灾区群众的欢呼掌声中,我感到他身上体现的公安消防战士职业道德的 高尚。

【人物事迹介绍】李隆(救灾火线上的尖兵)

男31岁,中共党员,河南省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在今年5月赴四川抗震救灾战斗中,已担任郑州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的李隆和战友们在异常险恶的环境下,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在废墟下先后挖出57名群众,其中五人生还,包括被困104个小时的李青松和被困124个小时的卞刚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救援的奇迹。

李隆1995年加入公安消防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重大灭火抢险救援事故现场从未退缩过。钻火场,堵泄漏,他总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位臵。李隆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3170多次,抢救遇险群众760余人,为保卫人民群众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尖兵‛,‚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称号。

(十)经大忠——中流砥柱

【颁奖词】千钧一发时,他振聋发聩,当机立断;四面危机时,他忍住悲伤,力挽狂澜!他和同志们双肩担起一城信心,万千生命。心系百姓、忠于职守,凸显共产党人的本色。

陈小川: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舍命的县长,是今天所有干部的一面镜子。

纪宝成: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马当先的身体力行。这样的干部,一定能带领灾区人民看见新的希望!

【人物事迹介绍】经大忠(从容指挥救灾的北川县长)

男,羌族人,44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在汶川大地震中,北川县是受灾最严重的县。地震发生时,北川县长经大忠正在开会,他果断的组织与会人员疏散,并用最快速度将县城里的8000多幸存群众集中在安全区域。全面的救援工作展开以后,经大忠成为北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副指挥长,始终战斗在第一线。

5月14日下午,经大忠带领工作人员在废墟中救起了一个小女孩。当经大忠抱着孩子往担架跑的时候,孩子一直在哭泣。经大忠摸着她的脸,安慰她:‚别怕,孩子,爸爸救你来了!‛这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动容。

地震发生后,经大忠3天3夜没有合眼,他说,‚群众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只有我们舍命,被埋的人才有更大的希望获救。‛

震后,北川县城大部分被埋。经大忠家中的6个亲人全部遇难。【特别奖】中国人

【颁奖词】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航天员太空漫步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欣赏与挑刺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是活动主办方经过对一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感动事迹的梳理和调查,并根据活动推选委员会成员意见以及观众投票结果综合评定的。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六年,它以评选出当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六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2007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揭晓了,颁奖词作为普遍道义对人物的褒奖,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广大电视观众和众多师生关注的焦点。鄙人不揣冒昧,既要赏其‚瑜‛,也要指其‚瑕‛,请看:

1、钱学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臶,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赏析】颁奖词以极为简短的文字(99字),对知识分子的代表——钱学森做出了高度概括而又中肯的评价,语言整散相间,修辞上或排比,或对仗(宽对),或比喻,或层第,气势不凡,感情充沛,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

这段颁奖词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把汉语的独特魅力——‚节奏和韵律‛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形成了极为强烈的感情冲击波。其次,颁奖词虽简短,但就在这短短的篇幅中,也注意了层次安排,做到了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美中不足之处,节奏‚散‛化时,不很连贯。第二个层次‚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这五句话当中,第三句与第二句连接不紧,原因是第二句话运用的是判断句,而第三句则运用的是主动句。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句话应该带上主语‚他‛,或者在第四句前加上主语‚他‛,不信的话,读读便知。

2、闵恩泽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赏析】这则颁奖词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灵巧地融入评论,先以短句领起,再以较长的句子表述,突出了获奖者的主要业绩;紧接着,四字一顿,水到渠成地引出了最为核心的评价‚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夸张中蕴含着比喻,比喻时结合着夸张,给短文的收束做了一个完美的‚豹尾‛。

先叙后评,以叙为主,层次分明,评价简洁,文字极富含金量。这是本段颁奖词最为突出的特色。瑕不掩瑜,拟写者应该在写完后再读读。‚他站出来‛一句中的‚站出来‛不是叙述语气,而是祈使语气。叙述语气应该是‚他站了出来‛,但是这里加上‚了‛,后面的‚照亮能源产业‛一句读起来又不很通顺。故前四句可如此表述: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燃烧自己,照亮了能源产业。

3、方永刚

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赏析】用语准确,遣词恰切,是这段颁奖词最突出的特点。‚真正‛‚忠诚‛‚满怀激情‛‚生命垂危‛‚信仰的战场‛‚冲锋的姿态‛等语汇,都极为准确而恰切地抓住了获奖者的生命价值和人生底色。

其次,本段文字以散化的句子造成整齐对偶的句式,使得整段以评论为主的文字充满了张力和感染力。

美中不足,结尾似乎还有话说,尾句中的‚把‛字似乎应该改为‚让‛;‚保持‛前也应该加上‚始终‛一词。

4、谢延信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赏析】88字的文段,用57个字来叙述人物事迹,只用一个31字的比喻句来评价人物精神,这是本段文字的最大特色。其次文段在构思上,让人似曾相识,不由使人想到诗人臧克家的《老马》,由此展开,这段颁奖词确实像是一首诗。第三,颁奖词前后各以较长的‚转折句‛叙述、评论,中间则用短句一顿,层次清晰,情感节奏自然。

瑕不掩瑜,‚用33年辛劳‛一句前似乎少了个‚他‛,读读便知。

5、钟期荣胡鸿烈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赏析】‚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一则对联便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的身份和品质,语言的精辟和整齐,不能不使人对颁奖词啧啧称赞。接着,文段以四字句为主的一组句子,一气呵成,以叙述为主,叙中带议地交代了人物的关系和事迹,押韵自然,节奏紧凑,迅疾的语势中蕴含着写作者对感动中国人物的由衷敬意。结尾抒情隐身,点出人物事迹的意义和价值,水到渠成。

可读到最后一句时,‚楷模‛前那个重要的语气词‚了‛又不见了,实在令人大倒胃口。但愿‚了‛这个重要的语气词的身价能够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6、罗映珍

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赏析】设问→叙述→评价,文段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设问开头,逗起疑问,答案很明显——心灵的力量;于是,接下来,文段以高度概括的一句话叙述了人物的事迹,‚不离不弃‛是事迹的核心,用词极为准确;结尾用‚不是……才能……‛的句式作评价,强调突出了‚患难见真情‛的普遍真理。

这段颁奖词遣词造句几乎无可挑剔,但仔细琢磨,总觉得‚方法‛一词有问题,好像‚做法‛一词在最为恰当。

7、李剑英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赏析】本段颁奖词特色不鲜明。‚只给他16秒‛‚向人民倾斜‛和‚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三句话用语不凡;其次全以叙述实现评价也有些点特色。

最为糟糕的是,前四句节奏呆板,韵脚机械,读起来很蹩脚!不如鄙人这样改写——烟笼大地,声震蓝天;身矗高山,魂归星汉。

8、李丽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赏析】叙议结合,以叙为主,在叙述中实现评价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是这段颁奖词最突出的特点。其次,本段文字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强烈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精神的赞美之情。句式灵活,转折句突出了任人物的品质,‚接收、回报、延伸‛三个词准确简省地概括了人物的事迹。

9、陈晓兰

虽千万人,吾往矣!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赏析】节律、韵脚自然,使这段颁奖词流荡着浓郁的诗意,这是本段颁奖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其次,开头‚虽千万人,吾往矣!‛以典雅的文言出之,又以第一人称代为主人公吐露心声,生动地表现了主人公坚定的信念。

遗憾的是,结尾句表意不明。不如鄙人改为‚她是一位医生,不但治疗疾病,而且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纯洁‛。这样改写恰恰符合结尾处用‚散句‛收束的要求。

10、孟祥斌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赏析】颁奖词开头活用典故,与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品质对接,一下子使人物精神变得悠远而深厚,基调高昂,引人关注。接着,用对比叙述人物事迹,突出其精神的可贵。在接下来,颁奖词用呼告的修辞,警示人们,在此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的高尚。最后叙述人物命运,点出人物价值,既有叙述,又有评论,自然妥帖。

追慕人物精神,揣摩文字魅力,在精品中陶冶,于高尚中浸染,语言文字能力与道德情操共同提高,这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一个好办法。既然‚感动中国‛给了我们一个学习语文的平台,那么就让我们在感动中感动,让我们模仿中创造吧!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推委会感动印象及颁奖辞

丁晓兵: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象一把号角,让理解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

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的勇士!

孔祥瑞:不管什么时代,劳动者都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但是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人还应该是那些不仅贡献汗水、还贡献智慧的人。150项革新给国家带来8000万效益,这就是一个蓝领工人的成就。

在轻视铁锤的时代,工人何为?他说:‚全世界的门吊,我都能开!在英雄辈出的年代,工人有为!

王百姓:十年时间,15000颗炸弹。专门与危险打交道,谁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弹,已经够惊心动魄了。而他和我们一样,有家,有妻,有娃。只不过头顶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国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担忧、战友的期盼,一肩担起。

王百姓时时命悬一线,老百姓才能平平安安!

叶笃正:风华正茂时已经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开拓者。让外国人同我们接轨,这是一个年过九旬的大学者的大气象。笑揽风云动,睥睨大国轻。

定力与信念,让他上下求索。天问的路上,生命融入科学!

华益慰:不拿一分钱,不出一个错,这种极限境界非有神圣信仰不能达到。他是医术高超与人格高尚的完美结合。他用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一辈子做一件事:就是对得起病人。爱人知人,医乃仁术,大医有魂!

季羡林:智者勇,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新汇入传统,留在东方!

林秀贞:用三十载爱心,让一村之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富人做这等事是慈善,穷人做这等事是圣贤,农民做这等事是伟人。这位农妇让九州动容。

善良在村庄流淌,她用三十年的热心,去温暖世道!

黄舸:我们要静下心来体会这个场面:一个四肢无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跋山涉水,万里迢迢。他就像一小截被命运丢弃的蜡烛,善良的人点亮它,它就欢快地燃烧起来,藏起眼泪,还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生命的倒计时,滴答、滴答,扯动人们的心弦。人生路上,他是阳光少年!青岛‚微尘‛:他来自人群,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有随处可见。他自认为渺小,却塑造了伟大。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

微尘有心,微尘有情。尘埃落定,大爱无声。

霍英东: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死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能兼计天下。

聚散有道,义利兼能。五星和紫荆维系他一生的光荣!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 独臂英雄丁晓兵

入伍20多年的丁晓兵是武警某部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他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手雷爆炸,他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切开他的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他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二十多年来,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的不平凡历程。

‚蓝领专家‛孔祥瑞 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世界一流的水平。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工人。他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排爆专家王百姓

55岁的王百姓是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岗位上工作了37年。

气象学家叶笃正

叶笃正先生是2005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叶笃正先生曾于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

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是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他从医56年来始终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蔼尚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一座道德丰碑。

国家主席胡锦涛充分肯定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并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著名学者季羡林

季羡林1911年出生于山东,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季羡林创建了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爱心大姐林秀贞

1946年出生的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她30年如一日,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

林秀贞还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收养救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

阳光少年黄舸

黄舸生于1988年,7岁时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专家介绍,这种病只能活到18岁,黄舸现在离医学界同类患者最长生命记录仅差两年时间。

一个生命就要走到尽头的男孩,为了对他进行过帮助的人说声谢谢,和父亲踏上了‚感恩之旅‛。每天,父亲小心翼翼地把他抱上轮椅,用绳子仔细地‚固定‛,以保证他不致滑落。父子俩从2003年开始走遍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载着黄舸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汇款的恩人当面道谢。

青岛爱心群体‚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如今在青岛,从城区到农村,大街小巷里,几乎每一本募捐册上都能看见署名‚微尘‛的记录,几乎每一个募捐站旁都会听到‚我叫微尘‛的回答。‚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慈善家霍英东

去年去世的香港著名慈善家霍英东先生,在过去数十年里,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卫、体育、扶贫等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

有记者曾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赵孝云,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残疾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侯耀华下跪为其颁奖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华‚咚‛的一声,给获奖者贵州乡村教师陆永康跪了下来。这个被现场观众称为‚史上最感人的颁奖动作‛,出现在1月21日由CCTV-7农业节目主办的2006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

‚跪着授课36年‛感动全场

颁奖前,跪着授课36年的陆永康老师的事迹,就感动了全场观众。出生9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的陆永康,20岁时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当作为民办教师的他刚拿起教鞭的时候,他所在的孔荣小学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劝回来。

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跪行‛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增加到50名。3年后,小学破天荒有了150名学生。36年里,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匍匐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他也创造了水乡贫困山区儿童入学率100%的奇迹。用篮球、木板、轮胎做的‚船鞋‛,陆永康穿坏了大概十双。

侯耀华跪下颁奖‚谢老师‛

在颁奖典礼的末段,开奖嘉宾侯耀华宣布:‚获得2006‘三农人物’奉献奖的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区三都水族自治区乡村教师陆永康。‛陆永康拄着双拐(2004年做了手术),走到台上领奖时,侯耀华迎了上去。‚谢谢您,在孩子心目当中,对老师的尊敬可能比对父母的还要重,因为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说心里话,我知道要给您颁奖的时候,我只想着一件事,您跪了36年了,今天我应该给您(跪)。‛侯耀华说着,‘咚’的一声单膝着地跪了下来,‚我代表所有的孩子们,说一声谢谢您陆老师!‛颁奖典礼结束后,侯耀华将自己佩戴的手表送给了陆老师。

昨天(23日),记者试图联系这位大山里的陆永康老师,但他已经返回了贵州的学校。陆永康的工具哨子、电棒和‚船鞋‛

颁奖现场,陆永康还带来了自己常用的哨子和‚船鞋‛。‚我做这点事,其实是应该的。为了我们贫困地区的儿童,为了让他们入学,让他们改变家乡。我在大山中寂寞或害怕的时候,就用这个哨子给自己壮胆。‛说着,陆永康一边吹响手里的铜哨子,一边拿出了重达两公斤的‚船鞋‛。

陆永康的第三件工具就是一个手电筒‚大山里面有猛兽,比如熊和蛇,我就需要小心翼翼地走了。用嘴含着电棒,照亮。‛陆永康的每一句话都感动着下边的观众。

颁奖结束时,陆永康动情地表示:‚我要告诉大家,从事乡村教育大有作为,十分有意义,贫困山区的人们多么渴望大学生到山区去当老师,这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和愿望。‛侯耀华用手扶着陆永康完成了整个颁奖过程。另外,陈长海、杨文俊、孙孟全、潘长江、陈书栋、刘永好、段永传、茅临生、韩贵清、李贵富等10位荣膺三农人物大奖。该颁奖晚会将在大年初

二、初三播出。(记者倪乐)

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介绍及颁奖词赏析

1、在麦莎台风中,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打工青年魏青刚 事迹介绍:

河南农民工魏青刚,在青岛遭遇的麦莎台风中,三次跳入水中救人。

2005年8月8日,青岛崂山区,成百上千的人们在岸边观看‚麦莎‛台风带来的海潮。一个巨浪把岸边的一个女青年卷入海中。正在岸边的魏青刚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冲出人群,纵身跳下两米多高的防浪墙向落水女青年游过去,在离岸大约20多米处抓住了落水女青年,但又被一排巨浪打散。

魏青刚爬上岸以后,青岛市民警也已携带救生器具赶到。魏青刚对民警说:‚我下去过一次,熟悉情况,让我再下去吧!‛他穿上救生衣、套上救生圈,再次跳入汹涌的波涛中,但是没能成功,头 晕目眩的魏青刚不得不又返回岸上。

稍稍缓过神,魏青刚再次跳进大海。他顶着巨浪,一点点地靠近……他紧紧地抓住落水女青年的手,岸上的民警急速拉着救生圈上的绳索,将他们拖向岸边。

经过连续三次、长达40分钟的生死较量,落水女青年终于被魏青刚营救上岸。

人们询问他姓名的时候,魏青刚都没有回答。他穿着被海水泡透的衣服、拖着极度疲惫的身躯,缓步走回了位于半山腰的工棚里。晚上,他没有对任何人讲起过自己救人的经历。

当地电视台当晚播发了由一位钱先生提供的DV影像,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人们都不知道英雄是谁。直到事发三天后,协助营救的派出所民警通过查验身份证明,终于确认了英雄魏青刚的身份。

解说词:

——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

颁奖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2、身患重病,仍然坚持助学的歌手丛飞 事迹介绍:

丛飞,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歌唱家郭颂关门弟子,36岁。

丛飞是个会唱歌的人。1997年,丛飞加入深圳义工联。一次义演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他热心公益事业,为社会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46人,认养孤儿32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被授予‚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5年1月,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演出,还将用于治病的1.5万元钱捐了出去。

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臵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2004年7月,当丛飞如约来到贵州给孩子们送学费时,已经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2005年5月17日,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把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留下3个疗程的化疗费用后,拿出2万元钱捎往贵州织金县贫困山区。他这样说:‚如果命运再给我5年的时间,我会兑现向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会用更多的爱回报社会。‛

解说词:

——有这样一个歌手,有这样一个志愿者,当他自己还没有当父亲的时候,他就用父亲那样的眼神看着那么多的孩子,孩子的眼神让他心动让他行动,他的名字很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他叫‚丛飞‛,‚丛‛让我们看到了两个人站在大地上需要互相支撑,互相温暖。

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成回国,夺得连续空缺六年科技大奖的学者黄伯云 事迹介绍:

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中共党员。

黄伯云教授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特种冶金系,1980至1986年在美国爱阿华州立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随后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88年回国。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业大学校长,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学校长。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教授长期从事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在航空制动材料、高温金属间化合物和特种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方面开展了许多创造性的工作,为飞机刹车材料的国产化、国家飞机刹车材料重点工程和创立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粉末冶金高技术辐射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级奖4项,省部级二等以上奖9项,80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

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2004国家三大科技奖颁奖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红灿灿证书,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

黄伯云院士和远在长沙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课题组60多名成员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0年的努力,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拼搏,终于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英、法、美之后第四个拥有生产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上述领域跨进世界前沿。

解说词:

——位大学生的演讲中有这样一句话:今天我们努力的学英语,是为了将来全世界都努力的学汉语。我们要认识的这位获奖者,他也许没有听到这个语言,但是他用他的行动来诠释了这个演讲词的内涵,1988年他作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个在美国读完硕士、读完博士之后归国的留学生,十年后就在他所研究的领域里走在了世界的前沿,而今走得更远。

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4、坚守在贵州深山,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脚医生李春燕 事迹介绍:

李春燕,27岁,是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乡村医生。三年前李春燕卫校毕业后嫁给了大塘村一个苗族青年成为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

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有了初步的医疗保障。李春燕,严格地讲不能称作医生,只能叫做‘卫生员’,因为她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由于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我国的大部分乡村卫生员已改行或外出打工去了。李春燕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李春燕于是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解说词:

——她是一位医生,虽然她从来没有机会穿上白大褂,甚至被人在医生的前面还要加上赤脚这两个字;她是一名医生,但是不像很多医生那样,不愁自己的衣食,她一个月也许能收入600多块钱,但是买药以及买相关的一些东西却要花出900多块钱,亏空300多,欠债也就越来越多;她是一名医生,自然被患者所需要,但是跟其他的医生比她的患者似乎对她更加需要,这该是一名怎样的医生?

颁奖词: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5、连续12年自强自立,带着妹妹上学的大学生洪战辉 事迹介绍: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3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便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照顾了12年。

解说词:

——哥哥这个称呼在他心里有着独特的分量,因为是哥哥他生活中多了很多的操劳,因为是哥哥他生命中多了很多的体验,哥哥使他成为今天的他。

颁奖词: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的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仍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6、为一句承诺,在北大荒为烈士守墓37年的上海知青陈健 事迹介绍:

在1969年这一年,20岁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在黑龙江省逊克县纵身跃入洪水不归。英雄的行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来,当年受他影响而来到逊克插队的5400余名上海知青陆续返城了,只留下了一位默默的守墓人。

他就是当年被金训华从洪水中救上岸的上海知青——陈健。

37年来,无论刮风下雪,每年他都要到金训华墓地祭扫至少四次。陈健不是不想回上海,也不是没有机会。一次生命的交换,让他内心留下了永远的歉疚。陈健说:我无法用生命去报答他,我对我所做的一切,昨天没后悔,今天也不后悔,即使明天也不会后悔。历史也不该把金训华遗忘。

当知青开始返城的时候,妻子对守墓不理解,提出离婚。陈健二话没说,放弃了房产和孩子。他坚持要守墓。

在陈健家里,我们能看到许多当年有关金训华报道的报纸,报纸年久已发黄,但陈健仍将这些像历史珍宝一样珍藏着。

解说词:

——在1969年这一年,一个叫金训华的知识青年和一个叫陈健的知识青年,一同为了抢救公共的财物跳入了江水之中,然而后来陈健上来了,金训华就再也没上来过,之后这37年,陈健是怎么度过的?

颁奖词: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红火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7、听不到声音,但是却用美丽舞蹈打动观众的残疾艺术家邰丽华 事迹介绍:

女,1976年11月出生,聋哑人。邰丽华目前就职于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个人文艺奖,现任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

2005年春节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一炮打响。当身具优美舞姿和娴静神情的邰丽华与20位同样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伙伴站在舞台上,用千手千眼将爱撒向人间时,没有人还会记得他们身有残疾,剩下的只是心灵的震撼。邰丽华与伙伴们用汗水和努力证实,自己的意志和智慧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纯净至美的艺术享受。

解说词: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因为有共同的心愿,就成立了一个社团,社团的名字叫‚花开社‛,我说‚花开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叫‚花开社‛呢?他们告诉我说,花开是没有声音的,却很美丽,他们就是要通过学习手语来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他们教我花开是要这样表达的,我觉得花开确实很美,美的让人流泪。

颁奖词:

从不幸的低谷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8、保家卫国,为打造雄狮锐旅而鞠躬尽瘁的司令员杨业功 事迹介绍:

第二炮兵某基地原司令员杨业功,1963年8月从湖北省应城市入伍,196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参谋、作训处长、旅长,基地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入伍40多年来,他牢记军人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奋发向上,争先创优,特别是走上基地领导工作岗位后,殚精竭虑,忘我工作,为部队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呕心沥血,拼搏进取,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2003年当选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4年7月因积劳成疾病逝。他一心一意想打赢,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先后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

解说词:

——这位获奖者,他不能来到我们的颁奖现场,其实这件事情发生在好多年前的话会非常正常,因为那个时候替他出场的总是发射极其精准的导弹,而他始终在幕后,但是他今天不能到达是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我们,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人性中的一束束光辉,并且准确地击中了我们每个人心灵当中最脆弱的部分。

颁奖词: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臶!9、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 事迹介绍: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投递员,中共党员,苗族。2001年5月1日,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5年5月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王顺友同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木里,地处四川凉山州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王顺友就是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二十年,每年至少330天,在苍凉孤寂的深山峡谷里踯躅独行;二十年,步行26万公里,足可重走长征21回,环绕地球六圈半;二十年,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1995年的一天,邮路上骡子受惊后腿乱踢,王顺友的肠子被踢破了,他捧着肚子,连走9天,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1988年7月,雅砻江上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人摔在江岸上,邮件却弹入水中,顺江而去,王顺友跳进江中,把邮包拖上岸。

除了送邮包,王顺友还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送给深山中的乡民。现在,深山里不仅庄稼亩产上升,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王顺友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

解说词:

——在目前在很多地方,邮递员依然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现在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孤独是可怕的,甚至就像一首歌曲唱的那样,会认为孤独是可耻的,但是我们接下来要认识的这位邮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甚至会在十四、十五天的时间里自己跟自己的歌声打交道,跟身边陪伴他 的马来打交道,这个时候你就知道,孤独是让人尊敬的,孤独是伟大的。

颁奖词:

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10、在太空中遨游五天五夜,再次见证中国实力飞跃的神六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事迹介绍:

‚没有哪一年会让这么多的中国人那么久地凝望天空,在漫天的繁星中我们好像看到了两双黑眼睛。那黑眼睛里带着自豪、带着笑意,好像在和我们对视,我们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牵连着我们的是什么‛。去年10月12日至17日,费俊龙、聂海胜完成了5天5夜115小时的太空之旅,国人为之瞩目。

颁奖词:

谁能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划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11、《感动中国》2005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2004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辞

女排:

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刘翔

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

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明正彬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 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梁万俊: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象彩虹一样辉煌。生死八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孙必干: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的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牛玉儒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长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桂希恩: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

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2003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辞

感动中国—梁雨润:为了那种揪心的疼

颁奖辞:他视百姓为衣食父母,他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他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着为老百姓办事的政治理想,而这种追求需要莫大的正气和勇气。这样的为官生涯,架起了执政党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完整地体现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原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而这也正是百姓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感动中国—成龙公益是我的A计划.颁奖辞:作为演员,他以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演绎了精彩的艺术人生,在国际影坛上展现出中国影人的形象,为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作为公众人物,他以对国家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爱心,影响着他人,在最需要的时候鼓舞着人们的信心,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感动中国—阿西木总理是他的亲人

颁奖辞:他隐藏起最深重的悲痛,他握紧心灵的伤口,在他那颗流血伤痛的心里还装着更多的村民。他以一个共产党员对群众朴素的情感,在百姓中传播着温暖;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在危难的时候担当起百姓的精神支柱;他在废墟中挺起脊梁,他的坚强和无私为刚刚经历了噩梦的村民们撑起重建家园的希望。

感动中国--巴金坚守百年肝胆皆冰雪

颁奖辞: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钟南山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颁奖辞:面对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他冷静、无畏,他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以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对灾难。他说:‚在我们这个岗位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就是最大的政治。‛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现出他的人生准则和职业操守。他以令人景仰的学术勇气、高尚的医德和深入的科学探索给予了人们战胜疫情的力量。感动中国—衡阳武警消防官兵寸寸山河寸寸金

颁奖辞:他们以火一样的激情投身火场,他们怀揣群众的利益走向危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他人的生命,捍卫了武警消防兵这个崇高的职业。那壮烈的一幕将永存史册,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更将长留在人们心里,那将是对什么是敬业精神的最好诠释。

感动中国—尾山宏忏悔罪行才是真正的爱国心 颁奖辞:一位70岁的日本老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用自己大半生的时间对日本政府侵华战争的罪行进行着不懈的追问。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跨越国家和民族的正义力量,这力量启示着人们,在捍卫正义的道路上,人们可以超越一切界限,而惟一不能失去的就是正义响在心中的声音。

感动中国-杨利伟我在天空看见了中国人的梦想

颁奖辞: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感动中国—陈忠和给命运做二传手

颁奖辞:他带领女排赢得了久违的胜利,而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一座阔别了十七年的奖杯,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面对人生不幸坎坷的生活态度融入到体育事业中,他不仅在教女排姑娘们怎样打球,更在引导女排如何面对人生荣辱,他使女排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体育的魅力,他使女排和他一样,无论面对成功还是失败总能面带微笑。这种微笑出自内心,也因此更加动人。

感动中国—高耀洁我们都想去搀扶她

颁奖辞:这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但她在实现‚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的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却迈着坚定的脚步。她以渊博的知识、理性的思考驱散着人们的偏见和恐惧,她以母亲的慈爱、无私的热情温暖着弱者的无助冰冷。她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防治艾滋病这项繁重的工程,她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为一缕缕的阳光,希望能照进艾滋病患者的心间,照亮他们的未来。

2002感动中国人物及颁奖辞

1、郑培民: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颁奖辞: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2、张荣锁: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颁奖辞: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3、王选: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颁奖辞: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4、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

颁奖辞: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颁奖辞: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6、张前东: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

颁奖辞:他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选择,虽然他自己已经远离了死亡的阴影,但他却又一次奔向了死神,为的是把生命的阳光同样带给在死神面前挣扎的同伴。他无畏、清醒、果敢,他的人格光辉照亮了黑暗的矿道,照亮了几百个矿工的生命,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7、黄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颁奖辞: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8、姚明:篮球运动员

颁奖辞: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9、赵新民: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原教导员

颁奖辞:他出于人民警察的天职,无畏地走向危险。这一刻他无需选择,因为走向危险已经是他的职业习惯,因为在选择做警察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这一刻。在爆炸带走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的同时,人们的心灵也被强烈地震撼。

10、濮存昕:演员,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 颁奖辞: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紧握艾滋病患者双手的手传递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传播着艾滋病知识,激发着人类战胜这个世界杀手的勇气。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回报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11、特别大奖授予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奖杯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第五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奖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

3、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00.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队长;

李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下载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颁奖词(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2014年2月10日揭晓,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及颁奖词分别是: 感动中国十大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2012届高三生必读:85个经典高考生物考点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1、 郑培民 湖南省委原副书记 颁奖辞: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在这个简单的却又内涵丰富的舞台上,耀眼的不是那些明星,而是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林俊德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随着悠远而沉郁的音乐响起,我们看到了白岩松那张普通但不平凡的脸,那一刻我知道国人将再一次被感动。颁奖晚会一开始将向我们介绍了中......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今天,我观看了“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动。 在今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和......

    感动中国2013颁奖晚会颁奖词

    感动中国2013颁奖晚会颁奖词“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于2013年2月19日晚8点在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

    感动中国2012年度十大人物颁奖晚会 观后感

    孝更绝伦足可矜 ——《感动中国2012年度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观后感 2013年3月10日下午,我校全体师生共同观看了《感动中国2012年度十大人物事迹颁奖晚会》。事先在得知这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