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自传教学设计
《我的自传》
教学目标:
1.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诉说的过程中,以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自己的精神风貌、性格特点,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写作,使学生学会感恩,受到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选材可围绕自己的兴趣、行为、品德等方面去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习作能力。
课前准备:
向长辈帮助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往事。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大家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往事的回忆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你想把自己的重要经历写下来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习作 板书:我的自传
二、审请题意,明确要求。
⒈指导学生审题
①自传是什么?
(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生平经历是指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要求写真人真事)
②写谁的自传?“我”
⒉要求: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
三、围绕中心,讨论选材。
组织 讨论:
⒈写“自传”在选材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难点预测: ①写自己的生平经历;要求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请长辈帮忙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往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历真实的记述下来。②讲述的重点经历不能写成流水账,除了写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还要适当穿插自己对往事的想法。③为了展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述自己的重要经历。)⒉说说你准备选择什么材料来写?
四、指导写法。
⒈习作应详略得当,可具体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方面,略写自己对往事的看法。
⒉用典型的事例来突出中心或性格特点。
⒊怎样写好开头?可按照时间顺序开头,也可参考《詹天佑》一文的写作方法,给自己一个总评价再引出情节。(应略写)
⒋怎样写好结尾?按照文章的结构,可给自己总结或提出要求或文章前后照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拟提纲,开始习作,巡视指导。
六、写作。写好后修改好习作
板书设计: 我的自传
体裁:自传——自我经历(详写典型事例)
写作对象: “我”
写作方法:记叙方法、详写典型、前后照应
教后记:从教学生怎样给《我的自传》选材到拟提纲完成习作,我感受到每个人的经历都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学生的习作,让我走入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了他们的成长过程以及对亲人的感恩之情,更让我懂得了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快快乐乐地度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第二篇:习作《我的自传》教学设计
教案
2015年下期三架中学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习作
我的自传
执教者:常理
我的自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白传记是什么?能以传记的形式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并初步具备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诉说的过程中,以具体的事例来反映自己的精神风貌、个性特点,写出人物个性,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写作,使学生学会感恩,受到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选材可围绕自己的兴趣、行为、品德等方面去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教学难点:
写传记,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提高习作能力。课前准备:
课件、名家教你同步作文。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趣味成语:
2、词语积累:
3、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了吗? 引入:个性
板书:我 的 自传
二、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⒈指导学生审题
①自传是什么?
(明确: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生平经历是指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要求写真人真事)②需要注意什么?
(难点预测: ①写自己的生平经历;要求讲述自己成长中的重要经历。请长辈帮忙回忆自己从小到大的往事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经历真实的记述下来。②讲述的重点经历不能写成流水账,除了写自己感受深的内容,还要适当穿插自己对往事的想法。③为了展现自己成长的过程,我们可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记述自己的重要经历。)
2.我们的生平经历有哪些阶段?
3.要求:怎么写出个性,以自传的形式写一篇文章,写出“我”的个性。
三、突出个性,谈经历。
组织讨论:
(一)婴儿时期
1.婴儿时期,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是什么?
引导:我想象中的我:吃、哭、爬、学说话、学走路……
妈妈眼中的我:听妈妈说那时候的我……
(容貌、衣着、身材、表情、乖、闹、聪明……)
2.例文赏析:你能读到小作者的性格特点吗?
示例1:听妈妈说,小时候的我胖乎乎的,很聪明。刚到了九个月就会说话了,把妈妈叫得很开心;10个月就会学走路了,摇摇晃晃,东倒西歪但不让人扶。有一次从床上掉下来,至今胳膊上还留有伤疤;奶奶说我那时候特别乖巧,但也特别淘气。
(引导特点:聪明、乖巧、淘气)
示例2:刚出生的我在医院里又哭又闹,说着平常人不懂的“外星球语”,让爸妈很苦恼,白天我咬着奶瓶呼呼大睡,晚上我就活跃起来,让大人抱着我到处去溜达,如果一松手,那哭声在你耳朵里徘徊,仿佛一栋楼都会震动起来!
(引导特点:闹)
板书:抓性格特点
3.口头说话,引导学生组织语言
(二)幼儿时期
1.幼儿时期有趣的我们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画面:
(1)脑中充满疑问:(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妈妈,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
“妈妈,我的肚子为什么会饿?”
“妈妈,为什么天上的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是弯弯的?”
“妈妈,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2)探索世界: 把家里的小闹钟、把我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3)上幼儿园:哭着、喊着不肯上幼儿园
2、小结个性:聪明 淘气
(三)上学、现在
1、上学、现在的经历,你肯定有很多难忘的: • 有了稳定的兴趣 :爱上阅读 爱上学习• 进步了 • 交了很多朋友 • 懂事了 • 学会承担了 • 有自己的理想了
2、师:这么多经历我们要不要写下来,引导学生抓最值得、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
板书:抓典型事例
3、引导学生抓主要事例,男生读50至51页的材料,女生读52至53页的材料。思考上学、现在这两个时期作者抓了哪些典型事例? 4.反馈
5.你觉得这段哪里写得好?
8岁的我爱书如命。故事书、漫画书、作文书、科幻书、小说等等,不管什么书,我都一股脑儿拿起来就读。不管晚上作业有多少,事情有多忙,我都会挤出一点时间来看书。
我看书很着迷。我会随着书中的趣事哈哈大笑;也会为着书中令人落泪的悲惨故事而伤心痛哭;看到本领高超、助人为乐的人,我会产生敬佩之情;看到那些烧杀抢掠的恶人和那些贪赃枉法的坏人,我心中的愤怒油然而生……每当妈妈看见我忽而大笑、忽而大哭,忽而喜悦,又忽而愤怒时,总会无可奈何地叹息道:“这丫头,真是没办法!”
小结:抓描写手法
四、彰显个性,写经历
1.把握自己的个性,练习片段:
要求:结合44页练习一,动手写你“婴儿、幼儿、上学、现在”阶段中写你最喜欢的一个时期。
2.交流
五、布局谋篇,传个性
1.行文线索
不懂事
有些听话
懂事
乖巧
更爱学习
懂事、懂孝顺
2.详略取舍
详写: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
最能体现你的特点
转变最大、成长最快的
略写
3.引导开头结尾(1)开头:
简要的介绍自己
对自己有一个粗略、整体的评价(2)出示:
本人名叫陈思婷,属龙,2000年11月18日,伴随着一阵哭声,我从医院诞生了,胖乎乎的显得十分可爱,嫩滑的脸蛋上,有着一对小酒窝。长大后,我的皮肤黝黑,有人叫我“非洲黑珍珠”!我只好不好意思地笑纳!
2000年7月20日,随着一阵“哇哇”的哭声,一个可爱的婴儿来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此,生活的大舞台上就有了我的小天地。我的小脚丫在小天地里任意的涂鸦,涂鸦成我难忘的昨天。
(3)结尾:
对自己成长的总结 对未来的向往(4)出示:
岁月如梭,整整12年过去了,我从不懂事的小孩子,变成了有志气的大姑娘,我希望,以后能改掉坏习惯,开心快乐地
成长。
比起小时的我确实是进步了很多,可是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学海无涯,我还有许多东西不懂,我想:只要有远大理想,带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勇气走下去,就能够迈进成功的殿堂,就能对国家有贡献!
这就是我,一个有着多样性格的我。看完我的自传,你们喜欢我吗?
六、总结个性
七、作业布置
完成我的自传习作
附板书:
我的自传
抓性格特点
个性
抓典型事例
抓描写方法
2015年11月3日星期二
第三篇:《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字词;理解文中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文中记录的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体会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自传”的文体特征,学习自传的写法;体会文章简明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
4、了解鲁迅成长、奋斗的历程和他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穷尽一生之力呵护着“十世单传的婴儿”,教给他在风沙扑面的世界上作为人的生存本领;有这样一位战士在他短暂的55年人生历程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有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他的爱纵贯了长幼,跨越了尊卑„„„.他是伟人,也是凡人。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在你的心目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哪位同学想把你的评价展示给大家?“鲁迅眼中的鲁迅”怎样,请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去追寻他闪光的人生足迹。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鲁迅自传》是鲁迅为自己写的传文。“自传”是作者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或书籍。
2、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等。
3、写作背景: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
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4、学习生字:
浙江(zhè)筹办(chóu)衰落(shuāi)其实(qí)学籍(jí).....
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个人生活、求学、工作的经历。
第二部分(4):作者从“留学时候”写起,写自己的创作和著述成果。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创作范围之广泛,成果之卓著。
鲁迅先生的主要人生经历:
1、一八八一年出生;
2、十三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家庭状况)
3、十八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4、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5、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
6、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7、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求学过程)
8、二十九岁回国,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
9、(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
10、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
11、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
12、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
13、一九二六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
14、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工作简历)
15、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
16、一九一八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主要著作)
四、教师小结: 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作者不仅清楚地叙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露出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本文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主要著作。
2、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这样安排程序,循序渐进,既有助于学生构建材内容的整体感性认识,又能对结构形式产生一定的理性认识。)
3、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好几次重大转折,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明确:我们从作者不愿做幕友或商人的故事中认识了胸怀大志、卓然不群的少年鲁迅,他怀揣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追求新思想、新事物的理想,毅然决然地跨出封建宗法社会的门槛,离开家乡,到南京求学;他弃医从文的经历又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青年鲁迅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这两件事真令人感动。事实上,鲁迅一生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就本文而言,其中记录的每段经历都很不寻常。如文中写到的多次“走出”便是他上求下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写照;又如,“段棋瑞政府”“要捕拿我”,也表明了他与反动派警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革命精神。不过这些内容都写得很简约,同学们一时还看不出究竟,有待今后不断丰富阅历,逐渐了解。
4、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4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三、拓展学习:
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明确: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明确: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明确: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明确: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
明确: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的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明确: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四、教师小结:
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而精彩的人生。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5、鲁迅自传
文章内容:
文章体裁: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自传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第四篇:9、《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9、《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南安市毓元中学 林金朗 【教材分析】
《鲁迅自传》是语文版七下第三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人物传记,是鲁迅作于1930的一篇自传, 叙述了他从1881年出生到1930年约50年的人生经历。按“经历 十 成绩”的结构和时间顺序来写,是鲁迅所交上的一份无愧的人生答卷。因为它具备传记作品实事求是、线索清楚、重点突出的文体特征,所以学生通过它既可以走近鲁迅、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又可通过学习它掌握传记的特点和写法。【学情分析】
我任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比较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具备较好的学习分析能力,但是,由于班级人数多,一百多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各不相同,基础良莠不齐,他们第一次接触人物传记,所以,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析引导为主。【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习自传体文章的写作知识,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以时间为顺序,思想感情为线索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有这样一幅对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对联的内容猜一猜这说的是哪个人物?(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已经学过他的好几部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自传》这篇文章系统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一生。
二、走近作者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等。
2、写作背景:本文初稿写于1925年,1925年5月26日,鲁迅为俄文译本《阿Q正传》,作序,并附著者自叙传略。1930年5月16日,鲁迅在此传略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鲁迅自传》。增补内容主要加上了1926年至l930年间的工作简历和著作。写作初稿时作者尚住北京,修订时则在上海。
自传记述了作者近50年的人生经历和写作成果,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
3、文体知识:
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也简称“传”。从创作方法来说,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的历史性传记;另-类属文学范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这是传记文学。从篇幅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从立传人物来看,又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他传是记叙别人的思想、经历、言行的传记,一般是对在某个方面有突出成就并有较大影响的人写传。(本文属于自传、小传和历史性传记。)
三、整体感知
1、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浙江(zhè)
筹办(chóu)
衰落(shuāi)
其实(qí)
学籍(jí)(2)理解意思
筹办:筹划办理。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学籍: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
学力: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
乞食:要饭。乞:乞讨。
生计:生活;维持生活的办法。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鲁迅自传》是鲁迅为自己写的传文。“自传”是作者叙述自己生平事迹的文章或书籍。
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属传记类文章,有三个特点:
①所写材料真实典型、既要概括人物的一生,又要突出主要事件;
②在记叙中常插入对人物事件的议论;
③语言准确、平实、简明,富于个性特征。
学习自传的方法:
①把握人物一生中的主要事件;
②根据这些事件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理清条理: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作者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自己生活、求学、工作的经历。
第二部分(4):主要介绍了创作和著述情况。
4、鲁迅先生的主要人生经历:(1)一八八一年出生;(2)十三岁时辍学回家,家里遭了很大的变故;(家庭状况)(3)十八岁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4)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5)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去留学;(6)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决意学医,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因为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7)两年后,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汁划,提倡新文艺。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在日俄战争中)的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有较为广大的运动;(求学过程)
(8)二十九岁回国,因为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9)(刚),回国在浙江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10)第二年(1911),到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11)绍兴光复后(1912),做绍兴师范学校的校长;(12)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到北京教育部当做部员、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13)一九二六年,做厦门大学教授,被北洋军阀政府通缉;(14)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二七年四月辞去中山大学教授;(工作简历)
(15)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在上海。(16)一九一八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主要著作)
四、教师小结:
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作者不仅清楚地叙述了自己近50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露出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
五、作业布置:
1、抄写字词积累;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
二、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段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依据内容上的重大变化分段落。第1段主要写家庭情况;第2段写外出求学;第3段写工作经历;第4段写主要著作。
2、文章这样安排顺序和段落有什么好处?
明确: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井然有序,能清晰地显示人物的人生轨迹。
3、鲁迅的人生道路上有好几次重大转折,谈谈你对鲁迅的认识。
明确:鲁迅从18岁起,就一直在探索救国道路,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是考入南京水师学
堂后又决定到矿路学堂去求学;第二次是决意学医,走医学救国的道路;第三次是弃医从文,走文学救国的道路。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为国为民、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4、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第4段写的是著述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明确: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删去这段,传记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三、拓展学习:
引导、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查到的资料充实课文中一些语焉不详的地方。
1、鲁迅的家世是怎样的? 明确: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2、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鲁迅的童年过得怎样?请同学们根据已学过的鲁迅作品:《故乡》、《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中透露的消息描述一下。
明确:一个小孩子初生.人世,不愁吃穿,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百般照顾自己的家人,有好玩的朋友,有迷人的乐园,有博学的老师指点,又受着书香门第的熏陶,鲁迅的童年应该说是很幸福的。
3、鲁迅家遭遇了怎样的一场变故?家庭景况沦落到怎样的境地? 明确: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地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4、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明确:俗话说:“便宜无好货”,鲁迅因为没钱求学,无奈选择了为当时所不取的水师学堂,虽然不要学费,但教员水平极差,根本学不到什么东西。直到鲁迅离开二十年后,江南水师学堂还有教员公然在课堂上断言:“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
5、如果说出国前鲁迅多次的人生选择多是被迫的、无奈的,那么留学日本后,鲁迅也经历了数次人生道路的选择,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鲁迅为什么要选择学医?又是出于什么考虑决定弃医从文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怎样的人?)明确:鲁迅选择学医,是确知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助力,想通过学医,改变中国人“东亚病夫”的状况,来达到强国的目的。但后来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根本原因,愚昧、麻木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来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果出国前的鲁迅更多的是为自己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奔波的话,出国后接受了新思想的鲁迅,则成长为一位拥有救国救民理想、积极探索救国道路的志土。
6、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谈谈对鲁迅回国后,从这个学校辗转到另一个学校的理解。明确:鲁迅就像一头困兽,为生活,更为救国救民的理想在黑暗的旧中国左冲右突。
7、文章最后一段交待的是鲁迅著作方面的情况,根据其中的名篇对鲁迅的在思想启蒙运动中的作用稍作讲解。
明确:①《狂人日记》批判旧中国“吃人的历史”。②《阿Q正传》批判国民的劣根性。③《记念刘和珍君》抨击军阀反动统治:
四、教师小结:
1、由上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鲁迅无论其经历还是思想,都是极为丰富的,复杂的,我们完全可以把鲁迅的传记写成一部厚厚的大书。事实上人们研究鲁迅的书文成百上千,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众多的其他材料,复活一个比本文更为鲜活、具体的鲁迅形象。请同学们据此思考人物小传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①短小精悍;②不铺陈细节;③语言简捷严谨。
2、鲁迅先生的大半生是复杂坎坷的,《自传》仅用千余字就浓缩了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爱国思想,让我们感受到他为国为民、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与练习;
2、完成练习册。
六、板书设计:
9、鲁迅自传
鲁迅,原名周树人
文章内容:
一、由盛转衰的家世;
二、出国求学、弃医从文的人生道路选择;
三 工作上的辗转奔波,在旧中国的左冲右突;
四、做小说、写短论的思想启蒙活动。
文章体裁: 人物传记--历史性传记--小传--自传 【教学反思】
第五篇:我的自传
我的自传
我叫**,性别*,汉族人,****年**月**日出生于**,籍贯是**,大*学生,本人现为共青团员,就读于**大学,专业为**,并担任班级**委员。主要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现居住于**。在这样一个普通而又温暖的家庭,我健康、幸福地成长。虽然父母不是党员,却对中国共产党有由浅至深的认识,从小便引导我形成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良好的成长环境使我从小便立下了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身的志愿。
1996年9月我进入了小学,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那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知识,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在老师的教导下,我在各科学习上努力刻苦、争当先进;在各项劳动中处处争先、不怕苦、不怕累;在各种活动中踊跃参加、积极表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首批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老师教导我们说,鲜艳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那时候的我觉得戴上红领巾无比骄傲自豪,并努力使自己从各方面符合少先队员的光荣称号。在小学阶段,我一直是大队干部,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
2001年9月,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学,成为了一名中学生。升入初中以后,在父母的支持鼓励和校团委、老师的帮助培养下同时也随着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我对共青团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初二时,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青团,成为一名中国共青团员。中国共青团是中国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当我在团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时,心潮澎湃!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团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也意味着责任,从此以后我更加努力,处处以团员标准要求自己,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那时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在我头脑中慢慢地萌发了,同时我也了解到,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不是简单的口号,也不只是思想上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实际行动中,在点点滴滴中帮助他人,时时、事事、处处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
2005年9月,我考入了**高中,以我当时的成绩来说,应该可以考入更优秀的高中。事实上,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段时间,我的确有失落。看着众人的风生水起,我当时真的是抬不起头来,也曾经意志消沉过。后来是妈妈一次跟我的谈话中是我意识到不能再意志消沉下去。妈妈就对我说:“入的学校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好好学习,能吃苦,一样能够成长。只有学习好,思想好,将来一定能报效祖国,为祖国多出一份力!” 我牢记妈妈的一番话,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学习上,一丝不苟;生活中,又和同学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工作中,认真负责,对于生活委员一职尽心尽力,是老师的好助手。三年来,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在班上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三的全区模拟考中数学成绩是文科班第一名,每学期都被评为“学习积极分子”,多次被评为“优秀团员”。
2008年9月,我顺利考入了**大学,在大学的这段日子里,从行动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好好学习,努力读书,刻苦钻研,掌握科学知识,使自己具备将来能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能力;生活中关心爱护周围的人,与大家和谐相处,共同进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能力。在这四年中,我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班内担任宣传委员一职。第一年获得“校三等奖奖学金”,第二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第三年获得“校四等奖奖学金”。
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也很注重自己在思想上的提高.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我自己的不足之处,奋发图强。怀着对党组织的崇敬,我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批准了我真诚的请求,大二下学期,我加入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党课培训。通过党课的学习,我发现其实那时的我对党缺乏真正的认识,尽管上过几次党课,但对党的基本知识还是知之甚少,思想上并没有迫切要求入党的愿望。这是一种对党、对个人都不认真、不严肃的政治态度。通过老师的多次教育,我加深了对党的了解,明白了入党不是给别人炫耀的,更不是用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而是应该踏踏实实为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我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指导思想、组织原则和纪律、党员条件等党的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提高了对党的认识,懂得了怎样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在申请期间,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所有这些行动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明白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必须持之以恒,从申请入党的那天起,就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同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不断的提高自己。继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和政策,同时分清是非,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不断完善自我。向身边优秀的同志、优秀的党员看齐,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坚持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点滴中努力。除了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服务以外,还要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人,带动大家来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同时,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先从思想上入党,进而从组织上入党。争取党组织对我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