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
青春在乡村闪光
----xx镇xx村村主任助理xx
Xx,2009年毕业于xx大学xx学院,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同年6月考选为xx市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现担任xx县xx镇xx村委主任助理。一年来,他带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干决心和对农村的满腔热情,用自己的所学回报生他养他的家乡,他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铸就了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光辉历程。
苦学中练就本领
2009年刚从学校毕业的他来到xx镇,担任xx村委会主任助理,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他深感压力巨大。如何发挥特长,服务农村工作,这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作为一个刚刚从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来到农村能干什么呢?他从最基础的问题入手,选择了以远程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远程教育来增加农民见识,拓展农民思路,提高农民素质,以实现自我价值。开展远程教育之初,他遇到了许多实际中的问题。为迅速掌握系统的业务,在工作之余,茶余饭后,他把远程教育技术当作了必修课,边学习、边实践、边摸索,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积极向同事专家请教。在很短的时间里,他掌握了所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软件的操作技术,并能将掌握的知识言传身教与党员群众,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为了充分利用卫星节目组织学习活动,他努力摸索设备的安装、维护等远程教育常用的技术,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各种 1
软件的课件制作,光盘刻录等实用技术。
实践中锻炼成长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他深深的认识到,作为大学生村官,只有沉下去,住下来才能了解村情民意,摸清村里的情况。工作中坚持每天下村,深入农户,主动与村民沟通,很快就和村民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用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群众中去。为了更快的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掌握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在了解的基础上积极的开展工作,在他的倡导下,2009年以来村里实行了村务、财务、党务每月一公开制度,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且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村里办事不公引发的上访事件。他还充分利用环境综合整治、帮扶农户致富工程、远程教育工作、计划生育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载体开展工作。特别是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面对素质参差不齐的村民,他挨家挨户讲解乱扔垃圾和乱堆乱放的危害,协调村民处理草垛30余堆,清理垃圾死角三个,美化了村居环境。他始终坚持多学多练,边学边实践,在学习实践中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科普活动中,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将农村实用的种养殖知识进行了搜集,并印制成册,向本村550户群众进行了发放,受到了本村党员群众的一致欢迎,也为他的尽快成长奠定了基础。
工作中铸就辉煌
虽然付出了很多,也有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做为上进心特别强的xx,仅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Xx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老支书的带领下,全村在九十年代养殖长毛兔,使全村人脱贫致富,过上了富裕生活。但是由于饲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兔毛价格的持续走低,近几年存栏量越来越少。而在此时,由于蛋鸡养殖市场的前景很好,村委决定在全村开展蛋鸡养殖。但是由于没有养殖蛋鸡的经验,一时不知从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xx主动将情况汇报给xx镇政府,镇政府主动联系鄄城彭楼镇前牟村,组织村内养殖户进行了参观学习。与此同时,xx利用远程教育,主动搜集蛋鸡养殖的资料,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仔细汇总,做成课件、视频等形式,主动提供给养殖户,尽力为他们服务。一年来,xx村在散户饲养蛋鸡的基础上,发展规模化集约养殖,建设了专业养殖区,一期工程饲养蛋鸡30余万只,实现供水、供料、消毒、清粪等程序自动化,实现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学习中提高素质
Xx同志上任以来,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在思想和认识上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上任以来,他不仅从工作和生
活中学习经验,还充分利用水泉村所订报纸、杂志,认真学习农村的各项政策,利用农家书屋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精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资料,深刻理解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涵。xx同志思想上要求进步,在2009年8月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土地法》、《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与农村、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有力的宣传,促使了广大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律知识提高,增加了他们运用法律维权的意识。
“年轻,多干点没有坏处。”这是xx心里话,一年来他从没因为自己的私事请过一次假,领导交给的任务也都高质量的完成,他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村官”的责任,书写着对农村工作的执着和热爱。
第二篇: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
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历时数月后终于落下了帷幕,由德昌县茨达乡跃进村村官饶辅成和张成共同申报的《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项目,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并喜获10万元的创业扶持金。
近日,从成都拿到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选手饶辅成回到了家乡德昌,手捧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的证书和10万元创业扶持金,饶辅成很谦虚地说,他和他的团队很幸运,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虽与自己团队的勤奋和努力密不可分,但他最主要的“功臣”还是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共青团德昌县委,“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支持、帮助和鼓励,当然,我也感谢在这一过程中默默支持我的父亲。”
试种中草药取得初步成功
2008年,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饶辅成通过招考,成为德昌县茨达乡跃进村的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当上村主任助理。由于大学时学的是制药专业,在做村官的这几年时间里,只要有空,饶辅成经常上网查找中草药种植的相关知识。
饶辅成说,他想让老百姓在农村多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毕竟村民们除了在地里种植庄稼和蚕桑、烤烟而外,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只能远走他乡出门打工。”
2011年的3月,饶辅成和麻栗乡点马村的村官朋友吴文军各筹一万元,选择桔梗、半夏、白术、麦冬和板蓝根等中草药在全县范围内试种中草药,打开创业路。
“去年十二月份的时候,有一个西昌的人,在看到《四川日报》和《凉山日报》上刊登的我种植中草药的新闻报道后,还专门打电话与我进行了联系。”饶辅成说:“德昌的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中草药,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现在,饶辅成种植的桔梗、半夏、白术、麦冬和板蓝根等中草药试种已经扩大到了德昌全县的宽裕乡、德州镇、麻栗乡以及热河乡等乡镇,共种植了13处,面积达20余亩。以桔梗这一种草药来说,除去成本和各项支出,饶辅成今年试种的桔梗,一亩地的纯收入至少能达到8000元。
“大家都鼓励我去报名”
“我在茨达乡跃进村边当村官,一边带领村民们试种中草药,目的是想为自己找到一条创业的道路,施展和实现一下自己的创业梦想。”年轻的饶辅成说,每年春节前夕,村民们陆陆续续地历尽千辛万苦赶回家,大年还没有过完,村民们又一步一回头的抛妻别子踏上了出门打工的路,“家里的大人出门打工后,留守孩子们的教育就又成为一个大的社会问题,要是能带领村民们不出门在家里就能致富该多好啊。”
就是抱着这种简单的想法,饶辅成在一步步的实现着自己的青春梦想。2011年10月一天,一个电话打破了饶辅成心中的这份宁静,年轻的心里随即泛起了阵阵涟漪。
“是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给我打来的电话。”饶辅成说,他们鼓励我去参加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团省委决定联合举办“励志青春·创造未来”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
能代表德昌去参加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饶辅成的心里充满了期待、渴望和梦想。但饶辅成说:“我以前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创业大赛,我觉得那些选手个个都非常优秀,准备的项目也非常好,可我自己各方面的实力还不具备这种条件。”
面对这一难得的机遇,饶辅成虽跃跃欲试,但他担心自己的实力不行,这样不仅自己会感觉很惭愧,更会辜负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一番好意。
“去吧,有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你就放开手脚去试一下,不管成功与否,只要自己去尝试和努力了就不会给自己人生留下任何的遗憾。”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父亲也这样鼓励饶辅成。
正是在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的大力支持以及自己父亲的鼓励下,饶辅成与同村村官2011年10月正式在网上报名参加了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认真填写了各种表格,并与张成一道着手准备各项资料。
顺利通过创业大赛的复赛
“此次2011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全省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团委,各高校团委共网上报名的共有500多个项目。”饶辅成说:“我和张成很幸运,合作的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经过专家评审后,成为晋级复赛50强选手之一。
2011年12月12日上午,2011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复赛项目答辩在温江芙蓉古城置信培训学校举行。饶辅成和张成合作的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作为复赛的50强选手之一,按项目类别分成6组参与项目答辩。
在比赛中,评委会根据项目的商业模式的可实施性,选手就项目的市场可操作性、团队执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对项目进行了陈述,专家评委围绕项目的创新性、市场潜力、市场竞争力对选手进行了提问,同时,专家评委还重点考察了选手的分析能力、市场的洞察力,语言表述逻辑性、条理性及其他综合创业素质和能力。
饶辅成说,复赛的过程很不容易也很艰难,“这一过程,整整经过了4个多小时的现场答辩和综合评议,我和张成合作的让农民致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项目最终顺利晋级20强,进入了商业实战环节。”
项目荣获创业大赛一等奖
经过海选初审、项目答辩、商业实战、复赛淘汰,历时数月的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终于迎来了最后的电视总决赛。
2012年1月12日,由团省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主办的“励志青春 创造未来”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电视总决赛在四川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一路过关斩将从5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五名参赛者终于站到了最后的舞台上。
能站在电视总决赛的舞台上,五名参赛选手都是当之无愧的百里挑一。对决的五个项目虽然来自不同的领域,但都各有各的取胜优势,不到最后很难说谁能笑到最后。
在最后进行总决赛的五个项目中,饶辅成和他的合作团队参赛的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是一个带领农民致富的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项目。决赛当天晚上,开赛后的第一轮就显得特别残酷,要求每个选手只有一分钟的陈述时间,评委们就将决定选手和选手们参赛项目的命运。
一分钟的陈述结束后,饶辅成和张成的参赛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与另外两个参赛项目直接晋级下一轮,留下了两名选手在台上进行最后的PK,竞争最后的晋级名额。
“当时,我们的项目虽然在第一轮就晋级了,但看着另外两名选手在台上进行最后的PK,其实我的心里已经觉得胜负并不重要了。”饶辅成说:“这一路走来,我们的项目在比赛中都得到了专家的指点和获得了投资者的关注,这才是我们参赛的初衷。”
最终,经过评委公正和慎重的评选,饶辅成和张成的参赛项目《德昌县青田中药林种植合作社》荣获一等奖,获得了10万元创业扶持金。
“项目能获得一等奖和10万元创业扶持金,首先得感谢德昌县委组织部和团县委以及我的家人对我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对我始终充满信心。”荣获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后,饶辅成首先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感谢”!谈及下一步的打算,饶辅成充满期待地说:“希望2011年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能成为我梦想起飞的舞台。”
第三篇:优秀大学生村官事迹
远程教育助推村官“三把火”
大学生村官易振兴,男,中共党员,2011年6月从湖南城市学院毕业后选聘到赫山区会龙山街道新安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村级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
会龙山街道新安村位于益阳市近郊,全村面积近4平方公里,7个村民组,349户,1300余人,党员36人,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主要在市区从事务工经商和在家从事农田耕种和牲畜养殖,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8900元。
新安村远程教育站点于2011年9月正式建成后,村、支两委高度重视远教工作,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郭正初为组长的远教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同时将其纳入村级财政,先后配备了活动场所、电信宽带、打印机、扫描仪等配套设施。利用远程教育系统这一平台,组织观看了一些实用技术课件,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教育、法律学习、技术培训的活动,该系统已成为开展基层工作和加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易振兴同志通过走访全村的党员和大部分农户,了解到很多群众在外务工经商和从事牲猪养殖等生产活动后,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为他们寻找一些信息和技术,就试着利用远教设备下载了一些实用技术课件,组织大家观看,没想到大受欢迎。此后,根据群众需要,及时公布用人信息,下载实用技术,组织技术培训。
他定期进行党员思想学习活动,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通过远程教育系统下载“学习十七大精神”、“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学习资料,定时集中党员干部群众到远程教育活动室集体思想学习,外出务工经商不能参加集中学习的部分党员,通过编发宣传资料,回村帮带学习等方式加强其思想教育。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巩固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新农村建设发挥带头作用夯实基础。
他充分发挥远教系统强大功能,助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创建“五星村”活动、平安创建、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需要,通过远教系统这一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思想素质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和宣传宣讲活动,远教系统的使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虎添翼。
此外,还利用远教系统携带的电脑设备,村级工作资料以及档案管理基本实现电子化,开创了村级现代化办公的良好局面。
第四篇:大学生村官优秀事迹
唱响绚丽的青春之歌
——记大学生村官****
2010年7月,靖江市季市镇***村来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他叫***,来自****。从踏上这片土地开始,他就把***村当成他的第二故乡,不论田间地头、鹅舍鱼塘、工厂学校,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青春誓言:到农村中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实现价值。
心怀远志,争做新时代大学生村官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头顶一片‘天’,那就是上级党组织;脚拥一方‘地’,那就是农民群众。组织给我们提供了大学生村官这个舞台,我们就要好好地走好台步,上对‘天’负责,下对‘地’负责。‛2010年7月,通过组织严格的筛选和考核,***如愿踏上了村官路,到***村任书记助理。同年10月,经该村村民委员会改选,他以1280票,4个弃权票的成绩,高票当选***村村民委员会委员、总账会计。2011年9月,***当选为季市镇团委副书记。
为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开始了一系列的“热身运动”:他利用空闲时间向村民学习靖江方言,不到3个月,很快听懂、会说靖江方言;他还经常挨家挨户走访,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们促膝谈心;为更好地了解村情民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他将自己的姓名、工作职责、专业特长、联系电话等公布在村办公室黑板上,乡亲们遇到困难,有问题需要解决,可随时拨打他的电话。这个朴实敦厚而又随和真诚的“土村官”,很快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在乡亲们的期待和拥护下,***在新的人生舞台上,开始着新的飞翔!
心系百姓,勇当新农村建设服务者
勤奋实干的***,一到村里,就积极为村里工作,为村民办实事。他认真做好综治台账,及时管理好村财务信息,积极帮村民化解矛盾纠
纷。由于他所学不是会计专业,所以他每天再辛苦也要坚持学习会计知识,现在他对会计已经是游刃有余了。他也深入各村调研,协助村委干部完成了宁通公路绿色通道的土地流转和苗木种植任务。在村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他积极奔走于乡村道路硬化施工现场,处理施工中的困难,在修建节一至节三的通组路和村道路亮化工程中,他晚上六点到队里开一事一议筹资会,十点多回来整理材料,又一早起来奔赴施工现场,在新建节一至节二南北通组路及桥梁时,他更是随书记四处奔走,筹措赞助款、整理审批材料等,好几次都忙到凌晨四点才回宿舍休息。在设立120个新型美观的可移动式垃圾箱时,他与村民共同劳作,一起搬运和摆放垃圾箱。在道路管护中,他以身作则,带领村保洁员一起动手清理道路上的垃圾,为村庄整洁做出自己一份贡献。
在打赢秸秆禁烧攻坚战中,他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一遍一遍的播放禁烧的广播。之后都来不及吃早饭又骑着电瓶车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禁烧政策,饿时就拿出他随身带的饼干吃。正是有了充分的宣传,为***村打赢这场仗打下坚实的基础。***考虑到多数村干部年龄比较大的,便主动承担了夜间巡逻的重任,农忙期间,他每天都巡逻到凌晨二三点钟。漆黑而寒冷的深夜里,不见一个人,只听见狗在叫,仿佛在为***加油鼓劲,他打着手电走在田间小路上,回到办公室他就这么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一会,当到五点时他的手机闹铃想,他毫不犹豫的又起身,推车他车又消失在茫茫黑夜中,他无怨无悔。在大家的努力下,***村没点一把火、没冒一处烟。
***还经常利用星期日,帮助留守老人干农活,给留守儿童送文具、讲故事、补习功课。挨家挨户询问村残疾人的困难,为他们解决急需的问题,并主动寻求渠道帮6名残疾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保险。***的辛勤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交口称赞,‚他为人谦逊真诚、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是大伙的开心果‛;‚他有知识、有想法、综合素质高,是全心全意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来的。‛
心想发展,敢为新产业致富引路人
***是一个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年轻人,在村官的岗位上,他的新举措,一个个付诸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中,他的新点子,一个个落地生根。
***村村民以前办理移动业务需要骑车跑到镇上,来回要花十几分钟,有的年纪大的行动不便而子女又不在身边老人话费充值困难,有时大伙在忙无法抽身充值,这时***参与的‚大学生移动服务站‛创业项目为大伙解决了难题,现在村民只需要打一个电话或者发一条短信给他,他就可以帮需要的人办好各项移动业务,方便的大家,村民都很感激、拍手称快。
村里的信息闭塞,村民致富的步伐迈得不大,***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关心帮助下,用他所学的知识积极寻求致富渠道,通过对靖江市场分析调查,和两位村民一起流转了韩西组二十多亩土地,利用空余时间搞起了种植养鹅项目。项目总投资20万,预计每年出栏四次,一次出栏3000只鹅,年纯收益可达15万元,带动周边农户二十多户。项目于2011年9月动工,目前流转地四周的网,渠道已经挖好,苗木、牧草已经种好,现在在建大棚,眼看项目顺利进行,农户们都很满意,对他也赞不绝口,感谢他带来致富的方法。
在专心创业的同时,***积极利用专业特长为大家服务。靖江团市委组织的志愿者活动缺少统一服装,***自告奋勇接下了此项任务。在服装设计期间,他走访靖江文化历史景点,四处寻找关于靖江文化起源的书籍做参考,一连好几天都对着电脑作图,前前后后修改设计稿五次,最终设计了一套能够表达靖江文化和当代青年志愿者风貌的志愿者服装。2011年11月,他的设计顺利通过了审核,预计明年可成批生产,提供给靖江市青年志愿者队伍。
为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参与团市委等市各部门组织的志愿活动,曾在‚新的城市〃新青年‛大型公益晚会、‚3·5‛学雷
锋志愿者为民服务活动、世界环境保护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统筹城乡发展,共建美好家园‛、‚三城同创〃共建文明‛等志愿者服务活动中担任志愿者,清理四眼井、清除‚牛皮癣‛、捡垃圾。在活动中,他与非青牛志愿者拉近了距离,筑起了友谊的桥梁。看着周围的朋友一个个加入,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辛勤的汗水,洒满了***的青春之路,他个人也因此被评为季市镇‚2010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靖江市‚2010优秀青年志愿者‚。
‚大学生村官要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一样真正融入到村里,像一个村民那样关注着村里的大事小情。在农村做事情凭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不会的我们可以学,不懂的我们可以问,只要用心、只要努力,总会干成事的。‛一说到村里的事,***的语速总是会不由得加快,透露着一股激情。在他眼里,村官早已不仅是职业,更是一项全心全意投入其中的事业。
第五篇:优秀大学生村官典型事迹
梦回新安江畔,唱响青春之歌
——记金龙潭村党总支副书记、大学生村官 汪亚清
汪亚清,女,歙县人,1989年12月出生,200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9月成为坑口乡金龙潭村的一名村官,目前任金龙潭村党总支副书记。两年来,她认认真真的学习态度,堂堂正正的做人原则,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赞许,真正实现了从“学生”到“村官”的蜕变。
怀揣梦想,扎根基层
2010年的毕业季,当许多人还在为找工作奔波时,80后大学生汪亚清早已为自己的未来勾画了蓝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带着知识与梦想去基层当一名村官,在广阔的农村大舞台上挥洒汗水,实现人生的价值。2010年9月1日,她如愿成为新安江畔的一名村官。
深入调研,转变角色
农村的成长经历为她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刚到村任职时,她就在村两委干部的陪同下,深入村民家中以及田间地头调查走访,很快掌握了村情概况,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与此同时,汪亚清也坚定了扎根农村、服务基层的决心,开始积极主动融入农村工作,努力在工作中寻求突破,有针对性地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做力所能及之事,让农民得到实惠。
心装百姓事,做群众贴心人
不论是干工作还是与人交谈,她总是面带微笑,她相信真诚的微笑能够拉近和党员干部群众的距离。她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 铭记于心,全面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机制,两年来,为民办事累计100余件。平日里,只要村民有事,都会尽快前去解决,虽然有时只是帮村民打个证明、复印身份证户口本、盖章、写一些简单的协议而已,但认认真真为村民做点实事,就能做村民的贴心人。
樟岭是金龙潭村的一个自然组,山上零星住着几户人家,山路虽然实现了硬化,但是难改崎岖、陡峭、狭窄的状况。2011年危房改造工程开始实施,山上的程达红(五保户)是此次受益对象,为了尽快收集好资料,汪亚清利用周末时间上山来到程达红的家中为其采集危房照片信息,并送上了几件过冬的衣物。临走时,百姓的一句“谢谢”再次温暖了她的心窝,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2011年,汪亚清同村两委一起帮助9户困难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让他们住进了放心的新家。
在农村,村民的状况可能随时就会出现,需要每一位干部时时刻刻心系百姓。2011年6月一场大雨,金滩组汪邦顺户的房屋出现裂痕并部分倒塌。得知这一情况后,汪亚清同乡驻村干部、村两委第一时间赶到汪邦顺的家中,帮助他们及时撤离了危房,安置在老村委会,并做好事后安抚工作。也许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这个皮肤黑黑的农村小姑娘一次次的走进了百姓的心中。
俯下身子干事业,扎实工作为人民
2011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汪亚清同志以高票当选金龙潭村党总支副书记,此时,她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张张选票,一个个期待的眼神,凝聚了金龙潭人民对自己的信任,一种奋发图强的力量悄然而至,工作的覆盖面也随之扩大。
完善村级各项工作资料。到村任职时,她就主动承担起了全村各 2 项工作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逐步完善了2010年以来党建、精神文明创建、阳光党务、阳光村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的明细资料,实现了纸质和电子的双重归档和查阅。
协助村书记加强党建工作。抓好现有班子的强化学习工作,通过座谈会、宣传栏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全体党员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上来。同时突出抓好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和党员发展工作,从源头上保持党的纯洁性,两年来,培养党员发展对象6名,发展党员9名,培养党员致富能手4名。
做好远教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作为远程教育的管理员,她积极做站点维护工作,保证每月播放时长在20小时以上,党员群众的收看率达到百分之百。
协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两年来,汪亚清和村两委一起通过寻求上级部门的帮助、发挥当地有利条件和群众力量,不断改善村组道路建设,争取资金40余万元完成了汪龙坑枇杷园道路、金滩村间道路共计1500米的道路硬化工程,一事一议项目“金龙潭村道路亮化工程”金滩1500米道路亮化等工程。
心怀远志,打造“平安殷实”之家
“让村民的生活环境好起来,让百姓的生活更加殷实富足起来”,这是汪亚清选择来基层工作的初衷。两年来,她始终朝着这个方向不停地努力着。
当得知金龙潭村要争创县级文明村时,她主动承担了所有申报资料的整理工作,与村干部一起定规划、抓整治,做宣传,通过各项创建措施的实施,创建工作卓有成效,2011年金龙潭村荣获了歙县第 3 九届文明村称号。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汪亚清同支委方林风组织村里的妇女成立了金龙潭村文艺队,今年七一期间,文艺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
虽然百姓的精神生活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只有集体账户上有了钱,才会真正自主的完成基础设施等一系列的建设。2012年,第五批选派干部胡朔明带来了5万元的选派资金,她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机会。随后便积极协助选派干部、村两委谋划集体经济项目,最后敲定了在该村华圣化工有限公司中投入《新增年产2000吨聚酯树脂生产线》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项目建成该公司可提供村多个工作岗位,年经济收益达投入资本的20%以上。
枇杷产业是金龙潭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系统的规划,发展不善。下一步,她将从充分发挥枇杷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及完善枇杷产业链等方面着手,逐步改善当前金龙潭村枇杷种植、管理、销售滞后的局面,将金龙潭村枇杷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
收获荣誉,厚积薄发
闲暇时,汪亚清会主动去乡里协助组织、团、宣传等工作,两年来在县级以上网站共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市级网站17篇,省级网站18篇,黄山日报1篇。2010年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在安徽省村两委女干部培训班中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优秀学员”称号,2011年又被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年的村官生活,艰辛与快乐同在,付出与收获并存。她肯学肯干,一心为民,在金龙潭村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 4 的一致好评,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精神风貌。荣誉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汪亚清将带着这些责任和最初的梦想,在美丽的新安江畔继续哼唱着属于她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