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李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心得
李娇
当我翻看《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上面的这些文字,让人不由感到温馨而充满力量。我像看一部生动的纪录片一样开始翻阅这本书,跟随着作者,陆续找到了在“班风”建设、语文、数学、历史、自然等各个方面、各个学科的教育方法和诀窍。“这不是一本美国人写美国教育的书,这是一本杰出教师写正确教育的书,它适合美国人看,也同样适合美国人以外的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看。”到底这是一本怎样的让人感动的写正确教育的书呢?
雷夫老师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是那么的爱学生,能作为他的学生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老师。雷夫老师敢于讲真话,敢于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完完全全地暴露在读者的面前。对于自己所犯过的错误,和自己的一些真实的感受和想法,他都能在书中毫不避讳的说出来。这是一个多么有爱心的老师。在本书中,我们看到了雷夫老师点点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为着让这些天使变得爱学习、会学习这样一种最朴素的意识和想法。他有爱心,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学生放在心上。这是一个多么有智慧的老师。最可贵的是,他在遇到问题时,绝对不是先从客观方面去找原因,找借口,而是进行积极思考,及时去纠正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用自己的大脑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去摆脱困扰。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和儿童观,我将努力以“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为目标,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不断地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老师看,作为家长,也应该看一看,因为,传道、授业、解惑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也是父母的责任。这本书,好就好在能让我们反思:在日常教育中,我们是以利益引诱孩子,让他们认真学习,劳动?还是告诉他们认真学习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将来,而劳动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当我们期望孩子谦谦有礼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应当以身作责?当孩子不诚实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反省,自己是否言而有信?当孩子出现错误与失败的时候,我们是越俎代庖,还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当孩子有了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我们是置之不理,还是耐心地与之讲解?而我们带孩子出游的时候,有没有让孩子自己事先去了解目的地的地理及人文知识?当孩子想要参加某项活动时,我们是不是以学习紧张为借口而阻止他?我们是不是不管孩子有多么小的进步都会为之而喝彩?孩子的喜好与特长我们知道吗?我们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吗?分数与想像力、创造力哪一个更重要?
书,虽说已经读完,但留给我的是无限的思索。“如果我能如此投入教学,甚至连头发着火了都没注意到,那么我前进的方向就是正确的。”
第二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看完《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从未想过,教师可以这样当而且还可以当的那么好。雷夫艾斯奎斯告诉了我他可以做到这些,并且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雷夫老师从事教育,给人的感受,首先不是教学的技巧,而是一种职业的激情,这也是新教育提倡的一种精神。雷夫无疑是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他爱学生,在他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天使,在这本书的每一处都可以挖掘到。在他的班上学生都几乎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没有家长的倾力配合,甚至有父母是吸毒,这样的孩子学习大多都不太理想。但是,雷夫没有遗弃他们,他以独特的魅力使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自愿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一直待到下午五六点回家。即便在节假日,孩子们也来学校,跟随雷夫老师一起阅读、算术、表演莎士比亚戏剧、一起去旅游。他甚至兼职几份工,为的是多挣一些去演奏会的费用。看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真的是充实而有意义,完全是为了孩子的发展。
在书中,雷夫多次提到道德发展的六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他告诉孩子们有良好的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才去做,同时也告诉即将成为教师的我们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们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愤怒和权力”之外,什么都没学到。也许这是许多教师的通病,就我来说也遇见不少这种错误的引导。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在中国,老师们常会对学生们说,他们的未来决定于测验的分数,表现不佳会让父母和老师颜面扫地;众多小学通过强调阅读和数学的成绩,造成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这两个科目上,而很少上像历史、地理、社会科学之类的科目,甚至放弃;美国也有孩子天天在补习功课。但雷夫告诉孩子们,测试就像一个温度计,它是一下测量工具,就这么简单。只是它测试的不是温度,而是对某项技巧的理解。他告诉我们:绝对不可以拿某个学生的测试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的过去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许多家长老师他过于注重孩子们的测试成绩,迫使他们失去了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都是高分低能,这也是中国应试教育的一大悲哀,而雷夫把教会孩子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给他们的最好礼物之一,他教会孩子们一生都可以受用的生活技能。他的课堂是学生撇开了书本上枯燥,给学生教算术,讲文学,学历史,沉迷于莎士比亚戏剧的排练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他特立独行的个性、截然不同的观念、别出心裁的创意都是雷夫教学热忱的体现。
尽管雷夫已经是个非常优秀的教师了,身上已经被照上了许多美丽的光环,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里的话真实地表达出来,雷夫也说:教书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没有“倒吃甘蔗”的感觉。他曾问过自己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对学多挫折,雷夫也曾想过放弃,但在他想要屈服的时候,他会拿出他的学生的文章来读,看到孩子们能有所成就带给了他少许的安慰,也证明了付出是值得的,他最求信念的理由,就在这儿找到了答案。读到这,使我对雷夫产生深深的敬佩和感动。
我庆幸我我没错过这本书,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礼。他的教育观点和信念帮助我们建构了崭新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他的成长经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做一名好教师”非常有借鉴意义。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探讨、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三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拿来主义教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匆匆读毕《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被称为“当代的梭罗”的雷夫在美国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他用爱和责任撑起孩子们的一片蓝天。书中主要涉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一种成功地让学生考试成绩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理念和方法,不仅席卷美国,而且风靡世界。很多教育者奉其为圭臬。殊不知学习,教育,我们需要“拿来主义”。
中国的教育大环境和雷夫的教育大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习惯于作业、考试,以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考试制度在目前中国社会是最公平的,公平然而不见得就合理。因为考试让学生淹没于题海,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也直接导致教师的堕落。所有文科的学习都是记诵之学,看谁的记忆力好,语文学习堆积概念,却无法去触摸语言文字,活跃自己的思维。在应试制度下,老师疲于应对这制度,对看书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慢慢堕落。
我常常思忖,小学生究竟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我怎样才能教学我的学生学好语文,考好分数?普遍地认为,或者语文老师的共识是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在现在的社会,学生的阅读状况其实很糟糕。诚如雷夫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强大的‘平庸势力’串联起来,让有能力的孩子无法通过学习爱上阅读这些势力包括电视、电玩。劣质的教学、贫穷、破裂的家庭,以及普遍欠缺的成人指导。”暑假学校大队部布置学生看书作业,其中有一本是郁雨君的《我们班的小童星》,我也和学生一起读了这本书,书中故事浅显,书中传递的思想也是本书作者被商业化思潮裹挟而去的浮躁和喧嚣,并不能给青少年传递多少正能量。现在市面上的青少年读物,正真原创的书不多,导致学生的选择面窄,阅读水平浅。
雷夫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他说,“我要我的学生爱上阅读。阅读不是一门科目,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轨的人们乐此不彼的一项活动。”“要让孩子在长大后成为与众不同的成人——能考虑他人观点、心胸开阔、拥有和他人讨论伟大想法的能力——热爱阅读是一个必要基础。”(P32)“分享伟大文学作品的喜悦可以是大人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基石。通过文学,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那世界,敞开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远行。(P34)”。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是基础,怎样指导学生阅读也非常重要,雷夫的56号教室常常会组织阅读会,让学
生畅谈阅读的感想、收获,会经常组织学生看由经典文学改编的电影,这才是自由的阅读,他的重点是作为学生你从读书中收获了什么,学生你书的看法是这么,这很重要,学生的三观在一次次的读书讨论中渐渐产生。我们的阅读强调学生对书中作者写作意图,习作方法的阐释,其实这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
检测语文水平的另外一个指标是写作。写作源于阅读,没有良好的阅读,学生的写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教师在布置看书作业时,会让学生摘抄好词好句,会要求让学生在习作时多用成语。然而,把课外书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需要教师在语法上对学生的指导,这是衔接两者的桥梁。然而,我们教师,往往忽视语法的教学,比如修辞手法,我们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修辞手法的概念,修辞手法运用的作用,判断语文课本中句子的修辞手法。对于如何准确地运用修辞手法很少提及。所以基础好的学生能模仿美文的文法,修辞,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写的不生动,没灵气,没章法,一本流水账交差。第56号教室有专门的语法课,而且语法课是习作的基础课和入门口,这很重要。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教育也变化无穷,这是教育的魅力和变数。雷夫有名气,雷夫有一套,但我会拿来主义,他山之石,攻我之玉。
第四篇:《56号教室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跟着雷夫老师走进了那间又小又破的56号教室,看着他把“品格”、“付出”、“谦逊”、“支持”传达给学生,是他,让学生生活在一个不必“害怕”的净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雷夫老师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雷夫老师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雷夫将此内容做开篇,可见消除恐惧对学生是多么的重要,但这恰恰也是几乎所有老师都存在的问题。在成为一名教师之前就有人告诉我:“要能镇得住学生”,这也成为我后来做老师的一条原则。随着教龄的增长,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镇得住”绝不能依靠学生对教师的恐惧。作为教师爱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遵循教育规律是何等的重要。爱心、耐心、信任、智慧,拥有了这些同样可以成为“镇得住”学生的老师。信任才最宝贵,有了信任,才可以谈教育。我觉得,让孩子免于恐惧,是56号教室奇迹的根源。
捧着书细看,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透过这些浅显通俗的语言,我看到了一个将教育作为自己终生事业,并沉醉其中的教师,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旦成功,它带给我的满足感,足以补偿这个疯狂的教育界给我的心痛、头痛、以及微薄的薪资。”当看到雷夫老师的一名学生说“老师会把我们不会的问题讲上500遍”时,我真的无言,也很惭愧。多么有耐心有爱心的一位老师呀!学生的问题,也许是很小的一个知识点,也许是老师已经讲过很多很多遍的,也许是学生根本没注意听才不明白的,而雷夫老师,不问任何原因,只要学生不明白,就讲到明白为止。说来容易,但如果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总是无数次的重复,任谁都会生厌了吧。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雷夫老师认为“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拯救自己的灵魂”;“基于信任,激发孩子对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根本”,这些与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读完这本书,我特别感觉到雷夫工作量很大,这也是我怀疑雷夫老师是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的原因。雷夫老师说过,“当一位好老师是世上最难的工作。”一个好老师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耐性,需要爱。他那“魔鬼式训练”、学习“八法则”——解释、示范、模仿、重复、重复、重复、重复、再重复,都是建立在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上的!出于对学生的那份爱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工作似乎涵盖了除技术性学科,如音乐美术外的所有课程。“凡是值得做得事情,就值得好好做。”这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班训,我想也是雷夫的行事准则。雷夫和我们一样也有痛苦和想要屈服的时候,但每当这时雷夫回想起他的学生珍妮给她的信,感谢他为孩子们建造的“避风港”,因此他又打起了精神。雷夫作为教师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用全部的爱、青春和生命献给了在56号教室读书的孩子们。
在这本书上,雷夫老师写了许多教育学生的方法。其中有的对于我的日常教学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有的与中国教育现状还有一定差距,操作起来会有困难。不过,雷夫老师对于社会的责任心,对于教育的热心,对于学生的爱心一直感染着我,只要心中有学生,再加上好的教育方式,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就不是奇迹。
第五篇:《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教师读书笔记
《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绝对不要忘了: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别想愚弄小孩,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的。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作为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学校大力倡导和发扬文明礼仪教育,以“星级”奖励制度鼓励学生进步,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校园内看见老师主动打招呼;进出教师办公室,主动敲门,征得同意,方可进入;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上学不得迟到,有事提前请假或事后补假……。对学生的一系列鼓励措施,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是认真执行了,但教师是否为学生做了榜样呢?早上进校门,学生有礼貌地敬礼并问声“老师好”!学生认真打扫保洁区,……。我们的教师又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学生有会怎么想呢?有一位学生对我说起过:有的老师我主动与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无任何脸部表情,以后我再也……。当然,这只是一种极个别的现象,但每每看到或听到这种现象,心里总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曾经在无意中没能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被学生质问。有一学生很认真地问我:“老师啊,上次我叫你,你没回我!为什么?”我一脸茫然,怎么都想不起来,也许是我真的没看见或听见。但不管怎样我已伤了学生的自尊,我主动对学生道歉,说声:“对不起!”学生还是很开心地走了。对我来说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对学生来说是大事,他们感觉老师的眼中或心中有他们的位置,对你老师的教育我就愿意接受,融洽了师生关系,无意中也缩短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对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都是有所帮助的。从此我无论走在哪儿,还是在校园内外,无论我是否教过他们,只要是学生我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融洽师生关系。现在有的学生站在教学楼走廊中,看到了也要与我招招手,我也主动回应。
可见,教师散播一种榜样,收获的是一种目标。有人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该做到,让学生心服口服,让学生直接从老师身上学到好作风、好品德。这样,才能达到育人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