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香榭园茶馆寒假兼职有感
记香榭园茶馆寒假兼职有感
姓名:蒲丹丹学号: 120070604121班级: 07管理系市场营销
今年,我过了一个很不一般的春节。在往年寒假,总是回家和亲人团聚,享受亲情的抚慰。今年我过了一个特殊的寒假,一个让我学会很多知识和做人道理的寒假,一个能让我回味很久的寒假„„
毕竟每年的寒假都是在家过的,因此今年要留在福州兼职还是和父母提前就沟通好的,向他们保证自己会注意自己的安全,找到一个能对自己将来学习方面有所启发并且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的工作,为以后成为一个独立,坚强,有自己独到见解,一个有素质的大学生打好基础。
虽然去年也有听说有同学寒假时做兼职的待遇很不错,工作也好找,但是也许今年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我找工作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看过去待遇都不高,而且工作需要做满一个月,并不适合我的兼职要求。还有一些网站上登的兼职广告很明显都是一些非正当工作,我是坚决不会去的。正当我为自己的寒假兼职发愁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从同学那里知道隔壁班的同学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兼职,但她还是决定不去了,正找人替她去呐。于是去找同学要了那份工作负责人的电话,她们也正好需要招聘,我就一些兼职的细节问题和负责人交流,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觉得她很有耐心,应该是服务业的人所特有的品质吧,我相信兼职以后应该也可以培养自己这方面的素质吧。
还记得去年的暑假社会实践我做的算是业务员的工作,和一位与自己年龄差别不大的努力创业的老板一起开拓市场,没有好的店面,没有固定的顾客,没有名气,没有很完备的产品,完全要靠自己的嘴和街上的目标顾客群进行沟通,取得她们的信任。但今年做的截然不同,这家香榭园茶馆位于鼓楼区的繁华地带,是闽都大酒店的邻居,在老板的十多年经营下,已经有相当的知名度和老顾客,还有比较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制度。这种截然不同让我可以做个比较,从而学到更多知识。
和茶馆的负责人沟通好要在17号把行李搬过去,本来要分两次才行。但是很开心的是,有同学提出帮我搬行李过去。从找兼职到搬行李这个过程中我得到的帮助让我明白,大学同学是我们的最无私的朋友,他们不计较利益得失,就因为我们是同学,他会很尽自己所能的帮助我们。所以,我也会好好抓紧自己的大学同学,有困难找我帮忙一定尽自己所能。
到了工作的宿舍,整理好自己要待差不多一个月的宿舍,负责人告诉我明天就要正式 1
上班,是早班,八点开始工作,点点头,充满激情。早晨提前起床,一切准备妥当,等着和同事一起过去上班,她们后来都说对我的第一印象不错,我想这就是因为自己能够主动地去做好自己的事,“勤快点对你没坏处”,这是爸爸小时候就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我现在才真正感受到这带来的好处多多啊!
到了茶馆,第一次认真的看了一遍它的装潢,大厅隔成很多个雅座,都是木头的材质,很典雅的感觉,还有14间的包厢,分为大包、中包和小包,包厢里配有电视,暖炉,而大包厢都配有空调,设施很完备,考虑到顾客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说明,该茶馆的消费群体一般是中高层收入的群体。这里还有销售一些小碟,里面有花生、瓜子、冬瓜糖、开心果这些点心,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客人在喝铁观音这些茶时,肚子会饿,就需要一些小点心。而且,我们这里有最低消费的规定,如果他们人数比较多,就可以拿小碟去抵最低消费,顾客也会觉得物有所值,价钱比较合理。
现在就介绍我的工作了:穿上统一发的工作服,感觉自己也是一名走上工作岗位的人了。她们叫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大厅、走廊、雅座和楼梯的地板全部拖一遍,我心里狂叫苦:上帝啊,简直够把我学校宿舍的地板拖个几十遍了!可还是面带微笑的说:哦,知道了,我现在就去!终于拖完那么大的茶馆,客人也开始陆陆续续的来了,我要把客人带到没有提前预定的空包厢内,同时还要记得拿上开水壶。每过半小时还要进去添水,带完客人还要回来开单,客人又拿了东西也要记到单上,要不吧台点东西有少时我们是要赔偿的。还有我们茶馆有做个活动,就是提供免费茶水,所以客人来的时候我们还要送茶进去。我原来从没接触过泡茶什么的,完全是一切从零开始,同事们也都尽量帮我快点熟悉自己的工作,真的很感谢她们。当她们有什么需要我帮忙时,我也会尽快过去,所以同事之间相处的很愉快。后来,我发现,老板和员工的关系也都是相当好,大家会互相开开玩笑,有什么问题也都开诚布公地当面提出来,这种融洽的氛围让我们工作起来都比较愉悦,和客人的关系也是相当融洽,所以这边的熟客相当多,我想服务业最重要的就是微笑以及整个场所带给客人的感觉吧。在这里,很多客人会问我一句:你是新来的?我也会回一句:看来你是这里的老顾客咯!我在工作的时候也犯过错误,把杯子弄碎了,水泼在地板上,而客人会帮我捡起碎玻璃,告诉我要小心点,我连连道歉并很感动,而领班也会板着脸说:小心点,下次就要赔钱啦!茶馆里的工作都是很繁琐和细致的,这让经常粗枝大叶的我可是好好地锻炼了一次,慢慢地我得到了她们的肯定,工作也是越来越顺手了。
由于店里人手不够,我几乎天天都要加班,很忙碌劳累的日子。但是当客人说:“做的还不错嘛”的鼓励的时候,又觉得自己不是那么疲累了。也许服务业最大的收获就是客人会给你直接的反馈吧。
在这跟两个比我小的妹妹玩的很好,她们都是90年的,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了。小小年纪就背井离乡,想着她们有多辛苦!所以待她们都特别的好,心里很疼惜她们,她们也爱跟我玩,要走的时候我们都挺不舍的。但总有离别的时候,心里带着依恋,我离开了这家茶馆,结束了我的社会实践生活,回到了我原来的轨道。
这次生活体验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二十三天,但是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对我很有用的东
西。比如说对茶叶文化的一些了解,怎样与不同背景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人相处,也懂得了工作赚钱的不易,感觉自己长大了。同事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出来挣生活的,生活对于她们来说太不容易了!她们靠自己辛苦的劳动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然而她们还是得苦中作乐,学会怎样为自己寻找乐子,怎样为这平凡单调的生活增添色彩,她们很是让人钦佩的!而我们呢,作为一名生活在不知何为生活艰辛的美丽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却不知道好好珍惜自己的生活,还一味地抱怨生活的枯燥乏味与学习的难处,孰不知,这些难在那些姐妹们看来,是如何地甜蜜幸福!只有懂得珍惜自己目前所有的人,才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幸福!
经过这次兼职,我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我看来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犯下许多很幼稚的错误,得到很多深刻的教训,也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和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将来走入社会的宝贵财富,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可以说:请再让我做一次,我会做的更好的!
第二篇: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沃尔玛寒假兼职记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沃尔玛寒假兼职记
初进大学校园前,对期待中的校园生活就有一份小小的规划,其中一项便是大学兼职。不知不觉中,大一大半的大学生活已悄然而去,随之而来的寒假生活让我们充满了期待与憧憬。第一次,我开始打起了持续一个月的寒假工;第一次,上起了几乎朝九晚五的班;第一次,开始在职场生涯中面对社会···在这次寒假实践中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也学会了很多。
(一)、实践前—努力+准备
记得在放假不久前,无意中我们宿舍人知道了沃尔玛在招聘寒假兼职人员,抱着一种试一试的心态我们去应了聘。当时发现那儿人招聘真的很严格,居然是先填一份信息表,再一个一个的面试。排着队,终于轮到我了,本来是很紧张的,进去一看,居然是个20多岁的姐姐在招聘(我们原来还以为是30/40岁的阿姨呢),那个大姐姐真的是超温柔的,进去就是随便聊一聊之类的,出来后都心里没谱,觉得好像没应聘上(因为有几个人拿了推荐信,而她跟我们说让我们等消息),还准备去看看其它的兼职。谁知,在考试结束那天,沃尔玛人力资源部的打过来问我们是否去,并告诉我们需要带什么。听到生防疫中心办健康证这个消息时,我们真的是兴奋极了,立即开始着手复印推荐信、学生证、身份证,找学校老师或领导盖章,去卫生防疫中心办健康证,忙了大半天,一切终于搞定。
(二)、实践中—努力工作
17号我们宿舍3人(本来是4人,另一个人来的早,在前台工作)到沃尔玛人力资源部报到,主管(女的)把我们分在了不同的部门:我在玩具部;美晨在家居部;心洁在服装部。在不同的部门,我们另外还有不同的主管,我的主管叫马玉斗。我还记得第一天见面他给我的印象很搞笑,女主管把我带去那部门时说:“我看这姑娘挺文静的,分到你这部门。”马主管就问我:“你喜欢玩玩具吗?”我当时就有点傻眼了,这是工作啊还是玩啊?不过还是回答了问题“还行”。主管就笑了:“呵呵,那你就到这好好玩吧,玩具很多。”你说这样的主管搞笑不?不知道他是不是看我有点紧张拘束才这样说的呢,不过到真的是让我放松了很多。
去了具体地方,我才知道原来玩具不只是玩具,怎么说呢,<~课件>玩具和文具都属于家电部门的,我主要工作呢,就是负责文具和玩具。在那里,同事们都很照顾我,我的班大多排的都是早上9点到晚上5点40的班,所以我称它为朝九晚五喽。因为我是新去的学生工,没什么经验,一开始同事们都是边让我干些小事边教我一些东西,我也不好意思不干什么,所以就看谁有事就帮帮忙,再就看见商品被小孩弄乱了就过去收拾收拾,后来渐渐的我知道的东西也多了,对商品摆放的位置也了解了,自然就可以帮到他们更多的忙了···
在上班时我也认识了不少人,比如大四快毕业来实习的福兰姐、面怒心慈的姚敏姐、说话声音大但很得我们喜欢的贾双姐、说话总是温柔没什么大脾气的艳玲姐、雷厉风行的兰副总、总穿着运动服的短发姐、“好孩子”庄姐、总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薛师傅、···在那儿和他们渐渐熟了,说话就越来越放的开了。有次我帮短发姐下楼拿标时,庄姐就笑着说“你又欺负我家小妹了”短发姐就超无奈了,直说庄姐冤枉她。呵呵,在这里,怎么说呢,上班的感觉还不错,虽然有时会累点,但是却也是硕果累累,还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人。
我想,在这里虽然只是一份兼职,但是呢,努力工作才不枉人家对你的好,才能学到更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天面对新的一天,微笑着,开始努力工作,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其实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到了很多。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嘛!
(三)、实践后—工作结算+总结
为期不短也不久的一个月工作时间在2月16 号结束了,17号去结算。去了人力资源部才发现现金结算真的好麻烦啊,我们要在3楼和2楼来回找主管、副总、蓝夹的人、pUC等签字,终于签好后还要等一会才可以拿到单子,然后再拿着单子去2楼窗口拿钱。花了几乎2个多小时,幸亏早上吃饭晚,不然中午饿的够呛。让我意外的是居然给我发了个奖状(总共4个奖状,前台2个名额,其它2个名额),还有一份小礼品。所以得到这个奖状时我真的是意外很多,没想到会有奖状发,更没想到居然会发给我,但是不得不说得到这个奖状我真的很开心,很惊喜。这个奖状不仅是对我工作的另一种形式的肯定,更是对我以后步入社会的一份鼓励,我也相信我未来的工作肯定会越做越好的!
说到总结,在这一个月里,我学会了对条码、如何使用中端、做索赔、上货、打印大蓝白标签、对贵重物品进行上标、去标、给篮球之类的充气物品充气···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仅学到了很多,也学会了为人处事要微笑,还认识了很多人。
这次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一个月的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悟到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将让我终身受用。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人的一生中,校园并不是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情感,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打下坚实基础。我会不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得真知。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努力,端正思想,明确方向,在不断完善中求发展。也知道了:不要抱怨这个社会是如何如何的黑暗,哪里哪里的人是不对的。因为这个社会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改变的。不是让社会来适应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才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最后,就以我看到的一句话结尾吧,希望未来的自己更加努力,好好做好每一件自己的事!——“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的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第三篇:读《园冶》与《作庭记》有感
读《园冶》与《作庭记》有感
开学至今我读了园冶和作庭记两本园林方面的著作,这篇读后感主要从园林中的建筑,石景和水景等方面加以分析。进而探讨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两本书的写作背景以及主要内容。《作庭记》是日本平安时代的造园家在多年见闻的园事日记基础上编撰而成的。全书分十二卷,详述了立石与理水的原则、形式和方法,也涉及植树与作泉,并主要记述了当时盛行的寝殿造庭园的建造。书中的论述不仅代表了日本古典园林的精髓,同时也是中日造园文化交流的产物。《园冶》是造园家计成总结了毕生的造园经验完成的,虽成书于明末,却经过了300 年的沉寂后才由国人经日本引入回国。书中以“兴造论”和“园说”开篇总论造园精髓,后面以十章分述了造园中相地、屋宇、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方面的技术要点和风格特征。这本书系统地阐述了我国晚期造园特点,是我国古典园林史上迟来的瑰宝。一本是早期中日造园交流的成果,一本是晚期中国造园思想的集大成者,两者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和全面的看待中国古典园林。
两部著作都谈到了园林中建筑与园林的关系,进而反应的是一种对待园林与自然的态度。《作庭记》中记载了“寝殿造”建筑和与之相对应的“寝殿造庭园”。“寝殿造”是日本平安时代以寝殿为中心的贵族宅邸形式。“寝殿造”早期受唐代的建筑影响较多,呈形式端整格局,但后期结合宅院及园林布局转向自由和非对称形式。从日本平安时期宅园图示中可以看到,建筑与园林各踞宅地一边。建筑没有渗入园林中,而是将园林作为前庭景观,在建筑与池岛间还留有供礼仪用的前庭。园林中以自然元素为主,偶有木桥和乐屋(乐屋是宴游行乐时的临时建筑,建筑的规模很小)。这时还处于将园林与建筑结合的初期,从仿写自然到掌握自然,将其提炼与典型化,但人的居所与典型化的自然之仍然是观望的姿态。建筑半围合园林,边界清晰。从《作庭记》一书的内容分布也可看出,作者理解的园林更多是对自然的模拟与提炼,人工痕迹较少。相比之下《园冶》中记载了大量的园林建筑。在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中,与建筑直接相关的篇幅占到一半,反映了明清造园的人工化特点。建筑与园林相互渗透,成为“可观、可游、可居”的城市私园。“屋宇”一篇中谈到“凡家宅住房,五间三间,循次第而造;惟园林书屋,一室半室,按时景为精”。自由的“园林书屋”从规整的“家宅”中分离出来,渗透到园林中,并且不再只是观望之所,更成为园林的主要景观。到了明清时期,园林的功能更加生活化、世俗化,被加注了很多的社会意义,成为人们生活情感的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私园的面积趋小,也是促使建筑与人造自然山水更加亲密的原因。山水是自然界的代表,理石和理水也就成为“师法自然”的东亚园林中重要的两项内容。
除了建筑之外,两书中对于石景的描写也格外抢眼。“立石”的重要性在《作庭记》中从开篇的“立石要旨”就明显表现出来。“立石”在日本造园文化中含义深刻广泛,常表作庭、造园之意。石在《作庭记》中记载的造园技术中,始终处于关键位置,不仅有“凡立石,先择一形佳之主石立之”,在“立泷次第”篇中又有“凡作瀑布,以择落水石为先”,在“遣水事”篇中更有“凡作山水,必立以石”的论述,可见,相石、理石对整个园林的重要作用。石头在这里被认为是有灵性的,所以石头的方位、位置、石体本身的正反都在“立石禁忌”一篇中被严格限制,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立石”对园林的重要性。石在园林中既有重要的作用又需谨慎使用,所以《作庭记》中的立石强调在关键处选择恰到好处的石头。自然界的石头经过自然力作用,与其所处环境相适而生。园林是人模拟自然,石头从各处搜运集中一处,依据地势,提炼要摹拟的自然地貌特征,将形态好的石头作为主石先立,配石与其组合。整体的造景更加强调群石的对立统一,有逃有追,有倾有支,重视石头本来的形质和石体的平衡。这些,都体现了早期较朴素的相石原则。太湖石自古以来就被中国造园界视为石中上品。白居易在《太湖石记》中形容其“三山五岳,百洞千壑, 缕簇缩,尽在其中” ,以太湖石最能精炼的表达中国人眼中的自然。虽然日本园林吸收唐代园林的精神和总的形制布局,但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中,依然包含了本土朴素的自然观。这里《作庭记》中的论述还是要结合我国古代造园文人的论述作有选择的参考。《园冶》的置石集中在“掇山”一篇中,延续了对“奇石”的追求。“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 ,可见单个奇石与作为堆砌材料的普通石头的不同用法。在作者大量的华丽词藻的修饰下,突出了石被赋予的丰富意义。与早期品石相比,后期更具象地模拟自然物,多了些趣味,少了些气魄,多了些造作,少了些朴实。但是与《作庭记》中以石仿水的技法不同《园冶》中“石的本性是山”的指导思想很明显,石堆叠成山立于园林不同位置,才最符合石的本性。当然,理石的一些基本技法还是统一的,如《作庭记》中主配石的立石思想在《园冶》中仍可见到“, 假如一块中竖而为主石,两条傍插而呼劈峰,独立端严,次相辅弼,势如排列,状若趋承”。
除此以外,两书的作者对于园林中水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水随器物而成形”暗示了《作庭记》中理水的指导思想。前面“立石诸样”“汀形诸样”“岛姿诸样”“立泷次第”以石作器,后面“落泷诸式”和“遣水事”表述了水在器中的形式和引导等。水是流动的,前面“器”的形成保证了后面的水形,是对老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的延续。与《作庭记》中大量系统的理水思想和技术相比《园冶》中对水的论述都零散在“相地”“掇山”两大篇章中:“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假山以水为妙,倘高阜处不能注水,理涧壑无水,似少深意”“入奥疏源,就低凿水”。虽然论述分散,但都表达了就地势而疏导,围山石添趣的理水原则。虽然理水方式与《作庭记》类似,但人工塑造的重点在山石而不在水。宋朝司马光在《独乐园记》中记载了他的自宅:“其中为堂,聚书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唐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脉,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下,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这里生动描述了对水的形式的比拟,可见在当时,水在造园中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在早期的园林中,对山和水并没有过多的偏重,只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才对山有了更多的偏侧。
从《作庭记》与《园冶》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师法自然”的主旨思想下,中国园林经过了从朴素走向成熟的过程。园林从最初的模拟自然,提炼自然,逐渐成为自然的人工化,这一过程中社会的文化历史不断对其进行雕琢。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下,演变出不同社会形态下各异的人工自然。通过对着两本
书的阅读,我不仅对中日两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以及造园手法有了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一种古人对于造园与自然的精神态度,我想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学习都是弥足珍贵的。我会继续这种思考式的阅读,借古通今,在我日后的园林设计之中加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