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征文

时间:2019-05-15 04: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征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征文》。

第一篇: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征文

我的空间情节

小时候,我老娘就说我是“独活虫”,这是地方方言,可能各位看官不太明白,其实说白了就是不太合群的代名词。我老娘这么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自打我认字起,几乎把家里所有的大凡有字的印刷品一一“扫荡”过了,就连那本叫做农历的书都不放过,而且一旦我手里有书就会藏身在那间堆放杂物的小房子里忘了一切。后来,她老人家眼见我一天天长

大,怕这样的诨号不利于闺女以后出阁嫁人,就又改称我“书呆子”。我娘常常对我面对一屋子人不知先和谁打招呼而大光其火,现在我终于明白我女儿见生人常常手足无措的毛病完全是承袭了她妈妈的“光荣传统”。而对于我娘暴怒后的一声叹息,我则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喜欢一个人,那时不知道空间的概念,只觉得家里那个堆满杂物处处充斥着霉味和灰尘的腥味的屋子安全,安静,让我身心放松。心理学上不知道怎么解释这种姑且称为不良心态造成的后果,以至于成人后谁不经我允许碰了我的东西常常诱发我河东狮吼,连最亲近的人也无一幸免。

我老娘没什么文化,更不可能懂心理学,她以小房子冬天太冷夏天太热的理由彻底粉碎了我要一个人独居小屋的小小企图。可是,她不知道人的心里需求越是被压抑就越容易膨胀,就像中国人曾经谈性色变一样,越是小心翼翼捂着,就越容易走火,倒不如坦然对待反倒好些。

有部电影名字叫《绝处逢生》,反映我当时的心情是再合适不过了,我的第一征兆是发疯苦读,听学姐说过,到省城读中专六人一间,一人一床,布幔一围,自成一屋,言谈间得意非凡。中专时曾经还真像联防队的大爷们手挚一把手电,猫在自己的小床上,经常昏天暗地翻阅图书馆借来的名著,知识增没增长不知道,眼镜的圈是明显多了。

事实上,毕业后单身独户栖息的宿舍楼大概是释放了我多年的心结,看书,上班,睡懒觉,从心理到行踪就像许巍的《像风一样自由》,如若不是我老娘关键时刻耳提面命郑重提醒,而我还算识时务,说不定我还真像她预测的那样削价跳楼挥泪也绝对无人问津的主了。话说回来,我还得感谢电厂领导,干净整齐的单身宿舍悄悄圆了我孩童时期的梦想,打开了我可能是有些孤僻的心理障碍,这是后话。

古语说的好,物极必反,还真是啊。结果就是我进城了,结婚了,匆忙的甩了单身生活。最重要的标志是两个人从一个屋成天价出双入对,以及妇唱夫随。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当我才刚刚觉得有一点点幸福,新的问题诞生了。新房所在的隔壁有位芳邻,她不光有随地吐痰的可爱陋习,还忒爱吃鱼,而她炫耀她吃鱼的办法是把杀完鱼后那些血肉模糊的混合物匆匆倾泻在该楼层紧挨我厨房的公厕的便池的边缘上,(当时的房子不是单元式,厨房在外面)如果不是有意,一定是个急性子。不管我苦口婆心还是声色俱厉她铁了心统统不买帐。时间长了,我就像个不求报酬的忠实的环卫公仆,勤勤恳恳跟踪在芳邻身后,随时履行我的义务。

我不是医生,不明白吃鱼和尿频有什么必然联系,总之,还真像先哲说的,生活总是问题叠着问题。

忘了说一句,我的芳邻是个寡居的老妇人,也许她太爱干净了,总是不愿晚间在屋里便溺,时常冒着夜晚的风寒频频起夜,紧挨我屋的公厕是老式水冲式的阀门,一开水,便刺刺作响,多年的运行班让我有些神经衰弱,一听到声响,我便头皮发麻浑身冒汗,一直到有了孩子,我的这种症状愈发凸显,真不知如果一直下去精神病院会不会又平添一位女患者。

关键时刻事情有了转机,公司为了解决员工住房难的问题一下子盖了四百多户一百多平米的新房,(之前也盖了不少,但对于老厂人多以及人们对住房要求的提高的现实,显然是杯水车薪)虽然因为资历太浅空欢喜了一回,但不幸中的万幸就是终于拥有了一套小户型的单元房。小虽小了点,毕竟享有了私人的独立空间,同时为期三年的公厕公仆生涯宣告圆满结束。搬家后的第一个晚上我像婴儿般一觉睡到自然醒。看看窗外,蓝天白云映衬着绿树红花,心里安静而恬淡。

生活如果只是吃饭睡觉这么简单就好了。

问题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如果只是闲着无聊看看闲书也就罢了,可我时常被自己所谓的灵感弄得精神亢奋汲着拖鞋如同鬼魅半夜爬起来追随灵感信手涂鸦,大概这个毛病是上学时常开夜车落下的,一时半会不好改,可是严重影响了家人的正常作息,我也想像人家梁文道那样在《锵锵三人行》中言之凿凿,夫妻(家人)之间同屋而不同房、同房而不同床,能够给彼此有个独立的空间。我没有想像英国女作家伍尔夫那样想要女性超越不平等,而仅仅是想要一间自己的房子,能够偶尔主宰一下自己的心灵。可是很抱歉。况且现有的一室一厅已经局促,谈别的是奢侈的事情。

有时想,其实身心健康的人都是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的,我是其中之一。热闹时尽情释放,安静时独处一隅。想想,享有独立是需要一定代价的,比如金钱,比如时间,精力甚至健康。

看着小区内一栋栋住宅楼拔地而起,我又开始伪小

资瘾迸发,严重忽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生生做起一帘幽梦来,宽敞漂亮的落地窗,沐浴着午后暖暖的阳光,一杯淡淡的清茶,一本爱读的书,慵懒而闲适。闲暇时,静坐窗前,听风,观花,赏雪,望月,人生的困顿即使仍像乱麻一样多,至少可以像阿扁当初竞选总统时所说的,有梦最美,希望相随。

走在小区干净整洁的林荫道上,周围绿草如茵,鲜花如潮,樱

花灿烂而浓烈,孩子们快乐的嬉戏,老人坐在石凳上拉扯闲谈,婴儿躺在童车里眯缝着眼睛,年轻的父母亲恬淡地笑着,鸟儿翩翩起舞,蝴蝶在草丛间上下翻飞·····

爬上六层高的楼顶,眺望远方,青山连绵起伏,农田阡陌纵横,清冽的罗敷河水静静流淌。幽幽吐气的冷凝塔,高大挺拔的烟囱,若有若无的烟气袅袅上升,映衬得天色格外的蓝,秦电新扩建的工地上彩旗飘扬,工人们挥汗如雨,巨大的挖掘机伸着手臂阵阵轰鸣着······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现在我想,如果之前我所谓的空间是小我,那么,大的空间,大的环境呢,其实不论大小,那么我想世界环保不论是组织还是概念的终极关怀不就是小到个人的生存空间,大到人类安全,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吗?

第二篇: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光阴如梭,十年,似乎弹指一挥。一路走来,悲喜宠辱皆成往事。攥在手心的是些零散却刻骨的记忆。

时光倒流到1992年初夏。

第一次认识实习就是在秦电。暂且远离闹市的渲嚣,我们全班人马乘大巴直奔秦电而来。那天是个雨天。汽车驶进近秦电的西潼路上,不知谁惊呼一声“快看!”,抬眼间,只见连绵相拥的苍苍**象位

娉婷驻足的绝色佳人,拦腰被白玉带般的薄雾轻拢,怡然而立,神色凝重。游云悠悠,草木沉寂,烟雨迷雾中,时空在一刹那凝固了。

秦电就位于这**山麓一个群山半掩,秀水袭人,而且兼 有“罗敷”文化的罗夫小镇。

秦电依山而建,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镇的经济发展。然而作为火力发电厂,也给当地的土壤作物以严峻的考验。

踩着农人们自山间走出来的路,爬到山腰开阔地带,巍然耸立的百米烟囱,悠然吐雾的冷凝塔尽收眼底。夜深人静,秦电的上空依然是一处不灭的灯火。

炎炎七月,乘坐拥挤不堪的行李车,拿着一纸派遣证再次踏上这陌生而熟悉的土地,时值1995年夏。

说陌生其实并不陌生,只是不肯承认这宿命的况味。当初靠近它时,只是心无旁骛偶然停下脚步的路人。而今,我必须要成为它的一员,心中不免惴惴不安。

忘不了第一次拿着新发的运行规程,上面散发着的古怪味道同我慌乱而略显欢喜的心情交织,复杂而离奇。跟师傅来到值班室,听着各种设备隆隆作响的的吵杂声,看着室外错踪复杂的管道,原本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豪情瞬间分崩离析成一堆瓦砾。一波又一波涌来的睡意即将掩没我时,下班了。

一身疲惫的我,昏头昏脑地领教了自己憧憬已久的工作。

时间象蜗牛般慢慢爬行。走在比面粉还细的厚厚煤粉层“铺就”的锅炉房内,汗,无声的滑落。穿着履行检查时被蹭的乌七八糟的工作服,纤尘满面时,我最怕此刻遇见父母和朋友。一点可怜的虚荣心的不堪再承受任何“凄惨的同情”。

春风又一次抚过漫山荒芜,山便有了些淡淡绿意。

上下班的林荫道的条幅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内容,无比鲜明地打着“创无泄漏工厂”。听取了高层制定的周密而详尽的布署后,被动员的职工热情也是空前绝后。

从运行到检修,从部门到科室,统统行动起来投入到这场火热的“创无泄漏”工作中去。

运行人员勤调整,精操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检修人员挥汗如雨,加班加点,吃住现场。时常见他们一口白牙,一双黑眼珠,好笑中见可爱。

这场“创无泄漏”风暴可谓为“短、平、快”。

两年下来,不论生产现场还是外围区域,基本上杜绝了“六漏”。走在干净明亮的生产现场,窗外的阳光也显得格外妩媚,心底泛起隐隐的歌声,还有触手可及的希望。

身为上班一族,在经历了一段无比逍遥的日子后,每天六小时工作日外则让人轻松得找不着北。百无聊赖中,感觉如同拿冲锋陷阵当饭吃的士兵,一下子面对和平时期竞有些不知所措,心里愈加怀念紧张而充实的校园生活。

闲坐时,适逢上届校友谈论继续深造事宜,听罢心中一动。才知长时间的迷茫和虚空是因为丧失了前进的路标。

一切很快准备就绪,只等冲刺来年的成人高考。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为了适应来日的激烈竞争。

风儿鼓起了帆,耳畔仿佛响起了催人奋进的号角声,挑灯夜读,吃着开水泡面,辛苦并快乐着。

高考在即,按照当年的惯例,稍事休整后,我信心百倍,走向考场…..五

“无泄漏工厂”成为过去式后,秦电人又相继向“达标企业”、“一流企业”进军。多少个被汗水浸透的的日夜后,两块金黄璀璨的标志牌被厂领导欢天喜地捧了回来。悬挂在醒目精致的玻璃橱内,赫然成为一段时期的历史见证。

然而一块块光荣的碑石终不敌生产设备的日益老化,记忆最深的当属古老的文丘里除尘器,动辄“晴天飞雪”,大片的灰尘酷似飘雪,遇上雨天,厂区内外则一片泥泞。

2001年随着一声巨响,第一台被定向爆破的老式除尘器提早结束了使命,伴随着浓浓的烟尘轰然倒塌,暂新的电除尘设备拔地而起。四年后,秦电的上空不再“浓云”蔽日,而是轻烟袅袅,秦电人终于迎来了有史以来明净的蓝天,祥和的白云,和灿烂的星河。

独处时曾不断的问自己,人的一生,是否是不断蜕变的一生。而后才丰润多彩。

虽然对未来已做了充分的冥想,但当新的生命降临,生活格局的改变仍让人猝不及防。日子一下琐碎了许多,私己的空间变得被人长驱直入,狭促而拥挤。

语言经过情绪的演译坚硬了质地,似乎要横扫一切。陀螺旋转的久了,不免失去节律,唇齿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空气里时常隐约着浮躁的味道,冬天也来得比往年早了一些。

夜,显得漫长而冷彻肌骨,抱紧双臂只能告诫自己布谷鸟翩跹而至时,春日一定不远了。窗外,不知谁坚定而从容的重复着那首《你一定要过得比我幸福》的歌谣。

2003年,对于多年以国企工人自居,优越惯了的秦电人来说,有些尴尬的意味。

先是“三改”的推行和实施,让

人惶惶。接下来有关企业将宣告破产以及员工饭碗不保的传闻,无异于石破惊天。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煤炭价格飞涨,而电价受制于国家政策,火电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秦电这个百万大厂自然是难逃此劫。

2004年9月随着新的领导班子的成立,煤电差价大战也呈愈演愈烈之势,公司的燃煤问题频频告急。

秦电的掌舵人危难时刻,力挽狂澜,为企业的兴衰四处奔走,出面周旋于各大煤矿,同时领导中层干部、公司员工开展增收节支降耗工作。

2005年底,生产用煤得以缓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有所改观。

转眼已到而立之年,渐渐学会不再简单的用好或者坏来区分和评判一个人或某件事,不因丧失了做人的原则,而且尝试着用理性来诠释生活。

习惯了外人看来颠倒无序的作息。看书、上班、健身、相夫教女,与三两知己聊天,心境日渐平和。行走于大山之间,聆听山泉欢笑,青山低语,飞鸟放歌,常想,人于自然,无疑是渺小的,走过了的,就都权且藏在心底,留给自己独自咀嚼,生活总得继续。

既然,看不看花,花依旧绽放零落,不若顺应花期,莫辜负了花心。雾里看花,凭栏远眺,莫如走近闻花香,莫等“无可奈何花落去”空叹息。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我想这正是秦电人的写照。

今天,秦电荣归华能旗下,目前面临“上大压小”、关停企业员工的再就业的安置问题,前景不容乐观。但是企业的发展有坚定果敢的老总,有出谋划策的中层,有默默工作抱成团的员工,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这样的企业坚信会稳步向前,日趋完善。

目睹秦电的十年巨变和个人的心路历程,正如哲学中所言,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呈螺旋上升之势,一个企业如此,人亦然。

第三篇:国庆60周年征文

“80后”的我们对建国60年的感受

再过不到三个月,我们即将迎来祖**亲60周岁的生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正是改革开放托举起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时,虽然我还没出生,但“80后”的我们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我们这代人本身就是一种见证,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的岁月洗礼。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取得的骄人成绩,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长期面临的问题。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农村人口有8亿多,占到了总人口数的近七成,而我们家就是2.5亿户农村家庭中的一个缩影。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作为“80后”的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陆续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历、亲见、亲闻着改革开放30年在身边的一系列巨变。大的方面,无法一一细述,我就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我们家在教育、衣食、住行和通讯等方面的变化,以小见大,来反映改革开放30年给我们老百姓带来的发展变化。

教育: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包括为实现享受平等教育,不断进行的制度改革,以及逐步实现的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全免等等。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200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496

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2129万的0.375%,30年间增长了22.1倍。以我们家为例,爷爷和父亲两代人虽都不尽是文盲,但却因为没有很多文化而吃尽苦头,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代人身上,希望能够通过接受教育,实现我们这代人“鲤鱼跳农门”的梦想。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说,要培养一个大学生是很不容易的。父辈们抱着“再穷再苦,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的坚定信念培养了我们。目前,在大学教书的我也算是实现了先辈们的愿望了。我想,正是教育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命运!

衣食: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父辈们曾经有吃草根、树皮和米糠的经历。听父辈们说,计划经济时期是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他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最大的愿望!在记忆里,我的童年时光大多是穿着哥哥的旧衣服长大的,可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20年后的今天,我们家已经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从30年前吃得饱到今天的吃出健康,吃出文化,通过老百姓的餐桌和饭碗,我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普通家庭的看得见的实惠和进步,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所生活的山区的巨大变化。想起过去,忆苦思甜,现在的生活更值得我们去珍惜。住行: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是比较差的。以我们家为例,爷爷曾告诉我,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祖孙三代15人住在总共不到70平方米的4间平房里,人均住房面积仅仅4.5平方米。1989年四叔结婚后,家里实在住不下了,爷爷只好带着几个孩子到山头上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建了一座200多平方米的木头房子。现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房子,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比较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从出行方面来说,道路交通的改善,大家也是

有目共睹、深有感触的。记得几年前我刚到屯溪工作时,从安庆坐汽车到屯溪至少得六个小时,而现在随着高速公路的修通,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了。

通讯: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人们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打电话时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P机进入中国。从BP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时时处处可以被找到,大大加速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效率。1987年进入中国的移动电话,无疑成了加速人们信息沟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到了90年代,BP机和手机在人们的生活中慢慢普及开来。我们家在1998年装上了固定电话,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家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了一部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30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过去的30年,一些渐渐消失的生活影子,记录着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今天当我们重新回忆它们,除了苦涩、辛酸、亲切,还有不尽的感慨: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改革开放,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我眼前的生活。所以我要感谢改革开放!感谢邓小平爷爷!感谢伟大的祖国!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第四篇:国庆60周年征文

静听历史回声,吹响青春号角

历史的风悄然吹过了60年的岁月变迁,在这时间的长廊中,我们的新中国迈出了一步步坚实的步伐,也留下了一声声沉重而庄严的历史回声。

静听回声,听到的,是历史的奇迹;静听回声,听到的,心灵的感动;静听回声,听到的,是中国人60年的美。静听回声,静听历史,有辛酸痛苦,有热血澎湃,有骄傲自豪,有一切一切人们所拥有的情感,更有那永远打不到的中国魂!

在这回声中,我听见了中国人高亢的呐喊,听见了他们不屈的精魂。

60年前的那一天,毛主席洪亮的声音传遍了全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刻,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这头沉睡了百年的东方“雄狮”,终于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这一刻,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一个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祖国!

在这回声中,我听见了中国人的团结,听见了他们在面对艰难灾难时万众一心的努力。60年的历程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艰难险阻的。在这风雨兼程的60中,我们走过远路,绕过弯路;有过天灾,有过人祸。但不管是“大跃进”的急于求成,是“十年**”的惨痛教训,还是汶川地震的大痛大悲,都没有使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止步,他们用青春热血让祖国重获新生,用豪气胆魄为祖国书写壮丽诗篇!

在这回声中,我听见了中国人改革解放的热情,听见了他们奋然前进的脚步。

人们认识中的解放,即停留在1949年。但回溯这段历史,回溯这个国家所经历的人和事,我们发现它其实从未停止。60年,语文课不再是政治课;60年,走出中山装的国度;60年,中国人冲破阶层的束缚„„中国的60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从未停止的解放故事。

在这回声中,我听见了中国人的智慧,听见了他们的众多伟大成就。

60年艰辛奋斗,60年风雷激荡。光辉岁月弹指挥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蘑菇云”惊天炸响;“东方红一号”响彻太空;京九铁路纵贯大江南北;港澳回归铸就时代历史;洪湖稻菽丰收万户飘香;WTO恩泽社会国家;奥运举办彰显炎黄气韵,神七升天更壮中华神威!

在这回声中,我听到了太多,太多„„

历史的车轮匆匆碾过了中华大地,我们的新中国在这深深的车辙印痕中成长,崛起。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后的中国人不但没有被打倒,反而愈加坚韧向上,我听到的是中国人的精神,听到的是中国人的心声,听到的是中国人的魂!如今,我们的新中国已然长大,变得成熟。时间牵着她沿着岁月的痕迹这样走过来并接着走下去„„

历尽铅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新中国60年的辉煌成就,来自一代代人坚持不懈的艰辛探索。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

壁二十八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隐于田间默默耕耘;现代化总工程师邓小平三落三起坚守信念„„是他们,见证了60年人间正道艰难的足迹;是他们,创造了60年人间正道的辉煌历史;其实他们,就是这60年人间正道的一部分。这些年,这些人,值得我们永远地尊敬。

记得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你们的,但最终还是属于你们的,你们年轻,你们是早上八九点的太阳,你们是祖国的希望,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的,我们年轻,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更加自信。但我们抒情,并不代表我们失去理智。中国人有自己的豪情,自己的精神,也有自己的头脑。我们赞美自己的祖国,但也从未忽视她所面临的困难和不足。我们从内心里熟知这一切。昨天,无数青年用灵魂支撑起了民族的血肉与骨骼;今天,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肩负的担子更加沉重。60年是一个轮回,也是一道坎。前路依然遥远,未来依然艰辛,改革未有穷期,我们还在路上。

60年的时光,对于任何一个个体来说,都显得很漫长,但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伟大国家来说,实在是很短暂。共和国是年轻的,是在废墟中脱胎换骨的新生儿,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我们都将伴着她成长,见证她的光辉与荣耀。因此,为了中华的腾飞,为了祖国的发展,我们青年学子会更加努力,趁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认认真真地学,扎扎实实地干,不懈追求,奋力拼搏,做时代的弄潮儿。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从来没指望过会一帆风顺,但是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必定会一往无前。

让我们沿着60年共和国的光辉足迹,用真诚炽热、坚毅不屈的心灵担负起执政兴国这一伟大使命;继承和发扬改革先行者留给我们的不怕困难、开拓前进的大无畏精神,秉承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高尚情操,艰苦创业、成才奉献、报效国家。让我们应祖国的感召,以热血激荡大好河山,以豪迈点亮人生火焰,以力量彰显时代内涵,以精彩张扬大国风范!让我们铭记昨天的坎坷蹒跚,珍惜今天的风光无限,用赤诚吹响青春的号角,用行动造就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交通部门国庆60周年征文

弯弯的乡路

“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的顺口溜,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形象生动地勾勒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农村交通状况,对于如今年龄在40岁及以上,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甚至怀有一种深切的苦涩记忆。



作为“70后”大军一员的我,对农村落后的交通产生切肤之痛是从我上高中

开始的。高中以前,我一直在小镇上学,家与学校普遍很近,大都在2公里以内,而且几乎与小镇之外的人和事没有丝毫交往,消息闭塞,往往只是在偶尔的下大雨和大雪天感到出行极为不方便外,其他时候常常被习以为常所忽略。高中时,要到距离小镇30里外的县城求学,每天只有一两趟长途过路车可以搭乘。每次5角钱的车票,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可谓不值一提,然而对于当时一个农民家庭,5角钱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至少可以买2斤葵花子来解馋……为了节省车费,我尽量减少回家次数,一些生活必需品和换季衣服都是父母多方打听,托村里去县城办事的人捎给我。非回家不可时,就在大路旁向过路的货车或拖拉机司机求援,幸运的话,就可以少走一点路,否则30里的路就需要步行三个小时左右。返校时,情况要好一些,父母会提前四处打听周围往县城方向运输沙石的小货车或拖拉机信息,希望能搭个便车。那时候,我最大梦想就是,不管什么时候出门有大货车或拖拉机坐,就很心满意足了。



后来,渐渐有人用价格低廉的三轮货车来载人做客运生意,并曾经在农村红极一时。其中,让人揪心的是,在天寒地冻的腊月,平常坐8-10人的三轮货车,在没有采取任何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竟要摇摇晃晃地载20余人,现在想来不由得让人为当时的“冒险行为”捏着一把汗。



上大学时,从小镇到省城西安不足200里的路程,国营的中巴客车却要花费4-5个小时,而且一天就只有一趟。遇到恶劣天气就更糟糕了。我曾经有过因大雪造成交通阻塞和道路中断,而饥寒交迫被困秦岭山长达18个小时的难忘经历……



直到大学毕业,我才赶时髦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甚是洋洋自得了一阵,骑着单车把小城跑了个遍。如今,铁路和高速公路网已延伸到了我所地的城市,正上演着一出“天堑变通途”的魔术,就连农村也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有的还通了公交车,甚至连田间地头都修了柏油路。农村逐渐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公交车更加宽敞、舒适,班次也更加灵活便利,不仅极大地缩短了与外界的距离,而且公交车的数量和档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省城也仅需1个半小时左右,而且每半个小时就有一趟班次,极为舒适和方便。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在城镇的大街小巷里随处可见,我周围也悄悄地兴起了私家车热……



如今,普通老百姓的出行方式,除了公路,还有铁路、轮渡,甚至是飞机。交通状况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与日俱增,极大地刺激和带动了交通相关的消费,首当其冲就是与交通息息相关的旅游,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各地方兴未艾,并在持续不断升温。每逢双休日或法定假日,各地的景点人头攒动,门庭若市,风光无限。家境优越的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国内游,而把目光瞄准了各种打着体验异域文化与风情招牌的跨国境外游。



从最初的步行到自行车,从电动车、摩托车到公交巴士,从出租车到私家车……这些曾经不可思议的交通变化,正在缩小着乡村与城市,城市与城市的差距,增进着人们之间的交流,拓展着人们的视野,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

下载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征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报编辑部国庆60周年征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庆60周年征文精选

    国庆60周年征文精选国庆60周年征文精选篇一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地金黄,繁华似锦,高楼矗立,煤海流金,大海扬波,长城起舞!秋天,总给人们带来喜庆,带来诗意......

    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闲暇时来到龙头水库,顿感这里春意盎然。水面上的冰已不见踪影,在堤岸的角落偶尔还能看到被波浪推到岸上的冰块。水面一改冬时的凝重,变得灵动鲜活起来。顺着水面望去,鳞浪层层,波......

    国庆60周年征文:国庆放歌

    国庆60周年征文:国庆放歌国庆征文:国庆放歌在我的记忆中,国庆活动是极其热闹、隆重而又庄严、神圣的。举国上下,普天同庆,载歌载舞。江河大地,红旗飘飘,张灯结彩。人们以各种方式庆......

    编辑部感怀建国60周年征文(精选)

    60年婚变自有制度开始,婚姻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大概很难有什么问题像婚姻问题这样,让人们保持如此经久不衰的兴趣和持久争论的热情。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个问题无论对个人或......

    国庆60周年征文:难忘的国庆

    我们就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华诞了。 在我们已经庆祝过的59个“国庆”日子里,使我最难以忘怀的,是我们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个“国庆”。正是在那一天,毛主席......

    共青团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共青团国庆60周年优秀征文 每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每当我走进校园, 五星红旗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 阳光下它摆动着美丽的火焰 向我们招手 把希望希望和毅力投进了我......

    农村喜庆国庆60周年征文

    老人之家赞歌潮南成田中心四乡其中三乡银青后人 自古至今辈出人才域中海外裔孙繁衍 家美三村小学一所业己乔迁旧址置闲 老人之家善加改用推陈出新新建之前 我村耄耋远瞩高瞻......

    社区居民国庆60周年征文

    追寻共和国诞生的足迹 住房变奏曲1954年腊月,天出奇地冷,城北高桥附近一间几个平方米的出租屋,却连门都没有,主人只能用一张破草席抵挡刺骨寒风。初六大早,我就出生在这间小破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