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毕业生求职不必过于“职业化”
毕业生求职不必过于“职业化”
人事经理面前,大学毕业生们越来越“职业化”,面对考官,他们开始在言谈举止上“包装”自己,仿佛每一个都是面试高手、久经沙场。然而,在准备面试时,真的需要把自己演练成“职场老手”吗?
注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是他(她)的内在修养,比如,一个人的个性、价值取向、气质、所学专业„„不同类型的人,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行为习惯,而不同公司、不同部门,也就在面试中通过对应聘者言谈举止的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内在修养、内在气质,并以此来确定其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人选。
曾任多家公司人事总监的李健说,面试能否成功,是在应聘者不经意间被决定的,而且和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很有关系。有经验的HR在招收新人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应聘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他(她)的气质、个性是否适合在自己的公司工作,而这些内在素质,都会在平常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从应聘者踏进大门的那一刻起,面试官就开始考察他(她)的举止言行:怎样和面试人员握手、打招呼,怎么样递送自己的简历,用什么样的坐姿,这些不经意间完成的动作都在公司的考察范围之内。
勘误:毕业生不必过于“职业”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刚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穿着刚买来或借来的西装,踌躇满志地走进某公司的面试办公室,在面对考官的时候,他们口若悬河,并不时蹦出一个个连专业人士也不经常使用的“凶悍”词汇,仿佛这样才够成熟、够“职业”。李健说,大学生就是大学生,人事经理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没有经验。既然公司准备招收应届毕业生,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面对的肯定是没有太多经验的新人。而现在有很多的毕业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为了让自己显得不太稚嫩,往往用很“职业”的语言和举止来“包装”自己,装得像那么回事也就算了,要是装得不像,会让面试官感到“很奇
怪”,看了“不舒服”。比如做一个Presentation,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做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词汇的运用,一定都有很大的区别,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大学生首先要承认自己本来就经验不足,而不是“装”作有经验,如果一味地学习别人,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给掩盖了,给面试人员不自然的感觉。
信心:好心可能办坏事有的时候,毕业生们过于“职业”的言谈举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但是人事经理看重的信心来自于你的专业和你的能力,而不是来自你咄咄逼人的言语和过分包装的举止。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喜欢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饰,甚至随意夸大自己的能力,对思考的严密、答案的客观却不太重视,当提问更加深入的时候,他们常常又不能自圆其说。
面试时表现出一定的信心是会受到人事经理肯定的,但如果一言一行中显得太过自信,就会让人觉得你太过有“攻击性”,不善于和别人合作。大学毕业生在准备面试言谈举止的时候,有一个准则,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而过分表现,更不要言过其实。
建议:言谈举止如何准备言谈举止由内在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面试前无法准备,特别是对于没有面试经验的毕业生们,适当的“包装”还是需要的。咨询专家李健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大家可以按照建议事先“演习”。
1、不要擅自走进面试房间。如果没有人通知,即使前面一个人已经面试结束,应聘者也应该在门外耐心等待;如果面试时间到了,进房间之前应先敲门。
2、握手要有“感染力”。面试前的握手是一个“重头戏”,因为不少企业把握手作为考察一个应聘者是否专业、自信的依据。如果先前没有太多和别人握手的经验,可以事先练习一下。注意,握手不要有气无力,而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要有“感染力”。
3、递名片要把握时机。如果有名片,在递给面试人员的时候要把握时机,如果你的面试官双手都是你的资料,千万不要急着送上自己的名片,以免显得不成熟;将名片调转180度递给对方,方便别人的阅读。
4、坐姿也有讲究。有两种坐姿不可取:一是紧贴着椅背坐,二是只坐在椅边。这两种坐法,一个显得太放松,另一个则太紧张,都不利于面试的进行。建议最好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
5、始终保持用眼神交流。面试一开始就要留心自己的身体语言,特别是自己的眼神,对面试人员应全神贯注,目光始终聚焦在面试人员身上,在不言之中,展现出自信及对对方的尊重。
第二篇:求职不必过分包装
求职不必过分包装
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山东大学的大四学生小李不惜花钱“包装”自己,并参加了多次人才招聘会,仔细一算,三个月的时间竟然花了近2000元,这对本身没有收入、家庭也不宽裕的大学生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每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大学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高峰与关键时期。记者近日走访了济南的几所高校,发现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求职成本也越来越高。
比如求职简历,普通的一份简历只需几元钱,而讲究的简历,包括页码增多、彩色打印裱装、制作光盘,每份花费十多元乃至几十元。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大学生求职者普遍认为简历做的越精致越能表达自己对招聘单位的重视,脱颖而出的机会就越大。几十份简历,就要花去学生几百元。
频繁地参加招聘会也是一笔较大的开支。据了解,许多招聘会都要收5到10元的门票,如果去别的城市,还要加上往返的路费、伙食费、住宿费等。求职大学生每参加一次招聘会,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
求职大学生对仪表也非常重视。男同学大多买一套正规的西装,配上皮鞋、领带、衬衣等;女同学则要精心地做做头发,有的还要漂唇、修眉等,一套职业装也少不了。还有一部分原本没有手机的同学,为方便招聘单位联系自己,基本上配齐了手机。
大学生的这些花费,是不是都是必须的?招聘用人单位怎么看?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招聘工作的力诺瑞特太阳能人力资源部许宪刚部长,他说,简历不一定华丽,但必须真实,内容要简洁,让人一目了然;衣着打扮最好能符合学生身份,比起西装革履,求职者干净整洁、健康自然更能让人接受;单位招聘选人时,更注重的是求职者的言谈举止、综合素质、品德修养等内在方面,外在的东西做过了,反而容易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对一些大学生过多地参加招聘会,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就业指导负责人吴笑兵老师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希望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算算经济账,少花没有效果的冤枉钱。一般大型的招聘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且对专业、学历都有要求,许多城市甚至对学生的原籍都有严格限制,这导致一些大学生参加招聘会就像碰运气一样。
据统计,一般招聘会提供的所有岗位数,不足参会学生人数的十分之一,有些大学生参加多次招聘会,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相比之下,大学生更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增加针对性;参加招聘会也要对招聘信息进行搜集、筛选,结合自身实际,有目的地去应聘,提高成功率;参加招聘会后,要及时和有意向的单位沟通,增加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切莫“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昧地想往大城市、大公司跑。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自我评价不必花哨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求职竞争中,大学生们越来越注重求职简历的制作,因为一份成功的简历无异于给自己多赢得一次成功的机会。但近日,针对毕业生求职简历进行的抽样调查报告发布后,结果却令人尴尬。报告显示,76%的高校毕业生求职简历难令专家满意;但有意思的是,78%的学生却给自己的简历打了80分。76%的简历“以我为中心” 调查显示,76%的大学生简历都是按照个人成长经历组织内容的,但围绕工作岗位组织内容的简历却寥寥无几,这是最令专家难以满意的地方。中国就业促进会大学生就业服务项目办公室主任赵玲认为,这个反差,充分反映出了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以我为中心”的误区。她说:“在制作简历过程中,不能以自己的判断来要求用人单位。求职要做到知己知彼。否则,你辛辛苦苦制作的简历,虽然自己看起来很满意,却难让用人单位满意。” 此外,调查还显示,写明求职意向的简历虽占64.8%,但求职意向与投递职位相关的仅占12.6%。赵玲认为,这同样反映了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以我为中心”的问题,很多毕业生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就进行“海投”,然后等着招聘单位找上门来。她表示,“海投”并没有错,但不能用同样的简历应对所有单位,应聘几类职位,就应该有几份不同的简历。某招聘网的人事经理黄玉说:“有时候,同一家公司的两个不同职位会收到完全相同的简历,企业一看到这样的简历,就会直接淘汰掉。” 对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周尧深有体会,他说:“去年我找工作,就是用同一份简历‘海投’。只要有公司、有职位,我就把简历投过去,很少针对不同的职位对简历进行修改。结果,得到回应的也就三四成吧。今年,我就不再偷懒了,会针对不同职位,对简历作出相应的调整,突出不同的重点。所以,七成左右的简历都能得到回应。” 另外一求职网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王语则提醒毕业生一定要围绕岗位来盘整资源。应聘什么样的职位,决定了你写什么样的简历。在制作简历前,一定要理解自己的职位是什么样的要求,没有包打天下的“万能”简历。
第四篇:职前辅导职业化,求职训练也IT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职前辅导职业化,求职训练也IT
作者:木 木
来源:《职业》2010年第06期
2010年5月15日,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求职强化辅导系统——达职求职能力强化系统(http://dz.tihuedu.com/)正式上线。数十位业内专家学者与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等高等院校的数百位大学生,共同参加了系统上线发布仪式。
填补国内求职辅导IT化空白
达职系统由数十位业内权威专家及从事多年职业规划、就业指导、人力资源等相关工作的顾问团队历经两年时间研发而成。秉承“找工作是一份全职工作”、“求职就是职业化的开始”的理念,一步步引导学生“以终为始”地塑造、训练自己的职业技能、职业化养成和职业理念的转变。
七大核心价值
达职系统有效填补了国内大学生求职职业化系统辅导领域的空白,而且IT化的实现方式可以有效满足更多毕业生自我学习和提升的需求。
研发总监谢伟告诉记者,求职强化系统分为就业热身、职业百科/透析、就业能力训练、完善简历、有效职业适应、求职压力缓解六大版块。该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根据学生的特质测评推荐职位;根据不同的职位要求进行求职和面试准备;学习前人的经验;强化训练求职基本功;嵌入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成果,引导学生付诸行动,像职业人一样面对压力和挑战;通过找工作的过程,同步进行职业化训练,提升求职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还提供了求职解压辅助系统,有利于疏解学生的求职压力。
第五篇:毕业生面试:不需要刻意职业化
曾任多家公司人事总监的李健说,面试能否成功,是在应聘者不经意间被决定的,而且和应聘者的言谈举止很有关系。
有经验的hr在招收新人的时候,一眼就能看出应聘者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他(她)的气质、个性是否适合在自己的公司工作,而这些内在素质,都会在平常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从应聘者踏进大门的那一刻起,面试官就开始考察他(她)的举止言行:怎样和面试人员握手、打招呼,怎么样递送自己的简历,用什么样的坐姿,这些不经意间完成的动作都在公司的考察范围之内。
勘误:毕业生不必过于“职业”
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刚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穿着刚买来或借来的西装,踌躇满志地走进某公司的面试办公室,在面对考官的时候,他们口若悬河,并不时蹦出一个个连专业人士也不经常使用的“凶悍”词汇,仿佛这样才够成熟、够“职业”。
李健说,大学生就是大学生,人事经理一眼就能看出你有没有经验。既然公司准备招收应届毕业生,就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知道自己面对的肯定是没有太“职业”的语言和举止来“包装”自己,装得像那么回事也就算了,要是装得不像,会让面试官感到“很奇怪”,看了“不舒服”。比如做一个presentation,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做和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做,无论是时间的安排,还是词汇的运用,一定都有很大的区别,给人的感觉会完全不一样。大学生首先要承认自己本来就经验不足,而不是“装”作有经验,如果一味地学习别人,反而把自己的本性给掩盖了,给面试人员不自然的感觉。
信心:好心可能办坏事
有的时候,毕业生们过于“职业”的言谈举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有信心是好事,但是人事经理看重的信心来自于你的专业和你的能力,而不是来自你咄咄逼人的言语和过分包装的举止。在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时候,很多毕业生往往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喜欢在自己的答案里用上太多的修饰,甚至随意夸大自己的能力,对思考的严密、答案的客观却不太重视,当提问更加深入的时候,他们常常又不能自圆其说。
面试时表现出一定的信心是会受到人事经理肯定的,但如果一言一行中显得太过自信,就会让人觉得你太过有“攻击性”,不善于和别人合作。大学毕业生在准备面试言谈举止的时候,有一个准则,就是放低自己的姿态,不要为了显示自己的信心而过分表现,更不要言过其实。
建议:言谈举止如何准备
言谈举止由内在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面试前无法准备,特别是对于没有面试经验的毕业生们,适当的“包装”还是需要的。咨询专家李健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大家可以按照建议事先“演习”。
1、不要擅自走进面试房间。如果没有人通知,即使前面一个人已经面试结束,应聘者也应该在门外耐心等待;如果面试时间到了,进房间之前应先敲门。
2、握手要有“感染力”。面试前的握手是一个“重头戏”,因为不少企业把握手作为考察一个应聘者是否专业、自信的依据。如果先前没有太多和别人握手的经验,可以事先练习一下。注意,握手不要有气无力,而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要有“感染力”。
3、递名片要把握时机。如果有名片,在递给面试人员的时候要把握时机,如果你的面试官双手都是你的资料,千万不要急着送上自己的名片,以免显得不成熟;将名片调转180度递给对方,方便别人的阅读。
4、坐姿也有讲究。有两种坐姿不可取:一是紧贴着椅背坐,二是只坐在椅边。这两种坐法,一个显得太放松,另一个则太紧张,都不利于面试的进行。建议最好坐满椅子的三分之二,保持轻松自如的姿势。
5、始终保持用眼神交流。面试一开始就要留心自己的身体语言,特别是自己的眼神,对面试人员应全神贯注,目光始终聚焦在面试人员身上,在不言之中,展现出自信及对对方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