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抚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计划
抚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计划2009/1/15/11:43起源:抚州市政府为深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实现“十一五”全市节能减排目标,根据《江西省国民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告诉》(赣府发(2007)31号)精力,制定本方案,抚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计划。
一、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重要目的。到2010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4吨标准煤降落到0.83吨标准煤,力争下降20%;全市COD(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在2005年基本上削减10%,北方交通:巷道掘进机售后服务再“加冕”,由4.54万吨减少到4.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掌握在2005年的排放之内,为3.21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70%;城市生涯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到达70%;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632立方米降低到505.6立方米,降低20%;万元产业增添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210立方米下降到147立方米,降低30%.(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维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迷信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协调社会,保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方针,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增长方法的冲破口和重要抓手,综合应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腕,调控增量,优化存量,依附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义务,强化监管,增强宣扬,提高意识,凸起重点,强力推进。加快建破健全促进节能减排的体系和机制,尽快构成节能环保型的生产模式、花费模式和建设模式,确保实现节能减排束缚性指标,以资源的高效和轮回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调整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
(三)把持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加。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和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国家节制的钢铁、铁合金、焦化、电石、铜冶炼、建材等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执行限度用地、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国务院关于调整各类打捆贷款的划定;严格执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动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念头制,把好准入关;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估轨制和项目核准程序,抓紧建立新开工项目治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厉履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前提”(必需合乎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存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平安和城市计划等规定和请求),实施新开工项目呈文和公然制度;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处所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联合的机制,树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落实制约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严格执行国度、省有关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异电价政策,清算在电价、地价、税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工作计划《抚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计划》。
(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依照省同一安排认真组织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其中,全市“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0万吨。通过淘汰建材、煤炭、小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5.6万吨尺度煤,对不定期淘汰的企业,各县(区)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分依法撤消生产允许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颁布,电力供给企业依法结束供电,金融机构不得对其供给贷款。对不完成淘汰落伍产能义务的地域,履行项目“区域限批”。在征收的排污费中每年要部署专项资金用于排污管理。领导外资投向进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嫁接传统上风产业,踊跃参加高耗能、高污染内资企业的改选改造,重点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经营管理理念跟高素质管理人才,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进步管理程度和素质。
(五)认真落实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增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当真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点目录(2005年本)》,激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依据不同行业情形,恰当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保险等方面的准入标准。认真执行《外商投资产业领导目录》,勉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范畴,严格限制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认真执行《加工贸易制止类商品目录》,促进加工商业转型进级。
(六)积极推进能源构造调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太阳能、水电、沼气、生物资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修建一体化的开发和建设,加强各类资源考察评价。重点抓好江西雨帆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名目,发展多晶硅产业体制,进一步做大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
(七)鼎力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落实《国务院对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看法》,放松制订实行配套政策措施,完美组织和谐机制,加快形成机制机动、功效完善、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的古代服务业系统。鼎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办法。提高服务业和高技巧产业发展水温和在公民经济中的比重。
三、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八)着力抓好重点节能工程。通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到2010年形成2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才能,重点是:陶瓷、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应用、节俭和替换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体系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共10个项目,加快组织实施2至3个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发展大型公共建造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革示范,启动可再生能源在修筑中范围化利用推广示范项目。
(九)加快水传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处置能力43.5万吨,2009中国(大连)国际冶金产业博览会,造成COD削减能力25240.48吨;加大工业废水管理力度,形成COD削减能力8217.61吨;加快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在城市污水处理厂装置主动在线监控安装,并与环保、建设部门联网;2008年底以前实现广昌、南丰、南城、东乡污水处理厂建设,2009年底以前完成临川、金溪、崇仁污水处理厂建设,2010年底以前完成残余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并实现稳固运行,2010年稀土出口配额申报前提跟程序_7643。严格饮用水水源维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本期聚焦:2009年慧聪网名义处理行业携百家企业恭贺新禧推举浏览:郑州《政府工作讲演》09年郑州经济发展指标 深圳最大文具经销商倒闭 董事长失落 入口廉价钢材将筹备“入侵”海内市场
第二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1)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1)
节能减排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根据《__省确保实现节能目标20__年节能工作评价考核办法的通知》与__市教育局转发《20__年__市公共机构节能行动倡议》关于开展节能减排行动的有关精神,为全面推进我校节能减排工作和节约型校园建设,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本着“节约资源,降低能耗,保护环境,和谐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掀起“节能减耗,和谐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活动热潮,使节约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学校事业的全面推进做出用心贡献.二、组织领导和职职责务
为加强节能减排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如下:
组长:__
副组长:__
成员:__
职责:负责学校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负责对全校节能减排工作开展落实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信息通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三、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具体方法
(一)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构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立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学校水、电、油、办公耗材等费用开支比上减少_%,生活废水排放到达国家标准.(二)透过大力宣传、强化教育、任务分解、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广大师生和教职工牢固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成“人人争创节约先进,事事要从节约出发”的良好局面.四、节能减排主要资料
(一)节约用电
1.杜绝长明灯、白昼灯.办公室、教室和实验室等场所要做到光线好时不开灯,人少少开灯,人走随手关灯;透过在楼梯间等公共场所安装声控、光控开关等措施,到达节电目的.2.减少办公设备电耗和待机能耗.合理开启和使用计算机、打印机,最大限度降低能耗.3.加大道路、广场及绿化带等公共区域照明设施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改造力度,在能够使用节能灯具的地方一律采用节能灯具,实施绿色照明.4.严禁在学生公寓、办公室、值班室等处使用电炉、电取暖器、烤火器等电器.(二)节约用水
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严查跑、冒、滴、漏现象,发现故障及时排除.2.自觉养成节水习惯,随手关掉水龙头,杜绝长流水现象.3.严格执行开水供应时间规定,提倡学生按需要量打水,禁止校__员及职工在学生开水房打水.4.加强对已有节水设备的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物尽其用;有计划地对开水房、浴室、传统冲水厕所等进行改造,逐步安装节水计量装置.(三)节约用材
1.学校的复印、打印等办公用纸指定专人管理,严格控制.校内传送的纸质材料及日常文件的打印,实行双面打印.2.严格各类办公用品、化学药品、试剂、实验材料等消耗品的采购、管理和使用,避免盲目性.(四)节约出差开支
1.尽可能做到一人出差多办事,三人以上出差方可租车出行,做力节约.2.外出办事人员尽可能降低住宿费用.(五)资源综合利用
1.科学管理、调配仪器设备,加强设备的共享共用,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2.加强实验室及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管理,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面向全校的教学服务体系,实现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3.加强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做好废弃化学试剂的回收与利用工作,杜绝废弃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4.加大对危险化学品、放射性元素等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和使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层层落实职责,从源头上杜绝有毒有害物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回收与处理力度,杜绝废液直排和废弃物随意丢弃现象的发生.五、任务分解及工作措施
我校节能减排活动要紧密结合“建立节约型校园”工作,在广大师生和员工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一)学校要利用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平台,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__育力度,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学校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重要好处,努力将节能减排工作变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二)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建立节约型校园”活动主题,组织广大职工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教育大家从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张纸、不乱抛乱撒生活垃圾做起,共同建立礼貌、优美的校园环境.(三)校团委要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节能减耗,和谐发展,建设节约型校园”倡议活动,及时有效地进行节能环保宣传,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校园文化氛围.要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建立节约校园,我们共同行动”活动主题,组织广大学生用心参加节能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四)教导处要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在有关课程中增加节能、节水、节粮、节材、环境保护等教育资料,认真落实节能环保教育进入课堂教学,采取专题报告会、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学生节能减排教育的力度,真正将节能环保进学校工作落到实处.要深入开展国情和节约资源教学工作,逐步增加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的.教学资料,增强广大师生的资源忧患意识,引导教育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校园环境,用心建立节约型校园.(五)学生会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社会宣传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节能环保观念,透过社会实践活动到达熟悉节能减排要求和宣传群众、教育自己的目的.(六)保障基础设施的检查、维修、保养等工作,从学校长期发展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全局出发,对节电、节水、节材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采取适当的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后勤节能环保制度,采取奖罚措施,鼓励广大职工在生产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节能标准,在降低后勤运行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和质量.(七)要在广大职工和师生中加大节能减排、保护校园环境、建立节约型校园的宣__育工作,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学校水、电及办公用材的管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是当前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并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师生员工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务求抓实抓好,抓出实效.(二)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各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科学管理,周密安排,制定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制度办法,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职责,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将加大经费投入,在人力、物力及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检查指导,规范管理.为保证各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落实,各部门务必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管理,在工作中指导广大师生和教职工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四)各部门要结合节能减排活动的开展,及时宣传节能减排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措施逐个解决.(五)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资料的积累,并及时将本部门开展节能减排活动的相关信息和涌现出的好人好事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
青岛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基本国策,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6吨标准煤下降到0.75吨标准煤,下降22%左右;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取水由2005年的38.36立方米下降到30.69立方米,下降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27吨标准煤下降到0.99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由2005年的25.62立方米下降到17.93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5年削减26.32%,化学需氧量(COD)削减1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80%,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大于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七区达到85%,五市达到80%;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
(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能审核制度。设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项目审批问责制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即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估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有关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经贸委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研究实施我市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具体工作意见,组织对全市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区市、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市110户重点用能企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1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3.24万吨;2007年实现节能3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0.54万吨。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区市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市,严格控制各级财力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区市执行情况。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支持力度。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
(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修订《青岛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外经贸局、市经贸委、各区市政府
(六)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重点抓好风力发电、秸杆发电、水源热泵等项目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和重点工程。通过培植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太阳能四个新能源产业,力争实施一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工程和示范项目,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装机总容量达到50万千瓦左右,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应减少1.2万吨。启动利用海水源、污水源、地源热泵技术代替改造传统的燃煤供热工程,制订改造方案,对有条件改造的供热企业安排专项补助资金逐步进行热泵技术改造。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经贸委、市市政公用局、各区市政府
(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青发〔2006〕22号),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组织实施《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实施《青岛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青岛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区市政府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
(八)加快实施重点领域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对全市近1万台在用的工业锅炉(窑炉)分步实施以提高热效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年底前争取彻底关停市区20吨以下工业锅炉,镇(街道)淘汰上世纪80年代前生产的工业窑炉,对在用20吨及以上工业锅炉的系统主辅机不匹配、自动化程度和系统效率低等状况实施改造。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逐步关停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全面实施机关节能改造工程。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府新大厦、黄海饭店和八大关宾馆等实施绿色照明和空调节电等技术改造,降低政府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及人均能耗,并逐步在全市机关中推广。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组织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1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到“十一五”末,实现政府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及人均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全市范围逐步禁用白炽灯,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编制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组织高炉煤气余压(TRT)发电、大型玻璃厂余热发电及化工、建材等行业回转窑、磨机、烘干机的专项节能改造。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建委、各区市政府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7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9.9万吨,形成COD年削减能力4.3万吨;2007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再生水日处理能力0.5万吨,形成COD削减能力0.6万吨。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间形成COD削减能力1.15万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
(十)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期间,脱硫机组达到362.7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7.25万吨。2007年投运脱硫机组160.2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3.2万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市政府
(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市政府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财力在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财力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同时安排财力专项资金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各区市政府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城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组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市编制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标准体系和建设指南。积极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市政府
(十三)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和重点节水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实现重点行业节水1亿立方米左右,2007年实现重点行业节水3000万立方米。根据城市污水回用建设规划,逐步建成海泊河、麦岛、团岛、李村河污水处理配套截污管网工程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和配套供水管网,逐步取代周边企业生产工艺冷却、基建、绿化、景观和居民冲厕所用自来水。加快青岛华欧集团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沿海各区市海水淡化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海水淡化能力20万立方米/日,2007年新增海水淡化能力2万立方米/日。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各区市政府
(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推动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以及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推进新型墙体建材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
(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各区市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市政公用局
(十六)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
(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转化的政策环境。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在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纺织、建筑建材等重点领域,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约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责任单位
: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科技局
(十九)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节能服务市场,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合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建委、市教育局、市卫生局
(二十)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快烟气脱硫、海水利用、海水淡化、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海洋保护、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推进产业化进程,提升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垃圾处理等环保技术水平,促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节能灯具、双层玻璃及中空低辐射玻璃等制品,加快节水型工业设备、生活器具、滴灌设备、冷却设备的开发制造。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十一)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拓宽节能环保国际合作的领域和范围。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经贸委、市外经贸局
六、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二十二)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政府国资委、市环保局
(二十三)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全部能耗单位和污染源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单位GDp能耗指标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和完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制定并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统计和监测办法,完善统计和监测制度。对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构建污染物排放三级立体监测体系,向社会公告重点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继续做好单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和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标公报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统计局
(二十四)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善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并严格实施。将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强化环评审批备案制度和公布制度。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验收擅自投远、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要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市环保局
(二十五)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公告制度。启动重点企业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活动,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市直企业全面推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活动,推广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各区市政府
(二十六)加强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并尽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推行电力需求侧管理,规范有序用电,开展能效电厂试点,研究制订配套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青岛供电公司
(二十七)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强化新建建筑执行能耗限额标准全过程监督管理,实施建筑能效专项测评,对达不到标准的建筑,不得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不准销售使用;从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销售时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实行供热计量收费。2007年着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能耗限额标准的监管工作,在新建建筑中全面推广供热分室控制、分户计量工作,逐步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能耗定额制度,实现年节能8万吨标准煤。
责任单位:市建委、市市政公用局
(二十八)强化交通行业节能减排管理。提高交通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客货运输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节能、大型、专业化运输车辆和绿色环保车辆。继续做好天然气汽车的推广工作。加快船舶大型化、专业化进程,加大车船节能改造力度,加速老旧、高耗能车船的折旧和淘汰。推进交通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推广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优化运输工具的实载率和运输服务环节。加强公路建设用地和港口岸线管理,研究开发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积极推进疏浚土、旧沥青和水泥混凝土路面、钢材等建材的再生循环利用,积极推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料在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港口为核心,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以物流园区为依托,积极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
责任单位:市交通委
(二十九)加大实施能效标识和节能节水产品认证管理力度。
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推动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规范认证行为,扩展认证范围。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公用局、市发改委
(三十)加强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加强节能执法机构建设。加快市、区(市)两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扩大重点监控污染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加强节能监察中心、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测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的建设,适时更新监测设备和仪器,积极开展人员培训。加强节能减排统计能力建设,充实统计力量,适当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财政局
七、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三十一)加快节能法制建设和强化执法力度。抓紧完成《青岛市资源综合利用若干规定》修订、《青岛市资源节约条例》修订调研和《青岛市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对2006年制定的节能检查限期整改通知书和节能认定意见书,要抓好落实。组织对宾馆饭店、写字楼、大型超市等单位的耗能设备开展专项检查,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用能设备的,要加大处罚力度。对重点企业持续开展节能监察工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
(三十二)加强烟气脱硫设施运营监管。燃煤电厂必须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装置,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加强设施日常运行监管。2007年底前,所有燃煤脱硫机组要与省级电网公司完成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脱硫设施的电厂要扣减脱硫电价,加大执法监管和处罚力度,并向社会公布。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组织开展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三十三)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和监督。实行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对重点监控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实行向环保、市政公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季报制度,限期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环保和市政公用主管部门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区市要公开通报,限期整改。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一年内实际处理水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区市,暂缓审批该区市项目环评。
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各区市政府
(三十四)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行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和污染源的日常监督检查,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要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开设节能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和事件举报电话和网站,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的行为,要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
责任单位: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十五)积极稳妥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完善电力谷峰分时电价办法,降低小火电价格,实施有利于烟气脱硫的电价政策。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以及利用余热余压、城市垃圾发电,实行相应的电价政策。合理调整原水和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阶梯式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制定支持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开发利用的价格政策,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提高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标准,将二氧化硫排污费由目前的每公斤0.63元分三年提高到每公斤1.26元,适当提高COD排污费标准。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杜绝“协议收费”和“定额收费”。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并提高收费标准,吨水平均收费标准原则上不低于0.8元。提高垃圾处理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环保局
(三十六)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研究建立高能耗农业机械和渔船更新报废经济补偿制度。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建委
(三十七)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融资服务。环保部门要与金融部门建立环境信息通报制度,将企业环境违法信息纳入银行企业征信系统。
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三十八)将节能减排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每年制订节能减排宣传方案,主要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刊播节能减排公益性广告,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宣传节能减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大力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市文化局、市发改委、市新闻出版局、市环保局
(三十九)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水日宣传活动。组织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区等开展经常性节能环保宣传,广泛开展节能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把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和环保意识。选择若干节能先进企业、机关、商厦、社区等,作为节能宣传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机关事务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贸委、各区市政府
(四十)表彰、奖励一批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和个人。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组织媒体宣传节能先进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反面典型。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人事局
十、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
(四十一)
第四篇: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黑政发〔2007〕70号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节能减排
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现将《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07年9月5日
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精神,确保实现全省“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省万元生产总值(GDP)能耗由2005年的1.46吨标准煤下降到1.。17吨标准煤,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34吨标准煤下降到1.76吨标准煤,降低2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由50.8万吨减少到49.8万吨,降低2%;化学需氧量(COD)由50.4万吨减少到45.2万吨,降低10.3%;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其中哈尔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全省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各项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结构
(三)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及设备,划分淘汰关停、限期整改和加快技术改造升级三类,进行清理整顿,加快淘汰电力、水泥、煤炭、焦炭、铁合金、造纸、酒精等行业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4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2.1万吨,减排COD3万吨目标。其中:电力行业关停淘汰54台总规模207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节能25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1.7万吨;淘汰水泥落后产能357万吨,节能4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1200吨。2007年,通过关停14台总容量40.。7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淘汰55万吨水泥落后产能、关闭200处小煤矿、淘汰10万吨焦炭落后产能,实现节能1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3800吨。2010年,全省煤矿数量控制在1000处左右,除七台河保留部分极薄煤层开采矿井外,其他地区年产3万吨以下矿井全部关闭;淘汰焦炭落后产能90万吨,节能7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2300吨;淘汰铁合金落后产能1.5万吨,节能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100吨;淘汰造纸落后产能11万吨,减排COD6000吨。对到期不淘汰的企业,要依法予以关停,吊销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电力供应企业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地方,实行项目“区域限批”,严格控制国家和省投资项目。定期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地执行情况(省经委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四)从源头上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加快建立新开工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把土地、信贷两个闸门,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根据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适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电价标准,清理和纠正在电价、地价等方面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省发改委、经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厅分别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五)优化能源结构。抓紧制定全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加快推进风能、生物质能、水电、沼气以及太阳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加强全省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稳步发展替代能源,逐步推广使用高掺比燃料乙醇,在肇东、肇源等地启动玉米和甜高粱秸秆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实施生物化工、生物质能固体成型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示范项目,抓紧开展生物柴油基础性研究和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推进双鸭山和依兰煤炭直接或间接液化项目、鹤岗和双鸭山煤基醇醚项目以及鸡西和依兰煤制烯烃替代石油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省发改委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以专业化分工协作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着力做强高技术产业,完善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和优化升级带动转变。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腾出空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省发改委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七)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着力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府机构节能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十一五”期间,力争形成1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2007年,重点在钢铁、电力、石化、纺织、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实施30个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项目,形成2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加快申请核准以采暖供热为主的热电联产新建和改造项目,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推动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开展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工程,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庆等地启动5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推广高效照明产品100万支,省直机关率先更换节能灯(省发改委、经委、建设厅、省直机关局分别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八)加快水污染防治和二氧化硫治理工程建设。以实施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为重点,全面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和恢复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30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15万吨,减排COD12.3万吨。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间,减排COD4.6万吨以上。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电力集团在我省的所属电厂和大庆石油管理局所属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企业加快建设脱硫工程,确保完成减排任务。其他电力企业也要明确二氧化硫减排责任,落实减排任务。探索适合我省的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有偿取得和排污交易机制。大力发展城镇集中供热和清洁燃料工程,加大非电力行业燃煤锅炉(窑炉)和其他生产环节二氧化硫减排项目的建设力度。“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减排二氧化硫4万吨,非电力行业减排二氧化硫4.2万吨(省环保局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九)拓宽节能减排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所需资金采取企业自筹、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加以解决,各级政府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予以支持。各地要按照国家要求,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以吸引战略投资者参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经营。积极争取和吸引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商业贷款和社会资金(省财政厅、物价局、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负责)。
三、加快循环经济建设步伐
(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加快建设牡丹江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积极争取七台河市和望奎县望奎镇列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结合哈大齐工业走廊、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抓好大庆、伊春等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创建大庆市红岗区铁人生态工业园、哈尔滨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鸭山市褐煤煤电化及冶金工业园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各地区及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加大财政资金对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向循环经济领域集聚(省发改委、经委、环保局、财政厅负责)。
(十一)推进清洁生产。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加强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和管理。以高污染企业为重点,对全省重点污染企业全面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制定企业清洁生产鼓励政策,抓好省级清洁生产试点城市和企业建设。进一步扩大清洁生产试点范围,在电力、化工、水泥、造纸、焦化、食品、医药等重点行业建设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大幅度降低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努力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广泛开展清洁生产培训,规范管理咨询服务机构,提高清洁生产审核质量(省经委、环保局、农委负责)。
(十二)节约利用水资源。完善取水计量设施,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初步建立水权制度。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建立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严禁在缺水地区建设高耗水项目。抓好农田节水灌溉。坚持节水与防污相结合,对排污大户实行更加严格的用水定额管理。加快推进大庆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和哈尔滨、鹤岗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及矿井水开发利用项目(省水利厅牵头,省建设厅、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十三)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省“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要求,推进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农村秸秆壳皮综合利用、林业“三剩物”综合利用和农村粪便资源化利用等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试点建设,建立社区分类回收、市场集散和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建立废塑料、废橡胶、废轮胎、废家电、废电脑、废电池回收处理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处理产业化基地。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工作。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和利废建材产业化,推进第二批城市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省发改委、经委、商务厅、供销社、建设厅负责)。
(十四)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县级以上城市(含县城)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逐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引导企业按照市场化运营方式,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处理技术和设备,鼓励垃圾焚烧发电和供热、填埋气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重点建设哈尔滨市垃圾焚烧发电、齐齐哈尔市生 物有机肥及固体燃料、牡丹江市郭家沟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伊春市有机复合肥和大庆市有机肥等工程项目(省建设厅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四、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
(十五)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开展节能减排科技专项研究,通过组织设计、整合科技资源、招标投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等方式,选定一批节能减排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十一五”期间,着力实施30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抓紧启动和实施重点工业污染源自动(实时)监测监控系统、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湿地水环境污染及其生态修复、高效可再生能源等关键技术的研发。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转化的政策环境,加强资源环境高技术领域创新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省科技厅负责)。
(十六)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和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10项节能减排产业化示范项目。落实国家节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编制我省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目录,引导和促进相关技术的推广应用。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等重点行业推广采用潜力大、应用面广、效果显著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大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的新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省科技厅负责)。
(十七)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抓紧研究和制定加快节能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各级各类节能技术服务机构转换机制,提高服务水平,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培育和规范节能服务市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重点支持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企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公共设施和学校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在全省广泛开展节能减排科普工作,普及节能减排科学知识(省科技厅、经委负责)。
(十八)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开展环境保护战略、标准、环境与健康和区域性、流域性等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推进技术示范和成果推广,加快高新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制定鼓励加快环保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提高技术含量,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加强环境保护咨询与服务,推进环境保护设施运营的市场化。重点研究制定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的政策措施,鼓励排污单位委托专业化公司承担污染治理或设施运营(省环保局负责)。
五、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十九)严格执行节能和环保标准。认真执行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冶金、建材、电力、煤炭、化工、造纸、禽畜规模化养殖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位要研究制定能耗、污染排放限额标准,并认真组织实施。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企业标准(省质监局、经委、农委、环保局负责)。
(二十)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权限内年综合用能2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500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实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把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性条件,强化环评审批备案和社会公布制度。加强项目建设“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竣工验收关。对未经批准擅自生产等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查处(省发改委、经委、环保局负责)。
(二十一)加强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落实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纳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的27户高耗能企业2007年力争实现节能61万吨标准煤目标。建立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加强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监测,对年综合能耗万吨标准煤以上的305家高耗能企业和未完成节能目标的企业,强制实行能源审计。编制重点行业及企业节能减排规划,实施主要工业产品能源单耗限额指导目录(2007),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达标”活动。加强对重点污染源和列入国家《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企业的监管,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落实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实行持证排污,对超总量指标排污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限产限排(省经委、环保局、水利厅负责)。
(二十二)严格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节能发电调度管理试点办法,抓紧完善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方案,确保清洁、高效和资源综合利用机组优先发电上网,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尽快制定发电权有偿转让指导性意见,开展试点。制定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按制定有序用电方案,确保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规范有序用电。开展能效电厂试点,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建立长效机制(省经委负责)。
(二十三)强化建筑节能管理。大力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建筑,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50%的标准,建立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和建筑节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禁止投入使用。所有新建商品房在买卖合同等文件中要载明耗能量、节能措施等信息,对未将建筑能耗说明载入《住宅使用说明书》的建筑工程,不予颁发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并完善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体系,推广绿色照明(省建设厅、财政厅责)。
(二十四)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积极推进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建设,提高公共交通在城市运输中的比重。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高排放交通工具进入运输市场。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推广节能、清洁、混合燃料汽车和船舶等节能型交通工具。严格执行国家第三阶段机动车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定期检测、定点维护。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监管,加快老旧汽车、机车和船舶报废更新。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和有效衔接(省交通厅、建设厅、公安厅、环保局负责)。
(二十五)落实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加强对能效标识的监督管理,开展专项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鼓励用能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和环保标志产品认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通过认证的产品及其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要求的,暂停企业使用认证证书和节能环保标志;对使用伪造或冒用、转让节能、环保标志的企业,按有关法规严厉处罚(省质监局负责)。
(二十六)加快节能环保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管监察体制,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建立各级节能监察中心。强化省节能监测中心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地市一级节能监测中心。健全污染减排监管监测体制,加快各级环境监测和监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及省重点监控污染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试点范围。加强节能监察、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及环境监测站、环保监察机构、城市排水监测站和节能减排计量、统计机构的条件建设,积极推进节能专家咨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心和节能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作用(省发改委、环保局、经委分别牵头,省财政厅、编办、质监局、统计局等部门配合)。
六、加大节能减排监督和检查执法力度
(二十七)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落实到地市县以及重点企业,签订责任状,建立目标责任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地方领导以及企业负责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省委组织部、省国资委、发改委、经委负责)。
(二十八)建立并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和监测体系。建立健全涵盖全社会的能源生产、流通、消费、区域间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体系,实施全省和各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半年核算制度;建立并完善纳入全国“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计划的我省27户企业及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305户重点耗能企业能耗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对主要污染物排放进行严格的统计和监测,建立并完善污染物排放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和减排措施调度制度,对国家及省监控重点污染源实施联网在线自动监控。建立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定期公报制度(省统计局、环保局负责)。
(二十九)严格节能减排执法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能源资源和环境稽查制度,各地每年都要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检查和监察活动,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违反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单位公开曝光,依法查处,对重点案件挂牌督办;对恶意偷排偷放、不正常使用或擅自闲置污染治理设施,导致污染物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严厉处罚;对屡查屡犯、长期非法排污的企业,停产整顿。公布受理节能环保违法行为和事件的举报电话和网址,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建立节能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力、徇私枉法、权钱交易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负责人的责任(省监察厅、环保局、发改委、经委、省政府法制办负责)。
(三十)加强对脱硫设施的运行监管。新(扩)建燃煤机组必须按规定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所有火电厂必须安装烟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建立脱硫设施运行台账,加强日常运行监管。其他循环流化床锅炉也必须安装自动监控装置,保证减排二氧化硫设施、措施的稳定运行和实施。非电力工业燃煤锅炉(窑炉)和其他生产环节要采取减排二氧化硫的工程措施,生产环节和技术改造减排二氧化硫措施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运行,并有详细的日常监控管理、运行情况记录和台账。完善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和特许经营试点(省环保局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一)强化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监督和管理。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核拨污水处理费的重要依据。实行环境监控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及污染物排放信息向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定期报告制度,并限期安装在线自动监控系统,与环保、建设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网。对未按规定和要求运行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城市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整改。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落实收费政策、污水处理厂建成后1年内实际处理量达不到设计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但无故不运行的地区,暂缓审批该地区项目环评报告,暂缓下达有关项目的国家及省建设资金(省建设厅牵头,省环保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七、建立健全法规规章和政策体系
(三十二)加快节能减排地方立法。积极推动节约能源、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民用建筑节能、环保设施运营监督管理、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制定工作。加快散装水泥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政府规章的制定及修订工作。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的立法准备工作(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三)深化资源环境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我省峰谷分时电价政策,继续扩大峰谷分时电价实施范围,做好电力需求侧价格管理工作。推进天然气、水、热力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二氧化硫、COD排放、垃圾处理的收费标准。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推进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省物价局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四)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各级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节能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领域倾斜的力度。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继续加强对排污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全面落实国家节能环保项目减免所得税、节能环保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减免所得税、增值税等项政策(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
(三十五)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金融支持。坚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政策导向,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贷款投放。充分利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强对节能降耗减排、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循环经济项目的信贷支持。针对节能减排项目量身定制在贷款金额、贷款期限等方面具有灵活性的信贷产品,拓展节能减排项目融资渠道。积极为银企项目对接搭建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通报推介节能减排项目及其建设情况,推动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政策(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八、发挥政府机构节能环保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十六)省直机关率先垂范。倡导厉行节约、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开展机关能耗普查和专项调查,建立科学的政府机构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政府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和监测,实行能耗公布制度,严格节奖超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系统,制定和实施适应本系统特点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方案(省直机关局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七)抓好办公设施节能。强化各级政府机构的建筑节能,凡新建或改造的办公建筑必须采用节能材料及围护结构;分期分批完成办公楼空调系统低成本改造;推进办公区和住宅区供热节能技术改造和供热计量改造。及时淘汰高耗能设备,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办公设施、设备。在省直机关中率先开展政府机构办公区和住宅区节能改造示范项目建设(省直机关局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三十八)积极推行绿色采购。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完善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制度,不断扩大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范围。对空调机、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和照明产品、用水器具,由同等条件优先采购改为强制采购高效节能、节水、环境标志产品。加强节能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和监督,保证节能和绿色采购工作落到实处(省财政厅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九、营造良好的节能减排工作氛围
(三十九)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好每年一度的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宣传活动。主要新闻媒体结合节能减排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在重要版面、时段广泛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宣传各地、各部门采取的具体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节能减排的良好舆论氛围。将节能减排知识纳入全省中小学及大专院校教育内容。对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浪费能源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予以曝光(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经委、水利厅、教育厅、环保局等部门牵头,省有关部门配合)。
十、建立强有力的节能减排领导协调机制
(四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已成立了黑龙江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主要任务是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中有关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由省环保局负责。各地要切实加强对本地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部署本地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尽快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和落实意见。各地市、各部门要在2007年10月15日前,提出本地市、本部门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报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题词:经济管理 节能 减排△ 通知
第五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
青岛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全面落实资源节约基本国策,确保完成我市“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省政府《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07〕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进一步明确节能减排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一)主要目标。到201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6吨标准煤下降到0.75吨标准煤,下降22%左右;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取水由2005年的38.36立方米下降到30.69立方米,下降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1.27吨标准煤下降到0.99吨标准煤;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由2005年的25.62立方米下降到17.93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较2005年削减26.32%,化学需氧量(COD)削减18%,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大于80%,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2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大于5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七区达到85%,五市达到80%;工业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6%。(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动员全社会力量,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控制增量,调整和优化结构(三)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能审核制度。设置准入门槛,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实行新开工项目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项目审批问责制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地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与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的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开工建设“六项必要条件”,即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程序、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估审批、节能评估审查以及信贷、安全和城市规划等规定和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加大差别电价实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差别电价标准。组织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专项检查,清理和纠正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有关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物价局、市经贸委(四)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研究实施我市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的具体工作意见,组织对全市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制订淘汰落后产能分区市、分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加大淘汰电力、钢铁、建材等行业落后产能的力度。全市110户重点用能企业“十一五”期间实现节能18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3.24万吨;2007年实现节能3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0.54万吨。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各区市政府要依法予以关停,有关部门依法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布,电力供应企业依法停止供电。对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区市,严格控制各级财力投资的项目,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市政府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社会公告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和各区市执行情况。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对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财政局、各区市政府(五)完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先进生产能力。根据不同行业情况,提高建设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修订《青岛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资项目,促进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发展水平,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外经贸局、市经贸委、各区市政府(六)加快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可再生能源,重点抓好风力发电、秸杆发电、水源热泵等项目建设。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和重点工程。通过培植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太阳能四个新能源产业,力争实施一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工程和示范项目,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装机总容量达到50万千瓦左右,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应减少1.2万吨。启动利用海水源、污水源、地源热泵技术代替改造传统的燃煤供热工程,制订改造方案,对有条件改造的供热企业安排专项补助资金逐步进行热泵技术改造。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建委、市经贸委、市市政公用局、各区市政府(七)促进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青发〔2006〕22号),加快改造传统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积极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组织实施《青岛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面推进高技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实施《青岛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和《青岛市“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区市政府
三、加大投入,全面实施重点工程(八)加快实施重点领域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对全市近1万台在用的工业锅炉(窑炉)分步实施以提高热效率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年底前争取彻底关停市区20吨以下工业锅炉,镇(街道)淘汰上世纪80年代前生产的工业窑炉,对在用20吨及以上工业锅炉的系统主辅机不匹配、自动化程度和系统效率低等状况实施改造。按照《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07〕2号)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将逐步关停小火电机组30万千瓦。全面实施机关节能改造工程。在市政府办公大楼、府新大厦、黄海饭店和八大关宾馆等实施绿色照明和空调节电等技术改造,降低政府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及人均能耗,并逐步在全市机关中推广。加快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组织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与改造示范,启动1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到“十一五”末,实现政府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及人均能耗比“十五”末降低20%;全市范围逐步禁用白炽灯,推广使用节能灯具。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编制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专项规划,组织高炉煤气余压(TRT)发电、大型玻璃厂余热发电及化工、建材等行业回转窑、磨机、烘干机的专项节能改造。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机关事务局、市建委、各区市政府(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27万吨,再生水日利用能力9.9万吨,形成COD年削减能力4.3万吨;2007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万吨,再生水日处理能力0.5万吨,形成COD削减能力0.6万吨。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十一五”期间形成COD削减能力1.15万吨。加快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建设和改造。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市政公用局、市环保局(十)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期间,脱硫机组达到362.7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7.25万吨。2007年投运脱硫机组160.2万千瓦,形成削减二氧化硫能力3.2万吨。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各区市政府(十一)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程所需资金主要靠企业自筹、金融贷款和社会资金投入,市政府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给予必要的支持。各级财力在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建设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财力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促使企业承担污染治理责任,同时安排财力专项资金对重点流域内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各区市政府
四、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十二)深化循环经济试点。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城区作为发展循环经济试点。组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市编制循环经济实施方案,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快制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标准体系和建设指南。积极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区市政府(十三)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水改造和重点节水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实现重点行业节水1亿立方米左右,2007年实现重点行业节水3000万立方米。根据城市污水回用建设规划,逐步建成海泊河、麦岛、团岛、李村河污水处理配套截污管工程及再生水回用工程和配套供水管,逐步取代周边企业生产工艺冷却、基建、绿化、景观和居民冲厕所用自来水。加快青岛华欧集团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和沿海各区市海水淡化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新增海水淡化能力20万立方米/日,2007年新增海水淡化能力2万立方米/日。继续开展节水型企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器具。责任单位:市市政公用局、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各区市政府(十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认定。推动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推进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旧纺织品、废旧机电产品、包装废弃物以及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再制造。推进新型墙体建材和利废建材产业化示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建委(十五)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各区市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统,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资源,鼓励垃圾焚烧供热、填埋气体发电,积极推进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责任单位:各区市政府、市市政公用局(十六)全面推进清洁生产。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依法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采用绿色工艺、技术和设备。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发改委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十七)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加大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快节能减排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优化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转化的政策环境。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加强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团队和研发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十八)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项目和循环经济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在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纺织、建筑建材等重点领域,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加强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及农业节水、节肥、节约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