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英汉互译和阅读评论(复试笔试科目)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英汉互译和阅读评论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长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 英汉互译(60分)
(1)英译汉30分
(2)汉译英30分
第二部分: 英语阅读评论(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考试内容
(1)英汉互译
1)英译汉: 3-5段有关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择其中的2段翻译成汉语,每段15分,共计30分;
2)汉译英: 3-5段有关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教育学等方面的文章,选择其中的2段翻译成英语,每段15分,共计30分;
(2)英语阅读评论:阅读同一主题的2-3篇文章,就其中的某一观点发表看法,撰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英语文章,计40分。
2.考试要求
(1)能运用词汇、语法、句法、修辞等知识正确理解和阅读英、汉语篇章;
(2)基本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
(3)系统掌握英、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和翻译能力;
(4)能用正确、通顺的语言实现英汉语篇章的双语转换;
(5)具有较强的英语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三、参考书目
1.国内高等学校通用的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教育学等方面教材和写作教材。
第二篇:2014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日本学专题(复试笔试科目)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日本学专题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长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长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用日语写作一篇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或日本文化方面的小论文。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考试内容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日语知识组织日语句子和篇章的能力,以及语体、文体的构建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用日语撰写出1篇1200字左右的小论文。小论文题目从给定的日语语言、日本文学或日本文化方面的三个题目任选其一。考查要点是:
(一)句子的构成及句与句之间的连贯;
(二)段落的构成及段与段之间的连贯;
(三)文章的基本构成;
(四)文体的统一;
(五)结构合理且完整,内容充实;
(六)逻辑性强,有一定的学术性。
2.考试要求
具有日语专业本科毕业所要求的日语写作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文章必须符合写作规范,语言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内容充实,逻辑性强。写作速度大约为600字/小时。
三、参考书目
由于全国高校没有统编的相关教材,所以本科目不指定参考书目。
第三篇:2014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资本论》选读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
复试科目名称: 《资本论》选读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序言和跋10分,第一卷35分,第二卷20分,第三卷35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20分,共4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资本论》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资本论》揭示的经济规律。
3、运用基本经济理论和经济规律分析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一)《资本论》第一版序言和第二版跋
1、《资本论》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编。
2、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抽象力的含义。
3、《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他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的体系结构。
4、《资本论》的研究目是揭示现代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研究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二)《资本论》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1、《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2、商品和货币(1)商品二因素。我们的研究从分析商品开始。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2)劳动二重性。劳动产品成为商品的条件。财富的源泉。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关系。(3)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含义,价值形式两极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4)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性质和来源。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5)、交换过程。货币的产生是商品交换过程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货币形成的历史过程是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商品成为货币。(6)货币的职能。价格形式中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商品第一形态的变化是商品惊险的跳跃。货币流通规律。货币储藏的形式和作用。(7)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新发展。
3、货币转化为资本。(1)货币和资本的联系和区别。(2)资本的一般和和特殊。(3)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新发展。(4)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和前提。(5)劳
1动力商品理论的主要内容。
4、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2)劳动过程的结果的二重性只能用劳动二重性来解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3)工作日的界限和变动趋势。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含义。工厂主和领主对剩余劳动的贪欲的比较。(4)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和动力,资本的内在冲动和经常趋势。(2)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协作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3)工场手工业的起源、要素和类型。工场手工业分工和社会分工的比较。(4)生产方式变革的起点。使用机器的界限。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供求规律。
6、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含义。生产劳动和生产工人概念的扩大和缩小。(2)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3)剩余价值生产的自然基础。(4)比较工资国民差异必须考虑的因素。(5)国际价值的决定,国民价值和国际价值的关系。(6)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理论意义。
7、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征和实质。(2)资本家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8、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1)资本有机构成的类型和公式,功能和意义。(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理论及现实意义。(3)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的内容和实质。(4)原始积累的含义。工业资本家产生的途径,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三)《资本论》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1、《资本论》第二卷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2、资本循环。(1)G-W不仅表示一种质的关系,而且表示一种最具特征的量的关系。
(2)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代。
(3)商品资本职能实现的意义。(4)循环过程的三个公式,三个循环的统一。(5)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6)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
3、资本周转。(1)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2)固定资本的损耗、更新和维修。折旧基金的性质。(3)周转时间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4)可变资本的周转。(5)资本周转理论的主要内容。
4、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货币资本的作用。(2)两大部类和三次产业的比较。
(3)第II部类两大分部类的公式和实现条件。(4)IIc(1)和IIc(2)不相等的两种情况及解决办法。(5)用公式说明积累。(6)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现实意义。
(四)《资本论》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1、《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成本价格的性质和作用。(2)应当从m′-p′的转化引出m-p的转化,而不是相反。(3)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成本价格定义的修改和生产价格的进一步规定。(2)商品按价值交换先于按生产价格交换。(3)市场价值理论。(4)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4、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1)规律本身。(2)利润率趋向下降的原因。(3)规律内部
矛盾的展开。
5、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商业资本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系。(2)商业资本周转对商业价格的影响。
6、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本。(1)生息在资本的性质和特点。生息资本是现实资本运动没有概念的形式。(2)利息大小的决定因素。不存在自然利率。(3)信用的形式和作用。(4)股份公司的性质和特点。(5)合作工厂理论。(6)虚拟资本理论。银行资本的大部分是虚拟资本。(7)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7、地租。(1)土地所有权。地租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土地资本。(2)农业是基础。
(3)自然力的特点。(4)土地肥力递减。(5)虚假社会价值理论。(6)建筑地租的特点。
(7)地租的形式、形成原因、条件和来源。(8)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8、各种收入及其源泉。(1)什么是分配关系。(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关于分配关系的观点。(3)马克思的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观点。
9、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主要参考书
[德]马克思:《资本论》(节选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四篇:2014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俄语专业课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37考试科目名称:俄语专业课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长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
第一部分: 俄罗斯国情文化(40分)
(1)国情文化知识填空: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简述题:2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3)论述题:1小题,计10分
第二部分:俄罗斯文学史(40分)
(4)俄罗斯文学知识填空:1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5)俄罗斯文学作品及文学术语汉译:5小题,每题2分,共计10分
(6)论述题:1题(2选1),计20分
第三部分: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40分)
(7)翻译理论知识填空: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8)俄语短文的汉译:将篇幅为10-15小句的俄语译成汉语,共计15分
(9)汉语短文的俄译:将一段10-15小句的汉语译成俄语,共计15分 第四部分:汉语写作(30分)
(10)写命题或半命题汉语作文一篇,计3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1.俄罗斯国情文化
考试内容:
(1)国情文化知识填空。主要涉及俄罗斯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概念性常识(详情参见《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第二版,2012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简述题。能用俄语简要概述俄罗斯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地理特征或人文领域的知识等;
(3)论述题。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用汉语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态度。
考试要求:
系统掌握俄罗斯的主要历史事件及相关地理知识(如地理位置、面积、自然条件、主要的山河湖海名称、主要城市及民族等),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新闻媒体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俄罗斯的风俗、民情也有较全面的 1
认识。
2.俄罗斯文学史
考试内容:
(1)俄罗斯文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俄罗斯文学发展史的分期、重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
(2)俄罗斯文学作品名称及文学术语的汉译。主要包括在俄罗斯文学史上
具有代表意义作品,基本文学术语的汉译。
(3)文学分析能力。主要包括对俄罗斯文学史重要阶段及文学流派创作特
点的分析。重要文学流派主要包括: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重要作家和主要作品目录如下:
1)А.С.Пушкин: Лирика,《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Капитанская дочка》.2)М.Ю.Лермонтов: 《Парус》,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3)Н.В.Гоголь: 《Мѐртвые души》, 《Ревизор》.4)И.С.Тургенев: 《Рудин》, 《Отцы и дети》.5)Ф.М.Достоевский: 《Бедные люди》, 《Преступление и наказание》.6)Л.Н.Толстой: 《Война и мир》,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Воскресенье》.7)А.П.Чехов: 《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 《 Вишневый сад》.8)А.М.Горький: 《Мать》, 《Детство》, 《В людях》, 《Мои университеты》.9)В.В.Маяковский: 《Облако в штанах》, 《Хорошо》.10)А.Н.Толстой: 《Хождение по мукам》.11)М.А.Шолохов: 《Тихий Дон》, 《Судьба человека》.12)М.А.Булгаков: 《Собачье сердце》, 《Мастер и Маргарита》.13)Б.Л.Пастернак: 《 Сестра моя – жизнь》, 《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
14)И.А.Бунин: 《Господин из Сан-Франциско》, 《Тѐмные аллеи》.15)А.И.Солженицын: 《Один день Ивана Денисовича》, 《Матренин двор》
考试要求:
较为系统地掌握俄罗斯文学史发展的基本分期及各个时期的文学创作特点,掌握俄罗斯文学的重要文学流派、重要作品及其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
3.俄汉翻译理论及实践
考试内容:
(1)翻译理论知识填空。要求了解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翻译的作用、翻译工作者应具备的修养等理论知识,牢固掌握涉及词汇问题、语法范畴的翻译知识。
(2)俄语短文的汉译。短文篇幅为10-15个小句。内容涉及当代俄罗斯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要求能得体处理各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流畅地译出原文意思。
(3)汉语短文的俄译。将10-15小句的汉语短文译成俄语,要求用词准确地道,句式有较多变化。
考试要求:
牢固掌握翻译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相关翻译技巧进行翻译。考试内容主要
侧重文学翻译,对基础的科技翻译也有一定涉及。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俄、汉两种语言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文字驾御能力。
4.汉语写作
考试内容:
按要求完成命题或半命题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没有错别字。
考试要求:
综合考察学生的汉语基本功及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语言手段,简明扼要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三、参考书目
1.李英男 主编,戴桂菊 编著,《俄罗斯地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2.李英男,戴桂菊 主编,《俄罗斯历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3.戴桂菊 著,《俄罗斯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4. 任光宣、张建华、余一中 著,《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5.蔡毅 著,《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第五篇: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 适用专业: 420103学科教学(语文)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 及 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
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第一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 约40分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 约70分 第二部分 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约4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简答题(简述题): 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题30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语文教学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案例教学等2门语文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准备技能
第一章 语文教师的备课技能
1.语文教材的分析与整合。2.搜集和利用语文资源。3.语文教学的设计与优化。第二章
语文教师的说课技能
1.说课概述
2.说课的基本功能与要求
517语文教学基础 3.说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语文预习指导技能
1.语文预习的意义与类型 2.班级学情的分析与利用 3.预习指导的原则与方法
第二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
第四章
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技能
1.语文教学导入或收束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的类型和要求 3.语文课堂导入与收束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
语文课堂过渡与照应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课堂教学过渡与照应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
语文课堂提问技能
1.语文课堂提问的功能与特点 2.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与时机把握 3.语文课堂提问的设计要领
第七章 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与应用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类型
2.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要求 3.语文课堂情境创设与应用的步骤与策略 第八章
语文课堂教学反馈技能
1.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原则和功能 2.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类型与要求 3.反馈技能培训途径及课堂反馈方法 第九章 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
1.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特点和功能 2.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能力标准 3.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的要求与方法 第三部分: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技能
第十章
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技能
1.语文练习与复习的特点和功能
2.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练习设计与复习指导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技能
1.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特点与功能 2.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类型与要求 3.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二章
语文教师的评课技能 1.语文评课的类型和和功能 2.语文评课的原则与要求 3.语文评课的内容与方法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蔡伟.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一版,2010年4月第二次印刷。
四、样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1.范文系统
2.预设性反馈。3.情境教学 4.语文练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作文批改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三、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琵琶行》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笔落惊风雨”单元,该单元前有《蜀道难》和《登高》,后有《锦瑟》等诗歌。下面是某教师执教《琵琶行》的导入,读后请回答文后问题。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前让我们先听一段音乐。(教室播放琵琶乐曲《十面埋伏》,约五分钟。)
师:好,时间关系,我们就先听到这里。下面谁能告诉我,这支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琵琶。
师:对,你们刚才听到的是著名琵琶曲《十面埋伏》。今天,我们继续来听另一首琵琶曲,它是由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琵琶女共同演绎的。
⑴请指出该导入的类型与特点。⑵就此导入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⑶请运用故事法,为《琵琶行》重新设计一个导入。
四、技能题(30分)
根据下面一则小诗,设计一个教学板书,并写出设计理由。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不爱读的课本/也没有成长的烦忧/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在一起//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五、论述题(40分)
试论语文课堂变化与应变技能的标准。
参考答案:
一、1.范文系统,又称之为选文系统,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在阅读教材中,范文即师生共同研读的文本;在写作教材或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范文又叫做例文,它是作为示范性例子而存在。范文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并形成独立的系统是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2.预设性反馈又称为前馈,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以往的经验,敏感地预计到课堂教学系统可能发生的偏差,在反馈信息尚未发出时,就采取预控措施,以避免系统偏差的发生。预设性反馈主要应用于教师的备课活动中。3.情境教学是目前语文基础教学中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之一,它是指教师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课堂环境相符合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开展教学活动。4.语文练习是指学生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凭借已学的知识与已掌握的能力,根据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通过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语文教师(或语文教材)设定的内容或动作方式,从而巩固新学知识,形成新的技能与技巧,提高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3.⑴根据每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⑵根据教学文本特点确定教学方法。⑶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与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确定教学方法。⑷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特点确定教学方法。⑸根据教学环境确定教学方法。
二、1.要点:
⑴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
⑵适度性原则(或点拨、启发原则)
⑶尊重与鼓励原则(或赏识原则)
⑷针对性原则(或因材施教原则)
2.要点:
⑴通过与文本的比较或拓展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⑵围绕学生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介入语文课程资源。⑶结合问题、课题和情景介入语文课程资源。⑷建立转换协调机制介入语文课程资源。
三、1.⑴类型:主要属于“音乐导入法”。⑵特点:正面a.借助音乐艺术来制造气氛,自然导入;b.用语自然流畅,具有一定的幽默特质。反面:a.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过多;b.《十面埋伏》的情调与本文基调太过悬殊,内容几乎没什么联系;c.教师介入乐曲只是为了引出文题,目的显得太狭窄。
2.修改建议:a.乐曲选用与本文同名的琵琶曲; b.将播放的时间提前到课前,上课最多延迟一两分钟欣赏时间;c.不让学生猜乐器,而改为乐曲内涵、情感及表现手法与文本作比较。
3.故事导入法示例(仅供批改参考):例一、一位盲人将要离开人世时,对别人说:“我多想看看阳光及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啊!”人们请来莫扎特,莫扎特用小提琴拉了一首曲子,盲人流下了眼泪,说:“我看见了!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阳光、鲜花、小鸟、河流。”盲人带着喜悦满足的神情离开了人世。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后,老泪纵横,说自己“触摸到了俄罗斯民族的灵魂”。美妙的音乐能引起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共鸣。《琵琶行》中琵琶女的深沉演奏就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欣赏作者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非凡本领,探究作者泪湿青衫的原因。例
二、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音乐家俞伯牙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江的一条船上,一边赏月,一边取出瑶琴弹奏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能听懂我弹琴吗?”钟子期点点头。于是俞伯牙对着雄伟壮丽的大山弹奏了一曲,钟子期回答说:“巍巍之意在高山”; 俞伯牙又对着大江弹了一曲,钟子期说:“滔滔之意在流水”于是两人成为知心朋友,只要俞伯牙弹琴,钟子期一一能说出琴曲的丰富内涵。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欲绝,以为天下再无知音,从此再也不弹琴了。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从此胡儿歌唱《琵琶行》,白居易为中国诗歌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四、答案略
五、答题要点:
一、扎实的知识基础
(一)坚实的教育科学理论;
(二)广博的专业知识;
(三)精通教材与教案
二、健康的身心状态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广泛的兴趣爱好
三、敏捷的创造性思维
四、真诚宽容的态度
五、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
(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二)对学生及课堂的充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