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投稿
本刊投稿规范
时间: 2011-01-0
2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中尽量不用英文表述(除公知公认的名称、符号等),要求限制在20个汉字以内。
二、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主要内容梗概为目的,其中的内容应在正文中出现,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中文摘要一般应在100-200字,英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全文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能写成引言。
英文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表达,用过去时叙述作者的工作和研究方法,用现在时叙述结论,不要用将来时态。英文摘要一定要与中文摘要一一对应,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好翻译就舍弃掉。
三、关键词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检索标识,是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代表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每篇文章需抽出能够代表本文主题的关键词3-5个。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代表论文的起点和层次,请严格参照附录中的格式将所有项目著录完全,并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排列,且在正文中以上角标形式标注,与列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一一对应。参考文献格式必须符合相关规范。
五、标题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三级。大段落的标题居中排列,可不加序号。层次序号采用
一、(一)、1、(1)。文中应做到不背题,一行不占页,一字不占行。
六、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主要内容有: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名称(含二级单位名称),职称,学位,研究方向。作者必须在文章末尾写明详细通讯地址和联系方法。主要有:邮政编码,具体通讯地址,手机或固定电话,电子邮箱(email)。对作者论文的采用信息,本刊主要通过电子信箱和手机进行反馈。英文作者单位名称(包括二级单位)一定要用单位的标准英文名称。
七、正文
论文正文字体必须为宋体,字号为5号,段前、段后间距均为0行,行距为固定值,设置值为20磅,显示比例为100%。图、表均采用黑白格式,不得采用彩色格式。模型、公式与数据必须仔细核对。
八、图表
文章的图表文字(包括表格主栏和宾栏的各项名称)必须使用汉字,不得使用英文或其他语言。
九、需要注意的事项
1.本刊稿件的处理周期为两个月,超过此期限而没有接到稿件采用通知的,作者可以转投他刊。本刊网址为,1998-08-16/1998-10-04.
第二篇:《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双核心征稿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双核心征稿
刊名: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主办:山西财经大学
出版地:山西省太原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 1007-9556
CN 14-1221/F
邮发代号 22-9
曾用刊名:山西财经学院学报
创刊年:1979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
CSSCI来源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山西省一级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ISSN 1007-9556;CN 14-1221/F;邮发代号:22―9,国外代号:BM4034。)创办于1979年,是山西财经大学主办的经济社科类学术期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始终坚持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办刊方针,立足山西,面向全国,及时反映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捕捉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动态,目前已经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山西省一级期刊。《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设有理论经济国民经济管理 产业经济 财政金融投资 工商管理 财务与会计专栏以及一些优秀的社科论文。目前,学报已被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图书馆所收藏,在国内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以多种形式转载、列目。
本刊所发论文均可登陆中国知网进行下载检索。
格式要求:在论文标题下面写上请写上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职称、学历、研究方向、单位、通信地址、手机、邮箱、项目名称等。稿件以5000字符或者7200字符内为宜。
联系方式:
QQ:1452051293(请说明是投稿)
信箱:sxcdxb@126.com(来稿请注明《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更多期刊发表信息请登陆:http://blog.sina.com.cn/sxcdxb
第三篇:《电子学报》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
一、简介
《电子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综合性学术月刊。它的办刊宗旨是反映中国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内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技术,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凡以电子与信息科学为主体(交叉学科论文必须侧重电子与信息领域),在理论与应用实践上具有创新的,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学术论文,有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的技术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以及属于前沿学科,并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展望评论性文稿,均可向本刊投稿。本刊是专业性很强的学术刊物,请作者投稿时注意,以免错投。
二、稿件要求
1.作者应保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合作的论文,署名须征得合作者的同意。若因著作权而引起争议,本刊不承担责任。
2.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过的文稿,不属于一稿多投;但已收入会议文集正式出版的,本刊不再重复发表
3.本刊采用匿名评审,投稿时请参照论文模板提供的格式要求上传稿件的word或pdf文档,您上传的所有稿件及附件内容中请勿出现作者信息及基金信息。
4.来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凡涉及作者单位工作内容者,须有本单位出具可公开发表的证明。
三、注意事项
1.投稿需另行寄出稿件评审费,中文稿件200元,英文稿件260元。请在提交稿件时留下完整的通信地址及单位名称(如所在单位与报销单位不一致,请在单位名称后加括号写明发票抬头),信息有变动请及时到网站更新。
2.对作者来稿编辑部将尽快处理,一般情况下,若6个月后没有答复作者稿件刊用与否,作者有权自行处理。若作者自行处理,请通知编辑部。
3.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请在来稿时声明。
4.一经录用的稿件,编辑部退返作者修改的时间一般为三个月,逾期将按自动撤稿处理。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的稿件请事先与编辑部取得联系。
5.来稿一经录用排版,编辑部将向作者寄出校对样稿并收取版面费;刊出后将向作者赠送当期期刊并酌致稿酬。
6.投稿时系统内填写的通讯作者就是与编辑部进行联系对稿件后续工作负责的作者,与稿件发表时注明的“通讯作者”不是一个意义,因此一般请将第一作者即写这篇文章的作者设为通讯作者。
敬请遵守以上约定,若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随时提出。
《电子学报》编辑部
Tel:(010)68285082, 68279116;Fax:(010)68173796
第四篇:土木工程学报投稿要求
投稿须知
1.《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隧道及地下结构、岩土力学、基础工程、交通工程和建设管理等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论文报告,包括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总结,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道路、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和土木工程类大专院校师生。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1 所有来稿均要求网上投稿,在学报主页点击“作者在线投稿”,注册后登录即可开始投稿。来稿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简炼。本刊审稿周期6个月,请勿一稿多投。本刊采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
2.2 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本刊拒绝不当署名行为。文后请附所有作者姓名、出生年、学历、学位、工作单位、职务或职称、主要从事技术工作领域、重要学术成就。通信作者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等信息请务必填写完整,以便编辑部与作者联系。
2.3 正文前应列有300~400字的中文摘要、150~200个单词左右的英文摘要及作者单位英译名,并列有中、英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英文关键词下列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E-mail。摘要写作应符合本刊标准,撰写前请阅读《摘要写作要求》。由于文摘的写作质量关系到Ei收录和检索,请作者务必重视。
2.4 首页脚注附基金项目及编号、第一作者姓名、学历、职称。
2.5 来稿包括图、表,一般不超过7000字(约3.5页印刷页)。稿中所附图及表格应放在正文中,文稿中所有图题、图注、表题均为中、英文对照。表格用三线表。来稿要求为word文档,且文件大小应控制在1M以内,特殊情况可放宽到3M(例如图比较多的情况下)。采用jpg格式的图片可以有效节约文件大小。
2.6 正文用五号宋字体,双栏打印,每栏23字每页45行。
2.7 来稿文字、科学名词术语和计量单位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方案、规范和标准,国家无规定者应合乎专业习惯。
2.8 参考文献限于作者亲自阅读、本文明确引用、公开发表或有案可查者。文献全部列于文后,按文内出现的先后次序编号,在文内相应引用位置注明序号。文献著录项目如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
(2)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J].连续出版物题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专著、论文集中析出文献
[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
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4)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主要责任者.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5)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6)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获取和访问路径
外文文献著录规则同上。中国人名字按照姓前名后著录。外国人姓名也按“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著录,如J.C.Smith 著录为Smith J C,连姓者如E.C.Bate-Smith著录为Bate-Smith E C。
中文文献后请加英译文,并在最后加注(in Chinese)。如:蓝柳和,谢康和.成层软黏土地基黏弹性一维固结半解析解[J].土木工程学报,2003,36(4):105-110(Lan Liuhe, Xie Kanghe.Semi-analytical solution of one dimension visco-elastic consolidation for layered soft clay[J].China Civil Engineering Journal,2003,36(4):105-110(in Chinese))
注: ① 文献类型标识代码:M—普通图书,C—会议录,G—汇编,N—报纸,J—期刊,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② 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识代码:MT—磁带,DK—磁盘,CD—光盘,OL—联机网络。
3.本刊对刊用稿件有权作文字性修改、删节。对不能按本刊意见进行修改的稿件,本刊有权不予采用。
4.来稿采用与否,均通知作者。审稿期间作者可采用“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当前处理状态。在收到编辑部的录用或者退稿通知之前,请勿就审稿意见提出讨论。本刊审稿流程:收稿→分稿→一审→二审→三审→退修→发录用通知→审英文→待刊,其中在审稿的任何阶段未通过都会及时发退稿通知,以免影响作者另投他刊。
5.来稿一经刊用,赠第一作者该期学报四份,并按标准一次性支付本文的发表和数据库收录稿酬。
6.根据中国科协学会部[1988]科协学发字第039号文,我刊对采用的稿件收取一定的版面费,作为办刊经费来源之一。
7.本刊对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理事和会员以及本刊理事单位成员所投稿件在审稿通过后给予优先考虑,并计划于2008年开始在学会网站免费为学会理事、会员和学报理事提供全文浏览服务。
编辑部地址:100835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土木工程学报》编辑部
网址:http://
E-mail:
第五篇:《化工学报》投稿须知
《化工学报》投稿须知
《化工学报》系经国家科委批准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科技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1946/TQ;国际标准刊号:ISSN0438-1157。我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主要报道我国化工原料矿产和与化工生产相关的其他非金属矿产等的开发利用、选矿深加工、采矿以及设备研制、市场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生产经验、综合评述等。内设综述、试验研究、技术经验、综合信息等栏目。
来 稿 要 求
(1)内容新颖,实事求是,论点明确,文字简练,数据可靠。
(2)按规定格式打印或书写,字迹工整,层次分明。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
1、1.1、1.1.1,一般不宜超过4节。
(3)字数一般不宜超过6000字,同时应附有中英文对照的题目、200字左右的摘要、3~8个关键词。
(4)只附必需的图表(或照片)。图应为等大图(即图宽为≤7cm和≤15cm两种,图高适宜;表用三线表。图、表不可重复引用同一来源的数据。
(5)必须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6)只有公开出版物方可列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序号应与正文中标出的序号相一致。格式为:
专著、论文集——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期刊——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利——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7)来稿1个月内回复处理意见。来稿如不符合要求,本刊先退稿给作者,根据审 稿意见加以修改、补充或说明,未经双方同意,不得另投他处。收稿日期以符合要求稿件寄到日期为准。
(8)请在来稿后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一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属于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应注明基金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
(9)来稿文责自负。涉及国家机密和单位工作的,作者单位应进行保密审查,并加盖单位公章。
(10)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不同意修改的敬请说明。
(11)来稿请直接寄到本刊编辑部,勿让他人转交,以免延误。最好以电子邮件形式寄至E-mail:hgxbq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