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办教师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一家两代人婚照见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
50多年前,唐美兰的母亲身着解放装披着红纱巾当了新娘,结婚照花了不到1毛钱;20多年前,在乡下当民办老师的唐美兰身着白底红花尼绒衫成了新娘,婚照就是和丈夫的一个普通合影,共花了5毛钱;5年前,唐美兰的弟弟与穿着数套不同风格漂亮婚纱的弟媳,花了几千元到专业的婚纱影楼拍摄影集,风
风光光地在广州结了婚。
8月27日上午,围绕着一家两代人的结婚照,40多岁的江永县消浦中学教师唐美兰向记者讲述了结婚照及其背后的故事。一家两代人,3种婚纱照,见证了3段幸福婚姻,也见证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
1956年,父母在上海结婚,婚纱照不到1毛钱
在唐美兰家的相册里有一张老得发黄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轻人就是她的父亲和母亲,于1956年,拍摄的结婚照。为什么当时她的父母要跑到上海去结婚?唐美兰一脸幸福地的说,“为了爱情!”
原来,她的父亲唐功元,1929年生于江永县上江圩乡夏湾村,幼年丧母,生活贫困。年少时跟着同村成年人步行去宁远和桂林应试都榜上有名,但每次只读了半年便因穷辍学。解放后,考上了县里的干部培训班,成为一名出色的侦察员,后来辗转到了上海工作。母亲杨幼英,是江永县上江圩乡龙田村人,比父亲大一岁,有五个哥哥三个姐姐,家境殷实,解放后被划为中农成份。
因此,当年唐美兰的外婆家中最具“权威”的三舅坚决反对她父母的婚事,因为他此前做生意时,到过她父亲家里。只见,低矮狭窄的房子,三口之家,寒酸的衣着让母亲的三舅觉得太委屈自己的外甥女了。
外婆却认为她母亲长得不粗大,如果嫁进大户人家,恐怕连一锅稀饭都端不下来。而且她母亲去临近夏湾的兴福村走亲戚时,已被介绍人带着她父亲悄悄地见过面了。在那个年代,如果两个人见面后,不同意的话会很难为情的,再说她父亲长得眉青目秀、一表人才,就这样他们偷偷地订下了自己的婚事。
唐美兰的外婆一直想在临死前见证一下,她母亲的婚事,但是没有等到她父母结婚的那一天就仙逝了。尔后,她母亲收到了远在上海工作的父亲的求婚信。此刻,当年强烈反对她母亲婚事的三舅却把她母亲送到了冷水滩,并送上开往上海的列车。
1956年,订婚长达8年之久的唐美兰父母,在没有嫁妆,没摆酒席,花了不到1元钱拍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结婚照,这也成了她父母坚贞爱情永久婚姻的惟一纪念。
1986年,唐美兰在乡下与丈夫结婚,结婚照花了5毛钱
在唐美兰家相册中间的一张照片上,有一位烫着一头短发,穿着一件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荷叶边领子的白底红花尼绒衫,双手自然地放在桌上左边插着塑料百合花的花瓶颈上,一脸纯真灿烂的笑容的女孩和一位身着一件白色暗条纹的衬衫,扎着一根鲜红的尼龙领带,里面的红背心清晰可见男生的合影。
唐美兰有点害羞地说,照片上的女孩就是她,男孩是她丈夫何平尧。这是1986年,21岁的她与丈夫结婚时,请熟人帮他们照的一张结婚照,只花了5毛钱。照片上的丈夫何平尧站在她左边,右手搭在她的右肩上,左手撑在自己的左腰上,手腕上带着一只手表,微笑里面洋溢着幸福和喜气。
当时,他俩的月工资合起来只有100多一点,他们花了半年的工资买了一张高低床,一个大衣柜,一个食品柜,一个碗柜,一张四座皮革沙发。去道县买了一台220元的双卡录音机,托江永百货公司的人买了一部230元钱的钻石牌落地式电风扇。
1989年,他们的女儿出生后,才添置了一部缝纫机,一台双桶洗衣机,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唐美兰骄傲地说,“这在当时,我的家应该是属于富裕户了哦。”
1995年“普九”时,唐美兰调入城关中学(现在消甫中学),集资21000元买了一套88平米的家属房。第二年春天,她丈夫也调入江永县实验小学。从此,一家人在县城安家落户,月收入有700多元。
2003年,唐美兰13岁的女儿成为江永县的中考状元,随后又考进了永州一中奥赛班。2004年,唐美兰在湘雅二医院做了心脏外科手术,花去了三万多元。女儿一本正经地跟她商量:“妈妈,如果我们家的经济有困难,我想转回来读,我相信自己不管在哪里读都能考上一本学校。”
唐美兰推心置腹地告诉女儿:“眼下我们手头确实有点紧,但是你舅舅和伯伯已帮我们度过了难关,以后会好起来的,钱的问题不用你操心。”2006年,16岁的女儿以理科601的卷面分考入华南理工大学,并获得1万元优秀新生奖学金。
2003年,弟弟唐鸿在广州结婚,婚照花了几千元
唐美兰在翻到一张豪华婚纱照时,手慢慢地停顿了下,抬头自豪地介绍说,“照片里的两位新人是我小弟唐鸿和弟媳肖彩霞。”接着她又换了一个姿势对记者说,“
第二篇: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健身强体、一试身手要穿运动鞋,上班公务要穿名贵的皮鞋,休闲度假要穿休闲鞋,派对约会要穿情侣鞋,爱美、懂美女士“衣不厌新、鞋不厌贵”,自然要穿时尚新潮的各类马靴和以至于有点另类的尖头鞋、松糕鞋等鞋子。物质的富有、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现在的人们来说拥有它们是自然而然、随心所欲的事。就是孩子,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也会拥有众多品牌、功能和价格不一的鞋子。可是当年,对乡亲们来说,能拥有一双结实、舒适和美观的鞋子,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举手投足”、“脚下无鞋穷半截”,两句家乡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俗话,道出了多少辛酸,多少苦涩,多少无奈,还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60年前,位于皖西北的家乡,是个“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地方,有“水旱汤(汤恩伯部驻扎)蝗,苦甲四方”之说。兵连祸结、灾害频繁,乡亲们能穿上布鞋、棉鞋的是少之又少,最多、最常见的是草鞋,赤脚下田、务工务农的比比皆是。大家忍饥挨饿、苦不堪言,盼望着有着一日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雄鸡一唱天下白”,建国后,家乡彻底结束了缺衣少食、饥寒交迫的生活,穿上了布鞋的乡亲们,可高兴了。但受左的思潮的影响,加上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分配模式,贫穷、落后是乡亲们始终挥之不去的阴影。长期以来,大家穿得最多的是布鞋,帆布面、橡胶底的胶鞋开始出现,村里参军入伍退役返回的人才有的解放鞋,既时髦,又结实耐用,成了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心爱之物。至于皮鞋大家只是在电影中见过,就是公社书记和县里的领导到村里来,穿得最多也是布鞋,只不过比村民布料是质量好、较厚的灯芯绒,比较干净、没有补丁罢了。那时候,村里小伙子相亲,为了体面,往往到退伍军人家里借用胶鞋充当一下门面,甚至闹出了三个小伙子同借一双胶鞋的笑话。因为购买布料需要布票,孩子多、负担重的家庭还要不辞辛苦地用上辈人传下的手艺做成家织布。“来之不易,自然珍惜”,它们往往要经过“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之后,又被细心地裁成布条,纳成鞋底。不经意一觉醒来,夜已经很深了,睡眼朦胧的我只见妈妈和村里大婶们还围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纳鞋底,长长的线儿跟着针儿跳跃,暖流跟着针眼流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我在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到唐诗魅力与韵味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惟艰”的辛酸。妈妈一边纳鞋底,一边喃喃地对我说:“孩子,以后走路要小心,不要再踢石子、踩泥水了,你看,做一双鞋子多不容易啊!”到了下雨天,我和大多数小伙伴没有雨靴,只好打赤脚在泥泞的道路上奔跑,到学校后才匆匆忙忙找点水坑洗洗脚,穿上鞋子进教室。要不是不巧,碰到路上有个玻璃碴、钉刺等尖锐之物,脚上淌血事小,要是感染发炎,对缺医少药的我们来说,可是一件要命的事。为了让我们远离伤害,大人们要么给我们送点东西吃,要么背我们到校园,现在一下雨,我的脚还有点条件反射似的有点疼,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似和煦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吹绿了家乡的沟沟坎坎、田边地角,更吹响了家乡人们脱贫致富、治愚治穷的号角。乡亲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在大力发展传统农业的同时,还依靠科技进步开展植桑养蚕、立体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我们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山羊村、黄牛村和蔬菜专业村,绿色蔬菜和肉食品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庄户人家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收入一天比天好,乡亲们的心情和笑脸也糖上加蜜。“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下有鞋,走路稳当,眼前亮堂”,小伙子不仅不再为相亲娶媳妇没有漂亮鞋子发愁了,还讲究起了款式和样式,讲究起了搭配和场合。“大河有水小河满”,我们脚下的布鞋渐渐有点失宠了,上海产的飞跃、回力胶底运动鞋、步云旅游鞋占了上风。就拿雨鞋来说吧,下大雨时,就穿深筒的雨靴,雨小时,妈妈怕我焐脚就给我准备浅腰的雨鞋。记得刚有一双自己专有的雨鞋后,我把鞋子放在床头前,夜里兴奋得怎么也睡不着,一听到外面有风声就往外跑,直到看到满天星斗才一百个不乐意地回到家。终于有一天下了雨,我就像快乐的燕子穿进雨幕,跑上了公路,专找有水坑的地方和小伙伴们比赛谁跑得快乐、溅起的水花高。大人们都笑出了眼泪:孩子是大人的心头肉,孩子高兴大人能不高兴吗?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家乡人们充分利用资源、人才、技术和环境、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挥优势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积极对接长三角,并深度开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活两种资源,取得了举世瞩目、日新月异的成就。“好东西人人都想要,人人都喜欢”,看吧,绿色食品远销海内外,像脱水姜片、蒜片、苔干、芝麻等等产品,得到了五湖四海朋友的一致称赞。“农村城镇化,城镇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妖兽帝国 极道修行录 仙魔战记 掌生控死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而今,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的乡亲们,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村村通工程,使乡亲们彻底结束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赶集上市穿的是各式各样的皮鞋,访亲问友讲得是促膝谈心、亲密无间穿得是休闲鞋,就是下田耕种、驾驶农机也不再需要笨重、焐脚的胶靴了。要说变化最大的还不进城务工富了起来、见过世面的姑娘小伙们,要么是价格不菲、质量上乘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的耐克、阿迪达斯、彪马、背靠背等国际知名品牌和李宁、双星、匹克等国产名牌运动鞋,要么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法国“老人头”、意大利“左天奴”知名外国品牌和“森达”、“富贵鸟”、“百丽”等国产名牌皮鞋。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老婆婆,也早也已对秀气的高跟鞋、帅气的马靴等鞋子司空见惯,不像以前视为奇装异服、大惊小怪,不像以前指手画脚、指指点点,更不像以前那样冷嘲热讽、深恶痛绝,甚至逼着孩子忍痛割爱、付之一炬了。老人们都宽容地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赶上了好时代,也该补一补了呢!”
“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这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说的一句名言。其实,当乡亲们的双脚洗去了昨日的泥泞,甩掉了昔日的辛酸,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带着澎湃的激情与自信,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带着庄稼人特有的朴实和芬芳,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开创更加灿烂的未来,我的心情也充满了豪迈: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难道不是当代中国60年来继往开来、翻天覆地巨大变化一个缩影吗?
妖兽帝国 极道修行录 仙魔战记 掌生控死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老干局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三台怀古
登临三台,正晚秋,天气咋寒。
千里漳河已枯,唯见苍木无数。
彩云淡,星河起,时空图难画。
念往昔,繁华似锦,空凄凉。
叹时日,门外楼头,安犹在。
千古人,数朝旧事,寻不见。
三台今朝
登临三台,日正红,凭栏而望。
漳河古道依旧,翠柳郁葱满目。
高
天至,清风起,**骤变急。
看今朝,繁华似锦,从头越。
四季里,城内楼宇,天地阔。
**人,高瞻远瞩,王气足。
第四篇:庆祝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
庆祝祖国60华诞诗歌征文
祖国,我愿为您跳舞
祖国啊,伟大的母亲
全世界的儿女
激动着
今年将迎来六十春秋华诞
五千年文化
培育了我们中国心
虽然,我身在高山峻岭之中,虽然,我身着浸满劳动汗水的工装,但是,对您的思念和祝福
始终没有停歇
我的心
早已飞往天安门广场
那里有祖国最雄壮的乐章!
祖国啊,我要为您跳舞,就像一只蝴蝶,虽然,我的翅膀
还没有脱离您的庇护
但是,我对您的爱
源远流长
我张开轻盈的翅膀
静静地舞着
祖国啊,我要为您献上我的歌唱
浩瀚宇宙中星星点点
是您的明眸
凝望着海内外的儿女
神六,神七,我们在太空闲庭信步
静静地,国旗在亿万个华夏子孙心中,冉冉升起
祖国啊,春天来了,您给儿女们带来生的希望
我们努力学习,奋斗
向往着
有一天
我们能
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第五篇:公司庆祝祖国60华诞征文
女儿今年三岁半,无论是去幼儿园的途中,还是睡前、饭后,只要心情好,儿歌不离口。有一天,女儿缠着我教她一首题目为“十盏灯”的儿歌。我在给女儿搜集儿歌的时候,发现从儿歌中能反映出电力的发展历程。
奶奶今年九十一岁,她出生在清末民初。记得我小时候,奶奶教我一首关于灯的儿歌,内容是“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我没有亲眼见过灯台,但是从歌词中,我们可以想象,灯台的形状可能挺高,并且是靠燃烧食用油来照明的。
母亲今年六十三岁,她出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母亲教我关于灯的儿歌是“烧洋油,点洋火,灯不亮,来找我”。我当时问母亲,洋油、洋火是什么东西,母亲告诉我,洋油就是煤油,洋火就是火柴,建国初期,工业不发达,这两样东西大部分靠进口,所以俗称洋油、洋火。
哥哥今年四十岁,他教我的儿歌中就有了电的信息,“灯头朝下,铁树开花”。哥哥小时候,正是胜利油田大规模发开的时期,我们村子周围矗立着五六个高达数十米的石油钻塔,柴油发电机的轰鸣声引来哥哥和玩伴们的围观。晚上,钻塔上十几个大功率的电灯泡把钻塔周围照得亮如白昼。
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还没有用上电,老师教我们的儿歌中有“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一句。老师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到城里工作,住上楼房,家里用上电灯、电话。
去年,我家刚刚搬进新楼房,三室、两厅的房子,总共安装了十八盏灯,分为六种款式,十八个花样,个个不同。我想,这也许是女儿让我教她唱“十盏灯”儿歌的原因吧!
“五颜六色狮子灯,活灵活现雕龙灯……”女儿用稚嫩的歌声,唱出了电力发展的见证,唱出了像蜜一样甜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