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崔永元刚到实话实说栏目组工作时写的一首三句
评论部里大联欢
男女老少尽开颜
主任亲自来参加
添乱
先吃饭来后喝酒
领导群众是朋友
谁要在这批评人
疯狗
三们主任很和气
又像哥哥又像弟
审完节目拍肩膀
枪毙
编辑脸上笑嘻嘻
大忙过后小休息
现在要是派任务
玩去
平时练活真挺累
几宿几宿都不睡
节目落停播不了
点背
评论部里空气好
劳动竞赛季度搞
金银铜奖都发钱
太少
女性记者真不少
身材美丽又乖巧
干上两年您再看
大嫂
东边奔来西边跑
自己小家顾不了
老婆跟了别人好
再找
咱们节目演完了
您看演得巧不巧
别人说坏咱说好
傻冒
第二篇: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读后感
今天在腾讯资讯看到一条关于崔永元的信息,就点进去看,原来连接的是崔永元的微博:崔永元-实话实说,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读后感。于是就感兴趣的看了起来。其实对于电视上的那些人物,崔永元还是我比较喜欢的,再就是司马南。毕竟现在说人话的主持人太少了,更别说是说实话的。
不过从头到尾把崔永元的微博看完后有点失望,因为那上边的东西都太稀松平常了,基本都是我们通过网络或者报纸可以看到的一些见怪不怪的东西,只是别他再批一下,感觉没啥深刻的意义了,读后感《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读后感》。或许是作为一名知名主持人的缘故吧,说什么话还是都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
对于“崔永元-实话实说”腾讯微博,我只想如此来评价:老崔很正直、很实话实说,但却只能说是表层的东西,还不够深入。在表层晃来晃去只能算作一种诱惑,但是不深入又怎能体会到高潮呢?
望老崔继续努力,能写出那些我们需要知道的那些大实话。老崔,老崔,让我想起了崔健,同样的老崔,崔健给人的是一种力量,希望崔永元同志能给我们真相。
第三篇:柴静:崔永元为何离开《实话实说》
柴静:崔永元为何离开《实话实说》
来源:千龙网
2010年05月21日14:45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千龙财富北京消息 电视《手机》正在热播。电影《手机》就说影射崔永元。但是这篇文章似乎同此毫无关联。《我的抗战》近日举行了看片会,这被称为崔永元的泣血之作。5月20日,CCTV知名主播柴静其博客发表文章指出,崔永元变得快乐了,因为他不想那么多事,只想着怎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
一
好几年没见到小崔。
两年前通了一次电话,他说:“这个时代太二了,我不跟了。”
他扭头转身去做历史。
上周《我的抗战》看片会上,他说为什么离开《实话实说》:“那六年半,我和好人告别了,因为在场面上做事的时候必须要应对或者说应付,我变得越来越圆滑,天助我,我病了。”
心理医生说就干你喜欢的事儿吧。他从小喜欢历史,“假历史也倒背如流,高考能考96分”。
得病了有时间多看资料的时候,他“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真的”。
所以他选择“口述历史”:“是谁说的,是林语堂还是陈寅恪说的。他说这个民族有五千年历史,非常了不起。他说,不管怎么个混法,能混五千年就了不起。我觉得他一针见血。在我眼里,这个民族五千年以后,现在我们就能看到结果,基本还是个混的状态。这个民族浅薄,没有文化,不重视历史。我说这个话根本就不怕得罪谁,就这么浅薄。”
“如果我们能采访孔子呢?”他打了个比方说,“因为论语都是孔子死三百年以后才成书的,已经都不对了,再心得一遍,不知道说的是谁的事了。我们做口述历史这件事就是直接听孔子说,然后你发表心得,别听别人心得了。我们世世代代老听心得,进步速度会非常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口述历史)特别有意义。”
二
他成立了一个公司来做这件事,叫“清澈泉”,用六哥的话说“听着像夜总会的名字”,但是一个“可以不用提防,不用担心不
交货或者不给钱”的公司。
采访了3500个人,收集的口述影像超过200万分钟、纪录影像超过200万分钟、老照片超过300万张,两年花了1.2亿,都是他自己筹来的,到处找,“最感兴趣的是我们抗战的对手,日本人”。
他说日本电视台NHK:“2001年我去了日本,一个小姐在那里操作。她就问你要看什么?看中国啊。问看中国什么?我说看东北。问看东北什么?我说张学良。张学良调出来了。她给我打开了视频,三十分钟,张学良的演讲。我记得很清楚,里面说了一句,委员长说,两年之内,不把日本人赶出满洲,他就辞职。这是张学良演讲里说的,我当时很受刺激。”
他的刺激是我们也是电视工作者,但我们没有这样的资料,而且,“这三十分钟拿回来谁也不会把它当回事”。
参与历史的中国人很多已经死去,有的正在老,正在失去记忆。
“不能再等了。”他说。
我说:“很多人觉得这些事应该是搞研究的人来干。”
他笑,多么熟悉的嘴角一弯:“他们在评职称,还有更紧要的事。他们评完职称也会想起来干,不着急,谁想起来谁干。”
三
我和小崔同事十年。
刚来的时候,部里让主持人拍合影,我是小姑娘,很自然地站在后面。
他回头看见我,扶了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带到前排最中间他的位置,那时候,他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别人老觉得他幽默,嘲讽,调侃,解构,等他坐在观众席上,听别人讲故事,眼睛一会湿一会儿热的时候,有人说“小崔没意思了,都不说笑话了”,他说:“什么时候我们连听一个人讲自己生命的耐心都没有了?”
这次看《我的抗战》的时候,好几个人说,一集节目里,如果只放一个故事,可能会更好看一些,为什么要放好几个人的采访。
他说:“我们采访老人这么长时间,打搅人家这么长时间,就用几秒钟几分钟,对不起人家。有时候海若做片子特别苦恼,因为我向他们提很多无理要求,我希望片子多出几个人,因为可能再看一个片子,这个人就没了,我希望他们能看到自己的影
像在电视台播出,哪怕是中央电视台呢,这也很好。”
四
陈虻的葬礼上,我们见过一面。
他不说话,面色不好,坐在那里。
我坐他边上看着他。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把药,我给他递一瓶水,他拿在手里,没喝,直接把药吞下去了。
他看看我说“别生气啊”。
我什么都说不出来。
这次看片会上,他说:“柴静那时候总看到的我不开心,但她最近看到的我很高兴。”
他说:“我们做完采访,再做笔录,一校二校三校,当事人校,然后做成现在能看到的(片子)。每看都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我们受那点委屈算个屁啊。这里所有的人都是九死一生,家破人亡,多沉重的词啊,对他们来说小意思。受尽委屈,一辈子不给钱,半辈子吃不饱饭,儿女找不到工作,女朋友被人撬走,想加入组织就不让你进,邻居一辈子在盯着你。当我在看他们的经历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我这个年龄经历的所有事,都特别的寡淡。”
五
有观众发言,说得很动感情。
他拿过话筒说:“我想补充一点,我听出一点危险。我不希望大家误解这个片子,《我的抗战》就是„我的抗战‟,是自己叙述。你之前听到的共产党把日本打败,还是国民党把日本打败,这个片子不负担这个任务,不管这个事。如果你想听我知道的宏观叙述,那就是日本投降时,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感到很诧异。不要以为《我的抗战》是要翻案,没有那个味道。”
他和他的团队对结论没有什么兴趣:“我们可能会采访几万个人,多少多少个小时,去重新对历史下一个结论,可能又会误导一批人,我们不想干这样的事。我希望五、六十年以后终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认的书,不管是宏观叙述还是细节描写,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而它在最后写一句„本片部分资料取自崔永元《口述历史》‟,就行了。不要指望着我们这代人因为这点采访能够
对历史得出什么结论。”
一位同行站起来请他谈谈对当下电视台纪录片的看法。
“我对电视台的使命和节目编排同样没有什么想法,我也不愿意想,因为那样可能会耽误我干正事。我有那个时间,就能多采访一个人,多整理一些材料,这样可能更有功德。我现在想,2002年为什么得病,就是老想不该想的事,现在为什么快乐,就是不想那些事,只想怎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一点可能更重要。”他说。
最后,他说:“我们想让这个时代变化,挺难。我们等着这个时代变化,我们也等不起。我们可以选择的是,时代在进步,我们自己在发展。就是这样。”